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学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核磁共振是根据有磁的原子核,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引起能级分裂,若有相应的射频磁场作用时,在核能级之间将引起共振跃迁,从而得到化学结构信息的一门新技术。最早于1946年由哈佛大学的伯塞尔(E.M.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F.Bloch)等人用实验所证实。两人由此共同分享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分子动力学的信息,已成为分子结构解析以及物质理化性质表征的常规技术手段,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中更是常规分析不可少的手段。从70年代开始,在磁共振频谱学和计算机断层技术等基础上,又发展起一项崭新的医学诊断技术,即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并在医学临床上获得巨大成功。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利用H、C、P等核磁共振谱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变化,原子的空间位置和相互间的关联。核磁共振技术发展得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是氢核共振,可以提供化合物中氢原子化学位移,氢原子的相对数目等有关信息,为确定有机分子结构提供依据。迄今,利用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已测定了上万种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许多实验室都出版谱图集。分析一个化合物的结构时,一般仅需做个氢谱、碳谱、极化转移谱,更多时候除了一维谱还需要做一系列二维谱:氢-氢化学位移相关谱、碳-氢化学位移相关谱、远程化学位移相关谱或做氢检测的异核多键相关谱、氢检测的异核多量子相关谱等。对于简单分子的结构,根据以上谱图解析就能确定,对于全然未知物的结构,还需结合其它的一些数据,如:质谱、红外、元素分析等。

核磁共振谱图中横坐标是化学位移,用δ或τ表示。图谱的左边为低磁场,右边为高磁场(如图下部分所示)。谱图中有两条曲线,下面一条是乙醚中质子的共振线,其中右边的三重峰为乙基中化学环境相同的亚甲基质子的峰。δ=0的吸收峰是标准试样TMS的吸收峰。谱图上面的阶梯式曲线是积分线,它用来确定各基团的质子比。

从质子共振谱图上,可以得到如下信息:(1)吸收峰的组数,说明分子中化学环境不同的质子有几组。(2)质子吸收峰出现的频率,即化学位移,说明分子中的基团情况。(3)峰的分裂个数及偶合常数,说明基团间的连接关系。(4)阶梯式积分曲线高度,说明各基团的质子比。

共振谱图上吸收峰下面所包含的面积,与引起该吸收峰的氢核数目呈正比,吸收峰的密集,一般可用阶梯积分曲线表示。积分曲线的画法是由低磁场移向高磁场,而积分曲线的起点到终点的总高度(用小方格数或厘米表示),与分子中所有质子数目呈正比。当然,每一个阶梯的高度则与相应的质子数目呈正比。由此可以根据分子中质子的总数,确定每一组吸收峰质子的绝对个数。

化学位移是由于核外电子云产生的对抗磁场所引起的,因此,凡是使核外电子云密度改变的因素,都能影响化学位移。影响因素有内部的,如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磁的各向异性效应等;外部的如溶剂效应、氢键的形成等。

一.诱导效应

如果被研究的1H核,附近有一个或几个拉电子的基团存在,则此1H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会降低,屏蔽效应也相应降低,去屏蔽效应增大,化学位移值增大(吸收峰左移)。相反,如有一个或几个推电子基团存在,则其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增加,屏蔽效应也增加,去屏蔽效应减少,化学位移值减小(吸收峰右移)。在具有共轭效应的芳环体系中,也有同样的作用,如苯胺中,由于胺基的推电子作用,使苯环上不同位置的H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

二.共轭效应

当拉电子或推电子基团与乙烯分子上的碳-碳双键共轭时,烯碳上的质子的电子云密度会改变,其吸收峰也会发生位移。

三.各向异性效应

当分子中一些基团的电子云排布不是球形对称,即在磁场中具有磁各向异性时,它对邻近的质子就附加一个各向异性的磁场,使某些位置的质子处于该基团的屏蔽区,δ值移向高场,而另一些位置的质子处于该基团的去屏蔽区,δ值移向低场,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效应。各向异性效应是通过空间关系起作用的,特征是有方向性,其影响的大小和正负与方向和距离有关,对于具有π电子的基团如芳环、双键、碳基、叁键较为突出。一些单键当其不能自由旋转时,也表现出各向异性的作用。

芳环:芳环的大π键电子云,在芳环的上方和下方出现屏蔽区,而在芳环平面上出现去屏蔽区。苯环质子处于苯环的去屏蔽区,其共振信号出现在低场(δ=7.27ppm)。如果化合物分子中有质子处于苯环的屏蔽区,则其共振信号向高场位移。

双键:双键的π电子云是垂直于双键平面的,因此在双键平面上方和下方的质子处于其电子云屏蔽区,而双键平面内的质子处于去屏蔽区。乙烯氢δ=5.25ppm,醛基氢δ=9~10ppm,与烷基相比,,明显处于低场。

叁键:炔键的π电子云绕C≡C键轴对称分布呈圆筒形,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形成环电子流产生的感应磁场沿键轴方向为屏蔽区。炔键质子在屏蔽区,乙炔氢δH=1.80ppm明显比乙烯氢δH=5.25ppm处于较高场。但由于炔碳杂化轨道s成分高,C-H键电子云更靠近碳原子,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底,因此炔氢比烷烃质子的δ值大。

