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专题13

201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专题13

201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专题13
201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专题13

[考纲要求]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等)与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热点一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推断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2-3:加入BaCl2或C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SO2-4: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2-3: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题组一离子检验的直接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

碳酸盐溶液(×)

(2013·江苏,13A)

(2)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2013·江苏,13C)

(3)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

Fe2+(√)

(2013·江苏,13D)

(4)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4(×)

(2012·山东理综,12B)

(5)用BaCl2溶液鉴别SO2-4与SO2-3(×)

(2012·广东理综,9B)

(6)向溶液X 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 中一定含有SO 2-

4

(×)

(2012·江苏,13B)

(7)能使润湿的淀粉-KI 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 2

(×)

(2012·新课标全国卷,7B)

(8)某溶液加入CCl 4,CCl 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

(2012·新课标全国卷,7C)

(9)某溶液加入BaCl 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

(×)

(2012·新课标全国卷,7D)

题组二 离子检验的综合应用

2.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K +

、NH +

4、Ba 2+

、SO 2-

4、I -

、CO 2-

3。分别取样:①用pH 计测试,溶

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CCl 4振荡后静置,下层呈无色。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

A .K +

B .SO 2-

4

C .Ba 2+

D .NH +

4

答案 A

解析 根据①可知溶液中不含CO 2-3;根据②可知溶液中不含I -;溶液中至少要含有一种阴离子,即SO 2-4;SO 2-4与Ba 2+不能大量共存,则不含Ba 2+;溶液呈弱酸性,则含有NH +4;只有K +不能确定,还需要加以检验。

热点二 物质的特殊转化关系及框图推断

1. 直线型转化关系

A ――→X

B ――→X

C (1)X 为O 2

Na ―→Na 2O ―→Na 2O 2

N 2―→NO ―→NO 2或NH 3―→NO ―→NO 2 S ―→SO 2―→SO 3或H 2S ―→SO 2―→SO 3 C ―→CO ―→CO 2或CH 4―→CO ―→CO 2 醇―→醛―→羧酸 (2)X 为CO 2

NaOH ――→CO 2

Na 2CO 3――→CO 2

NaHCO 3

(3)X 为强酸,如HCl

NaAlO 2――→HCl

Al(OH)3――→HCl

AlCl 3 Na 2CO 3――→HCl

NaHCO 3――→HCl

CO 2 (4)X 为强碱,如NaOH AlCl 3――→NaOH

Al(OH)3――→NaOH

NaAlO 2 2. 交叉型转化

3. 三角型转化

4. 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金属+盐―→盐+金属,铝热反应。

(2)金属―→非金属:活泼金属+H 2O(或H +

)―→H 2,2Mg +CO 2=====点燃

2MgO +C 。 (3)非金属―→非金属:2F 2+2H 2O===4HF +O 2,2C +SiO 2=====高温

Si +2CO ↑,C +H 2O(g)=====高温

CO +H 2,X 2+H 2S===2HX +S ↓。 (4)非金属―→金属,用H 2、C 冶炼金属。

通过反应形式梳理化学反应,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5. 抓住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多数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也不同。

(1)“催化剂”,无机化学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同,但是根据“催化剂”这一条件,可将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工业合成氨、SO 2催化氧化、氨气催化氧化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

(2)“通电”或“电解”,可以锁定在电解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铜、硫酸铜、硝酸盐等溶液,熔融氯化钠和氧化铝范围内。

(3)“高温”,常见的有碳酸钙分解、SiO 2和C 的置换反应、制造普通玻璃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6.抓住特征颜色和特殊状态

(1)(淡)黄(棕)色固体:Na2O2、S、FeCl3、CuCl2;黑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

紫(黑)色固体:KMnO4、I2;红色固体:Cu;绿色固体:Cu2(OH)2CO3。

(2)有色气体:NO2(红棕色)、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SO2、

NH3、HX(X为F、Cl、Br、I);无色无味气体:H2、N2、O2、CO2、CO、CH4、NO。

(3)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Br2(非金属单质)、Hg(金属单质)、H2O、H2O2等。

(4)易升华的物质:I2。

(5)溶液中的有色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红)色]。

(6)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

显紫(红)色。

(7)有色沉淀:①白色沉淀:H2SiO3、AgCl、Ba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Fe(OH)2、

Al(OH)3、BaCO3、CaCO3、CaSO3、MgCO3等;②(淡)黄色沉淀:AgBr、AgI、S;③红褐色沉淀:Fe(OH)3;④蓝色沉淀:Cu(OH)2;⑤砖红色沉淀:Cu2O。

7.抓住特征反应现象

(1)燃烧: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大量黑烟),Al+O2(耀眼白

光),Mg+O2(白色固体生成),金属焰色反应。

(2)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NH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l2、SO2。

(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气体的是NO。

(5)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血红色。

(6)Fe2+遇OH-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遇

SCN-无明显现象,在通入Cl2后溶液显血红色。

(7)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NH+4。

(8)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产生气体的物质:Al、弱酸的铵盐(碳酸铵、硫化铵等)、

弱酸的酸式铵盐(碳酸氢铵、硫氢化铵等)。

(9)燃烧能生成烟:Na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烟,Cu在氯

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题组一网络验证型

1.如图所示甲~丁四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甲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气态氢化物,丁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共同含有的元素可能是()

A.Cl B.Fe C.C D.N

答案 D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丁是一种强酸,排除B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碱);C 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Cl的气态氢化物不能被氧气氧化,Cl2不能通过两步反应生成最高价氧化物,则排除A选项,故D选项正确。

2.甲、乙、丙、丁、戊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戊

A Cu FeCl3溶液CuCl2溶液Fe

B H2O Fe H2O2

C Al NaOH溶液H2Al2O3

D CH3CH2OH O2CH3CHO H2

答案

解析A项,正确;B项,正确;C项,

,H2和Al2O3不能生成Al,错误;D项,正确。方法归纳

(1)注意总结反应规律,熟记特殊转化关系。

(2)做此类题目,往往是把选项一一带入,按照箭头指向看是否能转化,选出正确答案。题组二寻找“突破口”,破解“框图”推断题

3.X、Y、D、E、F……都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Y是单质,X是化合物,溶液E

中滴入KSCN 溶液呈血红色。这些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如框图所示,根据框图及提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Y 和X 的浓溶液反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而该反应在常温下很难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F ―→G +X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L 转化为I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试管中制备L ,为了能观察到L 的颜色,需要进行特殊的操作,该特殊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Cu 放入0.1 mol·L -

1 Fe(NO 3)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 片,溶液中 c (Fe 3+

)∶c (Fe 2+

)=2∶3,则Cu 2+

与Fe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思路导引

?

