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宋诗比较阅读(2011广州二模))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官至参知政事。其诗尊崇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自成一家。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颇多感怀时事之作,家国之痛、漂泊之苦,令他的诗风由清新明净趋向悲壮苍凉。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清新婉丽,时而豪放。有《简斋集》、《无住词》传世。

这是一首描写雨中海棠的咏物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建炎二年,诗人因躲避战乱辗转到了岳州,第二年正月,岳州发生大火,诗人就借住在郡守的“小园”,自号为“园公”。

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巴陵的早春二月,日日寒风,细雨飘零,春寒袭人,也侵凌着初春的花朵,怎不叫人担忧花蕾的命运。面对风雨飘摇的山河,心怀家国之痛的诗人此时的心境可用一个“怯”字来形容,“怯”的是风雨侵袭的阴冷天气,春寒砭骨,那些含苞待放的花儿怕也是萎靡萧索了吧,就像是人在乱世,流离飘零,备受磨难,心忧未来。然而,一枝雨中坦然怒放的海棠花却给寂寞伤感的诗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鼓舞。“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意思是:庭院中、短篱旁,一枝铁梗海棠毫不吝惜娇艳的花朵,在寒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笑靥绽放。诗人用“不惜”、“独立”展示了雨中海棠风姿卓然、品格孤傲的神韵,没有“长条无风亦自动,柔艳着雨更相宜”(韩持国)、“艳丽最宜新着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的娇艳,此种风骨、此种情操,与诗人的精神、人格相契合,令这首咏物诗不落俗套,别出新意。

宋诗比较阅读(2011广州二模)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春寒③

陈与义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二月巴陵日日风,

日暮紫绵②无数开。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欲识此花奇绝处,海棠不惜胭脂色,

明朝有雨试重来。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①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③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3分)

(1)拟人。第一首例句:海棠脉脉要诗催。第二首例句: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3分。修辞手法1分,例句各1分。]

(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4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海棠的脉脉含情、灿烂妩媚,表达了诗人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第二首诗借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的傲然之态,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4 分。形象特点各1分,思想感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王世贞《游张公洞记》详解

【2011广州二模试题与解析】

创作年代:明代作者:王世贞文学体裁:散文

由义兴而左泛[1],曰东久[2]。九者,九里袤也[3],水皆缥碧[4],两山旁袭之,掩映乔木,黄云储野[5],得夕照为益奇。已泊湖[氵父][6],湖[氵父]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7]。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8]。从行者余弟敬美[9],燕人李生[10],歙人程生[11],郡人沈生、张生。时余病足,李生亦病,为李觅一兜子[12],并余弟所携笋舆三[13],为一行,其三人为一行,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14]。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入。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意尽而穿横关[15],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到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16],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17]。其上隘,又不能尽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霞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18]。巨乃乳皆下垂,崛?甗锜[19],玲珑晶莹,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20],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床及丹灶、盐廪者[21]。稍东,地欹下而湿[22],迹之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沬[23],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24],下上凡百余级。忽呀然中辟[25],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自然,丹雘晃烂刺人眼[26]。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石状如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27],诡不可胜纪。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洞之胜,至是而既矣[28]。会所赍酒脯误失道,呼水饮之,乃出。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29],或曰张果[30];非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远游贻逸少书称[31]:“金堂玉室[32],仙人芝草,左元放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33]。”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34],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乌言仙迹哉![1]

作品注释

[1]义兴:即宜兴。宋因避太宗赵匡义讳,改名宜兴。 [2]东九:今作“东氿(guǐ)”,湖名,在宜兴东。(“氿”应读jiǔ)[3]九里袤:即东氿湖和西氿湖。[4]缥(piǎo)碧:青绿色。缥,淡青色。 [5]黄云:喻田野里秋热的稻谷。储野:储存在田野里。[6]湖[氵父](fù):镇名,在宜兴南。[7]蓬户:这里指船棚。[8]质明:天刚亮的时候。[9]敬美:王世懋,字敬美,嘉靖进士,累官太常少卿。善诗文,名亚其兄。[10]燕:今河北省。[11]歙(shè):歙县,在今安徽省。

