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关闭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些情况: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有的孩子在学校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还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讲礼貌打招呼,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

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然而,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发展学科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社会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不能主动发起探究性的行为,在接到任务后,不能马上调整状态做出反应,处于一种懈怠的状态。

2.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和分散,停留在一项活动上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3.或者盲从,没有主见,在集体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经常出现退缩行为;或者常因小事而大发雷霆,要求别人对其百依百顺,若稍有不顺就大哭大叫,或打人发泄自己的情感。

4.惧怕失败,一旦失败就表现出沮丧或者愤怒,并且不愿意再次尝试。

5.难以进行自主调适,对于外界的依赖性较强。

6.较严重地表现出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逃避或回避学习,甚至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

7.易和别人起冲突,起了冲突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要说话甚至骂人;有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插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地抢话。

8.自制力很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用品乱扔乱放,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马马虎虎,弄得学习和生活一团糟。

二、社会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1.与孩子的自然生育有关。孩子的年龄小,神经纤维还没有充分髓鞘化,情绪的兴奋多于抑制,因此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

对策: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2.婴幼年时期的孩子因为缺乏母亲充足的搂抱和抚摸而导致心理缺乏安全感和信赖感,对人际关系表现得过于敏感和多疑,从而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出现较多的退缩或攻击行为。

对策:多和孩子进行肢体接触,尽可能多地抚摩和拥抱孩子,尤其是要多抚摸孩子的头、颈、脊椎,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3.家长对孩子忽视、嘲讽、武断制止、过度教育、不恰当的奖赏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夫妻感情不和谐或者教育孩子的意见不一致,家庭中出现经常性的吵闹等,都会对孩子的社会交往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对策:

◆解决好夫妻关系,为孩子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重视孩子,肯定孩子,积极期待,合理奖惩;让孩子既要感受到来自父母充分的身体爱抚,又要感受到来自父母真诚的精神嘉奖。

即使所有的人都对你的孩子没有信心,你身为他的父母也要真诚地鼓励他,发现他的优点,毫不吝啬地鼓励和表扬他,使他充满自信和快乐,并以满怀的热情期待自己的孩子爆发出无限的潜能。你的期待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如果你对事物有所期望,那么事物很可能就会向你预期的方向发展。

4.家长狭隘的价值标准,做事缺乏原则,导致孩子毫无规则意识,在社会交往中更多的表现出破坏行为。

案例:吴军家长的不依不饶;咸斐翰父母的无视规则行为。

对策: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当一个活生生的遵守规则和自我控制的榜样,多肯定、赞美他人,避免在孩子面前抱怨,避免自我不良情绪的不合理发泄,给孩子正确的价值引导

◆规则教育,拒绝例外。

夏令营手机事件

5.孩子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经历以及正确的交往指导,导致孩子社会适应不良。

对策: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

◎让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做客。对于以前缺少此类经验的孩子,家长可以先邀请家里有年龄相仿的小孩的亲戚朋友带孩子来家里做客。在比较亲近的人际圈子里,孩子会比较放松,然后再一点点地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有意带孩子到有小孩的朋友家里做客。可以提醒孩子带自己喜欢的玩具、书籍或者食品与小朋友共享。在他们游戏时,家长要留心观察,孩子在与他人共处中存在什么问题。离开后可以跟孩子交流,温和地提醒孩子哪里做得很棒,哪里还需要改进。还可以讨论小主人的做法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不对。

◎让孩子多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社会活动,学会和不同群体的孩子交往。

◆积极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

所谓利他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泛指不期望他人的任何回报,或获得良好印象的一种自觉无私、有助于他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父母首先要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做父母的如果在子女面前,能遵守纪律,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公益事业,且乐于助人,无形中就会促进孩子利他行为意识的形成,这是教育成效的关键。

◎父母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动向,当其表现出有利他意识或行为时,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强化,或语言鼓励,或适当的物质奖励;此外,还应在事后对其的利他行为进行归因。以使孩子知道:原来今天在“无意识”心态下做的事情,是一件值得提倡表扬的高尚行为,若发展下去,自己就会成为一个乐于被人接纳、于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正确处理孩子交往中的不良现象。

端正认识:孩子在交往中产生摩擦、矛盾,甚至闹出纠纷都是正常的,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孩子就是在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摩擦、纠纷中一步步长大的。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做家长的首先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并且主动向发生矛盾的一方道歉。

