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麦幼穗分化图

小麦幼穗分化图

小麦幼穗分化图

小麦幼穗分化图(挑旗前)

因本次实习安排时间偏晚了一点,小麦已到了拔节后期,但还不到挑旗(孕穗)期,旗叶虽已展开,但旗叶与顶2叶的叶耳距多在1cm左右,每个小穗已分化出2-3个小花,小花亦可看到明显的3枚雄蕊和雌蕊,雌蕊花柱顶端凹陷,单还没形成羽状柱头。幼穗分化处于药隔分化期与四分体形成期之间,生育时期可记为接近挑旗。

因多数同学未看到分化图片,幼穗分化图可参照下图画出小穗、小花分化图,植株形态图可参照下图或教案中与四分体形成对应的植株形态图,但旗叶要适当小一点,顶端节间要短一些。

起身期穗分化图可用单棱期或二棱期图

实验二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实验二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小麦幼穗分化的方法,了解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 2、掌握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3、明确幼穗各分化时期和植株外部形态间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材料:不同叶龄的麦苗。 2、用具:剪刀、解剖针、放大镜、双目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内容 (一)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Ⅰ.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高大于宽,透明光滑,略呈锥状,这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生长锥伸长到一定程度,基部由下而上出现环状苞叶原基(呈单棱状)。苞叶原基出现后不久受到抑制,呈半环状,并逐渐消失。两苞叶原基之间即为穗轴原始节片。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形成期)当分化出8~9个苞叶原基时,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由于小穗原基出现后,在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两种棱形突起,故称为二棱期。此期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两种棱的形态变化,二棱期又可分为二棱前期、二棱中期、二棱末期3个时期。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二棱末期后不久,在穗中部最先形成的3~4个 1小穗原基基部两侧各分化出一浅裂片突起,即护颖原基突起(线状裂片)。该突起将来发育成护颖,两线状裂片之间的组织发育成小穗轴和各小花。

Ⅴ.小花分化期在中部最先分化形成的小穗的下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1朵花的外稃原基(棱状突起);继而很快在上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2朵花的外稃原基。在同一小穗内,小花原基的分化呈向顶式,在整个幼穗上,则先从中部小穗开始,然后渐及上、下各小穗。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当中部小穗的第4朵小花出现时,其基部第1朵小花的外稃内侧(上方)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雌雄蕊原基(先分化出3个半圆球形的雄蕊原基,稍后分化出1个顶端稍平的圆形雌蕊原基)。雌蕊原基居中,3个雄蕊原基鼎立于其周围(内、外稃之间)。鳞片突起与内稃原基同时出现。 Ⅶ.药隔形成期当中部小穗第3朵小花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时,其第1朵小花的雄蕊原基沿体积进一步增大,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而后逐渐形成药隔及4个花粉囊。同时,雌蕊原基顶部也凹陷,分化出2个柱头原基突起,继而形成羽状柱头。 Ⅷ.四分体形成期形成药隔的花药进一步发育,花粉囊(小孢子囊)内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形成,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 (二)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与生育时期、主茎叶龄、节间的关系。 幼穗分化时期 伸长期 单棱期生育时期 分蘖初期 分蘖期主茎叶龄 4.4~ 5.0 5.5节间 2二棱初期 二棱中期

