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

《快乐的小鸭》

对于情境创设中带来问题,已经很熟悉并能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孩子们圈一圈或者分成几和几计算的正确率低。可能是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练习,希望孩子们在练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为后面的退位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会啦》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单纯的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跳伞表演》

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开课时,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时,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美丽的田园》

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我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质疑,解决问题,还利用现有的饿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

教育,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生还得到了数学知识以

外的环保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做个减法表》,

本课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

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

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

次都加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1。

《看一看(一)》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

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

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

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

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对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课运用很多的

玩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观察的过程中体

验到观察多样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

初步的推理能力。

《看一看(二)》

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

侧面、上面的形状。《看一看(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学生为

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

的过程。学生在轻松、快乐地搭、摆积木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我把自己放在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能畅所

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为学生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拼搭、观察、感知,使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在抽象的

立体图形前...

《数花生》

《数花生》一课主要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数花生,

来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数花生的活动,学会用一个一

个数、二个二个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方法来数100以内

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感觉比较成功的一点是:除了

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还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较好地达成教

学目标。

《数一数》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数量是

100的实物学具,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

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具。充分利用学具中的小棒,让孩子

们自己说说你想怎样数出100根小棒,明确100的基数义,同时让

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

感性认识,在出现有不同的数法后肯定了他们10根10根数的方法后,告诉他们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 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结合

课件演示,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较顺畅

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数数这一环节以学生按照各种形式数数为主,逐步突破本课的难点──数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

操作中体会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个十个的数和一个一个的数,学

会数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操作达到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

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

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学到知识和中巩固知识。《数豆子》

反思一: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帮助学生认识

100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3.重视发展学习的数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与学生在情感交流,在鼓励,等待.欣赏中,用内在的感召力激发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

反思二:

《数豆子》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计的知识。本节课我是按照"估——数——再估——再数——认读——运用"的过程进行教学的。通过估豆子、数豆子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关注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机会,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从这节课中,我再一次真正体会到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在操作

中整理信息,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是那么的重要,无论对于老师还是

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

《谁的红果多》

反思一:

《谁的红果多》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数

的基础上,逐步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

的大小,初步感受数的规律,同时也为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

的大小关系奠定基础,是培养学生数感方面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

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最终

能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反思二:

《谁的红果多》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逐步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感受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进行了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

《小小养殖场》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学习的,

让学生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

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小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再加上教材没

有从数量上给这些概念界定,而直接从具体的数量引入,学生理解

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三瓶饮料进行多少比较,

让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让数学模型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学

生对数量间关系大小比较有更深的探究欲望。

《做个百数表》

通过课前课中暗示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欲望,使百数表在孩子的眼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东西,激发了学生

强烈的探究欲望,诱发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提高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了解了百数表排列的规律后,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直接在百数表里找缺少的数字,这时候的百数表里除了缺

少的数,其他的数是其全的;第二层次缺少了大部分的数,只给了

与要找的数有关联的;第三层次只标出了百数表的行与列,直接要

求孩子们找数;每一个层次的练习,既有孩子们的独立练习,也有

小组的共同努力。探究的过程,必定是一种亲身的经历,就象在解

题时,我往往采用先让孩子在得不到任何提醒的状态下解题,也许

错误率很高,但是在经历错误以后,他们就会想寻找正确的方法,寻。

反思二:

本课是让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

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在课堂上我采用直接导入,出示百

数表,以此激发学生填写百数表的欲望与兴趣,孩子们都能积极的

进行填写,并能仔细观察、发现一定的规律。同时让孩子们独立的

探索,并让他们之间交流,汇总发现的规律。

如果条件允许,我每道题都让孩子上讲台当小老师,通过投影

先展示,再讲讲自己做题的方法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胆量。

《认识图形》

本课主要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进行直观的认识,

但是学生的图形感都比较弱,主要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图形。

课前我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具使用,

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圆柱体的

茶盒、乒乓球、皮球等。教学中,首先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

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

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

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

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

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

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

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

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

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本节课教学通过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