独立解决:家长不要过多地掺和孩子们之间的事,最好的方法是从中调停,让孩子们自己独立解决其遭遇到的人际矛盾。

案例1:一个礼拜五,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学校里和一个孩子玩剪子包袱锤的游戏,赢的一方可以拿粉笔头打输的一方,结果孩子手下无情,一个粉笔头弹出去打在了孩子的耳朵陲上,并打肿了,孩子的妈妈在人家孩子家长的要求下,放下手头的工作陪孩子去医院,先是做脑CT,检查大脑有没有受伤,然后做听力检查,看看听力有没有受损,最后做智商测验,看看这一个粉笔头有没有把孩子打傻了。一翻折腾,花了580元,这还没有完呢,人家孩子的家长说不能就这么着算了,孩子耽误了一下午的课,家长耽误了一下午的班,总的给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吧。把孩子的家长给气得呀,给我说的时候开满腔怒火。我等她说完了,我说,那个家长这么做其实恰恰是害了自己的孩子,你用不着这么愤愤不平。可是,是你儿子惹的事,你陪他的同学到医院检查了一个下午,那你的儿子干什么去了?他说,儿子不是上课吗,不能耽误了上课啊!我说你大错特错了,孩子惹下的事应该由孩子来承担后果,你其实什么也不用说,就让孩子陪着同学做相关的检查,让他去挂号去候诊去交费去拿药,经过这一番折腾他不受教育才怪呢!他以后就很可能不再给你惹事了,可是这么一堂重要的人生课却让你给耽误了,你说可惜不可惜!

6.家长对教师不接纳的态度和不正确的评价,导致孩子权威感丧失,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较多的不服从行为。

对策: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要对老师抱有积极的情感,以培养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崇敬之情。

老师是孩子早年的重要他人,无论老师对孩子做了什么,家长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孩子一旦对老师产生失望或怨恨的情绪,就不免产生“连老师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好东西”的非理性思维,接下来孩子就会厌恶学习甚至逃避学校。所以,当你的孩子师生关系紧张的时候,当你的孩子很难得到老师积极关注的时候,你应该首先查找你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存在弊端。

你可以回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在孩子面前,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再不听话,我告诉你老师去!”“如果让你老师知道了,有你好看!”“还不承认?你老师都告诉我了!”本来,老师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可是,你仔细想一想,你的话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心理暗示?孩子是不是容易把老师放到自己的对立面上去?

另外,家长对老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老师的情感。有一位家长,她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她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参加运动会,可是孩子没有被选上,她不是设法说服孩子,做不了运动员,可以当一名好的拉拉队员一样光荣,而是领着孩子去找老师理论,责问老师,孩子有参加运动会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参与,锻炼锻炼,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老师为什么不给孩子机会?这对孩子公平吗?这位家长和老师辩论完后还没有消气,又给我打通了热线,让我在报纸上发篇文章呼吁呼吁,现在老师的素质也太差了,现在孩子还委屈地一个劲地哭呢!我说,如果所有的家长都有你这样的想法,那这个学校的运动会要开几天几夜啊?她说我不管,我只管我的孩子不要失去任何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接着问她,你这样做,为孩子赢得展示自我的机会了吗?她说没有,所以我才生这么大的气啊!我说你生气的结果,不是反而害了孩子吗?你在孩子面前如此抱怨老师,甚至和老师当面发生对你的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这个孩子将来的师生关系要想顺利发展恐怕是很难的。

其实,本来就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喜欢,就像学生不可能喜欢他所有的任课老师一样的道理。家长没有必要过分强调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问题。当孩子的师生关系发生问题的时候,家长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帮助孩子化解矛盾而不是火上焦油。

一位农民工在儿子上学期间搬了好几次家,始终围着学校转。他说,他这样做,接送孩子方便不说,每次路过学校,他都有一种兴奋,一种自豪,这点他直接传递给了孩子们并郑重地告诉他,一想到学校就想到未来,一看到学校高高飘扬的红旗就看到了希望。

◆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以积极的心态积极关注老师。

遇到孩子和老师之间发生了矛盾,作为家长,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也不要急于为孩子辩白或者试图寻找老师的错误,而是引导孩子从反思自我开始,学会换位思考。比如:我为什么得不到老师的信任?老师为什么喜欢她不喜欢我?如果我是老师,会怎样处理这件事?等等。有很多事情,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就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案例1:女儿当班长的事。

7.电视和因特网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给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电视中的暴力节目往往会引发儿童青少年在现实中的犯罪,可能导致他们更多地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日常的人际冲突;

◆高频次、不恰当地使用网络可能会使人丧失在现实世界中建立社会关系的技能和耐心;

对策:

◆心理上和行为上都要充分重视孩子,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要成为孩子活动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利用一切机会带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和亲近同龄伙伴,把孩子从电视和网络的世界里带回到现实中来。