作物栽培学_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 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四熟 B、四熟四作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玉米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A 水稻 B 高粱 C 花生 D 烟草 18.薯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 A、0.15 B、0.28 C、0.7-0.85 D、0.9 19.积温为3500-5000℃可()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二熟 C 一年三熟 D 一年四熟 20.以下种植模式属于一年三熟的模式是() A小麦+蚕豆-玉米B油菜+马铃薯-水稻C小麦/玉米-水稻 D 小麦-玉米玉米 2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种植方式是() A 连作 B 复种连作 C 单作 D 轮作 22.甘蔗适宜收获期在() A 工艺成熟期 B 生理成熟期 C 叶片成熟期 D 开花期 23.大麦的花序属于() A 圆锥花序 B 穗状花序 C 总状花序 D 聚伞花序 2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抽穗 C 开花至乳熟 D 乳孰至完熟 25.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左右。 A 0.1 B 0.5 C 0.9 D 0.8 26.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油菜 27.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A 水稻 B 玉米 C 小麦 D 大麦 28.玉米起源于()起源中心。 A 印度 B 中亚 C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 南美 29.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白菜型油菜 B 棉花 C 小麦 D 大豆 30.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A 1千左右 B 2万左右 C 1万左右 D 4千左右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芽的构造。 2. 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认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二、实验原理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枝芽的结构决定着主干和侧枝的关系与数量,也就是决定植株的长势和外貌。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量,并决定开花的迟早和结果的多少。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的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构中的草质茎类型。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简单。少数的虽有次生结构,但也和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以禾本科植物的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最显著特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2 种排列方式:一种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和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的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形成一环,显著地把皮层和髓部分开。另一种是维管束排列较规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有些植物的茎,长大时,髓部破裂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维管束虽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维管束的结构却是相似的,都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是有限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和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次生组织组成茎的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包括切向分裂和径向分裂。切向分裂向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原有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原有韧皮部的方。在形成次生结构同时,形成层细胞为扩大自身圆周还必须进行径向分裂或横分裂以适应方木质部的增粗,同时形成层的位置渐次向外推移。双子叶植物茎中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包括轴向系统的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和径向系统的木射线。次生韧皮部同样包括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轴向系统由管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有时也有石细胞;径向系统则由韧皮射线组成。韧皮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原始细胞与木射线相连,合称维管射线。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水分与矿质元素的长途运输依赖于导管和管胞;同化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依赖于筛管和筛胞。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大叶黄茎尖纵切片、向日葵和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蚕豆茎、盆栽木槿

水稻幼穗分化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8)花粉完成期。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 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 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

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 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穗发育期判断,一般以主茎发育期的百分率表示,即达到某发育时期有效茎数的40%~50%以上的日期,作为某发育阶段的平均发育期。取样时应以穗中部同枝梗的小穗为准,剥检数量不能太小,小区以15株为宜。 2、稻穗发育期的鉴定方法 稻穗分化和发育过程,以镜检最为准确,但在实践中也可以根据稻株内部发育器官与外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原理检查判断,虽准确性差,但应用方便。 (1)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是指某一生育时期的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即: 叶龄指数(%)= 已出叶数 ×100 主茎总叶数 指主茎的总叶数减去已出叶数即得到叶龄余数。 如主茎总叶数为12叶的品种,当已出叶数为6时,则其叶龄指数为50%。一般生育期短的品种叶龄指数达75%~76%时,开始幼穗分化,生育期长的品种要达到78%~79%,才开始幼穗分化,可见,水稻的叶龄与幼穗发育时期有密切关系。根据早、中、晚稻的早、中、迟熟品种其主茎都有一定叶片数的情况,用叶龄指数来推断稻穗的八个分化期就比较容易了(见表2)。 叶龄指数与叶龄余数以叶为对象,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剑叶已将近全出,所以只能在减数分裂前各期应用。 (2)幼穗长度 幼穗长0.3~1mm时,为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1~2mm时为颖花分化期;0.5~1cm 为雌雄蕊形成期;1.5~5cm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5~10cm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见表2)。 (3)距出穗日数 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稻播种期相同,各年度间出穗日数相近。在大田生产上便可根据中距离抽穗日数来判断稻穗发育的时期。一般,早稻幼穗分化开始在抽穗前25~30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湄潭县农牧局向明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成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四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 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水稻田间管理按时间可分为返青前田间管理、分蘖期田间管理、长穗期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

虫草害防治。 一、水稻水分管理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大需水量多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 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如果这时水层过浅,秧苗经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干枯,造成大缓秧,使壮秧变成弱秧,早秧变成晚秧。扶秧护苗后,要随即改灌2-3厘米的浅水层,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主要好处是:有利提高水温和土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并使植株基部能接受充足光照,有利于分蘖发生。实践证明,浅水间歇灌溉比深水层灌溉分蘖早,蘖位低,蘖数多,质量好。 (三)水稻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 (8)花粉完成期。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 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 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穗发育期判断,一般以主茎发育期的百分率表示,即达到某发育时期有效茎数的40%~50%以上的日期,作为某发育阶段的平均发育期。取样时应以穗中部同枝梗的