????物质类别

特殊颜色特殊条件

特殊转化――→正确判断

物质名称――→按照要求

正确解答。 解析 该题推断的突破口是E ,即题目提供的“溶液E 中滴入KSCN 溶液呈血红色”证明E 为三价铁盐,由此逆推Y 为铁,或X 为铁的化合物,而且是能溶于水的化合物。假设Y 为铁单质,在一个反应中过量的铁与适量的铁导致的反应产物不完全相同,而且产物各为三种,由此可以联想到Fe 与HNO 3的反应,故H 为亚铁盐,结合已知的E 为三价铁盐,可知I 、L 分别为Fe(OH)3、Fe(OH)2,Fe(OH)2转化为Fe(OH)3需要氧气、水,故J 、D 一种是氧气、一种是水。观察框图中F 、G 、X 、J 的关系及前面对其他物质的推断,可以联想到2NO +O 2===2NO 2与3NO 2+H 2O===2HNO 3+NO 两个反应,所以F 、G 、X 、J 分别为NO 2、NO 、HNO 3和O 2,因此D 是水。 答案 (1)加热 Fe 遇浓硝酸表面被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2)3NO 2+H 2O===2H +

+2NO -

3+NO (3)4Fe(OH)2+2H 2O +O 2===4Fe(OH)3 (4)用长胶头滴管吸取FeSO 4溶液缓缓插入盛有稀NaOH 溶液的试管中,胶头滴管口位于溶液中,

慢慢挤出FeSO4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5)3∶4

方法归纳

“框图”推断题的答题要领

1.思维要有整体性

解答时必须认真研究题目的总体要求,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结合限制条件,弄清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串联整个过程,回答力求完整。

2.假设推断要合理

在框图推断中,抓住关键环节,进行合理假设是必须的,按照题目要求理顺后再确定,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3.检验一遍很重要

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推断出结果后,将结果放入原题中进行检验,完全符合才正确,如有一处不符,可能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则需再思考。

4.思维发散有必要

注意多解,有时符合题意的解可能不止一种或一组。

热点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除在选择题中直接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及相互转变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综合氧化还原、强弱电解质、平衡移动原理、物质结构等理论知识,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考查。该部分高考题的特点是新颖、知识覆盖面广、思维跨度大,不但考查一个知识点,而且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增大了试题的难度。

试题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化学实验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探究和验证;二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三是化学反应原理对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演绎。

题组一利用综合实验探究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1.某小组查文献得知:氧化性IO-3>Fe3+>I2,3Br2+6FeCl2===2FeBr3+4FeCl3;I2+2S2O2-3 ===S4O2-6+2I-;CuI是一种白色沉淀(K sp=1.3×10-12)。

Ⅰ.该小组为确定一份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的成分,设计定性实验加

以猜想和验证。

(1)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和现象对应结论

步骤1 取一定量加碘盐,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试液分为3份

步骤2 第①份

试液

碘盐中肯定含______

第②份

试液

第③份

试液

X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信息推断Fe3+、S4O2-6、I2、Br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4)第③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Ⅱ.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

取0.40 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淀粉作滴定指示剂,用0.100 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 mL。

(1)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Fe3+CCl4

(2)KI

(3)Br2>Fe3+>I2>S4O2-6

(4)2Fe3++2I-===2Fe2++I2IO-3+5I-+6H+===3I2+3H2O

Ⅱ.(1)蓝色褪去,放置一定时间后不恢复原色(或半分钟内颜色不变化)

(2)2CuCl2+4KI===2CuI+I2+4KCl

(3)85.5%

解析Ⅰ.(1)根据步骤2中第①份试液中的实验现象,加碘盐中肯定含有Fe3+;根据下

层为紫红色知,X 应为CCl 4;(2)因为IO -3+5I -+6H +===3I 2+3H 2

O ,所以根据第②份试液中加入KIO 3固体、淀粉无现象,证明碘盐中一定不含KI ;(3)由题干中所给信息,

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Br 2>Fe 3+>I 2>S 4O 2-6

。(4)由于在碘盐中含有Fe 3+、IO -3,所以加入足量KI 固体后,发生的离子反应为IO -3+5I -+6H +===3I 2

+3H 2O,2Fe 3++2I -===I 2+2Fe 2+。 Ⅱ.2Cu 2++4I -===2CuI +I 2

I 2+2S 2O 2-3===S 4O 2-6+2I -

CuCl 2~12I 2~S 2O 2-3

1 mol

1 mol

x

x =2.0×10-3 mol

所以CuCl 2·2H 2O 的质量分数为

2.0×10-3 mol ×171 g· mol -1

0.40 g

×100%=85.5%。

命题思想 新高考实验命题对实验探究型试题特别青睐,本题就是以教材原理为载体,设计探究物质的成分,氧化性强弱比较,以及“滴定法”的迁移应用等,贴近教材,符合新课改。

探究模式一般为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或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与拓展(有的不设计)。

常考探究点:①铁元素的价态;②硫元素价态;③浓硫酸、稀硫酸的氧化性探究;④浓硝酸、稀硝酸的氧化性探究;⑤SO 2、CO 2、CO 等气体性质探究;⑥CO 2、SO 2、H 2S 与NaOH 反应产物探究。 题组二 物质性质与工艺流程

2. 用霞石岩(主要成分Na 2O 、K 2O 、Al 2O 3、SiO 2)制碳酸钠、碳酸钾和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

下:

已知:NaHCO 3溶液的pH 约为8~9,Na 2CO 3溶液的pH 约为11~12。

溶解过滤工序产生的滤液中含钠、钾和铝的可溶性盐类,钙和硅等其他杂质在滤渣霞石泥中。部分物质的溶解度见下图,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M的化学式是________,X物质是________。

