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欣赏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及了解其变化,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象征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学生能初步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圆形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创作,表达心中“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简化、夸张、装饰等手法对圆形鱼纹进行创新设计。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学生)勾线笔、水彩笔、每人一只圆形纸盘。

(教师)课件、范作。

五、教学流程

(一)年画导入,引出课题。

在鱼文化历史长卷中感受鱼在中国名族文化中得内涵。

1、出示《年年有余》年画,让学生猜年画的名字。

2、说说从哪里看出年画的名字。

贴出标题“年年有鱼”,师:老师的课件对吗?哪里错了?

3、为什么要用“余”字而不是“鱼”。

4、师总结:鱼在中国文化中得寓意,“鱼”与“余”都是谐音,年年有余,年年有余象征着繁荣、富裕和吉祥,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5、那这幅画里的鱼美在哪里呢?

形象美,色彩美。

6、出示鲤鱼跃龙门图,象征事业有成,梦想成真。

7、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和鱼有关的物品。

8、学生欣赏历代鱼形器物。

师:我们中国的鱼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各种器物留下了大量鱼形纹样作品,劳动人民通过鱼形纹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师:说说在刚才历代鱼形艺术品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鱼”字应为“余”字。

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说说形状,色彩等。

学生在鱼文化的历史长卷感受商代鱼形钱币、战国陶鱼、唐三彩双鱼壶、明清鱼纹盘等。

2、从形状、色彩、习俗上探究鱼纹的美。体会人们对鱼的深厚情感。

(二)学习创作鱼的艺术手法,初步了解鱼纹样艺术加工。

1、出示现实中的鱼图片,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这些鱼的形象?

2、出示鱼形象的图片,对比原来图片鱼,发生了那些变化。

3、把鱼的特征简化,这样的的方法就叫简化。

(简化法)

4、师:把鱼的眼睛特征放大,这种方法叫夸张。(夸张法)

5、出示鱼形装饰纹样,师:这条鱼又用了什么方法来设计呢?

师:这种用鱼的外形再加上自己设计的花纹,我们叫做装饰。(装饰法)

6、这些方法:我们叫做艺术加工。(板书:艺术加工),师:当然还有很多方法等着你们在创作中去发现。

7、欣赏几张学生创作的作品,说说作品中用了哪些艺术加工方式。

(三)学习用鱼纹创作圆形纹样,共同研究圆形纹样的构图方法。

1、出示《元青花鱼纹盘》图片,师:这是元代的青花鱼纹盘,上面装饰着漂的鱼纹图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空圆盘,想让同学们用今天设计的鱼纹来装饰一下。

(在黑板上贴一个空圆盘)提供几条鱼纹,请学生来摆一摆。

学生动手尝试多种摆放方式,这种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圆形纹样的构图问题。

2、师总结圆形纹样的构图:独立式、向心式、放射式、旋转式等等。

3、教师简单示范圆盘鱼纹的设计方法,展示自己带来的作品。

(四)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1、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试试看呢?

师:接下来就给你们的圆盘画上漂亮的鱼纹吧。

2、ppt播放《年年有余》的音乐,播放各种鱼纹圆盘请学生边创作边欣赏。

3、教师巡视指导,巡视中寻找评价的学生代表作品。

(五)点评学生作业,升华“年年有余”主题。

1、将学生作品贴到展示板上,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谁

的鱼纹作品最美?

(1)在构图、线条、形态(样式)上;

(2)在主题、文化、背景(功能、祝福)上;

(3)在独特个性变化上。

2、师:今天,同学们用鱼纹把圆盘装饰的非常美丽,回去以后你们还可以用鱼纹来装饰什么?

