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园共育重习惯幼小协同谱新篇详解

家园共育重习惯幼小协同谱新篇详解

家园共育重习惯幼小协同谱新篇详解
家园共育重习惯幼小协同谱新篇详解

家园共育重习惯幼小协同谱新篇——涞水县基础教育幼小阶段衔接的研究阶段性总结涞水县幼儿园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也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一、现状分析

(一)、问卷调查:如何在儿童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小学和谐接轨,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首要保证,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

1、调查对象:幼儿园于开学初向100 位家长和相关教师发放了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2、调查方法:就家长和相关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需求、家庭幼小衔接的做法、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热点问题”三个方面六大项内容进行了调查。包括三大项多项选择题两道访谈题。所有问卷都由调查对象亲自填写,因此他们的信息填写更为真实可靠。

3、调查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回表率100%,体现出家长和老师们对孩子幼小衔接工作的高度重视。以下是对调查问卷中所提问题的数据统计:(1)、您觉得“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幼儿入学的重要程度是:90%的调查对象觉得非常重要,6.1%的调查对象觉得重要,4.9% 的觉得一般。

(2)、您觉得幼小衔接工作都包括什么?知识储备36 份;多

认字28 份;学习能力52 份;学习兴趣53 份;上学的愿望44 份;写字21 份;做算术11 份;生活能力46 份;习惯养成40 份;社会交往能力46份;其他3 份。

(3)、您认为什么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最大?

其中渊博的知识4 份;良好的习惯59份;卓越的能力8 份;情感态度7 份。

4、数据分析: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关注问题

的角度较传统认识而言更加全面科学。他们从原来的重知识技能轻能力习惯,转变为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爱学、乐学的兴趣。

(二)、比较分析

为了更科学合理的制定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方向和可行措施,我们对比的幼儿园阶段大班教学目标,和小学一年级的目标要求,同时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归纳出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主要区别: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三、应做准备

由以上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应帮孩子做好如下准备: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而不是恐惧。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1、注意水平的衔接。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

2、知识点的衔接。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3、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

(1)、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3)、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5)、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7)、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具体措施:

(一)、环境创设: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

2、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

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3、注重主题环境创设,通过创设班级主题环境用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二)、习惯培养:为了更好的与小学接轨,我们注重培养孩子良

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措施

如下:

1生活卫生习惯

(1)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们指导孩子练习自己 系带子、系扣子、叠衣服、整理床铺。整理书包。并开展了相关 的游戏活动。

(2)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家长取得联系,准备 一个孩子喜欢的小闹钟,每天能早睡早起,按时来园。自从活动 开展以后,孩子们入园的拖沓现象没有了, 这为将来进入小学奠 定了基础。

(3) 、设立小小值日生,每天都有不同的小朋友,轮流帮助老 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理桌椅、浇花等。帮助老师 分发餐具及午点加餐等。培养孩子的班级服务意识。 养成热爱劳 I *?*

贝。 (4) 、争当小小礼仪员,每天早晨入园时,门口都有两名孩子 来迎接小朋友,并且使用礼貌用语,如:阿姨早上好,小朋友早 上好。孩子之间的互相问候培养了他们积极使用礼貌用语的能 力。

2、学习习惯

从小班开始就循序渐进,逐步提出集体可行的要求, 使他们 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的得到发展,久而久之良好 的学习习惯自然形成了,为小学打下基础,具体如下:

(1) 、良好坐姿、站姿、执笔姿势的培养。并开展了队列队形 等相关的游戏。

(2) 、培养阅读习惯,

创设阅读环境,设立图书角。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阅读 兴趣。 听

说 读 写 说的故事利用

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教会幼儿阅读的技能和方法。

指导幼儿学习按页码顺序看书。由于大班幼儿已认识了 1— 10的数字。因此,先教他们按页码顺序翻书,使他们掌握看书的方 法并养成习惯。学习按从左向右 ,自上向下的顺序看书。在此过 程中 ,幼儿亲身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的 ,故事是要一幅一幅 有序的接下去看 ,才能知道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理解力。