例如,当孩子想要踩在桌子上去够高处的东西时,我们完全可以只在旁边适当保护,鼓励他自己去尝试,并且通过提供小凳子、小梯子,帮助孩子学习借助材料解决问题。

教育子女的方法

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流。当父母与孩子遇到问题意见不一时,请多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流意见,针对问题,与孩子一起思考两全其美的办法,而不要习惯于用责备的口吻说:不要这样、不准那样、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你怎么等,请多使用和善、建议的语气说,如”你能说说看、你的想法是……”,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孩子会十分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父母本身有过错,应该主动向孩子表达歉意,以化解误会,从而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

幼儿社会技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2551004.html, 幼儿社会技能 作者:但菲王红艳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05期 【摘要】社会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在儿童群体中以人缘的好坏来衡量。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从“同伴接纳”的角度分析,主要用于评定同伴接纳或者人际关系(如同伴社会测量地位)。幼儿社会技能是进入儿童群体的重要社会标签,社会技能的获得将促使幼儿良好的心理行为的发生。根据社会技能干预的理论,本文提出社会技能干预训练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成功获得进入儿童群体的社会标签。 【关键词】社会技能;儿童群体;社会标签 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能够顺利融入儿童群体,并被群体所接纳。我们曾经在幼儿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幼儿甲来到娃娃家,要求加入游戏,其他幼儿以人已经够了为由拒绝了甲的要求;幼儿乙提出同样的要求,却被允许加入游戏。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合,在相差不过一分钟的时间里,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可见,幼儿在根据他们的“标准”界定谁是可以接纳的,谁是不可以接纳的。他们是根据什么给同伴贴上不同标签的呢?作为成人又该如何帮助更多的幼儿获得被儿童群体认可的社会标签呢? 一、社会标签与儿童社会技能 标签是社会、他人或社会组织给有关人员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是社会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孩子们经常评价自己的同伴:谁是一个好孩子,谁是一个淘气的孩子;教师经常说:“这个孩子聪明,那个孩子有点笨。”这就是幼儿群体或教师给孩子附加的标签。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效而恰当地与他人交往的活动方式。这种能力的获得与幼儿在生活境域中被肯定与否及接纳程度有直接关系。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社会技能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其中“同伴接纳定义”主要用同伴接纳或者人缘指标(如同伴社会测量地位)来定义社会技能。这种方式将那些在幼儿园或社区环境中受到同伴接纳或欢迎的孩子看作是有社会技能的,被同伴拒绝、忽视或人缘不好的幼儿看作是缺乏社会技能的。我们在幼儿园看到过这种现象,一个小男孩从早上进园就一直在靠窗口的座位上坐着,不和其他孩子交往,我们问道:“大龙,你怎么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呢?”他说:“他们不和我玩,老师说我打人,是坏孩子。”“那你打人了吗?”“没有,昨天我只是用手推了她一下,她就哭了,他们就不和我玩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如何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紧张学习,面临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就业,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步的节奏逐渐加快,社会对人才的复合性和适应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狭隘,灵活性、创新性欠佳,动手能力较差,加之大学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刚进入社会时,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如: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够;社会实践中表现出动手能力不足及社会责任感不强;人际交往存在较大的障碍,团结意识薄弱;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和他人等等。综合起来,就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这一现实的存在,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往往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感到陌生、茫然、恐慌和不知所措,以致难以适应工作环境 因此在这里我想强调适应社会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生存在这个社会当中,既要承担个体生活上的角色,又要扮演社会中的角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在高科技的推动变化下已经进进信息时代,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对每一个社会人提出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把握着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建设及发展的栋梁之材,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种使命和责任与当代世界的状况,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挥的程度,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担负着继续上一代的事业、知识和优良传统,开创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都包含于其中。显然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所包含学习适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适应能力都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几个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 3、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完善 心理学把每个人一贯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称为个性。个性一旦形成,就会对大学生的行动乃至整个一生的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个性是在大学生的一系列熟悉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渐渐熟悉社会、感受社会、应对社会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这是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外部条件,也是个性发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只有具备完善的个性,大学生才能更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 4、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康的心理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适应程度和结果的具体体现。假如一个大学生经常与别人,特别是与同伴脱离交往,或者被同伴排斥在群体之外,就会发生心理疾病。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形成了独占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他们一般求知欲看和探索欲看强猎冬要求独立自主的意识与日俱增,遇事喜欢独立思 考和判定,不愿盲从别人的意见,情绪反映强烈、易冲动,遇事有持续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正由于大学生具有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轻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题目。在生活、学习顺利时,往往眉飞色舞、趾高气扬,碰到挫折就轻易一蹶不振,情绪陷进长时间的忧郁、苦闷、消极、自卑。大学生心理的这种两极性,很轻易导致他们的心理障碍,影