3、小结。师:今天的课就到这,希望大家在课后用自己的巧手去创造出更多美的东西去装饰自己的生活。

板书设计:年年有余

图形夸张法图形简化法

图形装饰法艺术加工

2021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 乐高教育以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的身上有着自然的爱好和本能,而发挥其本能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布满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的活动中,主动往探究知识的奥秘。以下是 ___精心的幼儿乐高教学设计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班乐高活动:灵活的小车 执教者朱翔 活动目标: 1、掌握方向盘、操纵杆的概念,拼搭能灵活转弯的小车,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通过设计、改造小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乐高一盒,搭建好的小车,马路路线图一张,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放音乐《小汽车》)(幼儿在教师带领下,开小汽车形式入场,开到指定位置)“到站啦!我们找个位置站站好” “刚刚我们玩了开小车的游戏,正好前两天,我们也用乐高玩具也搭建了一辆小汽车呢,看,我们面前有一条宽宽的马路。让我们拿起小车,来玩一玩吧” (放音乐《小汽车》)(事先交代不同方向的小朋友往哪个方向开)(玩的过程中会发生碰撞) “把小车放在这里,请回到你们的位置上去吧”(幼儿在垫子上做好) 刚在我们玩得真开心,不过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啊?---撞车了,太挤了 很多小朋友的车挤在了一起,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当我们发现两车要相撞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某某小朋友你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能不能避让开,提出要求,车轮不能离开地面。) “小车只能往前走,不能拐弯”“你们能想办法让我们的小车拐弯吗?” 二、出示小车,引入方向盘和操纵杆的概念 “我这有一辆车,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可以转动 “在这个小车里面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想不想知道?”---想 “我们来看一看”(视频) “看明白没有?你们说说看”----方向盘转动,带动操纵杆车轮转动 “方向盘和车轮之间是什么连接的”---轴“这根轴就是操纵杆。” “这就是小车能够拐弯的秘密,老师的小车就是有了方向盘、操纵杆。当我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轮就跟着。。。” 三、展示PPT分解图

四下美术教案——年年有余

2、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弄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2: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画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欣赏 (1)从陶盆上看出,三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 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 (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那个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 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年有余》,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 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小学美术_《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 课题:认识中国画 学段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单元主题:中国画系列单元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很多,是一节充满中国画艺术魅力的课程,属于美术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与前两节《用彩墨画鱼》《动物的脸》以及后面的《汉字的联想》形成本册的中国画系列单元。《课程标准》对这一学习领域强调:以学习、理解美术和对视觉现象审美有普遍意义的内容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既能欣赏又能详述美术作品。基于此,教学中我将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不同内容的中国画作品,了解线条这一中国画重要的艺术造型手段,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从而体会理解中国画呈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基于这一目标,结合执教的属于同课异构教学研究,在教学中我以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运用赏析为主线,以体味中国文人高尚的精神追求为辅线,引导学生在笔墨体验中感受国画笔墨的精妙与情趣。 ●学情分析: 基于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画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对于如何辨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美感、艺术语言、表达方式还是空白,对诗书印画的艺术形式也缺乏较全面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在学已有的认知上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造型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的形式美,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探索各种各种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教学中我运用直观演示法、谈话交流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学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采取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展示法、欣赏观察法扥刚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示范用文房四宝、国画演示工具、课件; 2、学生准备:教材、笔墨工具。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工具,发现线条的变化 1. 导语:老师看到同学们准备了很多中国画工具,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学生自主介绍工具——笔(书写工具);墨(黑色的颜料) 纸(书画用具)砚(磨墨的工具) 教师相机介绍自备的教具——笔架、笔洗、笔筒、笔山、毛毡、墨蝶、

文学赏析《黄山绝壁松》

文学赏析 黄山绝壁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 2.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美文的语言美,情境美。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我们学过他的《珍珠鸟》。 二、美文赏析; 冯骥才先生《黄山绝壁松》笔调清新俊逸,语言优美隽永,

是一篇感人心魄的精致美文。 1、美在立意。 黄山,在我们现代化的人看来,无意是以一块块似云如风的石头闻名。而本文却选取了松,而且是生长在“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的绝壁之松。本文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黄山绝壁松刚强、坚韧的可贵品质,不但使读者从全新的角度领略了黄山别样的美丽,而且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2、美在形象。 本文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形象——刚强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支持强者在逆境中上游;坚韧是一种不放弃的决心,帮助强者克服困难。适应是无法战胜挫折时的上策,努力去适应困难,才能找出它的弱点。忍耐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冲动的产物总不如深思熟虑的结果好。奋取是一种极度争取的表现,不服输的强者总会向一目标奋取。 3、美在语言。 我们如果认真地去品味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便会有美不胜收之感之美,使人身临其境,而且用了许多修辞,语句有力,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黄山绝壁松的精神.4、美在结构。 作者从和石头顽强拼搏的野松入手,用全景、远景、特写、写意等多种手法,从黄山绝壁松生存的环境、生命的蓬勃旺盛、它们具备的品质等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敬畏的生机勃