(2)实验室进行煅烧操作时盛放固体物质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滤液W中主要含有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化Ⅰ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Ⅰ是________(填写名称),操作Ⅱ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趁热过滤b.冷却过滤

c.蒸馏d.灼烧

(5)碳酸化Ⅱ调整pH=8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K2CO3中最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实验室用下面流程测定产品碳酸钾的纯度,为提高实验精度,T试剂最好是______________;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l2O3CO2

(2)坩埚Na+、K+、HCO-3

(3)2AlO-2+CO2+3H2O===2Al(OH)3↓+CO2-3

(4)蒸发 a

(5)碳酸根转化为碳酸氢根,利于KHCO 3结晶析出 Na 2CO 3 (6)足量BaCl 2溶液(写CaCl 2也可) 恒重操作(重复干燥称量操作) 解析 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CaCO 3+SiO 2=====高温

CaSiO 3+CO 2(X) 溶解时发生的反应为 CaO +H 2O===Ca(OH)2 K 2O +H 2O===2KOH Na 2O +H 2O===2NaOH Al 2O 3+2OH -===2AlO -2+H 2O 碳酸化Ⅰ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2AlO -2+CO 2+3H 2O===2Al(OH)3↓+CO 2-3

(注:不能写成HCO -3,因为此时pH =11) Al(OH)3灼烧得到固体M(Al 2O 3)。

过滤出Al(OH)3固体后,滤液为Na 2CO 3、K 2CO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通过蒸发滤液,然

后趁热过滤,得到Na 2CO 3固体;通过碳酸化,调整溶液的pH =8,可以使CO 2-3转化成

HCO -3,通过冷却结晶,根据溶解度曲线,应析出KHCO 3晶体,灼烧后得到K 2CO 3;当降温到10 ℃时,根据溶解度曲线含有Na 2CO 3析出,所以K 2CO 3中含有杂质Na 2CO 3;

当把KHCO 3、Na 2CO 3过滤出后,滤液中主要含有K +、Na +、HCO -3

。第(6)步中,应加足量BaCl 2溶液(或CaCl 2)使CO 2-3

完全沉淀,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至恒重来计算K 2CO 3的纯度。 命题思想

对近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无机化合物的制备试题很多都是将化学工艺或化学工业生产及最新科技成果融入其中,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一般都是比较大型的推断、实验设计和探究类试题,这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热点。化学工艺流程题主要从以下两点设置:(1)环境与化学:主要涉及“废水、废气、废渣”的来源,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原理。(2)重要化工生产及资源利用:旨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盐类水解、电化学、热化学、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等)指导化工生产。从命题趋势来看,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从实验设计和评价的角度对化工生产进行模拟;二是根据

一些化工生产的流程来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三是关于化工生产的相关计算。

破解方法

统览整体、截段分析是做“化工流程”题的主要方法。统览整体就是对一些线型工艺流程试题,对比分析流程图中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学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截段分析就是针对题目所涉及的问题在流程中的呈现位置进行截段,做重点分析,分析时,也要注意“前扯后挂”,不要“断章取义”。

题组三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的融合

3.碳酸二甲酯(MDC)是一种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由甲醇和CO2直接合成DMC:CO2+2CH3OH―→CO(OCH3)2+H2O,但甲醇转化率通常不会超过1%是制约该反应走向工业化的主要原因。某研究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研究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分别对转化数(TON)的影响来评价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计算公式为TON=转化的甲醇的物质的量/催化剂的物质的量。

(1)已知25 ℃时,甲醇和DMC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ΔH1和ΔH2,则上述反应在25 ℃时

的焓变ΔH3=________。

(2)根据反应温度对TON的影响图(下图)判断该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0(填“>”、

“=”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时间对TON的影响图(下图),已知溶液总体积10 mL,反应起始时甲醇

0.25 mol,催化剂0.6×10-5mol,计算该温度下,4~7 h内DMC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_;计算10 h时,甲醇的转化率:________。

(4)根据该研究小组的实验及催化剂用量TON 的影响图(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由甲醇和CO 2直接合成DMC ,可以利用价廉易得的甲醇把影响环境的温室气体CO 2转化为资源,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b .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合适的脱水剂,将提高该反应的TON

c .当催化剂用量低于1.2×10-

5 mol 时,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甲醇的平衡转化率显著提高

d .当催化剂用量高于1.2×10-5 mol 时,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DMC 的产率反而急剧下降

答案 (1)2ΔH 1-ΔH 2

(2)< 经过相同的反应时间,温度较低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较高时,反应已达到平衡,随着温度升高,TON 减小,即平衡向左移动,说明该反应放热 (3)1×10-

3 mol·L -

1·h -

1 8.4×10-2% (4)ab

解析 (1)根据反应①CH 3OH(l)+3

2O 2(g)===CO 2(g)+2H 2O(l) ΔH 1,反应②CO(OCH 3)2(l)

+3O 2(g)===3CO 2(g)+3H 2O(l) ΔH 2,根据盖斯定律有目标反应等于①×2-②,故有ΔH 3=2ΔH 1-ΔH 2。

(2)根据图可知,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放热,ΔH <0。

(3)4 h ,TON =20,7 h ,TON =30,ΔTON =10,n (甲醇)=10×0.6×10-5 mol =0.6× 10-4 mol,4~7 h 内甲醇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10-4 mol÷0.01 L÷3 h =2×10-3 mol·L -1· h -1,所以v (DMC)=1×10-3 mol·L -1·h -1。10 h ,转化的甲醇为35×0.6×10-5 mol =2.1×10-4 mol ,转化率为2.1×10-4 mol÷0.25 mol ×100%=8.4×10-2%。

(4)a 正确;b 减少水,使平衡正向移动,正确;c 、d 中TON 和转化率、产率是不一样的,错误。 命题思想

对本题命题思路的研究,不难发现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整合的思想。即“以元素为载体”,把众多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中和滴定、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离子平衡)串联起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破解方法

虽然年年题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不要因试题的“穿新衣,戴新帽”而惊慌失措。“易点得全分,难点能得分,规范得高分”。

1.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

①SO 2――→H 2O

H 2SO 3――→O 2

H 2SO 4 ②NH 3――→O 2/催化剂

△NO 2――→H 2O

HNO 3 ③CaCl 2――→CO 2

CaCO 3――→煅烧

CaO ④NaAlO 2(aq)――→CO 2

Al(OH)3――→△

Al 2O 3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NH 3的催化氧化生成NO ;③CaCl 2与CO 2不反应。