(4)、培养孩子乐于倾听的习惯,老师的语言抑扬顿挫,富有 魅力,

动的好习, 幼儿倾听教师讲故事或在区角听录音机播放故事。 和同伴

间说说自己会的故事,并把它讲给大家听。 鼓励幼儿和书

成为好朋友,引导幼儿读书。

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 ,把自己听到的故事、想

同时用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从而使活动不枯燥,从而吸引孩子,使孩子愿听乐听,久而久之孩子爱听会听了,听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5)、养成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大班后期我们每天都会发一张蒙氏操作页,第二天早上交给老师,有时也会让孩子口头转达一些事情,避免升入小学后,出现忘记作业的情况发生。

(6)、培养勇于发言的习惯,,对积极发言的孩子,做到肯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举手发言被表扬的喜悦,老师细心观察,给予每个举手的孩子发言的机会,无论错对,都要肯定他举手发言是很棒的,对于不敢举手发言的孩子,进行交流。

(7)、适当延长上课时间与小学接轨,小班集体活动时间为

15 分钟左右,适当延长到中班20 分,大班30 分钟左右,来适应小学课堂40 分钟。

(三)、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幼小衔接的一个重要途径。家长教育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通过家园共育,引导家长走出误区,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心理准备。具体措施如下: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 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举行关于“幼小衔接”的知识讲座

2016 年6 月8 日下午,在我园多功能厅里,一场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如何做家长》的幼小衔接知识讲座,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差异、学习质量的要求三方面介绍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同时向家长传授了孩子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使家长们更加明确了幼小衔接的具体内容,受到家长们的好评。

2、各班召开关于“幼小衔接”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3、利用家长园地中的育儿知识专栏,宣传幼小衔接的相关 知识,转变家长思想和教育观念,尽量争取家长配合,使家长增 强责任感来积极参与。 利用家长园地中的幼儿展示专栏, 理玩具书籍、帮助他人、爱护环境……的照片,给孩子自立互助 的方向引领, 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同时让家长了解孩子最新情况 及孩子近期应达到的发展目标, 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 学会用正 确的眼光看待孩子,有的放矢的进行家庭教育。

4、 利用微信平台或电话与联系,解决家长的困惑。暑假来 临,面对铺天盖地的补习班广告,家长们不知如何选择,面对家 长的询问, 我们在微信平台中发布相关的知识, 并在电话中针对 家长的提问给予针对性解答, 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 让家长 根据孩子及家庭环境作出合理选择。

5、 安全教育: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孩子将会更多的面 对复杂的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利用家长 开放日活动, 要求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园为家长和幼儿讲解安 全常识,如:怎样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四)、幼小协同:

1、 调研

2016 年 3 月 1 日,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一小相关教师来我 园进行参观, 并观摩了两节大班集体活动课, 双方同时发放了调 查问卷。 3月 2日,我园相关教师又到一小进行了听课活动,并 在活动后进行了座谈,此次会谈指出了两个阶段工作中的不足, 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努力方向,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措 施。

2、参观: 6 月 20 号 我园组织了大班幼儿参观涞水小学, 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 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 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此次参观小学, 是我园幼小衔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 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 同时也为他们进入小学 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相信不久的将来, 孩子们个个都能迈着 自信、从容的步伐进入小学,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

3、画展 孩子们的毕业在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对小学生活充满无 我心目中的小学” 的主 题画展,孩子们用五彩的画笔, 描绘出了他们