社会适应能力测试题

社会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心理特性,是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适应能力强的人,在遇到各种复杂,紧急,令人恐惧或危险的情况时,能发挥自己原有的能力,具有摆脱困境的力量。适应能力弱的人,遇到特殊情况就紧张,不知所措,发挥失常。 适应能力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独立自主的个性;二是能借鉴过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三是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深知取之有道;四是有稳定的性格,且确立了一定的价值尺度;五是有较强的判断力和自我克制力;六是善于体察别人的利害关系和有关情况。 社会适应能力测试题 1.假如你的朋友突然带来一个泥最不喜欢的人到你家里,你会: A.表示惊奇。 B.把你的感觉完全隐藏起来。 C.暂时忍耐,以后把实情告诉你的朋友。 2.对自己的某次失败,你: A.只要别人感兴趣随时都会告诉他。 B.只在谈话时随便说出来。 C.绝不说,怕会被别人抓住弱点,对自己不利。 3.遇到难题时,你: A.毫不犹豫向有关专家征求意见。 B.经常向熟人请教。 C.很少麻烦别人。 4.你骑车去一个较远的地方参加社交活动,中途找不到路标,你: A.赶快查自带的地图。

B.大声埋怨,不知何时才能达到目的地。 C.耐心等待过路人或人走过时,问个清楚。 5.当你选择衣服时,你: A.总是固定在一个款式上。 B.跟随新潮,希望适合自己。 C.在选定之前,先听取陪同的朋友和售货员的建议。 6.当你知道将要有不愉快的事时,你会: A.自己进入紧张状态。 B.相信事实并不会比预料的厉害。 C.感觉完全没有办法应付。 7.在嘈杂混乱的环境里,你: A.总觉得很烦,不能静下心来读书。 B.仍能静下心学习,但效率降低了。 C.不受影响,照常学习。 8.和别人争吵起来时,你: A.能有力的反驳对方。 B.常常语无伦次,事后才想起如何反驳对方,可是已经晚了。 C.能反驳,但无多大力量。 9.每次参加正式的考试或竞争,你: A.常常比平时的成绩更好一些。 B.常常不如平常的成绩。 C.和平时成绩差不多。

儿童社会适应性为能力量表

儿童社会适应性为能力量表 (城市版) 第一部分 适应能力 第一项 动作发展 (一)粗大动作 1.身体平衡 能双脚踮脚尖站10秒钟 5 单脚站立2秒钟 4 不扶可站稳 3 扶西可以站立 2 不用支撑可坐稳 1 不具有上述能力 0 2行走与跑跳(圈出所有符合选项) 独走自如 1 双手扶着栏杆上下楼梯 1 不抓扶手自己上下楼梯 1 双脚交替着走下楼梯 1 能跑且很少摔倒 1 双脚并跳 1 不具有以上能力 0 3 手臂的控制能力(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能抓住跳动的篮球或排球 1 收举过肩把球扔出去 1 一只手端起杯子 1 不具有以上能力 1 (二)精细动作 4 手的控制能力(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小物品(如花生米、扣子) 1 打开和盖上螺口的瓶盖 1 用方积木块搭五层高 1 模仿画正方形 1 用剪子减除圆形 1 用钥匙打开明锁 1 不具有以上能力 1 第二项 语言发展 (一)语言理解 5 理解语音(只选择一项) 听课时注意力一般可以保持15分钟以 上 5 听故事是注意力一般保持15分钟以 上 4 理解简单的指令(如把…拿过来、坐下等 ) 3 问他的五官在哪里,能正确的指出 来 2 问他的名字的时候,能知道是叫自 己 1 叫他的名字时,不知道是叫自 己 0 6 理解复杂的指令(圈出所有符合项 目) 理解含有介词的指令(如在…之上、在…后面等) 1 理解含有先后顺序的指令(如首先…,然后…等等) 1 连接包含某些条件、要求的指令(如果…就…;如果不…就…等) 1 不具有上述的能力 0 7 阅读(只选择一项)