2. 有A 、B 、C 、D 、E 和F 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无机试剂。E 的溶

质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B 、C 、D 和F 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 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 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 分别加入其他五种溶液中,只有D 、F 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 时,D 中沉淀无变化,F 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可能为NaHCO3溶液

B.F为AgNO3溶液

C.D不可能是镁或铝的盐酸盐

D.A为氨水,E为硫酸

答案 A

解析E的溶质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则E为H2SO4。①A为浓氨水;②加入过量A时,F中沉淀完全溶解,则沉淀为AgOH,F为AgNO3;③B+E(H2SO4)―→无色无味气体,气体为CO2,故B中含CO2-3或HCO-3;④C+F(AgNO3)生成不溶于HNO3的沉淀,则沉淀必为AgX,故C中含X-;B+C―→沉淀,则沉淀只能是CaCO3或BaCO3,故C 中含有Ba2+或Ca2+,则B中一定不含HCO-3;C+D反应产生不溶于HNO3的沉淀,所以D中含SO2-4,沉淀为BaSO4,所以C中只含Ba2+,而不含Ca2+;加入过量A(NH3·H2O)时,D中沉淀无变化,该沉淀为氢氧化物沉淀,根据题意,应是Mg(OH)2或Al(OH)3沉淀,故D中含Mg2+或Al3+;B和D反应生成沉淀,由于没有气体生成,排除Al3+和CO2-3的可能,故D中一定含Mg2+,因此A(浓氨水);B(含CO2-3);C(BaCl2);D(MgSO4);

E(H2SO4);F(AgNO3)。

3.A、Y为常见金属单质,X为常见非金属单质。常温下X、G、H、I为气体,C为液体。

B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加热时发生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冷却后又可化合得到B。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B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用A与石墨作电极,B的浓溶液作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其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在冶金工业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的冶炼方法);

(4)从D 的结晶水合物制备D 的无水晶体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2NH +

4+2e -

===2NH 3↑+H 2↑

(3)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热还原法或铝热还原法 (4)将D 的结晶水合物在HCl 气流中加热

(5)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Al 3++3NH 3·H 2O===Al(OH)3↓+3NH +4[或Al 3+

+3NH 3+3H 2O===Al(OH)3↓+3NH +

4]

解析 根据题干中提供信息,C 为H 2O ;B 为NH 4Cl ,金属A 为活泼金属且为电解法制备时有O 2生成,A 应为Al ,Al 与NH 4Cl 溶液反应生成X(H 2)、D(AlCl 3)、G(NH 3),所以H 为NO ,I 为NO 2,J 为HNO 3。

AlCl 3和NH 3反应生成Al(OH)3(E),F 为Al 2O 3,常温下在浓HNO 3中钝化的除Al 外,还有Fe ,通过铝热反应④生成Fe(Y),铁和H 2O(g)反应生成H 2。

(2)Al 、石墨作电极,NH 4Cl 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正极上阳离子得电子,电极反

应式为2NH +4+2e -===2NH 3↑+H 2↑。

(4)从AlCl 3晶体中制备无水AlCl 3,为了防止水解,应在HCl 气氛中加热。

4.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

其性质。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发生装置中除圆底烧瓶和导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A 中盛有的试剂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D中品红溶液褪色,则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证明FeBr2与Cl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吸收处理上述实验后的尾气。经分析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呈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CO2-3和SO2-4,对于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研究小组提出以下3种假设。假设1:只存在SO2-3;假设2:只存在ClO-;假设3:既不存在SO2-3,也不存在ClO-。

(5)学习小组判断同时存在SO2-3和ClO-是不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限选以下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a.3 mol·L-1 H2SO4b.0.01 mol·L-1 KMnO4

c.1 mol·L-1 BaCl2溶液d.淀粉碘化钾溶液

e.酚酞试液

步骤一: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中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装于A、B两试管中。

步骤二:向A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填序号),若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则假设1成立。

步骤三:向B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___(填序号),若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则假设2成立。

答案(1)分液漏斗、酒精灯

(2)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3)2Fe2++4Br-+3Cl2===2Fe3++6Cl-+2Br2

(4)实验后,取少量B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另取少量B中溶液,加入CCl4溶液萃取

(5)SO2-3和ClO-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存在

(6)b褪色d变蓝色

解析(1)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Cl2,用到玻璃仪器除圆底烧瓶和导管外,还用到酒精灯和分液漏斗。

(2)装置A是除杂装置,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

(3)Cl2能把FeBr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4)因为Fe2+被氧化成Fe3+,可用KSCN检验是否存在Fe3+。

(5)因为SO2-3和ClO-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6)利用SO2-3的还原性检验其是否存在,可选用KMnO4溶液;观察是否褪色。检验ClO-是否存在,可利用其强氧化性,可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观察是否变蓝。

5.Ⅰ.铁盐、亚铁盐是实验室常用的药品。

请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向酸化的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溶液变成棕褐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再滴加双氧水,溶

液变血红色。继续滴加双氧水,血红色逐渐褪去,且有气泡产生。

写出上述变化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e3++3SCN-===Fe(SCN)3;

③11H2O2+2SCN-===2SO2-4+2CO2↑+N2↑+10H2O+2H+

若生成1 mol N2,H2O2和SCN-的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3)根据以上实验,推断Fe2+、I-和SCN-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

Ⅱ.某课题组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探究脱氮原理。

(4)实验前:①先用0.1 mol·L-1 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用蒸馏水

洗涤至中性;②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通入________(写化学式)。

(5)如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随

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该反应生成的阳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Ⅰ.(1)2Fe3++2I-===2Fe2++I2

(2)2Fe2++H2O2+2H+===2Fe3++2H2O22

(3)I->Fe2+>SCN-

Ⅱ.(4)除去Fe粉表面的铁锈(Fe2O3)等杂质N2

(5)Fe2+、NH+4溶液的pH增大,Fe2+形成了Fe(OH)2(或与溶液中OH-结合)

解析(1)Fe3+能氧化I-,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

(2)Fe2+和SCN-不反应,当加入H2O2时,发生2Fe2++2H++H2O2===2Fe3++2H2O,

然后Fe3+和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继续滴加H2O2,SCN-被氧化。根据反应③,