乐高教学设计

教会小朋友认识建筑房子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南实验小学林水祺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浙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年年有余》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年年有余”是其主要的精神寓意之一。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各种器物,留下了大量鱼形纹样作品。这些作品主要通过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设计,更是人们在劳动中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喜悦和愿望。 本课源自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教学时,先让学生欣赏鱼文化历史长卷中鱼纹的变化,唤醒学生对鱼的基本特征变化的把握,对鱼的某些部位进行概括、夸张、象征,从而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鱼形纹样;同时,本课自然融入生活中的美术学习,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圆形器物,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年级学生在装饰纹样的设计技能上已基本具有了概括能力,但夸张的方法不足,象征的方法只从生活中了解一点点,需要多花时间理解。而对于鱼的认识,又要考虑地域性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及变化,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象征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学生能初步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圆形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创作,表达心中“年年有余”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对圆形鱼纹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难点:突出圆形鱼纹设计在传统与时尚节点上的新颖性及美感。 四、设计理念与教学亮点 1、给孩子好玩的美术——追求童真。关注学情现状,给孩子真切的表达空间,留下一段师生间生命共同成长的深刻印痕。 亮点一:学生作业的梯度设计,二度创作,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亮点和不足,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变化,不断完善;尊重学生的多元感受和儿童作业的不同美感,对学生的作业,围绕“谁的鱼纹作品最美?”从设计方法、形式美感、心愿寄托上评议、争论,激发学生思维深处的火花。 2、给孩子经典的美术——探究典型。关注学科本位,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底线,突出师生的互动示范。 亮点二:美术课堂上带领学生与经典作品对话:(1)带领学生探究课本中经典的作品年画《连(莲)年有余(鱼)》和彩陶盆上的鱼纹,初步领会象征、概括、夸张的设计方法,这是大多数美术教师的自觉行为。(2)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走进生活,一句话,让学生情不自禁走进韩美林艺术馆,一句话,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美术的方法。(3)在学生的课堂典型作品上评析,学生的典型作品是美术课堂上始终推着往前走的主题,体现美术教师的引领,一是在构图、线条、形态(样式)上;二是在主题、文化、背景(功能、祝福)上;三是在独特个性变化上。这是美术课堂上教给孩子一生的三个领域。 3、给孩子网状的美术——体现关联。关注跨学科的文化链接,从生活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生活,文化与美术技能巧妙融合。 亮点三:以一个长卷的形式,突出文化关联,把本课的学习融入鱼文化历史长河里,在“年年有余”的历史长卷中,从古代民间艺人的鱼纹,到现代美术大师的鱼纹,到课堂上师生现场生成的鱼纹,到等待未来“年年有余”鱼纹创作的留白,到课堂创作,课外美化生活的延伸,使美术课堂深入浅出,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宽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粗的水彩笔(六支与中国红、青瓷蓝、琉璃黄、水墨黑、长城灰、国槐绿色彩

教育毕业论文关于课堂教学论文

关于课堂教学论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不断的交流和总结,我认为可以 从课前建立师生问和谐的关系、课前交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等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乐学、愿学的学习主人,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 课堂是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 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值得信赖的 朋友,而不仅仅是解除疑惑、传道授业的角色。学生一旦对老师 信任,就会减少对本门课程以及教师的抵触心理,就会在愉悦的 氛围中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和互动能够直接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 教学气氛。教师还要在课下多关心学生,有问题要和学生多交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并积极地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师生 之问的这种和谐的关系,无论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对促 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前交流 学习新课,铺设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是基础。教师要消 除学生畏惧心理,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 新课的学习中去。新课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谈谈与新课有关的 一个话题,或者和学生玩个小游戏,或者讲一个让人觉得有意思 又能开发心智的故事等,目的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同时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

求知欲望,调动主动学习的内心情感。这样的课堂只要教师引导有法,组织有力,学生一定会学有所获,并且轻松自然。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挂图、创设背景的方法使之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里学习,不但避免了语文课堂的乏味和枯燥,而且让书本上的知识更形象、具体地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学起来也更轻松、有趣。 四、让教学语言精炼幽默,成为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语音是人类交流的桥梁,教师富有幽默、鼓励、启发性的语音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需要教师长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艺,学会针对不同的情形、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语言环境用准词语,特别是鼓励性的语言要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会在教学过程中善用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可以借助教材内涵的趣味性以及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将知识难点巧妙突破,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严谨的用语和逻辑性的用句,在准确的语言表述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必须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备手段。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自觉地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改变过去单调死板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增加课堂信息量,能再现学生生活场景、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