能基本读懂成人报纸、一般小说和杂志 5 能读懂用词及情节不复杂的小说或文章(普小四、五年级水平) 4 能读懂简单的小故事或者连环画上的文字说明(普小一、二年级水平) 3 能看懂五种以上的指示牌(如汽车站的站牌、男厕所、女厕所、危险、禁止入内) 2 认识十几个字(数字除外) 1 认识不足十个字或者一个字都不认 识 0 (二)语言表达 8发音清晰(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说话慌张,越讲越急促 1 说话结巴,不该停顿的时候有停顿 1 说话声音很低很弱,耳语般的很难听见 1 说话很慢,很吃力 1 语音清晰,流畅 0 不会发音说话 4 9 词的使用 能够较为准确的使用动词描述身边的事务 4 描述事情时能够说出主要的人或物的名称 3 能说出10个熟悉物体的名称 2 能说两三个简单的词(如爸爸、妈妈) 1 几乎无词语 0 10 句子的使用(只选择一项) 有时候能使用含有连词的复合句(因为..所以..) 3 能用疑问句提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 2 只会用简单的陈述句讲话 1 说话不成句或只会用非语言方式表 达 0 能自己乘公共汽车、电车或地铁直达 常去的地方(如学校) 即使途中需要换车,也能自己乘坐公 交车电车或地铁到长到的地方 1 能自己乘公共汽车、电车或地铁到陌生的地方 1 不具有上述能力 0 11书写(只圈一项) 能写条理较清楚,用词 比较得当的书信或小文章 5 会写留言条、记事本或借条等 4 能写出四十个不同的字 3 能写出十几个不同的字 2 会写自己的名字 1 不会书写 0 (三)综合语言能力 12 圈出所有符合项目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出生 日期(包括年月日)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住址 1 能准确说出自己的通讯地址(包括住 址和邮编或电话) 1

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

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 “情商”(EQ)全称应该是“情绪智力商数”,情商则是它的简称,用以描述一个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被誉为除智商以外,人的另一个生命科学的参照元素。 其主要内容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识他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五个方面。这是一种发掘情感潜力、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 情商和智商对于一个人来说都一样重要,智商有助于成才,情商有助于成功。我们既要成才,也要成功。不仅要事业成功,还要生活成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生成功。因此,情商可以称为人生成功的翅膀。怎样培养孩子的情商呢? 第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用榜样的力量去塑造孩子。 第二、家长要用好的情绪影响孩子。孩子的情绪往往受家长的影响,平时在生活中,家长要用热情、豁达、乐观、友善等好情绪对待孩子和他人,控制住自己不好的情绪,这样孩子才会具有活泼、大方、快乐、关心他人的优良情绪和性格。 同时大人还要及时排除孩子恐惧、抑郁、悲伤、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坏情绪。家长还要让孩子懂得:应该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情绪,以便让孩子能自觉地掌握,逐渐形成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第三、要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家长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能够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给予满足;不合理的、不能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的道理。 家长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斥、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相反,家长应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合理的流露,并要了解它产生的原因,需要解决的,应及时加以解决。 第四、要为孩子创造各种人际交往的条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家长要让孩子相识相伴、沏茶接待。家长也要适当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 另外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乘车、进公园、购物等,都可由孩子付费。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当了小干部,都要予以积极鼓励和支持。 第五、要带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游戏,他们会相互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 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 总之“情商EQ”是指一个人控制自我情绪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应引起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

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摘要: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针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和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从而找到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紧张学习,面临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就业。然而,许多学生在毕业之际,往往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感到陌生、茫然、恐慌、不知所措。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太差。所以,大学本科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其毕业时能更好地步入社会、更快地适应社会。 一、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生存在这个社会当中,既要承担个体生活上的角色,又要扮演社会中的角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在高科技的推动变化下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全球化的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对每一个社会人提出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掌握着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是未来国家和社会建设及发展的栋梁之材,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种使命和责任与当代世界的状况,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挥的程度,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2.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一部分,担负着继承上一代的事业、知识和优良传统,开创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念都包含于其中。显然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所包含学习适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适应能力都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几个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目的。 3.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完善 心理学把每个人一贯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称为个性。个性一旦形成,就会对大学生的行动乃至整个一生的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个性是在大学生的一系列认识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渐渐认识社会、感受社会、应对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这是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完善的外部条件,也是个性和谐发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只有具备完善和谐的个性,大学生才能更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 4.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展健康的心理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适应程度和结果的具体体现。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常与别人,特别是与同伴脱离交往,或者被同伴排斥在群体之外,就会发生心理变态和心理疾病。大学生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形成了独有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他们一般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强烈,要求独立自主的意识与日俱增,遇事喜欢独立思考和判断,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知道正确的“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3、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活动方法: 1、故事法 2、名言引入 一、笑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我先跟大家说一个笑话: 古代笑话:一位解差解和尚上府城,住店时和尚借机把他灌醉,把他的头剃光,然后逃走了,解差醒后发现少了一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即他又困惑不解:“那我在哪里呢?” 一个理智正常的人,大概不至于闹出不知“我在哪里”的笑话。然而要真正认识“自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就是教会大家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 二、色扮演导出积极的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一)思考名言: 在介绍方法前我们先讨论一下“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古人说“自知者自明,然后才能自律者自成,自盛者自强,自励者自恒。” 我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有那位同学想发表一下意见。 引出问题:…… 老师解说: A:自我概念积极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并尽量扬长避短,不因别人的评价轻易改变自我概念,所以很快乐,很自信。 B:自我概念消极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不如人,经常自卑或妒忌别人,而且经常抱怨别人或说“老天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