水稻种植技术1

目录 第一章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 (2) 水稻生产发育期对环境的要求 (2) 影响水稻根系生长的因素 (3) 第二章水稻种子处理及苗期管理 (4)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4) 水稻苗期管理技术建议 (5) 水稻苗床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6) 怎样加强水稻苗期分蘖率 (6) 第三章水稻移栽、插秧管理 (7) 水稻插秧技术要求 (7) 水稻移栽标准 (9) 加强秧田中后期管理 (9) 水稻插秧后管理技术要点 (10) 第四章水稻施肥技术 (10)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11) 水稻各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12) 水稻如何进行标准化施肥 (13) 水稻施肥四注意 (13) 第五章水稻水分管理 (14) 水稻全生育期如何管水 (14) 水稻生育期高产水管理 (15) “四期”控水巧灌杂交晚稻高产 (15) 对灌溉技术的要求 (16) 水稻涝灾的补救措施 (16) 晚稻后期重管水 (17) 第六章水稻高产管理 (17) 水稻栽后加强田管 (17) 怎样缩短稻秧移栽后的返青期 (18) 水稻中后期优质高产管理五措施 (18) 水稻生长后期高产栽培要点 (19) 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 (20) 水稻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21) 水稻倒伏防治 (22) 第七章水稻常见病害防治 (23)

第一章水稻生长特性及对环境的要求水稻生产发育期对环境的要求 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一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缓苗成活的这段时间叫返青期,返青后就开始分蘖(有的在秧田已开始分蘖),就开始穗分化(拔节),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长根、茎、叶为主的为营养生长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长穗,花、籽粒等为主的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 是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一般又分为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 浸种发芽、发芽的需要温度是秈稻为12℃,梗稻为10℃,适温30℃—32℃,最高温度可达40℃—42℃,但是在育秧期间最低不能低于5℃,或0℃,在低温下会出现烂种、烂芽和烂秧。首先秧田要选择向阳、避风、水灌、排放等的田地块,如遇低温还可加盖薄膜等措施,避免少烂或不烂。 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温度比发芽高2℃,即秈稻14℃,梗稻12℃,16℃以上秈,梗都可顺利出苗。 二、返青期与分蘖对环境的要求: 返青期是移栽后,从秧田到本田成活的缓冲阶段太约在4天左右,要求即是浅水,因水太深,淹没了生长点(心叶),透气性不好,也会烂秧,或成活缓慢,返青后接着以分蘖为中心,生长根和叶片的营养生长期。 1、温度的要求:水稻分蘖最高适温为30~32℃,最适水温为32℃~34℃。最高气温38℃~40℃,最高水温为40℃~42℃,最低气温为15℃~16℃,最低水温16℃~17℃。水温在22℃以下分蘖就较缓慢。低温使分蘖延迟,且影响总分蘖的有效穗数,因此要求在15℃以上时开始插秧。 2、光照的要求:在分蘖期需要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制造有机物,促进增加分蘖数。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就开始分蘖,若只50%自然光照时,返青13天才开始分蘖,若只有5%的自然光照,不但不产生分蘖,连秧苗也会死去。 3、水份的要求:分蘖期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但是只要求水田水饱和状态,或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在高温条件下(26℃~36℃),土壤持水量在80%时会产生分蘖最多。如深水灌溉,水层超过田8厘米时,使分蘖节光照弱,氧气不足,温度又低的情况下,抑制分蘖。但是田过份干,持水量在70%以下时,也会停止分蘖。 4、营养要求:在分蘖需要营养多,有效分蘖也多。营养多可促分蘖和生长快而多。如果营养少、分蘖也少或停止。所需的营养中是以氮、磷、钾为主,特别是氮肥最需要。最好氮、磷、钾配合追肥最有利。 三、拔节孕穗期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水稻生长发育迅速增大,根群最大、稻株叶面积达到最大,同时稻穗开始分化,拔节孕穗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每亩有效穗数的巩固时期,及粒重的决定时期,主要因素在于外界条件影响。 1、养分要求:幼穗分化过程中,水根的根群不断增加,最后3片叶相继长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需要养份的时期,如果在这时期缺乏营养,对幼穗分化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生产上要进行中耕追肥,约在抽穗前30~40天的时期,以促进颖花分化,2次枝梗数增加,这次肥也可称“促花肥”;在抽穗前10~20天可喷施肥一次,即是雌雄花芯形成期与

水稻种植技术(精选.)

