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一、绪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这段时间内,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3.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 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霍尔(复演说)环境决定论:人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斯金纳相互决定论: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代表人物: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

纳,瓦龙,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关键期”概念:只有在某个特定时期,加上某种条件才会产生的特定的形态变化。“印刻”现象: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时,让其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他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的母亲紧紧跟随,结果对自己同类“母亲” 却无依恋。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

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表格(P12)格赛尔实验:两个同卵双胞胎在不同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启示: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据此,格赛尔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他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为学习作准备的“准备过程” 。

他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一定的生物内在进度表,它与一定年龄相对应。制定了婴儿的“行为发育常模”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普莱尔(德国)

诞生标志:1882 年出版的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西方儿童心理学发展:

(一)20 世纪早期

霍尔: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美国儿童心理研究运动创始人

“美国儿童心理之父”

提出“复演论”

发明了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法

攥写第一本青少年心理的巨著《青少年心理学》(1940)

《老年心理学》(1922)

特点:1.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

2. 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资料

3. 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二)20 世纪40-60

1. 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

2. 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3. 偏爱实验室试验

(三)20 世纪60-80 不断涌现的儿童发展理论重新发现皮亚杰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生态学理论

(四)20 世纪后期到现在

1. 从发展心理学到发展科学——发展系统论成为主导思想

2. 以心理发展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趋势

3. 应用心理学研究呈繁荣之势(教育实践,临床应用社会政策和社会行动)

我国儿童心理学发展:

(一)解放前陈鶴琴《儿童心理之研究》西方各学派的儿童心理理论及研究相继被介绍到中国来。

(二)解放后-20 世界80 年代恢复、改造时期(49-58)批判、挫折时期(58-59)初步繁荣时期(59-66 )——1962《儿童心理学》朱智贤破坏、停顿时期(66-78)空前活跃时期

(1978—)

(三)20 世纪80 年代-现在

1. 发展心理学的科研和求学队伍不断扩大

2. 坚持发展心理学研究“本土化”和“中国化

3.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到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发展的趋势

4. 主要研究内容:认知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超常儿童研究

5. 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研究已经提到重要位置,改变了过去重认知轻社会性方面的研究。结合社

会需要的应用研究也有所增强。

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

1. 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优点:时间短(不易受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取样大(材料具有代表性),省时省力缺点:不能确切反应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尤其在探究心理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的转折点,早期经验对后期心理发展的影响方面,无法取得满意效果。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和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优点:1.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2?对儿童各个方面作细致的、整体的考察,以揭露心理不同方面的关系,及各种因素对发展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发展的机制和原因。

缺点:被试代表性原因。1?数量少2?时间长3?被试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4?受时代影响。

3?跨文化研究:又称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优点:1?更好的形成理论和对变量能作出更全面的考量,能扩大变量范围,有助于分清变量并确定情景对行为的影响。

2?会使心理学家形成更完善的理论,更好地概括规律,更好地确定哪些发展模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哪些发展模式只是特定文化的产物。

6、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P12)

二、儿童生理及动作的发展

1、儿童生长的四个显著时期;

(1)出生-2岁,发展十分迅速;

(2)2岁-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

(3)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

(4)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2、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则;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身高,体重

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发育时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都在增长,一般女孩约可长到18岁左右,男孩约可长到20岁左右。

有两个最快的发展期或称高峰期。(1.出生后的第一、第二年。 2.青春期)

原则:头尾原则

远近原则

3、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

1. 脑重量增加

(到6、7岁时儿童的脑重接近于成人水平,约1280克,达成人脑重的90% ,)

2. 脑皮层结构复杂化

(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是在于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

3. 儿童脑电图的特征

(新生儿的脑电图多为S波,并且不规则、不对称、不成形;随儿童年龄增长,脑电波趋于有

规律,频率升高。

枕(0)—颞(丁)一顶(卩)额(E)

儿童脑的发展,大约在4-20岁这个年龄阶段中存在着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第一次是在5-6岁左右,第二次在13-14岁左右。这两个显著加速的时期使儿童脑的

