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级人员考核大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级人员考核大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级人员考核大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级人员考核大纲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

(磁粉检测部分)

第一章通用知识中的无损检测专业基础知识

1 绪论

1.1 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A)

1.2 漏磁场检测分类(磁粉检测定义、原理、适用范围、程序、优点及局限性)(B)1.3 表面无损检测方法(MT.PT.ET)的比较

1.3.1 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C)

1.3.2 能检测出的缺陷及表现形式(B)

1.3.3 优点及局限性(B)

2 磁粉检测物理基础

2.1 磁现象和磁场

2.1.1 磁的基本现象(B)

2.1.2 磁场与磁感应线(定义、特性)(C)

(1)圆周磁场(B)

(2)纵向磁化(B)

2.1.3 真空中的恒定磁场

(1)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定义、单位)(B)

(2)安培环路定理(B)

2.1.4 磁介质中的磁场

(1)磁介质(C)

(2)磁场强度(B)

2.2 铁磁性材料

2.2.1 磁畴:定义、特性及其应用(B)

2.2.2 磁化过程:特性及其应用(B)

2.2.3 磁特性曲线:定义、表征特性及其应用(C)

2.2.4 磁滞回线

(1)定义、应用(B)

(2)铁磁性材料磁滞回线的特性(A)

(3)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磁滞回线的特征(A)

2.3 电流与磁场

2.3.1 通电圆柱导体的磁场

(1)磁场特征及方向(右手定则)(C)

(2)磁场强度计算

a.计算公式、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及单位(C)

b.计算应用(C)

(3)钢棒通电法磁化(C)

(4)钢管中心导体法磁化(C)

2.3.2 通电钢管的磁场(C)

2.3.3 通电线圈的磁场

(1)磁场特征及方向(右手定则)(C)

(2)磁场强度计算(C)

a.计算公式、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及单位(C)

b.计算应用(C)

(3)线圈分类

a.按通电线圈的结构分类(B)

b.按线圈横截面积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的比值分类(B)

c.按通电线圈的长度L和内径D的比分类(B)

d.各种线圈的计算应用实例(C)

2.3.4 感应电流和感应磁场(B)

2.4 磁场的合成

2.4.1 交叉磁轭的磁场合成

(1)旋转磁场的形成(B)

(2)旋转磁场分布特点(C)

(3)交叉磁轭的提升力(C)

2.4.2 摆动磁场的合成(B)

2.5 退磁场

2.5.1退磁场概念

(1)定义、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B)

(2)计算公式及各符号的表征物理意义(B)

(3)退磁因子及应用(B)

2.5.2 有效磁场定义及表达式(B)

2.5.3 影响退磁场大小的因素(B)

2.5.4 退磁场计算(B)

2.6 磁路与磁感应线的折射(A)

2.7 漏磁场

2.7.1 漏磁场的形成:定义及形成原因(B)

2.7.2 缺陷的漏磁场分布

(1)分布特征:水平分量、垂直分量和分量合成(A)

(2)缺陷漏磁场对磁粉吸附的原理(B)

(3)缺陷漏磁场与缺陷实际尺寸大小的关系(A)

2.7.3 影响漏磁场的因素

(1)外加磁场强度的影响(C)

(2)缺陷位置及形状的影响(C)

(3)工件表面覆盖层的影响(B)

(4)工件材料及状态的影响(B)

2.8 磁粉检测的光学基础

2.8.1 光度量术语及单位(A)

2.8.2 发光(A)

2.8.3 紫外线(A)

2.8.4 人眼对光的响应(A)

2.8.5 黑光灯(A)

3 磁化电流、磁化方法和磁化规范

3.1 磁化电流

(1)交流电、整流电、直流电、冲击电流:定义、表示符号及单位(B)(2)峰值电流和有效电流物理意义及换算关系(B)

(3)优点和局限性(B)

(4)交流电的集肤效应(B)

(5)如何选用磁化电流(C)

3.2 磁化方法

3.2.1 磁场方向与发现缺陷的关系

(1)磁粉检测的能力(C)

(2)选择磁化方法应考虑的因素(C)

3.2.2 磁化方法的分类(B)

3.2.3 各种磁化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和优缺点(B)

3.3 磁化规范

3.3.1 磁化规范及其制定

(1)制定磁化规范应考虑的因素(B)

(2)制定磁化规范的方法

a.用经验公式计算(A)

b.利用钢材的磁特性曲线(A)

c.用仪器测量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A)

d.用标准试片确定(A)

3.3.2 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

3.3.3 偏置芯棒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

3.3.4 触头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

3.3.5 线圈法磁化规范:计算公式和标准规定(C)

3.3.6 磁轭法磁化规范:磁轭法的提升力、检测灵敏度和标准规定(C)

4 磁粉检测器材

4.1 磁粉

4.1.1 荧光磁粉和非荧光磁粉(特性、要求和应用)(C)

4.1.2 磁粉的性能:磁特性、粒度、形状、流动性、密度和识别度(B)

4.1.3 磁粉的验收试验:污染、颜色、粒度、灵敏度、悬浮性和耐用性(B)4.2 载液

4.2.1 油基载液(特性及要求)(C)

4.2.2 水载液(特性及要求)(C)

4.3 磁悬液

4.3.1 磁悬液浓度(定义、要求和应用)(C)

4.3.2 磁悬液配制(配制方法和要求)(B)

4.4 反差增强剂:应用、配方、施加及清除(B)

4.5 标准试片和标准试块

4.5.1 标准试片用途、分类及使用(B)

4.5.2 标准试块

(1)用途、类型及使用(B)

(2)磁场指示器:用途、类型及使用(B)

4.5.3 自然缺陷试块:用途、类型及使用(B)

5 磁粉检测设备

5.1 磁粉检测设备的命名方法(B)

5.2 磁粉检测设备的分类

5.2.1 固定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

5.2.2 移动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

5.2.3 便携式探伤机(结构特征及应用范围)(B)

5.3 磁粉检测设备的组成部分

5.3.1 磁化电源(主要结构及几种调压装置)(B)

5.3.2 工件夹持装置(装置特点及要求)(B)

5.3.3 指示和控制装置(电流表、电压表的精度和量程)(B)

5.2.4 磁粉和磁悬液喷洒装置(装置组成和技术要求)(B)

5.3.5 照明装置(B)

5.3.6 退磁装置(B)

5.4 常用典型设备(A)

5.5 测量仪器(A)

6 磁粉检测工艺(工艺内容、工艺程序、检测时机及要求)(C)

6.1 预处理:方法和要求(C)

6.2 磁化、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6.2.1 连续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2 剩磁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3 湿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2.4 干法:磁化方法、应用范围、操作程序和要点、优点和局限性(C)6.3 磁痕观察、记录与缺陷评定

6.3.1 磁痕观察:观察时机、观察照明亮度及其他要求(C)

6.3.2 磁痕显示记录:方法及要求(C)

6.3.3 缺陷评级(C)

6.4 退磁

6.4.1剩磁的产生与影响(B)

6.4.2 退磁原理(B)

6.4.3 退磁方法和退磁设备(B)

6.4.4 退磁注意事项(A)

6.4.5 剩磁测量(A)

