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考点集锦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考点集锦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考点集锦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考点集锦

1、简析梁氏“三界革命”的内涵及历史语境

内涵:新式“三界革命”

三界革命(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一、西学为体的现代意识框架内拟定文学革命方向,从而对文学的内容或形式提出

了反传统的要求;

二、将经世致用的目标定位政治现代化(西化),变传统专制精英政治为现代民主大

众政治,从而将文学教育的性质定位全民教育,使文学革命的范围不再限于精英文

学之诗文而推及小说。

历史语境:昔之世与今之世

族竟之世(群论:大都是血缘宗法族群)。国竟之世(非血缘宗法的政治共同体,即现代国家)

现代国家意识:政治共同体(血缘伦理共同体);国民政治或民主政治(精英政治);

政权的合法性基于民意(天意);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群体,具有高度组织功能和全民

动员功能。

有朝无国(朝国垂垂老矣,现代国家,中国仅只少年。)

2、20世纪中国文学的转型,是以启蒙文学思潮的崛起为标志的。

3、生本不乐观对许地山的小说创作的影响

①人生之残缺

一个人最怕有理想,理想不但能使人病,且能使人放弃性命。

《命命鸟》:加凌与敏明双双徇情,其缘故就在于他们抱有一种爱情的理想,并且痴心地追求人生的完满。许地山用主人公的死在残缺的尘缘世界与彼岸世界划清了一条界限。

②人生来就不自由

冥冥之中有一只强有力的手在操纵着一切,这就是无处不在的命运。许地山笔下的许多小说主人公都被命运之手驱赶着,在人生之途上颠簸流离,历经劫难,受着生老病死的自然之力的压迫。尚洁、惜官、麟趾的人生历程一波三折,祸福难以自主。《缀网劳蛛》、《商人妇》、《换巢鸾凤》

③处世策略(哲学)

顺自然,尽本分。顺理与益世相辅相成的人生态度,是其笔下人无于不可抗拒的命运中求适应的平常的生活方式。

4、《空山灵雨》被沈从文称为“妻子文学”

爱亲崇母近道远佛

?其中的“妻子”形象,不仅体贴、温柔、贤淑,而且心灵聪慧,是个杰出的布道者,她的巧譬善喻,常常使迷于现象的丈夫自叹弗如,油然而升敬意。在她眼中,色、

声、香、味、触、造作、思维都是佛法。她告诉好闻香的丈夫,“你一爱,便成为嗜

好,那香在闻觉中,便不是本然的香了。”使根基尚浅的丈夫言下大悟《香》。在他

笔下,聪明女子也大都是譬喻的高手,面对刚愎的男子或愚妄的丈夫,她们相机说

法,应病与药,所用譬喻不仅清奇高妙,富于情趣,而且直指根源,简洁明了,耐

人寻味。——《话别》:人要懂得怎样爱女人,才能懂得怎样爱智慧,不会爱或拒绝爱女人的,纵然他没有烦恼,他也是万物灵中最愚蠢的人。

?《七宝池上的相思》:极乐世界的少妇思念人间夫君竟日夜在七宝池上悲泣的故事。

5、陈衡哲---“造命”哲学

(①什么叫造命②生命的意义③生存的方式)

《我幼时的求学经历》:世上的人对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

造命是对命运的创造,是主体对生命意义和生存方式的主动把握。

从造命的态度出发审视生命的意义,陈衡哲看重看重生命的质量,而不是寿命的长短。《小雨点》中,青莲花主动邀请小姑娘把她折下戴在头上,让她的美点缀人间,从而实现了生命的价值。《老柏与野蔷薇》中,野蔷薇“美丽”“柔媚”,虽然只有三日的寿命,但那“仅仅三日的光荣,终究完成了生命的意义:圆满彻底和尽量的陶醉。”

对生存方式的思考上,陈衡哲也以扬子江、鸟儿等艺术形象体现自己对自由奋斗的热烈赞美。

《运河与扬子江》:穿岩凿壁的扬子江知道虽然“奋斗的辛苦呵!筋断骨折;奋斗的悲痛呵!心摧肺裂”,但认为“只有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她鄙视命运“成也由人,毁也由人”的运河。

《鸟》:尽管那只自由的鸟儿在“狂风急雨”中“折断了翅膀,睁破了眼珠,也找不到一个栖身的场所!”但那只笼中的鸟儿仍然想:我若出了牢笼,不管他天西天冬,也不管他恶雨狂风,我一定要飞他一个海阔天空!直飞到精疲力竭,水尽山穷,我便请那狂风,把我的羽毛肌骨,一丝丝都吹散在自由的空气中!