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一种“断续”或“飞跃”

。)

4?脑的反射活动

新生儿具有的无条件反射:

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6个月消失

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2-3月消失

惊跳反射(莫罗反射)4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行走反射2个月消失

强直的颈反射2-3个月消失

(他们的消失可以作为神经系统是否成熟或有无障碍的一种指标)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及其意义;

规律:

1?从上到下(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

2?由远及近

3?由粗到细(由小到大)

意义:

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

有很大关系。

1. 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

2. 是儿童间交往的工具

5、胎儿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胎儿发育过程:

1. 胚种期(第一周)

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

卵细胞有丝分裂,向子宫移动,从卵黄汲取营养

2. 胚胎期(2-8周)细胞和组织分化期

结构:内胚层:消化系统,腺体,内部器官

中胚层:肌肉,血液,循环系统外胚层:皮肤,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人整个生命历程中,胚胎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

3. 胎儿期(第三个月到出生)

器官和功能分化期

影响因素:

1. 孕妇的营养(营养与大脑发育有很大关系大脑形成:怀孕5个月后)

2. 孕妇的疾病

3. 药物和其他致畸因素(四环素:骨骼发育迟滞,牙齿变黄,黄体酮)

4. 辐射

5. 孕妇的情绪

6. 儿童的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见脑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

第一个条件反射:哺乳姿势条件反射(10天-2周)

儿童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快。就整个儿童期来说,儿童形成的条

件联系带有很高的稳定剂,能牢固地,长时间地保留下来。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抑制性反射(一个刺激

引起原来反应的停止或减少)对儿童来说有很大意义。

抑制性反射(3-4个月产生,形成困难)比兴奋性反射迟随着语言作用的发展,儿童的条件抑制逐

渐精确而稳定。

三、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视觉偏好、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概念方法:

1. 反射行为

2.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定向反射)

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反应减弱甚至完全消失去习惯化:个体在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是个体又产生了

先前的行为,表明个体已能将新刺激和旧刺激加以区别。

3. 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4. 视觉偏爱:婴儿天生偏好某些特殊刺激(范茨)

5. 激发潜能

6. 操作性条件反射

7. 设备

2、“视崖”实验、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特点;“视崖”实验:

目的:深度知觉

过程:一块大的玻璃平台,中间放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板的一侧玻璃

上铺有一块格子形的图案布,因为它与中央平台差不多高,看起来像个浅谈。在

中央板另一侧玻璃几尺深的地面上铺上同样格子形图案布,制造错觉。

结论:婴儿早就有了深度知觉

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特点:

3岁:上下方位

4岁:前后方位

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6岁: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

3、儿童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特点:

1. 目的性

2?持久性

3?细致性

4?概括性

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

四、皮亚杰理论

1、运算、守恒、格式、适应、同化、顺应、“客体永久性”、自我中心的概念

运算:运算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守恒:守恒是指即使在物体外观改变的情况下,它特定的自然特征仍保持相同。格式:认知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是人类吸收知识的基本架构。皮亚杰将智力或认知发展,解

释为个体的格式随年龄增长而产生改变。适应:直接作用于外部环境来建立格式,它由两个互补的过程——同化和顺应组成同化:个体运用已有格式处理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将新遇见的事物吸纳入已有格式之内。顺应:在已有格式不能直接同化新知识时,个体为适应环境要求,主动修改其已有格式,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

“客体永久性” :儿童理解了物体是作为独立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个体不能知觉到物体的存在,它们仍然是存在的。

自我中心:儿童的思维和言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具有不同的视角或具有某种不同的观点。

2、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结构观与思维的机制观)结构观:特定的心理结构或思维结构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思维的机制观:思维的机制——适应和组织

3、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其各阶段的特点

1.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2 岁)

特点: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主要表现:

1. 从反射性行为——目标指向行为

2. “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形成;

3. 模仿或滞后模仿的能力

2. 前运算阶阶段(2-7 岁)