6.5 后处理与合格工件的标记

6.5.1 后处理:方法和要求(B)

6.5.2 合格工件的标记:标记方法、标记注意事项(B)

6.6 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和复验

6.6.1 超标缺陷磁痕显示的处理(B)

6.6.2 复验(C)

6.7 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内容、格式及填写规定(B)

6.8 影响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因素(A)

7 磁痕分析与质量分级

7.1 磁痕分析的意义(B)

7.2 伪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

7.3 非相关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

7.4 相关显示

7.4.1 原材料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

7.4.2 热加工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3 冷加工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4 使用后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5 电镀产生的缺陷磁痕显示:产生原因、磁痕特征和鉴别方法(C)7.4.6 常见缺陷磁痕显示的比较(C)

7.5 JB/T4730.4—2005磁粉检测质量分级

7.5.1 磁痕分类(B)

7.5.2 磁粉检测质量分级(B)

8 磁粉检测应用

8.1 焊接件磁粉检测

8.1.1 焊接件磁粉检测的内容与范围(C)

8.1.2 检测方法选择(C)

8.1.3 焊接件检测实例

(1)坡口检测(B)

(2)电弧气刨面的检测(B)

(3)对接焊缝的检测(C)

(4)T型焊接接头的的检测(C)

(5)角接接头的检测(C)

8.2 锻钢件磁粉检测

8.2.1 锻钢件检测的特点(C)

8.2.2 锻钢件检测方法选择(C)

8.2.3 锻钢件检测实例

(1)曲轴磁粉检测(C)

(2)塔形试棒样件检测(C)

(3)万向接头磁粉检测(C)

8.3 铸钢件磁粉检测

8.3.1铸钢件检测的特点(C)

8.3.2 铸钢件检测实例

(1)空心十字铸钢件检测(C)

(2)高压厚壁三通管件检测(C)

(3)凸轮件检测(C)

(4)铸钢阀体检测(C)

8.4 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

8.4.1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的要求(C)8.4.2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磁粉检测的特点(C)8.4.3特种设备在用与维修件检测实例(C)

(1)球形压力容器的开罐检测(C)

(2)高压螺栓和石油钻管的钻铤磁粉检测(C)(3)起重机械吊钩检测(C)

(4)镀硬铬钢管检测(C)

8.5 特殊工件磁粉检测(A)

8.6 磁粉探伤—橡胶铸型法及其应用(A)

9 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

9.1 磁粉检测质量控制(内容和要求)

9.1.1 人员资格的控制(C)

9.1.2 设备的质量控制(C)

9.1.3 材料的质量控制(C)

9.1.4 检测工艺的控制(C)

9.1.5 检测环境的控制(C)

9.2 磁粉检测安全防护

(1)紫外线的危害和防护(B)

(2)电气与机械的危害和防护(B)

(3)材料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

(4)磁粉检测系统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

(5)检测场所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

(6)磁粉检测系统和检测环境相互作用的潜在危险和防护(B)10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

10.1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要求、内容(B)10.2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要求、内容(B)

10.3 特种设备磁粉检测工艺卡编制举例(B)

11 国内、外磁粉检测标准对比分析

(1)JB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C)

(2)其他相关磁粉检测标准(A)

(3)国外标准(A)

12 实验(A)

第二章通用知识中的无损检测相关知识

1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

1.1 材料力学基本知识

1.1.1 应力与应变、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B)

1.1.2 有关材料的进一步知识(A)

1.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

1.2.1 金属的晶体结构、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B)

1.2.2 热处理的一般过程(A)

1.2.3 承压特种设备用钢常见金相组织和性能(B)

1.2.4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热处理工艺(B)

1.3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的材料

1.3.1 钢的分类和命名方法(B)

1.3.2 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B)

2 焊接基本知识

2.1 承压特种设备常用的焊接方法:(手工电孤焊、埋孤自动焊、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孤焊及电渣焊)(B)

2.2 焊接接头

2.2.1 焊接接头形式(B)

2.2.2 焊接接头的组成(B)

2.2.3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不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B)

(2)易淬火钢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A)

2.3 焊接应力与变形

2.3.1 焊接应力及变形的概念(B)

2.3.2 焊接变形与应力的形成(B)

2.3.3 焊接应力的控制措施(B)

2.3.4 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B)

2.4 承压类特种设备常用钢材的焊接

2.4.1 钢材的焊接性定义(B)

2.4.2 控制焊接质量的工艺措施(B)

2.4.3 低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B)

2.5 缺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2.5.1 外观缺陷(形状缺陷)

(1)分类(C)

(2)形成原因(B)

2.5.2 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

(1)分类(C)

(2)形成原因(B)

2.5.3 其他缺陷

(1)分类(C)

(2)形成原因(B)

3 非磁粉检测专业的无损检测基础知识3.1 无损检测概论

3.1.1 无损检测的定义与分类(B)3.1.2 无损检测的目的(B)

3.1.3 无损检测的应用特点(B)

3.2 非磁粉检测的无损检测基本知识3.2.1 RT检测

(1)RT检测的原理(B)

(2)RT检测设备器材(B)

(3)RT检测工艺要点(B)

(4)RT检测的特点(A)

3.2.2 UT检测

(1)超声波的发生及其性质(B)(2)UT检测的原理(B)

(3)UT检测工艺要点(B)

(4)UT检测的特点(A)

3.2.3 PT检测

(1)PT检测的原理(B)

(2)PT检测的分类(B)

(3)PT检测工艺要点(B)

(4)PT检测的安全管理(B)

(5)PT检测的特点(A)

3.2.4 ET检测

(1)ET检测的原理(B)

(2)ET检测仪器和探头(A)

(3)ET检测工艺要点(A)

(4)ET检测的特点(A)

3.2.5 AE检测

(1)AE检测的原理(B)

(2)AE检测仪器和探头(A)

(3)AE检测的特点(A)

(4)承压特种设备的的AE检测(A)

3.3 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选择

3.3.1 承压特种设备制造过程中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A)

3.3.2 检测方法和检测对象的适应性(B)

第三章特种设备专门知识

1 锅炉基础知识

1.1 锅炉概述

1.1.1 定义、用途、特点及主要参数(B)

1.1.2 饱和水和水蒸气性质(A)

1.2 锅炉的分类及型号

1.2.1 锅炉的分类(B)

1.2.2 锅炉的型号(A)

1.3 锅炉结构

1.3.1 锅炉结构的基本要求(A)

1.3.2 锅炉主要受压部件、安全附件、几种典型锅炉结构(A)1.4 锅炉的工作过程

1.4.1 锅炉汽水流程系统(A)

1.4.2 锅炉水循环(A)

1.4.3 锅炉的工作过程(A)

1.5 锅炉的无损检测要求

1.5.1 应遵循的原则(B)

1.5.2 《规程》对锅炉焊缝无损检测的主要要求(C)

2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2.1 压力容器概述

2.1.1 定义和用途(B)

2.1.2 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B)

2.1.3 压力容器的分类(B)

2.1.4 我国的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体系(B)

2.2 压力容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

2.2.1 中、低压压力容器的筒体结构(A)

2.2.2 高压容器的筒体结构(A)

2.2.3 压力容器的封头(A)