人在自觉的奋斗中超越了自然社会对生命的限制,在生命意义的把握中取得了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

彻底否定卑弱顺从的传统女性意识,获得刚劲的力度,区别传统的“婉约”,也突破中庸的古典美学规范。

童话思维和象征手法将感情外化为一系列动植物形象。

6、冰心的母爱三部曲

童年之爱、自然之爱、祖国之爱

讴歌母爱:母亲的形象永远高大完美,母爱的感情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其“母爱三部曲”(〈超人〉、〈烦闷〉、〈悟〉等,——人生的价值就在实现母爱——就是他对母爱空前歌颂的代表作。母爱无私(不附带任何条件)、母爱永久(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在受到创伤时,可以用本能的、天性的、无条件的、血统的母爱来治疗……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母爱是宇宙间一切爱力的原点,它维系着世界;只有母爱才能融化丑恶成善爱,化黑暗为光明,救人类出痛苦之渊,挽世界于毁灭之途。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石。

对母爱、儿童、自然的赞颂里,也可窥见她忧国忧家、思国思家、爱国爱家的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

冰心的创作,大都是在说明母爱的博大无私,童年爱的真挚纯朴,自然爱的美妙珍贵,祖国爱的伟大崇高。四者相辅相成,组成一个严谨密合的爱的体系。其中祖国又是核心,它像一根红线贯穿着这个体系,将母爱、儿童、自然三者联系起来。

7、简析郁达夫《迟桂花》的生活价值取向和文化价值取向

生活价值取向:两种生活取向在翁家山这块婉丽的土地上发生了潜隐的碰撞?我和翁则生是两类经验不同人生的知识分子。身心的交困使志存高远的翁则生过早地归于静寂,在生命的平淡和圆静中体味并享受着生活的芬芳;而我则置身尘嚣,在体验、感受生活日苦的同时,借创作去抽象生活并传达我的社会理想。

?撞击的结果不是“进取”战胜了“退避”,而是“退避”消融了“进取”。翁家山圆静生活所散发出来的郁郁馨香不仅洗尽了“我”灵魂中既有的尘念,而且让我感受到了生活所具的别样的风韵,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也坚定生命的伟美与高洁

文化价值取向:

8、简述郁达夫小说与私小说的比较关系(郁达夫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主要表现)

首先,其创作汲取了日本私小说以身边事为题材,艺术地再现自我的方法,具有强烈的“自叙”色彩。1、小说故事发生地点都是他生活过的地方;2、小说的取材也均为个人的生活经历;3、小说的主人公,都有作者的影子。

其次,郁达夫的小说汲取了日本“私小说”不着眼与外部事件的描写,而重在刻画心境的方法,具有强烈的抒情格调。

再次,郁达夫的小说汲取了日本“私小说”不重情节的散文化结构的方法,具有“诗的散文,诗的小说”的特色。

9、宗白华“小诗体”的审美特征(简答式论述)

①情与理的交融:

宗白华《流云·园中》(分析这首诗)

“我走到园中/放一朵憔悴的花/在她的手上。/我说:…这是我的心,你取了罢。?/她战僳的手,握着花,/清泪滴满花上,如同朝露。/我低着声说:…你看我的心,他有了生意了!”?

这是一首描述求爱场面的诗,它以“憔悴的花”为诗眼,抒写的是在爱情降临时我的心灵的“战傈”,“憔悴的花”如同草木被朝露滋润一般被爱的清泪所滋润,两颗心交融了,爱情由此得到了升华,生命从中增加了活力.不可否认,这是一首情诗,但诗中又隐含着爱情是心与心的真诚交换的哲理,这样就既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又促人深思。可以说,这种情与理在短小篇幅里的交融,是宗自华小诗最突出的审美特质.。

②(进一步分析)情与理的交融两种方式:融情入理、化理为情。

诗人往往把哲理或思想升华为一种情绪状态,然后再予以表现.也就是说,诗人在某种亲临其境的情况下获得切肤体验时,不由得把平时理念中的哲思与当前具体的情绪体验相遇合,从而把哲思化解为情怀了。

宗白华的小诗也是自由体,而且不拘格律限制的散文化特点更为突出。诗人采用排比、反复等重复咏叹的方式来铺排情绪,距离传统诗歌的形式特征更远。宗白华的语言也别具特色:除具形象性、抒情性和节奏感外,还善于用重复的词语做诗眼。

10、新月派对新诗“规范化”的贡献

?《女神》“绝断的自由,绝断的自主”冲决传统诗词形式——没有确定形式的、无可效仿的天才创造。

?时代呼唤“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确立新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原则——“规范化”

的历史使命由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担负。

?从创造社—新月派是一个既继承又否定的历史过程。闻一多在《〈女神〉之地方色彩》的批评中集中两点:1、过于欧化,提出写“中国的新诗”;2、反对诗只是一种“自然

流露”,“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主张,提出“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其实没有选择便没有艺术,因为那样便无法鉴别美丑了”。新月派要做的,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把创造的重心从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新诗成为诗”。——新诗进入一个“自觉”时期。

?提出“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格律化主张。提出“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

提出新诗格律化,鼓吹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1、穆木天“纯粹的诗歌”主张

?在《谭诗—寄郭沫若的一封信》对胡适“作诗如作文”提出批评。提出“纯诗”主张。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内

在生命的反射”,“是内生活真实的象征”。二、“诗是要暗示,诗最忌说明地是散文

的世界里的东西。诗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诗不是化学的

H2+O=H2O那样的明白的,诗越不明白越好”。其“纯诗”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一种诗

歌观念的变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

功能。他们的创作强调朦胧,新奇,着意破坏习惯的语法规范,追求“陌生化”效果。

标志从“诗的平民化”向“贵族化”的转变。

12、以《倾城之恋》为例来分析张爱玲小说的美学风格(苍凉)