C:自我概念混乱的人,为别人的赞美而高兴异常,为别人的批评而垂头丧气,经常是悲时喜,不知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D:自我概念夸大者,为自己罩上耀目的光环,漠视自己的不足,自吹自擂。 现在让我们再思考刚才的话,从三位同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正确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己清醒、客观地分析评价,实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所以自我概念是否积极,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潜力,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泰戈尔有句发人深省的名言“谁像命运一样地推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 所以法国思想家蒙因也说“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三、老师介绍: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方法。 既然认识自我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自己呢? 我先说一个有趣的故事:(亚里士多德白天点灯的故事),亚里士多德白天点灯的行为又告诉了我们找到真我的重要性,但要找到真我用灯是不可以的,以下是一些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 反省和检验自己,自己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思考、反省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来规划自己的人生。 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苏东坡效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明自己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 获得衡量自己的社会指标 1、父母 2、老师 3、同学 4、朋友 5、陌生人 通过与自己条件相识的人比较。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提供互补、激励的信息—— 1、相似之处 2、不同之处 3、保留之点 4、改进之点 通过心理测验了解自己。

幼儿教育随笔:幼儿社会技能的培养.doc

幼儿教育随笔:幼儿社会技能的培养 在听了王美芳教授的幼儿社会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后,感到收获很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社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探讨儿童社会技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学科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的孩子有些存在社会技能问题,由于成人的一些不恰当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们普遍存在自私、任性的现象。如:我班的季天宇,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父母的掌上明珠,要什莫给什莫,说一不二!然而来幼儿园后也是一个小霸王,看到别的小朋友拿这个好东西,他就抢过来占为己有,如果别的小朋友不给他,他就大打出手。所以,经常和小朋友发生战争,在小朋友们间的“人缘”极差。 听了王教授的课以后,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多教他们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帮他们建立和维持好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会灵活的采取恰当的策略解决同伴间的冲突,让他们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并取得较大的社会成就! 2020-03-15 在听了王美芳教授的幼儿社会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后,感到收获

很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社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是否能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探讨儿童社会技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学科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的孩子有些存在社会技能问题,由于成人的一些不恰当教育方式,导致孩子们普遍存在自私、任性的现象。如:我班的季天宇,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父母的掌上明珠,要什莫给什莫,说一不二!然而来幼儿园后也是一个小霸王,看到别的小朋友拿这个好东西,他就抢过来占为己有,如果别的小朋友不给他,他就大打出手。所以,经常和小朋友发生战争,在小朋友们间的“人缘”极差。 听了王教授的课以后,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多教他们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帮他们建立和维持好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会灵活的采取恰当的策略解决同伴间的冲突,让他们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并取得较大的社会成就! 2020-03-15 在听了王美芳教授的幼儿社会技能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后,感到收获很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社会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 1.对自己的某次失败,我绝对不会提及,就怕被别人抓住自己的弱点(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2.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很容易同别人接近。(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3.在陌生人面前,我常无话可说,以至感到尴尬。()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4.当我选衣服时,我会想跟随潮流,希望适合自己。(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5.每到一个新地方,我第一天总是睡不好,就是在家里,只要换一张床,有时也会失眠。(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6.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积累工作经验。(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7.越是人多的地方,我越感到紧张.(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8.在正式比赛或考试时,我的成绩多半不会比平时练习差。(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9.必须在大庭广众面前说话,我会因怯场,变得不知所措,说话语无伦次。(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10.当我骑自行车到一个比较远的地方去参加社交活动,中途找不到路标时,我会耐心等待过路车或等人走过时问个清楚。( ) A.是B.无法肯定 C.不是 11.我从来不愿为了在别人面前留下好印象而特地去做,就算是有机会也不做。(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12.和同学、家人相处,我很少固执己见,乐于采纳别人的看法。(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13.同别人争论时,我常常感到语塞,事后才想起该怎样反驳对方,可惜已经太迟了。(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14.我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即使生活条件很艰苦,我也能过得很愉快。(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15.在受到别人批评时,我会想找到机会去批评他(她)。(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16.在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时刻,我虽然很紧张,但总能很快地使自己镇定下来。(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17.我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怎么学也学不会。( ) A.是B.无法肯定C.不是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荐语 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作者简介 默娜·R.舒尔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的一套“我能解决问题”训练计划,以及她和乔治·斯派维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为她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一项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大奖(1982年)、三项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1984年、1986年、1994年)。她还是心理健康和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方面的媒体顾问。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

