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作者:陈晓明《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07日16版)【专家视点】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铁凝、王安忆、刘震云、阿来等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与转折留下了深挚的历史记忆。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独树一帜,可圈可点。本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对乡村的书写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显著特点,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情感深度和美学力量,应该构成文学研究关注的重要主题。

怀乡或乡愁是中外文学漫长传统中的重要主题。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中就有不少有关乡愁的篇章(如《采薇》),唐诗宋词中表现乡愁主题的更是不在少数。20世纪中国现代早期的作家,如鲁迅、沈从文、废名、萧红等人,多有书写乡村记忆的作品,那里流宕着他们对乡村陷入现代困境的深切关怀。乡愁当然也是世界文学传统中的主题,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写的就是奥德修斯历经千辛万苦,在海上漂泊10年,最终回到故土伊萨卡与家人团聚。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怀乡是其重要的主题,并且具有了现代意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中则把怀乡的情感表达作为对现代性反思的重要主题。

怀乡或乡愁是人类最基本、最朴素、最普遍的一种情感。李广田在《乡愁》中写道: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修辞上的转折,包含了青年人的离家情绪,隐含着亲

情与往昔的悲欢回忆。怀乡或者是一种朴素的个人记忆,或者是一种家国情怀;它构成了古往今来文学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主题。也正因为此,文学成为人类精神寄寓和传统承继的基本载体。

乡愁也表达了作家诗人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独特体验,文学作品在这种表达中显示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20世纪的中国社会历经剧烈的变革,而乡村承受的现代冲击更为激烈。中国作家既要去表现历史进程显现出的希望,又不得不面对历史剧变带来的伤痛。特别是对土地的感情,经常让那些来自乡村的作家、诗人困扰不已。1985年4月诗人海子在《答复》里写道: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那年只有21岁的安徽农家青年海子,家乡在他的记忆中还原为一块麦地,这也是他全部的精神依据。他的生存困扰来自于他脚下的麦地,那本是哺育他生命的土地,却要质问他生命的含义。诗人的答复却是反问:你不能说我……我的现实存在“一无所有”“两手空空”,但是,我的生命信念还是如此执拗地从“一无所有”“两手空空”中生长出来。这是麦地,就像麦子会从地里长出来一样,我的精神信念会生长出来。因为我站在麦地里,这是我的故土,这是我的精神家园。

作家、诗人对故土的书写经常怀有他们特有的痛楚和眷恋,或许他们怀有更多的对现代到来的不信任态度。他们对乡村本真生活的流逝有更多的忧虑,也正因为此,他们对乡村的书写带有更多悲观和感伤,批判性的思想占据较大分量。但是我们要看到,贯穿其中的否定性其实是表达了肯定性——表达了作家、诗人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家园的守望、对责任的承担。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都来得更为激烈,乡村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农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和诗人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时代难题。2005年,贾平凹出版《秦腔》,表示

要用这部作品为他的家乡棣花街做传。在贾平凹的笔下,乡村人去到城镇,土地正在萎缩甚至凋零,清风街的年轻人更时尚却未必更精神,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秦腔声调越来越悲戚……作家对乡村的表现未必全面,也无法断言是否有典型性,但真切地表现了那个时期乡村面临的困局,作家的感情是真挚而忧虑的。这一作品引导人们关切乡村的困难、传统生活的消逝、农村心灵的枯竭,引人思考,激发起人们守护故土家园的责任感。

对怀乡记忆的不懈探究,也构成了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形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曾经以“寻根”的方式重新审视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文学写作试图探究走向现代的民族精神底蕴,试图从传统中找到和现代沟通的精神依据。像韩少功、李杭育、阿城、郑万隆、贾平凹、王安忆、莫言都以他们的作品回应了现代性与传统、民族性冲突的难题。

中国文学是坚守传统、脚踏故土大地,还是面向世界、站在艺术变革的时代前列?这在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度是两难选择,似乎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80年代在由向现代派的学习触及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之后,中国作家迅速顿悟文学创新的玄机:书写乡村故土可以抵达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地。莫言显然是率先的探索者,他从川端康成那只“舔着热水的秋田狗”,立即想到他的高密东北乡,从此他坚定地立足于他的故土家园,书写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写出他们的历史、情感、意志和希望。莫言的怀乡之情不是简单的眷恋(例如《红高粱家族》),而是故乡不屈的历史,他写出了中国人在艰难困苦中永远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强大的民族性格。

当代中国文学在怀乡的情感表达中,深化了对家园土地的关切,拓展了自我情感,守护住精神家园。2010年,张炜出版《你在高原》,书写了胶东半岛大地上的山川、田野、历史、人伦,书写了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的心性、命运遭

际与精神品格,他用他的文字抚摸家园大地,也用他的心灵去抚慰故土亲人。张炜对世界文学亦有他的美学指向,在如此宏大的自然与历史的背景上,故乡的书写流宕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激情,也由此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宽广博大。