《倾城之恋》中参差对比的苍凉美学

?城:1、香港城(战火中倾覆的城市:洋化、开放、没有家庭包袱的城市)——上海(传统、守旧、封建的都会)——现实之城;2、流苏与柳原的“心城”——无形之

城。

?城的两面:1、一种范限、一种禁锢,框囿着诸般活动——出走,乃是对既有桎梏的叛离,意味着重新获得自由的新生。2、提供另一重防卫、保护的作用。

?倾国倾城:李延年乐府歌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的极至,竟是文明的毁灭。

13、宏观上把握张爱玲的小说

反父权体制的祭奠

?作家拒绝把女性角色永远安置在从属地位上。

?男性家长缺席(无父文本)——对父亲权威的遗弃和对于父权的反抗;去势男性。

?形体残缺和精神残障。前者阉割矮化;后者阉割父权权威。

?1、把成年男性幼稚贬为小孩、婴儿、婴尸、未发育完全的孩子形象——幼稚化。

2、不务正业、狂嫖滥赌、抽鸦片、逛窑子、玩女人、昏庸猥琐的形象。

3、男性女性化。

14、《围城》的时间哲学

结尾: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时间相对性;一切时间化。它是人们陷入绝对抽象同一的“时间”困境的象征。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即现在敲响的六点实际已是晚上十一点。恒常普适的下午六点,方蓄心要待柔嘉好,同时柔嘉在家里等方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而计时机却把愿望筹划的始点与实际结果的终点叠合起来,以集中而强烈的对照昭告世人:愿望终归挫败!

15、革命反抗叙事小说的意义模式

①复仇=强烈的民间道德气息,传达着民间立场和审美情趣,故事性传奇性成为小说的叙事焦点。

②公理失败③劳动者不幸=反民间文化和审美传统的特征,带着反讽的叙事审美效果,即通过叙述劳动者非人生活引起对它的叛逆情绪,带着“隐晦”的审美情趣

④革命者发动劳动者进行反抗等语义结构。指涉大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现实,表达着政治上的热烈诉求

16、“反抗叙事”小说的叙事特点

①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

②以灾难性的情节故事制造激烈的审美效果。(奸淫、殴打、死亡)

③女性和财富是争夺的对象,是小说叙事中的价值客体。

④事序结构与叙述结构一致。

评价:仅成为表现劳动者不幸生活的文本,成为替劳动者诉苦的文学,不仅把现代革命理性异化为民间的道德意识,而且把现代革命的真正对象异化成有产者个人及道德上的“罪过”,从而遮蔽了革命理念小说在小说叙事中的真正显现。

17、恋人现象的三种意义

①对男主人公来讲,女性必须具有性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激起男主人公去跟谁制度和传统做

斗争;而女性主人公来讲,她的爱情并不是性意义的而是文化意义的,它以倒错的方式表达对启蒙的精神崇拜。

②这种现象可能隐喻叙事者传统的英雄美人意识,视革命启蒙为创造美好社会的英雄,自然就能够获得女性的爱慕和爱情。

③反映革命叙事策略,即用性倒错的方式组织女性的性本能,把女性的性欲望组织、升华成革命的力量,以参与男性的革命事业和壮大男性的革命力量,因为性本能是人类最强大的本能,把它组织、升华成革命力量是革命叙事的策略之一。

18、成长小说的三种叙事特征

①主人公追求的价值客体是国家革命。反抗叙事的欲望和斗争对象:物质和性。成长叙事的欲望和斗争则为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和人类自由的国家革命,它使主人公从自发走向自觉,使民间叙事转化为国家的历史叙事。

②叙事减少了浪漫性而趋向写实风格。行动元增加,叙事更加细致和复杂,善/恶,黑/白尖锐对立的鲜明色彩被削弱,从而有了现实生活的日常形态。另外,它以生活故事为主而不选择“爆炸性事件”,不以强烈的、痛苦的情感震撼读者,而以主人公变化不定的命运遭遇惹人注目,给革命叙事带来新的写实风格。

③打破事序结构与叙事结构的一致,多采用倒叙的叙事方式。增加了叙事者的叙述色彩,不仅仅改变顺序方式的“真实”效果,而且增添小说叙事艺术的现代性质。

19、京派文学创作倾向

①强调普通人与日常生活的精神状态,有强烈的地方风味,比如沈从文与师陀的作品。

②弘扬人心纯洁、自然之美,以及理想童年,所以有一种典型的回忆式叙述方式,以及诗意的怀旧气氛。

③强调乡土中国的视角,怀疑现代城市文明,这都与都市化的海派作家群形成鲜明对照。

④对乡村是抒情方式,对城市则是讽刺方式,与此相连的,是努力通过文化批判(而非政治批判),再造民族品格。

比如老舍《四世同堂》

20、新感觉派小说的精神蕴含★★

典型的焦虑、殖民心态与无家的的世界

①在租界的生命个体,其生命体验中充满焦虑。在这些焦虑中,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家族伦理、情欲观念之间的冲突所纠结造成的焦虑是大多数租界人必须承受的。施蛰存《将军的头》(种族与爱的冲突)《鸠摩罗什》(道与爱的冲突)、《石秀》(兄弟与爱冲突)儒释道文化、种族主义、家族伦理文化与殖民性欲望租界的冲突,即租界人的典型文化焦虑。通过三个历史故事设置了一个文化隐喻,诉说租界文化带给她的焦虑。

