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h3c SNMP OID

h3c SNMP OID

h3c SNMP OID
h3c SNMP OID

H3C cpu 使用率OID:

.1.3.6.1.4.1.25506.2.6.1.1.1.1.6.3

.1.3.6.1.4.1.2011.10.2.6.1.1.1.1.6.13

.1.3.6.1.4.1.2011.10.2.6.1.1.1.1.6.18

H3C 内存使用率OID:

.1.3.6.1.4.1.25506.2.6.1.1.1.1.8.3

.1.3.6.1.4.1.2011.10.2.6.1.1.1.1.8.13

.1.3.6.1.4.1.2011.10.2.6.1.1.1.1.8.18

H3C cpu 使用率OID:

.1.3.6.1.4.1.25506.2.6.1.1.1.1.6.slot

.1.3.6.1.4.1.2011.10.2.6.1.1.1.1.6.slot

.1.3.6.1.4.1.2011.10.2.6.1.1.1.1.6.slot

H3C 内存使用率OID:

.1.3.6.1.4.1.25506.2.6.1.1.1.1.8.slot

.1.3.6.1.4.1.2011.10.2.6.1.1.1.1.8.slot

.1.3.6.1.4.1.2011.10.2.6.1.1.1.1.8.slot

H3C S5500,S3610,S5510 CPU和内存利用率的mib OID节点值是多少

上述设备的CPU和内存利用率可以从以下mib节点查询:

CPU内存利用率:

H3cEntityExtCpuUsage 1.3.6.1.4.2011.10.2.6.1.1.1.1.6

内存利用率:

H3cEntityExtMemUsage 1.3.6.1.4.2011.10.2.6.1.1.1.1.8

H3C snmp CPU 内存oid

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6.65536 = Gauge32: 0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7.65536 = Gauge32: 0

[root@cacti ~]# snmpwalk -v 2c -c monitor 58.215.100.254 1.3.6.1.4.1.2011.6.1.1.1.3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3.65536 = Gauge32: 14

[root@cacti ~]# snmpwalk -v 2c -c monitor 58.215.100.254 1.3.6.1.4.1.2011.6.1.2.1.1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2.65536 = Gauge32: 27460224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3.65536 = Gauge32: 15873836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4.65536 = Gauge32: 6276044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5.65536 = Gauge32: 15213936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6.65536 = Gauge32: 0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7.65536 = Gauge32: 0

[root@cacti ~]# snmpwalk -v 2c -c monitor 58.215.100.254 1.3.6.1.4.1.2011.6.1.1.1.3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3.65536 = Gauge32: 15

[root@cacti ~]# snmpwalk -v 2c -c monitor 58.215.100.254 1.3.6.1.4.1.2011.6.1.1.1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2.65536 = Gauge32: 14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3.65536 = Gauge32: 15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4.65536 = Gauge32: 28

3、监控H3C的中低端交换机

尽管我们可以snmpwalk H3C的私有MIB,我们可以得到其OID, 但是没有MIB,因此不知道Description,也就不知道其OID的功能。因此我们只能用逆向的方法,采用disp命令得到一些管理信息,然后用比较和猜的方法,找出一些我们需要的OID。办法虽然笨了点,但是目前这也是降低成本、对抗金融危机的一种方法。

CPU的OID(S7500等有效)

1.3.6.1.4.1.2011.6.1.1.1.2 5sCPU的利用率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2.0 = Gauge32: 14 (board 0 cpu)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2.n (Board n cpu)

1.3.6.1.4.1.2011.6.1.1.1.3 1分钟CPU的利用率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3.0 = Gauge32: 14 (board 0 cpu)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3.n (Board n cpu)

1.3.6.1.4.1.2011.6.1.1.1.4 5分钟CPU的利用率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4.0 = Gauge32: 14 (board 0 cpu)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1.1.4.n (board n cpu)

S5100,S3600,S3100交换机的CPU利用率

5s,1分钟,5分钟分别是:

1.3.6.1.4.1.2011.6.1.1.1.

2.65536

1.3.6.1.4.1.2011.6.1.1.1.3.65536

1.3.6.1.4.1.2011.6.1.1.1.4.65536

Comment:似乎CPU的OID是确定的。

Memory 的OID

内存总数

1.3.6.1.4.1.2011.6.1.

2.1.1.2.65536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2.65536 = Gauge32: 32579712

适用于:S5100-EI,S3600-SI,S3600-EI,S3100

空闲内存

1.3.6.1.4.1.2011.6.1.

2.1.1.

3.65536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6.1.2.1.1.3.65536 = Gauge32: 23360912

适用于:S5100-EI,S3600-SI,S3600-EI,S3100

内存利用率的OID

S5100 1.3.6.1.4.1.2011.10.2.6.1.1.1.1.8.18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10.2.6.1.1.1.1.8.18 = INTEGER: 28

S3600 1.3.6.1.4.1.2011.10.2.6.1.1.1.1.8.13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10.2.6.1.1.1.1.8.13 = INTEGER: 49

S3100 1.3.6.1.4.1.2011.10.2.6.1.1.1.1.8.10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10.2.6.1.1.1.1.8.10 = INTEGER: 22

温度(S7502)的OID

h3cEntityExtTemperature

.1.3.6.1.4.1.2011.10.2.6.1.1.1.1.12.14

SNMPv2-SMI::enterprises.2011.10.2.6.1.1.1.1.12.14 = INTEGER: 34

由于CPU-OID基本没有标准的mib可遵循,所以每次找一个厂商设备的cpu oid都很头疼,H3C设备的也很头疼。

小问题1:关于2011,25506,v3,v5之类的科普知识。

问题2:H3C CPU 的OID

目前最新看到H3C官方描述如下:

3 相关MIB节点

本文通过访问H3C私有MIB来查看CPU利用率。如果想要通过对象的名称访问该节点,在访问前需要在NMS上先下载并编译hh3c-entity- ext.mib或h3c-entity-ext.mib,MIB文件可以通过H3C公司网站进行下载。如果不编译该MIB文件,则只能通过对象OID进行访问。hh3c-entity-ext.mib是H3C new风格的MIB文件,h3c-entity-ext.mib是H3C compatible风格的MIB文件。使用哪个MIB文件由设备当前的MIB风格决定。在Agent上使用display mib-snmp命令查看设备的MIB风格,如果“Current MIB style”显示为:

? new,则需要使用hh3c-entity-ext.mib文件中的hh3cEntityExtCpuUsage节点,该节点的详细描述请参见表2。

? compatible,则需要使用h3c-entity-ext.mib文件中的h3cEntityExtCpuUsage节点,该节点的详细描述请参见表3。

表2 hh3cEntityExtCpuUsage对象描述表

对象名称hh3cEntityExtCpuUsage

对象OID 1.3.6.1.4.1.25506.2.6.1.1.1.1.6

对象描述CPU实体在最后1分钟内的利用率

对象类型列对象

备注? 该对象下面包含多个实体(即叶子节点),实体的OID为1.3.6.1.4.1.25506.2.6.1.1.1.1.6.n。实体不同,n(以下称为实体编号)的取值不同

? CPU实体的编号可以通过ENTITY-MIB文件中的entPhysicalDescr(OID为1.3.6.1.2.1.47.1.1.1.1.2)、entPhysicalClass(OID为1.3.6.1.2.1.47.1.1.1.1.5)和entPhysicalName (OID为1.3.6.1.2.1.47.1.1.1.1.7)对象来确定(如何来确定啊?)

? 如果某实体对象取值永远为零,那么该实体不是CPU实体

表3 h3cEntityExtCpuUsage对象描述表

对象名称h3cEntityExtCpuUsage

对象OID 1.3.6.1.4.1.2011.10.2.6.1.1.1.1.6

对象描述CPU实体在最后1分钟内的利用率

对象类型列对象

备注? 该对象下面包含多个实体(即叶子节点),实体的OID为1.3.6.1.4.1.2011.10.2.6.1.1.1.1.6.n。实体不同,n(以下称为实体编号)的取值不同

? CPU实体的编号可以通过ENTITY-MIB文件中的entPhysicalDescr(OID为1.3.6.1.2.1.47.1.1.1.1.2)、entPhysicalClass(OID为1.3.6.1.2.1.47.1.1.1.1.5)和entPhysicalName (OID为1.3.6.1.2.1.47.1.1.1.1.7)对象来确定

? 如果某实体对象取值永远为零,那么该实体不是CPU实体

-------------------------------------- 华丽的分割线 ----------------------------------------------------

我们的一台H3C设备,貌似有个节点时CPU的值,其对应的entPhysical参数分别为,由此可以判断

1.3.6.1.4.1.2011.10.