当代中国文学的怀乡书写获得了更为复杂丰富的内涵,能在历史、文化与人性的交织中来书写乡村记忆。现代早期的乡土叙事多有社会批判意识隐含其中,多年过去,乡土书写在对人心人性的体认方面有更为深入细致的拓展。2009年,刘震云出版《一句顶一万句》,这部作品写出家乡故土生活的独特韵味,更重要的是写出乡村风土人情中的人心人性。中国乡村农民被一些文学作品表现成寡言少语的木讷形象,刘震云笔下的乡村农民却始终不渝地要寻找说知心话的人。在乡村文化风习、人情往来的丰饶描写中,乡村人性人心的复杂微妙被表现得细腻多变、惟妙惟肖、入情入理、令人信服。在自我意识的这一层面上,作者甚至能够紧贴乡村生活的自在本真情状,却重写出中国现代性的源起。

总之,中国当代文学怀乡书写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感,体现了中国作家对故土家园的深挚情感,守望传统人伦文化的真诚态度,建构了中华民族宽广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今天的每一位炎黄子孙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最大的梦想,而乡愁就是我们梦想的深沉底色。当代的文学创作者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既放眼世界又始终把握中华文化的根底,创作更多让人记得住风土人文,留得住浓浓乡愁的优秀作品,这才是中国精神的最好表达。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XX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XX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 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 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 木之本。 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

“守望精神家园”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守望精神家园”材料作文 [金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如果你去印度,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公路特别破旧,最好的路都赶不上我们的二级公路,但只要你沿着公路走,每隔数公里你就会发现一座华丽的教堂,其华丽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一位旅行者问当地的居民,你们这里教堂如此华丽,公路却如此破旧,你们就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钱用来修公路吗?居民答道,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含意,从任意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本题材料完全采用客观叙述方式,没有对材料的意蕴和倾向作出任何提示,审题难度较大。学生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就必须认真分析旅行者和印度居民的对话,辩证地看待信仰和财富的关系。如能辩证统一地提出既要坚守信仰又要积极创造财富的观点,可以视为最佳立意。学生只要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言之成理即可。比如,着眼于信仰与财富的关系,可以强调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守精神家园的的主张;也可以主张摒弃虚无的追求,自主创造现实的幸福。再比如,着眼于信仰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可以侧重论述内涵的重要,而否定华丽的形式。 范文展示 我们守望的精神家园 在现实世界里行走,我们看到钢筋混凝土叠起了一座又一座高楼。华灯高照的城市里,霓虹闪烁的马路上驰骋着一辆辆熠熠生光的跑车。过往着一个个浓墨重彩的行人。光鲜的跑车里是近似于发疯而又狰狞的司机,匆匆的行人中尽是些脸上被化妆品遮盖得毫无血色的躯壳。那些或狰狞或苍白的躯体里,隐藏的是麻木、迷惘,还是冷漠?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何时夺去了我们守望的精神家园?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守望精神家园》 (2)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梳理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9.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练习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练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部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形成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9.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练习题(含答案)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练习题1、2017年秋,部编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进入课堂,文言文、古诗等传统文化篇目增多,此举重在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___的特点。() A、完备深刻、兼收并蓄 B、异彩纷呈、充满智慧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名扬世界、浩如烟海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文化。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因此,C是正确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C 2、龙灯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铜梁龙灯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1923年铜梁民间艺人创作了蠕龙,玩舞时犹如蛇行,慢时轻盈秀雅,快时跳跃飞腾。改革开放后,重庆市大力支持铜梁龙灯艺术创作,民间艺术家进行创新,推出“挂腰式、金龙绞柱”等表演形式,这些使铜梁龙灯表演更加富有生命力。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A、重庆市尊重、珍惜和保护铜梁龙灯文化 B、铜梁龙灯艺术传承千年,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龙灯艺术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D、龙灯艺术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知识。龙灯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重庆市的做法使铜梁龙灯表演更加富有生命力,体现了重庆市尊重、珍惜和保护铜梁龙灯文化;铜梁龙灯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体现了铜梁龙灯艺术传承千年,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家对铜梁龙灯艺术进行创新体现了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A、B、D 三项观点正确;C项观点明显错误,本题是逆向选择题,应选。 答案:C 3、(2017 贵州黔南)朗读、背诵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作为一名“朗读者”,你曾经阅读、朗诵的下列经典课文中,具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忧国忧民思想的文章是() A、《岳阳楼记》 B、《六国论》 C、《赤壁怀古》 D、《沁园春·雪》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提升了文章的境界。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忧国忧民思想,A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2017 河南多选)面对暗流汹涌的滔滔黄河,只要有救援需要,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课堂同步练习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课堂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知识点1中华文化根 1.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④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儒家学说一直处于至尊地位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会徽的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会徽的设计,有助于( )

①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 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④发展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列选项中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也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的有( ) ①文化的优秀②国家的强大 ③人民的力量④时代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知识点2美德万年长 4.过去讲爱国往往与忠君相联系,今天我们讲爱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是有机统一的;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是要求我们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主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说法有() ①传统美德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②传统美德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③随着时代的变化,优良传统的精神也改变了④传统美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是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下边成语典故不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 A.苏武牧羊B.负荆请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