2.2.4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接管(A)

2.2.5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分类及设计的一般原则(B)

2.3 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

2.3.1 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损检测要求(C)

2.3.2 压力容器用锻件和无缝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C)

2.3.3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C)

2.4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

2.4.1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一般要求(A)

2.4.2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C)

3 压力管道的基本知识

3.1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按用途、安全管理)(B)

3.2 压力管道的用途及特点(A)

3.3 压力管道的组成及结构(A)

3.4 压力管道检验与无损检测

3.4.1 压力管道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A)

3.4.2 压力管道检验标准(B)

3.4.3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GB50235,GB50236)(C)

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B)

第三章特种设备专门知识

1 锅炉基础知识

1.1 锅炉概述

1.1.1 定义、用途、特点及主要参数(B)

1.1.2 饱和水和水蒸气性质(A)

1.2 锅炉的分类及型号

1.2.1 锅炉的分类(B)

1.2.2 锅炉的型号(A)

1.3 锅炉结构

1.3.1 锅炉结构的基本要求(A)

1.3.2 锅炉主要受压部件、安全附件、几种典型锅炉结构(A)1.4 锅炉的工作过程

1.4.1 锅炉汽水流程系统(A)

1.4.2 锅炉水循环(A)

1.4.3 锅炉的工作过程(A)

1.5 锅炉的无损检测要求

1.5.1 应遵循的原则(B)

1.5.2 《规程》对锅炉焊缝无损检测的主要要求(C)

2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2.1 压力容器概述

2.1.1 定义和用途(B)

2.1.2 压力容器的主要工艺参数(B)

2.1.3 压力容器的分类(B)

2.1.4 我国的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体系(B)

2.2 压力容器的典型结构和特点

2.2.1 中、低压压力容器的简体结构(A)

2.2.2 高压容器的简体结构(A)

2.2.3 压力容器的封头(A)

2.2.4 压力容器的开孔与接管(A)

2.2.5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分类及设计的一般原则(B)

2.3 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

2.3.1 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损检测要求(C)

2.3.2 压力容器用锻件和无缝钢管的无损检测要求(C)

2.3.3 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C)

2.4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

2.4.1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的一般要求(A)

2.4.2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要求(C)

3 压力管道的基本知识

3.1 压力管道的定义及其分类(按用途、安全管理)(B)

3.2 压力管道的用途及特点(A)

3.3 压力管道的组成及结构(A)

3.4 压力管道检验与无损检测

3.4.1 压力管道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的(A)

3.4.2 压力管道检验标准(B)

3.4.3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GB50235,GB50236)(C)

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B)

第四章无损检测知识在特种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1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相关无损检测的有关规定

1.1 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关系(是一种开放性的标准体系)

1.1.1 “法规”与“基础标准”的关系(“容规”与“GBl50”关系)(A)

1.1.2 “基础标准”与“相关标准”、“附属标准”、“产品标准”关系(A)1.2 与检测相关的法规标准

1.2.1 相关法规对表面检测的规定

(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3)《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检定(B)

(4)《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5)《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6)《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7)《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8)《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9)《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10)《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定》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11)《锅炉定期检验规则》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1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对表面检测的规定(B)

1.2.2 相关标准对表面检测的规定

(1)《钢制压力容器》(GBl50)(A)

(2)《管壳式换热器》(GBl51)(A)

(3)《火力发电厂焊技术规程》(DL/T869)(A)

(4)《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DL612)(A)

(5)《钢制球形贮罐》(GBl2337)(A)

(6)《球形贮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4)(A)

(7)《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4732)(A)

(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A)

(9)《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A)(10)《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A)

(11)《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A)

(12)《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A)(13)《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A)

1.2.3相关法规对无损检测的具体规定

(1)检测人员资格及技术等级的规定(C)

(2)无损检测质量等级的规定(C)

(3)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及检测时机的规定(C)

(4)检测方法、质量验收应遵循的标准和合格级别的规定(B)

(5)局部检测的检测部位和比例的规定(C)

(6)局部检测发现不合格缺陷应做补充(扩大)抽查的规定(C)

(7)全部(100%)检测条件的规定(B)

(8)有延迟裂纹和再热裂纹倾向材料的无损检测的规定(B)

(9)现场组装焊接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规定(B)

(10)检测记录检测报告的有关规定(B)

2 JB4730中磁粉检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2.1 JB4730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的规定(B)

(2)检测方法主要使用原则的规定(B)

(3)有关术语的规定(B)

(4)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新的无损检测设备的规定(B)

(5)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的职责,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视力的规定(B)(6)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规定(B)

(7)检测验收标记的规定(B)

2.2 JB4730第四部分:磁粉检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的规定(B)

(2)磁粉检测人员的规定(B)

(3)检测程序的规定(B)

(4)磁粉检测设备的规定(B)

(5)磁粉、载液、磁悬液的规定(B)

(6)标准试件的规定(B)

(7)磁化电流类型及其选用的规定(B)

(8)磁化方向的规定(C)

(9)磁化规范的规定(C)

(10)磁粉检测质量控制(B)

(11)磁粉检测安全防护(B)

(12)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B)

(16)检测时机(B)

(14)磁粉检测方法(C)

(15)磁痕显示的分类和记录(C)

(16)退磁(B)

(17)缺陷磁痕显示的分级(C)

(18)复验(B)

(19)磁粉检测报告和验收标记(B)

3 磁粉检测工艺设计(编制)能力

3.1 磁粉检测工艺的基本知识

(1)磁粉检测工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

a.磁粉检测工艺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格式的要求(B)

b.磁粉检测工艺文件与“标准”之间的关系和根本区别内容(B)

c.通用工艺与专用工艺(或工艺卡)之间的关系和根本区别内容(B)(2)磁粉检测工艺文件和目的

a.磁粉检测工艺(通用、专用)文件的属性(B)

b.通用工艺文件建立的目的(B)

c.专用工艺文件建立的目的(B)

3.2磁粉检测工艺设计(编制)基本要求

(1)工艺编制依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了解国家“规程”、“标准”与单位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

b.单位资源条件与检测工艺之间的关系(B)

c.受检产品结构特征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关系(B)

d.顾主要求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

e.市场条件与检测工艺文件之间的关系(B)

(2)检测工艺文件编写和审批程序

a.《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管理规则》对工艺编写人员资格要求(B)

b.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对文件编写审批的控制程序规定内容(B)

(3)检测工艺文件内容编写的基本要求

a.确保单位检测工艺文件具有针对性的基本要求内容(B)

b.确保单位检测工艺文件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内容(B)

3.3针对具体工件编制磁粉检测工艺能力

3.3.1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1)磁粉种类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a.磁粉种类的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磁粉种类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磁粉种类的选择与工件材料特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d.磁化种类的选择与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e.磁化种类的选择与现场检测环境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2)磁粉分散剂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a.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工件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d.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e.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磁粉检测安全防护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f.磁粉分散剂的选择与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3)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和应用能力

a.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磁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d.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e.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f.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磁粉分散剂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g.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机选择与磁化电流的种类相关性分析能力(B)