当有1 mol N2生成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1×2×[-1-(-2)] mol=22 mol。(注:根据氧化剂计算方便)

(3)根据(1)(2)中方程式可得还原性I->Fe2+>SCN-。(根据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还原性)

(4)因为Fe粉表面有铁锈,所以应预先用H2SO4除去。因为Fe粉在溶液中能被O2氧化,

所以应通入N2排除O2的干扰。

(5)根据图中信息,Fe粉被NO-3氧化成Fe2+,其本身被还原成NH+4,在此过程中碱性增

强,因为有OH-生成,Fe2+与之反应生成Fe(OH)2沉淀,造成Fe2+的浓度变化不大。6.工业上以碳酸锰矿为主要原料生产MnO2的工艺流程如下: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Al(OH)3Fe(OH)3Fe(OH)2Cu(OH)2Pb(OH)2Mn(OH)2开始沉淀

3.3 1.5 6.5

4.2 8.0 8.3

的pH

沉淀完全

5.2 3.7 9.7

6.7 8.8 9.8

的pH

(1)酸浸前将碳酸锰矿粉碎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后的溶液中含有Mn2+、SO2-4,另含有少量Fe2+、Fe3+、Al3+、Cu2+、Pb2+等,

其除杂过程如下:

①加入MnO2将Fe2+氧化,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CaO将溶液的pH调到5.2~6.0,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入BaS,除去Cu2+、Pb2+后,再加入NaF溶液,除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溶液A中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常用作化肥。

(4)MnO2粗品中含有少量Mn3O4,可以用稀硫酸处理,将其转化为MnSO4和MnO2,然

后再用氧化剂将Mn2+转化为MnO2,制得优质MnO2。写出Mn3O4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2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题 第1卷(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分子式不相符合的是 A 电石CaC2 B 冰晶石Na3AlF6 C 萤石MgF2 D 石灰石CaCO3 2、下列仪器:①集气瓶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蒸发皿⑥容量瓶⑦烧瓶, 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②③⑤ B ③⑥⑦ C ①③④ D ③⑤⑦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 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 漂白的草帽久置与空气中变黄 D 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的叙述: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 子个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③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 CO、H2、CH4 B H2、O2、Cl2 C CO、O2、H2S D SO2、NH3、CH4 6、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为 A n(A-N+8)/(A+16) B n(A-N+10)/(A+16) C (A-N+2) D n(A-N+6)/A 7、对某弱酸稀溶液加热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弱酸的电离度增大 B 弱酸分子的浓度减少 C 溶液的[OH-增大 D 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8、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 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 甲烷的分子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10、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11、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得过氧化氢溶液, 再浓缩成30%得溶液时,可采用适宜的方法是 A 常压蒸馏 B 减压蒸馏 C 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 加压蒸馏 1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CH3COOH)2(气)+Q。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A 高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13、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CO2。若测得N2和CO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14、在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醋酸和小苏打溶液反应:H++HCO-3=CO2↑+H2O B 硫氢化钠的水解:HS-+H2O==H3O++S2- C 铁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D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 15、下列各组离子中,能PH=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MnO-4、K+、Na+、SO2-4 B K+、Na+、AlO2-、Cl- C Cl-、NH+4、Mg2+、NO3- D Ba2+、K+、S2-、SO2-4 16、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B 3Cl2+6KOH=5KCl+KClO3+3 H2O C 3H2O2 +2KcrO2+2KOH =2 K2CrO4+4 H2O D 3CCl4+K2Cr2O7=2 CrO2Cl2+3COCl2+2KCl 17、有a、b、c、d四种金属,将a和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不易 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如果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18、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 比为A 1:2 B 2:1 C 1:1 D 3:2 19、下列各组物质中:①Cl2O7HClO ②SO2H2SO4③NO2HNO3④SiO2 H2SiO3⑤Mn2O7HMnO4,前者是后者的酸酐,正确的是 A ②③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③④ 20、将体积都为10L、PH值都为3 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毫升和b毫升,测得稀释 后溶液的PH值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A a=b=100ml B a=b=1000ml C ab 二、选择题(本题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1、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溶液:①O2②Cl2③SO2④CuSO4,能使溶液PH 值减小的是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B 50ml 1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都生成氯气0.15mol C 在常温下,浓硫酸不与铜反应,是因为铜被钝化 D 少量CO2通入浓的氯化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北京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详解

2008年北京高考化学试卷 5.(2008年理综北京卷)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 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电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了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解液酸碱性的变化以及电子转移的简单计算。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即生成了0.1mol Cl2,有0.2mol电子转移。 6.(2008年理综北京卷)对H2O 的电离平衡不产生 ...影响的粒子是 A.B.C.D. +17 2 8 8 [答案]C。 [解析]本题看似只是考查了酸、碱和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其实还考查了电子式、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结构式的知识。A中氯化氢抑制水的电离,B中Fe3+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D中CH3COO-因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 7.(2008年理综北京卷) 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B.Na2O2Na2CO3 C.NaOH Na2CO3D.Na2O2NaOH Na2CO3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碱金属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了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关键是弄清楚反应的顺序。2mol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1mol的碳酸钠、1mol的二氧化碳和1mol的水。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存在时,相当于二氧化碳先与过氧化钠反应,1mol的二氧化碳恰好和1mol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排出气体物质水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只有Na2CO3。 8.(2008年理综北京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2014年高考化学全国1卷理综化学含解析答案完整版.doc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7.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 A .戊烷 B .戊醇 C .戊烯 D .乙酸乙酯 9.已知分解1 mol H 2O 2 放出热量98KJ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H 2O 2的分解机理为: H 2O 2+ I - →H 2O +IO - 慢 H 2O 2+ IO -→H 2O +O 2+ I - 快 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速率与I -的浓度有关 B .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 -1 D .v(H 2O 2)=v(H 2O)=v(O 2) 10.W 、X 、Y 、Z 均是短周期元素,X 、Y 处于同一周期,X 、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 2 - 和Z - ,Y +和Z -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 >Z B .单质沸点:X >Y >Z C .离子半径:X 2->Y +>Z - D .原子序数:X >Y >Z 11.溴酸银(AgBrO 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溴酸银的溶解时放热过程 B .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度加快 C .60 ℃时溴酸银的K sp 约等于6×10- 4 D .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 1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 .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 .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余液体。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含详细解析命题分析)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含详细解析命题分析)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 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 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 填写姓名。 4.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 位。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As-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 94与U 238 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 94与U P 239 94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2.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 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 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 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 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 > 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 > K C.酸性:HClO 4 >H 2S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CH 3+和 NH 4+ 8. 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 测BeCl 2

