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七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

1.(1)B (2)C (3)D (4)C 、E (5)C、D (6)B (7)A、D (8)A 2.(1)×(2)×(3)√(4)×(5)×(6)×

3.略

4.(1)

(2)

大多数分子中以色散力为主。

(3)

(4)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导致分子间作用力加强,因此水蒸气易液化。而氮气分子间以及氢气分子间都只有色散力,且分子量较小,因此分子间作用力相对较弱,故通常条件下不易液化。

(5)CF4、CCl4、CBr4和CI4四化合物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加强,因此状态由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同时熔点也依次升高。

习题

1.Be2+:2电子构型

Fe2+、Cu2+:9~17电子构型

Ag+、Zn2+、Sn4+:18电子构型

Pb2+:18+2电子构型

S2--、Br–:8电子构型

2.

3.非极性分子:CH4、BCl3、CS2;极性分子:CHCl3、NCl3、H2S

4.(1)色散力

(2)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3)诱导力、色散力

(4)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5.

6.

分子VP BP LP VP排布杂化类型分子构型PCl3 4 3 1 正四面体不等性sp3 三角锥SO2 3 2 1 平面三角形不等性sp2V形NO2+ 2 2 0 直线形sp 直线形SCl2 4 2 2 正四面体不等性sp3V型SnCl2 3 2 1 平面三角形不等性sp2V型BrF2+ 4 2 2 正四面体不等性sp3V型

7.不等性sp 3,角形,H 2O 偶极矩大,△x 大。 8.O 2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

O 2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σ2p x )2(π2p y )2(π2p z )2(π*2p y )1(π*2p z )1 O 2+、O 2-、O 22-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分别为:

O 2+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σ2p x )2(π2p y )2(π2p z )2(π*2p y )1 O 2-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σ2p x )2(π2p y )2(π2p z )2(π*2p y )2(π*2p z )1 O 22-:(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σ2p x )2(π2p y )2(π2p z )2(π*2p y )2(π*2p z )2

O 2+、O 2、O 2-、O 22-单电子数分别为1、2、1和0,分别具有顺磁、顺磁、顺磁和反磁性。 O 2+、O 2、O 2-、O 22-键级分别为: O 2+:(8-3)/2 = 2.5, O 2:(8-4)/2 = 2 O 2-:(8-5)/2 = 1.5, O 22-:(8-6)/2 = 1 ∴O 2+、O 2、O 2-、O 22-键的强度依次下降。 9.(1)分子轨道表示式分别为:

2Li :(σ1s )2(σ*1s )2(σ2s )2 2Be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

2B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π2p y )1(π2p z )1

2F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σ2p x )2(π2p y )2(π2p z )2(π*2p y )2(π*2p z )2 2Ne :(σ1s )2(σ*1s )2(σ2s )2(σ*2s )2(σ2p x )2(π2p y )2(π2p z )2(π*2p y )2(π*2p z )2(σ*2px )2 (2)Li 2、Be 2、B 2、F 2、Ne 2键级分别为:1,0,1,1,0 ∴2Be 、2Ne 都不稳定,不存在。 (3)顺磁:B 2

反磁:Li 2、F 2

10.(1)5B

(2)B 2:(σ1s )2(σ*1s )2(σ2s )2(σ*2s )2 (π2p y )1(π2p z )1 11.略

12.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有:NH 3、CH 3COOH 、C 2H 5OH

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的有:HNO 3 13.(1)均为非极性分子,只存在色散力

(2)H 2O 为极性分子,N 2为非极性分子,因此存在诱导力与色散力。 (3)CH 3Cl 为极性分子,因此分子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4)H 2O 与NH 3均为极性分子,因此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同时还存在氢键。 14.