[12]兜子:只有坐位而没有轿厢的软轿。[13]笋舆:竹轿。[14]覆墩:翻倒的土堆。[15]横关:指前洞通往后洞的过道。[16]委身:屈身。[17]相辅:相助。[18]发炬:这里谓举起火把。 [19]崛?(lěi):有高有低的钟乳石。甗锜(yǎn qí):谓钟乳石高低屈曲,上大下小如甗。甗为古代炊器,分两层,可上蒸下煮。[20]渔阳媚玉:渔阳郡的美玉。渔阳郡在今北京市东。[21]盐廪:盐仓。[22]欹(qī):倾斜。[23]沬(mèi):通“昧”,微暗。[24]扶服:同“匍匐”,伏地爬行。 [25]呀(xiā)然:大而开阔的样子。辟:开。[26]丹雘(huò):油漆用的红色颜料。这里指像丹雘一样的红色。晃烂:明亮耀眼。[27]僧胡:即胡僧。 [28]既:尽。[29]张道陵:原名张陵,曾任江州令。后弃官修道,创立道教,世称张天师。[30]

张果:即张果老,传说中的八仙之一。[31]许远游:指东晋名士许询,字玄度,高阳人。因好游山水,故称为许远游。逸少: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32]金堂玉室:指神仙居处。

[33]左元放:东汉末方士左慈,字元放,卢江人。[34]王子:作者自称。[1]

作品赏析

该文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二。张公洞,在江苏宜兴南张公山,相传为道教天师张道陵的洞宅。文章记述了游历张公洞的整个过程,并对这一钟乳洞作了生动传神的描写,读后令人神往。同时也指出这并非是张公的洞宅,所谓石床、丹灶、盐廪,不过是钟乳石的“仿佛貌之”而已。

且张道陵事在蜀,从而揭开了张公洞神秘的面纱。文章匠心独运,构思巧妙,描写生动自然,是王世贞的一篇著名游记。[1]

作者简介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yǎn)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为官正直,不附权贵,出为山东副使。其父王忬被严嵩构陷下狱,处死。隆庆初,伏阙讼父冤。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他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倡和,继承“前七子”复古理论,被称“后七子”。李攀龙死后,他主持文坛二十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明史.王世贞传》)。《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博综典籍,诸习掌故,则后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三百零七卷,《弇山堂别集》一百卷,以及《艺苑卮言》、《嘉靖以来首辅录》、《觚不觚录》、《读书后》等著作。[1]

作品翻译

从宜兴向东泛舟而行,在湖停泊。湖[氵父]是去张公洞首先要经过的地方。半夜过后,忽然下起了大雨,雨点滴滴答答从船蓬窗口飘入。我起身在船仓内徘徊了很久。天亮的时候雨才停下来。跟我同行的有我的弟弟敬美,燕地人李生,歙县人程生,以及当地人沈生和张生。大约走了四里多路,到达了张公洞,从洞口看,它隆起的样子像翻倒的土堆。

张生从前曾经游历过张公洞,他告诉我应该从后洞进去,不要从前洞进去。不从前洞进去,是因为前洞道路很宽,一看游兴就全尽了,再也没有余味。游兴尽了再走通向后洞的过道,那里危险而狭窄的地方很多,可能中途后悔,而最终不能到达。我于是决定从后洞进去。多举些火把在前面引路,起初,我们弯腰走进洞穴,像鱼群那样一个接着一个向下走。越朝下走,路越滑,而且在陡峭的石级上不能完全站稳双脚。后脚要等前脚挪开后才能迈出,道路狭窄的地方,就用肩膀助力,(帮助脚踩到下一级)。洞穴的上面狭窄,所以朝下走时,肩膀也不能完全用力。像这样走了一百多级,渐渐看到前面行走的人,像烟雾中的鸟儿;又听到他们像在瓮中说话的声音。我们举起火把,