心目中的小学生活。 总之,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园从实际

幼儿整

限的向往和期待,为此,我们举行了 “

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教育作用

浅谈家园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教育作用 发表时间:2019-08-22T15:50:57.13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作者:刘莹[导读]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刘莹(贵州省盘州市第四幼儿园贵州盘州 553537)摘要:幼儿园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孩子们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期。随着3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宝贝们将要走向下一个新天地,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那么,如何让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 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和家庭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关键词:家园携手;幼小衔接;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058-01 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体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上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要运用科学的办法,使幼儿园小朋友顺利地进入小学展开学习生活,为小朋友做一个充分的学前准备。 一、幼儿园升小学及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学习困难类型 (一)行为习惯不适应所引起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注意力很难维持20分钟以上。这时孩子如果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不强,往往会做出一些行为引来老师的批评。一些孩子会选择更加不听老师的话,和老师对抗,造成自己学习的困难。这就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拖拉、说话算话、劳逸结合等好习惯。 (二)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所引起 例如,在数学教育中,一年级的孩子会接触到100以内(包括零)的整数,并且会涉及加和减两种运算,还有各种在这个基础上演变出来的题目。这里造成的学习困难,往往是由于在学前教育中,疏忽了数和量的感性体验。比如某孩子所做的运算:一只鸡+三只鸡=4,一只鸡+三只鹅=4。再比如语文,孩子认识字的数量太少,遇到课文阅读会感到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在孩子的学前教育过程中,看图片过多、读文字较少造成的。家长可以适度增加文字阅读的数量,领读一些比较有趣味的启蒙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 (三)社会交往技能不足所引起 一些孩子在学前的生活中,受到注意力关注的密度较高,而在成为小学生后,会感到被“冷落”,他们会通过一些不适当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其结果则是引来老师的批评。多次的批评,孩子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造成学习困难。又比如,一些孩子不能和同伴和谐相处,会引起一些激烈的对抗,比如对骂甚至是撕打,这使得孩子在这个环境中会感到紧张和压力,分散了学习上的注意力,长期发展造成学习困难。为此,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并创造条件,让他们逐步提高社会交往技能。 二、家园携手在幼小衔接中的教育作用 为了让家长与幼儿园搞好幼小衔接教育,从思想认识上达成共识,在教育内容和措施方面实现家园共育,本文提出以下观点。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1.言行文明。与老师、同伴说话时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打扰别人或插话时,要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求助于你时,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 2.人人关心集体,每天为班级做一件事。 3.在集体活动时遵守纪律,举手发言。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会欣赏别人,赞美别人。 4.按时来园,按时完成任务。 5.积极参加晨间体育锻炼,做早操时排队要快、静、齐,做操动作有力。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自理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与家长共同努力,加强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爱惜学习物品,放置东西有条理;努力克服困难,有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毅力和习惯;对待学习任务细心,认真争取“一次成功”并养成习惯,克服粗心大意、屡错屡改、靠橡皮擦的坏习惯;同时家、园都要重视对幼儿的生活自理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如大班期初,在幼儿带来小书包时,可以要求大家把自己小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将文具从玩具和其他物品中挑选出来,引发幼儿讨论小学生书包里应该放些什么,怎样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在家中也让幼儿独立整理学习用品。孩子自己背书包来幼儿园,不只是为了简单地模仿小学生,而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激发幼儿建立任务意识 幼儿园基本上没有强制性的任务,小学的任务则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完成任务的情况要受到老师的检查。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做事的专注性,养成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习惯。例如,改变写通知给家长看的做法,可让幼儿当传令兵,把老师布置的任务传达给家长。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能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信息。还可向幼儿布置一些回家后的任务,如:放学后一定做完老师布置的手工制作,带一些废旧材料到幼儿园来,到户外去观察、做记录,讲故事、背儿歌给家长听并把家长的评议情况带回来给老师。 总之,通过家园密切配合,全力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将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主动,任务意识也明显增强,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正一步一步地迈出幼儿园的大门,迎来新的小学生活,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多一份自信,少一份胆怯;多一些勇气,少一些迷茫,在求知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中 班 家 园 共 育 工 作 总 结(1)

中班家园共育工作总结 (2016.9-2017.1) 中班组 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着班级经营的成效。家庭和幼儿园的沟通就是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责任。针对这些,我们这学期把家长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让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保育方法。 以前,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看管小孩的地方,只要小孩没出事,那就是一间好的幼儿园,有的家长认为,在幼儿园就是让孩子识字和学算术,除了这就没其他事了。甚至还有认为教孩子是老师的事,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老师没教好。那是因为传统的家园沟通方法仅仅是一两次的家长会,以及接送孩子短时间的交流。这样一来,家长又怎能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幼儿园、老师做过什么工作? 1、我们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开展家长工作。在家 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工作也在顺利的开展。 2、为了使家长能经常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利用早 晚接送的时间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幼儿园的家长工作需要细致耐心。 3、成立家长委员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家长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他们的积极主动使我们老师感受到,家长迫切地希望能与老师多点沟