(4)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和应用能力

a.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磁化电流的种类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类型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与工件磁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5)磁化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a.磁化方法的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方向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d.磁化方法的选择与工件规格尺寸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e.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速度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f.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磁粉检测安全防护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g.磁化方法的选择与现场检测环境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6)磁化方向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a.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可能出现的缺陷方向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磁化方向的选择与磁化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d.磁化方向的选择与磁化电流的种类相关性分析能力(B)

e.磁化方向的选择与工件表面状态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3.3.2磁化规范的选择和应用能力

(1)用经验公式选择的应用能力

a.通电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

b.中心导体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

c.触头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

d.磁轭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

e.线圈法磁化规范选择和应用能力(B)

f.经验公式中磁化电流有效值和峰值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

g.通电法和线圈法磁化规范当量直径的分析和计算能力(B)

(2)根据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

a.磁特性曲线和磁化规范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

b.磁特性曲线和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

c.根据磁特性曲线确定剩磁法和连续法标准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

d.根据磁特性曲线确定剩磁法和连续法严格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3)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

a.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和磁化规范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

b.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和磁粉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分析能力(B)

c.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连续法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

d.根据工件表面的实测磁场强度确定剩磁法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B)(4)根据标准试片确定磁化规范的应用能力

a.标准试片选择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标准试片选择与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标准试片选择与工件几何形状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d.标准试片选择与工件规格尺寸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e.标准试片选择与与工件表面有效磁场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f.标准试片与标准试块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3.3.3磁粉检测程序设计能力

(1)预处理程序

a.根据工件表面状态确定预处理方法的应用能力(B)

b.预处理程序与检测灵敏度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预处理程序与磁痕观察和评定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2)磁粉检测时机设计能力

a.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加工工序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材料特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磁粉检测时机与工件表面状态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3)磁化

a.根据磁粉检测方法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

b.根据磁粉规范大小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

c.根据工件几何形状确定磁化顺序的能力(B)

(4)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a.根据工件表面状态确定磁粉或磁悬液施加方式的应用能力(B)

b.根据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确定磁粉或磁悬液施加方式的应用能力(B)

c.根据工件位置确定磁粉或磁悬液施加方式的应甩能力(B)

d.根据工件几何形状确定磁粉或磁悬液施加方式的应用能力(B)

e.根据工件规格尺寸确定磁粉或磁悬液施加方式的应用能力(B)

f.根据磁粉检测安全防护要求确定磁粉或磁悬液施加方式的应用能力(B)(5)磁痕的观察与记录

a.磁痕观察与环境条件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磁痕观察与施加磁粉的磁化时期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c.确定磁痕记录方式的应用能力(B)

(6)退磁

a.退磁与工件后续加工工序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退磁与工件使用状态的分析能力(B)

c.退磁与工件磁场特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d.退磁与工件磁化方法的相关性分析能力(B)

e.退磁与工件磁化顺序相关性分析能力(B)

f.退磁与磁化方向相关性分析能力(B)

g.退磁与磁化电流的种类相关性分析能力(B)

(7)后处理

a.后处理与工件后续加工工序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b.后处理与工件使用状态的分析能力(B)

3.3.4 工艺措施编制能力

(1)磁粉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B)

(2)磁粉检测的安全防护措施(B)

(3)工件表面准备特殊要求和措施(B)

(4)检测环境条件特殊要求和措施(B)

(5)磁粉施加和磁悬液喷洒原则说明(B)

(6)提高磁粉检测灵敏度的特殊措施(B)

4 磁粉检测实际应用能力

4.1 根据具体工件确定检测方法的应用能力

(1)工件要求的检测灵敏度与检测方法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能力(B)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内容

塔吊 一、危险源告知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二、塔吊司机安全操作 1、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凭操作证操作,严禁无证开机,严禁非驾驶人员进入驾驶室内。 2、开机前应认真检查钢丝绳、吊钩、吊具有无磨损裂纹与损坏现象,传动联接部位螺钉就是否松动,各部电器元件就是否良好,线路连接就是否安全可靠,传动部分、润滑部分就是否正常,并进行空运转,待一切正常后方可使用。行走式塔吊作业前,检查轨道应平直,无沉陷,轨道螺栓无松动,排除轨道上得障碍物。 3、工作时应服从指挥,坚守岗位,集中精力,精心操作,严禁吊钩有重物时离开驾驶室,操作中做到二慢一快,即:起吊、下落慢,中间快。 4、下降吊钩或吊物件时,如遇信号不明,发现下面有人或吊钩前面有障碍物时应立即发出信号,服从指挥人员信号指挥。 5、操纵控制器时,应从停止点转到第一档,然后依次按级增加速度,严禁越档操作,提倡文明开机,开机时由慢到快,停机时由快到慢,机未停妥严禁变换行驶方向。 6、驾驶员必须服从指挥员得信号指挥,操作前应先鸣号后开机。 7、吊运重物应高于前进方向所有障碍物2米。 8、遇有下列情况严禁起吊: ⑴起重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⑵超负荷不吊;⑶工作紧固不牢不吊; ⑷吊物上有人不吊;⑸安装装置不灵不吊;⑹工件埋在地下不吊;⑺斜拉工件不吊;⑻光线阴暗瞧不清不吊;⑼小配件或短料盛过满不吊;⑽棱角物件没有采取包垫等护角措施不吊。 9、操作时发现塔吊工作不正常、安全装置失灵应立即停止操作,切断电源,汇报主管部门组织检修,待正常后使用。在高空修理必须戴好安全带。 10、下班前将吊钩提升到离臂杆顶端23米处,松开回旋机构制动装置,使其顺风源自有摆动。 三、起重指挥 1、起重指挥应有技术熟练、懂得起重机械性能得人员担任,指挥时应站到能够顾到全面工作得地点,所发出得信号应事事统一,并做到准确、洪亮、清楚; 2、严禁酒后指挥作业。80T以上得设备及构件,风力达五级时应停止吊装,遇到大雨、大雪、大雾或阵风达六级以上时,吊装也应停止; 3、所有人员严禁在起重臂与吊起得重物下面停留或行走; 4、有缺陷得卸甲、轧头严禁使用; 5、钢丝绳如有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异常现象,应降低使用标准或报废; 6、编结绳扣应使各股松紧一致,编结部分得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得五倍,并且不短于30cm,用轧头轧成得绳扣,轧头不少于三只; 7、腐朽木材不得做地锚使用,如发现有沟坑,地下管线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采取措施; 8、使用二根以上绳扣吊装时,绳扣间得夹角如大于100度,应采取防止滑钩等措施; 9、用四根绳扣吊装时,应在绳扣间加铁扁担等调节其松紧度;

