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文档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文档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文档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文档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文档

一、考试要求

语文教学研究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动态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学习本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语文新课程的实践,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课程与专科段所学的教材教法课程既相互衔接,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延伸,在要求上有所提高。

本课程的考试在能级要求上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以理解为主。

1、识记:主要考核应考者对重要的名词术语、时间、人名、著作、事件、法规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了解、辨识、记忆的能力。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题型呈现。

2、理解:主要考核应考者对基本理论把握、领悟的能力。依不同的要求分为三种类型:

(1)能概括要点或辨别正误,不展开论述(C);

(2)能作简要的阐释、分析(B);

(3)能作综合性分析或论述(A)。

其中(1)(2)主要以“判断”“简答”“分析”题型呈现,(3)主要以“论述”题型呈现。

3、应用:主要考核应考者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策略、简要的方案设计等。主要以“综述”“应用”或“案例分析”等题型呈现。

以上三个能级的要求将在考试内容中标明,其中“理解”部分只以字母代码标注。应考者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要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还要把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阶段)的学习与教材的学习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要点,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考试内容

第一编语文教育发展论

导言研究语文学科教育史所具有的三方面价值(B)

第一章古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古代语文教育概述

1、言文教育(识记)

2、古文教育(识记)

3、六艺(识记)

4、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B)

第二节古代语文教育的内容

1、古代语文教育读本的类别和编写特点(B)

2、三百千(识记)

3、四书五经(识记)

4、简述古代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影响(B)

第三节古代语文教育的方法

1、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学法与教法(A)

第四节对古代语文教育遗产的研究与认识

1、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及弊端所作的概括和总结(A)

2、概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B)

3、研究和认识古代语文教育传统应采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A)

第二章现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现代语文教育概述

1、现代语文教育的发端时间及其标志(识记)

2、《奏定学堂章程》和“癸卯学制”(识记)

3、自分科教学以后,语文学科名称的演变(识记)

4、语文学科名称由“国语”、“国文”统一更名为“语文”,其内涵和性质发生的变化。(B)

5、现代语文教育发展进程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C)

6、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时间及其特点与意义。(B)

第二节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1、自动主义程序教学法(识记)

2、“因文而异”教学模式对教材的分类和所采取教学方法以及启示意义(B)

3、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学程序及特点(B)

4、设计教学法(识记)

5、设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基本模式(B)

6、对设计教学法的评价(A)

7、道尔顿制教学实验(识记)

8、对道尔顿制实验的评价(B)

9、结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从以上三次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中选择其一,阐述个人的认识。(A)

第三章当代语文教育

第一节当代语文教育概述

1、当代语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起落及其原因(C)

2、对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认识(A)

第二节新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改革

1、建国初期推行凯洛夫教学“五环节”的利弊(B)

2、红领巾教学法(识记)

3、推广“红领巾教学法”的意义(B)

4、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的起因和目的(C)

5、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的成绩和问题(B)

6、60年代语文教学大纲的特点(C)

7、60年代初期的教学改革与试验(B)

第三节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更新发展

1、语文教育性质观、主体观、方法观的更新(A)

2、语文教学科学化探索:教学内容的序列化、教学过程的程序化、教学目标的系统化、语文考试的标准化。(C)

3、语文教育改革的多元化研究:发展智力与思维训练、大语文教育、培养语感等。(C)

4、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B)

5、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语文教育发展史的研究、语文教学法研究、语文教育与相关学科的综合性研究(C)

6、新时期语文课程、大纲和教材的建设(C)

第四节当代语文教育的三次大讨论

1、第一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焦点和影响(A)

2、第二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主题及其产生的效应(A)

3、第三次语文教育大讨论的焦点、实质和影响(A)

4、对语文教育的三次大讨论作综合分析,或择其一发表自己的认识。(A)

第五节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语文新课程

1、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个性化趋势(C)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C)

3、当代世界各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B)

1)教学观念:语文的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

2)培养方向: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兼容并蓄

3)教材编写:分科、综合并存,有向综合发展的迹象

4)训练体系:主体依然是阅读中心与写作中心

5)阅读教学: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紧密结合

6)写作教学:文体训练与能力训练互相补充

4、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发展创新,一个总目标,两个基本性质,三维目标,四个基本理念,五个学习领域。(A)