水稻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并且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映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 水稻的生物学基础如下: (一)水稻的生长发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 (1)秧苗期。播种——移栽 (2)返青分蘖期。移栽——幼穗分化前 (3)拔节孕穗期。幼穗分化——抽穗前 (4)抽穗结实期。抽穗——成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 (1)营养生长期。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 (2)生殖生长期。穗、花、籽粒(生殖器官) 2、种子发芽 (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二是种子休眠期。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三是种子寿命。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

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 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 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主茎第1—3片叶是在幼苗期生长的,最后3片叶则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长的,其余各叶都在分蘖期生长。 5、叶片功能 叶片功能期是指叶片保持光合能力时间长短。叶片功能期随着叶位上升,由短变长,水稻1—3片叶只有10多天,而剑叶功能期可达50—60天。 6、水稻分蘖 水稻茎基部节上腋芽长成的分枝称为分蘖。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掌握分蘖规律,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成穗,保证足穗,达到高产稳产。 7、水稻分蘖规律 (1)分蘖发生的节位:无论主茎或分蘖茎,都有很多节,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腋芽。茎基部的腋芽长成分蘖。分蘖发生的节位,叫分蘖位。在低节位上长出的分蘖,叫低位蘖,反之则叫高位蘖。 (2)凡是由主茎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再发生的分蘖叫二次分蘖。依次类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一次分蘖最多,大多数有效;二次分蘖较少,部分有效;三次分蘖极少,大都无效。 (3)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凡能抽穗结实5粒以上的,称为有效分蘖,否则就是无效分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来说,每生产100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kg、磷(P2O5)0.6~1.3kg、钾(K2O)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粳稻较灿稻需氮多而需钾少。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这两个时期是相互联系着的,只有在良好的营养生长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生殖生长。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营养特点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合理施肥,才能获得高产。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这是符合早稻吸肥规律的。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O5的吸收率为24%~36%,K2O的吸收率为16%~27%。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生产上常常采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满足晚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这是符合晚稻需肥规律的,就水稻品种而言,晚稻由于其生育期短,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高峰。而单季稻由于生育期较长,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收高峰。因此,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小麦遥感测产研究进展

冬小麦遥感测产的研究进展 张自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学号:0901109026) 摘要: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遥感又是应用最广泛、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之一。本文对国内基于遥感数据冬小麦测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冬小麦产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小麦测产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测产技术与方法。提出了加快小麦遥感测产模型研发和农业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系统的构建进程,对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小麦测产进行了前景展望。 关键词:冬小麦;遥感;产量预测 Progress in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s of wheat production Abstract:Wheat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food crops in China,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people's lives. The thesis has a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yield of winter wheat on the domestic-base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 winter wheat yield monitor technology 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achieved in terms of wheat yield monitor, summed up the more advanced measurement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drawing out to accelerate wheat remote sensing yield monitor mode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e, remote sensing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system build process, and the prospect of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wheat yield monitor. Keywords:winter Wheat; remote sensing; production forecast 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冬小麦分布广阔,地域复杂,其面积产量等数据的取得通常是采用统计方法,或常规的地面调查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且费时、费力,难以适应有关冬小麦管理、决策对其现势性信息的需求。遥感信息具有覆盖面积大、探测周期短、资料丰富、现势性强、费用低等特点[1],通过卫星遥感手段及时地获取冬小麦的长势、产量情况的具体信息,对于加强小麦生产管理,进一步发挥其生产潜力,辅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

01-根与茎的初生生长及初生结构

根与茎的初生生长及初生结构03

?初生生长:由初生(顶端)分生组织产生成熟结构的过程。 经过初生生长形成的结构为初生结构。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尖和茎的芽中,细胞经过横分裂,使植物体纵向生长。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都以初生生长完成生活史。 ?次生生长:由次生/侧生分生组织产生成熟结构的过程为次生生长;经过次生生长形成的结构为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细胞通过径向的分裂活动,使根、茎进行加粗生长。

