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儿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儿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儿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儿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儿科学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与母乳抗感染作用无关()

A.分泌型IgA抗体

B.特异性抗体

C.乳铁蛋白

D.双歧因子

E.乳白蛋白

2、4:3:2溶液的组成成分是 10%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

份:3份:2份份:2份:3份份:4份:2份

份:3份:4份份:4份:3份

3、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胸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骨髓炎

E.肝脓肿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主要病因是()

A.日光照射不足

B.单纯母乳喂养

C.生长过快

D.疾病影响

E.药物影响

5、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是()

A.发热、呕吐、盗汗试验( + + + )一( + + + + )

C.脑脊液常规、生化的典型改变 D.脑膜刺激征 E.脑脊液涂片找到抗酸杆菌

6、岁患儿,自幼青紫,有蹲踞现象,胸片示肺血少,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室间隔缺损 B.肺动脉狭窄 C.法洛四联症 D.动脉导管未闭E.右位心

7、麻疹最常见的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喉炎

C.中耳炎

D.脑炎

E.结核播散或活动

8、高渗性脱水时血清钠离子浓度()

A.小于130mmol/l l C.小于150mmol/l

D.大于150mmol/l

E.大于170mmol/l

9. 新生儿Apgar评分与下列哪项无关()

A.心率

B.呼吸

C.胎龄

D.肌张力

E.对刺激的反应

10、我国将围生(产)期定为()

A.自妊娠20周后到生后7足天

B.自妊娠28周后到生后7足天

C.自妊娠20周后到生后14足天

D.自妊娠28周后到生后14足天

E.自妊娠28周后到生后28足天

11、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约在()

个月个月个月岁岁

12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的临床表现()

A.前囟门饱满 B.性格改变 C.惊厥 D.脑膜刺激征 E.颅内压增高

13. 营养不良的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体重不增或减轻

B.智力发育迟缓

C.肌张力低下

D.皮下脂肪减少

E.智力低下

14.小儿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时最好同时口服()

A.维生素C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A E.复合维生素B

15. 头围和胸围相等的年龄:()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 5岁

16.佝偻病后遗症期,主要表现是: ()

A.血磷下降,血钙正常 B.睡眠不安及多汗 C.X线长骨骼端呈毛刷状改变

D.骨骼畸形 E.肌肉韧带松驰

17.生理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B.先天储铁不足

C.铁摄入量不足合成减少合成不足

18.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感染

B.休克

C.血栓形成

D.电解质紊乱

E.营养不良

19.婴儿腹泻重型与轻型的主要区别点是()

A.发热.呕吐

B.每日大便超过10次

C.有水、电解质紊乱

D.大便含粘液.腥臭

E.镜检有大量脂肪滴

20.差异性青紫可发生于下述哪种情况下()

A.肺动脉狭窄

B.法洛四联症

C.房缺合并肺动脉高压

D.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

E.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给甲状腺片治疗可改善功能低下状态。()

2、面神经征检查时叩锤骤击患儿颧弓。()

3、诊断新生儿Rh溶血病有确诊价值的实验是母儿血型。()

4、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是指生后一周尤其是3天内起病的败血症。()

5、足月新生儿生后3-5天出现的乳腺肿大应积极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切开引流。()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5ECCAE 6-10CADCB 11-15DBAAA 16-20DAACE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

2、∨

3、×

4、∨

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作者认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能够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点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点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点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水平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点: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实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

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水平,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水平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实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水平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水平、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理解》,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水平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动、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水平,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水平、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儿科学试题(B)