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

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

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

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

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动手(一)》

我在设计本课时,按照递进的层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说一说”“猜一猜”“叠一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解

与组合过程、从设想到实际创作的过程、由个人创作到观赏以及描

述他人作品的过程、由拼组平面图形到折叠立体图形的过程,使他

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教学过

程中的各环节过渡,我采用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悬念引领等方式,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

中来,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2

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体

验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二、强调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教学时,学生自己动手折,剪。

并交流和展示了自己的折法,学生了有了亲身感受,这不仅为正式

地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

空间观念。

《动手(二)》

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认识、了解、拼、摆数学图形游戏——七巧板,来巩固认知几

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利用七巧板创作出独具个性的新图形。本节

课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了以下几点:1.寓教于乐,让学生

积极、主动地在司空见惯的玩具中发现、探索新的知识,从而使得

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活而不乱; 2.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关注学

生的发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于七巧板组成的叙述、问题的解答、

各自想法的交流、说故事拼图形,以及对于个人或小组作品意义的

阐述讲解等等,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3.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动手(三)》

1、在欣赏中,使学生体验到用这些图形,有规律的排列能拼成

很多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懂得欣赏美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在练一练的涂色中,学生们在课后去涂色的时候,主动性不

是很高。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绘制的难点,有的学生不能

认真的观察,所以在涂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3、在教学中,容量不是很高,教学的效率也不是很高。因此在

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些练习会更好,因此在练习量上

我应该更好的设计和改进。

4、在绘图的时候,学生的主动性不是很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对六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对此兴趣并不高。

5、对学生的辅导要多些耐心和认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去

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小兔请客》

反思一:

本节课通过童话故事引起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

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全体学生积极

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把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

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我充分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

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反思2

本节课以《小兔请客》的故事情节贯穿教学内容的始终,使故

事的情节和完整的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实现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

情境中、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的目的;利用小

兔请客这一有趣情境,引导学生明白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以淘气为主人公来为知识穿线,让学生能够从想去帮助别人的

角度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趣味性;在解决

问题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边操作边表述,培

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及思维的多样性;练习以小动物们想去新

房子里玩,可是要先算题为条件的情节出现,使学生既不觉得计算

乏味,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照顾到了学生的全体性。

《采松果》

反思一:

《采松果》主要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的计算方法。课堂开始,我创设了“小松鼠与松鼠妈妈采松果”的

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25+4”、“25-4”的算法,总结得

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算式的算理。

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动口表达的机会不够,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动口表达算式的算理,才能启到巩固知识增

强学生表达力的作用。

反思二:

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

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生活有趣的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

学学习活动,在彼此合作交流和活动中逐步教学知识和方法。以上

这些设计都力图出课程改变的新理念,但操作上传统教学的影子或

多或少的存在,比如:

1.还要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一些强调计算方

法的总结,似乎牵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留住时空让学生解释算法

的灵活性、合理性。新理念强调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教学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去研究、企业发现不同的算法,鼓

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

意识。

2.要引导学生在“趣”中感悟和发现。教师的教学首先要注重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

所感悟和发现。否则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流于形式,要让我们的学生

在思维训练层面上、操作训练层面上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3.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使学生在“乐”中学。“爱玩”是儿

童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创造多种数学游戏,并把只是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不知不觉的学会知识,技能得到锻炼,智力

得到开发。让学生在“玩中长智,乐中成才”,这将是教育的最佳

境界。

《青蛙吃虫子》

反思一:

本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以学生扮演青蛙的情景引入使学生主

动进入课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渗透了青蛙是我们人

类的害虫,我们要保护它和爱护它的环境保护教育;引入“游乐场”

的环节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道学习这个知识点是有用的,

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两个环节都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使学生

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数学,使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但是在讲“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的时候,虽然是

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索他们所用的方法,而且请小组上台板演汇报。

但是到最后还是需要老师讲述正确的算法和算理,使他们更加清楚

哪一种算法是对的,哪一种算法是最简便的。但是我却没有做到这

一点,我在讲这两个重点的时候并没有给同学们指出来“从高位加起,低位相加”,有一位同学说他是用竖式算的,虽然我不能说他

是错的,但是在他们选择用哪种方法计算最简便的时候,我却没有

让他们连同竖式在一起比较哪一种最简便。

反思2

《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与

减二》中的一课,在课中我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多个数学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