2013年高考上海卷化学真题及word解析版

2013年高考上海卷化学真题 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答案】D 【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可水解而不分层,矿物油的主要成分是 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他们都能燃烧,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沸点,因此,选D 2.氰酸铵(NH 4OCN)与尿素[CO(NH 2 ) 2 ] A.都是共价化合物 B.都是离子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氰酸铵是离子化合物,尿素是共价化合物,他们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因此选C 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h 元素的质量数是232 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 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 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232Th 230Th的质量分别是232,230 A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得的平均值,B项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项正确,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错误。 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硅和C 60 的熔化 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 D.溴和汞的气化 【答案】A 【解析】A项变化客服的都是分子间力,正确,硅和C50的融化分别克服的都是共价键,分子间力, B项错误,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分别克服的都是共价键,离子键,C项错误,溴和汞的气化分别克服的都是分子间力金属键,D项错误,5.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

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4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单选) 【2014北京】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A.C 2H 5 OH B.HNO 3 C.NaOH D.HCl 【答案】B 【解析】A、乙醇俗名酒精,是一种由可燃性而没有腐蚀性的常见液体物质 B、硝酸不论浓稀都有氧化性,酸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尤其是酸性越强,腐蚀性越强 C、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有很强的腐蚀性,但不具有氧化性 D、盐酸是一种强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但不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2014北京】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 ..空气氧化的是 A.K B.Na C.Fe D.Al 【答案】D 【解析】钾和钠都是活泼性极强的金属,能够与空气重的氧气接触反应;铁和空气中的氧气、 水反应生成疏松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 ?xH 2 O),能够吸水使生锈的速率加快;铝在空气中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隔绝了氧气和内部铝的接触,是生锈的速率减慢,而使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2014北京】8.下列电池工作时,O 2 在正极放电的是 A.锌锰电池B.氢燃料电池C.铅蓄电池D.镍镉电池 【答案】B 【解析】A、锌锰电池,锌为负极,二氧化锰为正极;无氧气参与;

B、氢燃料电池,氢气在负极,氧气在正极,正确 C、铅蓄电池,铅为负极,正极为氧化铅,无氧气出现 D、镍镉电池,镉为负极,正极为NiOOH,无氧气出现 【2014北京】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测 mol/L的氨水的pH为11: NH 3·H 2 O NH 4 + +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 2O == 2NaOH+H 2 ↑ C.用CuCl 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CuCl 2 Cu2+ +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 2O ==2AlO 2 — +3H 2 ↑ 【答案】C 【解析】A、氨水是弱电解质,溶液中从在电离平衡,且本电力平衡方程式无知识上的错误 B、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C氯化铜是一种盐,盐溶液的导电是物理性质,不会生成新物质,故本答案错误 D、铝是一种能同时和酸和强碱反应的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2014北京】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 3和HCOOCH 2 CH 3 C.用Na 2CO 3 溶液不能区分CH 3 COOH和CH 3 COOCH 2 CH 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答案】A 【解析】A、丙三醇能与水混溶,属于易溶于水的物质,苯酚室温下微溶于水,65℃以上与水混溶,1-氯丁烷不荣誉水,A正确 B、CH 3COOH还有两种氢,CH 3 COOCH 2 CH 3 含有三种状态的氢,核磁共振结果是不同的故可以去 分,B错 C、CH 3COOH酸性强于碳酸,故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CH 3 COOCH 2 CH 3 是有机物不 通电

2014高考化学试题全集

2014国乙2014国乙07 2014国乙08 2014国乙09 2014国乙10 2014国乙11 2014国乙12 2014国乙13 2014国乙26 2014国乙27 2014国乙28 2014国乙36 2014国乙37 2014国乙38 2014国甲2014国甲07 2014国甲08 2014国甲09 2014国甲10 2014国甲11 2014国甲12 2014国甲13 2014国甲26 2014国甲27 2014国甲28 2014国甲36 2014国甲37 2014国甲38 2014北京2014北京06 2014北京07 2014北京08 2014北京09 2014北京10 2014北京11 2014北京12 2014北京252014北京26 2014北京27 2014北京28 2014山东 2014山东07 2014山东08 2014山东09 2014山东10 2014山东11 2014山东12 2014山东13 2014山东29 2014山东30 2014山东31 2014山东32 2014山东33 2014山东34 2014 浙江 2014 浙江07 2014 浙江08 2014 浙江09 2014 浙江10 2014 浙江11 2014 浙江12 2014 浙江13 2014 浙江26 2014 浙江27 2014 浙江28 2014 浙江29 2014福建 2014福建06 2014福建07 2014福建08 2014福建09 2014福建10 2014福建11 2014福建12 2014福建23 2014福建24 2014福建25 2014福建31 2014福建32 2014安徽 2014安徽07 2014安徽08 2014安徽09 2014安徽10 2014安徽11 2014安徽12 2014安徽13 2014安徽25 2014安徽26 2014安徽27 2014安徽28 2014天津 2014天津01 2014天津02 2014天津03 2014天津04 2014天津05 2014天津06 2014天津07 2014天津08 2014天津09 2014天津10 2014重庆 2014重庆01 2014重庆02 2014重庆03 2014重庆04 2014重庆05 2014重庆06 2014重庆07 2014重庆08 2014重庆09 2014重庆10 2014重庆11 2014四川 2014四川01 2014四川02 2014四川03 2014四川04 2014四川05 2014四川06 2014四川07 2014四川08 2014四川09 2014四川10 2014四川11 2014广东 2014广东07 2014广东08 2014广东09 2014广东10 2014广东11 2014广东12 2014广东22 2014广东23 2014广东30 2014广东31 2014广东32 2014广东33 2014海南 2014海南01 2014海南02 2014海南03 2014海南04 2014海南05 2014海南06 2014海南07 2014海南08 2014海南09 2014海南10 2014海南11 2014海南12 2014海南13 2014海南14 2014海南15 2014海南16 2014海南17 2014海南18 2014海南19 2014海南20 2014江苏 2014江苏01 2014江苏02 2014江苏03 2014江苏04 2014江苏05 2014江苏06 2014江苏07 2014江苏08 2014江苏09 2014江苏10 2014江苏11 2014江苏12 2014江苏13 2014江苏14 2014江苏15 2014江苏16 2014江苏17 2014江苏18 2014江苏19 2014江苏20 2014江苏21 【鸣谢整理人员:2014国乙(2中林书雄)2014国甲(协和周丽萍)2014北京(协和周丽萍)2014山东(麒麟梁晓燕)2014浙江(麒麟梁晓燕)2014福建(麒麟梁晓燕)2014安徽(麒麟梁晓燕)2014天津(协和周丽萍)2014重庆(麒麟梁晓燕)2014四川(协和周丽萍)2014广东(麒麟梁晓燕)2014海南(2中林书雄)2014江苏(2中林书雄)】