单键:单键有较弱的各向异性效应,C-C单键的去屏蔽区是以C-C键为轴的圆锥休。因此,当CH4上的氢逐个被烷基取代后,剩下的氢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去屏蔽作用,按CH3、CH2、CH顺序,其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

饱和三元环:环丙烷的抗磁环流所产生的感应磁场,在环平面的上、下方形成屏蔽区。四.VanderWaals效应

当两个质子在空间结构上非常靠近时,具有负电荷的电子云就会互相排斥,从而使这些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减少,屏蔽作用下降,共振信号向低磁场位移,这种效应称为VanderWaals效应。靠近的基团越大,该效应也就越明显。

五.氢键效应和溶剂效应

当分子形成氢键后,由于静电场的作用,使氢外围电子云密度降低而去屏蔽,δ值增加。在含有羟基的天然有机物中,经常可看到δ值在10~108ppm的OH峰,这是由于生成氢键之故。当分子形成氢键时,一般以六元环比较稳定。溶剂效应:在核磁共振谱的测定中,由于采用不同溶刘,某些质子的化学位移发生变化的现象,其产生往往是由溶剂的磁各向异性效应或溶剂与被测试样分子间的氢键效应引起的。

苯环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丙炔中叁键H化学位移比甲基H大,但比双键小

双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自旋-自旋偶合:引起峰的分裂现象的分子中邻近磁性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自旋核的核磁矩可以通过成键电子影响邻近磁核是引起自旋-自旋偶合的根本原因。

自旋-自旋裂分:磁性核在磁场中有不同的取向,产生不同的局部磁场,从而加强或减弱外磁场的作用,使其周围的磁核感受到两种或数种不同强度的磁场的作用,故在两个或数个不同的位置上产生共振吸收峰。这种由于自旋-自旋偶合引起谱峰裂分的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裂分。

n+1规律:当某组质子有n个相邻的质子时,这组质子的吸收峰将裂分成n+1重峰。当某组质子有2组与其偶合作用不同(偶合常数不相等)的邻近质子时,如其中一组的质子数为n,另一组的质子数为m,则该组质子被这2组质子裂分为(n+1)(m+1)重峰。如2组质子虽然彼此化学环境不同,但与该组质子的偶合常数相同时,则该组质子峰裂分数为(n+m+1)。当某组质子与n个相邻质子偶合时,裂分峰的强度基本上符合二项式(a+b)n展开式各项系数之比。 n+1规律只适合于互相偶合的质子的化学位移差远大于偶合常数的一级光谱。

以CH3CH2OH为例:CH3三重峰、CH2四重峰

核磁共振在探索物质内部精细结构所具有快速、准确、无损被测对象等诸多优点,因而在化学化工、医疗保健行业、生物制药行业、生命组织研究领域、航空航天工业、油气资源勘探行业、地下水资源的寻找等各个行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预计21世纪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渗透到自然科学、医学应用和工业应用等各个方面的力度加大,将成为一个异常广阔的谱学研究领域.。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第二章核磁共振氢谱(1H-NMR) §1 概述 基本情况 1H 天然丰度:99.9844%, I=1/2, γ=26.752(107radT-1S-1) 共振频率:42.577 MHz/T δ: 0~20ppm §2 化学位移 1.影响δ值的因素 A.电子效应 (1)诱导效应 a电负性 电负性强的取代基使氢核外电子云密度降低,其共振吸收向低场位移,δ值增大 b.多取代有加和性 c.诱导效应通过成键电子传递,随着与电负性取代基距离的增大,诱导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通常相隔3个以上碳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2).共轭效应 氮、氧等杂原子可与双键、苯环共轭。 苯环上的氢被推电子基取代,由于p-π共轭,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大, δ值向高场移动苯环上的氢被吸电子基取代,由于p-π共轭或π-π共轭,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 δ值向低场移动 (3). 场效应 在某些刚性结构中,一些带杂原子的官能团可通过其电场对邻近氢核施加影响,使其化学

位移发生变化.这些通过电场发挥的作用称为场效应 (4). 范德华(Van der Waals)效应 在某些刚性结构中,当两个氢核在空间上非常接近,其外层电子云互相排斥使核外电子云不能很好地包围氢核,相当于核外电子云密度降低,δ值向低场移动 B.邻近基团的磁各向异性 某些化学键和基团可对空间不同空间位置上的质子施加不同的影响,即它们的屏蔽作用是有方向性的。磁各向异性产生的屏蔽作用通过空间传递,是远程的。 (1)芳环 在苯环的外周区域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外加磁场的方向相同(顺磁屏蔽),苯环质子处于此去屏蔽区,其所受磁场强度为外加磁场和感应磁场之和,δ值向低场移动。 (2)双键 >C=O, >C=C<的屏蔽作用与苯环类似。在其平面的上、下方各有一个锥形屏蔽区 (“+”),其它区域为去屏蔽区。 (3)三键 互相垂直的两个π键轨道电子绕σ键产生环电流,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与三键平行但方向与外加磁场相反的感应磁场。三键的两端位于屏蔽区(“+”),上、下方为去锥形屏蔽区(“-”)δ值比烯氢小。 (4)单键和环己烷 单键各向异性方向与双键相似,直立键质子的化学位移一般比平伏键小0.05-0.8 C.氢键 氢键的缔合作用减少了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δ值向低场移动。 氢键质子的δ值变化范围大,与缔合程度密切相关。 分子内氢键,质子的δ值与浓度无关 分子间氢键,质子的δ值与浓度有关,浓度大,缔合程度密切。 D.非结构因素 1.介质因素 2.浓度 3.温度 2.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1).sp3杂化(饱和烷烃) a.化学位移的范围 δ<-CH3 < CH2 < CH, 0-2ppm 与同碳上有强电子基团(O,N,CL,Br)相连, 或邻位有各项异性基团(=,=O,Ph),δ值上升,<5ppm b.化学位移的计算 1)-CH2- δ(CH2R1R2) =1.25+Σσ δ(CHR1R2R3) =1.50+Σσ