由hess 定律:U E D S I S H 1-++++=?1/22/12m f

)9.631(5.3101512/14.622/19.4180.90---?+?++=

)m ol ·kJ (9371-=

–U

K +(g)

+ I

(g)

K(g) I

S 212S 1

KI(s)

m

f H ?K(s) + (s)

I 2

1

2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doc

思考题与习题 1.一台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__________,斜率 C=___________。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3.若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电刷没有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位置上,试问此时电机正、反转时的输出特性是 否一样为什么 4. 根据上题 1 中已知条件,求该转速下的输出电流I a和空载输出电压U a0。 5.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电压与_________成严格的线性关系。 6.测速发电机转速为零时,实际输出电压不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称为____________ 。 7.与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相比,直流测速发电机有何优点 8. 用作阻尼组件的交流测速发电机,要求其输出斜率_________,而对线性度等精度指针的要求是 次要的。 9.为了减小由于磁路和转子电的不对称性对性能的影响,杯形转子交流异步测速发电机通常是 () A.二极电机 B.四极电机 C.六极电机 D.八极电机 10.为什么异步测速发电机的转子都用非磁性空心杯结构,而不用鼠笼式结构 11.异步测速发电机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电压与转子转速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非线性同方向变化; C.成正比; D.非线性反方向变化 答案 1、.一直流测速发电机,已知电枢回路总电阻R a=180Ω,电枢转速n=3000r/min ,负载电阻 R L=2000 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U a=50V,则常数K e =,斜率 C=。 U a Ke n Cn =50 R a 1 R L C=50/3000= K e=C(1R a)= X (1+180/2000)= R L 2、直流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特性,在什么条件下是线性特性产生误差的原因和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答:直流测速发电机,当不考虑电枢反应,且认为励磁磁通、 R 和R 都能保持为常数时可认为其特性是线性的。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思考题答案

班级名称: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究生 第一章引注作用课程提纲 1、引注的作用是什么?与文学作品相比,学术论文在引注使用 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引注的作用是(1)认知功能;(2)道德功能。引注以其标记技术直接显示所引内容的存在处所,方便人们核实,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全面地把握所引内容的准确意义。另外,引注直观地表明作者对事实和前人劳动的尊重,展示自己的道德人格。 学术论文的引注注重格式规范,应该按照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应该列出原引自期刊、学位论文、专著等的详细信息,文献注释的方式包括页下脚注、文章末或书的章节末的尾注、随文注与参考文献列表相结合;文学作品的引注多为在在行文中引用的话,对作品的引用,概括较多,概括中适量地直接引用原文,可以是引一两句关键的话,也可以只引-一些关键的或独特的词语。如果需要把作品中某段文字作为比较重要的材料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的话,可以有较长的引文,包括可以让引文独立成段。 2、列出两门课的提纲。 答:如以下图表所示。

班级名称: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究生 《学术规范》 引注 功能历史类型要素意义盲区 引注内容 引注意义 学术不端 行为 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伪造科研数据 伪造注释 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买卖论文、违规署名 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 危害预防处理 人际关系 导师-学生 合作-竞争 与公众、课题资 助者之间 同行评议 利益冲突 知识产权 著作权 署名权 伦理原则 受试者相关 的伦理问题 伦理审查《论文写作》 套路方法技巧 优秀高水平论文写 作技巧 规范严谨 结合专业 认识深入SCI写作技巧 文献追踪 数据处理 投稿 返修 写作投稿技巧 寻找目标期刊 组织文章结构 学术写作语言 同行评议价值 学术伦理道德 著作权 利益冲突 同时提交 研究欺诈 剽窃

结构化学基础习题及答案(结构化学总复习)

结构化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01.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1】将锂在火焰上燃烧,放出红光,波长λ=670.8nm ,这是Li 原子由电子组态 (1s)2(2p)1→(1s)2(2s)1跃迁时产生的,试计算该红光的频率、波数以及以k J ·mol -1 为单位的能量。 解:81 141 2.99810m s 4.46910s 670.8m c νλ--??===? 41 71 1 1.49110cm 670.810cm νλ --= = =?? 3414123-1 -16.62610J s 4.46910 6.602310mol 178.4kJ mol A E h N s ν--==??????=? 【1.2】 实验测定金属钠的光电效应数据如下: 波长λ/nm 312.5 365.0 404.7 546.1 光电子最大动能E k /10-19J 3.41 2.56 1.95 0.75 作“动能-频率”,从图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Plank 常数(h)值、钠的脱出功(W)和临阈频率(ν 0)。 解:将各照射光波长换算成频率v ,并将各频率与对应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 k 列于下表: λ/nm 312.5 365.0 404.7 546.1 v /1014s -1 9.59 8.21 7.41 5.49 E k /10 -19 J 3.41 2.56 1.95 0.75 由表中数据作图,示于图1.2中 E k /10-19 J ν/1014g -1 图1.2 金属的 k E ν -图 由式