2.6.1.1.1.1.6.10 和1.

3.6.1.

4.1.2011.10.2.6.1.1.1.1.6.12 就是CPU的OID吗?,另外标准的判断方法是什么?entPhysicalDescr.10:-->LSQM1MPUB0

entPhysicalDescr.12:-->LSQM1GP12SC0

entPhysicalClass.10:-->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2:-->module(9)

entPhysicalName.10:-->Master Board 0

entPhysicalName.12:-->Board 2

附录:某台设备的entPhysicalDescr(OID为1.3.6.1.2.1.47.1.1.1.1.2)、entPhysicalClass(OID 为1.3.6.1.2.1.47.1.1.1.1.5)和entPhysicalName(OID为 1.3.6.1.2.1.47.1.1.1.1.7)

Sent get request to 192.168.20.4 : 161

h3cEntityExtCpuUsage.1:-->0

h3cEntityExtCpuUsage.2:-->0

h3cEntityExtCpuUsage.3:-->0

h3cEntityExtCpuUsage.4:-->0

h3cEntityExtCpuUsage.5:-->0

h3cEntityExtCpuUsage.6:-->0

h3cEntityExtCpuUsage.7:-->0

h3cEntityExtCpuUsage.8:-->0

h3cEntityExtCpuUsage.9:-->0

h3cEntityExtCpuUsage.10:-->0

h3cEntityExtCpuUsage.11:-->0

h3cEntityExtCpuUsage.12:-->0

h3cEntityExtCpuUsage.13:-->0

h3cEntityExtCpuUsage.14:-->0

h3cEntityExtCpuUsage.15:-->0

h3cEntityExtCpuUsage.16:-->0

h3cEntityExtCpuUsage.17:-->0

h3cEntityExtCpuUsage.18:-->0

h3cEntityExtCpuUsage.19:-->0

h3cEntityExtCpuUsage.20:-->0

h3cEntityExtCpuUsage.21:-->0

h3cEntityExtCpuUsage.22:-->0

h3cEntityExtCpuUsage.35:-->0

h3cEntityExtCpuUsage.36:-->0

h3cEntityExtCpuUsage.37:-->0

h3cEntityExtCpuUsage.39:-->0

h3cEntityExtCpuUsage.41:-->0 h3cEntityExtCpuUsage.43:-->0 h3cEntityExtCpuUsage.44:-->0 h3cEntityExtCpuUsage.45:-->0 h3cEntityExtCpuUsage.47:-->0 h3cEntityExtCpuUsage.48:-->0 h3cEntityExtCpuUsage.49:-->0 h3cEntityExtCpuUsage.50:-->0 h3cEntityExtCpuUsage.51:-->0 h3cEntityExtCpuUsage.52:-->0 h3cEntityExtCpuUsage.53:-->0 h3cEntityExtCpuUsage.54:-->0 h3cEntityExtCpuUsage.79:-->0 h3cEntityExtCpuUsage.80:-->0 h3cEntityExtCpuUsage.82:-->0 h3cEntityExtCpuUsage.83:-->0 h3cEntityExtCpuUsage.87:-->0 h3cEntityExtCpuUsage.88:-->0 h3cEntityExtCpuUsage.89:-->0 h3cEntityExtCpuUsage.90:-->0 h3cEntityExtCpuUsage.91:-->0 h3cEntityExtCpuUsage.101:-->12 h3cEntityExtCpuUsage.102:-->15 h3cEntityExtCpuUsage.103:-->10 h3cEntityExtCpuUsage.104:-->12 h3cEntityExtCpuUsage.105:-->6 h3cEntityExtCpuUsage.124:-->0 h3cEntityExtCpuUsage.128:-->0 h3cEntityExtCpuUsage.132:-->0 h3cEntityExtCpuUsage.139:-->0 h3cEntityExtCpuUsage.143:-->0 h3cEntityExtCpuUsage.600:-->0 h3cEntityExtCpuUsage.601:-->0 h3cEntityExtCpuUsage.602:-->0 h3cEntityExtCpuUsage.603:-->0 h3cEntityExtCpuUsage.604:-->0 h3cEntityExtCpuUsage.605:-->0 h3cEntityExtCpuUsage.606:-->0 h3cEntityExtCpuUsage.607:-->0 h3cEntityExtCpuUsage.608:-->0 h3cEntityExtCpuUsage.609:-->0 h3cEntityExtCpuUsage.610:-->0 h3cEntityExtCpuUsage.611:-->0

h3cEntityExtCpuUsage.613:-->0

h3cEntityExtCpuUsage.614:-->0

h3cEntityExtCpuUsage.615:-->0

h3cEntityExtCpuUsage.616:-->0

h3cEntityExtCpuUsage.617:-->0

h3cEntityExtCpuUsage.618:-->0

h3cEntityExtCpuUsage.619:-->0

h3cEntityExtCpuUsage.620:-->0

h3cEntityExtCpuUsage.621:-->0

h3cEntityExtCpuUsage.622:-->0

h3cEntityExtCpuUsage.623:-->0

h3cEntityExtCpuUsage.744:-->0

h3cEntityExtCpuUsage.745:-->0

h3cEntityExtCpuUsage.746:-->0

h3cEntityExtCpuUsage.747:-->0

h3cEntityExtCpuUsage.748:-->0

h3cEntityExtCpuUsage.749:-->0

h3cEntityExtCpuUsage.750:-->0

h3cEntityExtCpuUsage.751:-->0

h3cEntityExtCpuUsage.752:-->0

h3cEntityExtCpuUsage.753:-->0

h3cEntityExtCpuUsage.754:-->0

h3cEntityExtCpuUsage.755:-->0

h3cEntityExtCpuUsage.756:-->0

h3cEntityExtCpuUsage.757:-->0

h3cEntityExtCpuUsage.758:-->0

h3cEntityExtCpuUsage.759:-->0

h3cEntityExtCpuUsage.760:-->0

h3cEntityExtCpuUsage.761:-->0

h3cEntityExtCpuUsage.762:-->0

h3cEntityExtCpuUsage.763:-->0

h3cEntityExtCpuUsage.764:-->0

h3cEntityExtCpuUsage.765:-->0

h3cEntityExtCpuUsage.766:-->0

h3cEntityExtCpuUsage.767:-->0

h3cEntityExtCpuUsage.888:-->0

h3cEntityExtCpuUsage.889:-->0

h3cEntityExtCpuUsage.890:-->0

h3cEntityExtCpuUsage.891:-->0

Sent get request to 192.168.20.4 : 161 entPhysicalDescr.1:-->Huawei Switch entPhysicalDescr.2:-->Quidway S8500

entPhysicalDescr.3:-->Huawei Backplane S8512E entPhysicalDescr.4:-->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5:-->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6:-->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7:-->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8:-->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9:-->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0:-->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1:-->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2:-->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3:-->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4:-->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5:-->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6:-->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7:-->Huawei CONTAINER LEVEL1 Module Slot entPhysicalDescr.18:-->Huawei CONTAINER LEVEL1 Power Supply Slot entPhysicalDescr.19:-->Huawei CONTAINER LEVEL1 Power Supply Slot entPhysicalDescr.20:-->Huawei CONTAINER LEVEL1 Power Supply Slot entPhysicalDescr.21:-->Huawei CONTAINER LEVEL1 Fan Slot entPhysicalDescr.22:-->Huawei CONTAINER LEVEL1 Fan Slot entPhysicalDescr.35:-->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36:-->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37:-->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39:-->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40:-->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41:-->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43:-->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44:-->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45:-->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47:-->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48:-->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49:-->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50:-->Huawei CONTAINER LEVEL2 CF Card Slot entPhysicalDescr.51:-->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52:-->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53:-->Huawei CONTAINER LEVEL2 Sub Slot entPhysicalDescr.54:-->Huawei CONTAINER LEVEL2 CF Card Slot entPhysicalDescr.79:-->Huawei Power Supply entPhysicalDescr.80:-->Huawei Power Supply entPhysicalDescr.82:-->Huawei Fan