核磁共振氢谱 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随着傅里叶变换波谱仪的诞生,13C—NMR的研究迅速开展。由于1H—NMR的灵敏度高,而且积累的研究资料丰富,因此在结构解析方面1H—NMR的重要性仍强于13C—NMR。 解析图谱的步骤 1.先观察图谱是否符合要求;①四甲基硅烷的信号是否正常;②杂音大不大;③基线是否平;④积分曲线中没有吸收信号的地方是否平整。如果有问题,解析时要引起注意,最好重新测试图谱。 2.区分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峰(spinning side bands)、13C卫星峰(13C satellite peaks) (1)杂质峰:杂质含量相对样品比例很小,因此杂质峰的峰面积很小,且杂质峰与样品峰之间没有简单整数比的关系,容易区别。 (2)溶剂峰:氘代试剂不可能达到100%的同位素纯度(大部分试剂的氘代率为99-99.8%),因此谱图中往往呈现相应的溶剂峰,如CDCL3中的溶剂峰的δ值约为7.27 ppm处。 (3)旋转边峰:在测试样品时,样品管在1H-NMR仪中快速旋转,当仪器调节未达到良好工作状态时,会出现旋转边带,即以强谱线为中心,呈现出一对对称的弱峰,称为旋转边峰。 (4)13C卫星峰:13C具有磁距,可以与1H偶合产生裂分,称之为13C卫星峰,但由13C的天然丰度只为1.1%,只有氢的强峰才能观察到,一般不会对氢的谱图造成干扰。 3.根据积分曲线,观察各信号的相对高度,计算样品化合物分子式中的氢原子数目。可利用可靠的甲基信号或孤立的次甲基信号为标准计算各信号峰的质子数目。 4.先解析图中CH3O、CH3N、、CH3C=O、CH3C=C、CH3-C等孤立的甲基质子信号,然后再解析偶合的甲基质子信号。 5.解析羧基、醛基、分子内氢键等低磁场的质子信号。 6.解析芳香核上的质子信号。 7.比较滴加重水前后测定的图谱,观察有无信号峰消失的现象,了解分子结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3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 测样品的信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 是否有-CH3-O- 、CHCOC3NH=、 CH3C、RCOC2CHl 、RO-CH2-Cl 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 6.5-8.5 范围内有信号,则 表示有芳香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 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 系,确定有何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 相对照,确定是 何官能团,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 理。再对照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NO。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 推定其结构。 图3七0未知化合物C3H7NO3的图谱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1.59ppm 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 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 的积分强度为2: 2:3,可能有一CH—、一CH—、一CH —基 团。各裂分峰的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 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 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品的信 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是否有-CH 3-O-、CHCOCH 3 N=、CH 3 C、RCOCH 2 Cl、 RO-CH 2 -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有芳香 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系,确定有何 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是何官能团, 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理。再对照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NO 2 。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其结 构。

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1.59ppm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的积分强度为2:2:3, 可能有-CH 2-、-CH 2 -、-CH 3 -基团。各裂分峰的裂距(J),低场三 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 分为三重峰。则该化合物具有CH 3-CH 2 -CH 2 -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的分 子式应为CH 3-CH 2 -CH 2 -NO 2 ,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6 O 3 ,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其结 构。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 谱的步骤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图谱的步骤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较早,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核磁共振氢谱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随着傅里叶变换波谱仪的诞生,13C—NMR的研究迅速开展。由于1H—NMR的灵敏度高,而且积累的研究资料丰富,因此在结构解析方面1H—NMR的重要性仍强于13C—NMR。 解析图谱的步骤 1.先观察图谱是否符合要求;①四甲基硅烷的信号是否正常;②杂音大不大;③基线是否平;④积分曲线中没有吸收信号的地方是否平整。如果有问题,解析时要引起注意,最好重新测试图谱。 2.区分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峰(spinning side bands)、13C卫星峰(13C satellite peaks) (1)杂质峰:杂质含量相对样品比例很小,因此杂质峰的峰面积很小,且杂质峰与样品峰之间没有简单整数比的关系,容易区别。 (2)溶剂峰:氘代试剂不可能达到100%的同位素纯度(大部分试剂的氘代率为%),因此谱图中往往呈现相应的溶剂峰,如CDCL3中的溶剂峰的δ值约为ppm处。 (3)旋转边峰:在测试样品时,样品管在1H-NMR仪中快速旋转,当仪器调节 未达到良好工作状态时,会出现旋转边带,即以强谱线为中心,呈现出一对对称的弱峰,称为旋转边峰。