0k hv hv E =+ 推知 0k k E E h v v v ?= =-? 即Planck 常数等于k E v -图的斜率。选取两合适点,将k E 和v 值带入上式,即可求出h 。 例如: ()()1934141 2.70 1.0510 6.60108.5060010J h J s s ---?==?-? 图中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所代表的v 即金属的临界频率0v ,由图可知, 141 0 4.3610v s -=?。因此,金属钠的脱出功为: 341410196.6010 4.36102.8810W hv J s s J ---==???=? 【1.3】金属钾的临阈频率为5.464×10-14s -1 ,如用它作为光电极的阴极当用波长为300nm 的紫外光照射该电池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解:2 01 2hv hv mv =+ ()1 2 018 1 2 341419 312 2.998102 6.62610 5.46410300109.10910h v v m m s J s s m kg υ------??=? ??? ???????-??? ?????? =?????? ? 1 34 141 2 31512 6.62610 4.529109.109108.1210J s s kg m s ----??????=?????=? 【1.4】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a ) 质量为10-10kg ,运动速度为0.01m ·s -1 的尘埃; (b ) 动能为0.1eV 的中子; (c ) 动能为300eV 的自由电子。 解:根据关系式: (1)3422101 6.62610J s 6.62610m 10kg 0.01m s h mv λ----??===???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医学信息检索》题库集——思考题

《医学信息检索》题库集——思考题 1.简述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2.文献按载体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3.文献的级别及其相互关系。 4.在计算机检索中,如何缩小检索范围? 5.获取文献全文的方法有哪些? 6.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哪些? 7.简述信息检索的原理 8.计算机检索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9. 简述IM主题索引的编排规则。 10.《医学主题词表》(MeSH)字顺表的参照系统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意义。 11.按照存储内容的不同,数据库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12.什么叫主题词的扩展检索,它的优越性何在? 13.什么是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14.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因素有哪些? 15.独立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6.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全率? 17.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准率? 18.依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专利有效期为多长? 19.信息检索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0.何谓数据库的顺排文挡和倒排文挡? 21.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22. 核心期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3.试述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 24.简述会议论文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和国外会议论文的检索系统有哪些? 25. 周红同学在检索一个课题时,第一次检索的结果有172 条文献,你建议一下她采用何种方式来缩小检索范围? 26.Medline和Pubmed有什么区别? 27.专利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28.如果要查找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中外文文献,可以选择哪些数据库?请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简要检索策略。 29.通过哪些检索系统可以查明济宁医学院图书馆是否有“computer communications”这本期刊? 30. 请列出5个Google高级检索语法,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31. 在CBMWin4.0版中的查找某作者发表的文献有几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32. 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3. 列举6种可以检索引文的数据库。 34. 文献的种类 35.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36、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37、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8、现有毕业论文的题目定为"国内外加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初步拟定包括

DNA分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限时训练 1.下图是DNA结构模式图,据图所作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限制性切酶能将a处切断 B.DNA连接酶能将a处连接 C.解旋酶能切断b处 D.连接b处的酶为RNA聚合酶 2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A.蓝藻、变形虫 B.T2噬菌体、豌豆 C.硝化细菌、绵羊 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3.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含有30%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A.20% B.30% C.40% D.70% 4.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则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 A.44% B.24% C.14% D.28% 5.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 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如下图,这三种DNA 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6.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A.胸腺嘧啶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 7.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 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A.100% B.25% C.50% D.0 8.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思考题是与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1]

第二章溶液与离子平衡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E 2. E 3. T 4. E 5. E 6. T 7. T 8. E 9. E 10. E 11. E 12. E 13. T 14. E 二、选择题 15. C 16. A 17. C 18. C 19. C 20. B 21. A 22. C 23. D 24. B 25. B 26. A 27. D 三、填空题 28.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29. D>C>A>B 30. 红红黄同离子效应31. K s°= (b(Ag+)/b°)2(b(CrO42-)/b°)2s = (K s°/4)1/3 33. 右34. 空轨道孤电子对35. HPO42-H[PtCl6]-SO42-[Fe(H2O)5OH]2+36. 5.68 10-10NH4+, H3PO4, H2S PO4, CO3, CN, OH, NO2-[Fe(H2O)5OH], HSO3-, HS-, H2PO4-, HPO4, H2O 四、问答题 38.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与溶液的组成有何关系? 答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即随溶质的粒子数的增多而增大, 而与溶液的组成(溶质的本性)无关. 39. 怎样衡量缓冲溶液缓冲能力的大小? 答缓冲能力大小的衡量尺度为缓冲容量. 当缓冲组分比为1:1时, 缓冲溶液有最大的缓冲容量. 40. 试讨论怎样才能使难溶沉淀溶解. 答若要使沉淀溶解, 就必有ΠB(b B/b°)νB< K s°, 因此, 必须必须设法降低饱和溶液中某一组