用学具探索计算方法,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

算法,小组交流后汇报。使课堂充满民主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宽

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

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

个教学过程,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利用“青蛙吃虫子”的童话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摆小棒、拨计数器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

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引

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

学习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的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

有机的结合起来。

3、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

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

《拔萝卜》

反思一:

《拔萝卜》这个童话充满了趣味,童话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吸

引着幼儿参与其中。在讲述故事时,幼儿十分热衷与对拔萝卜动作

的模仿,一边喊着“嗨哟,嗨哟”,一边卖力地做着动作。整个活

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活动效果还不错,对目标中某些句子的

复述很多幼儿基本会说了。

在学说童话中的句子“×××,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时,孩子们表现的十分活跃和开心,我用“回头”、“挥手”的动

作强化这段话,通过这样的情境动作,孩子们的兴趣更高了,也都

学着“回头”“挥手”,声音很响亮地喊着下一个该出场的角色,

仿佛小动物和老爷爷和老奶奶就在后面呢。

但是,在活动之后我回想了一遍整个活动的过程,活动中的不

足之处有

(1)出示的萝卜图片不够形象化,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真

的能出示实物大萝卜,放在前面,孩子们能更好的融入情境,最后

角色表演时若真的拔出了“大萝卜”,可想而知孩子们欢呼雀跃的

样子!

(2)活动中集体形式的问答太多,可以在初步学会复述句子后,请2—3个幼儿来说一说,可以分别说几个不同角色的话,也帮助他

们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记忆角色出场的顺序。

(3)对于本次活动的延伸方面:

在活动结束后还可以把拔萝卜的表演放到小舞台引导幼儿演一演;另外,这个拔萝卜还有一首歌,也可以利用午餐后的时间或是

下午活动时间和幼儿一起来唱一唱,或是放音乐跟着演一演,能让

幼儿充分感受童话的趣味,将活动得到充分的延伸。

反思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

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

从中引出加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

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加减两位数

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另外,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过程中,初步引出了用竖式计算的

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学习

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与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

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我觉得在本节课中做得比较满意的是: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

是猜一猜,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2、体现算

法多样化的思想,并注意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交

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

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

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

法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小朋友来说普遍

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

同时,在教学中也有自感有些地方不尽如意,需要改进。1、要

加强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整节课中多是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学生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时不那么积极。2、小组间的合作

差异性较大。在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一部分只当听众。3、学习的书

写习惯方面,如:列竖式时应更规范,画横线应用尺子画等。这是

我今后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收玉米》

反思一:

本节课是教学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让学生懂得解决

此类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首先出示“小熊的年龄比小兔的年龄小”、“小汽车的价钱比小飞机的价钱贵”、“苹果的个数比橘子

的个数多”等等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然后让学生动手摆

一摆10以内的图形比较,让学生通过摆图形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

少几的解决问题关键和方法,突破的教学的难点。最后把教材中的

例题做为练习让学生去解决。

同学年的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去通过读一读和想一想理解“小红收集的饮料瓶子的个数比小林的多3个”的意思,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直观的感知数量,理解含义。在学生计算解决问题之后,反复地用多种提问的方式解决了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的难点。然后第二个例题进行了放手,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利用提问的方式落实了重点。最后进行了多道练习题的训练,在每道练习题中反复的让学生巩固和熟练应用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思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都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基础知识,教材中提供淘气和笑笑收玉米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这一个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通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当然,在教学中有些地方不太理想,需要改进。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本节课教学中,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回收废品》

反思一:

数学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把题目做正确,更重要的

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后,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采取有效地整改措施。中午,我马上针对这次课“比多比少”问题的训练点,制作了专项练习课件,对学生进行此种问题的强化

训练。而在以后教学的习题设计中,有意识地经常性地设计或选用“比多比少”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们练习,让学生经常与“比多