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引言:我的读后感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 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 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 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 正文 引言: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杨霞大夫推荐给我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以前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

往问题。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和孩子的生活都变得快乐了很多。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假如你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会怎么做? 不管他: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了他就懂了。 控制他:我数三下,1,2,3! 贿赂他:听话,爸爸给你买个玩具。 培养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叫作 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但因为这个名词太过学术化,后来被家长们简化为(I Can Problem Solve)我能解决问题。缩写字母一样,都是ICPS。

怎样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PDF X页)

·研究探讨· 323 怎样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新疆和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 王建福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智力低下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有很大关系,但又不是一回事,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有的孩子智力虽然落后,但是经过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如何培养智力低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教给智障学生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智障儿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他们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智障儿童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智障学生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也就是说即使智障学生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还要让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的方法。比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大致包括:辩认男、女厕所,大、小便要入厕入池,不得随地大、小便,按时大、小便,大便后要用卫生纸擦干净,便后要洗手等。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1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卫生常识教育。如:便后怎样用卫生纸擦干净,包括卫生纸的叠法(教师示范),卫生纸的擦法(特别强调女生要向后擦),以及不得随地大小便,便后要洗手等等。2及时性教学,对于不会擦屁股的学生,利用他在上厕所大便的情况下,进行现场教学。3每天定时让学生大小便,以养成学生按时大、小便的习惯。4选派个别卫生负责员,监督学生不准随地大小便。5教育女生定时换内裤。 二、循序渐进多示范 对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多练习。教学时可以把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极其简单的操作动作,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操作动作中学起,然后将分散的操作动作连贯成一个整体操作过程。例如:穿鞋子,可以把整个穿鞋过程分解成右脚穿鞋,左脚穿鞋。单脚穿鞋又分解出几个简单的步骤进行教学。1、一手拿起鞋子。2、将同侧脚抬起放置于另一腿上。3、双手握住鞋帮,让脚指头对准鞋口并伸进鞋口。4、用力将脚伸入鞋内,顶到鞋尖。5、伸出食指插入鞋后跟,并用力将鞋后跟往上提,使脚后跟紧贴鞋底跟。当左脚(或右脚)基本学会以后,另一脚的学习就相对容易。最终才让学生完整进行双脚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耐心地一步一步分解指导,学生跟着老师学,小步子,多循环。同时由于每一个分解步骤难易程度不同,在练习过程中必须从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出发,适时缩短或延长某一步骤的练习时间。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步养成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习惯、技能等,让他们在基本的生活自理上形成动力定型的生理机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智障学生做事情的速度、质量。如智障学生吃饭,开始可能会把饭粒撒的满地,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智障学生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三、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智障学生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饭时总有一些智障学生心不在焉,饭含在嘴里不咽下去,或者不愿自己吃,吃饭的速度很慢。于是我就扮演熊妈妈来看小朋友吃饭, 并教会智障学生吃饭的方法:“我用小调羹舀饭,不多也不少,把饭送到嘴里,嚼呀嚼,咽下去……”我所扮演的熊妈妈还给吃得快的小朋友发五角星。这一招真灵,智障学生渐渐地能独立地进餐了。教师及时对有进步的智障学生给予表扬,巩固其良好的行为。又如,我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茶杯、毛巾。首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形象生动有趣的小标记,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喜欢的标记,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然后根据手中的标记去寻找自己的茶杯和毛巾,先找到的智障学生给予表扬。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教给智障学生怎样把手洗干净并用毛巾擦干手。智障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这些生活技能 四、在生活中学习锻炼,在生活中成长 生活自理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中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和社会生存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根据生活教育目标,要求我们生活自理的教育,不是教师教,学生听、记,而且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生活实际当中。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做到少讲多练。比如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训练,应将这一教育内容分为多个实践训练。利用学校有住校的条件,将他们带到宿舍中进行如何洗手、洗脸、洗脚、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老师先要进行讲解分析,示范后让学生进行练习,老师再进行操作指导,以满足班级中不同儿童个体需要。同时老师应天天检查督促,让爱清洁,讲卫生在每天的生活中进行,逐渐养成习惯,真正做到适应生活。又如班级卫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打扫教室,擦黑板、门窗、桌椅板凳等等,并轮流进行值班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在生活劳动中学会怎么增强自己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不断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自我调节能力,有自我提高意识的人。通过反复的强化,逐步养成学生生活自理方面的习惯、技能。 五、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智障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事事包办代替,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的依赖性,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放弃这个特定的环境,就谈不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的父母在训练孩子失败后,很容易失去信心,或是不知如何引导激发孩子去实践。这时,学校的指导配合是关键。老师应指导家长利用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加以指导与训练。根据学校教育训练计划,把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合力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能使学校的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学校教了,学生回家后还是不动手,依赖父母,那样教育效果就很差了。 总之。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反复,不断强化。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有反复性,需要教师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去引领学生,监督学生。大家要共同努力,及早地对智障儿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培养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关闭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些情况: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有的孩子在学校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逞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还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讲礼貌打招呼,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 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然而,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发展学科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社会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不能主动发起探究性的行为,在接到任务后,不能马上调整状态做出反应,处于一种懈怠的状态。 2.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和分散,停留在一项活动上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3.或者盲从,没有主见,在集体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经常出现退缩行为;或者常因小事而大发雷霆,要求别人对其百依百顺,若稍有不顺就大哭大叫,或打人发泄自己的情感。 4.惧怕失败,一旦失败就表现出沮丧或者愤怒,并且不愿意再次尝试。 5.难以进行自主调适,对于外界的依赖性较强。 6.较严重地表现出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逃避或回避学习,甚至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 7.易和别人起冲突,起了冲突之后就控制不住自己要说话甚至骂人;有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不断地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插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地抢话。 8.自制力很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用品乱扔乱放,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马马虎虎,弄得学习和生活一团糟。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笔记