分的平衡浓度. 可以根据沉淀的性质, 利用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或配合反应等措施, 以达到使沉淀溶解的目的. 41. 试用平衡移动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将产生什么现象. (1)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Na 2CO 3. 答 根据同离子效应的原理,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变小. (2)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氨水. 答 加入氨水时, Ag +与NH 3生成了稳定的[Ag(NH 3)2]+, 使溶液中b (Ag +)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氨水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3) 向含有Ag 2CO 3沉淀中加入HNO 3. 答 加入HNO 3时, CO 32-与HNO 3反应, 使溶液中b (CO 32-)降低, 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Ag 2CO 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当CO 32-足够量时, Ag 2CO 3沉淀将完全溶解. 42. 试说明什么叫螯合物. 答 螯合物是指含有多齿配位体并形成螯环的配合物. 43. 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有哪些区别? 答 (a) 对酸碱的定义不同; (b) 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c) 酸碱反应的实质不同; (d) 适用的溶剂不同. 五、计算题 44. (1) 14.6% (2) 0.454 mol ?dm -1 (3) 0.54 mol ?kg -1 (4) 0.991 45. 186 g ?mol -1 46. 2327.53 Pa 326.4 kPa 47. (1) b (H +) = 9.4 10-4 mol ?kg -1 b (Ac -) = 9.4 10-4 mol ?kg -1 α = 1.88% (2) b (H +) = 3.5 10-5 mol ?kg -1 b (Ac -) = 0.025 mol ?kg -1 α = 0.07% (3) b (H +) = 0.025 mol ?kg -1 b (Ac -) = 3.52 10-5 mol ?kg -1 (4) b (H +) = 1.76 10-5 mol ?kg -1 b (Ac -) = 0.025 mol ?kg -1 48. 0.01 mol ?kg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在298K 时, 测定其pH 为5.0, 求: (1) 该酸的K a °和α; (2) 加入1倍水稀释后溶液的pH, K a °和α. 解: (1) pH = 5.0, b (H +) = 1 10-5 mol ?kg -1 HB = H + + B - b (eq)/mol ?kg -1 0.01-1 10-5 1 10-5 1 10-5 52 8a 5 (110)1100.01110 K ---?==?-? 5110100%0.1%0.01 α-?=?= (2) HB = H + + B - b (eq)/mol ?kg -1 0.005-x x x K a ° = 1.0 10-8, (0.005-x ) ≈ x , 28a 1100.005 x K -==? b (H +) = 7.07 10-6 mol ?kg -1 pH = 5.15 6 7.0710100%0.14%0.005 α-?=?= 49. 计算20℃时, 在0.10 mol ?kg -1氢硫酸饱和溶液中: (1) b (H +), b (S 2-)和pH; (2) 如用HCl 调节溶液的酸度为pH = 2.00时, 溶液中的为S 2-浓度多少? 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分为三部分思考题验证题和论文题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分为三部分:思考题、验证题和论文题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多元统计分析? 2﹑多元统计分析能解决哪些类型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聚类分析 1﹑简述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路。 2﹑写出样品间相关系数公式。 3﹑常用的距离及相似系数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利用谱系图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5﹑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系统聚类分析? 第三章判别分析 1﹑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路,图示其几何意义。 2﹑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有何异同? 3﹑简述贝叶斯判别的基本思路。 4﹑简述费歇判别的基本思路。 5﹑简述逐步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6﹑在SAS和SPSS软件中如何实现判别分析? 第四章主成分分析 1﹑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有那些? 3﹑什么是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其意义何在? 4﹑为什么说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能反映主成分中所包含的原始变量的信息? 5﹑为什么要用标准化数据去估计V的特征向量与特征值? 6﹑证明:对于标准化数据有S=R。 7﹑主成分分析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 第五章因子分析 1﹑因子得分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模型有何不同?