比少”问题对话,逐渐养成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除了教学如何正确的解决问题并正确的计算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

会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反思二

《回收废品》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

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通过“三位同学收集塑料瓶”这一生活情境,为孩子们呈现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比

多比少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进而根据

信息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实际上,这类问题都可以运

用加减法来解决,关键是如何在学生脑中建立问题意识及实际情境

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教材为我们呈现

了摆学具的过程,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摆一摆,帮助他们理解为什

么可以用加减法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学得更有亲切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

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所以,本节课我以情境创设法和实物操作法为主,在以下几个方面

收效不错。

《分扣子》

《分扣子》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是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本节

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积累分类的经验,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动手操

作分扣子,开展分类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

个图形共性的能力。第一个活动先引导学生按形状或者扣眼数这个

标准将扣子分成两类,帮助学生体会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

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紧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再接着按不同

的分类标准继续分。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分类的结果,交流各自的发现:尽管分法不同,但最后分的结果都一样,帮

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发现,总结经验,灵活运用。并从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成为

真正的课堂主人。

这节课的逻辑性比较强,强调有标准有顺序地进行分类,在第

一个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学生的知觉的选择性和整体性都不错,观

察品质敏锐,在思维的发展水平上,直觉动作思维已经成熟。所以

很多都能一次性观察到2个特征,并结合形状和扣眼两个标准直接

分成了4类。但是其中没有逻辑性,所以当遇到3个特征时就会出现,没有完全细分的结果,也会出现一部分以完全细分,而另一类

没有。所以在第一个操作中有顺序地分类是十分必要强调的,对学

生来说这也是难点,因为学生会直接分成2类和直接分成4类,在

2类地基础上分成4却是不会,因为在地2步分类中,对2个不同

对象同一标准地进行分类。在这一步分类是需要学生分2次操作的。所以总的来说虽然第一个活动是2不分类,但实际上学生却需要操

作3次。

本节课是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的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

扣子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并在分类的基础上交流,学会有条理

地思考,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本次活动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

和综合运用,又为以后的学习积累活动经验。

《填数游戏》

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一

下其中的乐趣。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

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书馆》

反思一:

依据教材创设图书馆的学习情境,把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使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因此我把教材中小小图书馆中的情境图进行了改动,事先带学

生去学校图书室参观了解,教学时再把学校图书室情境图运用到教

学中,利用情境中所给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共同探索解

决问题。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

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求新知的乐趣。在讲解退位

减的方法时,通过学生拨一拨,说一说,算一算等这些活动,来探

索退位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并在多

种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的选择,在算法比较中让学生感悟到

方法优化的必要性。所以,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算

退位减法,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悟出口算和

笔算这两种常用方法的重要性。

3、提倡算法多样化,最优化。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索,在体验多种方法的基础上优化选出最佳方法。本堂课的教学,不仅

要让学生会算退位减法,更重要的是在体验的过程中悟出口算和笔

算这两种最优化计算方法。

4、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不仅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注重了让他们灵活

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2

1、能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直观的理解进位,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有意的将学生提出

的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在本节课中不仅仅只是学到计算的方法,

还培养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体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并能更准确的进行计算。

《摘苹果》

反思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买铅笔》教案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十几减9),课本第2—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内容,学生表演:袋鼠老板娘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都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袋鼠老板娘说:“我买9支铅笔”。袋鼠老板娘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袋鼠老板娘提出了一个问题: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想一想,列算式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设计意图:想一想,猜一猜,培养数感。) 3、探究15—9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师:怎样计算15-9?下面请你们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_教学反思(全)

《快乐的小鸭》 对于情境创设中带来问题,已经很熟悉并能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孩子们圈一圈或者分成几和几计算的正确率低。可能是孩子们对加减法的关系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所以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退位练习,希望孩子们在练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为后面的退位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会啦》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单纯的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跳伞表演》 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开课时,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时,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美丽的田园》 充分利用教材中现有素材,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我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质疑,解决问题,还利用现有的饿素材对学生进行环保