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考试题1(附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2、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3、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应当首先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以下简称考试机构)报名参加考试。 4、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聘(雇)用取得《特种人员证》的人员从事相关管理和作业工作,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按章操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或者报告。 二、多选题(正确的在题号上打√,错误的打X)每一小题1分,共20分 1、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龄在28(18)周岁以上;X (二)身体健康并满足申请从事的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 (三)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文化程度;√ (四)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思想品质;√ (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2、用人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一)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作业技能和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二)作业人员未能参加用人单位培训的,可以选择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三)作业人员培训的内容按照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相关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大纲等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四)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员应当向考试机构提交有关证明材料,报名参加考试。√ (五)考试合格的人员,凭考试结果通知单和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向发证部门申请办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3、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现场和作业人员的管理,履行下列义务:(一)制订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二)聘用持证作业人员,并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档案;√ (三)不必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X (四)确保持证上岗和按章操作;√ (五)提供必要的安全作业条件;√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作业时随身携带(证件)身份证件,并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X (二)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三)可以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 (四)不得拒绝违章指挥;X (五)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号上打√,错误的打X)每题1分,共10分)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一、总 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电磁(ET)、声发射(AE)、热像/红外(TIR)。 第三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第四条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 第五条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质量应当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考核机构 第六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分别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并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具体实施。考核的具体工作由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组织进行。 考委会分为全国考委会和省级考委会。考委会为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

第七条全国考委会受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由有关部门及大企业集团公司的代表和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及管理工作; (二)负责港、澳、台地区及境外人员申报各级别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 (三)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 (四)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专用试件、底片及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技术条件或标准; (五)主持、协调和参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及评审工作; (六)开展与国内外无损检测人员考核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七)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及技术交流活动; (八)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证的制作、寄发工作; (九)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省级考委会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领导,聘请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Ⅰ、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与管理工作; (二)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技术及学术交流活动; (三)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考委会建设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具备相应的考核条件,制订并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和管理制度,经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批准范围内开展考核工作。 第十条各级考委会中担任考评工作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310795633.html, 免费下载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考试磁粉检测PTII级是非题

一、是非题 1.1磁粉探伤中所谓的不连续性就是指缺陷。(X ) 把影响工件使用性能的不连续性称为缺陷 1.2磁粉探伤中对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是愈高愈好。(* )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灵敏度会影响缺陷的分辨率和细小缺陷显示检出的重复性,还将造成产品拒收率增加而导致浪费。 1.3磁粉探伤的基础是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用。(* ) 缺陷处产生漏磁场是磁粉检测的基础。磁粉检测是利用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磁痕来显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 1.4马氏体不锈钢可以进行磁粉探伤。() 1.5磁粉探伤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也不能检测铜,铝等非磁性材料。() 1.6磁粉探伤方法只能探测开口于试件表面的缺陷,而不能探测近表面缺陷. ( * ) 可以检测出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开口和不开口)的缺陷 1.7磁粉探伤难以发现埋藏较深的孔洞,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大于20°的分层。 ( * ) 检测时的灵敏度与磁化方向有很大关系,若缺陷方向与磁化方向近似平行或缺陷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度,缺陷就难以发现。 1.8磁粉探伤方法适用于检测点状缺陷和平行于表面的分层。( * )1.9被磁化的试件表面有一裂纹,使裂纹吸引磁粉的原因是裂纹的高应力。(* ) 裂纹处的漏磁场 1.10磁粉探伤可对工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进行检测。( * ) 铁磁性材料 1.11一般认为对表面阳极化的工件和有腐蚀的工件检测,磁粉方法优于渗透方法。 () 1.12焊缝的层间未融合缺陷,容易用磁粉探伤方法检出。(* ) 2.1由磁粉探伤理论可知,磁力线在缺陷处会断开,产生磁极并吸附磁粉。(* )漏磁场 2.2磁场强度的大小与磁介质的性质无关。()2.3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均不能进行磁粉探伤。()2.4当使用比探测普通钢焊缝的磁场大10倍以上的磁场强化时,就可以对奥氏体不锈钢

最新整理《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doc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 (TSG Z8002- )第1号修改单 (对 1月16日第1版的修改) 一、目录修改 1.附件A修改为:“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定期检验、监督检验级别、项目及其代号与检验范围”。 2.增加“附件C 型式试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大纲内容要求”。 二、正文修改 1.第一条修改为:“为了规范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2.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是指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适用范围的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试验工作,做出检验结论的人员(以下称监督检验人员、定期检验人员、型式试验人员,统称检验人员)。” 3.第三条修改为:“本规则规定的监督检验人员、定期检验人员分为检验员、检验师,型式试验人员只设检验员。 “定期检验人员和监督检验人员的级别、项目及其代号与检验范围的划分见附件A,型式试验人员的项目种类、项目代码按照《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TSG Z7004)划分。” 4.第八条第(五)项修改为:“了解被检对象的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5.第十一条修改为:“定期检验人员与监督检验人员的考试方式,包括理论笔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定期检验人员与监督检验人员的取证考试的科目、方式见表1。” 表1的表头修改为:“定期检验人员与监督检验人员考试科目、方式” 删除注2的(3)和(4)。 6.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二条:“型式试验人员的考试分为特种设备综合知识考试和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考试。其中,综合知识考试由考试机构组织进行,考试内容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主,包括与型式试验有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试题库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题库 作业种类:压力容器作业作业项目: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题目种类:政策法规 1低压压力容器的最高工作压力Pw范围为(0.1≤P<1.6) 2使用单位使用租赁的压力容器,由(产权单位)向使用地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证。 5使用单位申请办理使用登记,应当逐台填写《压力容器登记卡》一式2份,交予登记机关。(正确) 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全国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正确) 7县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正确) 9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在(定期检验合格期间内)有效。 11简单压力容器的工作温度T范围为(-20≤T≤150) 13具有极度危害介质其最高允许浓度为(<0.1mg/立方米) 15低压表示压力范围在(0.1MPa≤p<1.6MPa) 17容器内介质最高工作温度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时,该容器就不是压力容器(正确) 2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年龄的以上限作出规定(男年龄不超过60岁,女不超过55岁) 21使用单位使用无制造许可证单位制造的压力容器的,登记机关不得给予登记。(正确) 24承受内压的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顶部可能

出现的最高压力。(正确) 25擅自变更使用条件进行非法修理改造的,不得申请变更登记。(正确)26申请复审时,持证人员应提交《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原件。(正确) 27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的人员,应向考试机构提交毕业证书复印件或学历证明1份。(正确) 33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内外部检验周期一般为(3)年 34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压力容器检验周期为(6)年检验一次。 35凡串联在组保结构中的爆破片在动作时不允许产生碎片。(正确) 37无技术资料和铭牌的,不得申请变更登记。(正确) 48压力容器拟停用1年以上的,使用单位应当封存压力容器,在封存后30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报停,在停用期间使用登记证由(登记机关)保存。50存在事故隐患的,不得申请变更登记。(正确) 5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的要求。 5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2年)复审一次。 5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57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及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监督检验),未履行该程序,或没达到合格标准,不得交付使用。 5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由(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60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质量手册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质量手册 0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概述 01.1引用标准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编制是在满足标准要求,确保控制质量,提高公司全面管理水平的情况下,建立的一套高效、简单、实用的体系文件。它是指导、检查质量体系运行的依据,是公司内部必须严格执行的法规性文件,符合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0标准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TSG 3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有关规定,法律及国家、顾客对检测服务质量的要求,并通过不断改进,补充和完善,始终具有持续有效性。 层次质量 纲领性文件手册 质量管理体系 支持性文件程序文件 其他质量文件 指导性文件管理规定、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等 02.1 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02.2 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02.3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组织的质量方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质量方针应定期评审,并在必要时予以修订。 02.4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质量目标应定期评审并在必要时予以修订。 02.5 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和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方针 运用先进技术提供优质服务 确保顾客满意实现持续改进 目标 实现持证上岗率100% 创造检测准确率98% 创建服务规范率95% 确保顾客满意率90%