儿科学试题(B) 多选题(每题1分,计60分) 1. 新生儿期是指: A. 从脐带结扎到生后1个月 B. 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 C. 从脐带结扎到生后7天 D. 妊娠28周至生后7天 2. 生后4天,气促、发绀、吐沫,呼吸快而不规则,肺部听诊未发现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新生儿窒息 B. 新生儿颅内出血 C. 新生儿湿肺 D. 新生儿肺炎 E.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3. 早产儿,生后6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呼气性呻呤,面色青灰,胸片示:双肺普遍透过性降低。此患儿可能诊断: A. 新生儿湿肺 B. 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 C. 新生儿肺透明病变 D. 新生儿支气管肺炎 E. 新生儿颅内出血 4. 疑诊新生儿溶血病时,首选的检查是: A. 血型 B. 血常规 C. 改良Coomb‘s试验 D. 抗体释放试验 E. 游离抗体试验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 A. 低血糖 B. 早产 C. 及度寒冷 D. 急产 E. 窒息 6. 新生儿黄疸于出生后24小时出现首先考虑: A. 新生儿肺炎 B. 新生儿败血症 C. 新生儿肝炎 D. 新生儿溶血症 E. 先天性胆管闭锁 7. 婴儿腹泻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 A. 饥饿性酮症 B. 腹泻丢失HCO3- C. 肾排泄酸性物质代谢产物障碍 D. 机体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增多 E. 以上都不是 8. 女婴9个月,腹泻2天,轻度脱水,轻度酸中毒,在无明显呕吐、腹胀时,第1天补液首选: A. 3:2:1溶液静脉滴注 B. 2:1溶液静脉滴注 C. 4:3:2溶液静脉滴注 D. ORS溶液 E. 以上都不是 9. 小儿每天补充生理需要,所需液量: A. 30~50ml/Kg B. 40~60ml/Kg C. 60~80ml/Kg D. 80~100ml/Kg E. 30~50ml/Kg 10. 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的张力是 A. 1/5张 B. 2/5张 C. 3/5张 D. 1/3张 E. 2/3张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主干课程 总学时数: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二、课程性质、目的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儿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办法。儿科学的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的教学口标是通过课堂讲授、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使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使学生能初步处理儿科急危重症,掌握儿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为以后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第八版《儿科学》教学,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对《儿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对学时分配和具体安排均做了相应的调整。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理论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习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病例图片或动画模式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在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内外儿科领域的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师生互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讲授结束后留相应的思考题。实习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 六、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成绩: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 课间见习成绩:见习报告及见习病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 理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目标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3、了解:我国儿科学的范圉、任务及发展。 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包括解剖、机能、病理、免疫、心理、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第二章生长发育 目标要求: 1、掌握:体重、身高、头围、胸圉、上臂围、头颅骨、脊柱、长骨.牙齿等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计算方法、测量方法及异常情况的意义。 2、了解: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教学内容: 1、发育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包括: 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身高(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的规律,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头围:岀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胸圉:出生长度,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上臂圉:测量方法,正常值,异常情况的意义。 3、系统的生长发育:

三 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doc

三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下面我们研讨的主要内容是三------六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此部分内容是教研室刘老师做的初稿,我们又共同进行了修订,同时加入了自己教学的部分实践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布置预习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我们都知道,养成预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充分的准备就能更好地学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 预习可分为课内预习与课外预习。三年级要在低年级课内预习的基础上,逐步向课外预习过渡。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预习能力。如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指导学生通过查词典并联系课文相关内容理解较难懂的词语。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跟做法。这是我所教四年级的预习提示。

(课件2) 预习: 1、读:熟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查:自学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3、划:把感受深刻的或精彩的句子划出来。 4、注: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作简单的批注。 5、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6、搜:根据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 以上是我教给孩子的预习方法,时间长了,自然孩子就能很自如的运用这些方发来学习课文了。当然,随着年级的升高,预

习起点也要适当提高。如五、六年级学段可采用学案式布置预习,由老师将提前制定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学案进行预习。 (课件3) 学案一般包括 1、检查知识点〈一般指字词〉 2、搜集资料〈视课文而定〉 3、分析课题 4、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5、读后的收获

儿科学试题(I)