2﹑因子载荷阵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3﹑方差旋转的目的是什么? 4﹑因子分析有何作用? 5﹑因子模型与回归模型有何不同? 6﹑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因子分析? 第六章对应分析 1﹑简述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2﹑简述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 3﹑简述因子分析中Q型与R 型的对应关系。 4﹑对应分析如何在SAS和SPSS中实现? 第七章典型相关分析 1﹑典型相关分析适合分析何种类型的数据? 2﹑简述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3﹑典型变量有哪些性质? 4﹑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有何意义? 5﹑典型相关分析有何作用? 6 ﹑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验证题 第二章聚类分析 1、为了更深入了解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现利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分析选用了三个指标:(1)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DXBZ);(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都占全部人口的比例(CZBZ);(3)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WMBZ),分别用来反映较高、中等、较低文化程度人口的状况。计算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使用最长距离法、重心法和Ward法,将上机结果按样品号画出聚类图,并根据聚类图将30个样品分为四类。 2、根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对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只要采用6个指标:(1)Call—每千人拥有电话线数,(2)movecall—每千户居民蜂窝移动电话数,(3)fee—高峰时期每三分钟国际电话的成本,(4)Computer—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机数,(5)mips—每千人中计算机功率(每秒百万指令),(6)net—每千人互联网络户主数。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采用欧式距离,用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计算。

分子结构 习题及答案

分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对AB m型分子( 或离子) 来说,当中心原子A 的价电子对数为m 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与电子对在空间的构型一致。...................() 2.能形成共价分子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内层d轨道均被电子占满,所以不可能用内层d轨道参与形成杂化轨道。..............() 3.在I3-中,中心原子碘上有三对孤对电子。................................() 4. 具有d5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在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时,其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必定为零。.............................................................................() 5.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6.弱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均以色散力为主。..........................() 7.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对电子的存在只能使键角变小。....................() 8.含有奇数电子的分子是顺磁性分子。......................................() 9.HF分子中由H的1s轨道与F的1s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分子轨道。...................() 10.能形成共价分子的主族元素,其原子的内层d轨道均被电子占满,所以不可能用内层d轨道参与形成杂化轨道。........()11.具有d5电子构型的中心离子,在形成八面体配合物时,其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 必定为零。..............................................................() 12.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二、选择题: 1.分子间力的本质是.................................................................................................()。 (A) 化学键;(B) 原子轨道重叠;(C) 磁性作用;(D) 电性作用。 2.下列分子中,碳氧键长最短的是..............................................................()。 (A) CO;(B) HCHO;(C) CH3OH;(D) H2CO3。 3.H2O 在同族氢化物中呈现反常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这主要是由于H2O 分子间存在.....................................................................()。 (A) 取向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D) 氢键。 4.下列分子中,偶极矩不为零的是...............................................................()。 (A) F2;(B) SO2;(C) CO2;(D) C2H6。 5.价电子构型为4f75d16s2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 (A) 第四周期ⅦB 族;(B) 第五周期ⅢB 族; (C) 第六周期ⅦB 族;(D) 镧系元素。 6.在其原子具有下列外层电子构型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 ns2;(B) ns2 np1;(C) ns2 np2;(D) ns2 np3。 7.按照分子轨道理论,O2中电子占有的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是...................()。 (A) σ2p;(B) σ2p*;(C) π2p;(D) π2p*。 8.[Co (NH3 )6 ]3+(磁矩为0) 的电子分布式为................................................()。 (A) ↑↓↑↑[ ↑↓↑↓↑↓↑↓↑↓↑↓ ] 3 d 4 s 4 p;(d2sp3) (B) ↑↓↑↓↑↓ __ __ [ ↑↓↑↓↑↓↑↓↑↓↑↓]__ __ __ 3 d 4 s 4 p 4 d;(sp3d2) (C) ↑↓↑↑↑↑[ ↑↓↑↓↑↓↑↓↑↓↑↓] __ __ __ 3 d 4 s 4 p 4 d;(sp3d2) (D) ↑↓↑↓↑↓[ ↑↓↑↓↑↓↑↓↑↓↑↓ ]