第二编语文学科课程论

导言课程设置涉及的四个问题(B)

第四章语文课程的内涵和性质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概念

1、课程(识记)

2、语文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B)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

1、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嬗变(识记)

2、语文学科的工具性(B)

3、语文学科的人文性(B)

4、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A)

第五章语文学科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课程目标概述

1、教育目的(识记)

2、课程目标(识记)

3、教学目标(识记)

4、课程目标拟定的基本来源(B)

第二节语文课程总目标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B)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B)

第三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简述

1、识字写字目标的主要特点(B)

2、阅读目标的主要特点(B)

3、写作目标的主要特点(B)

4、口语交际目标的主要特点(B)

5、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B)

6、从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角度探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A) 第四节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

1、必修课程目标(B)

2、选修课程的目标(B)

第六章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1、课程标准的含义(识记)

2、课程标准的功能(B)

3、建国以来教学大纲的演变(识记)

第二节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现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A)第三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A)

第七章语文课程资源

第一节课程资源概述

1、广义的课程资源(识记)

2、狭义的课程概念资源(识记)

3、课程资源的分类(识记)

4、正确把握课程资源应注意的几点(B)第二节课程文本资源——语文教材

1、语文教材的概念(识记)

2、语文教材的作用(B)

3、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B)

4、我国语文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识记)

5、“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B)

6、“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点(B)

7、“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A)

8、“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点(A)

第三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A)

第八章语文课程评价

第一节课程评价概述

1、课程评价的概念(识记)

2、课程评价的功能(B)

3、语文课程评价的类型(B)

第二节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评价的新理念( A)

第三节语文课程评价的实施

1、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体系(B)

2、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B)

3、高中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B)

第三编语文学科教学论(上)

第九章基于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基本理念

第一节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1、工具性(B详见第六章)

2、人文性(B详见第六章)

3、实践性(B)

4、综合性(B)

5、民族性(B)

6、审美性(B)

第二节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1、坚持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由“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概念的内涵和教学理念上发生的变化。(B)(2)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贯彻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理念应注重的要点(A)

(3)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以这一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应用)

2、注重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正确把握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实践的关系(B)

(2)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C)

(3)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与实践空间(B)

(4)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B)

(5)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

3、根据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重视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

(1)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以汉字认读与书写为例)(C)

(2)重视语言的积累(古代的传统经验、理解与积累的关系)(C)

(3)重视语感的培养(什么是语感、语感的品位素质、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和方法)(A)(4)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根据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应用)4、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B)

(2)语文美育的一般原则(B)

(3)开发语文课程的美育资源(B)

(4)创造美的教学过程,塑造美的教师形象(B)

(5)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进行审美教育(应用)

第十章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概念(识记)

2、程序教学设计(识记)

3、加涅的教学设计(识记)

4、建构主义教学设计(B)

第二节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识记)

2、教学目标的表述(B)

3、确定学生现实发展水平应考虑的范围(B)

4、选择教学方法应遵循的标准和要求(B)

5、教学方法的分类(B)

6、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B)

7、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识记)

8、中小学一般的课堂座位编排方式(识记)

9、运用所学理论设计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应用)

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过程

第一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理论

1、教学过程(识记)

2、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识记)

3、教学环节(识记)

4、教学过程的本质

(1)特殊认识论(B)

(2)其他新观点(发展说、‘认识—发展说’、实践说、认识—实践说、特殊交往说)(C)

5、语文教学过程(识记)

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

(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A)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A)

(3)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关系(A)

第二节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1、教学过程模式(识记)

2、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模式及特点(识记)

3、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设计教学法教学过程模式(识记,同第二章)

4、凯洛夫的教学过程模式(识记)

5、对我国上世纪50年代后形成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的分析评价(B)

6、单元教学的一般过程(A)

7、单篇课文教学的一般过程(A)

第三节语文教学过程的多种模式

了解本节所介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并对这些模式的特点以及蕴含其中的教学理念作简要分析评价。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C、B)