2014上海市高考压轴卷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4上海市高考压轴卷 化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 B.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 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 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 CH3COOH B.NH3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不可能存在其它化学键 B.在氧族元素(O、S、Se、Te)的氢化物中,水的沸点最低 C.NaHSO4、Na2O2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D.晶体的熔点:金刚石>碳化硅>单晶硅 4.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209 83Bi和210 83 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B.209 83Bi和210 83 Bi的物理性质往往不同 C.209 83Bi转化成210 83 Bi是物理变化D.两者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5.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为 .. .. H:O:H -+?? ?? ?? B.4℃时,纯水的pH=7 C.16 2 D 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273K、101kPa,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d(气态)>d(液态)>d(固态)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水湿润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 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 C.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D. 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 化关系:丁 乙 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8. 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 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 C.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 +2H++2e一=HCOOH 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 → CO2(g)+3H2(g)-49.0 kJ ②CH3OH(g)+1/2O2(g)→ CO2(g)+2H2(g)+192.9 kJ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课标2大纲北京上海广东

201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1 1.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 Y3+C.Y3+Z2―D.X+Z2― 4.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5.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B、CrO42―、Br―、Cl― C.Br―、Cl―、CrO42―D、Br、CrO42―、Cl― 6.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 7.下列表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2014.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棉花、羊毛、腈纶和涤纶都属于合成纤维 B .明矾可用作除去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混凝剂 C .使用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可制取肥皂 2.下列事实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A .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 2 + 2NaOH === Na 2SiO 3 + H 2O B .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保护膜:2Fe + 6H 2O(g) === 2Fe(OH)3 + 3H 2 C .工业制取漂粉精:2Cl 2 + 2Ca(OH)2 === CaCl 2 + Ca(ClO)2 + 2H 2O D .实验室制取氨气:2NH 4Cl + Ca(OH)2 === CaCl 2 + 2NH 3↑+ 2H 2O 3.氯霉素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 .能发生水解反应 C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 .能发生催化氧化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2的溶液中:K +、Na +、Br -、AlO 2- B. 无色溶液中:H +、K +、MnO 4-、C 2O 42- C. c (Fe 3+) = 0.1 mol·L -1 的溶液中:K +、H +、SCN -、I - D. 由水电离出的c (OH -) =1.0×10-13 mol·L -1 的溶液中:Na +、NH 4+、SO 42-、HCO 3- 5. 利用右图装置电解硫酸铜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C. 电解质溶液中Cu 2+从b 电极向a 电极迁移 D. 若a 为铜,则a 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的水解可用于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B .丙烯酸甲酯可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 .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D .有机物H 3C CH 3 CH 3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 7. 某种碳酸饮料中主要含柠檬酸、碳酸、白砂糖、苯甲酸钠等成分,常温下测得其pH 约为3.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柠檬酸的电离会抑制碳酸的电离 B .该碳酸饮料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C .常温下,该碳酸饮料中K W 的值大于纯水中K W 的值 D .打开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降低了CO 2的溶解度 △ △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 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 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 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94与U 238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2.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3.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1,3-丁二烯 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 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KOH>NaOH B.相对原子质量:Ar>K C.酸性:HClO 4 >H 2S O 4 D.元素的金属性:Mg>Al 7.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CO 和N 2 C. HNO 2和 NO - 2 D.CH + 3和NH + 4 8.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测BeCl 2 A.熔融态不导电 B.水溶液呈中性 C. 熔点比BeBr 2高 D.不与NaOH 溶液反应 9. 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013年上海高中化学会考试卷(含答案)

您身边的补课专家 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跳墙那些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 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其余各大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S-32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是 A.硫B.氯C.铝D.镁 2.下列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 A.N2B.Cl2C.Br2D.I2 3.钼可用于制导导弹,钼的同位素94Mo所含的中子数是 42 A.42 B.47 C.52 D.94 4.下列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NaOH B.CH3COOH C.H2O D.CO2 5.能使淀粉溶液显蓝色的物质是 A.KI B.I2C.KIO3D.HI 6.不属于石油分馏产品的是 A.石蜡B.天然气C.汽油D.沥青 7.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NH3 B.SO2C.Cl2D.HCl 8.与二氧化硫反应时,下列物质作还原剂的是 A.溴B.硫化氢C.品红D.氢氧化钙 9.下列变化会放出热量的是 A.碘升华B.冰融化C.氯化铵溶于水D.氢氧化钠溶于水 10.分离苯和水,应选用的装置是

您身边的补课专家 11.25℃时,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pH是 A.2 B.5 C.9 D.12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 2(g)+I2(g)2HI(g),0~5min内H2的浓度减少了0.1mol/L,则在这段时间内用HI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mol/(L﹒min)]为 A.0.01 B.0.04 C.0.2 D.0.5 13.关于右图所示原电池的说法正确是 A.锌电极是正电极 B.锌电极得到电子 C.铜电极上有氢气产生 D.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14.存在大量H+、Br—和Ca2+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 A.OH—B.Ag+C.CO32—D.NO3— 15.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 C.氢氧化钡和硫酸铝溶液反应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16.右图是H2和Cl2反应生成HCl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A.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B.生成1molHCl(g)需吸收92.3KJ的能量 C.H2(g) + Cl2(g) →2HCl(g) + 184.6KJ D.H2(g) + Cl2(g) →2HCl(g) + Q (Q>184.6KJ) 17.将新制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上海市杨浦区2014届高三化学三模试卷及答案