.. 荐语 社会能力就是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动物,没有社会能力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舒尔博士提出的“我能解决问题”法,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等独特的方式教给孩子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和家人之间的日常冲突,以及寻找各种解决办法并考虑后果,并且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从而与人和谐相处,成长为一个社会能力强、充满自信的人。 作者简介 默娜·R.舒尔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美国亚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她为家长和老师们设计的一套“我能解决问题”训练计划,以及她和乔治·斯派维克(George Spivack)一起所做出的开创性研究,为她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一项美国心理健康协会大奖(1982年)、三项美国心理学协会大奖(1984年、1986年、1994年)。她还是心理健康和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方面的媒体顾问。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引言:我的读后感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二、对话范例1:关于打人 三、对话范例2:关于捉弄人 四、指导孩子间的问题 五、对话范例3:我不喜欢你 正文 引言: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杨霞大夫推荐给我的,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以前见到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替他解决问题,或者告诉他如何去解决问题。 但这本书中所教授的ICPS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解决社会交往问题。通过提问而不是告知,通过启发而不是评判,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乐于思考。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和孩子的生活都变得快乐了很多。 一、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 假如你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你会怎么做? 不管他:小孩子就是这样的,长大了他就懂了。 控制他:我数三下,1,2,3! 贿赂他:听话,爸爸给你买个玩具。培养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老师读书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读后感

老师读书心得《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读后感 吃过晚饭,忙完了手里的事物之后,我打开了“樊登读书会”,认真倾听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首先简要介绍社会能力就是要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着重突出“教会孩子怎么做,而不是替他做”的理念。书中具体介绍了一种方法,叫ICPS,即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整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ICPS的方法来教会孩子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该书所介绍的方法具体要这样做:方法一:和孩子玩字词游戏或看图游戏。陪孩子看图片或者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图片里的人心情如何?比如光头强,当他被熊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方法二:理解他人的感受。在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 方法三:讨论感受。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 这当中,还要带领孩子认识更多的字词,带领他们用这些词造句,这样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多起来。那么当孩

子和他人发生矛盾,家长该怎么做呢?具体步骤是:1.首先看问题是什么?(你们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2.感受如何?(你们俩的感受如何?分别是什么感觉?)3.怎么办?(谁有办法让你们俩都高兴?)4.行,写出这些办法。5.如果不管用,那么我们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直到找到解决办法。6.告诉孩子这个就叫做(分享)、(宽容)、(协调)..... 不过,仅仅交给孩子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教会孩子,考虑后果。 这本书带给我了很多的思考,想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平日里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面对孩子们的错误,时常会因为一时生气,而一味地指责、批评他们。现在想想,这样做效果甚微。 因此,我给自己明确了要求:面对犯错的孩子,要沉下心来,首先询问事情事物缘由,其次,还要学着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内心感受;接下来,跟着孩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尝试,有没有更好的可以操作的办法。

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

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学会适应 一、什么是适应能力 1、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然而,由于现有教育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局限,在校中小学生中因心理素质较差而导致适应水平偏低或适应不良,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变化所出现的不适应的问题。 心理适应在心理学里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这说明,适应现象是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由于人们生活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正因为如此,当前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产生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社会适应良好的人;一个社会适应不良的人,心理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改革的深入进行,必然带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造成社会适应不良,也会损害心理健康。 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为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各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带来了下岗失业的问题;住房制度的改革,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