《儿科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理性黄疸; 2、生理性腹泻; 3、生理性贫血; 4、惊厥持续状态; 5、咽结合膜热。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正常一岁小儿体重约为_______;身长约为_______。 2、正常婴儿每天所需要得水分为_______;热量为_______。 3、3:2:1液张力为_______;3:4:2液张力为_______。 4、引起秋冬季腹泻得最常见得病原体为_____________;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得最常见病原体为______________。 5、引起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最常见得原因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6、风湿热以发热为主得治疗药物为___________;以心脏炎为主得治疗药物为___________。 7、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交叉得时间为__________与________。 8、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常首先出现得部位为____________;心源性水肿首先出现得部位为_______。 9、小儿时期有两种特殊类型得上感为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10、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胞总数在______________,分类以______________占多数。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婴儿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每日剂量为 A、100IU B、400IU C、1000IU D、5000IU E、10000IU 2.正常 2周岁小儿,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得(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3.在等渗脱水补液时,需补液体得张力为( ) A、2/3张 B、1/2张 C、1/3张 D、1/5张 E、以上都不就是 4.正常小儿断母乳适宜年龄就是( ) A、20个月 B、18个月 C、10—12个月 D、1—1、5岁 E、2—2、5岁 5.某肺炎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就是由于( ) A、消化功能紊乱 B、低钠血症 C、中毒性肠麻痹 D、低钾血症 E、中毒性脑病 6.等渗性脱水时,血清钠得浓度就是( ) A、80100mmol/L B、100130mmol/L C、130150mmol/L D、150180mmol/L E、180200mmol/L 7.小儿乳牙总数得推算方法就是( ) A、月龄减46 B、月龄减23 C、月龄减78 D、月龄减48 E、月龄减8 8.婴幼儿最常见得贫血就是( ) A、生理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溶血型贫血 D、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营养性感染性贫血 9.婴儿手足搐搦症得惊厥得紧急处理( ) A、钙剂与输氧 B、钙剂与人工呼吸 C、钙剂与维生素D D、苯巴比妥与钙剂 E、10%葡萄糖与钙剂 10.小儿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最先减少得部位就是( ) A、胸部 B、面部 C、腹部 D、腰部 E、大腿 11.口服铁剂得给药时间最佳选择就是( )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1. 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 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 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 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 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 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 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 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 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 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 C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 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 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 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 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 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 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 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 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 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 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 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XX小学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高效课堂”是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遵旨,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核心思维,课堂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为了使“高效课堂”模式在我校能顺利推进,取得成效,特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教师备课要求 1、“学习方案设计”(即为一案) 授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教学方案设计”要备课型、备目标、备重难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理念与思路、备资源的整合,力求做到备深教材、备透学生。 积极推行教研组及学科组集研备课制度,建立学科间的协作机制,形成“教师个人自备、集研组集体议课、反思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学科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失误同戒。 2、“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即为三单)的设计 “问题导读——评价单”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本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创设与教学贴合的导入情境,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新旧衔接、揭示主题。要体现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链接、问题设计。 “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是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疑难问题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目标提出的问题。利用“问题训练——评价单”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设计时要围绕问题的环节,明确问题的指向,问在重难点处、新旧衔接处、易混处,准确确定合适的起点、已会点、疑难点、易错点。 “三单”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并于授课前2——3天下发到学生手中。 二、师生互动要求