化学试卷 第1 页 共8页 杨浦区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学业质量调研 化学学科试卷 2014.5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油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能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 B .皂化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C .和H 2加成后能提高其熔点及稳定性 D .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2.下列物质的俗称、主要成分及主要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球棍模型: B . 命名:2-甲基-二丁烯 C .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H + [:O :O :]—H + D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 O=C=O 4.有氯气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不属于 A .复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取代反应 D .加成反应 5.氮化钠(Na 3N )熔融时能导电,与水作用产生NH 3。下列对氮化钠晶体描述错误的是 A .构成晶体的两种微粒电子层结构相同 B .构成晶体的两种微粒半径不相等 C .与盐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D .与盐酸反应生成盐的晶体类型相同 二、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在FeSO 4、CuSO 4、Al 2(SO 4)3、H 2SO 4的混合稀溶液中通入适量H 2S ,产生的沉淀物是 A .FeS 和CuS B .FeS C .CuS D .Al 2S 3 7.右图是联合制碱法的工业流程示意图(操作已略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X 和M 是同种物质 B .W 是氯化钠固体和X C .溶液b 和N 能循环利用 D .条件?是加热 CH 3―C=CH ―CH 3 CH 3 . . . . . . . .

2020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北京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Ca 40 6.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 7.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 ...的是 A.用浓盐酸检验氨:NH3+HCl=NH4Cl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2-3+H2O HCO-3+OH- 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Fe-3e-=Fe3+ 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9.用石墨电极电解CuCl2溶液(见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端是直流电源的负极 B.通电使CuCl2发生电离 C.阳极上发生的反应:Cu2++2e-=Cu D.通电一段时间后,在阴极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 10.实验: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I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 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 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 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 B.滤液b中不含有Ag+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I 转化为AgI 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I更难溶 1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B. 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赏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玉兔”号月球车用U P 238 94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U P 2389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U P 23894与U 23892互为同位素 B. U P 23894与U P 23994互为同素异形体 C. U P 238 94与U 238 92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U P 23894与U P 239 94互为同位素 赏析:考察核素与同位素,Pv 与U 是不同元素,不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不同。U P 238 94与 U P 239 94互为同位素。选择D 。 2.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 .过氧化钠 B .氢硫酸 C .硫酸亚铁 D .苯酚 赏析:考察氧化还原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而变质。选择A 。 3.结构为…-CH=CH -CH=CH -CH=CH -CH=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度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 .乙炔 B .乙烯 C ..丙烯 D .1,3-丁二烯 赏析:考察高分子化合物与单体的相互关系。高分子是聚乙炔,单体是乙炔。选择A 。 4.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 .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 .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赏析:考察作用力类型。石蜡→液体石蜡,破坏范德华力;液体石蜡→石蜡蒸气,破坏范德华力;石蜡蒸气→裂化气,是裂化反应,破坏共价键。选择B 。 5.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 .升华 B .萃取 C .纸上层析 D .重结晶 赏析:考察溶解度概念。升华与熔点、沸点相关,与溶解度无关。选择A 。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 .碱性:KOH>NaOH B .相对原子质量:Ar>K C .酸性:HClO 4 >H 2SO 4 D .元素的金属性:Mg>Al 赏析:考察元素周期律。相对原子质量:Ar>K ,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选择B 。 7.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 3O + 和OH - B .CO 和N 2 C .HNO 2和 NO 2- D .CH 3+和NH 4+ 赏析:考察微粒中的电子数。CH 3+和NH 4+电子数不同,前者8个,后者10个。选择D 。 8.BeCl 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AlCl 3相似。由此可推测BeCl 2 A .熔融态不导电 B .水溶液呈中性 C .熔点比BeBr 2高 D .不与NaOH 溶液反应 赏析:考察晶体类型。从材料分析,BeCl 2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水解使溶液呈酸性,熔点比BeBr 2低,能与NaOH 反应。选择A 。 9.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 2=CH -CH=CH 2(g )+2 H 2(g )→CH 3 CH 2 CH 2 CH 3(g )+236.6 kJ

上海市黄浦区2013年高考二模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黄浦区2013年高考模拟考 化学试卷2013.4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I-127 Be-9 Na-23 Mg-24 Al -27 K-39 Ca-40 一、选择题 1.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物质的存在、获取和应用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溴、碘元素虽然在海水中含量较低,但人类获取溴、碘还是来自海洋资源 B. 饮用水可以用明矾、漂粉精来净化,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 煤干馏是为了获得锻炼烯烃 D. 脂肪与石蜡都可以通过石油分馏获取 2. 下图是某反映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对该过程的相 关描述正确的是() A. 有一种物质过量 B. 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 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 生成了两种产物 3.下列化学表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钠晶体 B. 的电子式 C. 乙烯比例模型 D. 碳原子中能量最高电子的电子云图 4. 已知(,其中“aq”表示“溶 液”),关于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Q值与实际反应中反应物用量无关 B.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若其他条件不变,上述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反应热将大于Q kJ 5.一定条件下,有关下列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硫、硫化氢都可与溴水反应 B. 乙醇、乙烯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C. 碳酸所对应的钠盐都只能与酸反应 D. 淀粉、蛋白质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二、选择题 6.下列关于晶体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短周期、同主族非金属单质熔沸点都是第三周期大于第二周期 B. 的沸点高于,是因为键能大于键能 C. 高熔点的固体如果不是离子晶体、则一定为原子晶体

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解析详解

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 考点:化学发展 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错误;C、箅渣取液属于过滤操作,故正确;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错误。 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操作 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 考点:食品添加剂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甲苯变二甲苯是甲苯的苯环的氢被取代,属于取代反应;甲苯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所以沸点应比二甲苯低;依表格沸点差异可用蒸馏方法分离;因对二甲苯的熔点低,冷却后易形成固体,所以能用冷却结晶方法分离出来。 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反应类型 10.K 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正确;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正确;C、 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 故正确;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滴加H2 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