entPhysicalDescr.83:-->Huawei Fan

entPhysicalDescr.87:-->Huawei Sensor

entPhysicalDescr.88:-->Huawei Sensor

entPhysicalDescr.89:-->Huawei Sensor

entPhysicalDescr.90:-->Huawei Sensor

entPhysicalDescr.91:-->Huawei Sensor

entPhysicalDescr.101:-->Huawei MODULE LEVEL1 LPU Type LSB1GP24DB0 entPhysicalDescr.102:-->Huawei MODULE LEVEL1 LPU Type LSB1GP24DB0 entPhysicalDescr.103:-->Huawei MODULE LEVEL1 LPU Type LSB1XP4DB0 entPhysicalDescr.104:-->Huawei MODULE LEVEL1 MPU Type LSB1SRP1N0 entPhysicalDescr.105:-->Huawei MODULE LEVEL1 MPU Type LSB1SRP1N0 entPhysicalDescr.124:-->Huawei MODULE LEVEL2 SubCard Type GP24 entPhysicalDescr.128:-->Huawei MODULE LEVEL2 SubCard Type GP24 entPhysicalDescr.132:-->Huawei MODULE LEVEL2 SubCard Type LSB1XP4DB entPhysicalDescr.139:-->Huawei MODULE LEVEL2 CF Card entPhysicalDescr.143:-->Huawei MODULE LEVEL2 CF Card entPhysicalDescr.600:-->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1:-->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2:-->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3:-->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4:-->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5:-->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6:-->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7:-->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8:-->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09:-->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0:-->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1:-->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2:-->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3:-->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4:-->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5:-->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6:-->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7:-->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8:-->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19:-->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20:-->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21:-->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22:-->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623:-->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44:-->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45:-->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46:-->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47:-->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48:-->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49:-->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50:-->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51:-->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52:-->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LX_SMF entPhysicalDescr.753:-->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LX_SMF entPhysicalDescr.754:-->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LX_SMF entPhysicalDescr.755:-->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LX_SMF entPhysicalDescr.756:-->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LX_SMF entPhysicalDescr.757:-->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LX_SMF entPhysicalDescr.758:-->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LX_SMF entPhysicalDescr.759:-->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60:-->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61:-->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62:-->Huawei Port Type 1000_BASE_SX_MMF entPhysicalDescr.763:-->Huawei Port Type No Connector entPhysicalDescr.764:-->Huawei Port Type No Connector entPhysicalDescr.765:-->Huawei Port Type No Connector entPhysicalDescr.766:-->Huawei Port Type No Connector entPhysicalDescr.767:-->Huawei Port Type No Connector entPhysicalDescr.888:-->Huawei Port Type 10G_LR_SM_LC entPhysicalDescr.889:-->Huawei Port Type 10G_LR_SM_LC entPhysicalDescr.890:-->Huawei Port Type No Connector entPhysicalDescr.891:-->Huawei Port Type No Connector

Sent get request to 192.168.20.4 : 161

entPhysicalClass.1:-->stack(11)

entPhysicalClass.2:-->chassis(3)

entPhysicalClass.3:-->backplane(4)

entPhysicalClass.4:-->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5:-->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6:-->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7:-->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8:-->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9:-->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0:-->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1:-->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2:-->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3:-->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4:-->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5:-->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6:-->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7:-->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8:-->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19:-->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20:-->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21:-->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22:-->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35:-->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37:-->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39:-->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40:-->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41:-->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43:-->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44:-->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45:-->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47:-->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48:-->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49:-->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50:-->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51:-->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52:-->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53:-->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54:-->container(5) entPhysicalClass.79:-->powerSupply(6) entPhysicalClass.80:-->powerSupply(6) entPhysicalClass.82:-->fan(7) entPhysicalClass.83:-->fan(7) entPhysicalClass.87:-->sensor(8) entPhysicalClass.88:-->sensor(8) entPhysicalClass.89:-->sensor(8) entPhysicalClass.90:-->sensor(8) entPhysicalClass.91:-->sensor(8) entPhysicalClass.101:-->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02:-->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03:-->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04:-->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05:-->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24:-->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28:-->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32:-->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39:-->module(9) entPhysicalClass.143:-->module(9) entPhysicalClass.600:-->port(10) entPhysicalClass.601:-->port(10) entPhysicalClass.602:-->port(10) entPhysicalClass.603:-->port(10) entPhysicalClass.604:-->port(10)

Sent get request to 192.168.20.4 : 161 entPhysicalName.1:-->stack entPhysicalName.2:-->chassis

entPhysicalName.4:-->slot 0 entPhysicalName.5:-->slot 1 entPhysicalName.6:-->slot 2 entPhysicalName.7:-->slot 3 entPhysicalName.8:-->slot 4 entPhysicalName.9:-->slot 5 entPhysicalName.10:-->slot 6 entPhysicalName.11:-->slot 7 entPhysicalName.12:-->slot 8 entPhysicalName.13:-->slot 9 entPhysicalName.14:-->slot 10 entPhysicalName.15:-->slot 11 entPhysicalName.16:-->slot 12 entPhysicalName.17:-->slot 13 entPhysicalName.18:-->power supply slot 1 entPhysicalName.19:-->power supply slot 2 entPhysicalName.20:-->power supply slot 3 entPhysicalName.21:-->fan slot 1 entPhysicalName.22:-->fan slot 2 entPhysicalName.35:-->subslot 3/1 entPhysicalName.36:-->subslot 3/2 entPhysicalName.37:-->subslot 3/3 entPhysicalName.39:-->subslot 4/1 entPhysicalName.40:-->subslot 4/2 entPhysicalName.41:-->subslot 4/3 entPhysicalName.43:-->subslot 5/1 entPhysicalName.44:-->subslot 5/2 entPhysicalName.45:-->subslot 5/3 entPhysicalName.47:-->subslot 6/1 entPhysicalName.48:-->subslot 6/2 entPhysicalName.49:-->subslot 6/3 entPhysicalName.50:-->cf card slot 6/1 entPhysicalName.51:-->subslot 7/1 entPhysicalName.52:-->subslot 7/2 entPhysicalName.53:-->subslot 7/3 entPhysicalName.54:-->cf card slot 7/1 entPhysicalName.79:-->power supply 1 entPhysicalName.80:-->power supply 2 entPhysicalName.82:-->fan 1 entPhysicalName.83:-->fan 2 entPhysicalName.87:-->sensor 3 entPhysicalName.88:-->sensor 4 entPhysicalName.89:-->sensor 5

entPhysicalName.91:-->sensor 7 entPhysicalName.101:-->board 3 entPhysicalName.102:-->board 4 entPhysicalName.103:-->board 5 entPhysicalName.104:-->board 6 entPhysicalName.105:-->board 7 entPhysicalName.124:-->subcard 3/1 entPhysicalName.128:-->subcard 4/1 entPhysicalName.132:-->subcard 5/1 entPhysicalName.139:-->cf card 6/1 entPhysicalName.143:-->cf card 7/1 entPhysicalName.600:-->port 3/1/1 entPhysicalName.601:-->port 3/1/2 entPhysicalName.602:-->port 3/1/3 entPhysicalName.603:-->port 3/1/4 entPhysicalName.604:-->port 3/1/5 entPhysicalName.605:-->port 3/1/6 entPhysicalName.606:-->port 3/1/7 entPhysicalName.607:-->port 3/1/8 entPhysicalName.608:-->port 3/1/9 entPhysicalName.609:-->port 3/1/10 entPhysicalName.610:-->port 3/1/11 entPhysicalName.611:-->port 3/1/12 entPhysicalName.612:-->port 3/1/13 entPhysicalName.613:-->port 3/1/14 entPhysicalName.614:-->port 3/1/15 entPhysicalName.615:-->port 3/1/16 entPhysicalName.616:-->port 3/1/17 entPhysicalName.617:-->port 3/1/18 entPhysicalName.618:-->port 3/1/19 entPhysicalName.619:-->port 3/1/20 entPhysicalName.620:-->port 3/1/21 entPhysicalName.621:-->port 3/1/22 entPhysicalName.622:-->port 3/1/23 entPhysicalName.623:-->port 3/1/24 entPhysicalName.744:-->port 4/1/1 entPhysicalName.745:-->port 4/1/2 entPhysicalName.746:-->port 4/1/3 entPhysicalName.747:-->port 4/1/4 entPhysicalName.748:-->port 4/1/5 entPhysicalName.749:-->port 4/1/6 entPhysicalName.750:-->port 4/1/7 entPhysicalName.751:-->port 4/1/8

entPhysicalName.753:-->port 4/1/10 entPhysicalName.754:-->port 4/1/11 entPhysicalName.755:-->port 4/1/12 entPhysicalName.756:-->port 4/1/13 entPhysicalName.757:-->port 4/1/14 entPhysicalName.758:-->port 4/1/15 entPhysicalName.759:-->port 4/1/16 entPhysicalName.760:-->port 4/1/17 entPhysicalName.761:-->port 4/1/18 entPhysicalName.762:-->port 4/1/19 entPhysicalName.763:-->port 4/1/20 entPhysicalName.764:-->port 4/1/21 entPhysicalName.765:-->port 4/1/22 entPhysicalName.766:-->port 4/1/23 entPhysicalName.767:-->port 4/1/24 entPhysicalName.888:-->port 5/1/1 entPhysicalName.889:-->port 5/1/2 entPhysicalName.890:-->port 5/1/3 entPhysicalName.891:-->port 5/1/4