通,共同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良好的家长工作找到了顺利开展的组织。 通过家委会的成立,我们感觉到,其实开展家长工作并不困难。只需要将心比心。 二、开展各种家园合作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工作 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让家长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使家长工作向良性的方向发展。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展开家长工作 我们发动家长利用节假日,在家里让孩子把当天发生的事讲述一遍,家长做记录。回幼儿园后让幼儿分享参观的所见所闻,说说家长们向幼儿介绍的知识,听起来十分有趣,这样一来,不仅让幼儿增长了见识,还发展了幼儿的讲述能力。 2、另外,我建议还可以根据家长的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为家长提供了解幼儿园工作的机会;组织亲子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沟通等等。这些家长工作的开展,使家长们懂得,教育孩子不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了。而我们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也要参与到活动当中,因为,你们不再是一名旁观者,是参与者,组织者,实施者,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松山区第二幼儿园 2017.1.5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几点建议

幼小衔接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幼儿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不仅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更要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两者虽然相互连接但存在较大差异。幼小衔接便是在两者的差异中寻求某种联系,侧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以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只有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才能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幼儿园与小学存在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生活环境不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温馨、舒适、富有童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小学教室中则是固定的桌椅摆放。 作息制度不同。幼儿园中每日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过1小时,且幼儿在园每日有2~小时的午睡时间;而小学的学习生活则较为紧凑,不仅取消了午睡,每天还要按照课程安排学习各科课程。 师生关系不同。幼儿教师不管是在教学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都要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而小学教师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 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蕴含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无论是专门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是分散的区域活动,甚至是楼道与班级的环境布置,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内涵;另外,除了预设课程,生成教育与随机教育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小学则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完成既定的课程。 教学方法不同。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大部分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体验、感受与表达;而小学的教学则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评价方式不同。幼儿园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评价,并不设立专门的考试;而小学则通过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来考察幼儿的学习成绩。 二、全面发展,能力为重 许多人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孩子读拼音、识汉字、学算术、说外语,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幼小衔接存在较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只重视知识技能的片面衔接,忽视对幼儿各

2018下半年江西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2018下半年江西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一、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作用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工作中,国家和社会都较为关注的内容,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目前幼儿园在不断探索的领域,同时,就幼儿教师考试而言,关于幼小衔接类的题目也一直居于考试的高频考点,且考察不断翻新,花样百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开展工作时要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促进幼儿教育合力最大化。 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互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首先,有助于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当幼儿园把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就会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幼儿、家长最实际想法与需要,使幼小衔接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可以扩大优质的教育辐射面。通过多向互动,配合幼儿园的家长工作,一方面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另一方面,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播给家长,从而有利于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最后,幼儿园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幼儿将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因此,只有在家园相互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解决靠各自单方面都无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和开放化。 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园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应将家长的参与作为改善教育、提高质量的一项重要策略,保持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地双向沟通与配合,使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意识到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准备,而且更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度的转折。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家园平等对话 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价值,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解决那些需要家园合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促使幼儿真正地健康快乐成长。家长和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优势,家长的优势体现为他们更详细地了解个体儿童的特征优势,有利于在家庭中针对个体实施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而教师的优势体现为更了解群体中幼儿的特征且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因此让家长参与到教研工作中来,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家庭教育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和家长所关心的与幼儿成长方面相关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幼儿园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推进。

家园共育促进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促进共同成长 麻家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曾艳芳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孩子的福祉是教育关注的共同焦点。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家长和教师成为朋友,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沟通,促进孩子能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健康成长和发展。 我园自2011年课程研究以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南》为依据,努力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我们将尊重家长、保护家长权利放在首位,视家长为教育的合作伙伴,努力开发家长的潜能,并通过资讯与服务、沟通与交流、支持与参与的途径,改变以往家长被动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局面,逐步确立了家长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使幼儿、教师和家长善于合作、互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探索园本课程的建构过程中,把幼儿、教职工、家长三大群体视为三个核心,缺一不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一、规范管理,提升办学品质 1、我园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幼教管理理念和近两年的探索实践,逐步生成和建立了具有本园特色的“家园共育”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理念,对家园工作的依据、目标、原则、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统整,建立了“家园共育”的管理网络,为我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家园共育”的管理网络图:(略) 2、我们根据家园共育工作的不同内容、性质和需要,先后建立建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家长行为规范》、《家长的权利》、《家长的义务与职责》、《家园联系常规工作管理制度》、《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等各类工作制度,使家园共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家园共育工作在制度的保障下正常运转。同时,我们将家长和社区工作列入了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落实了岗位负责制,加强了专人管理的力度。为了让家长了解我园的办园理念和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园时我们通过发放资料和新生家长会议,及时向家长宣传我园有关家园共育方面的要求,让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办园理念、办园宗旨及对家长工作要求的前提下与幼儿园签定“幼儿园、家庭相互承诺协议书”,使孩子一进入我园家长就成为了教育的合作伙伴。 二、实行多渠道、多途径的家园沟通 家园共育,沟通是桥梁。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才能达到家园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家教宣传专栏:幼儿园和各班都设有家长园地,每月更换一次,向家长介绍保教内容、要求、情感方面培养的目标、手段、措施、生活中应掌握的技能技巧、有关的育儿小常识以及班级、教研组、学校等各方面举行的大活动等等,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学校、班级中的教育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方式与教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达到家园同步的教育效果。 2、开展家长约访:教师每学年安排一次将幼儿家长邀请到幼儿园进行半小时以上的互动交流,并做好约访记录。结合幼儿档案向家长介绍幼儿发展情况,有针对地交流教育方法。 3、上门家访:教师每学年对每位幼儿家访一次,教师走进家庭了解幼儿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新生家访在幼儿还未入园前到家里访问,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家庭情况,更要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加以初步分析;同时,还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幼儿入园的一些准备工作,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密切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为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家长如何做到幼小衔接

