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化学分析》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课程有机整合,打破了化学类课程原有的各自为政的格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化学分析为后续《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作支撑,也是企业分析检验岗位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就业岗位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1)化学产品的分析、检测与管理人员;

(2)化学产品生产与管理人员;

(3)生产技术人员等。

同时,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岗位有:《化学分析工》、《化学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食品检验工》、《药品检验工》等。学生在校完成学业后除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之外,还可以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相关工作岗位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

该课程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应用性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表1)

课程目标

通过对课程合理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立足于中学化学基础,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使环境类专业的学生适应由高中到大学的化学学习模式的转变,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初步实践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的专业发展铺路搭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分析在环境学科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成为岗位适应性较强的专门人材。通过过程学习,学生还可以开发自己的创造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与人沟通等方面的社会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 使学生体会并熟悉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溶液及胶体、四大平衡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3) 使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要领,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

(4)使学生掌握环境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掌握萃取、蒸馏、回流、溶沸点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等基本操作技能。

(5) 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态,关注绿色化学、自觉为绿色环保作贡献。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1) 具备制定物质常规分析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操作步骤。

(2) 能对误差进行初步分析,能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计算,能正确地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3) 能初步运用化学方法分析并解决环境方面的某些问题。

-

(4) 使学生了解知识和技能的来胧去脉,从而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5) 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分析、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 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意识和敬业精神。

(3) 养成整洁有序的实验习惯。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5) 坚持安全、节约、环保意识。

3.教学组织

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将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过程的技能要求相结合,确定以典型的四大滴定分析过程为载体的项目化设计思路,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有在分析工作中广泛的应用性,又有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通过具体的样品分析、选择不同类型的滴定方法来保证化学分析知识技能的完整性。根据任务工作量、难度等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能从事化学分析相关工作,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27个学习型工作任务,见表2。

4.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化学分析》课程体系以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切入点,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进行课程设置,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打破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互独立的传统,把原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相关概念、理论、内容、操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课程实验以环境监测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验项目,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理论实训课时比1:1。

采用任务驱动型的项目化教学,各学习型项目的名称、项目教学内容描述、学时、能力要求(知识、技能、态度)等具体见表3。

5.教学方法与手段

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原则,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感悟、理解知识,学会创造和发现知识的方法,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即知识内容的开放性——课本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经验、体验;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交流;教学气氛的开放性——活跃、民主、融洽、平等。

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同时注意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实训项目尽量不与专业课程重复,考核项目与专业密切联系。

6. 考核与评价

课程总成绩由理论教学考核、实训教学考核成绩综合评定。考核项目全面: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独立完成任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从而避免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一张试卷定乾坤”弊端。

实训课期末必须进行独立的技能操作考试,并且要求从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实际操作至结束尽可能由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加强知识的积累,强调实验预习、过程操作、结果分析与总结以及心得体会等方面的重要性,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基础理论知识测试,让学生把基础夯实,形成丰厚的知识底蕴。

①理论教学考核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到课情况、课堂教学参与活动、作业完成及质量)占30%,期末测试占70%。

②实训教学考核。平时上实验课的成绩占50%,其中:预习、记录及其他占30%,实验数据及结果(包括实验报告书写是否认真、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有效数字等)占35%,实验操作及技能占35%;期末技能考核占50%。

{

③本课程的总成绩:理论总评成绩和实训总评成绩各占50%。

实验考核具有严格、合理、细致的考核标准,包括定量分析仪器的使用及分析数据的处理等,实验考试能全面的反映出实验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7 说明与建议

编制说明

①应关注本课程中涉及到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并即时融入教学。教学中应适当布置一定量的可行性思考题,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②课程标准中的学时分配是指导性的,任课教师在执行时可适当调整。课程总学时数控制在112。

教学建议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将其融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这中,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和企业岗位的需求出发,遵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教学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终结性的评价,同时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将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倡导评价的多主体性,学生要参与学习过程的评价,可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

课程实施建议

本课程的实施必须依赖于条件性的课程资源,如实训设备、场地等。由于设备、场地的限制,往往制约了学生个体实践训练的有效时间。学校可充分调动教师探索使用仿真、模拟软件的积极性,积极拓展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化工企业、分析测试中心、环境监测站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力,可把部分实训项目安排在企业中进行。

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困惑、见解、情感和体验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教师应重视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并主动性和创造性地运用使以理实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基础学科,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的性质和理论,因此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大力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制作,展现其对理论学习的优势,加强学校现有的实验室的建设,整合其它学校的资源,开发自己的校本教材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营造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环境,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可供教学参考资料如下所列:

1、《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无机化学》(第二版),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无机及分析化学》,孙成、王和才主编,化工出版社,2010。

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王和才、孙成主编,化工出版社,2009。

5、《无机及分析化学》,叶芬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大学基础化学》(第二版),钟国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7、《基础化学实训教程》,钟国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8、《有机化学》,李树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9、《有机化学》李靖靖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0、《基础化学》,唐迪主编,化工出版社,2010。

11、《基础化学实验指导》,唐迪主编,南大出版社,2008。

12、《环境监测》,梁红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制定人:何珺孙成

2011-8-8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文化生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 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

102055《包装设计》课程标准(已审核)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02055 参考学时: 60 学分: 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2013年1月修订

一、适用专业 广告设计与制作。 二、开课时间 第 3 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需要全面介绍相关的概念、实践运作过程等。注重了相关专业知识的介绍,从包装设计理论和设计实际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包装设计的实用知识、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作为一名包装设计师,必须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熟悉与商品包装设计有关的的法律法规。通过简练的理论介绍,使学生能很快拓展知识面,对包装设计理论构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学内容注重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课程设计与实际设计项目相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也安排穿插一些经典案例,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视野。 作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两大部分。课堂教学以真实案例和理论教学为主,目的是借助丰富的案例评析,通过课堂上的教师讲授、师生研讨互动和学生为主的作业练习,揭示包装设计基本理论、创意的一般原则与规律、表现方法和技巧等,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包装设计在整个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意理念,让学生系统掌握包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对包装设计的基本规律、创意思维方法,以及基本创意技巧和表现原则等有较全面的把握。实践环节则本着遵循行业规律和学习规律,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课堂学得、研讨获得或课后习得的理论知识投入真实、具体案例的创意分析、包装设计参赛或广告行业实干中。 2、教学任务 主要针对平面设计公司的包装设计师、书藉装帧设计师及创意表现师等相关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包装设计相关的创意能力和工作要求,具备独立完成设计方案与设计作品制作的能力,实现培养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桂东一中政治组胡建新 提纲: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2)为什么要设置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2、《文化生活》课标解读 (1)课标呈现方式解读 (2)《文化生活》教学容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2)《文化生活》教材的呈现方式及主要容 3)《文化生活》教材的特点 二、《文化生活》处理建议 1、课程性质与理念 2、《文化生活》基本的教学原则 3、《文化生活》处理策略 4、教学案例分析 5、如何应对《文化生活》对教师的挑战 《文化生活》教材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文化生活》教材分析 1、《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P24 P27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文化生活》是一门什么课程?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一起,共同承担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文化生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和创新的意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促使学生在当前的文化生活中,努力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把握这一思路的要点是:课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提法和要求为基本依据;课程所强调的文化的力量,实质上是精神的力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要求,这是课程全部目标设置与实施的核心容。 (2)为什么要增设《文化生活》课程? 《文化生活》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包装设计》 课程标准(64学时)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包装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 二、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 四、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核心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具备包装结构图、包装展开图、包装效果图等设计制作能力。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包装设计与创意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包装结构图、包装造型、包装色彩设计、包装文字设计、包装版面设计、包装效果图制作等方法,并要求学生能独立进行包装效果图的设计与制作,了解包装生产的基本流程及工艺。使学生不仅具有图像处理的基本能力,还具备包装高级设计与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养成诚信、刻苦、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成为符合包装设计师岗位需求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五、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包装设计策划方案的流程和格式 2.了解包装设计的分类、范围、作用 3.了解包装与市场、包装与消费、包装与生活、包装与文化等的关系 4.了解为什么学习包装设计 5.掌握包装设计策划方案的制作 6.掌握包装结构图的设计与制作 7.掌握包装的展开图设计与制作 8.掌握包装的版面编排设计与制作 9.掌握包装设计效果图的设计与制作