惊叫起来,眼前的景物令人叹为观止。巨大的成千上万的石乳都向下垂着,玲珑闪亮,妙不可言。大体上它们的色泽像是渔阳的美玉,而且比它更温润。偏西南有座大盘石,高大的石柱蹲踞在它上面。旁边有所谓的石床和丹灶、盐仓。偏东一点,地面向下倾斜着,而且很潮湿,踩上去就更觉得湿,而且更加低洼,深不见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仙人田了。

回头看看我们走进的洞穴,不知道有几百丈深,洞里微光闪烁,像昏暗的日光,时有时无。走了很久,路也几乎没了。在石阶下穿过不到二尺宽的地方时,我只能匍匐而过,上上下下总共有一百多级台阶。忽然洞里变得大而开阔,可以容纳上万人坐下来。那些下垂的石乳,更加奇特了。它们呈现出五彩的颜色,明亮得刺眼。大的石乳好像玉石柱子,有的向下垂着,离地只有一尺左右;有的像怒发一样向上立着,与洞顶之间的距离也只有一尺左右;有些下垂的石乳和上立的石乳之间还未相接,中间只能容下一根头发。石乳的样子像入海的苍虬,像跃起的巨龙,像奔跑的狮子,像蹲着的大象,像莲花,像钟鼓,像飞舞的神仙,又像异域的僧人,形状怪异,不能全部记下来。我当时很疲惫,双脚越发行走困难,勉强振作精神向上攀登,到了石台,再向下看时,一切都那么清楚。张公洞的美景,到了这里就游完了。

张公就是从前汉代的张道陵,有人说是(唐代的)张果老,其实是错误的。张道陵的事迹在四川很出名。(而张公洞在江苏)许询给王羲之的信中说:“这里是神仙住的地方,长满灵芝草,左慈等汉代末年得道之人多在这里住过。”这难道也是其中的一种说法吗?我说:“我之前所看见的那些石床、丹灶、盐仓、米仓和棋盘,只是大体上像那些东西罢了,怎么说是神仙的痕迹呢!”

【语文】部编版人教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部编版人教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 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诗歌赏析】12-2《黄鹤楼》崔颢 主题:描写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明丽的阳光下,诗人从黄鹤楼上眺望对岸。阳光照耀下的汉阳城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生机盎然。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答: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诗人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4、试比较文中两个“空”字的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 答:第一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百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诗歌赏析】12-3《使至塞上》王维 主题: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 1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总体:这一联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为千古名句。 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描绘景色: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

(完整版)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等引起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斜生”巧妙的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作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薇、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2.首联“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写景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6分) 二、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三、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 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 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二、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感谢,汪国真,诗朗诵

感谢,汪国真,诗朗诵 篇一:四人朗诵(汪国真) 1、《热爱生命》 【彭爸爸】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王妈妈】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走向远方》 【王贺祥】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施奕琳】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

道路漫长, 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 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彭爸爸,王妈妈齐读】走向远方, 从少年到青年, 从青年到老年, 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3、《感谢》 【王贺祥】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施奕琳】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4、《假如你不够快乐》 【王妈妈】假如你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彭爸爸】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让风儿熨平前额 【王妈妈】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彭爸爸】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5、《挡不住的青春》 【王妈妈】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惆怅,想起往往令人断肠, 我不知道我的追求在何方,问风问雨问大地,却没有点回想。 【彭爸爸】岁月无声的流淌, 可是有谁愿意总是迷惘? 【王贺祥】我要飞翔, 那么有没有人为我鼓掌? 【四人齐读】我们用生命和热血铺路, 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最后两句要读书气势和激情) 篇二:汪国真诗选朗诵 汪国真诗选朗诵(配涟漪纯音乐)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解析

望岳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4分)

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 (唐)李白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 A. 含蓄委婉 B. 雄奇瑰丽 C. 高亢豪放 D. 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C (2)D (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尤其是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A项,“含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这与尾联不合。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D项,“明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合,故选D项。(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厚。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再次表达离别之情。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是展望美好前景,以“渌水”“青山”“天边”“海上”等壮阔之景来抒写送别时的洒脱。尾联“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直抒胸臆,畅饮美酒、畅谈友谊,但终究还是要离别。作者好像在劝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须作小儿女的离别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酒也不须喝醉。表达离别时的洒脱之态。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联借景抒