教育,让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生还得到了数学知识以外的环保教育,让学生的德、智、体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做个减法表》, 本课设计分成两个层次,一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横着看,每一行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减去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从左到右,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竖着看,每一竖行,从上到下,减号前面的数每次都增加1,减号后面的数也是每次都加1,得数都相同;斜着看,都是十几减同一个数,从左到右,减号前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少1,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少1。 《看一看(一)》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对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课运用很多的玩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到观察多样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看一看(二)》 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看一看(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生活中的数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

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 / 6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分苹果》教学反思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孩子们的状态还是挺不错的。许是放假太久了;有些知识都有些遗忘。但是发言还是挺积极的。 《分苹果》这一课的知识点不多;一个是复习旧的知识点: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新的知识点是;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1、方法的多样性。2、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其中;除法竖式的书写是重点也是难点。虽然在学习的时候孩子们都听得清清楚楚;在完成作业时却还是出现一些问题。最普遍的问题是:1、相同数位不对齐。2、两排数挤在一排;很是难看。3、不用直尺画横线。4、数字写得大大小小的不匀称。5、两道题之间不空行;显得很拥挤;不美观。 出现这些问题也是意料之中的;只有不断的加强练习;及时纠 正;相信孩子们的书写越来越美观。 《分橘子》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经过平均分后还会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 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总结: 1、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4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5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加深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2盘;还余下4个;而这4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2、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精编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1、口诀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1=108+2=107+3=106+4=105+5=104+6=103+7=102+8=101+9=10 9+2=118+3=117+4=116+5=115+6=114+7=113+8=112+9=11 9+3=128+4=127+5=126+6=125+7=124+8=123+9=12 9+4=138+5=137+6=136+7=135+8=134+9=13 9+5=148+6=147+7=146+8=145+9=14 9+6=158+7=157+8=156+9=15 9+7=168+8=167+9=16 9+8=178+9=17 9+9=18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10-1=911-2=912-3=913-4=914-5=915-6=916-7=917-8=918-9=9 10-2=811-3=812-4=813-5=814-6=815-7=816-8=817-9=8 10-3=711-4=712-5=713-6=714-7=715-8=716-9=7 10-4=611-5=612-6=613-7=614-8=615-9=6 10-5=511-6=512-7=513-8=514-9=5 10-6=411-7=412-8=413-9=4 10-7=311-8=312-9=3 10-8=211-9=2 10-9=1 2、“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方法: 第一种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重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由于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计算方法的训练,而忽略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没有创设这方面的练习题,我想下节数学课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应当适当加强,以更好的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游园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认识,明确定义之后,对周长的实际计算方法的探索.本课结合具体情景游园体 验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性.从身边的数学 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掌握了六边形周 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肯定评价激励学生独立去解 决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 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拓展练习中,特别引出中间有对角线的 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它的周长,进一步帮助学生正确理 解周长的概念.整节课我自我感觉还是满意的,但是就是在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过多,而学生的语言相对较少, 这是在今后的课堂上需要注意的. 花边有多长

教学反思: 整体把握得不错,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晰.整课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学过 程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汇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 空间与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地砖的周长 教学反思: 1. 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从现实生活出发,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 自主化、情感化. 2. 注重体现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小组 合作,同桌合作,使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提高认识. 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 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 相互交流中逐步提高,不断发展.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由于放手让学生进行测量,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确任务,耽误了一些时间.也由于时间的 关系,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哪一种方法最简便,有 盲从的现象. 本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及由此采取的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次创新。一年级上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拿到的第一本数学书,使孩子们的数学学习有一 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三、本册教材的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数与代数 1、20以内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第七单元第一课“捆小棒”,重点是对位值概念的理解,这对后面数与计算的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计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 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配对”活动的过程,体验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是重要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产生“怎样表示两个数大小关系”的学习动机,并掌握用抽象的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单元后续的“高矮”“轻重”两课,经历的是对实际的量的比较活动,从中获得直观、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解决同一类问题有多种方法。如从“高矮”一课的主