10.掌握包装色彩的设计技巧、材料的选择、容器造型设计技巧 11.掌握包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会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工具及技巧 2.会对图形图像进行构图、造型、色彩设计 3.能熟悉并制作包装设计策划方案 4.能正确选择最佳的包装生产工艺 5.具备包装结构设计与制作、展开图设计与制作、效果图设计与制作、材料选择、容器造型设计、 纸盒包装手工制作等能力 6.具备包装设计与推广的能力 7.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及团队合作意识 2.具有正确、规范的绘画表现习惯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总结归纳能力 5.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能力 六、课程设计 (一)设计思路 根据广告行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制作人员应具备熟练使用Photoshop、CorelDRAW等工具进行各种包装结构图、包装平面图、包装效果图、容器造型、色彩及文字制作、版面编排、制版、熟悉工艺流程等能力。本课程的教学以案例或仿真项目为载体。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翻转课堂的形式,以学生实践练习为主,以导师解决疑难问题为辅,利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包装设计》课程的内容结构参见以下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二)课程总体设计 课程总体设计表1:课程项目/情景表 项目/情景编 项目/情景名称项目/情景描述学时安排教学载体号 项目/情景1包装盒结构设计与 1.掌握常见纸盒包装结构设计类型及20 仿真项目

(完整word)(完整word版)2018年《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三章课程作业高中化学课程的编写理念作业

2018年《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第三章课程作业 1、请谈谈你对高中化学课程编写宗旨的理解。 【答】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认为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请分析必修一的教材编写,举例说明课程编写宗旨的体现。 【答】必修一的教材里科学探究和资料卡片的相关部分都体现了化学课程编写的宗旨,阅读资料卡片的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更多更多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理念,科学探究的相关部分学生可以动手做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自主探究,这样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且培养了学生爱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必修一教材第48页的科学探究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同学们都有观察铝箔加热现象的经历,但是不能解释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的原因,那么通过此节课的讲解和学习,学生就能来解释这一现象了,这也是从生活走进化学的实例之一。 3、在我国学校通常采用的是班级教育模式,有的班级人数可能高达五六十人,请问在班级人数纵多的情况下,如何为多样化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答】抓住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兴趣爱好,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内容筛选,学习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提供套餐,各得其所;提炼问题,加深理解;注重实践,培养技能。要精心设计练习与作业,题目设计要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创新性、发展性、人文性,做到有形作业与无形作业相结合,动脑作业与动手作业相结合,解答作业与探究作业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4、高中化学采用必修与选修模块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现螺旋递进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课程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做好两者的衔接? 【答】对教材知识进行全局梳理,分类规划,区分新旧。必修和选修教材的知识并不是完全没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8年1月出版。新课标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等明显增强。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新课标对于“化学”的定义上,补充了它的特征,即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的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对于“高中化学课程”的定义,进一步补充了它的地位作用,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同时提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强调了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理念将原有的八条整合更新为五条,并为每一条进行了命名。将原有“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引导教师反思”等删除;将原有“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整合为“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将原有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变为“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新增“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 为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育人的价值,适应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部分做了较大的修改,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仅通过内涵、目标来描述,而且对5个方面的素养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不再细分三维教学目标,而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将原三维目标(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及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描述做了调整,对新的课程目标统一划分出4级水平(从水平1到水平4),不再细究行为动词在三个维度的不同表述,而是更加具体的展示出了4级水平的具体内容。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包括5

《栏目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栏目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301792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授课单位:数字媒体学院 学分:5学时:8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朱晓春2014年3月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栏目包装设计》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应用AfterEffects、Photoshop、3DMax、Illustrator等软件,实现任务式教学。 1.1.1课程性质 《栏目包装设计》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主要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模拟训练,让学生学习电视栏目包装设计制作的内容。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掌握实践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设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栏目包装设计人才的要求,满足就业的需要以及可利用前沿技术进行栏目包装设计。 1.1.2课程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运用AE这个影视特效合成软件以及3DMAX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等进行电视栏目包装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电视台栏目整体包装的制作流程和方法,还能根据需要制作出形式多样、效果丰富的片花、导视及宣传片来。为学生今后能成为栏目包装设计师这个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能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栏目包装设计的同时促进学生设计个性的发展。 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 《栏目包装设计》这门课程和《影视图像处理》、《影视特效合成》、《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联系密切,如经过PS图像处理过的图像以及使用3DMAX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可以导入AE中进行特效合成,并制作出具有创意的片花、导视等。 先修课程:《影视图像处理》、《影视特效合成》 平行课程:《数字视频编辑》、《三维动画制作》 后续课程:《电视节目创作与制作》 1.2课程设计理念 《栏目包装设计》课程设计注重职业核心能力打造,基于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设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采用企业真实项目与校园电视台虚拟项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校个合作为平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与工作、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解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作者:陈晓晔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20期 【摘要】本文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17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新的修正和调整,既体现了对十几年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也适应了新时期化学教育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科学探究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就必需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全面提高国民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化学课程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之中,教育部对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加以修订和完善,形成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的重点在于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新课标》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它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和评价的航标灯。《新课标》要求教师继续推进化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以“用课标教”来取代“用教材教”和“为考而教”的教学习惯。所以,教师的化学教学和评价都要遵从《新课标》,确保学生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的内容概述 《新课标》由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基本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8个部分组成。 《新课标》增加并强调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它包括:宏观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课程目标就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对高中学生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新增加的学业质量也是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为主要维度,进一步划分出4级水平,便于在教学和评价中具体实施。 }