公司名称: 法人代表: 总经理: 公司简介: 公司所属各部门: 为了使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经总经理批准,持授权以下职能人员: 总经理: 二0一四年x年x日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MTⅡ级人员培训考试试题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M TⅡ级人员培训考试试 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磁粉(MT)探伤Ⅱ级培训试卷 (MTⅡ级培训试卷A)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0”,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移装锅炉投运前必须进行内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 2、《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检验时发现因苛性脆化产生的裂纹必须进行挖补或更换。() 3、《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进行水压试验时,水温一般应保持在0℃~100℃。() 4、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中压搪玻璃容器属于第二类压力容器。() 5、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为防止压力容器超寿命运行引发安全问题,设计单位一般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压力容器设计使用寿命。() 6、JB4730标准规定,当采用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必须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7、JB4730标准规定,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后1小时进行。() 8、AE检测指的是涡流检测。() 9、持证人员的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10、磁畴的存在是铁磁介质具有各种磁特性的内在根据。() 11、当使用直流电时,通电导体外面的磁场强度比导体表面上的磁场强度大。() 12、磁粉探伤方法适用于检测点状缺陷和平行于表面的分层。() 13、同样大小的峰值磁化电流,交流比直流易于发现试件表面下的缺陷。() 14、焊缝中的层间未熔合,容易用磁粉探伤方法检出。() 15、试件烧伤可能是由于夹头通电时的压力不够引起的。() 二.选择题(共30题,每题分,共45分) 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锅炉制造过程中,焊接环境温度低于()℃时,没有预热措施,不得进行焊接。 A、-20 B、0 C、5 D、10 2、能被强烈吸引到磁铁上来的材料称为:() A、被磁化的材料; B、非磁化材料 C、铁磁性材料 D、被极化的材料。 3、磁铁上,磁力线进入的一端是:() A、 N极 B、S极 C 、N 极和 S 极 D 、以上都不是 4、材料的磁导率是表示:() A、材料被磁化的难易程度 B、材料中磁场的穿透深度 C、工件需要退磁时间的长短 D、保留磁场的能力 5、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强度可用下列哪个公式进行计算()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RT 专业Ⅱ级(闭卷A)理论答案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RT 专业Ⅱ级(闭卷A)理论答案 一、是非题(20 题,每题2 分,共40 分。对画○,错画×) 得分:阅卷人: 1、X、γ射线与红外线、可见光的区别只是在于波长不同以及产生的方法不同。(×) 2、γ射线在空气中以光速直线传播。(○ ) 3、线衰减系数与射线能量、物质的原子系数和密度有关。(○ ) 4、放射性同位素的比活度越大,其辐射强度也就越大。(×) 5、金属增感屏除有增感作用外,可吸收散射线,提高影像对比度。(○ ) 6、X 射线管焦点的大小与管电压、管电流无关。(×) 7、在任何情况下,同位素放射源装置都优于X 射线设备,这是由于使用它能得到更高的对 比度和清晰度。(×) 8、像质计通常用与被检工件材质相同或对射线吸收性能相似的材料制作。(○ ) 9、Ir192 射线源比X 射线源对人体的伤害大。(×) 10、几何不清晰度Ug 与固有不清晰度Ui 相等时的焦距值是射线照相的最佳焦距。(○ ) 11、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 12、底片对比度越大,影像就越容易被观察和识别。(○ ) 13、滤板的作用相当于减小管电压。(×) 14、像质计灵敏度2%,就意味着尺寸大于透照厚度2%的缺陷均可被检出。(×) 15、梯噪比高的胶片成像质量差。(×) 16、对平板(纵焊缝)照相时,底片上各点的几何不清晰度是不同的。(○ ) 17、黑度是影响小缺陷射线照相清晰度和对比度的共同因素。(×) 18、在采用双壁单影法透照环缝时,为得到较大的一次透照长度,应选择较大的焦距。(×) 19、无水亚硫酸钠在显影液和定影液中都是起保护剂的作用。(○ ) 20、当X 或γ射源移去以后工件不再受辐射作用,但工件本身仍残留极低的辐射。(×) 二、单项选择(10 题,每题2 分,共20 分。)得分:阅卷人: 1、在射线探伤中应用最多的三种射线是:(C ) A.X 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B.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C.X 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D.X 射线、γ射线和α射线。 2、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原子核衰变的方式通常是:(D ) 6 A.粒子发射;B.K 俘获; C.裂变;D.A 和B。 3、实际使胶片卤化银颗粒感光的因素是:(C ) A.X 或γ光量子;B.α粒子; C.电子;D.中子。 4、提高灯丝温度的目的是:(B ) A.发射电子的能量增大;B.发射电子的数量增多; C.发出X 射线的波长较短;D.发出X 射线的波长较长。 5、决定细节在射线底片上可记录最小尺寸的是:(C ) A.对比度;B.不清晰度; C.颗粒度;D.以上都是。

特 种 设 备 无 损 检 测 RT 专 业 Ⅱ级理论试卷(闭卷)