乐高教学设计

乐高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之旋转木马

马,调试程序,不断优 化。 学生分组活动和电机结构;常用测量工具准备。 Contemplate (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实践活动的成果) 思考与分析 通过让学生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所设计的机器人旋转木马,让学生自己反思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去寻求解决的方案,使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程序控制结构的理解;通过采取老师和同学提问,小组成员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反思和总结的科学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资源及 环境师:同学们,布置给大家的任务都完成 了没有? 老师展示ppt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各个小组按照ppt 上面所列的问题,准备5分钟的发言, 待会儿依次上台来,讲解你们所设计的 系统,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老师给予掌声鼓励。 在学生演示完后,针对演示过程中,出 现的一些问题,老师进行提问。 在所有的小组完成了讲解和演示之后, 老师要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任务,大家都完成 得非常出色! 生:都完成了! 学生分小组,依次上台 讲解,并演示旋转木马。 在学生讲解完后,其他 小组同学给予掌声鼓 励。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回 答老师的疑问。 其他小组同学提问 演示小组的同学共同答 疑 学生鼓掌 通过设置小组 成员上台讲解 和演示的活动, 让学生进行充 分的反思和总 结。 通过设置老师 提问和学生提 问的环节,让师 生之间、生生之 间进行思维的 碰撞,进一步促 进学生的反思。 老师通过在课 堂上肯定学生 的表现,进一步 激发学生课后 自主开展学习 的热情。 学生通过填写 课堂评价表,完 成对自己,以及 组员的评价,对 整堂课的表现 进行量化评价。 制作好 ppt课 件 演示的 同学和 其他小 组同学 都围在 旋转木 马两 旁,营 造一个 良好的 互动氛 围。 提前设 计好学 生的量 化评价 表。

认识中国画教案 认识中国画课件

认识中国画教案认识中国画课件 【--教学工作总结】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以下是带来认识中国画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 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 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 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 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一、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的: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黄山奇松》—-育才张明慧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小学语文 3.课题:黄山奇松 4.课时:1 5.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4307439.html,/ 教师课前准备: 1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2查询百度网站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4307439.html,/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技能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目标: 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文章语句生动,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二自然段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优美姿态进行详细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教学时,我首先抓住“迎客松‘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引领全文、贯穿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年年有余》教案浙美版(全汇总版)

第二课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儿童中国画教案分析

儿童水墨画教案

1、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 一、教学时间 第一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正确的执笔姿势,“五指执笔法”。 2、对坐姿的培养、学习悬腕的书写方法。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准备:字帖、毛笔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正确的执笔姿势 师:一(1)班的孩子,我听说学习特别努力,可上进了!看你们这精神气,我想:这肯定是真的了。所以,老师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能把你的名字写在这张纸的白边上吗?让我们大家互相认识一下。 生:好。 师:谁愿意到前边来,大声读读你的名字,快,看谁先和老师成为朋友。生:(陆续上来。) 师:你们长得这么漂亮,想不想把你的名字也写漂亮呀?那今天,我就教你们一些把字写漂亮的小窍门,谁想学习呀! 生:我。 师:请你先抓住关键的地方,体会体会,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你讲讲这些话,你又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进行自由讨论。 师: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到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说! 生:要想把字写美观,“五指执笔法”是十分重要的。 师:给他掌声!谢谢!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

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生:正确的握笔方法是: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师:记住我是怎么写的了吗?来试试。(师生重复书写时的要点)生:好。 师:咱们写一个试试,来!(师一笔一笔板演,学生看后再书写,教师巡视) 谁写得最棒,到前面来。 三颗星标准:大小合适、方正、有运笔 2. 同桌互相纠正,示范。 师:要想把字写漂亮,还要有正确的坐姿。 你们边看边体会老师是如何写字的。 师:练二三寸大楷字无须站立,坐着写就行了;二则坐着省力又利于凝神聚气,注意力容易集中。 1. 手腕要悬空。 2. 头部稍低,肩平,双脚平放。 3. 左手的肘和手掌平放在桌上,要撑开,并与右手保持基本对称。 4.练习手腕运笔手腕做圆周运动 5. 师:谁来做个示范? 给他掌声!谢谢! 生:(展示,评议,教师印奖章) 师:再感谢这名同学让我们明白了正确的坐姿。 生:好,给点掌声!(鼓掌) 师:下课! 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的拿毛笔的方法已经掌握了,只是有少部分同学还是不会拿,坐姿方面同学们都能坐得端正,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能较自主地深入探究,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渴望自己的学习得到肯定,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游览自然风光的经历和体验; 4.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借助同伴合作和教师的点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5.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识字能力,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可以较好的掌握应用本课的四个生字。

《年年有余》

《年年有余》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我感到美术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交流与体验,因此,深感到美术教学中,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比得到知识内容更为重要。我根据这个要求设计了《年年有余》。 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鱼有着特殊的地位。北京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首先强调对鱼的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对鱼的某些部位进行概括、夸张,从而创造出天真、古朴的鱼形纹样;同时,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圆形器物,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材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欣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形纹样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与制作。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和一幅画,想知道是哪首歌和哪幅画吗?