每条根从着生根毛处至顶端的一段称为根尖。从先端向后根尖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 1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

原形成层 初生分生组织 是包围在分生区外的帽状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 起保护分生区的作用,并可分 泌粘液。粘液作用:增大吸收 表面;促进离子交换;有利于 根尖推进生长。 是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前端为原分生组织,后部为初生 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原形 成层、基本分生组织三种)。 分生区细胞持续分裂活动,增 加根的细胞数目。 原分生组织 根冠 分生区

由初生分生组织组成,细胞逐渐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生长,产生大液泡。后部分化出最早的导管和筛管,是分生 区与成熟区的过渡区域。许多细胞迅速 伸长,是根尖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 内部组织全部分化成熟,最显著的特征是表面密被根毛。根毛 的形成扩大了根表皮吸收面积,改善 根与土粒的接触。根毛区是根行使吸 收功能的主要区域。 伸长区 根毛区(成熟区)

根的伸长过程 ?根的伸长是根尖进行初生生长不断形成和积累初生结构的过程。 ?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上端不断变为根毛区的更新部分。 ?根伸长生长时,根尖各区始终处于不断更新而又保持各自相对长度的状况。 ?根的伸长生长始终受到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的制约。

2021年水稻幼穗分化

水稻幼穗分化 欧阳光明(2021.03.07) 水稻植株在完成一定的营养生长量的基础上,当满足其发育特性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后,茎端生长点在生理和形态上发生质变,由原来分化叶原基等营养器官转入分化幼穗。 一、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历时30d左右,整个分化发育过程可划为八个时期,即:(1)第一苞分化期;(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3)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4)雌雄蕊形成期;(5)花粉母细胞形成期;(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8)花粉完成期。前四个时期属于生殖器官形成阶段,又称为幼穗形成期;后四个时期属于生殖细胞形成期,又称为孕穗期,各时期主要特征见表1。 表1 水稻幼穗发育各期的主要特征 幼穗发育时期主要特征 1.第一苞分化期出现第一苞原基 2.第一次枝梗原基分 化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3.第二次枝梗及颖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白毛密布。幼穗长约1mm。 4.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与花丝;雄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幼穗长约0.5~1cm。 5.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mm;幼穗长约1.5~5cm。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二至四分体形成。颖花长3~5mm,幼穗长5~10cm。

7.花粉内容物充实期花粉单胞,外壁形成,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增长达全长的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8.花粉完成期花粉由二胞至三胞,内含物逐渐充实至完全成熟;花药转呈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二、稻穗发育进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 1、幼穗发育时期的检查方法 幼穗开始分化时,肉眼难以看见,以后虽可看见幼穗,但也难准确鉴定各期,特别是从第五期起往后各期都要看生殖细胞的发育,必须借助光学仪器,所以检查幼穗发育进程时,1~4期,是以整穗为对象,在解剖镜下剥叶检查;5~8期则以小穗为对象,用压片染色方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穗发育期判断,一般以主茎发育期的百分率表示,即达到某发育时期有效茎数的40%~50%以上的日期,作为某发育阶段的平均发育期。取样时应以穗中部同枝梗的小穗为准,剥检数量不能太小,小区以15株为宜。 2、稻穗发育期的鉴定方法 稻穗分化和发育过程,以镜检最为准确,但在实践中也可以根据稻株内部发育器官与外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原理检查判断,虽准确性差,但应用方便。 (1)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叶龄指数是指某一生育时期的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即: 叶龄指数(%)= 已出叶数 ×100 主茎总叶数 指主茎的总叶数减去已出叶数即得到叶龄余数。 如主茎总叶数为12叶的品种,当已出叶数为6时,则其叶龄指数为50%。一般生育期短的品种叶龄指数达75%~76%时,开始幼穗分化,生育期长的品种要达到78%~79%,才开始幼穗分化,