特 种 设 备 无 损 检 测 RT 专 业 Ⅱ级理论试卷(闭卷) 一、是非题(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对画○,错画×) 得分: 阅卷人: 1、X 、γ射线与红外线、可见光的区别只是在于波长不同以及产生的方法不同。 ( × ) 2、γ射线在空气中以光速直线传播。 ( ○ ) 3、线衰减系数与射线能量、物质的原子系数和密度有关。 ( ○ ) 4、放射性同位素的比活度越大,其辐射强度也就越大。 ( × ) 5、金属 增 感 屏 除 有 增 感 作 用 外 ,可吸 收 散 射 线 ,提高 影 像 对 比 度 。 ( ○ ) 6、X 射线管焦点的大小与管电压、管电流无关。 ( × ) 7、在任何情况下,同位素放射源装置都优于 X 射线设备,这是由于使用它能得到更高的对 比度和清晰度。 ( × ) 8、像质计通常用与被检工件材质相同或对射线吸收性能相似的材料制作。 ( ○ ) 9、Ir192 射线源比 X 射线源对人体的伤害大。 ( × ) 10、几何不清晰度 Ug 与固有不清晰度 Ui 相等时的焦距值是射线照相的最佳焦距。 ( ○ ) 11、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 ”字影像,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 ( × ) 12、底片 对 比 度 越 大 ,影 像 就 越 容 易 被 观 察 和 识 别 。 ( ○ ) 13、滤板的作用相当于减小管电压。 ( × ) 14、像质计灵敏度 2%,就意味着尺寸大于透照厚度 2%的缺陷均可被检出。 ( × ) 15、梯噪比高的胶片成像质量差。 ( × ) 16、对平板(纵焊缝)照相时,底片上各点的几何不清晰度是不同的。 ( ○ ) 17、黑度是影响小缺陷射线照相清晰度和对比度的共同因素。 ( × ) 18、在采用双 壁单影法透照环缝时19、无水亚硫酸钠在显影液和定影液中都是起保护剂的作用。 ( ○ ) 20、当 X 或γ射源移去以后工件不再受辐射作用,但工件本身仍残留极低的辐射。 ( × ) 二、单项选择(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 得分: 阅卷人: 1、在射线探伤中应用最多的三种射线是: ( C ) A .X 射线、γ射线和β射线; B .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C .X 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 D .X 射线、γ射线和α射线。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试卷标准答案.doc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试卷(起重机械) 日期:岗位:工号: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20 分): 1、起重设备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轻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臂架类型起重机。 2、行车工须经专门安全技术 3、必须听从挂钩起重人员一人训练考试,并持有指 挥。正常吊运时 操作证 不准 方能独立操作,否则不得单独操作。 多人指挥,但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 号,都应立即停车。 4、行车工必须在得到指挥信号后方能进行操作,行车起动时应先鸣铃。 5、重吨位物件起吊时,应先稍离地试吊,确认吊挂平稳、制动良好 6、“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 7、工作停歇时,不准将起重物悬在空中停留。,然后升高,缓慢运行。。 8、吊物离地面不得过高,在越过地面障碍物时,应高于障碍物米以上。 9、进行吊运作业时,在工件的快口棱角处必须加垫,以免钢丝绳磨损。 10、行车吊运物件禁止从人员头顶上越过,禁止在吊运物下站人。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30 分): 1、行车工必须听从起重(挂钩)人员的指挥,相互间要密切配合,工作是必须坚持(A)原则。 A、先响铃,后起动 B、先起动,后响铃 C、启动后,再响铃 2、起重机工作完毕后,应将吊钩停在(B) A 、接近地面 B 、接近上极限C、中间位置D、任何位置均可 3、遥控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要保持被吊物平稳,吊钩转动时(B)起升,防止钢丝绳出槽。 A 、可以 B 、不准C、继续 4、起吊物件(A)捆缚平稳牢固,棱角快口部位应设衬垫,吊位应正确。 A 、必须 B 、可以C、无所谓 5、捆缚吊物选择绳索夹角要适当,不得大于规定(C)。 A 、重量 B 、重量C、角度 6、用两台行车同时起吊一物件时,应按行车额定载重量合理分配,(B)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A 、 1 人B、专人C、 2 人 7、钢丝绳润滑必须使用(D)。 A 、煤油 B 、黑油C、柴油D、润滑脂 8、减速器齿轮有裂纹和(D)应报废。 A 、磨损 B 、沟槽C、腐蚀D、断齿 9、行车在不工作时,允许重物吊在空中的时间为(D)。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TSG Z8001-2019)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Z8001—2019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Examination Rules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nspectors of Special Equipmen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 2019 年5 月27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工作职责 (2) 第三章取证 (3) 第四章换证 (4) 第五章考试机构 (5) 第六章无损检测人员管理 (6) 第七章附则 (7) 附件 A 特种设备检测人员资格申请表 (8) 附件 B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样式) (9) 附件 C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试大纲 (10) 相关规章和规范历次制(修)订情况 (3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是指从事《特种设备目录》适用范围内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 无损检测人员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检测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第三条本规则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声发射检测、涡流检测、漏磁检测。无损检测人员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和Ⅲ级(高级)。 无损检测方法、项目、代号和级别的划分见表1。 表1 无损检测方法、项目、代号和级别 方法项目代号级别 射线检测射线胶片照相检测RT Ⅰ、Ⅱ、Ⅲ射线数字成像检测RT(D) Ⅱ 超声检测(注1) 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UT Ⅰ、Ⅱ、Ⅲ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自动) UT(AUTO) Ⅱ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 Ⅱ相控阵超声检测PA Ⅱ 磁粉检测磁粉检测MT Ⅰ、Ⅱ、Ⅲ渗透检测渗透检测PT Ⅰ、Ⅱ、Ⅲ声发射检测声发射检测AE Ⅱ、Ⅲ 涡流检测(注1) 涡流检测ECT Ⅱ、Ⅲ涡流检测(自动) ECT(AUTO) Ⅱ 漏磁检测漏磁检测(自动) MFL(AUTO) Ⅱ 注1: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项目覆盖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自动)项目,涡流检测项目覆盖涡流检测(自动)项目。 — 1 —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渗透部分)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Ⅱ级人员考核大纲 (渗透部分) 第一章通用知识中的专业基础知识 1 渗透检测概论 1.1 渗透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 1.1.1 渗透检测的定义和作用(B) 1.1.2 渗透检测的发展简史、国内外渗透检测的现状(A)1.2 渗透检测的基础知识 1.2.1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C) 1.2.2 渗透检测方法的分类(C) 1.2.3 渗透检测的基本步骤(C) 1.2.4 渗透检测工作质量及体系(C) 1.2.5 渗透检测的优点和局限性(C) 1.3 表面无损检测方法(MT.PT.ET)的比较 1.3.1 方法原理及适用范围(C) 1.3.2 能检测出的缺陷及表现形式(B) 1.3.3 优点及局限性(B) 2 渗透检测的物理化学基础 2.1 分子论 2.1.1 分子运动论(A) 2.1.2 最小能量理论(A) 2.1.3 自然界的三种物质形态(A) 2.2 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 2.2.1 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概念 (1)表面张力定义及表达式、各符号物理意义(C)(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f=α×L)(B) (3)表面张力系数及影响因素(B) 2.2.2 表面张力的产生机理(A) 2.2.3 表面过剩自由能(A)

2.2.4 界面张力与界面能(A) 2.3 润湿现象 2.3.1润湿(或不润湿)现象 (1)物质三态及相互间组成的界面(C) (2)润湿(或不润湿)现象(C) (3)润湿及润湿剂(C) 2.3.2 润湿方程和接触角 (1)三个界面张力的物理意义及相互平衡关系(B)(2)接触角物理定义及与各界面张力的关系(B) 2.3.3 润湿的三种方式和润湿的四个等级 (1)润湿的三种方式(A) (2)润湿性能的四个不同的润湿性能等级及应用(B)2.3.4 润湿现象的产生机理(A) 2.4 毛细现象 2.4.1 圆柱形细管(毛细管)中的毛细现象(B) 2.4.2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A) 2.4.3 毛细现象中的液面高度 (1)毛细管内液面高度(B) (2)两平行平板间的液面高度(A) (3)缺陷内液面高度(C) (4)有关计算及应用(B) 2.4.4 毛细现象产生的机理(A) 2.4.5 渗透检测中的毛细现象 (1)渗透与毛细现象(C) (2)显像与毛细作用(C) 2.5 吸附现象 2.5.1 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A) 2.5.2 液体表面的吸附现象(A) 2.5.3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A) 2.5.4 吸附现象的产生机理(A) 2.5.5 渗透检测中吸附现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持特种设备作业证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管理。 3 人员范围 3.1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4 相关规定 4.1 公司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经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4.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到南沙区质监局办理聘用登记手续;