大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大气环境化学》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1)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基硫(CH3)2S、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硫酸(H2SO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SO2约有50%会转化形成H2SO4 2-,另外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2S主要来自动植物机或SO 4 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H2S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H2S→H2O+ SH。 (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N O)、一氧化氮 2 )。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用通式(NO)和二氧化氮(NO 2 NO x表示。NO和NO2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NOx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3)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CO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CO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CO代谢为CO2和CH4);与HO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CO2。

信息检索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学号姓名专业 一、单选题 1、信息素养的核心是c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2、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___b__发展. A、终身学习; B、学习型社会; C、创新发展; D、信息素质 二、多选题 1、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 abcd 信息的技能或能力。” A、发现; B、检索; C、分析; D、利用 2、一般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括 abcd 四个方面的内容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3、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是abcd A、系统的“信息检索课”; B、参加信息素养培训; C、利用网络和多媒体; D、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 三、简答题 1、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6个一级指标是什么? 答:○1鉴别信息及其来源○2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4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5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6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2、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9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是什么?

答: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具有察觉何时需要信息,且能有效的查询、评估、组织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3、简述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关系。 答: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第二章思考题 学号姓名专业 一、单选题 1.参考文献的标准著录格式是____A________。 A、著者篇名来源出处; B、篇名著者来源出处 2.请标出文献:马品仲. 大型天文望远镜研究. 中国的空间科学技术,1993,13(5)P6-14,ISSN1000-758X 属于哪种文献类型___A_________。 A、图书; B、科技报告; C、期刊; D、报纸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项属于按出版类型分类的文献类型______BCD______。 A、光盘; B、图书; C、期刊; D、学位论文 2. 下列哪项属于文献三要素_____ABC_______。 A、知识; B、载体; C、记录方式; D、信息

结构化学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习题 1. CO 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还是极性较大的分子?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何?为什么? 2. 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 3. 按分子轨道理论说明Cl2的键比Cl2+ 的键强还是弱?为什么? 4. 下列分子中,键能比其正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键能比其负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2,NO,CN,C2,F2 5. 比较下列各对分子和离子的键能大小: N2,N2+( ) O2,O2+( ) OF,OF–( ) CF,CF+( ) Cl2,Cl2+( ) 6. 写出O2+,O2,O2–和O22–的键级、键长长短次序及磁性。 7. 按分子轨道理论写出NF,NF+ 和NF–基态时的电子组态,说明它们的键级、不成对电子数和磁性。 8. 判断NO 和CO 哪一个的第一电离能小,原因是什么? 9. HF分子以何种键结合?写出这个键的完全波函数。 10.试用分子轨道理论讨论SO分子的电子结构,说明基态时有几个不成对电子。 11.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 12.OH分子于1964年在星际空间被发现。 (a)试按分子轨道理论只用O原子的2 p轨道和H原子的1 s轨道叠加,写出其电子组态。 (b)在哪个分子轨道中有不成对电子? (c)此轨道是由O和H的原子轨道叠加形成,还是基本上定域于某个原子上? (d)已知OH的第一电离能为13.2eV,HF的第一电离能为16.05eV,它们的差值几乎与O原子和F原子的第一电离能(15.8eV和18.6eV)的差值相同,为什么? (e)写出它的基态光谱项。 13.试写出在价键理论中描述H2运动状态的、符合Pauli 原理的波函数,并区分其单态和三重态。

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第8章思考题及习题8参考答案 一、填空 1、AT89S51的串行异步通信口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答:全双工。 2. 串行通信波特率的单位是。 答:bit/s 3. AT89S51的串行通信口若传送速率为每秒120帧,每帧10位,则波特率为 答:1200 4.串行口的方式0的波特率为。 答:fosc/12 5.AT89S51单片机的通讯接口有和两种型式。在串行通讯中,发送时要把数据转换成数据。接收时又需把数据转换成数据。 答:并行,串行,并行,串行,串行,并行 6.当用串行口进行串行通信时,为减小波特率误差,使用的时钟频率为 MHz。答:11.0592 7.AT89S51单片机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中,和的波特率是可调的,与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有关,另外两种方式的波特率是固定的。 答:方式1,方式3 8.帧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的异步串行通信方式是方式。答:方式1。 9.在串行通信中,收发双方对波特率的设定应该是的。 答:相同的。 10.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 答:方式1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二、单选 1.AT89S51的串行口扩展并行I/O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选择。 A. 方式0 B.方式1 C. 方式2 D.方式3 答:A 2. 控制串行口工作方式的寄存器是。