(4)13C卫星峰:13C具有磁距,可以与1H偶合产生裂分,称之为13C卫星峰,但由13C的天然丰度只为%,只有氢的强峰才能观察到,一般不会对氢的谱图造成干扰。 3.根据积分曲线,观察各信号的相对高度,计算样品化合物分子式中的氢 原子数目。可利用可靠的甲基信号或孤立的次甲基信号为标准计算各信号峰的质子数目。 4.先解析图中CH3O、CH3N、、CH3C=O、CH3C=C、CH3-C等孤立的甲基质子信号,然后再解析偶合的甲基质子信号。 5.解析羧基、醛基、分子内氢键等低磁场的质子信号。 6.解析芳香核上的质子信号。 7.比较滴加重水前后测定的图谱,观察有无信号峰消失的现象,了解分子结构中所连活泼氢官能团。 8.根据图谱提供信号峰数目、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解析一级类型图谱。 9.解析高级类型图谱峰信号,如黄酮类化合物B环仅4,-位取代时,呈现 AA,BB,系统峰信号,二氢黄酮则呈现ABX系统峰信号。 10. 如果一维1H-NMR难以解析分子结构,可考虑测试二维核磁共振谱配合解析结构。 11. 组合可能的结构式,根据图谱的解析,组合几种可能的结构式。 12. 对推出的结构进行指认,即每个官能团上的氢在图谱中都应有相应的归属信号。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WOIRD格式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品的信 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是否有-CH3-O-、CHCOC3N H=、CH3C、RCOC2H C l、 RO-CH2-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有芳香 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系,确定有何 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是何官能团, 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理。再对照 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NO2。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其结 构。

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 1.59ppm有小峰, 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的积分强度为2:2:3,可能有-CH2-、-CH2-、-CH3-基团。各裂分峰的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 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分为三重峰。则该化合物具有CH3-CH2-CH2-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的分子式应为CH3-CH2-CH2-NO2,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7H16O3,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其结构。

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各种溶剂峰

show their degree of variability.Occasionally,in order to distinguish between peaks whose assignment was ambiguous,a further1-2μL of a specific substrate were added and the spectra run again. Table1.1H NMR Data proton mult CDCl3(CD3)2CO(CD3)2SO C6D6CD3CN CD3OD D2O solvent residual peak7.26 2.05 2.507.16 1.94 3.31 4.79 H2O s 1.56 2.84a 3.33a0.40 2.13 4.87 acetic acid CH3s 2.10 1.96 1.91 1.55 1.96 1.99 2.08 acetone CH3s 2.17 2.09 2.09 1.55 2.08 2.15 2.22 acetonitrile CH3s 2.10 2.05 2.07 1.55 1.96 2.03 2.06 benzene CH s7.367.367.377.157.377.33 tert-butyl alcohol CH3s 1.28 1.18 1.11 1.05 1.16 1.40 1.24 OH c s 4.19 1.55 2.18 tert-butyl methyl ether CCH3s 1.19 1.13 1.11 1.07 1.14 1.15 1.21 OCH3s 3.22 3.13 3.08 3.04 3.13 3.20 3.22 BHT b ArH s 6.98 6.96 6.877.05 6.97 6.92 OH c s 5.01 6.65 4.79 5.20 ArCH3s 2.27 2.22 2.18 2.24 2.22 2.21 ArC(CH3)3s 1.43 1.41 1.36 1.38 1.39 1.40 chloroform CH s7.268.028.32 6.157.587.90 cyclohexane CH2s 1.43 1.43 1.40 1.40 1.44 1.45 1,2-dichloroethane CH2s 3.73 3.87 3.90 2.90 3.81 3.78 dichloromethane CH2s 5.30 5.63 5.76 4.27 5.44 5.49 diethyl ether CH3t,7 1.21 1.11 1.09 1.11 1.12 1.18 1.17 CH2q,7 3.48 3.41 3.38 3.26 3.42 3.49 3.56 diglyme CH2m 3.65 3.56 3.51 3.46 3.53 3.61 3.67 CH2m 3.57 3.47 3.38 3.34 3.45 3.58 3.61 OCH3s 3.39 3.28 3.24 3.11 3.29 3.35 3.37 1,2-dimethoxyethane CH3s 3.40 3.28 3.24 3.12 3.28 3.35 3.37 CH2s 3.55 3.46 3.43 3.33 3.45 3.52 3.60 dimethylacetamide CH3CO s 2.09 1.97 1.96 1.60 1.97 2.07 2.08 NCH3s 3.02 3.00 2.94 2.57 2.96 3.31 3.06 NCH3s 2.94 2.83 2.78 2.05 2.83 2.92 2.90 dimethylformamide CH s8.027.967.957.637.927.977.92 CH3s 2.96 2.94 2.89 2.36 2.89 2.99 3.01 CH3s 2.88 2.78 2.73 1.86 2.77 2.86 2.85 dimethyl sulfoxide CH3s 2.62 2.52 2.54 1.68 2.50 2.65 2.71 dioxane CH2s 3.71 3.59 3.57 3.35 3.60 3.66 3.75 ethanol CH3t,7 1.25 1.12 1.060.96 1.12 1.19 1.17 CH2q,7d 3.72 3.57 3.44 3.34 3.54 3.60 3.65 OH s c,d 1.32 3.39 4.63 2.47 ethyl acetate CH3CO s 2.05 1.97 1.99 1.65 1.97 2.01 2.07 C H2CH3q,7 4.12 4.05 4.03 3.89 4.06 4.09 4.14 CH2C H3t,7 1.26 1.20 1.170.92 1.20 1.24 1.24 ethyl methyl ketone CH3CO s 2.14 2.07 2.07 1.58 2.06 2.12 2.19 C H2CH3q,7 2.46 2.45 2.43 1.81 2.43 2.50 3.18 CH2C H3t,7 1.060.960.910.850.96 1.01 1.26 ethylene glycol CH s e 3.76 3.28 3.34 3.41 3.51 3.59 3.65“grease”f CH3m0.860.870.920.860.88 CH2br s 1.26 1.29 1.36 1.27 1.29 n-hexane CH3t0.880.880.860.890.890.90 CH2m 1.26 1.28 1.25 1.24 1.28 1.29 HMPA g CH3d,9.5 2.65 2.59 2.53 2.40 2.57 2.64 2.61 methanol CH3s h 3.49 3.31 3.16 3.07 3.28 3.34 3.34 OH s c,h 1.09 3.12 4.01 2.16 nitromethane CH3s 4.33 4.43 4.42 2.94 4.31 4.34 4.40 n-pentane CH3t,70.880.880.860.870.890.90 CH2m 1.27 1.27 1.27 1.23 1.29 1.29 2-propanol CH3d,6 1.22 1.10 1.040.95 1.09 1.50 1.17 CH sep,6 4.04 3.90 3.78 3.67 3.87 3.92 4.02 pyridine CH(2)m8.628.588.588.538.578.538.52 CH(3)m7.297.357.39 6.667.337.447.45 CH(4)m7.687.767.79 6.987.737.857.87 silicone grease i CH3s0.070.130.290.080.10 tetrahydrofuran CH2m 1.85 1.79 1.76 1.40 1.80 1.87 1.88 CH2O m 3.76 3.63 3.60 3.57 3.64 3.71 3.74 toluene CH3s 2.36 2.32 2.30 2.11 2.33 2.32 CH(o/p)m7.177.1-7.27.187.027.1-7.37.16 CH(m)m7.257.1-7.27.257.137.1-7.37.16 triethylamine CH3t,7 1.030.960.930.960.96 1.050.99 CH2q,7 2.53 2.45 2.43 2.40 2.45 2.58 2.57 a In these solvents the intermolecular rate of exchange is slow enough that a peak due to HDO is usually also observed;it appears at 2.81and 3.30ppm in acetone and DMSO,respectively.In the former solvent,it is often seen as a1:1:1triplet,with2J H,D)1Hz. b2,6-Dimethyl-4-tert-butylphenol.c The signals from exchangeable protons were not always identified.d In some cases(see note a),the 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2and the OH protons may be observed(J)5Hz).e In CD3CN,the OH proton was seen as a multiplet atδ2.69,and extra coupling was also apparent on the methylene peak.f Long-chain,linear aliphatic hydrocarbons.Their solubility in DMSO was too low to give visible peaks.g Hexamethylphosphoramide.h In some cases(see notes a,d),the 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3and the OH protons may be observed(J)5.5Hz).i Poly(dimethylsiloxane).Its solubility in DMSO was too low to give visible peaks. Not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7989094.html,.Chem.,Vol.62,No.21,19977513