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做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一名家长和小学教师的双重身份来谈谈幼小教育衔接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裨益。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

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家园共育做好幼小衔接 ------霍尔奇小学阳光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当孩子走出幼儿园的大门跨入小学校门,从小朋友成长为小学生,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高速度、快节奏的小学学习生活,我园于6月2日下午,在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室召开了家园共育家长座谈会,我校孙欣校长重点向家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搞好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颇有感触。接着邓园长向家长讲解了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情况,倡议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他们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等,以便让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准小学生。 一、家园共育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大人的掌上明珠,事事都由家长包办,都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家长及家人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忽略了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入小学后,许多无法替代的学习任务和劳动任务都须自己独立完成等等,为此,我们请家长密切合作,统一认识,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刷牙、整理床铺、自己吃饭、自己整理书包、整理玩具、图书,家园携手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技能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除了做自己的事情外,还要学会为集体服务,如:每天的值日生工作、收拾整理玩具,学习简单的种植、植物管理,整理杯子,分发碗筷,轮流当组长,帮助发书,发玩具等,在家里帮助摆碗筷,擦桌櫈,摘菜洗杯子、洗脸等。使他们的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在入小学后就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的集体

生活。 二、家园共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身。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都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表达这节所要学的东西,内容很新颖,很吸引他们的眼球。在活动中,我们老师也对幼儿们进行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在大班的下学期,我们再也不会像小、中班那样用五角星来表扬、鼓励他们,而要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专注,培养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在小学里,理论的东西较多,教师讲的比较多,对孩子们来说,一下子很难适应,就会出现做小动作、开小差,思想不集中等。其次,我们应该和家长去正面地引导他,拿他感兴趣的东西去吸引他,对于他们的进步,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在平日活动中,我们也在慢慢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比如: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在他们写字过程中,我们老师如果看到某位幼儿的姿势不正确,就会及时的提出,让幼儿们及时的改正,这一做法得到很多家长的赞同。 进入小学后,他们每天有不同的作业。为了让他们知道任务意识的重要性,我们会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这样督促了幼儿们的任务意识。 二家园共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孩子们要对自己有自信,那么他们就愿意尝试新的事和物,并且要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强调了“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其中指强调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料号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影响,注重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半功倍。“家园共育”是幼儿教师永恒追求的一门艺术。 关键词:幼儿园新教师家庭共育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工作中最为困惑、棘手的,不是如何保证好孩子的安全,也不是怎样掌控课堂,而是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幼儿园的老教师告诉我:这是要多少年的经验积累的工作艺术,是一门大学问!于是,我对它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所以选择了“家园共育”作为了我的论文主题。在学校中我学习到了有关家园共育的理论基础,了解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方法和途径。在实习中,通过请教老教师和自己观察、体验,对“家园共育”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于是我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体现在了我的论文中。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生活环境相比成人比较简单,主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不外乎幼儿园和家庭。幼儿园只是儿童接受教育影响的环境之一,而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因此,搞好家园共育工作是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起一座良好的桥梁,是促进孩子的各方面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由于各个家庭的背景文化差异,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与方式不同,家园共育工作成为新教师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不断地研究和学习。 二、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家园共育的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反映部分家长不配合园内活动 许多幼儿园新老师总是抱怨,家长一点都不配合工作。我认为主要矛盾集中在以下两点: 1.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把教育责任推给了老师,自己只是负责孩子的经济与物质,其他一概不管,至于如何教育幼儿是老师的事。对于老师安排的家庭作业和需要家长配合准备的材料,部分家长表现出不满意和不支持。 2.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和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与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家长与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发生分歧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全方面发展。忽视了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感官训练。 (三)家长不知如何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交流,在工作中,我与一些幼儿家长进行交流时发现她们对如何与老师搞好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存在一些困惑。家长迫切地希望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表现,希望能被老师得到肯定和喜爱。同时,我又过在网上搜索,发现各种网站上都有在园幼儿家长求助和解答的帖子,光在百度上搜索“家园共育”就出现了1,210,000篇相关网页。这说明此类问题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三、家园如何做好共育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