水稻幼穗分化八个时期的划分表

水稻幼穗分化八个时期 的划分表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水稻幼穗分化期的鉴别方法 水稻完成了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即开始转入幼穗形成的生殖生长期,水稻的幼穗分化有着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幼穗发育和进程,可以有效地确定鱼苗的秧龄,指导稻田的肥水管理,达到高产稳产。 幼穗分化时期的鉴别。在水稻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幼穗分化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但是需要一定的设备。而且方法较为麻烦,不易位普通的工作人员或农民所掌握,因此,应用简易的鉴别方法,利用外部形态及器官之间的关系来鉴别幼穗分化的时间,在生产实践上有一定的意义,常用的简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水稻幼穗分化进程和叶片生长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对应关系。因叶龄随着品种和栽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一般采用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作为幼穗分化时间的鉴别标准。 叶龄指数是指已经出现的叶片数占主茎叶片数的百分数,由于不同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不同,所以同一叶龄时却又不同的叶龄指数。因此叶龄指数比叶龄更能准确地反映发育进程。在我省二、三积温带应用的品种。叶龄指数大约达75-76%为幼穗分化始期,一般主茎叶片数较少,生育期较短的品种,进入幼穗分化的叶龄指数较低,主茎叶片多、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叶龄指数就较高。 叶龄余数是指还未出现的叶片数,倒三叶露尖时。是幼穗分化的开始。根据试验观察,幼穗分化各阶段和倒伏叶龄数的关系是: 从倒三叶露尖开始,至全部抽出,幼穗正处在枝梗分化期。颍化分化期贯穿于倒2叶出生的整个过程。减数分裂期则处于鉴叶的出生过程之中,具体指标是:鉴叶露尖至伸出全叶的80%左右,即倒1/0-1/,从倒1叶抽出80%左右,到始穗期,均为花粉粒形成、充实和成熟期。 二、根据幼穗分化期后抽穗前日数推算 如二次枝梗原基分化始期,一般在幼穗开始分化后7天左右(即在抽穗前29-25天);颍花分化期,一般在幼穗开始分化后10-14天(即抽穗前24-17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一般在幼穗开始分化后16-18天(在抽穗前19-13天)。 三、根据幼穗和颖花的长度鉴别 幼穗长度在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极为微小,用肉眼无法看见。当肉眼能看到幼茎生

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椴树属 (Tilia )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黑松木材三切面。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三)试剂 40%盐酸、5%间苯三酚。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向 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结构 (图10-1):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3.1维管束 3.2髓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茎、南 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面,注意 维管束的区别。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 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重要的 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结构为观察对 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

小麦穗分化观察

掌握观察小麦穗分化的操作技术;鉴别小麦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了解小麦穗分化过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关系。 二、内容说明 (一)小麦穗、花的构造。小麦穗为复穗状花序,穗的中轴叫穗轴,由一个个的节片组成。每个穗轴节片的顶端着生一个小穗。小穗是由两个颖片及颖片之间的若干内小花组成。小花相对互生在小穗梗上。小麦的小花叫颖花,是由外稃、内稃及内、外稃之间的雄蕊、雌蕊、浆片组成。小麦的雌蕊包括柱头和子房,子房基部靠外稃的两侧各有浆片一片,为无色薄膜。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每个小花由花药、花丝组成,每花有花药3枚,每个花药二裂,每裂分为两室,室内在花药成熟时贮藏有花粉。 (二)小麦穗分化的过程小麦穗是由麦苗茎(或分蘖)生长锥分化发育而来。小麦在通过春化阶段以前,茎的生长锥是一个半圆球形的突起,宽度大于长度,其主要作用是分化叶片、节和节间的原始体。当春化阶段通过而进入光照阶段发育、茎的生长锥开始伸长时,即为小麦穗分化的开始。 小麦幼穗开始分化的时间,随品种的冬春性、播期的迟早而不同。一般趋势是早熟品种分化早,春性品种比冬性早,早播的比晚播的早。另外,增施磷肥、高度密植、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都会有促进发育的作用,因而也能使穗分化提早进行。 小麦幼苗个体上的穗分化,是按照主茎到分蘖、由低位分蘖到高位分蘖,由低级(次)位分蘖到高级(次)位分蘖的顺序进行。所以,同一植株上主茎与各个分蘖间幼穗分化的进行程度是不相同的。为此,观察或检查幼穗分化时,一般以主茎为对象进行剖析,较能正确反映个体发育的情况。 主茎和分蘖进行幼穗分化时,均是按照由穗轴→小穗→小花的顺序开展的。其中穗轴由基部向顶端进行,小穗则由中下部→中部→下中部→基部→顶部的顺序进行。顶部与基部小花发生顺序与小穗发生顺序颠倒。说明顶部小穗的小花发育较基部早,基部小穗分化虽然早,但进程慢。因而基部小花有较多退化现象。同一小穗的小花是从基部向上顺序分化,基部1-4内小花形成的强度大,平均1-2天形成一朵,以后分化速度转慢,约2-3天形成一朵,每朵小花内又由外向内(内外稃、雌雄蕊、浆片、芒伸长)进行。到开花时,每小麦穗上就照原来的分化顺序进行开花,二者是互相一致的。 根据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及需要,可将小麦幼穗发育过程划分为下述几个时期。 1. 伸长期:麦苗生长锥慢慢伸长,长度大于宽度,呈透明光滑的圆锥形。这时春化阶段已经结束,生长锥基部叶原始体分化完毕,这标志着营养器官分化过程的结束,生殖器官分化的开始。 2. 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始体分化期或苞原基分化期):当生长锥伸长到一定长度,在生长锥基部由下而上出现的象叶原始体的环状突起,即为苞叶原始体。苞叶原始体是变态叶,着生在穗轴节上,但生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发育,并逐渐消失,每二片苞叶原始体之间即为穗轴节片。每个苞叶原基突起呈棱形,故称