题情境图中,凭肉眼观察可以说出盲人高、小孩矮,但搀扶盲人过路的两个小孩谁高谁矮,光靠肉眼无法判断,不容易直接观察,需要讨论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又如“轻重”一课,用手掂一掂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难分出轻重时,就需要用天平称一称,看天平向哪边沉那边的东西就比较重。教材所提供的比较高矮、轻重的方法,都切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所设计的习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含义。教材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三单元第一课“有几枝铅笔” (第22页),教材呈现的数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算式―解释和应用”为主线;情境也逐步复杂、开放,从一幅情境图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 学教学反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 姚淇更新时间:2012-5-9 19:29:56 开学的第一天就学习了面的旋转,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能很快快适应到学习中,没有了以往的浮躁,学习热情高涨。 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材的重点不仅限于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1和图2,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利用课件教学,非常形象直观,学生接收效果好 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表面的含义,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了基础。圆柱的底面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因此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计算侧面积。课前布置学生如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学生预习效果很好,很快推导出了侧面积计算公式,突破了难点。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1、计算出错多。本单元的计算都牵扯到圆周率,计算比较麻烦,出错率高,因此让学生背诵从1×到10×,提高学生计算效率。2、底面积忘记乘2,或者多算。应该让学生在做题时,审好题,弄清题意。 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爱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反思,我概括出五种类型: 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 (d/2)2h。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1、熟记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 2、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 + 另一部分数 = 总数 (2)总数 - 部分数 = 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 - 小数 = 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 (4)原有 - 借出 = 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 3、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1)总分关系(加、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 (2)大小关系(加、减法)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 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实物,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连线时,要抓住物体的每个方向的特点。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1、数数的方法有: 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 两个两个的数,1,3,5,7,9,,11,13,15,17,19 …或者 2,4,6,8,10,12,14,16,18,20 … 五个五个的数,5,10,15,20,25,30,35,40…… 十个十个的数,10,20,30,40,50,60,70,…… 两位数的计数单位是十位(左边的数),个位(右边的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测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孩子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有不少 的收获,快来数学乐园看看吧!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 知识根据地。(每空一分,共30分) 1、看图写数。 2、按顺序填数。( ) 11 ( ) 13 ( ) ( ) 3. 在6、15、8、9中选出三个数填写算式: + = - = + = - = 2、 13和16两个数,( )接近10,( )接近20。 3、 找规律填数: 14 16 20 18 13 17 3、 1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这个数在( )和( ) 9 3 6 12 4 17 7 6

的中间。 4、我会看时间。 ()时()时()时半()时半5、比5大比9小的数有()、()、()。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它在()的后面。 4、按规律填数:()8()()11()() 15 7、写出两道得数是10的算式□○□=□□○□=□ 8、在里填上“+”或“-”. 14 4=10 16 4=20 8 7<912>6 5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1()-()=57+4=()+()5+6=()+3=()+()6、☆☆☆☆☆☆☆△△△△△ ____ 比 ____ 多,多____ 个。 7、在()填上合适的数。 8+()=10 6+()=18 4+()=7 5+()=16 8、

图中一共有()种水果。是左数第()个。的右边有()种水果。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8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 是()。 2、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的数是() 与17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 7 + 9 =( ) 5 + 8 = ( ) ( )( ) ()( ) 10 10 4、减数是3,被减数是15,差是()。 5、在19、 6、10、15、1、8、0中,最小的一个数是(),最 大的 6、为了安全,交通规则中规定在路上行走要靠() 7、○△□○△□、、、、、。 8、在□填合适的数。 9-□<8 10-□>5 □+6>12-2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表格式)