核磁共振氢谱 (PMR或1HNMR)

核磁共振氢谱(PMR或1HNMR) 核磁共振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并不断发展成为有机物结构分析的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它可以解决有机领域中的以下问题:(1)结构测定或确定,一定条件下可测定构型和构象;(2)化合物的纯度检查;(3)混合物分析,主要信号不重叠时,可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4)质子交换、单键旋转、环的转化等化学变化速度的测定及动力学研究。 NMR的优点是:能分析物质分子的空间构型;测定时不破坏样品;信息精密准确。 NMR通常与IR并用,与MS、UV及化学分析方法等配合解决有机物的结构问题,还广泛应用于生化、医学、石油、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分析鉴定及对微观结构的研究。 一、基本概念 核磁共振(简称为NMR)是指处于外磁场中的物质原子核系统受到相应频率(兆赫数量级的射频)的电磁波作用时,在其磁能级之间发生的共振跃迁现象。检测电磁波被吸收的情况就可以得到核磁共振波谱。因此,就本质而言,核磁共振波谱是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属于吸收光谱(波谱)范畴。根据核磁共振波谱图上共振峰的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可以研究分子结构。 发展历史 1.194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F. Bloch 和哈佛大学E.M .Purcell领导的两个研究组首次独立观察到核磁共振信号,由于该重要的科学发现,他们两人共同荣获1952 年诺贝尔物理奖。NMR发展最初阶段的应用局限于物理学领域,主要用于测定原子核的磁矩等物理常数。 2.1950 年前后W .G. Proctor等发现处在不同化学环境的同种原子核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即化学位移。接着又发现因相邻自旋核而引起的多重谱线,即自旋—自旋耦合,这一切开拓了NMR 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3.20 世纪60 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谱仪得以实现和推广,引起了该领域的革命性进步。随着NMR 和计算机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NMR 无论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均出现了新的飞跃性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仪器向更高的磁场发展,以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现己有300、400、500、600MHz,甚至1000MHz 的超导NMR 谱仪; 2)利用各种新的脉冲系列,发展了NMR 的理论和技术,在应用方面作了重要的开拓; 3)提出并实现了二维核磁共振谱以及三维和多维核磁谱、多量子跃迁等NMR 测定新技术,在归属复杂分子的谱线方面非常有用。瑞士核磁共振谱学家R.R.Ernst因在这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1991 年诺贝尔化学奖; 4)固体高分辨NMR 技术、HPLC-NMR 联用技术、碳、氢以外核的研究等多种测定技术的实现大大扩展了NMR 的应用范围;5)核磁共振成象技术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可无损测定和观察物体以及生物活体内非均匀体系的图象,在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也成为当今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二、基本原理――核磁共振主要由核的自旋运动所引起。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讲解