②作为洋场的时髦青年,他们的感觉中必然会染上殖民主义的文化因子,在洋场故事的叙述中,难免会闪烁出“东方主义”的眼光。叙述者津津乐道于摆弄对西方器物、人物的知识。这种卖弄,由衷透露出了对西方文明的膜拜、炫耀心理和西洋仔的面孔,是殖民地子民的常有心态。刘呐鸥《热情之骨》里的法国外交官(比也尔)对中国女性(玲玉)所持有的“东方主义”的玩赏眼光。秀腻的小手-金盏;花耳朵-贝壳+物化;纤弱、神秘、脆弱+蔷薇花的床上的好梦+迎合他的征服欲。这不仅是洋人心态,也是隐含作者所支持,表明自身也沾染了殖民者的趣味和眼光。

③在租界语境下,新感觉派小说展示的是“无家”的叙事世界,情节中缺乏家的场景,人物也没有精神“家园”可以皈依。人物:单身都市客,过客意识及及时行乐观念如瘟疫般蔓延;叙事空间:十里洋场为生活和精神空间。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无家族和名分背景,没有过去和未来,以个体生存的此刻状态呈现,在灵魂堕落和肉体放纵的狂欢中迷失自我。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21、鲁迅与契柯夫的生命对话(如何理解鲁迅小说的复调性)

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

复调:祥林嫂的故事、闰土的故事、吕纬甫的故事——我的故事——讲述他人故事,也在讲述自己故事。

〈故乡〉:寻梦(对现实的与反抗):理想的乌托邦-幻景与现实剥离(无瑕的童话世界在经验现实中被毁灭)闰土叙述的和作者想象的故乡:记忆中的乌托邦,心象世界-与成年闰土重逢的故乡)由希望而绝望。

〈祝福〉:决计要走(不相容性)没有家的永远的漂泊者——祥林嫂:灵魂的审问者——我犯人(与鲁镇精神联系)——离去(生存困境的逃避)。

〈在酒楼上〉。两极摇摆的生存困境: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家可归的悬浮感与漂泊感。

或是情节上人物的死亡,或是情感、心理上的绝望;又反弹出死后之生,绝望后的挑战,然后嘎然而止:这不是纯粹的结构技巧,更是内蕴着“反抗绝望”的鲁迅哲学和他的生命体验。

22、中国现代作家的樱桃园情结

所谓“樱桃园”情结,源自契诃夫的《樱桃园》:樱桃园易主与消失是该剧的核心,干练积极的新兴资产阶级商人陆伯兴取代了腐朽无能的没落贵族朗涅斯卡雅兄妹,成为新的主人。樱桃园写的乃是“人类在世纪之交的困惑”。困惑的是代表着美丽的“樱桃园”敌不过新时代象征——实用的“别墅楼”,几幢能获得经济实利的别墅楼的出现,就要伴随着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在于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传统与现代的无法调和,精神与物质的不可兼得,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

樱桃园情结蕴涵着作家们对过去与传统的情感和民族新生的渴望的二种矛盾,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内在矛盾的心灵折光。

早在新文学之初,故乡的衰微和游子的感伤就成了一个普遍的主题。许钦文出身殷实之家,虽然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厦将倾,但在情感上难免染上“没落的痛楚”,对宗法制田园风光的消逝怀有着凭吊的悲哀。在《父亲的花园》里,一家人或修整树木,或采摘花朵,或以蕊酿糖,其乐融融。如今这些都已随风而逝,家人离散,花园凋零。

鲁迅也曾做过怀想梦,他的《社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都属这一类。童年的记忆与故乡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回乡、别乡中,在现实的悲哀与童年的美好记忆的碰撞中承载着“我”的心路历程。在困惑与迷惘中,希望的有与无的哲理思辨中,我完成了对故乡的价值否定,激发出了变革现实的热望。但情感维系并没有了断,那种深沉的否定最终消融在作品若有所失的惆怅凄凉的氛围中。

巴金《憩园》不仅有深刻严峻的审视,辞旧迎新的喜悦,而且同时还有对自身命运的深沉思索,以及由此产生的蕴含丰富的忧郁情怀。

老舍的《断魂枪》是对中国古老文化式微的一次凭吊。夜静人希的星光下,沙子龙的叹息和“不传”的低吟既倾注了老舍对旧生活的满腔怀恋,又是老舍站在现代理性的高度对自己的这种恋旧情愫的一次自我嘲讽。

沈从文的《边城》也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师陀的《果园城记》中那“永不倒坏的塔”成了一种永恒的谴责,它谴责现实的不完美、不公正,使人想必须建立一种与现实不同的美好的生活;它成了一种永恒的提示。是对古老文明最为痛切与清醒的寓言。

名词解释

1、创造社

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2、湖畔诗人(社)

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

3、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4、京派

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代表人物有沈从文、周作人、废名、芦焚、林徽因、萧乾、朱光潜等。"京派"的基本主张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5、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