特点:1.有更强的能力来思考事物,并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2. 无法守恒:1、集中化:仅注意情景中的某一个方面;

2、只注意状态:忽视过程,仅仅注意到起始状态和结束状态。

3、不可逆性:可逆性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指改变思维方向以便能够回

到起始点的一种能力。

4、转换推理:他们的推理常常是从个别到个别。

5、缺乏等级的分类

6. 自我中心性

3. 具体运算阶段(7-11)

特点:1.守恒:可逆性,去中心化,知觉判断—逻辑判断

2. 序列化和传递推理

3. 类包含

4. 去自我中心

5. 空间操作

4. 形式运算阶段(11—)儿童开始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讲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

既能思考当前情境,也能思考过去与将来的情境能够基于单纯的言语和逻辑语言或逻辑陈述,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和命题间推理。

4、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的评述优点:1?为该领域带来了某种关于儿童本性,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的新视角

2. 思想性甚于实证性,推动了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进步。

缺点:

儿童所具有的能力比皮亚杰最初所认为的要强些,尤其表现在他们所具有的实践知识方

面。

可以将守恒之类的任务教授给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儿童。

在简单、真实的情形中,儿童也能表现出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观点的能力;

婴儿表现出客体永久性的时间要比皮亚杰预期的更早些。

“阶段论”的观点近年受到指责。

五、信息加工理论

1、存储模型、加工水平模型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的几个阶段

存储模型:信息在加工过程中被三个加工系统(感觉登录器、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保留或存储。

加工水平模型:加工水平模型摒弃了系统容器有固定存储量的观点。该模型认为:记忆取决于信息加工的程度。

在信息加工水平模型中,以较浅的方式来加工信息时,这些信息会很快衰退并消失,相

反,当信息通过意义的解释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时,就会保留

更长时间。

信息加工:

2、复述、组织、精致的概念及其儿童发展的特点,元记忆的概念;

复述:

概念:指不断地重复信息。

特点:1?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

(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

2. 随年龄增长,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

复述模式转变

3?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组织:

概念: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它能使记忆显著地增加

特点:

组织一开始可以在很小的儿童身上发现。

学龄前儿童并不能使用语义组织(将物体或单词按意义分类)来帮助记忆。

一旦儿童能通过掌握语义上的组织方法来保存信息,此后他们组织策略会随着年龄的增

加而增强。

小学儿童记忆组织策略的发展可以分为产生性缺损和成熟运用策略两个阶段。

(一年级儿童处于产生性缺损伴随中介性缺损亚阶段;

三年级被试处于产生性缺损但已不伴随中介性缺损的阶段;

五年级被试则处于成熟运用策略阶段,他们能自发运用组织策略。)

精致:

概念:通过在要记忆的材料上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记忆的记忆策略。

特点:

精致是一个较迟发展的能力,一般在11岁前是很少出现的

一旦儿童发现了这种策略技巧,他们会发现这非常有效,而且趋向于用它来代替其他策略。

元记忆:儿童关于记忆过程的认识

3、测量记忆的几种方法

1. 再认法:先向学生呈现识记的材料,如单词或图片等,时间通常为30 秒钟,然后,把识记过的材料与等量的未识记的材料混杂起来,再呈现给他们辨认并说出哪些是已经识记过的材

料。

2?回忆法:可以用一连串的数字作为实验材料,如表5-1。让学生从表中任选一行,在1分钟内读完,然后把记住的数字写出来

3?再学习法:先让学生学习一些材料,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让他们重新学习这些材料,然后比较先后两次学习所用时间(次数)的相差数值,以节省的时间(或次数)多少为指标来衡量记忆的效果/ 六、儿童语言的发展

1、语言获得、准备期、单词句、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

语言获得:即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感知(或理解)语言和说出语言。准备期:准备期指儿童真正会说话以前的发音和对成人语音的反应。(出生后第一年内)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

儿童一生下来就会哭,这是第一次发音,哭为语言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二、语言理解的准备