北师大2011课标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版 请查看下面的课程目录截图,确认是你需要的教案 本册教案特点:课程脉络清晰,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后教学反思,单元测试等经本人整理充实后一应俱全,本人首发,是目前为止网络上最全面的教案,可以直接进行教学参考和修改使用。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好玩(分扣子和填数游戏)的实践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 9课时 二、观察物体---------------------------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4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五、加与减(二)-----------------------8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加与减(三)-----------------------11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上传: 姚淇更新时间:2012-5-9 19:29:56 开学的第一天就学习了面的旋转,学生的表现出乎意料,能很快快适应到学习中,没有了以往的浮躁,学习热情高涨。 面的旋转的教学内容实际就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材的重点不仅限于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情境图1和图2,感受“点动成线”,通过学生用笔代替线段在桌面上平移,感受“线动成面”,通过转动竖立的数学书(代替一个长方形的面),感受“面动成体”。利用课件教学,非常形象直观,学生接收效果好 第一单元《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表面的含义,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了基础。圆柱的底面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因此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计算侧面积。课前布置学生如何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学生预

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设计练习时要多动脑,花心思去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通过反思,我概括出五种类型: 1.已知圆柱底面积(s)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sh。 2.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底面直径(d)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底面周长(c)和高(h),计算圆柱体积可以应用这一公式:v=π(c÷π÷2)2h。

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进度表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取消了统计学习单元。(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9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第一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依据知识的迁移,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后续教学铺垫。 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书上的例题是:6×5/9,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因此,我在教学完例题之后将题目深化,变成“6×17/18”,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第二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二),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部分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教材的例

题是——“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根据呈现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样把将分数意义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以形论数”,再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在教学中出现生活中的数学,“一个书包原价30元,打九折的价钱是多少元?”其中打折的意思部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应该再巩固打折类型的题目。 第三课时分数乘法(二) 第四课时分数乘法(二) 第五课时分数乘法(三)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其中理解意义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这一难点一旦突破,计算方法也将随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量在学生的操作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开观察所涂部分与整张纸的关系。这

小学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试卷

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小学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试卷 学校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考场_____ 一、填空 (20分) 1、1元=( )角 1角=( )分 26角=( ) 元( )角 2、56里面有( )个十和( )一。60里面有( )个十。 3、你班有( )名学生,男生有 ( )人,女生有( )人。 4、一个两位数,个位是6,十位是3,这个数是( )。 5、1米=( )厘米 4m =( )cm 120cm =( )m( )cm 6、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8,这个数是( )。 7、40+7=( ) 66-3=( ) 98-80=( ) 65+15=( ) 二、左边的两堆方块拼起来,是右边哪一堆?在( )里画“√” (3分) 三、在○里填上“>”、“<’或“=” (9分) 34+29○29+34 53-36○54-36 49-37○49-36 59+38○59+34 87+10○78+10 90-50○ 6+50 86-40○86-4 34+23○41+16 73+20○70+23

四、用竖式计算(16分) 66-48-12 98-89+17 58+37-25 64+28+7 五、数一数,写一写(8分)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六、买东西(10分) 各买一瓶,一共要用多少钱 ? 七、填正确的单位cm 或m(10分) 房子高5( ), 门高2( ), 门宽90( )。 卡车长4( ),书厚1( )。 八、列式计算(12分) (1)大树和小树一共多少米? □○□=□(米) (2)小树比大树矮多少米? □○□=□(米) (3)大树比小树高多少米? □ ○□=□(米)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1、熟记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 2、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 + 另一部分数 = 总数 (2)总数 - 部分数 = 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 - 小数 = 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 (4)原有 - 借出 = 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 3、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1)、总分关系(加、减法)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 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 (2)、大小关系(加、减法)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 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实物,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连线时,要抓住物体的每个方向的特点。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1、数数的方法有: 一个一个的数,1,2,3,4,5,6,7,8,9,10,…… 两个两个的数,1,3,5,7,9,,11,13,15,17,19 …或者 2,4,6,8,10,12,14,16,18,20 … 五个五个的数,5,10,15,20,25,30,35,40…… 十个十个的数,10,20,30,40,50,60,70,…… 两位数的计数单位是十位(左边的数),个位(右边的数) 2、两位数的计数单位是十位 两位数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有几个一。如95的十位是9,表示9个十,个位是5,表示5个一。 10个十是一百。100有10个十,100有100个一。 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3、比大小 两个两位数比大小,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大的数大。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及期中期末测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写一写。(每格,每空2分,共54分) 1. 2.看数继续画。 7 9 8 3.按顺序写数。 4. ↑ ↑ ↑ ↑ ↑ 第( ) 第( ) 第( ) 第( ) 第( ) 二、按要求画△。(12分) 1.画3个△。 2.再画几个△,就是5个了? △△△ 3.再画几个△,就是8个了? △△△△