硬件电路设计具体详解

2系统方案设计 2.1 数字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图2.1 数字示波器显示原理 数字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2.1 来描述,当输入被测信号从无源探头进入到数字示波器,首先通过的是示波器的信号调理模块,由于后续的A/D模数转换器对其测量电压有一个规定的量程范围,所以,示波器的信号调理模块就是负责对输入信号的预先处理,通过放大器放大或者通过衰减网络衰减到一定合适的幅度,然后才进入A/D转换器。在这一阶段,微控制器可设置放大和衰减的倍数来让用户选择调整信号的幅度和位置范围。 在A/D采样模块阶段,信号实时在离散点采样,采样位置的信号电压转换为数字值,而这些数字值成为采样点。该处理过程称为信号数字化。A/D采样的采样时钟决定了ADC采样的频度。该速率被称为采样速率,表示为样值每秒(S/s)。A/D模数转换器最终将输入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据,传送给捕获存储区。 因为处理器的速度跟不上高速A/D模数转换器的转换速度,所以在两者之间需要添加一个高速缓存,明显,这里捕获存储区就是充当高速缓存的角色。来自ADC的采样点存储在捕获存储区,叫做波形点。几个采样点可以组成一个波形点,波形点共同组成一条波形记录,创建一条波形记录的波形点的数量称为记录长度。捕获存储区内部还应包括一个触发系统,触发系统决定记录的起始和终止点。 被测的模拟信号在显示之前要通过微处理器的处理,微处理器处理信号,包括获取信号的电压峰峰值、有效值、周期、频率、上升时间、相位、延迟、占空比、均方值等信息,然后调整显示运行。最后,信号通过显示器的显存显示在屏幕上。 2.2 数字示波器的重要技术指标 (1)频带宽度 当示波器输入不同频率的等幅正弦信号时,屏幕上显示的信号幅度下降3dB 所对应的输入信号上、下限频率之差,称为示波器的频带宽度,单位为MHz或GHz。

紫微斗数秘笈星情讲解之七杀星

紫微斗数秘笈星情讲解之七杀星.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紫微斗数秘笈星情讲解之七杀星 七杀星 原文:七杀星在五行属阴金,在天属南斗星,化为权。是紫微斗数中的大将星曜。佐助紫微星与天府星,所以遇紫微天府则为国家栋梁,出将入相,得遇贵人提携,平步青云,指调百万雄师。在商亦于实业工厂方面发展。以其能掌握大众,如工人职员等。与廉贞星同度,在未宫或七杀星在午宫,称为[雄宿乾元格],乃是上格,魄力雄厚。因为七杀的阴金被廉贞的文火所锻练,相制为用。在子宫则次之,在丑宫者普通。如会照煞星,反主刑剋、伤害、颠簸。七杀在命宫者,最恶落陷化忌、擎羊、陀罗、火星、铃星、空劫、天虚、阴煞等星曜,主孤独或福不全;每多解说尘世为僧为道者。有幻想,时或感觉心灵上的空虚。迁移宫有天府星者,外刚强而内富情感,花前月下,每生飘飘然的出世想,妻子亦每多志高聪明,或性情外柔内刚、有丈夫气概之配偶,否则多刑剋分离病灾;或虽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者。 评注: (一)七杀是大将之星,性质刚烈强硬,故七杀守命,人生比较孤剋,六亲缘份不足,但在事业方面,每因命造积极苦干,所以就不会遇吉星吉化,或反过来见煞曜,也会有所表现,得名利富贵。 (二)七杀会紫微天府,这其实是指七杀在寅宫和申宫独坐,紫微天府拱照而言,七杀在寅宫,因南斗北斗星主在上方申宫,故称[七杀仰斗]格,七杀在申宫,因南斗北斗星主在下方寅宫,故称[七杀朝斗]格。这是七杀的大格之一。紫微天府具贵人气质,所以主[贵人提携],如果不见煞曜,更有左辅、右弼、天魁、天钺、禄存、天马等,适宜[实业工厂方面]发展,不见禄存天马却有煞曜,则可[调百万雄师],当军警领导人。 (三)七杀在未宫,和廉贞同度,为七杀的另一大格,称为[雄宿乾元]格,其结构的道理可见原文。另外,七杀居于午宫守命,廉贞在申宫守福德宫,亦属[雄宿乾元]格。在子宫和在丑宫,都不入格,成就远远不如。 (四)凡七杀在命,人生都比较孤独,无论成就有多大,事业局面有多宏伟,都会感到[心灵上的空虚],不见煞曜见吉星,就是成为大格,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如七杀见煞忌那样强烈。 (五)七杀坐命,迁移宫必是天府,十二宫都如此,没有一宫例外。七杀性质变化和冲动激烈,天府性质稳定和保守平和,故此,对宫多吉,则七杀的性格较柔,人生也较安定,可以平衡性格,但如果天府性质弱,七杀性质强,过刚则折,故人生纵使成就高,但六亲缘更差,精神更空虚。 (六)原文提到,七杀居命宫,主妻子[志高聪明]、[外柔内刚]、[丈夫气概]等,这其实和七杀无关,而是夫妻宫星系的克应。凡七杀在命,夫妻宫必定是天相星,这星在夫妻宫为吉曜,对男命尤其如此,读者可以参阅有关天相入夫妻宫的部份。 七杀星临命宫 原文:七杀星临命宫,主面色黄白或红黄色,面型长方者或瘦长者较多;方面较少。中等身材,不怒而有威,为众人所敬服。一生事业性重。处事外表果决,内实进退考虑。富计谋,善策划。与紫微、天府、禄存、化禄、化权、化科、左辅、右弼、天魁、天钺、文昌、文曲会照者,得群众拥护。在国家为大将之材,极品之贵,在商为工业界之领袖,左右经济(七杀最喜会照或同度禄存、化禄,以其能柔化七杀之刚暴),名震他邦。若与擎羊、陀罗、火星、铃星、天刑、空劫、大耗会照者,主刑剋伤害。落陷者,或死于兵荒马乱,或阵亡灾死,或则疾病开刀。性情倔强,刚愎自用,处事霸道,行为凶横而寿夭。故七杀最忌落陷会煞星。