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代表作品有: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

6、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七月诗派以战斗的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诗为主要形式,是贯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7、九叶诗派

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8、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内容以社会批评、文化批评为主。形式上主张“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在艺术上主要以文艺性短论、随笔为主要形式。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分为两大支:以鲁迅为代表的战斗的杂文,以周作人为代表的“言志”的小品散文。在现代散文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30年

中国现代文学30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 1.中国诗歌会上海总会机关刊物是《新诗歌》。 2.标志着中国诗歌会前驱诗人殷夫与他出身阶级“告别”的诗作是《别了,哥哥》。 3.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重要园地。 4.在1936年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云集》三位青年诗人出版的合集是《汉园集》,他们因此被称为“汉园三诗人”。 5.中国诗歌会代表人物蒲风的代表作是《茫茫夜》。 6.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的诗人是戴望舒。 7.臧克家的第一本诗集《烙印》。 8.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其机关刊物是《新诗歌》。 9.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因其对现代艺术散文体裁的独特创作,1936年被授予《大公报》文艺金奖;获得此奖的还有芦焚小说《谷》。 10.戴望舒被称为现代派“诗坛的首领”,他的作品《我的记忆》成为现代诗派的起点。 11.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12.臧克家的代表诗集是《烙印》和《泥土的歌》。

13.卞之琳的诗歌代表作是剪裁出的名篇《断章》。 14.鲁迅在《故事新编》中讲庄子将生活在过去时空的人复生,让他与现在时空中的自我对话发生种种饶有兴味的冲突的一篇是《起死》。 15.鲁迅创作《故事新编》主要采取了古今杂糅的手法。 16.鲁迅在《故事新编》的《奔月》(小说篇名)中,不写后羿当年的赫赫战功而竭力铺写其功成名就,由英雄变成凡人以后的遭遇和心境。 17.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写女娲在创人、补天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同时伴随着精神的苦闷的一篇是《补天》。 18.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创办了《论语》半月刊和《人世间》、《宇宙风》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19.文学研究会作家瞿秋白的两部散文集分别是《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20.夏衍早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为《包身工》。 21.林语堂创办了《论语》半月刊,1932年和1934年又先后创办了《人世间》与《宇宙风》两刊,都以发表小品文为主。 22.30年代前期瞿秋白的杂文多收在《乱弹及其他》。 23.开明派散文作家丰子恺的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 24.邹韬奋(作家名)把1933年后流亡欧洲访问苏联的见闻写成的报告文学《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中国现代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2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的开端是发生于年的。 2、20年代新文学阵营先后发起以林纾为代表的旧知识分子、派及派等旧文学阵营的论争。 3、五四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成立于1921年的,提倡。 4、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是,他的诗集有《微雨》、《为幸福而歌》及等。 5、“五四”时期周作人发表、两篇文章,成为最有影响的新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 6、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和标志着五四新文学的开端。 7、20年代在理论上倡导问题小说的是,他也是重要文学社团的主力成员。 8、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是,他的童话作品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9、文学研究会作家小说创作中以传奇色彩独树一帜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如《命命鸟》、等。 10、在随笔散文中形成了非绅士的“流浪汉”风格的作家是,他的散文集为。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鲁迅短篇小说《风波》中被剪了辫子的人物是: A 狂人 B 涓生 C 子君 D 七斤 ()2、五四文学发动期,论文《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 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周作人 ()3、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的作者是: A 张资平 B 茅盾 C 叶圣陶 D 废名 ()4、田汉所属的文学社团是: A《新潮》社 B 新月社 C创造社 D春柳社