儿科学题库(1)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终考试卷 (1) 姓名年级学号得分 选择题(1分/题×100题,答题要求用2B铅笔在答卷上将答案字母涂黑。) 1.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病原体是: A.肺炎链球菌,B.厌氧菌,C.真菌,D.病毒,E.以上均不是 2.小儿病毒性肺炎最主要病毒是: A.合胞病毒,B.腺病毒,C.流感病毒,D.柯萨奇病毒,E.巨细胞病毒 3. 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病理形态是: A.间质性肺炎,B.支气管肺炎,C.大叶性肺炎, D.毛细支气管炎,E.支气管间质性肺炎 4.重症肺炎易发生: A.呼酸,B.代酸,C.代酸和呼酸,D.代碱,E.呼碱 5.小儿肺炎心力衰竭常以什么部位衰竭为主? A.右心衰竭,B.左心衰竭,C.全心衰竭,D.末梢循环衰竭,E.以上均不是 6. 重症肺炎发生腹胀大多因为: A.低钠血症,B.消化不良,C.低钾血症,D.中毒性肠麻痹,E.坏死性小肠结肠炎7. 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的主要区别是: A.发热、咳嗽,B.气促,C.呼吸音粗糙,D.肺部固定的中、细湿啰音,E.青紫8. 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时主要临床表现不包括: A.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 ,B.心率突然>180次/min, C.肝脏迅速增大,D.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青紫,E.吐粉红色泡沫痰 9.早期确立病毒性肺炎的方法是: A.血白分,B.病毒分离,C.胸片,D.免疫荧光抗体检查,E.双份血清抗体测定 10. 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的抗生素是: A.青霉素,B.庆大霉素,C.红霉素,D.氨苄西林,E.二性霉素B 11. 小儿细菌性肺炎抗生素应用应持续至: A.体温正常、咳嗽消失,B.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 C.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D.体温正常后7—10天、临床症状消失后5天,E.体温正常后7—10天、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 12. 下列哪项不符合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A.呼吸困难、喘憋,B.双肺满布哮鸣音,C.严重缺氧可发生心力衰竭 1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常考点(分章节)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

高专儿科学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高专儿科学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儿科医务人员是儿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儿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改革儿科学课程实际教学情况,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策略等方面加以调整,旨在提高儿科学的教学质量,达到全新的教学效果,以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性学科,在实际卫生医疗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医学类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面对的是诊疗条件较为薄弱的基层,所以,如何通过教学把知识更快更好地教授给学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儿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普遍存在于医学院校的儿科教学问题,不断探索、改

革教学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与雅正。 1、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无论专科还是本科教育都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应该是终身教育,因此,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充分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之掌握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即要懂学生,即先问诊,再“对症下药”。选用分层教学模式,将学生必备的知识作为基础模块,为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构建若干个可供选择的知识模块,满足“升学准备教育”和“就业准备教育”两种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1]。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以结果好坏作为评价学生掌握与否的唯一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品德、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都很重要。总之,对学生实施全方位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 (试行)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执业行为规范准则》和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望全体教师严格遵照执行。第一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应把课堂作为神圣的育人殿堂,做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用科学精神、精湛专业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条教师应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学进度计划,坚持每堂课上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和讲义,做好各种教学设备、教具、模型等有关教学准备工作。 第三条教师在课堂内应保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站立讲授。教师进课堂禁止带通讯工具,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上课期间不得随意外出,不得迟到,不得提前下课,不得自行更改上课时间等。第四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基本流程、基本模式进行教学,体现学科特点,做到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缜密、重点与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条教师在课堂讲课时,要坚持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更不得以各种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做到课堂“教”与“学”双向互动。 第六条自觉执行课程计划,任何人不能私自调课、停课、占课、拖堂,不能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影响下一节课教师上课。要确保上课时间,教师在上课铃响前,必须提前进入教室,做好教学准备,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组织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第七条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纪律管理,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在课堂上睡觉、饮水吃零食、讲小话、打闹等不当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教育,同时要做好学生上课考勤工作,对上课迟到、早退或旷课学生要及时批评。 第八条积极发挥功能室作用,专业课教学如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和理、化、生、科学实验课尽量在专用教室(场地)授课。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爱护设施,维护场地卫生。要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启动和关闭设备,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第九条各学科教师都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无论课堂随机练习或是练习课、测试课、书法课、晨读课等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坐姿、书写等习惯的指导与培养。同时,要确保学生书法课的练习,不得擅自更改书法课内容和晨读内容。 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授课内容要熟练掌握,力求做到能

儿科学题库及答案(一)