1 、语音知觉研究发现出生10 天的新生儿就能区分语音与其他声音,对语音刺激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2010.06.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建华:各位老师,今晚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一下梳理,并就各章容进行必要的举例,便于大家组织课程期末复习。 伍康:请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期末复习方向是什么?谢谢! 建华:伍老师:你好!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较明确的课程复习容,我将对课程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前四章的已挂在第一次教学活动(文本)中,今晚将对后面的章节进行梳理。 建华:不知学生对已前这种复习方法感觉如何?以前是以综合练习的方法揭示各个知识点的。 伍康:老师,对不起,刚才没看到你的回复。收到。 邓红红:老师,晚上好! 我觉得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还是比较有条理的,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容易理解和接受! 伍康:同意邓老师的看法。另外,想请教老师在备课中有没好的或查找资料的方法推荐呢?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2010春试题类型介绍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邓红红:老师,能否简要说一下答题思路!谢谢! 建华:简答题简要回答述性知识点即可,论述题除阐明观点外,还需要对此做必要的解释,分析题之类的需要根据材料容按要求回答,阐明观点,分析原因,提出措施等。详细说明也可参见前几期的说明。 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1.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实证研究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理解:关键期的概念;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各自的优缺点。 各种题型举要:

儿童发展心理学_笔记_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1、绝对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 ,F)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1930) 2、共同决定论 代表认为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Stern ,W.1871-1938)。核心: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Gesell ,A.1880-1961)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祖宗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双胞胎爬梯实验) 3、相互作用论 代表认为是皮亚杰。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当前普遍承认的观点。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高级情感)受环境的影响越大。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 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 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 岁) (5)童年中期(6岁~11、12 岁) (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 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 岁) 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S、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展 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发展的速度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 1、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2、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水平可用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实龄 ╳ 5+80(2 岁后)体重(公斤)=实龄╳ 2+8(1 岁后)儿童身体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 、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就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也特别容易扩散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头-翻身-坐-爬-站-行走。

儿童发展心理学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心理性欲理论) 1.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部分组成:伊底(人格的生物部分),自我(人格的心理部分)和超我(人格的社会成分)。 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阶段年龄范围性感带性的活动 口唇期0-18个月嘴,唇,舌,牙齿吸吮,吞咽,咀嚼,咬肛门期8个月-4岁肛门,屁股排泄或潴留排泄物 性器期(俄狄浦斯情结)3-7岁生殖器手淫 潜伏期5-12岁 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12-20岁生殖器手淫,性交,对其他人的 感情 (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正是借助这个力量,性本能才能得以完成目的,这种力量成为里必多。在性器期将里必多集中投放到生殖器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在生殖器期很容易发生里必多停滞或倒退,导致出现后来的许多行为问题。) 3.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①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这一人格发展理论的提出对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教育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有极大影响。 ②弗洛伊德将人格分成三部分,让人们开始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对开创心理动力学,对改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理念轻意欲,重视意识轻视无意识的倾向是个重大的贡献。 ③弗洛伊德是性本能决定论者,他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功于性本能或里必多,认为性本能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太过于强调性的作用,致使在观察中发现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学事实上升到理论时变成了谬误。 ④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五个重要的阶段 ①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②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与怀疑感 ③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 ④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 ⑤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 2.埃里克森理论的八个发展阶段 1 2 3 4 5 6 7 8 8 成熟自我整 合与绝 望 7 成年期繁衍与 停滞 6 年轻的 成年期亲密与孤独 5 发育期 青春期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目录>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 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p62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 7.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儿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 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 9.句子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 10.语言获得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 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 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 13.影响怯生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 14.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15.性别恒常性(性别一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 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 17.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252 18.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用)p256 19.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 20.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大致趋势p75(老师补充的) 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 22.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老师补充的) 【论述】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3.“视崖”实验(目的+结果+结论)p76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 5.论述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老师补充的) 6.语言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人物+观点)p144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 8.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 9.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 1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 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这场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 斯腾——遗传与环境的“辐合论”; 鲁克森伯格——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 格塞尔——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该理论主要来自于双生子研究。 3)相互作用论:在共同决定论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提出了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取样大,材料更具代表性;时间短,不易受时代变迁而带来的影响。 --缺点:由于被试的取样是来自不同年龄点的不同个体,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规律或特点。 --优点: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由于纵向研究历经的时间长、耗资多,选择的被试不可能像横向研究那样数量大;被试的流失影响取样的代表性;可能使被试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长期的纵向研究还可能受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3)聚合交叉设计:结合横向和纵向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组群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 --优点:能够区分年龄效应,组群效应和测量时间效应,确