()5、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是: A《南归》 B《少奶奶的扇子》 C《终身大事》 D《压迫》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双簧信”提倡新文学与白话文的是: A郭沫若 B 钱玄同 C田汉 D 刘半农 ()2、下面作品中,属于闻一多的有: A《红烛》 B《死水》 C《春水》 D《两个家庭》 ()3、下列文学社团中得到鲁迅扶持的有: A 南国社 B 创造社 C 莽原社 D 未名社 ()4、下列诗人中属于早期新月社的有: A 朱湘 B 陈梦家 C 孙大雨 D 林徽因 ()5、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以文字优美而著称的两位作家是: A 许地山 B 俞平伯 C 朱自清 D 冰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爱美剧 2、自叙传抒情小说 3、湖畔诗社 4、“随感录”作家群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新格律诗“三美”理论的内容。 2、简析周作人倡导的“美文”概念及其对新文学散文创作的贡献。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结合作品分析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象征艺术。(要求,中心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表达晓畅。)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17 、五四文学革命 2、《学衡》、《甲寅》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2015年10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00530)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卷 (课程代码 0053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闻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刊载《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的杂志是 A.《论语》 B.《新青年》 C.《小说月报》 D.《七月》 2.散文《死火》中,“死火”与“我”要挣脱的困境是 A. 大石车 B.冰谷 C. 火宅 D. 烈焰 3.叙述了留学归来的“我”与女工陈二妹由相遇、猜忌到互相了解、同情的小说是 A.《荷花淀》 B.《送报夫》 C.《春风沉醉的晚上》 D.《金锁记》 4.叶圣陶小说塑造的卑琐灰色的小知识分子形象是 A.方鸿渐 B.潘先生 C.黄述泰 D. 刘向高 5. 话剧《雷雨》中,矿主周朴团的儿子周萍和管家鲁贵的女儿四凤之问的关系是 A. 同父同母的兄妹 B. 同父异母的姐弟 C. 同母异父的兄妹 D. 同母异父的姐弟6.小说《春蚕》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20世纪20年代湘西农村封闭的生活场景 B.20世纪20年代江浙军阀战乱引起的社会动荡 C.20世纪30年代上海民族资本家惨淡经营的状态 D.20世纪30年代江南农村经济凋敝的现实 7. 小说《萘竹山房》为刻厕人物丽描写了阴森、清冷的生活环境,这种表现手法是 A.夸张 B.对比 C. 反讽 D. 烘托 8. 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中,邢幺吵吵与方治国争吵相骂暴露出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兵役翎的腐败 B. 婚姻制度的不合理 C. 赋税制的腐败 D.宗法制度的不合理 9.小说《桃园》中,种桃人王老大给生病的女儿买的物品是 A. 红头绳 B.绣枕 C. 玻璃桃子 D.绒线鞋 10.小说《小城三月》中翠姨的结局是 A. 贫病丽死 B. 不能嫁给相爱者丽抑郁致死 C. 难产而死 D. 陪伴楣爱者的亡灵孤老终身 11. 小说《断魂枪》中,至死不传“五虎断魂枪”的人物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复习题集(含答案)[1]讲课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期复习习题集 一、填空题 1.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鸳鸯蝴蝶派的主流是言情小说,还有一个坏的支流,就是黑幕小说。专以揭露阴私、进行人身攻击为能,钱玄同、周作人曾撰文加以批判。 3."五四"时期是郭沫若的诗情爆发期,诗集《女神》便是它喷发出来的璀璨珠玉。 4.梁启超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提升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 5.1921年成立的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高潮期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 6.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 7.《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8.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9.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10.在初期象征诗派诗人中,李金发是全面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并全力创作、实验象征主义诗歌的探路者。 11.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13.浅草(沉钟)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 14、如果说《女神》是郭沫若诗歌的“呐喊”,那么写于1921、1922年间的《星空》就是郭沫若诗歌的“彷徨”。 15.《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16.冰心的散文比她的小说、诗歌更有成就。1926年出版的《寄小读者》,为她赢得了很大的声誉,15年间发行了36版。 17.《弃妇》是李金发在国内最早发表的一首象征主义诗歌,为其代表作。 18.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 19.“五四”时期,处于新文学对立面的有两股文学思潮,一为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游戏的消遣的文学思潮,一为封建复古主义思潮。 20.被“五四”的惊雷震上文坛的冰心,是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她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的。 23.郁达夫《沉沦》集中的小说都以留日学生生活为题材,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奏出了作家此后一系列类似之作的感伤抒情基调。 24.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5.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1924-26年间,是鲁迅思想矛盾加剧,进行上下求索时候的作品。

模拟试题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模拟试题一: 一、填充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这段话出自小说鲁迅的小说《伤逝》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3.20年代反映教育界与小市民灰色生活的最主要的小说家是钱钟书《围城》。 4,1931至1932年,左翼文坛从苏联“拉普”理论家那里接受了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以政治代替艺术,进一步助长了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 5.文学批评家刘西渭在30年代出版的著名批评论文集是《咀华集》。6.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发生过一场关于文艺创作中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重要论争。 7.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以此提倡富于艺术性的叙事、抒情散文。 8.巴金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以旧家庭没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春》、《秋》之外,还有《家》。 9.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对湘西地区人情风俗的精细描写。 10。《腐蚀》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

二、选择题(下列各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在正确一项后的括号内打上“√”,其余括号内不要填任何符号。每题4分,共8分) 1.“左联”的刊物是:b.《北斗》 2.鲁迅后期杂文集包括: c.《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 ); 三、搭配题(从下列每题的a、b、c、d中选择正确的搭配分别填人所属括号内。每题4分,共12分) 1.人物形象与所属作品搭配: ①单四嫂子(明天);②杜大心(灭亡);③梅行素(虹);④孙柔嘉(围城) 2。作品与作者搭配: ①蒋光赤(《丽莎的哀怨》);②洪深(《青龙潭》);③废名《桃园》; ④吴组湘(《樊家铺》) 3.作家与所属文学社团搭配: ①冯至(浅草社);②成仿吾(创造社);③洪灵菲(太阳社);④冯雪蜂(湖畔诗社) 四、名词简释(各用五十个字左右加以简明扼要的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革命浪漫谛克: 2.“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准备2