(1)朗读型教学过程

(2)探究型教学过程

(3)导学型教学过程

(4)读写结合型教学过程

(5)综合训练型教学过程

(6)“情境教学”一般过程

(7)“尝试教学”一般过程

2、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模式(C、B)

(1)“自读-教读-练习(运用)”三段式教程

(2)上海育才中学“八字式”教学过程

(3)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教学过程

(4)魏书生“六步式”教学过程

(5)潘凤湘“八步教读法”教学过程

(6)“四遍八步”自读过程

3、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局限性(B)

(2)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和变通性(B)

(3)结合教学实践,阐述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和创新(应用)

第十二章现代学习理论与语文学法指导

第一节现代学习理论简介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识记)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识记)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学习方法和学生的认识(B)

第二节语文学法与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识记)

2、学习方法的分类(B)

3、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识记)

4、现代语文学习方法(识记)

5、学习策略(识记)

6、常见的语文学习策略(A)

7、语文学法指导的要求和方法(B)

第十三章现代语文教育技术

第一节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

1、教学媒体(识记)

2、教学手段(识记)

3、现代教育技术(识记)

4、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C)

5、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B)

第二节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技术(识记)

2、几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要功能和特点(C)

3、选用教学媒体要考虑的主要因素(B)

4、选用教学媒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B)

5、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的四个技术性要素(B)

6、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总体要求(B)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何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应用)

第三节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B)

2、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B)第四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应用)

(1)技术与理念

(2)手段与目的

(3)形式与内容

(4)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

第四编语文学科教学论(下)

第十四章识字与写字教学

第一节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及特点

1、识字与写字教学总目标(识记)

2、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特点(C)

第二节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B)

2、几种常见的识字方法(识记)

3、如何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学中突出语文教学“实践性”特点(B)第十五章阅读与阅读教学

第一节阅读与阅读教学概述

1、阅读的本质(C)

2、现代阅读理念(C)

3、阅读的一般规律(C)

4、阅读能力的构成(B)

5、创意性阅读(B)

6、简述阅读教学的职能(B)

7、阐述阅读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A)第二节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1、语感(识记)

2、意象(识记)

3、思维品质(识记)

4、个性化阅读(C)

5、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A)

第三节阅读教学的方法

1、揣摩语言法(B)

2、涵泳法(识记)

3、运用提问对话法的一般策略(B)

第四节文学作品教学意义及策略

1、神化、童话、寓言的教学策略(B)

2、诗歌教学的策略(B)

3、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识记)

4、语言表达方式(识记)

第五节实用文教学意义及策略

1、结合阅读教学实际阐述如何通过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A)

2、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识记)

3、议论文论点、论据的识别以及结构模式的把握(B)

第六节文言文教学意义及策略

1、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B)

2、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识记)

3、熟悉古今不同的词序(识记)

4、信、达、雅的涵义(识记)

第十六章写作与写作教学

第一节写作的性质与写作教学新理念

1、写作的性质(识记)

2、写作教学新理念(B)

第二节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目标及特点

1、写作教学的职能(识记)

2、1-9年级写作教学目标的特点(B)

3、普通高中写作教学目标的特点(B)

第三节写作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1、观察能力的构成(识记)

2、积累的含义及意义(识记)

3、写作对感受的基本要求(B)

4、思考能力训练的内容(B)

5、作文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A)

6、审题立意的涵义(识记)

7、作文立意的具体要求(B)

8、怎样对作文进行修改润色(B)

第四节写作教学的基本过程

1、分析过去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B)

2、从选材立意方面分析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本质区别(A)

3、你更推崇什么样的作文讲评方法(B)

4、作文能力培养与写作技能训练有何区别(A)

第十七章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口语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听话”和“说话”的本质区别(识记)

2、口语交际的特征(B)

3、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B)

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及其特征

1、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特征(B)

2、口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要求(B)

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和策略

1、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B)

2、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B)

3、表达与交流能力由哪些要素组成(B)

4、设计一节口语交际教学课简案,并说明设计意图(应用)

第十八章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与基本形式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识记)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B)

3、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特征(识记)

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形式(B)

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

1、实施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B)

2、如何评价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B)