论文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作者:曹莎 沈河区雨田青阳幼儿园 2016年11月8日

浅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作者:曹莎 摘要: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十分重要。家园携手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句话说的好:“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及主动参与,协同教育,双方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家长;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因为,教育孩子并不是哪一方能单独胜任的。《纲要》指出: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及主动参与,协同教育,双方形成合力,方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只有家园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下面本人就谈谈我们该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一、家园有效沟通,达成教育观念上的统一 (一)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园有效沟通。为了促进家园的沟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为家长们提供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我园改进了家长会的形式,原来的家长会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现在我们改用了家长座谈会、茶话会、家长沙龙、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让

家园共育 搞好幼小衔接问题

家园共育搞好幼小衔接问题 发表时间:2011-08-29T16:57:53.607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乔伟[导读] 启发孩子向往上小学的愿望。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乔伟河北省曲周县第一幼儿园057250 孩子到了大班,许多家长便关心起孩子入学准备的事了,回到家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不再是“你今天快乐吗”、“玩得高兴吗”,而是“你今天学了什么”、“作业做完了吗”。在我们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快上学了,应该把家里的玩具收起来,让孩子收收心,不能再贪玩了。另外,由于小学主要学语文、数学、外语,不少家长便把让孩子识字、做算术、读英文作为入学准备的主要内容。这 样的做法与认识是不妥的。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不能光靠上小学前的这几个月,家长确实应关注这方面的教育,但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使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 首先,家长应了解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顾,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课间十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只是短暂的午休。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在时间上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进入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这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如果坡度太大,孩子很不适应,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减缓这一坡度,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与幼儿园都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一般说来,幼儿园教师会在大班阶段加强入学准备教育的。比如,对孩子进行向往上小学、做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教育,进行阅读、书写及数学能力的准备教育,加强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培养伙伴交往能力及各种自理能力等。而家长在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情况后,可对孩子进行下列的引导与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 一、启发孩子向往上小学的愿望。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的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你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他们在学校能学到好多本领呢!”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也企盼着上小学。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家长就说:“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了。”“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入学的心理准备。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我曾听到一些有经验的小学低年级教师说:最难教的学生不是学期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而是那些没有学习兴趣和愿望的孩子。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必须调动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产生“我想学”的心理需要时,他们才能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得好。因此,家长要将培养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不能着急,强迫会使孩子形成尚未入学就已厌学的不良后果。 另外,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对于大班的孩子,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因为到了小学,课堂教学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需要小学生能专心地听讲和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注意力涣散的孩子一般说来是学不好的。据小学教师们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大多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可以多让孩子玩一些拼图玩具、建构玩具等,开展一些有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游戏。特别是玩棋类游戏,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和记忆力等很有益处,家长应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戏。 三、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在我们周围上小学的孩子中,不少家长埋怨他们的孩子不会管理自己的东西,书本和学习用具常常丢失;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就像“字纸篓”,乱得要命。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在上小学前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大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自己管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教孩子生活规律化。家长应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使孩子以后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 五、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及成人的言传身教作用。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功夫。孩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命名“××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这学期,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幼儿年龄特点,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可以自定,有学习、生活能力、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我们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五下午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班长、值日生光荣称号或小玩具等,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则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的确,在我们的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我们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做好家长工作促进家园共育