国画教案汇总

第一课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b)墨:有松烟、油烟。c)纸:宣纸--生、熟。d)砚:砚用的是石头。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中侧锋。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 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 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 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 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

黄山奇石教学课例

黄山奇石教学课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无数名山大川像一颗颗珍珠撒落在祖国土地上;景色绮丽的杭州西湖,水花飞溅、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请看这幅图(出示插图一),这儿的景色多么秀丽神奇!它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哪儿呢?(生答后板书:黄山)今天咱们来学的一篇课文是——(板书:奇石,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生答:课文要介绍的是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黄山奇石教学课例教学实录(富有激情的导语调动了学生的认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美景,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其积极学习的兴趣。) 师: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番号 3.边读边想,哪个句子告诉我们课文主要介绍黄山奇石,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师:全文共几个自然段?(生:6个自然段)找到说明介绍黄山奇石的句子了吗?(一学生念出第一自然段的第2句话,再齐读)找得准。读这个句子你抓住了哪个关键词?请读出重音来表

示。(生强调“尤其”一词)谁能换个词?(生:尤其就是特别,特别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以读为本,做到读有明确要求。给足阅读时间。读后检查,将语文训练落到实处) 师:闻名中外、令人骄傲自豪的黄山风景区在哪儿?(生:在我国安徽省南部)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生轻声齐读第一自然)读到这儿,你迫切想知道什么?(生①:黄山有些什么奇石?那些怪石是什么样子?生②:黄山奇石有多奇?奇在哪里?) (由质疑到解疑,在组织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尊重学生潜在的才能,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图文结合,想象、理解、体验。 师:自读课文2至6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黄山奇石的名字。(板书:名字;生按要求边读边勾画)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7个学生分别说出,教师一一板书)这么多的奇石,让我们来细细观赏吧。(出示图二)这是什么?(生兴奋地喊:仙桃石!)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①:上面尖尖的,下面又胖又圆,很像桃子。(板书:形状)生②:仙桃石两边有树,绿油油的,我想一定是仙桃的叶子;仙桃下面是一个大大的平平的盘子。 师:他把什么想象成盘子?(生:把山顶想象成了大盘子)对!真会观察,还会想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绘这奇石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的不出声地读) 师:(出示写着第2自然段的小黑板)哪儿在写这块奇石的句

浙美版美术第8册年年有余教案

《年年有余》教案设计 课题:《年年有余》浙教版第八册第八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圆形纹样。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用鱼纹进行圆形纹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掌握绘制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 教学准备:课件,圆盘,美术常规用品等。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学习传统文化: 1)、大家看看,这个是什么?(福娃) 教师引导欣赏:设计师在设计五福娃时充分考虑了中国元素在其中的运用,你看得出来吗?(头部的形象,福娃贝贝的头部形象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形象,象征着繁荣和收获。) 2)、那你看这张图表达了什么含义?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出示年年有余年画,猜其寓意,得出鱼在古代的寓意是很吉祥的,莲年有鱼中用“鱼”与“余”的谐音来表达“有余”、“富裕”的美好愿望。教会学生明白谐音的用法。) 3)、那你来猜猜这些图案是表达了古人什么样的祝福?(出示图例) 4)、那年画中的鱼是什么鱼?为什么?(鲤和利谐音,用力形成对于图案还有年年得利的含义。)对比欣赏,了解鱼纹艺术 1)、这是西安出土的鱼纹彩陶盆,你觉得我们的古代先人在这个盆上画了鱼纹图案是为什么? 一般来说,鱼可以分成那几个部分?这条鱼和我们现在的鱼有什么不同?来让我们对比一下?