儿科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A型选择题 1.前囟闭合的年龄最晚不超过(E) A.6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D.15个月 E.18个月 2.开始出第一颗恒牙的年龄是(C)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E.8岁 3.正常婴儿,体重4ks,前囟1.5cm×l.0cm,后囟0.2cm,头不能竖起,最可能的月龄为(B) A.28天以内 B.1~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4.8个月的婴儿,头围38cm,前囟已闭,体重7.0kg,身长68cm,能抬头,不会坐,可考虑的诊断为(D) A.营养不良 B.脑性瘫痪 C.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D.头小畸形 E.佝偻病 5.女婴,8个月,诊断为中度营养不良。开始供给热量每日应为(A)A.250kJ/kg(60kcal/kg) B.300kJ/kg(70kcal/kg)

C.340kJ/kg(80kcal/kg) D.375kJ/kg(90kcal/kg) E.420kJ/kg(100kcal/kg) 6.3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是(C)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E.6个 7.36周男婴,出生体重1.5kg,生后3天体温不升,需要暖箱,该暖箱温度应是(D) A.31℃ B.32℃ C.33℃ D.34℃ E.35℃ 8.5岁小儿标准体重、身长、头围是(D) 体重(kg)身长(cm)头围(cm) A.15 100 46 B.17 102 48 C.17 105 48 D.18 105 50 E.19 108 50 9.一小儿体重7kg,身高65cm,头围42cm,乳牙2枚,能独坐一会,不能听懂自己的名字,此小儿的年龄最可能是(D) A.9个月 B.8个月 C.7个月 D.6个月 E.5个月 10.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发生在出生后(A) A.第1周 B.第2周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任务 儿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小儿是一个在解剖、生理等方面尚未成熟且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因此无论在疾病的发展,防治等方面,在各个不同年龄段都有其特点。儿科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个特点。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特点。通过儿科学逐渐培养掌握儿科的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医疗和科研打下基础。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 3.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5、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了解小儿保健原则,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 (二)技能目标 1掌握物理降温、氧气疗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及儿科病史的采集和体查。 2了解人工呼吸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用。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 1、树立喜欢和爱护小儿的意识。 2、具有精益求精、珍惜生命的态度。 3、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行医准则。

小学语文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制定课堂教学常规如下: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一般来说,识字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运用猜谜语、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教授方法,识记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可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注重教授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第一印象。 3.复现巩固,整体识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如分组玩字词卡、做摘苹果、夺红旗游戏,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儿歌等。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语言环境中整体识记本课生字。 4.指导书写,培养习惯。写字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等方式正确、端正、整洁的书写。同时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规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一般来说,阅读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应通过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可采用诗歌、音乐、提问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品读赏读,深入领悟。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此环节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问题要整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边读边想、边圈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4.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回归整体,引导学生或积累语言或进行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三、习作教学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般来说,习作教学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明确要求,准备素材。习作前,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并进行定向观察,搜集整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好准备。 2.合作交流,拓展思路。指导学生将所收集的素材在

儿科学试题库(最终版)