A类问题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具有封建性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 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一,吴荪甫具有刚强和软弱这两个方面的性格,似强实弱,外强中干,他有英雄性的一面: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果敢、自信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有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也有非英雄的自私,怯弱甚至残酷。二,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它既有被压迫的一面也有压迫者的以一面。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勇敢的叛逆者,满怀热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 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热爱国家,追求科学与民主,不信神,反对专制主义,具有很强的民主精神,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办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他的思想性格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他并不是彻底树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彻底背叛地主阶级的英雄,思想仍有少数剥削阶级的东西。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③《日出》话剧剧本,四幕话剧,曹禺作于1935年,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日出》是曹禺先生以30年 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现实主义力作。《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剧本没有主角,而是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主题: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市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揭露金钱社会对人的毒化吞噬与残杀。 二、描绘“不足”者的备受欺凌。剧本描写了许多弱小者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把“鬼”似的人们生活的天堂与“可怜的动物”生活的地狱加以强烈对照,揭露出这个现代社会的畸形,不公正。作品“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并且使戏剧冲突尽可能地趋于自然贴近生活本身,暴露了整个社会制度的罪恶,并表现出对光明未来的某种理解和向往,在《日出》中,要证明一个根本观念:在金钱欲望无孔不入的腐蚀之下,社会几人的精神本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差异,任何人的命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都被金钱疯狂操纵着,“人道”与“天道”完全背离。 ④《北京人》1941年出版的三幕剧,显示了曹禺的戏剧创作艺术在40年代打到新的高度,《北》以曾家的经济衰 落为串联全局矛盾冲突,并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求,以及这种精神统治的破产。人物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委婉深长的抒情诗意,剧本运用了独具蕴涵的象征意象和手法,以“北京人”命名,囊括史前社会现实社会理想社会三种“北京人”,象征剧本主题的丰富含义。全剧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又具有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特色,“平淡的人生的铺述”是该剧的主要特征,它标志着曹禺戏剧的民族风格达到了新的美学境界,是由“戏剧化的戏剧”生命向“生活化(散文化)的戏剧”生命的转变。 ⑤《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小说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 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小说结构精致玲珑,描写精致入微,贯穿全作的“月牙儿” 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织素材,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既加强了情节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颇有散文诗之风,其艺术魅力震撼人心,历久不衰,《月牙儿》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功力,是新文学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之我见

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之我见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是国民党政权由建立到相对稳定,同时又危机四伏的历史时期,为维持思想统治,国民党政府曾做过建立党制文化与党制文学的种种努力。这个时期显著的特征有三:其一是“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二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三是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颉颃互竞,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在30年代决定着文学的基本面貌的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和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前者一般又称为左翼文学运动。以“左联”为中心,拥有一片发表园地,形成一种声势。这一时期的“左联”之外的作家无论在政治上与文艺上都具有不同倾向,本身也处于不断分化中。这些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没有“左联”那样共同的严密组织,未形成统一的文学运动。他们往往由于文学见解的比较一致而出版刊物,编辑丛书,由此集合一批文学好尚相近的作家,共同开展活动。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他们之间文艺