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NMR 194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F. Block 和哈佛大学的 E. M. Purcell 同时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并因此荣获了1952年的 Nobel 物理奖。 核磁共振谱可为化合物鉴定提供下列信息: 1.磁核的类型:由化学位移来判别,如在1HNMR 中,可判别甲基氢、芳氢、烯氢、醛氢等。 2.磁核的化学环境:由偶合常数和自旋-自旋裂分来判别,如在 1H-NMR 中可判定甲基是与-CH 2-相连,还是与苯环相连。 3.各类磁核的相对数量:氢谱中,通过积分面积或积分曲线来判断。 4 .核自旋弛豫时间:13CNMR 可提供 T 1,并用于结构归属指定,构象的测定,以及窥测体 系的运动情况。 5 .核间相对距离:通过核的 Overhause 效应可测得。 3.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1.1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自旋将产生磁矩,但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有自旋,只有有自旋才有磁矩。 具有自旋运动的原子核具有一定自旋量子数(I ),I=1/2 *n ,那1,2,3··· 1. 核电荷数和和质量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没自旋。 2. 核电荷数为奇数或偶数,核质量数为奇数,有自旋现象。 3. 核电荷数为奇数,核质量数为偶数,I 为整数的原子核有自旋现象。 对于自旋不为零的核来说,当其自旋时由于形成环电流,故而产生一个小磁场,这个小磁场可用核磁矩 μ 表示。 μ 是矢量,其大小由下式确定: πγγμ2)1(h I I p +== 式中 γ ---核的磁旋比 p---自旋角动量 不同的核有不同的 γ 值,是确定同位素核的特征常数。

3.1.2自旋核在磁场中的取向和能级 对于I 不为零的核来说,如果不受外来磁场的干扰, 其自旋轴的取向将是任意的。当它们处于外加静磁场(磁场强 度为H0)中时,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它们的自旋轴的取向不 再是任意的,而只有(2I+1)种,这叫核自旋的空间量子化。每 一种取向可用一个磁量子数m 表示,则m=I,I-1,I-2,…-I+1, -I。 以1H为例,有两种取向:m1/2 和m-1/2 核磁矩μ和外加磁场H0 的相互作用能E由下式确定: E = -μ· H0 我们把外加磁场引起的核自旋能级的分裂称为核的赛曼效应。 3.1.3核的回旋和核磁共振 当一个原子核的核磁矩处于磁场H0中,核自身有一旋 转,而外加磁场又力求它取向于磁场方向,在这两种力的作 用下,核会在自旋的同时绕外加磁场的方向进行回旋,这种 运动称为Larmor(拉莫尔)进动。 在外加磁场H0的作用下,自旋量子数为I 的核,其自旋能级分裂为(2I+1) 个,任意相邻 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都等于γhH0/2π。用一个 频率为ν射的射频波(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自 旋核时,如果电磁波的能量hν射与该能级差相 等,即 E射=hν射=ΔE= hν回=γ hH0/2π ν射=ν回=γ ·H0/2π 时,低自旋能态的核即可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而跃迁到高自旋能态,这就是核磁共振。 3.1.4核的自旋弛豫 如果核平均分布在高低能态,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释放能量回到低能态速度相等,无静吸收,即无核磁共振。若低能态核跃迁后,不能释放能量回到低能态,低能态核数减少,则不会有静吸收,即无NMR信号。实际上则是有自旋弛豫过程帮助回到低能态。 弛豫过程分为两种类型:自旋-晶格弛豫和自旋-自旋弛豫。 自旋-自旋弛豫:又称横向弛豫。一些高能态的自旋核把能量转移给同类的低能态核,同时一些低能态的核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态,因而各种取向的核的总数并没有改变,全体核的总能量也不改变。 自旋-晶格弛豫:也叫纵向弛豫。是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通常习惯于将“环境”称为“晶格”)。