儿科学题库 1、绪论与小儿生长发育 一、选择题 D 1、小儿各年龄分期,正确得就是 ( ) A、围产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7天 B、新生儿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56天 C、婴儿期:生后至满2岁之前 D、幼儿期:生后满1岁至满3岁之前 E、学龄前期:生后5岁至满7岁之前 D 2、正常小儿,前囟闭合得年龄就是 ( ) A.6—8周 B.3—4个月 C.7—10个月 D.1-1、5岁 E.2—2、5岁 C 3、 1岁小儿,标准体重(kg)、身长(cm)分别就是 ( ) A、7 、 65 B、8 、70 C、10 、75 D、10 、 80 E、11、 85 C 4、生理性体重下降得范围一般为原出生体重得 ( ) A、9~12% B.5~10%C.3~9%D.3~5%E.4~6% C 5、小儿机体发育所遵循得规律,正确得就是 ( ) A、就是一个连续平均得过程 B、年龄越大发育越快 C、婴儿期发育最快 D、各系统发育快慢一致 E、体格上得个体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 C 6、 11岁小儿腕部骨化中心应有 ( ) A.8个 B 9个 C 10个 D 11个 E 12个 E 7、小儿骨骼发育中,正确得就是 ( ) A、前囟最晚闭合得年龄为10个月 B、后囟一般闭合得年龄在出生后2周 C、颅缝一般闭合得年龄为2个月 D、腕部骨化中心出现得年龄为1岁半 E、上下部量相等得年龄为12岁 B 8、牙16只,会用勺子吃饭,会说2~3个字构成得句子,最可能得年龄就是 ( )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C 9、健康儿,能大笑,开始能发出“爸爸”、“妈妈”之复音,脊柱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对“再见”还不懂,其年龄可能 就是 ( ) A、 3-4个月 B、 5-6个月 C、 7-8个月 D、 9-10个月 E、 11-12个月 D 10、正常10个月小儿,下列哪项属不正常 ( ) A.体重8、5kg B.身长73cm C.乳牙4颗 D、头围48cm E、能推车走几步 D 11、女孩,5岁,出现下列那种情况不属于行为问题 ( ) A、屏气发作 B、遗尿症 C、儿童擦腿综合症 D、学习障碍 E、吮拇指癖 A 12、关于4个月婴儿,下列说法哪项不妥 ( ) A.啼哭应考虑系瞧见陌生人所致 B.会笑出声 C、尚未出牙 D.骨缝已闭合 E、能抬头与挺胸 B 13、小儿体检时摄腕部X线照片,示腕部骨化中心有钩骨、头状骨、三角骨,该小儿最可能得年龄属 ( ) A.婴儿期B.幼儿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青春期 3、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C 1、供给婴儿能量得主要营养素之间得比例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为 ( ) A.10%、20%、70% B.20%、20%、60% C.15%、35%、50% D.30%、20%、50% E、20%、l0%、70%C 2、母乳喂养得断奶时间一般选择何时为宜 ( ) A、出生后4~5个月 B、出生后6~9个月 C、出生后12个月左右 D、出生后13~15个月 E、出生后18个月 B 3、营养不良得最初表现为 ( ) A.身长低于正常 B.体重不增或减轻 C.上行性凹陷性水肿 D.肌张力低下 E、智力发育落后 C 4、营养不良儿皮下脂肪消减得顺序就是 ( ) A.躯干一臀部四肢一腹部一面颊部 B.面颊部一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 C.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一面颊部 D.四肢一躯干一腹部一面颊部 E、躯干一臀部一腹部一面颊部 A 5、佝偻病初期得表现就是 ( ) A.易激惹、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 B.各种骨骼畸型 C.手镯征 D.肌张力低下 E.出牙延迟 D 6、营养不良得并发症,不包括 ( )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感染性疾病 C.维生素缺乏症 D.脑发育不全 E.自发性低血糖 D 7、6个月以内佝偻病患儿多见得骨骼系统改变就是 ( ) A.方颅 B.胸廓畸形 C.手镯、脚镯征 D.颅骨软化 E.下肢畸形 B 8、引起小儿佝偻病得主要原因就是 ( )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儿科学》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熟悉: 1. 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 1.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重点] 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2. 儿科学的特点。 [难点] 1. 儿科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儿科学的特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知识点。3.一般讲解: 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知识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熟悉: 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2. 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了解: 1.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重点] 1. 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难点]

1.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体重的增长知识点,身材的增长知识点,体围的增长知识点骨骼:包括头颅骨、脊柱、长骨知识点,牙齿知识点。 2.重点讲解: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知识点,体格生长评价知识点,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知识点。 3.一般讲解: 介绍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知识点,小儿生殖系统发育知识点,小儿心理行为异常知识点。 第三章儿童保健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熟悉: 1. 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 了解: 1.小儿保健组织结构; 2.托幼机构管理及保健的具体措施。 [重点]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难点]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 2. 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详细讲解: 小儿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知识点。 2.重点讲解: 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知识点,熟悉预防接种可能引起的一些反应知识点。 3. 一般讲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