高中化学教材解析及课标分析

高中化学教材解析及课标分析 —————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分析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知识的联系 首先化学能与电能是整个高中化学中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在本章中,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由第一小节学生学习过的热能引出电能的这个概念———然后介绍了电厂发电原理,引发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利用学生实验,观察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然后引出这种反应的实质,学生会自己动手操作如何制造一个简单的化学电池。这章的作用,从社会方面来说,能量是一切生物生活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所以培养学生能源意识非常重要,这对于以后社会的进不有很大的帮助。从教学考试来看,化学能与电能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难度也挺大的,所以老师应该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不要有畏难情绪。 个人认为,这一章的知识主要在于理解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其实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这一章知识可以说在氧化还原的基础上加深了难度,学好前面的氧化还原是学好电化学的基础,知道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怎么判断。在选修4中学生会更加进一步的接触到原电池与电解池,所以这一章是为了后面同学们学起来更容易,打好前面的基础防止学生以后会有畏难的情绪,先建立他们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 2、分析教材知识结构并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做比较,分析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吻合度,据此指出可以删、减增的内容 本章先从生活实例出发,即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图,让学生知道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然后由一个简单的化学原电池实验,引出这个过程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最后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原电池装置,感受其中的过程并观察实验现象。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是: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4、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 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教材和课标都很重视这一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从生活出发引出内容,符合课标的第一条,后又用实验证明,以及自己亲手做一个简易的原电池,符合课标的2、3点。从内容来说,我认为教材中没有需要删除的东西,我认为应该增加学生实验,以及多准备一些关于电池这方面的科普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分析教材活动栏目、图片的教学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 《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00007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2.0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 1.前言 1.1课程定位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院各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传 承中国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本课程以 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 相统一。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 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生通过初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知识。该课程开设 于第一学期,为后续课程《沟通与口才》、《应用文写作》、《实用美学》的学习,打下坚 实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以各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围绕“人文精神”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 社会能力,成为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1课程设置的依据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途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 .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产品包装材料与设计》课程标准 开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总学时:96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专业课编写日期:2015.9 一、课程性质、特点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平面设计方向)的职业技能限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了解不断变化的经济脉搏和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具备独立应用设计理论进行包装设计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包装流程中的市场调研,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印刷流程,以及运输、销售和计算机设计制作过程有系统了解。该课程是标志设计、VI设计的延伸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正让学生基本掌握包装设计的三大要素及其设计思维,并对包装的材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跟设计创意贴切结合。 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要求:包装展开图矢量图形的绘制与应用;包装效果图设计。 三、教学内容、目标及考核标准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主要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主要以完成学习模块阶段性设计成果为考核依据。 2.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成绩评定由课堂表现和课程训练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堂表现占总成绩30%(包含到课率10%,学习态度10%,练习作业10%),课程训练占总成绩70%(包含模块训练30%,结课考试40%)。 五、教学资源 1、教学案例: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奖赛优秀作品赏析、日本包装设计大赛优秀作品赏析、Pentawards 国际包装设计大赛优秀作品赏析。 2、网络教学资源:中国设计网、中国包装设计网、创意在线等 3、图库: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作品集、日本包装设计图集、包装与设计杂志图集。 六、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一)教材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350477 适用专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学时:96 学分:6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包装装潢设计》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该专业方向最核心的专业技能之一,可以解决未来就业岗位所需要的主要而普遍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2.课程的设计思路 《包装装潢设计》课程是视传设计相关职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学生取得平面设计师资格认证的必考部分。计划通过口袋类包装设计与制作、容器类包装设计与制作、纸质包装设计与制作、系列化包装设计与制作等四个项目的训练,充分掌握包装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流程、设计要领、制作要求。并不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在生活学习中。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包装设计中“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与制作”等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知识; (2)认识和理解一般包装设计技能和后期印刷等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包装装潢设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具体包括: (1)能够为不同种类的商品进行包装装潢设计; (2)能够为不同种类的商品进行包装结构设计; (3)能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包装印刷基本流程和设计要求。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爱护集体、诚信做事等优良品质。 (2)能够在学习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并能灵活运用在家庭、社会及工作岗位中,能善待他人、诚心敬意、保护环境、严以律己,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课时分配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课改已成为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我们河南省也实行了几年新课改,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新课程: 一、培养目标的变化 普通高中的化学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 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围绕上述宗旨确立了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二、教材设置的变化:与旧版本教材相比出现了学与问、科学探究、资料卡片、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新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栏目。对于教材中的实验不分学生实验和演示