小麦的育种过程

小麦育种计划 2012级生工6班 X x x 作物遗传育种学

小麦的育种过程 小麦的栽培: 1整理土地 全班同学一起整理有学校分配的试验地。首先在实验室借来需要的工具。锄头和铲子,然后一起将地翻一遍。该填土的地方找一些土来填上,将排水沟挖好。确定的行距20cm,株距10cm,人行过道50cm挖好,畦高15cm垒好,等待播种。 2选择良种 根据所处的地区选择合适的种子,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的产量。由老师选择种子然后发给我们栽种。 3种子处理 一般种子里都有一些成熟差、破碎、秕粒、虫蛀、霉烂和 带菌的种子。还混有其他作物种子、杂草种子、虫卵杂质等。因此,播种前一定要剔除,使种子整齐一致,提高纯度和净度,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减少杂苗,减轻病虫危害。既可节约用种,又可达到苗全,苗壮提高产量的目的。播前晒种也对小麦的成长有一定的益处。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适时播种是一项关键性措施。让种子在低温下先扎根后出苗,则根系发达,抗倒伏,早分蘖,是形成壮苗的重要措施。为小麦延长生育期创造条件,且穗分化的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因此,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是十分必要的。播种时要求在精选好

种子的情况下做到行直,播量准确,下籽均匀,不漏播,不重播,播种深浅一致,播种后待土壤松散时碾平。播种深浅也对麦苗影响很大。如果播种过深,出苗缓慢,种子中大量的养分消耗在出土过程中,则幼苗黄瘦细弱,分蘖晚而少,根系不发达,影响地上部茎叶正常生长。播种也不宜过浅,否则遇到干旱,影响次生根的发育,后期易发生倒伏。一般适宜的播种深度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历史播种记录,总结一定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深度进行播种。这次实践我们的小麦已经过了最佳的播种时期,所以更需要好的播种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按照10cm株距,20cm行距来播种,这样既能让小麦生长的更好,又能让长出的麦苗具有视觉上的美感。 5科学施肥 在播种时可在种子种混一些肥料进行播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春小麦三叶期至抽穗期是吸收氮素最多的时期。为满足这一阶段对氮素的需求,在二叶一心期追施肥料最为适宜,可提高分蘖成穗率,促使苗壮早发,为穗大粒多奠定基础。追肥采用速效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小麦各时期对肥料的需求状况,适时适量的进行施肥,到争取让肥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6合理灌溉 小麦的需水规律是:苗期少,中期多,后期逐渐减少。出苗后需水少,以后随植株长大需水量增加,到抽穗期达到高峰,灌浆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