电路原理图详解

电子电路图原理分析 电器修理、电路设计都是要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 了解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工作的。作为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能对有技术参数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总体了解,能进行划分功能模块,找出信号流向,确定元件 作用。若不知电路的作用,可先分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如信号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问题是同相位,或反相位。电路和组成形式,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还是解调电路。 要学会维修电器设备和设计电路,就必须熟练掌握各单元电路的原理。会划分功能块, 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机电路的元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功能块形成一个具体功能的元件组合,如基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等。要掌握分析常用电路的几种方法, 熟悉每种方法适合的电路类型和分析步骤。 1.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 再分析电路的交流状态,即:电路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环节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按输入信号的规律变化、是放大、振荡, 还是限幅削波、整形、鉴相等。 2?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画出直流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直流系统参数,搞清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和偏置性质,级间耦合方式等。分析有关元器件在电路中所处状态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饱和、放大、截止区,二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等。 3?频率特性分析法 主要看电路本身所具有的频率是否与它所处理信号的频谱相适应。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和频带宽度等,例如:各种滤波、陷波、谐振、选频等电路。 4?时间常数分析法 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极管组成的电路、性质。时间常数是反映储能元件上能量积累和消耗快慢的一个参数。若时间常数不同,尽管它的形式和接法相似,但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同,常见的有耦合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退耦电路、峰值检波电路等。 最后,将实际电路与基本原理对照,根据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按以上的方法一步步分析,就不难看懂。当然要真正融会贯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电子设备中有各种各样的图。能够说明它们工作原理的是电原理图,简称电路图。 电路图有两种 一种是说明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电阻器、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等实物,用线条把元器件和单元电路按工作原理的关系连接起来。这种图长期以来就一直被叫做电路图。 另一种是说明数字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部件,用线条把它们按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它是用来说明各个逻辑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机的逻辑功能的。为了和模拟电路的电路图区别开来,就把这种图叫做逻辑电路图,简称逻辑图。 除了这两种图外,常用的还有方框图。它用一个框表示电路的一部分,它能简洁明了地说明电路各部分的关系和整机的工作原理。 一张电路图就好象是一篇文章,各种单元电路就好比是句子,而各种元器件就是组成句子的单词。所以要想看懂电路图,还得从认识单词——元器件开始。有关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用途、类别、使用方法等内容可以点击本文相关文章下的各个链接,本文只把电路图中常出现的各种符号重述一遍,希望初学者熟悉它们,并记住不忘。 电阻器与电位器(什么是电位器) 符号详见图1 所示,其中(a )表示一般的阻值固定的电阻器,(b )表示半可调或微调电阻器;(c )表示电位器;(d )表示带开关的电位器。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R 的后面再加一个说明它有调节功能的字符“ P ”。

紫微斗数秘笈星情讲解之天府星

紫微斗数秘笈星情讲解之天府星 天府星在五行属阳土,在天是南斗的主星,是财帛的库府。与紫微星同度,如得左辅、右弼、天相、武曲、文昌、文曲、天魁、天钺会照,称为君臣相会,主大富大贵。在戌宫为上格,有吉曜辅星扶持,为军政元首、人民领袖、各部门长官。在商则主为创业巨子、商界闻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亦主有特殊见地,超人发明,另有特长,出人头地,举世扬名,但注意必须要有左辅、右弼及吉星扶持,或天魁、天钺夹持命宫者,为上格。在巳、亥宫,紫府对照,有吉星扶持或同度者,大富大贵,或大寿,或突遇贵人提拔,平步青云。寅、申二宫无吉助,乃清高自赏,或是人师,或执教鞭。辰、戌二宫安命,会照左辅星,不如同度为更贵更富之奇格。但须会到禄存星方是真格。因为天府星在戌宫立命,则紫微星正在午宫庙地,而太阳也正在旭日东升的宫上,太阴又是躔在月朗天门的宫位,如能会到吉辅同度,而没有恶煞冲破,当然非侯卿之命,亦是将相之材了。有了煞曜冲破,亦主为商业巨子,会空劫者,则主由理想幻像中成天下。 评注: (一)天府星是南斗的主星,在紫微斗数中,共有四颗主星,除南斗的天府外,还有北斗主星紫微,日间的中天主星太阳,夜间的中天主星太阴,虽性质各有不同,但皆有贵气。 (二)天府是[财帛的库府]是指天府具有储财的本质,由此引伸,意指天府有保守、稳定的本质,因为欲要积储财富,就一定要环境稳定,而积储就是不胡乱花费,故保守。不过,如果性质不良,便会形成自私自利和吝啬。 (三)斌兆公对于紫微天府同度,有很高的评价,这在原文讲义的各个篇章中,都可找到这方面的推断,在此亦不例外,他认为紫微天府同度,更有天相和辅弼魁钺昌曲六吉,兼见武曲,是为[君臣相会],主大富大贵。无疑,得六吉的紫微天府,固然很有气势,领导力佳,但却只宜公职,且紫微天府性质矛盾,一主进攻一主保守,故魄力有余,决断则不足,不能担当最高的决策人。这类命格,较适宜担任公职,可以统领部门。 (四)天府在戌宫,是和廉贞同度,三方见午宫的紫微,和寅宫的武曲天相,

禄存星

禄存星 一、禄存主“孤独”;二、禄存星带有贵气,也有“爵禄”的性质。“爵”代表着地位,“禄”代表财富;三、禄为养命之源,能够“掌人寿机”;四、禄存星性质稳定,而且被动;五、禄存的前后二宫永远是擎羊、陀罗。过去研究斗数的人,往往急于求成,做学问不求甚解,只记得禄存星代表财富,而忽略了另外几条重要性质,导致看盘不够精确,时准时不准。例如,当禄存星【独坐】子女宫时,他们就只能说“子女带财而来”,除了这一条以外,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便可以作出这样的推理:由于禄存星带有“孤”的特点,因此,当禄存星坐入六亲宫位时,就代表着数量上的稀少。又因为禄存永远被擎羊陀罗所夹,所以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这个宫位的人际关系。如上例,假若子女宫是空宫,没有十四正曜而禄存独坐,则主其人的子女数目少,并主晚得子息。注意,在推断婚姻的过程中,子女宫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牵涉到一个“连锁反应”。关于“连锁反应”及“多宫合参”的内容,后面我再讲,这里先把禄存星的意义做一个彻底的分析。由于禄存主孤,所以在坐入命宫的时候,最不宜与天机、天梁、武曲等主孤的星曜同度,否则孤的性质太重,会对人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禄存星虽然可以带来钱财,但越是有钱的人,往往就越容易受人攻击

和排挤。所以,当天机、天梁、武曲等星与禄存同度在命宫时,最喜有左辅、右弼同照命宫,可以减少孤独的性质。如果命宫有禄存,而正曜是紫微、太阳、七杀等强有力的星曜,则一般不会受人攻击及排挤,但由于擎羊、陀罗夹宫的原因,也会使其人的命运受到限制,人生并不潇洒。若是天府与禄存在命宫同度,人生颇有福气,但保守过甚,不爱花销,开支不论大小都要精打细算。天府本身是财星,如果与禄存同度,就会相当重视金钱,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以上这些特点,一般也可以引申入其余宫位。例如天梁星在奴仆宫,与禄存同度,表示命主可以通过下属、朋友而获得财富,但他的下属、朋友并不会很多。 除了“孤”和“财富”的性质以外,禄存星还是一颗有贵气、有地位的星曜。古书所记载的【阳梁昌禄格】,最利读书考试,命宫如果在安在卯宫,在三方四正会齐这四颗星,又没有遇到煞忌侵害,便主甲第登科,金榜题名,风光无限。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地位十分尊贵,可以得到皇帝的御笔亲封,在皇宫大殿即刻封授官职。明清两朝,状元可以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这比知县的级别还要高,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了。在现代社会,状元的地位远不如古代,【阳梁昌禄格】的意义便转化为竞争得胜,例如在公务员面试中胜出,在人民的投票选举中胜出等等。这里需要注意,【阳梁昌禄】的表现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此格局所带来的荣誉、地位

官禄宫

紫微官禄宫详解 官禄宫有紫微 紫微,庙旺遇左右昌曲魁钺,轩胜位至封候伯,加羊陀火铃平常,天府同权贵名利两全,天相加内外权贵清正,破军同闹中安身。 官禄宫有天机 天机,入庙权贵,会文曲为良巨,见羊陀火铃方宜,天梁同文武之材,太阴同名振边夷,陷宫退官失职,吏员立脚。 官禄宫有太阳 太阳,入庙文武为良,不见羊陀火铃吉,太阴同贵显,左右昌曲魁钺同更君科禄权,定居一品之贵。 官禄宫有武曲 武曲,入庙与昌曲左右同宫,武职峥嵘,常人发福,会科权禄为财富之官,贪狼同为贪污之官,破军同军旅内出身,与安身七杀同横立功名,陷宫及陀铃劫忌功名无分。 官禄宫有天同 天同,入庙文武皆宜,无羊陀火铃吉,巨门同先小后大,太阳昌曲科权禄吉美天姿,同权贵太阴同,陷宫胥更论。 官禄宫有廉贞 廉贞,入庙武职权贵不耐久,贪狼同闹中权贵,紫微会三方文职谕,七杀同军旅出身,天相天府同衣锦富贵。 官禄宫有天府 天府,入庙文武皆吉,无羊陀火铃空耗全美,紫微同文武声名,廉贞武曲同权贵,见空劫平常。 官禄宫有太阴 太阴,入庙多贵,陷地气高横破难显达,会太阳昌曲左右三品之贵,天同同文武皆宜,天机同闹中进身吏员立脚。 官禄宫有贪狼 贪狼,入庙遇火铃武职掌大权,紫微同文武之职权贵非小,陷宫贪污之官,加羊陀空劫平常。 官禄宫有巨门 巨门,入庙武职权贵,文人不耐久,太阳同有进退,入庙久长,天机同在卯宫吉美,在酉宫虽美无始终,陷宫遭悔吝,加羊陀火铃空劫更不美,退宫卸职。 官禄宫有天相