儿童发展心理学

此资料根据重点所着,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 第一章 一、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①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四、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五、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六、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七、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八、最佳学习期——劳伦兹 九、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着作《儿童心理》。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十、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着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 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优点——时间短、取样大。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十二、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验,探究心理发展规律。优点——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缺点——时间长、耗资多 十三、跨文化研究(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一、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①孕妇的营养②孕妇的疾病③药物④辐射⑤孕妇的情绪 二、身体的发展——儿童生长具有的四个显着的时期:①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上至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第三章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①发射行为;②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③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④视觉偏爱 二、定向反射: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三、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 四、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的这种对新事物的兴趣现象。 五、新生儿(颜色视觉)①近视眼;②色盲 六、形状知觉:①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②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③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④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角 七、深度知觉:新生儿产生深度知觉是在9个月的时候。 八、视崖实验:吉尔森和瓦尔克做的实验。描述:P70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绪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 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

【笔记】发展心理学笔记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p10 2. 复演说p18-p19+p187 3. 比率智商p19 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P2-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 第二章 1. 格式P23 2. 同化和顺应P23 同化是01年名词 3. 平衡过程P26 4. 客体永存P30 5. 守恒P32 02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 7. 同一性P217 8. 观察学习P43 9. 内化P44-P45 10. 最近发展区P46 简答、论述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 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 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三章 1. 组群效应P49 02名词 2. 序列研究P51 01名词 3. ABAB设计P57 4. 跨文化研究P52 5. 文化公平测验P56-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P48 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5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关键期, 2.依恋 3.最近发展区 4.道德感 5.观察法 6.思维: 7.意志 8.性格、心理特征 9.能力 10.社会行为 11.攻击性 12.情绪 13.深度知觉 14.想象 15.同化 答案 1.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或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2.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3.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智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4.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5.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研究方法。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7.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8.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它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9.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0.社会性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语言和行为反应。 11.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泛指违背、破坏、触犯、损坏等行为的性质,但攻击性行为未必是反社会行为的。 12. 情绪:心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深度知觉: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4.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15.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解答题 1.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逐渐发展。 2.简述说明婴幼儿依恋的四个阶段。 答: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感悟1500字: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的学科。(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是不考证的,没有上岗证就诞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亦步亦趋,从马虎大意,一个孩子的身份转化成有母爱,有父爱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也是走向成熟的历程。 教育是终身的事,也预示着,当我们老去,还是有不懂的教育问题,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用有限的生命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那就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求穷尽,只求日醒。) 人的儿童时期(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般为0-18岁) (原来总以为儿童仅仅是13岁以前的,青春期也是儿童的升级版,孩子还是个孩子,不当做完全的成人要求,也不当做绝对的孩子教育。随着个性化发展,自由的渴望,读懂他们的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决定沟通的钥匙。) 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因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 (德国哲学家辈出,康德、马克思、尼采、黑格尔、叔本华、莱