4.3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人及主管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4.4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4.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分为入职前安全教育培训、在职期间的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及相应的考核。 4.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分为入职前安全教育培训由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4.7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按国家规范复审,复审合格后公司才可以办理续聘手续。 5 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5.1 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 5.2 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5.3 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5.4 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5.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6 安全教育主要形式 6.1会议。 6.2阅读文件、简报、看图片。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程序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做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审批工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申请工作。 3.工作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四十五条:“从事本条例规定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试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书,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4.职责 4.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审批岗责任人负责申请单位的受理、审批、发证的管理。 4.2评审机构负责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申请许可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报告。 4.3处分管领导负责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申请材料和报告的审核。 4.4局分管领导负责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申请许可的最后审批后,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核准发证。

5.申请条件 5.1申请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在18周岁以上; (二)身体健康,满足检验检测工作对身体的特殊的要求; (三)有一定的文化程度; (四)有一定的技术职称; (五)有与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工作经历; (六)通过规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技能的考试,成绩合格。 5.2具体条件及考试的要求见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 6.实施机关 6.1下列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的受理、审批、发证,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实施: 6.1.1高级检验师; 6.1.2检验师(初试); 6.1.3氧舱、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检验员; 6.1.4高级无损检测人员。 6.2下列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的受理、审批,由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实施: 6.2.1检验师(复试); 6.2.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检验员;

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本单位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为本单位的发展提供合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硬件设施设备保障,使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3.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4.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1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 4.1.1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安全生产部审核并报本公司领导批准后,由材料部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

4.1.2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4.1.3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4.2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本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向市、县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3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并负责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4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 4.4.1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各相关责任人均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保管。当需调阅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严格照章办事,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 4.4.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程序和要求(试行)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程序和要求(试行) 一、许可项目名称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 二、设定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四十五条:“从事本条例规定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试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书,方可从事检验检测工作。” 三、申请条件 申请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在18周岁以上; (二)身体健康,满足检验检测工作对身体的特殊的要求; (三)有一定的文化程度; (四)有一定的技术职称; (五)有与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工作经历; (六)通过规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技能的考试,成绩合格。 具体条件及考试的要求见相关的检验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等 安全技术规范。 四、实施机关

(一)下列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的受理、审批、发证,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实施: 1.高级检验师; 2.检验师(初试); 3.氧舱、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检验员; 4.高级无损检测人员。 (二) 下列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的受理、审批,由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实施: 1.检验师(复试); 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检验员; 3.中、初级无损检测人员。 五、许可程序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考核包括申请、受理、审批、发证等程序: (一)申请 申请取得检验检测人员证件的申请人,应当向许可实施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并提供复印件一份); 2.学历证明(并提供复印件一份); 3.县级医疗卫生部门的体检证明; 4.考试登记表(或者申请书); 5.组织考核机构出具的考试成绩单。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司炉工考题7

1.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下限越低,则危险程度越()。 A.低; B.高; C.不受限制; D.没有影响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 2. 在煤粉的燃烧过程中,( )所用的时间最长。 A.燃烧阶段; B.着火前的准备阶段; C.燃尽阶段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 3. 煤粉炉烧油,主蒸汽温度一般会(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 4. 传热的基本规律是热量能够自动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热量,直到两者()相等。 A.热量; B.热功率; C.温度; D.作功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 5. 工业锅炉使用最广泛的雾化是()式雾化。 A.低压; B.高压; C.机械压力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 6. 当负荷减少,汽压升高,且水位高时,调节汽压的操作程序是()。①减少给煤量和风量;②减少或暂停给水;③减弱燃烧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 7. 喷燃器布置在()位置,由于火焰向下压,使炉膛下部温度较高,容易结焦,现已很少采用。 A.前墙; B.侧墙; C.炉顶; D.四角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 8. 喷燃器的()布置方法,适用于大型煤粉炉,也适用于小型煤粉炉。 A.前墙; B.侧墙;

C.炉顶; D.四角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 9. 锅炉的自然水循环的动力是上升管与下降管()形成的。 A.管径差; B.介质重度差; C.管长度不一; D.利用的水不一样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 10. 沸腾燃烧适用于()燃料。 A.气体; B.固体粉状 C.液体;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 11. 当锅炉负荷增加,汽压下降,且水位高时,调节汽压的操作程序是()。 ①增加给煤量和风量;②加强燃烧提高蒸发量;③减少或暂停给水 A.①→③→②;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D 12. 双层炉排锅炉的下炉门的作用是()。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问答题知识分享

1.简述应力腐蚀及其形成的特定条件? 答:由拉应力与腐蚀介质联合作用而引起的低应力脆性断裂称为应力腐蚀。形成的特定条件:(1)受压元件承受拉应力的作用。(2)具有与材料种类相匹配的特定腐蚀介质环境。(3)材料应力腐蚀的敏感性与钢材成份、组织及热处理有关。 2.钢材的脆化现象有哪几种? 答:1、冷脆2、热脆3、氢脆4、苛性脆化5、应力腐蚀脆性断裂 3.钢中氢主要有哪些来源? 答:1、冶炼过程中溶解在钢水中的氢,在结晶冷凝时没有能即时逸出而存留在钢材中;2、焊接过程中由于水分或油污在电弧高温下分解出的氢溶解入钢材中;3、设备运行过程中,工作介质中的氢进入钢材中;4、钢试件酸洗不当也可能导致氢脆。 4.何为消应力退火及消应力退火的目的? 答:消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100~200℃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消除焊接、冷变形加工、铸造、锻造等加工方法所产生的内应力,同时还能使焊缝中的氢较完全地扩散,提高焊缝的抗裂性和韧性,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稳定结构形状。 5.何为正火及正火的目的? 答: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细化晶粒,均匀组织,降低内应力。 6.什么叫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如何防止? 答: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常见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沿晶界进行,使晶界产生连续性的破坏,这种腐蚀开始于金属表面,逐步深入内部,直接引起破裂。措施是:①选用低碳、超低碳和加钛或铌的奥氏体钢种②通过热处理,如固溶处理和稳定化处理提高抗晶间腐蚀的性能。 7.什么叫冲击韧度?冲击韧度值如何获得?影响冲击韧度值的因素? 答:冲击韧度--是指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突然增加的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能量大小的特性,抵抗冲击载荷作用破坏的能力。冲击韧度通常是在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上测定的,冲击韧度ak=Ak/SN。影响冲击韧度值的因素有:(1)试样的尺寸(承受外加冲击载荷作用的面积)(2)试样缺口的形式(3)试验温度(4)材料的化学成分,冶金质量,组织状态,内部缺陷等。 8.何为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 答:把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050~1100℃,使碳在奥氏体中固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至427℃以下,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其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硬度较低而韧性较好,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高温性能。 9.何为奥氏体不锈钢的稳定化处理? 答:将含有钛或铌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加热到850~900℃,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快速冷却。使钢中的碳全部固定在碳化钛或碳化铌中,这种热处理称为稳定化处理。目的为了防止晶间腐蚀。 10.什么叫应力集中系数?影响应力集中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应力集中的严重程度通常用最大局部应力与该截面上的名义应力之比来衡量,称为应力集中系数α,即.影响应力集中系数a的因素:(1)与缺口大小有关,缺口越大,应力集中系数α 越大;(2)与缺口的尖锐程度有关,缺口越尖锐,即缺口根部曲率半径越小,应力集中系数就越大。 11.什么叫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后的组织有何性能特点? 答: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即淬火后在500~650℃范围内进行高温回火,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其性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强度,同时又有较高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即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