3、设计一个具体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并说明设计意图(应用)第五编当代语文教师论

第十九章当代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历史使命

第一节语文教师的角色与职责

1、语文德育行为(C)

2、语文智育行为(C)

3、语文美育行为(C)

4、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角色期待(B)

5、如何看待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A)

第二节当代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1、新时代人文精神内涵(识记)

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主流文化的融合(A)

第三节新课程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为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化(A)

第二十章语文教师的德行发展与个性塑造

第一节语文教师的德性构成与发展

1、教师德行的构成(B)

2、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B)

3、语文教师人格的完善对语文教育有何积极意义(A)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个性塑造与教育智慧

1、语文教师如何塑造自己的独特个性(B)

2、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优良的个性品质(B)

3、教育智慧的涵义(C)

4、语文教师教育智慧的构成(B)

第二十一章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第一节科学性和艺术性辩证统一的教学观

1、教学的科学性及具体体现(B)

2、教学的艺术性及具体体现(B)

3、两者区别和联系(A)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1、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设计一个体现教学艺术的教学方案片断(如: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等),并说明意图和其中的艺术性要素。(应用)

2、教学情境(识记)

3、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阐述创设教学情境的艺术(应用)

4、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阐述课堂语文思启智的艺术(应用)

5、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阐述课堂调控应变的艺术(应用)

第三节努力形成教学风格

1、教学风格(识记)

2、教学风格的特征(B)

3、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B)

4、教学风格的形成要素(C)

5、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形成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应用)

第二十二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终身教育

第一节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概念的区别(C)

2、教师要具有哪几种胜任新的历史使命的能力(C)

第二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互动

1、语文教师要具备哪几种知识素养(C)

2、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哪些方面(B)

3、语文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B)

4、结合教学实际阐述怎样评判一节语文课(A)

第三节语文教师的培养与进修

1、“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的涵义(C)

2、我国当前语文教师培养与进修的目标(C)

选用教材意见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语文教学新论》,李新宇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教材:《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提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

初一上学期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上册) ●学校名称:济源市王屋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设计日期:2016/12/1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学期 ●授课时间:70课时 一、育人目标 (一)学校育人目标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 (二)语文学科侧重育人目标 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生。 二、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基础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拓展性目标 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丰富的语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提升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本册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习小说,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题。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写作: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运用学会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要抓住特点。 3.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4.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5.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 综合性学习 本册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展现自己的风采,学会观察,勇于表达,培养写作的兴趣。 2.“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

【2019-2020】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 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 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 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 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 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 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 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 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 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 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 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 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 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 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 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 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 新修订版)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最新修订版) 所属专题: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来源:沪江中学学科网要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编辑点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宵”。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一切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为应付升学考试而教,学生为应付升学考试而学。素质教育则着眼于教育的社会长期效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完整word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

最新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1949年以来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听说能力的要求

1949年以来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听说能力的 要求 1956年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毕业的学生应该明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规律,掌握足够的词汇,学会标准的发音,养成正确写字和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的技能、技巧和良好的习惯,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和正确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学习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必要基础。语言教学跟语法教学、文字教学以及文学阅读教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民族共同语的工作中,语音教学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初级中学汉语课应该教给学生关于发音的最基本的知识、拼音字母的发音和拼音方法,并且通过语音教学纠正学生方音习惯,使学生掌握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能够纯熟地以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朗读文学作品,基本上能运用普通话作为交际工具。 *观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得到规律,再通过具体的材料印证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从而巩固对它的认识和掌握,这是汉语教学方法中必须始终贯彻的基本原则。 *课堂的口头练习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考来观察、分析语言材料,进一步做也概括和结论;它可以使学生运用学过的定义和规律,从而得到巩固;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收到良好的效果。口头练习的时候,教师不公要注意学生