布尼茨、海德格尔、哈贝马斯、谢林,真是个值得花费精力的国家。)弗洛伊德核心是情欲说,超我包括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龙岗书院王阳明要求学生务必做到: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立志不可能勤学,不勤学志也无法完成。为人处世,不可能无过,但应有过必改。同理,一个孩子具有善念、自我约束力、正的目标,学习就有东西,自然形成自推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 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再好,我们孩子最爱自己的孩子,那何必过多关注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自毁自家的呢。要是更看重激发内推力,是不是轻松很多呢?) 主动感对内疚感(4-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7-16岁) (主动与内疚是希望父母高兴吧,这个时候只是想做听话的孩子,得到父母的表扬。到了入学年龄后,孩子通过集体生活,真正具有了荣辱观,无论是一起嬉戏还是竞争,学知识,都造成孩子会跟同伴比较,抓住机会促进他们趋于勤奋、坚强、乐观的品质,逃离享乐、攀比、懒惰的价值观。) 4-7岁培养靠自己的良心控制自己的行为,主动性 (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天性使然,顺其自然,因材施教,不要做过多的干涉。) 7-16岁学习,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竞争,勤奋品质。 (当孩子刚入学要帮助他们适应,在前期多花精力,后期就轻松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柯尔伯格的道 德发展阶段理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模式。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他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 1.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它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它包括两个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第一,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属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海因兹偷药是坏的,因为“偷药会坐牢”。 第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人际关系被看作是交易场中的低级相互对等的关系。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他们能部分地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 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并遵守和执行社会的规范。 它包括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第一,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决于人的,有助于人的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希望被人看作是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保持相互尊重、信任。这时儿童已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 一、三个基本问题 1、何谓“发展” 发展指的是个体生命全程中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 2、为何发展成熟和学习 3、何谓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年期这个特定过程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的一门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 三、三个争论 1、发展是连续性还是阶段性 2、儿童是主动还是被动 3、遗传还是环境 (一)遗传与环境 1、遗传决定论 ⑴创始人——高尔顿遗传定律“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的决定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与躯体组织所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遗传的天才〉 ⑵复演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⑶本能说一一麦独孤、弗洛伊德和桑代克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华生 给我12 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将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者强盗——华生 纽曼的同卵双生子实验 3、共同决定论 斯特恩的“合并原则” 吴伟士的“相乘说”格塞尔的“成熟学习论”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4、总结与反思 1、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心理发展(安娜斯塔西) (1)反应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结构,都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和刺激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有一个范围限度。 ①遗传给个体提供了潜在的发展范围。 ②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 ③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可能使不同的个体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2)渠道化遗传基因已为某些行为特征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限制着这些行为的发展。而对于某些心理特征(如智力、个性),遗传很少将其纳入特定的发展渠道,环境较容易发生影响。 (3)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四、早期儿童发展心理学回顾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此资料根据重点所著,只供学习参考,不可用于商业行为!! 第一章 一、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年龄范围出生到17-18岁左右):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①描绘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四、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 五、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六、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尔杰。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②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③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七、关键期:它是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人类胎儿在胚胎期(2—8周)是有机体体内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和器官迅速发育生长的时期。这时的有机体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微弱,胎儿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很容易造成先天缺陷,这个时期就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八、最佳学习期——劳伦兹 九、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学家普莱尔在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它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则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十、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是陈鹤琴,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他用日记法进行了3年的追踪观察。 十一、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优点——时间短、取样大。缺点——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的个体,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十二、纵向研究: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验,探究心理发展规律。优点——通过对个别或若干个体的长期追踪性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是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缺点——时间长、耗资多 十三、跨文化研究(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一、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①孕妇的营养②孕妇的疾病③药物④辐射⑤孕妇的情绪 二、身体的发展——儿童生长具有的四个显著的时期:①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②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③青春发育期开始,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④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三、动作发展的规律:①从上至下;②由近及远;③由粗到细或由大到小 第三章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①发射行为;②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③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④视觉偏爱 二、定向反射: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 三、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的现象 四、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的这种对新事物的兴趣现象。 五、新生儿(颜色视觉)①近视眼;②色盲 六、形状知觉:①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的模式超过简单的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②婴儿还喜欢看清晰的图像;③婴儿还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④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新生儿更喜欢注视曲线,不喜欢注视直线或角 七、深度知觉:新生儿产生深度知觉是在9个月的时候。 八、视崖实验:吉尔森和瓦尔克做的实验。描述:P7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