做好家长工作促进家园共育 《纲要》从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四个部分共有十处提到幼儿园在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应与家庭合作。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构成我们幼儿园要素不仅仅是孩子、老师还有家长。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特别是《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专门强调: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一、做好家长工作的意义 1、对于幼儿来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力量。 现代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认为: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人类最初的幼儿教育是家庭承担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责任转移到幼儿园。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从“还幼儿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态”的观点出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重新受到重视,时至今日,幼儿教育离不开幼儿园,但幼儿园却不能取代家庭。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说幼儿教育必须去的家长的配合。 家庭环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习惯常常是幼年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会给幼儿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幼儿主要靠模仿成人来学习。父母的饮食、起居、卫生等习惯成为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父母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常常会留在孩子的脑海里,时常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若父母热爱生活,用热情拥抱生活,用好奇探寻世界,用心灵去感受美好,孩子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生活。相反,父母对一切麻木不仁、冷漠、迟钝,缺少应有的激情,那么孩子就可能变得冷漠、迟钝、乏味、狭隘、利己。父母影响孩子的人格。父母的教养方法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放任的教养方法,将培养出缺乏责任心、自私、无原则性的孩子。所以说咱们通过家长工作提高了家长的认识、素养。也是在间接的为孩子提供一个良性、隐形的成长环境。 2、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 对家长而言,正像一个职业教育者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一样,家长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也需要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家园合作就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

浅谈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

浅谈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本文探讨了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幼儿园、家长和小学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诸多因素的改变,往往使幼儿步入小学后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新的主导活动对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形成了“幼小衔接”之间的“坡度”。因此,幼小衔接自然而然地成了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的“终身教育”起点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幼小衔接是为幼儿入小学提前做好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工作。儿童是否具有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将关系到入学的准备和适应状况。 当孩子走出幼儿园的大门跨入小学校门,从小朋友成长为小学生,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高速度、快节奏地小学学习生活,我们老师根据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性,和家长共同努力,通过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信心、以及他们的交往和合作能力等,让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准小学生。 一、家园共育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 在关键期内, 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关键期, 幼儿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可见, 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们应在关键期培养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 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时, 要不断地给予鼓舞, 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并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幼儿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 少走弯路。现在的孩子都是大人的掌上明珠,事事都由家长包办,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家长及家人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忽略了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进入小学后,许多无法替代的学习任务和劳动任务都须自己独立完成等等,为此,我们与家长密切合作,统一认识,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刷牙、整理床铺、自己吃饭、自己整理书包、整理玩具、图书,家园携手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技能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除了做自己的事情外,还要学会为集体服务,如:每天的值日生工作、收拾整理玩具,学习简单的种植、植物管理,整理杯子,分发碗筷,轮流当组长,帮助发书,发玩具等,在家里帮助摆碗筷,擦桌櫈,摘菜洗杯子、洗脸等。使他们的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在入小学后就会很快的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最新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2020

在我们忙碌工作中不经意间一学期已经过去,这一学期的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我们及时的去总结去分析,这样下学期的幼小衔接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下面是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2020教学工作总结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2020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学生即将升入二年级之际,校领导和一年级教师坐在一起,对照本学期初制定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回首所做过的工作,共同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具有了任务意识。 学生学会了记作业,也能够完成家长分配给的一两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能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例如擦黑板、收发作业等。 2、学生建立了时间观念。 做事磨蹭、做作业时间长是很多一年级学生的通病。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先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家长也形成了监督孩子抓紧时间完成任务的意识。 3、学生学会了认识新朋友,与同学和睦相处。 教师教会了孩子主动出击,结识新伙伴,并且能够与同伴和睦共处。 4、学生学会了自己解决与伙伴间的冲突。 老师和家长携手,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技巧。例如;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去别的小朋友家玩,给孩子创造更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接触的机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冲突时,老师、家长不充当调解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 5、家长和学生都明白了如何认真对待英语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教育大纲中,英语学习反而大于数学。英语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母语环境的语言,老师、家长给孩子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多接触英语环境,让孩子感觉英语是好学的。比如,每天让家长监督孩子听录音、练口语15分钟,教师每天通过家长签字检查练习情况。 6、学校引导家长认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方向。 开学末召开一年级家长会,传达了两个精神。第一个精神,让家长明白本学期孩子取得的进步。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提高了,竞争意识加强了,学业水平提

幼小衔接教育计划.doc

跳蹬小学附属幼儿园2018年幼小衔接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