A.TCON B.PCON C. TMOD D.SCON 答:D 三、判断对错 1.串行口通信的第9数据位的功能可由用户定义。对 2.发送数据的第9数据位的内容是在SCON寄存器的TB8位中预先准备好的。对 3.串行通信方式2或方式3发送时,指令把TB8位的状态送入发送SBUF中。错 4.串行通信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送SCON寄存器的RB8中保存。对 5.串行口方式1的波特率是可变的,通过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设定。对 6. 串行口工作方式1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fosc/32。错 7. AT89S51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时,一定要占用一个定时器作为波特率发生器。错 8. AT89S51单片机进行串行通讯时,定时器方式2能产生比方式1更低的波特率。错 9. 串行口的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只有1个单元地址,但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寄存 器。对 四、简答 1.在异步串行通信中,接收方是如何知道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的? 答:实质就是如何检测起始位的开始。当接收方检测到RXD端从1到0的负跳变时就启动检测器,接收的值是3次连续采样,取其中2次相同的值,以确认是否是真正的起始位的开始,这样能较好地消除干扰引起的影响,以保证可靠无误的开始接受数据。 2.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有几种帧格式?各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如何确定? 答:有4种工作方式: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3; 有3种帧格式,方式2和3具有相同的帧格式;方式0的发送和接收都以fosc/12为固定波特率, 方式1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方式2的波特率=2SMOD/64×fosc 方式3的波特率=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3.假定串行口串行发送的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校验位、1个停止位,请画出传送字符“B”的帧格式。 答:字符“B”的ASCII码为“42H”,帧格式如下: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习题附答案汇总

《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第1讲原子结构1题面 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 35Cl 34.969 75.77%35Cl 35 75.77% 37Cl 36.966 24.23%37Cl 37 24.23% 平均35.453 平均35.48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34.969是表示__________;(2)35.453是表示__________; (3)3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4)35.485是表示__________; (5)24.23%是表示__________; 答案: (1)34.969是表示同位素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 (2)35.453是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35是表示35Cl原子的质量数; (4)35.485是表示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5)24.23%是表示同位素37Cl在自然界存在的氯元素中所占的 原子个数百分比。 5题面 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 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和;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 子式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 的分子式是。 答案:(1)1s22s22p63s23p6(2)HCl H2S V 极性 (3)H2O2 2H2O22H2O+O2↑(4)CH4O 1题面 按所示格式填写下表有序号的表格: 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式价层电子排 布 周期族 17 ①②③④ ⑤1s22s22p6⑥⑦⑧ ⑨⑩3d54s1⑾ⅥB 答案:①1s22s22p63s23p5②3s23p5③3 ④ⅦA ⑤10 ⑥2s22p6⑦2 ⑧0 ⑨24 ⑩1s22s22p63s23p63d54s1⑾4 2题面 (1)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4s24p3,在元素周期表中,砷元素位于_______周期族;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砷酸钠的化学式是。 (2)已知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它们最外层电子构型和 元素符号: MnO2

复习思考题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推广 2.推广服务系统 3.目标团体系统 二、填空题 1.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中包含( )和( )两个子系统。 2.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 )年通过的。 三、简答题 1.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 2.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4.根据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理论,怎样提高推广服务的工作效率 5.农业推广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哪些 第二章农业推广 一、名词解释题 1.人的行为 2.需要 3.动机 二、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 )。 A. 动机 B. 目标价值C.期望概率D.激励力量 2.同一群体的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此种现象是( )。

A. 从众 B. 模仿C感染D.相容 三、简答题 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 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哪些内容 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5.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三章农业推广沟通 一、名词解释题 1.沟通 2.正式沟通 二、单项选择题 1.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可称之为。 A. 杂音B.噪声C.反馈D.趋异 2.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若干人再反馈给这个传送信息的人,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A.链式沟通 B. 轮式沟通 C. 扩散型沟通D.全通道型沟通 3.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A.单串型且车轮型 C. 扩散型D.全通道型 4.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通过明文规定的渠道所进行的沟通称为。 A.单向沟通B.双向沟通 C. 正式沟通D.非正式沟通 三、简答题 1.简述沟通的分类依据及其类型。 2.农业推广沟通由哪些要素组成 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4.简述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含义与区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