核磁共振氢谱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2.1核磁共振氢谱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1、化学位移 (1)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 a.诱导效应。 电负性取代基降低氢核外电子云密度,其共振吸收向低场位移,δ值增大,如 CH 3F CH 3 OH CH 3 Cl CH 3 Br CH 3 I CH 4 TMS δ(ppm) 4.06 3.40 3.05 2.68 2.16 0.23 0 X电负性 4.0 3.5 3.0 2.8 2.5 2.1 1.6 对于X-CH<Y Z 型化合物,X、Y、Z基对>CH-δ值的影响具有加合性,可用 shoolery公式估算,式中0.23为CH 4的δ,C i 值见下表。 例如:BrCH2Cl(括号内为实测值) δ=0.23+2.33+2.53=5.09ppm(5.16ppm) 利用此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通常小于0.6ppm,但有时可达1pmm。 值得注意的是,诱导效应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随着与电负性取代基距离的增大,诱导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弱,通常相隔3个碳以上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例如:

b.磁各向异性效应。 上面所述的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能阐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化学位移值。但是还存在用这一因素不能解释的事实:如纯液态下的乙炔质子与乙烯质子相比,前者在高场共振;相反苯的质子又在低场下发生共振。这些现象可用磁各向异性效应解释。 当分子中某些基团的电子云排布不是球形对称时,即磁各向异性时,它对邻近的H核就附加一个各向异性磁场,使某些位置上核受屏蔽,而另一些位置上的核受去屏蔽,这一现象称为各向异性效应。在氢谱中,这种邻近基团的磁各向异性的影响十分重要。现举例说明一下: 叁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如乙炔分子呈直线型,叁键轴向的周围电子云是对称分布的。乙炔质子处于屏蔽区,使质子的δ值向高场移动。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

核磁共振氢谱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填“√”号;错误的在括号内填“×”号。) 1.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 2.质量数为奇数,核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其自旋量子数为零。( ) 3.自旋量子数I=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 4.氢质子在二甲基亚砜中的化学位移比在氯仿中要小。( ) 5.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磁场越强,其分辨率越高。( ) 6.核磁共振波谱中对于OCH3、CCH3和NCH3,NCH3的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 ) 7.在核磁共振波谱中,耦合质子的谱线裂分数目取决于邻近氢核的个数。( ) 8.化合物CH3CH2OCH(CH3)2的1H NMR中,各质子信号的面积比为9:2:1。( ) 9.核磁共振波谱中出现的多重峰是由于邻近核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 10.化合物Cl2CH—CH2Cl的核磁共振波谱中,H的精细结构为三重峰。( ) 11.苯环和双键氢质子的共振频率出现在低场是由于π电子的磁各向异性效应。( ) 12.氢键对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大,所以活泼氢的化学位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 13.不同的原子核产生共振条件不同,发生共振所必需的磁场强度(B0)和射频频率(v)不同。( ) 14.(CH3)4Si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 15.羟基的化学位移随氢键的强度变化而移动,氢键越强,δ值就越小。( ) 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l0.√11.√ l2.√ l3.√ l4.× l5.×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 1.氢谱主要通过信号的特征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以下选项中不是信号特征的是( )。 A.峰的位置;B.峰的裂分;C.峰高;D.积分线高度。 2.以下关于“核自旋弛豫”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没有弛豫,就不会产生核磁共振;B.谱线宽度与弛豫时间成反比; C.通过弛豫,维持高能态核的微弱多数;D.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两种。 3.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 )。 A.I=1/2; B.I=0;C.I=1;D.I>1。 4.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 )。 A.CH3Br;B.CH4;C.CH3I;D.CH3F。 5.进行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 A.极谱法;B.色谱法;C.红外光谱法;D.核磁共振法。 6.CH3CH2COOH在核磁共振波谱图上有几组峰最低场信号有几个氢( ) A.3(1H);B.6(1H);C.3(3H);D.6(2H)。 7.下面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九 A.CH3CH2C1;B.CH3CH20H;C.CH3CH3;D.CH3CH(CH3)2。 8.下列4种化合物中,哪个标有*号的质子有最大的化学位移( )

核磁共振氢谱总结

第3章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与元素分析、组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方法配合,已成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有力工具。目前核磁共振已经深入到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罗和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各个学科,并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核磁共振测定过程中不破坏样品,仪分样品可测多种数据;不但可以测定纯物质,也可以测定彼此型号不重叠的混合物样品;不但可以测定有机物,现在许多无机物的分子结构也能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测定。 3.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1.1 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是带正电的粒子,若其进行自旋运动将能产生磁极矩,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能产生自旋,只有那些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奇数,或中子数和质子数之一为奇数的原子核才能产生自旋。如1H、13C、15N、19F、31P……、119Sn等。这些能够自旋的原子核进行自旋运动时能产生磁极矩,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相关,I=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只有I≠0的原子核有自旋运动。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所组成,因此有相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很多种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磁矩,这样的原子核可称为磁性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原子核的磁矩取决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P,其大小为: 式中:I为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h为普朗克常数。 原子核可按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 (1)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偶数,则I=0,如12C、16O、32S等。此类原子核不能用核磁共振法进行测定。 (2)中子数与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则I为半整数,如 I=1/2:1H、13C、15N、19F、31P、37Se等; I=3/2:7Li、9Be、11B、33S、35Cl、37Cl等; I=5/2:17O、25Mg、27Al、55Mn等; 以及I=7/2、9/2等。 (3)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则I为整数,如2H(D)、6Li、14N等I=1;58Co,I=2;10B,I=3。 (2)、(3)类原子核是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其中,I=1/2的原子核,其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核表面,这样的原子核不具有四极矩,其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宜于核磁共振检测。凡I值非零的原子核即具有自旋角动量P,也就具有磁矩μ,μ与P之间的关系为: γ称为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 3.1.2 自旋核在次场中的取向和能级 质子核磁距在外加磁场中空间量子化,有2I + 1种可能的空间取向,这些磁量子数m的值只能取I, I-1......-I, -I+1,共有2I + 1种可能的值,如下图所示:

核磁共振氢谱总结

核磁共振氢谱总结

————————————————————————————————作者:————————————————————————————————日期:

第3章核磁共振氢谱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与元素分析、组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方法配合,已成为化合物结构测定的有力工具。目前核磁共振已经深入到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罗和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食品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各个学科,并对这些学科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核磁共振测定过程中不破坏样品,仪分样品可测多种数据;不但可以测定纯物质,也可以测定彼此型号不重叠的混合物样品;不但可以测定有机物,现在许多无机物的分子结构也能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测定。 3.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3.1.1 原子核的磁矩 原子核是带正电的粒子,若其进行自旋运动将能产生磁极矩,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能产生自旋,只有那些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奇数,或中子数和质子数之一为奇数的原子核才能产生自旋。如1H、13C、15N、19F、31P……、119Sn等。这些能够自旋的原子核进行自旋运动时能产生磁极矩,原子核的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I相关,I=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只有I≠0的原子核有自旋运动。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所组成,因此有相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很多种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磁矩,这样的原子核可称为磁性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原子核的磁矩取决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P,其大小为: P=√I(I+1) ?2π 式中:I为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h为普朗克常数。 原子核可按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 (1)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偶数,则I=0,如12C、16O、32S等。此类原子核不能用核磁共振法进行测定。 (2)中子数与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则I为半整数,如 I=1/2:1H、13C、15N、19F、31P、37Se等; I=3/2:7Li、9Be、11B、33S、35Cl、37Cl等; I=5/2:17O、25Mg、27Al、55Mn等; 以及I=7/2、9/2等。 (3)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则I为整数,如2H(D)、6Li、14N等I=1;58Co,I=2;10B,I=3。 (2)、(3)类原子核是核磁共振研究的对象。其中,I=1/2的原子核,其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核表面,这样的原子核不具有四极矩,其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宜于核磁共振检测。凡I值非零的原子核即具有自旋角动量P,也就具有磁矩μ,μ与P之间的关系为: μ=γP γ称为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 3.1.2 自旋核在次场中的取向和能级 质子核磁距在外加磁场中空间量子化,有2I + 1种可能的空间取向,这些磁量子数m 的值只能取I, I-1......-I, -I+1,共有2I + 1种可能的值,如下图所示: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得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得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品得 信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得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得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与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就是否有-CH 3-O-、CHCOCH 3 N=、CH 3 C、RCOCH 2 Cl、 RO-CH 2 -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有芳 香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得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得规律,根据各峰之间得相系关系,确定有何 种基团。如果峰得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大各峰得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得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就是何官能团, 并预测质子得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就是否合理。再对 照已知化合物得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NO 2 。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其结构。

解析计算不饱与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与1、59ppm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得积分强度为2:2:3,可能 有-CH 2-、-CH 2 -、-CH 3 -基团。各裂分峰得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 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得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分为三重峰。 则该化合物具有CH 3-CH 2 -CH 2 -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得分子式应为CH 3 -CH 2-CH 2 -NO 2 ,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6 O 3 ,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其结构。

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2.3核磁共振氢谱解析方法 1、核磁共振氢谱谱图的解析方法 a.检查整个氢谱谱图的外形、信号对称性、分辨率、噪声、被测样 品的信号等。 b.应注意所使用溶剂的信号、旋转边带、C卫星峰、杂质峰等。 c.确定TMS的位置,若有偏移应对全部信号进行校正。 d.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e.从积分曲线计算质子数。 f.解析单峰。对照附图I是否有-CH 3-O-、CHCOCH 3 N=、CH 3 C、RCOCH 2 Cl、 RO-CH 2 -Cl等基团。 g.确定有无芳香族化合物。如果在6.5-8.5范围内有信号,则表示 有芳香族质子存在。如出现AA`BB`的谱形说明有芳香邻位或对位二取代。 h.解析多重峰。按照一级谱的规律,根据各峰之间的相系关系,确 定有何种基团。如果峰的强度太小,可把局部峰进行放大测试,增 大各峰的强度。 i.把图谱中所有吸收峰的化学位移值与附图I相对照,确定是何官 能团,并预测质子的化学环境。 j.用重水交换确定有无活泼氢。 k.连接各基团,推出结构式,并用此结构式对照该谱图是否合理。 再对照已知化合物的标准谱图。 2、核磁共振氢谱谱图解析举例 例1: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3H 7 NO 2 。测定氢谱谱图如下所示,推定 其结构。

解析计算不饱和度u=1,可能存在双键,1.50和1.59ppm有小峰,峰高不大于1个质子,故为杂质峰。经图谱可见有三种质子,总积分值扣除杂质峰按7个质子分配。从低场向高场各峰群的积分 强度为2:2:3,可能有-CH 2-、-CH 2 -、-CH 3 -基团。各裂分峰 的裂距(J),低场三重峰为7Hz,高场三重峰为8Hz,所以这两个三峰没有偶合关系,但它们与中间六重峰有相互作用。这六重峰的质子为2个,所以使两边信号各裂分为三重峰。则该化合物具有CH 3 -CH 2-CH 2 -结构单元。参考所给定的分子式应为CH 3 -CH 2 -CH 2 - NO 2 ,即1-硝基丙烷。 例2:已知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7H 16 O 3 ,其氢谱谱图如下图所示,试求 其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