(出示对比图1,分析鱼的特征。出示图2,对比得出的鱼纹特点。鱼纹的特点是概括、夸张、化繁为简。) 2)、让学生也来试着设计一个仿古的鱼纹。注意鱼的动态和运用几何体变形为鱼的方法。示范。)教师适当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点评。 3、自主探究,认识圆形纹样 1)、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形纹样,让学生根据以前的所学知识判断是所以哪一种形式的纹样?个人把序号分类写好汇报,集体讨论确定。(教师板书纹样类型) 教师分析纹样的难点,向心式与辐射式的区别。 4、巧妙设计,鱼纹结合圆形 1)、欣赏一些古代和剪纸的鱼纹纹样设计。 2)考考你:那你能不能把刚才你设计的鱼纹用到圆形纹样的设计上面去呢? 提出要求:鱼纹设计新颖有创意,纹样设计饱满整齐。 学生把鱼纹设计到圆形纹样上,教师巡回指导。 5、挂件展评,感受成功喜悦。 1)、把学生完成的作品贴到挂件上展示,请学生相互之间评价:你的纹样里都有什么样的美好祝福?从同伴的作品中,你可以学到什么? 2)、教师点评。 6、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1)、你平时在那些物体上见过鱼纹? 2)、除了这些,你觉得我们设计的鱼纹还可以用到什么上去?(衣物,商标、食品、玩具、结婚喜庆用品等等。 3)、本课小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物以致用,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认识中国画》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 第十一课《认识中国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不同种类,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了解中国画作品的题材、风格、初步掌握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珍视中国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中国画得到传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进行水墨练习。 工具材料 毛笔、墨汁、毛毡、国画颜料、笔洗、宣纸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播放视频宋代工笔画动漫短片《美丽的森林》教师提出问题:(1)这部短片与以往看到的其他动画片有什么不同(2)看到短片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画中的鸟儿活灵活现,楚楚动人,好像稍不注意,他们就会从画中飞出来。

出示课题《认识中国画》 (1)学生朗读书中第一自然段中国画的定义。 (2)欣赏作品《出水芙蓉》和《荷花》介绍两幅作品的作者及内容。 (3)欣赏两幅作品后的感受 (4)两幅作品从画法上看有什么不同 板书 中国画从画法上分为:工笔-细致写实写意-简洁夸张 二、教师出示小视频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 知识点(1)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2)文房四宝:毛笔、墨汁、砚台、宣纸 (3)中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简单的笔墨技法进行笔墨练习。 三、教师示范一幅写意画花鸟,介绍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有那几部分组成。 四、学生作业展示:要求学生任意完成一幅写意花鸟作品,了解中国画的笔墨特点。 五、学生展示创作成果,师生共同点评,从笔法和墨法上进行点评。 六、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我们国家的国粹,努力学习传承经典!

人美版四年级美术下册《认识中国画》

《认识中国画》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造型、用笔用墨用色的独特技法及人文精神。 2、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学习写意中国画简单的笔法和墨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4307439.html,]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获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认识、感受写意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认识、学习写意中国画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中国画笔法和墨法,并可以随意画一张写意花鸟画。 课前准备: 教师:国画作品或图片、相关作品简介视频。 学生:毛笔、毛毡、墨汁、宣纸、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向学生问好并自我介绍,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自己,进行课前材料检查。组织学生以找不同游戏的形式欣赏国画作品,让学生说说自己所欣赏的画属于什么画,画面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从中感受工笔画和写意画所带给自己的不同视觉感受。

发给学生生宣和熟宣,让学生亲自在生宣纸和熟宣纸上随手画,从中发现两者材质的不同和各自的属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出课题----认识中国画。 二、向学生介绍中国画,引导学生从题材、笔墨色彩的运用等角度初步感受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富于传统特色。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也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中国画的分类(按技法): 1、工笔画。 2、写意画(小写意画、大写意画)。 画材介绍: 一得阁墨汁、宣纸(生宣、熟宣、半熟宣)、毛笔(羊毫、狼毫、)生宣:吸水性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主要用于写意画。熟宣:吸水性弱,主要用于工笔和白描。羊毫:质地柔软,携水量大。兼毫:软硬适中。狼毫:质地较硬,主要用于勾线,皴、擦等技法的实施。 中国画的形式: 中堂、条幅、小品、镜框、卷轴、扇面、长卷、斗方等。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的笔法。(中锋,侧峰,逆峰,拖笔) 简单的演示各种用笔的方法,讲解用笔产生的效果。 中锋用笔是指毛笔笔尖与纸面垂直,笔锋在墨线中间行走,用力要均匀,其效果圆浑稳重。 侧峰用笔执笔偏侧,笔锋在墨线的边缘,笔锋与纸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匀,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其效果毛、涩,变化丰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