天相,入庙文武皆宜食禄千钟,陷地成败,紫微同权贵,昌曲左右同权显荣贵,武曲同边夷之职,廉贞同峥嵘权贵,加羊陀火铃空劫有贬谪。官禄宫有天梁 天梁,庙午会左右魁钺,文武之材天同同权贵不小,天机同峥嵘贵显,加羊陀火铃空劫平。 官禄宫有七杀 七杀,庙旺武职峥嵘权贵非小,不宜文人,武曲同权贵,廉贞同功名显达。 官禄宫有破军 破军,庙旺武职轩胜,武曲同加权禄,文昌文曲显达,加羊陀火铃平常,紫微同宫名振扬,廉贞同文人不耐久,胥吏最美。 官禄宫有:文昌 文昌,入庙太阳同加吉科权禄,文武之材,同天府文曲富贵双全。 官禄宫有:文曲 文曲,庙旺文武皆宜,陷宫与天机太阴同宫,胥吏权贵,会紫府左右近君频而执政,加羊陀火铃空劫平常。 官禄宫有:火星 火星,晚年功名遂心,早年成败,会紫微贪狼吉,陷地不美。 官禄宫有:铃星 铃星,独守旺宫吉,陷地不美,加诸吉星权贵。 官禄宫有:左辅 左辅,入庙文武之材,武职最旺,不利文人,会吉星身中清,文武皆良,见羊陀火铃空劫进退声名。 官禄宫有:右弼 右弼,宜居武职,不和文人,与紫府昌曲同,财官双美,陷宫成败有贬谪,见美陀火铃空劫亦有黜降。 官禄宫有:陀罗 陀罗,独守平常,加吉星亦虚名而已。 官禄宫有:擎羊 擎羊,入庙最利武职,同吉星权贵,陷地平常,虚名而已。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 1.电路:若干电气设备或器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构成电流的通路。 2.电路功能:一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3.集总参数电路近似实际电路需满足的条件: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l(长度)远小于电路 正常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的波长λ,即l。 4.电流的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5.关联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降的参考方向一致。 6.支路:由一个电路元件或多个电路元件串联构成电路的一个分支。 7.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连接点。 8.回路:电路中由若干支路构成的任一闭合路径。 9.网孔:对于平面电路而言,其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 10.拓扑约束:电路中所有连接在同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约 束,任一回路的各支路(元件)电压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约束,这种约束关系 与电路元件的特性无关,只取决于元件的互联方式。 11.理想电压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端电压为一恒定值U S(直流电压源)或是一定的时间 函数u(t),与流过它的电流(端电流)无关。 S 12.理想电流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输出电流为一恒定值I(直流电流源)或是一定的时间 S 函数i S(t),与端电压无关。 13.激励:以电压或电流形式向电路输入的能量或信号称为激励信号,简称为激励。 14.响应:经过电路传输处理后的输出信号叫做响应信号,简称响应。 15.受控源: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不由其自身决定,而是受到同一电路中其它 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 16.受控源的四种类型: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 流源。 17.电位:单位正电荷处在一定位置上所具有的电场能量之值。在电力工程中,通常选大地 为参考点,认为大地的电位为零。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对参考点的电压。 18.单口电路:对外只有两个端钮的电路,进出这两个端钮的电流为同一电流。 19.单口电路等效:如果一个单口电路N1和另一个单口电路N2端口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 则这两个单口电路对端口以外的电路而言是等效的,可进行互换。 20.无源单口电路:如果一个单口电路只含有电阻,或只含受控源或电阻,则为不含独立源 单口电路。就其单口特性而言,无源单口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 21.支路电流法:以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元件的VAR和KCL、KVL约束关系, 列写独立的KCL方程和独立的KVL方程,解出各支路电流,如果有必要,则进一步计算其他待求量。 22.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各独立节点对参考节点的电压降)为变量,对每个独立节点 列写KCL方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将各支路电流用节点电压表示,联立求解方程,求 得各节点电压。解出节点电压后,就可以进一步求得其他待求电压、电流、功率。 23.回路分析法:以回路电流(各网孔电流)为变量,对每个网孔列写KVL方程,然后根据

常见基本经典电路详解1——电源部分

常见基本经典电路详解 一、电源电路单元 一张电路图通常有几十乃至几百个元器件,它们的连线纵横交叉,形式变化多端,初学者往往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怎样才能读懂它。其实电子电路本身有很强的规律性,不管多复杂的电路,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它是由少数几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好象孩子们玩的积木,虽然只有十来种或二三十种块块,可是在孩子们手中却可以搭成几十乃至几百种平面图形或立体模型。同样道理,再复杂的电路,经过分析就可发现,它也是由少数几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因此初学者只要先熟悉常用的基本单元电路,再学会分析和分解电路的本领,看懂一般的电路图应该是不难的。 按单元电路的功能可以把它们分成若干类,每一类又有好多种,全部单元电路大概总有几百种。下面我们选最常用的基本单元电路来介绍。让我们从电源电路开始。 1、电源电路的功能和组成 每个电子设备都有一个供给能量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有整流电源、逆变电源和变频器三种。常见的家用电器中多数要用到直流电源。直流电源的最简单的供电方法是用电池。但电池有成本高、体积大、需要不时更换(蓄电池则要经常充电)的缺点,因此最经济可靠而又方便的是使用整流电源。 电子电路中的电源一般是低压直流电,所以要想从220V市电变换成直流电,应该先把 220V交流变成低压交流电,再用整流电路变成脉动的直流电,最后用滤波电路滤除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后才能得到直流电。有的电子设备对电源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有时还需要再增加一个稳压电路。因此整流电源的组成一般有四大部分,见图1,其中变压电路其实就是一个铁芯变压器,需要介绍的只是后面三种单元电路。 图1整流电源电路

2、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是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把交流电变成单向脉动直流电的电路。 (1)半波整流 半波整流电路只需一个二极管,见图2(a)。在交流电正半周时D导通,负半周时D截止,负载 RL 上得到的是脉动的直流电。 图2(a)半波整流电路的电路及电压波形 (2)全波整流 全波整流电路,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半波整流电路组合成的。变压器次级线圈中间需要引出一个抽头,把次组线圈分成两个对称的绕组,从而引出大小相等但极性相反的两个电压e2a 、e2b ,构成e2a 、D1、Rfz与e2b 、D2 、Rfz ,两个通电回路。 图2(b)全波整流电路的电路及电压波形 全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可用图2所示的波形图说明。在0~π间内,E2a 对Dl为正向电压,D1 导通,在Rfz 上得到上正下负的电压;E2b 对D2 为反向电压, D2 不导通。在π-2π时间内,E2b 对D2 为正向电压,D2 导通,在Rfz 上得到的仍然是上正下负的电压;E2a 对D1 为反向电压,D1 不导通。