三、数一数。(12分) △( )个 ○( )个 ☆( )个 □( )个 四、按要求涂色。(12分) ( 1)把4个○涂上红色。 (2)涂上黄色的○要比涂上红色的多1个。 (3)涂上绿色的○要比涂上红色的少1个。 (4)涂上蓝色的○要最多,你涂了( )个。 第二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第1—4小题每空2分,第5小题8分,共46分) 1、找出最大的数,填在□内 2、找出最小的数,填在□内

① 7、5、9、4、3、① 6、5、2、8、7 ② 1、4、2、9、② 3、2、9、4、0 3、在○内填上“>”“<”或“=”。 7○5 4○8 1○7 3○3 1○0 10○7 3○4 10○9 4○10 5○5 4、 5、分类,填数。 1、4、9、5、0、7、6、8、10 ①比5小的数有: ②比5大的数有: 二、比一比,(□内填数,○内填“”>“<”“=”)(每空3分,每个式子6 分) 1.男孩有()人,女孩有()人,男孩比女孩少()人。

2. 三、按要求画 或 (24分) 1、最多的画 2、最长的画 2 第三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比一比,看谁做得对又快。(19分) 9+1 = 4+2 = 10-3 = 5-5 = 10-5 = 7-4 = 5+5 = 3+5 = 4+4 = 7-7 = 6+2 = 1+7 = 8+0 = 9-0 = 0+7 = 4+3+2 = 7-3+2 = 5+3-2 = 10-0-3 =

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30个

反比例函数教学反思 反思1:首先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接下去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其次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对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巩固反比例函数知识。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但到这里用时接近25分钟,时间分配上没有很好把握为接下去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 接下去是要进行例1的教学,先进行的是杠杆定理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学生练习纸上让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三个问题,然后有学生回答,当进行到第二时,时间已经不够了,很仓促进行了小节。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还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好,,肢体语言也不够丰富,鼓励的话显得很单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还出现了差错,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严谨亲切有余,但活泼激情不足,显得平铺直叙的感觉,缺少高潮和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进行改善!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自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反思2: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思3:《反比例函数》第一节课讲完后的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活力,效率比较高。但是做为新老师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概念讲解过于简单忽略了形成过程,例题设置过于机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经验来讲课,一定要精心设置,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点,使得每一节课有价值而非浮于表面。 《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一课的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是反比例函数的教学重点,把握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解决许多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在学生已有的正比例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性质比较轻松,但运用该性质解决问题存在难度。学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为此应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对比: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对比,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两种函数的关系式有何不同?两种函数的图像所在位置是否相同?两种函数的增减性是否有区别? (2)两种函数的取值范围有什么不同,常数的符号的改变对两种函数图像的变化趋势有什么影响?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对于两个函数知道几点就可以求的。 从这些方面去比较理解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运用多媒比较两函数图像,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两函数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两函数性质的理解。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版一年级教材分析以下为大家呈现的是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 第一项: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领域结构图 可爱的校园(数数)——由第一单元前移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第二单元比较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位置与顺序 认识物体更名为认识图形 第四单元分类 1.4 综合与实践(删除了)大家来锻炼迎新年 调整为数学好玩

1.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基数 、序数 2.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3.小猫钓鱼---(0的认识与书写) 4.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2课时:试一试10的认识 第二项:各单元知识点分解 2.1 第一单元知识点分解 可爱的校园---(数数) 生活中的数 新增:5.快乐的午餐——分餐具中比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思想 6.动物乐园——认识“>”“<”和“=”,并会书写 可爱的校园(数数):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快乐的午餐(分餐具比多少) 1.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2.学会用“配对”进行比较,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