思想上的斗争、文学创作上的互相竞争,共同活跃着30年代的文坛。 三大文学派别创造了不同的文学景观,但有同一生存于30年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因而在整体文学的张力场上又显示出某些共同的趋向,在整个现代文学历史发展中展现出一种时代文学的特征。首先是文学创作的题材空前规模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第二个特征则是着重社会解放,重视叙事;第三点,在这一时期心理刻画艺术得到了特别重视与发展;最后,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家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 不得不说,三十年代的现代文学文坛是缤纷的,而这一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家的风格都是我所欣赏的,比如说开创新的文学范式的茅盾、带有独特“京味儿”和幽默风,擅长描写“市民世界”的老舍、还有大胆去讴歌青春,揭示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巴金、为我们建造“湘西世界”散文的沈从文、还有一大批像叶紫,萧红,丁玲,张天翼等等的小说家和徐志摩,戴望舒,臧克家等的诗人…… 在他们当中,我欣赏沈从文,一个如此才华横溢的男人,一个具有如此特殊气质的大家。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这句名言,如今刻在沱江江畔沈从文墓旁的大青石上。作家永远回到了故里--曾被新西兰作家路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文学革命倡导者文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 A.浪漫主义B.自然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2.五四时期复古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林纾写的《荆生》是一篇()A.黑幕小说B.言情小说C.影射小说D.讽刺小说3.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B.莽原社C.未名社D.沉钟社 4.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等所属的文学社团、流派是)A.创造社B.新潮社C.新月社D.鸳鸯蝴蝶派 5.中国诗歌会是一个() A.以抗战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休 B.以大众化为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C.以平民化为目标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D.以诗美为目标的现代主义诗歌团体 6.1936年左翼文学界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两个口号指的是A.抗战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B.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C.国防文学和抗日战争的大众文学 D.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文学 7.抗战初期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A.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B.全国进步文艺家的组织 C.全国革命文艺家的组织 D.全国作家的群众性组织 8.抗战初期,提出“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引发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的是() A.沈从文B.梁实秋C.朱光潜D.萧乾 9.似匕首投枪、能以一击致敌于死命,具有这种风格的杂文作家A.茅盾B.周作人C.鲁迅D.朱自清 10.贯穿《朝花夕拾》全书的人物形象是() A.范爱农B.藤野先生C.作者“我”D.长妈妈11.郭沫若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是() A.人物形象鲜明B.结构严谨C.现实主义D.主情主义12.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是() A.台静农、废名、许地山、闻一多 B.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冰心 C.郭沫若、叶绍钧、沈雁冰、郑振铎 D.周作人、郁达夫、蒋光慈、徐志摩 13.张资平小说《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表现的基本思想倾向是)A.反对种族歧视B.反帝反封建 C.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D.平民主义 14.下列均属于周作人的散文集是() A.《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小河》 B.《自己的园地》、《热风》、《泽泻集》 C.《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谈龙集》 D.《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踪迹》15.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属于前期的两本诗集是() A.《志摩的诗》、《云游》B.《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C.《翡冷翠的一夜》、《云游》D.《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16.李金发实验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诗集是() A.《尝试集》B.《红烛》C.《微雨》D.《昨日之歌》17.在《蚀》三部曲中,曾经怀有教育救国思想的人物是()A.静女士B.方罗兰C.张曼青D.王仲昭 18.符合虎妞性格的某一方面的正确表述是() A.愚昧无知B.粗俗刁泼、善玩心计 C.固执凶悍D.自信、自尊 19.《家》的情节主线是() A.觉慧与父辈(克字辈)的冲突 B.觉新对高老太爷的妥协 C.觉慧、觉新、觉民等年青人的命运与封建大家庭的矛盾D.觉慧与冯乐山的斗争 20.曾树生这个人物出自于() A.《雾》B.《第四病室》C.《寒夜》D.《憩园》21.曹禺剧作《日出》的时代背景是() A.“五四”前后B.30年代初期 C.抗战时期D.大革命时期 22.1936年,被称为“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的作品是() A.夏衍《包身工》B.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C.丘东平《第七连》D.范长江《塞上行》 23.1930年初,殷夫将他1929年以前的诗作65首编为诗集,题名为() A.《放脚时代的足印》B.《孩儿塔》 C.《血字》D.《我们的诗》 24.沙汀创作的长篇小说是() A.《淘金记》B.《故乡》C.《春明外史》D.《围城》25.鲁迅断言“不容于满洲帝国,但我看也因此当然不容于中华民国”的小说是() A.萧军《八月的乡村》B.萧红《生死场》 C.叶紫《丰收》D.吴组缃《鸭嘴崂》 26.戴望舒将其1934—1945年间显示诗风变化的25首诗结集,题名为() A.《我的记忆》B.《望舒草》 C.《灾难的岁月》D.《旧锦囊》 27.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是() A.《丈夫》B.《长河》C.《边城》D.《湘西》28.小说集《传奇》的作者是() A.庐隐B.丁玲C.苏青D.张爱玲 29.《种谷记》的作者是() A.欧阳山B.柳青C.孔厥、袁静D.马烽、西戎30.《漳河水》中克服了好逸恶劳等缺点的妇女是()A.荷荷B.苓苓C.紫金英D.荷荷与苓苓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目录 1.创造社 2.语丝/语丝社 3.文学革命论 4.左联 5.文学研究会 6.七月诗派 7.九叶诗人 8.新月社 9.第一次文代会 10.延安文艺整风运动 1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2.文协 13.《文学改良刍议》 14.人的文学 15.新青年 1,创造社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 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 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 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 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 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2,《语丝》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 《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梁遇春、周作人、鲁迅、林语 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 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 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 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语丝社" 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一般指刊物的 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精选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精选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2.为什么说鲁迅的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为什么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这么成熟、深刻)?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论述,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主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的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为什么鲁迅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要再听一次录音,29页第二题说要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道路来回答这个问题) 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小说集《呐喊》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风波》中的七斤,是三种类型的农民形象。他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试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点整理 一、填空题二、选择题 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2、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在同年二月号《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 3、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表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4、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美文》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 5、鲁迅(中国的民族魂)的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坟》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6、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5期的《狂人日记》。 7、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8、王统照的代表作:《沉思》、《微笑》,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 9、庐隐的代表作: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中篇《海滨故人》。 10、冯文炳,笔名废名,代表作:《竹林的故事》、《浣衣母》、《桃园》。 11、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代表作:《命命鸟》、《春桃》、《缀网劳蛛》、《商人妇》。 12、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13、郭沫若早在现代戏剧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写出了著名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抗战时期,创作了《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历史剧。 14、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出版合集《湖畔》,同年出版汪静之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四人合称“湖畔诗人”。 15、1923年,出版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小诗》。 16、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鲁迅把冯至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复习资料(精)

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2.双百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性、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4.根本任务论 是“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5.三突出创作原则 1968年5月23日,“四人帮”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三突出”创作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的创作模式。 6.主题先行论 其主题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这个主题无论对哪种体裁,在创作之前就已规定,创作时必须从它出发,必须根据这个主题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加以表现。 7.革命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文革”期间,江青一伙在全盘否定十七年文学的同时,还攫取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改革的成果,并将它们连同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 8.政治抒情诗: 1963年起,政治抒情诗成为占据诗坛主导地位的潮流,内容直露地表白诗人的政治信仰和道德情操,甚至以标语口号来替代情感的抒发,诗歌变为“战歌”。诗的主题由赞颂新生活转向对“继续革命”的感情和行动的宣扬。大量运用浅薄的比兴象征、托物言志方法,红日、红旗、青松、风暴等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象征符号。代表作家有:郭小川、贺敬之。 9.山药蛋派 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等;是由部分山西作家构成,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一个文学流派;起源于40年代,繁荣于五六十年代;代表作家和作品有赵树理的《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