答案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学生口头语言的运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用边疆的、有组织的语言鸸不是片断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表达思想,这是汉语课一项重要的任务。 1956年初级中学教学大纲 *朗读和默读,目的在训练学生自觉地领会课文,丰富学生的词汇。朗读还可以训练学生正确而有表情地说话的能力。 朗读要发音正确(力求用标准音——北京语音),句读分明,用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表达也作品的思想感情。 *文学教学中的语言教学,目的在提高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口头上和书面上能用现代汉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扩大他们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对语言同文学的关系和祖国语言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文学教学的各种方法和方式,是使学生领会作品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手段。在语言教学里,学生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同样重要。 *教师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极大的教养意义和教育意义。 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要学会普通话,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说和写有密切的关系,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很有作用。还要注意听的训练,如听写、做听讲记录等。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 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学时:36 学分:2 适用专业: 语文教师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是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师教育培养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目的 帮助语文教师教育专业师范生系统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语文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中构建起自身有关语文教学设计的PCK知识,形成独立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任务与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四个模块的学习,掌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掌握不同课型的语文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掌握不同语文教学形态的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掌握语文课内、课外练习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和各种评价原则方法。 2.通过大量的教学设计实践,构建起自身有关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PCK知识,形成独立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能力。 3.通过教学研讨和实践反思,形成语文教学反思能力和语文教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模块一:绪论 什么是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型 语文教学设计的表达方式 模块二:课堂教学基本要素的设计 单元一:目标与问题 单元二:流程与方法 单元三:导入与收束 单元四:板书与媒体 单元五:练习与作业 模块三: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单元六:教读课与自读课 单元七:朗读课与说读课 单元八:语言学用课与文学欣赏课 单元九:学法指导课与探究性学习课 模块四: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单元十:阅读教学设计 文学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 单元十一:写作教学设计 几种基本作文训练方式 文体与过程训练设计 思维与表达训练设计 单元十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个人表达为主的设计 交际情境的设计 单元十三:综合性学习设计 以资料查阅为核心的设计 以活动组织为核心的设计 以社会调查为核心的设计 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设计 模块五:评价与反思 单元十四:阅读及写作能力测评 单元十五:后续工作:教学反思 单元十六:从课堂观察评价教学设计 由于实际教学中课时的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应在各模块中选取部分单元由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本课程应有的重要的学习方式。 建议自主学习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doc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好懂、好用,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这个大纲比较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的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 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用法。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 部)。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字数不少于 0.7 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 万字。45分钟能完成 500 字左右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 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 21.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一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 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9.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二)写作 10. 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11.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12.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13.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14.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15.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16.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三)口语交际 17.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18.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 (四)课文 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5:4:1。课文总数应不少于140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 三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 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2001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由此,许多版本的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也应运而生了。比如人教社的新教材、语文出版社的新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新教材、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新教材,等等。这对我们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件大事。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原则都在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中体现出来。因此,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中的思想体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就成了当前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件大事。 当然,有些教师会认为,执行《课程标准》是几年以后的事情,我现在就按照教学大纲教书就可以了。这种想法错了。因为《课程标准》中的许多观念已经渗透到当前的语文教学之中;而且,《课程标准》代表着近一段时间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下面,我就我学习《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和老师们交换一下意见。 语文《课程标准》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第四部分:附录。这个标准,是九年一贯的,把小学到初中毕业的九年分成了四个学段。 第一部分:前言。 前言的总论部分,首先论述了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这也就是语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责任。“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

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总论部分还论述了《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前言部分第一节,论述了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语文是交际工具,交际的内容就属于文化范畴。所以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其中,要强调文学教育,只靠语言、文字,实用文的阅读和写作,无法全面完成语文课程的任务。文学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方面,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方面,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再谈一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议问题。“工具性”的基本内涵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科学主义思潮相通,这一思潮是以追求实用的唯功利主义的科学观为基础的。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当年提出“工具性”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但是片面强调“工具性”,的确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消极影响,于是语文界对此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人文性”的口号。放眼世界范围的教育领域,20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论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国外两大思潮的论争和我国语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美,需要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把它们归纳为把握练习内容,收集作文素材;提倡学生评改;把握创作激情等几点。 一、把握练习内容,收集作文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可适当“抛砖”而“引玉”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惟一裁判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大家都苦多甘少,却收效甚微。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作文的评改这一环节中,强化学生评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大家变苦为甘。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可见,大胆地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的做法,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彰显其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来主宰其作文的命运,评判其作文的得与失,应该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三、把握创作激情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前提 激情、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