电路分析

Basic Analysis Methods Having understood the fundamental laws of circuit theory (Ohm’s law and Kirchhoff’s laws),we are now prepared to apply these laws to develop two powerful techniques for circuit analysis: nodal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on a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Kirchhoff’s current law (KCL), and mesh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on a systematic application of Kirchhoff’s voltage law (KVL). With the two techniques to be developed in this section, we can analyze almost any circuit by obtaining a set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s that are then solved to obtain the required values of current or voltage. One method of solving simultaneous equations involves Cramer’s rule, which allows us to calculate circuit variables as a quotient of determinants. 1. Nodal Analysis A convenient choice of voltages for many networks is the set of node voltages. Since a voltage is defined as existing between two nodes, it is convenient to select one node in the network to be a reference node or datum node and then associate a voltage or a potential with each of other nodes. The voltage of each of the non-reference nodes with respect to the reference node is defined to be a node voltage. It is common practice to select polarities so that the node voltages are positive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node. For a circuit containing N nodes, there will be N-I node voltages, some of which may be known, of course, if voltage sources are present. Frequently the reference node is chosen to be the node to which the largest number of branches are connected. Many practical circuits are built on a metallic base or chassis, and usually there are a number of elements connected to the chassis, which is often then connected to the earth. The chassis may then be called ground, and it becomes the logical choice for the reference node. For this reason, the reference node is frequently referred to as ground. The reference node is thus at ground potential or zero potential, and the other nodes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at some potential above zero. The application of KCL results in an equation relating node voltages. Clearly, simplification in writing the resulting equation is possible when the reference node is chosen to be a nod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lements connected to it. As we shall see, however, this is not the only criterion for selecting the reference node, but it is frequently the overriding one. In the network shown in Fig.1-1, there are three nodes, numbered as shown. Since there four branches connected to node 3, we selected it as reference node, identifying it by the ground connection as shown. The voltage between node 1 and the reference node 3 is identified as u1, and u2 is defined between node 2 and the reference node 3. These two voltages are sufficient, and the voltage between any other pair of nodes may be found in terms of them. For example, the voltage of node 1 with respect to node 2 is u1-u2. Fig 1-1 A given three-node circuit

20个常见电路解析

20个常见电路解析

1、电源滤波的过程分析: 电源滤波是在负载RL两端并联一只较大容量的电容器。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而负载两端的电压也不会突变,使输出电压得以平滑,达到滤波的目的。 波形形成过程: 输出端接负载RL时,当电源供电时,向负载提供电流的同时也向电容C 充电,充电时间常数为τ充=(Ri∥RLC)≈RiC,一般Ri〈〈RL,忽略Ri压降的影响,电容上电压将随u 2迅速上升,当ωt=ωt1时,有u 2=u 0,此后u 2低于u 0,所有二极管截止,这时电容C通过RL放电,放电时间常数为RLC,放电时间慢,u 0变化平缓。当ωt=ωt2时,u 2=u 0, ωt2后u 2又变化到比u 0大,又开始充电过程,u 0迅速上升。ωt=ωt3时有u 2=u 0,ωt3后,电容通过RL 放电。如此反复,周期性充放电。由于电容C的储能作用,RL上的电压波动大大减小了。电容滤波适合于电流变化不大的场合。LC滤波电路适用于电流较大,要求电压脉动较小的场合。 2、计算: 滤波电容的容量和耐压值选择 电容滤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Uo在√2U 2~0.9U 2之间,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取决于放电时间常数的大小。 电容容量RLC≧(3~5)T/2其中T为交流电源电压的周期。实际中,经常进一步近似为Uo≈1.2U2整流管的最大反向峰值电压URM=√2U 2,每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是负载电流的一半。 电路三、信号滤波器

注意要点: 1、信号滤波器的作用: 把输入信号中不需要的信号成分衰减到足够小的程度,但同时必须让有用信号顺利通过。 与电源滤波器的区别和相同点: 两者区别为:信号滤波器用来过滤信号,其通带是一定的频率范围,而电源滤波器则是用来滤除交流成分,使直流通过,从而保持输出电压稳定;交流电源则是只允许某一特定的频率通过。 相同点:都是用电路的幅频特性来工作。 2、LC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阻抗计算: 串联时,电路阻抗为Z=R+j(XL-XC)=R+j(ωL-1/ωC); 并联时电路阻抗为Z=1/jωC∥(R+jωL)=

十种复杂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问题计算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识别电路,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较复杂的电路应先将原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以便分析和计算。识别电路的方法很多,现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十种方法。 一、特征识别法 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例1.试画出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设电流由A端流入,在a点分叉,b点汇合,由B端流出。支路a—R1—b和a—R2—R3(R4)—b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a、b两点之间电压相等,故知R3和R4并联后与R2串联,再与R1并联,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二、伸缩翻转法 在实验室接电路时常常可以这样操作,无阻导线可以延长或缩短,也可以翻过来转过去,或将一支路翻到别处,翻转时支路的两端保持不动;导线也可以从其所在节点上沿其它导线滑动,但不能越过元件。这样就提供了简化电路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伸缩翻转法。 例2.画出图3的等效电路。 解:先将连接a、c节点的导线缩短,并把连接b、d节点的导线伸长翻转到R3—C—R4支路外边去,如图4。 再把连接a、C节点的导线缩成一点,把连接b、d节点的导线也缩成一点,并把R5连到节点d 的导线伸长线上(图5)。由此可看出R2、R3与R4并联,再与R1和R5串联,接到电源上。

三、电流走向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无源电路可假设电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绕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分别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3.试画出图6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过A点分为三路(AB导线可缩为一点),经外电路巡行一周,由D点流入电源负极。第一路经R1直达D点,第二路经R2到达C点,第三路经R3也到达C点,显然R 2和R3接联在AC两点之间为并联。二、三络电流同汇于c点经R4到达D点,可知R2、R3并联后与R4串联,再与R1并联,如图7所示。 四、等电势法(不讲) 在较复杂的电路中往往能找到电势相等的点,把所有电势相等的点归结为一点,或画在一条线段上。当两等势点之间有非电源元件时,可将之去掉不考虑;当某条支路既无电源又无电流时,可取消这一支路。我们将这种简比电路的方法称为等电势法。 例4.如图8所示,已知R1=R2=R3=R4=2Ω,求A、B两点间的总电阻。 解:设想把A、B两点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进行分析,A、D两点电势相等,B、C两点电势也相等,分别画成两条线段。电阻R1接在A、C两点,也即接在A、B两点;R2接在C、D 两点,也即接在B、A两点;R3接在D、B两点,也即接在A、B两点,R4也接在A、B两点,可见四个电阻都接在A、B两点之间均为并联(图9)。所以,P AB=3Ω。 五、支路节点法 节点就是电路中几条支路的汇合点。所谓支路节点法就是将各节点编号(约定;电源正极为第1节点,从电源正极到负极,按先后次序经过的节点分别为1、2、3……),从第1节点开始的支路,

20个常见电路解析

初级层次是熟练记住这二十个电路,清楚这二十个电路的作用。只要是学习自动化、电子等电控类专业的人士都应该且能够记住这二十个基本模拟电路。 中级层次是能分析这二十个电路中的关键元器件的作用,每个元器件出现故障时电路的功能受到什么影响,测量时参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对故障元器件的处理方法;定性分析电路信号的流向,相位变化;定性分析信号波形的变化过程;定性了解电路输入输出阻抗的大小,信号与阻抗的关系。有了这些电路知识,您极有可能成长为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出色的维修维护技师。 高级层次是能定量计算这二十个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电路中信号电流或电压与电路参数的关系、电路中信号的幅度与频率关系特性、相位与频率关系特性、电路中元器件参数的选择等。达到高级层次后,只要您愿意,受人尊敬的高薪职业——电子产品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开发设计工程师将是您的首选职业。 电路一、桥式整流电路 注意要点: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的PN结加正向电压,处于导通状态;加反向电压,处于截止状态。 伏安特性曲线:

理想开关模型和恒压降模型: 理想模型指的是在二极管正向偏置时,其管压降为0,而当其反向偏置时,认为它的电阻为无穷大,电流为零.就是截止。恒压降模型是说当二极管导通以后,其管压降为恒定值,硅管为0.7V,锗管0.5V。 2、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 当u2是正半周期时,二极管Vd1和Vd2导通;而夺极管Vd3和Vd4截止,负载RL是的电流是自上而下流过负载,负载上得到了与u 2正半周期相同的电压;在u 2的负半周,u 2的实际极性是下正上负,二极管Vd3和Vd4导通而Vd1和Vd2截止,负载RL上的电流仍是自上而下流过负载,负载上得到了与u 2正半周期相同的电压。 3、计算: Vo, Io,二极管反向电压: Uo=0.9U2, Io=0.9U 2/RL,UR M=√2 U 2 电路二、电源滤波器 注意要点:

反馈电路详解

第六章反馈放大电路 第一节反馈的概念和分类 1.反馈的基本概念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 1.1反馈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反馈是指把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反馈网络,用一定的方式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以影响输入电量的过程。 1.2 反馈的基本类型 ●反馈的分类: (1)反馈产生的途径: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反馈信号: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反馈信号中只含有直流分量的称为直流反馈,反馈信号中只含有交流分量的称为交流反馈。(3)反馈的作用效果:负反馈与正反馈 反馈信号X F送回到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X I共同作用后,使净输入信号X ID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减小,有X ID=X I-X F,称这种反馈为负反馈;另一种是使净输入信号X ID比没有引入反馈时增加了,有 X ID=X I-X F,称这种反馈为正反馈。 反馈极性的判定——瞬时极性法, 步骤: (1) 首先在基本放大器输入端设定一个递增(或递减)的净输入信号, (2) 在上述设定下, 推演出反馈信号的变化极性。 (3) 判定在反馈信号的影响下, 净输入信号的变化极性。若该极性与前面设定的变化极性相反, 则为负反馈;若相同, 则为正反馈。 (4)反馈的信号取样的方式: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a)电压反馈 反馈信号是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或全部,即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正比,称为电压反馈, (b)电流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是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即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称为电流反馈,。 (c)判断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的方法 判断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时,常用“输出短路法”,即假设负载短路(R L=0),使输出电压v o=0,看反馈信号是否还反馈信号还存在。若存在,则说明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是电压反馈;若反馈信号不存在了,则说明反馈信号不是与输出电压成比例,而是和输出电流成比例,是电流反馈。 判定方法之二——按电路结构判定:在交流通路中,若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反馈网络的取样端处在同一个放大器件的同一个电极上, 则为电压反馈;否则是电流反馈。

电路分析基础基本概念

1实际电路:实际电路是各个器件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电流的通路。以实现电能或电信号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和处理等。 模型:是对实体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表示或者抽象。 理想电路元件:理想电路元件是用数学关系式严格定义的假想元件,每一种理想电路元件都可以表示其实际器件的其中主要的一种电磁性能,理想电路元件是电路模型的最小组成单元。 R、L、C是电路中的三类基本元件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和足够精确的数学描述。 集总概念: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时,可以把元件的作用集总起来,这样的元件叫做集总元件,这样的电路参数叫做集总参数,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集总电路。 分布概念:当实际电路的尺寸可以电路工作时电磁波的波长相比拟时,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这样的元件叫做分布元件,这样的电路参数叫做分布参数,由分布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分布电路。 集总电路的分类:(1)静态电路(2)动态电路 1

二端元件:具有两个端子的元件叫做二端元件,又叫单口元件支路:电路的每一个二端元件称为一条支路,流经元件的电流叫做支路电流,元件的端电压叫做支路电压。 节点:电路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支路的公共连接点叫做节点。回路:电路中由支路组成的任一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网孔:内部不含有支路的回路叫做网孔。 网络:一般把含有元件较多的电路称为网络。 有源网络:内部含有独立电源的网络 无源网络:内部不含独立电源的网络 平面网络:可以画在一个平面上而不出现任何支路交叉现象的网络。 非平面网络:不属于平面网络即为非平面网络。 KCL:对于任一集总电路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进(或流出)改节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或表示为流入任一节点的支路电流的等于流出任一节点的支路电流。 KVL:对于任一集总电路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零。或表示为回路中各支路电压升的代数和等于各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

20个常见电路解析

初级层次就是熟练记住这二十个电路,清楚这二十个电路的作用。只要就是学习自动化、电子等电控类专业的人士都应该且能够记住这二十个基本模拟电路。 中级层次就是能分析这二十个电路中的关键元器件的作用,每个元器件出现故障时电路的功能受到什么影响,测量时参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对故障元器件的处理方法;定性分析电路信号的流向,相位变化;定性分析信号波形的变化过程;定性了解电路输入输出阻抗的大小,信号与阻抗的关系。有了这些电路知识,您极有可能成长为电子产品与工业控制设备的出色的维修维护技师。 高级层次就是能定量计算这二十个电路的输入输出阻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电路中信号电流或电压与电路参数的关系、电路中信号的幅度与频率关系特性、相位与频率关系特性、电路中元器件参数的选择等。达到高级层次后,只要您愿意,受人尊敬的高薪职业——电子产品与工业控制设备的开发设计工程师将就是您的首选职业。 电路一、桥式整流电路 注意要点: 1、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的PN结加正向电压,处于导通状态;加反向电压,处于截止状态。 伏安特性曲线:

理想开关模型与恒压降模型: 理想模型指的就是在二极管正向偏置时,其管压降为0,而当其反向偏置时,认为它的电阻为无穷大,电流为零、就就是截止。恒压降模型就是说当二极管导通以后,其管压降为恒定值,硅管为0、7V,锗管0、5V。 2、桥式整流电流流向过程: 当u2就是正半周期时,二极管Vd1与Vd2导通;而夺极管Vd3与Vd4截止,负载RL就是的电流就是自上而下流过负载,负载上得到了与u 2正半周期相同的电压;在u 2的负半周,u 2的实际极性就是下正上负,二极管Vd3与Vd4导通而Vd1与Vd2截止,负载RL上的电流仍就是自上而下流过负载,负载上得到了与u 2正半周期相同的电压。 3、计算: Vo, Io,二极管反向电压: Uo=0、9U2, Io=0、9U 2/RL,URM=√2 U 2 电路二、电源滤波器 注意要点:

电路原理图详解

电路原理图难吗?(不难-带你一天搞定) 电器修理、电路设计都是要通过分析电路原理图,了解电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才能得心应手开展工作的。作为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首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能对有技术参数的电路原理图进行总体了解,能进行划分功能模块,找出信号流向,确定元件作用。若不知电路的作用,可先分析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如信号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问题是同相位,或反相位。电路和组成形式,是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还是解调电路。 要学会维修电器设备和设计电路,就必须熟练掌握各单元电路的原理。会划分功能块,能按照不同的功能把整机电路的元件进行分组,让每个功能块形成一个具体功能的元件组合,如基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波形变换电路等。 要掌握分析常用电路的几种方法,熟悉每种方法适合的电路类型和分析步骤。 1.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再分析电路的交流状态,即:电路有信号输入时,电路中各环节的电压和电流是否按输入信号的规律变化、是放大、振荡,还是限幅削波、整形、鉴相等。2.直流等效电路分析法 画出直流等效电路图,分析电路的直流系统参数,搞清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和偏置性质,级间耦合方式等。分析有关元器件在电路中所处状态及起的作用。例如: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如饱和、放大、截止区,二极管处于导通或截止等。 3.频率特性分析法 主要看电路本身所具有的频率是否与它所处理信号的频谱相适应。粗略估算一下它的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和频带宽度等,例如:各种滤波、陷波、谐振、选频等电路。 4.时间常数分析法 主要分析由R、L、C及二极管组成的电路、性质。时间常数是反映储能元件上能量积累和消耗快慢的一个参数。若时间常数不同,尽管它的形式和接法相似,但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同,常见的有耦合电路、微分电路、积分电路、退耦电路、峰值检波电路等。 最后,将实际电路与基本原理对照,根据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按以上的方法一步步分析,就不难看懂。当然要真正融会贯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电子设备中有各种各样的图。能够说明它们工作原理的是电原理图,简称电路图。 电路图有两种 一种是说明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电阻器、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等实物,用线条把元器件和单元电路按工作原理的关系连接起来。这种图长期以来就一直被叫做电路图。 另一种是说明数字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门、触发器和各种逻辑部件,用线条把它们按逻辑关系连接起来,它是用来说明各个逻辑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整机的逻辑功能的。为了和模拟电路的电路图区别开来,就把这种图叫做逻辑电路图,简称逻辑图。除了这两种图外,常用的还有方框图。它用一个框表示电路的一部分,它能简洁明了地说明电路各部分的关系和整机的工作原理。 一张电路图就好象是一篇文章,各种单元电路就好比是句子,而各种元器件就是组成句子的单词。所以要想看懂电路图,还得从认识单词——元器件开始。有关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用途、类别、使用方法等内容可以点击本文相关文章下的各个链接,本文只把电路图中常出现的各种符号重述一遍,希望初学者熟悉它们,并记住不忘。 电阻器与电位器(什么是电位器) 符号详见图 1 所示,其中( a )表示一般的阻值固定的电阻器,( b )表示半可调或微调电阻器;( c )表示电位器;( d )表示带开关的电位器。电阻器的文字符号是“ R ”,电位器是“ RP ”,即在 R 的后面再加一个说明它有调节功能的字符“ P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