(完整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最新整理)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 (7)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选择题)附答案(7)文章来自: 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c)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 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 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

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 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 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 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 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感谢 汪国真 诗朗诵

感谢汪国真诗朗诵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及答案

八年级(上)诗歌赏析 (一)赏读下面的古诗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题。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然后答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0、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四)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然后答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 分)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5分)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新 晴野望 (11 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象则给人以飘 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 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汪国真经典诗文赏析100句

汪国真经典诗文赏析100句 1、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山高路远》 2、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汪国真 3、爱,不要成为囚不要为了你的惬意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得不到总是最好的太多了又怎能消受——汪国真 4、为了寻找你,我已经是伤痕累累。——汪国真《心中的玫瑰》 5、江水奔流长又卷夕阳映树红万片握你的手如握晚风凭黄昏任驱遣——汪国真《春日心语》 6、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汪国真《热爱生命》 7、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便勇敢的吐露忠诚。——汪国真 8、我想忘记你一个人向远方走去或许,路上会邀上个伴与我同行或许,永

远是落叶时节最后那场冷雨——汪国真 9、只记得花开碧树可曾顾衾冷锦疏最难忘应是来时路那会儿身影不斜也扶到如今凭谁问甘苦梦中事笑是真笑哭是真哭——汪国真《在梦里,我遇见了你》 10、原想这一次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汪国真《剪不断的情愫》 11、命运可以走出冬天,记忆又怎能忘却严寒。春天是个流泪的季节,你别忘了打伞。——汪国真 12、虚荣,很像一个绮丽的梦。当你在梦中的时候,仿佛拥有了许多当梦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汪国真《汪国真哲思妙语》 13、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汪国真 14、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汪国真《生活》 15、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庄严思索的大山。报我以幸福吗?

八年级初二上课外古诗赏析习题

欢迎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表现诗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的一句:(1分) 僵卧孤村不自哀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完整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A)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八年级上册古诗鉴赏汇总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3、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6.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10.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 11.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人教版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 杜荀鹤 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B.首联就题起句,自问自答,点明创作目的。“残腊”即题中“冬末”。 C.颔联紧承第一联,从买鱼、饮酒等生活细节具体展现泛舟潇湘之乐。 D.作者在尾联表示要采江山之美以人新诗,使得新作传诵到都城长安。 E.全诗通篇写景,却将诗人内心情感表现得真切丰满,极具艺术魅力。 (2)颈联写“猿”“雁”,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 (唐)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感谢汪国真诗歌赏析

感谢汪国真诗歌赏析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感谢汪国真诗歌赏析》的文章,欢迎阅读了解!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读完,心中马上有一种很清爽很温暖的感觉,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要把这首诗推荐给我的孩子们。 第二天课前,我特意提前去教室,把这首诗用四种颜色的粉笔抄在黑板上。在抄写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带着好奇的心理去读,慢慢读熟了,便偶学生抑扬顿挫的开始朗诵起来。于是,我耐心的等他们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们自己停下来,就问有没有同学自愿朗诵给大家听。八名同学站了起来,正好分两组,一人一段,给大家朗诵了两遍。看着孩子们渐入状态,我开始引导他们思考:“作者要感谢的到底是谁?”马上有同学抢着说:“春夏秋冬。”我微笑着沉默,机灵的同学马上又进入了思考状态。教室里安静了三五分钟,渐而转向沸腾——“感谢父母”“感谢老师”“还有好朋友”“好心人”“默默无闻的人”“无私奉献的人”......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最终确定下的答案是感谢那些疼爱他们,对他们无私帮助却不求回报的人们。 在愤青文学和下半身主义泛滥的今天,重读汪国真的诗歌可谓洗涤灵魂,陶冶情操,让人在懵懂茫然之中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汪国真的诗歌从未刻意追求词藻的华美,从未被动地落入所谓的主旋律中,而是以最简朴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最透彻的感悟向你述说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人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触动和感慨。这就是汪国真,以诗言理,以诗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命题热点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 (一)赏析字词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 2

(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

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3、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