实验了,对概念的处理,书后习题主要设置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问题而且难度都不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设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阅资料,讨论整理些小论文的题目,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化学学科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很有好处。 三、关注倾向发生变化:新课程从旧教材的关注课程的“学术性”到现在的重视课程的“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知识系统”向“多元能力”转化,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能力,这是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使新的高中课程能更全面地展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化学科学素养,以更具弹性的课程结构和更丰富的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提供基础。 从各方面的变化来看高中化学新课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以往旧教材的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系统性的培养过渡到新课程的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课堂中都是单一的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讲每章节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考点。对不同的学生都是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即便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的设置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培养相同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结构 必修加选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化学课程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3.从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解读——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3)坚持科学论证。 (4)坚持继承发展。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 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 2.学科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 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 优化了教学内容 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对象:平面设计专业大专学生学分:3.5 学时:70) 一、课程简介 《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包装发展趋势。掌握包装设计的表现技法和工艺方法。掌握包装设计的分类法,能从形态、材料、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了解当前包装设计的解决方案,了解包装历史、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包装设备及运输的相关知识,掌握包装功能、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包装装潢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包装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法》等。掌握包装结构设计、容器设计、商标及品牌、帖签的设计以及包装盒的装潢设计、系列化设计、组合设计等基本规律和技能。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结合典型实例来讲述的包装理论与技术,及大量实例练习,使学生在了解诸如包装造型、容器造型、装潢设计以及印刷工序、印刷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的同时把握当前包装装潢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同时,使学生对包装流程中的市场调研、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印刷流程以及运输、销售和计算机制作过程有系统了解。使学生的作业创作和市场相结合,创作出实用、富有个性、具有审美价值的包装设计作品。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包装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了解包装的起始及历史发展(结合图片资料讲述);了解包装概念及包装概念的扩展;了解包装功能的转移。 2、包装与时代 了解包装设计的发展和所发挥的作用;了解产品包装在不同的时代所具备的不同特点(结合大量实例讲述) 3、现代包装形式特点与规律

掌握现代包装形式特点与规律。通过做造型练习来了解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外观造型、材质等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4、设计市场与工艺 了解产品包装设计的基本程序并做市场调研。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及设计定位(包括比稿、定稿、包装材料特征、印刷工序及成本核算)。掌握包装的材质及各种功能性。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包装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重点:了解产品包装的起始及历史发展;了解包装概念及包装概念的扩展;了解包装功能的转移。 难点:解释包装功能的转移是在何种条件和原因作用下所产生的。 2、包装与时代 重点:了解包装设计与时代发展变化并掌握包装时代性的特点。 难点:把包装时代性的特点与产品包装设计实践相结合。 3、现代包装形式特点与规律 重点:培养包装设计中设计表达的初步技能。 难点:如何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 4、设计市场与工艺 重点:通过市场调研、理论分析、设计构思,最后完成讲评。 难点:在实践中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训教学方法,重在实际能力的培养。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16520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授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陈新 2012|12|24 学分: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孙永明 开设时间:第4学期系主任及审定日期:年月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科整合课程。本课程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产品包装设计与制作的训练,掌握产品包装的调研、创意、设计、制作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使用不同创意与表现方法完成包装设计的能力,通过具体制作实施完成包装设计的制作。 课程的作用:通过包装设计实训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在整个设计领域的地位与作用,能用科学的方法把复杂的包装设计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包装在空间上的量与质的可变性,按一定的包装设计和构成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结合现代包装设计所追求的节约和绿色的环保理念,创造出新的艺术造型空间--理想的包装设计效果。从而使学生即能扎实的掌握包装设计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掌握商品包装的基本方法、设计创意和制作技术,从而适应岗位需求。实训教学以具体任务为驱动,工作项目为引领展开课程设计,结合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教学情景,使课程达到以下作用。 (1)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课程教学一方面通过"讲授和练习"解决学生应知部分,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和实训"解决学生应会部分。 (2)紧跟包装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在包装材料上更多的提倡节能环保的材料和不过度包装的整体趋势下,除教材建设应跟随技术的发展外,教师要随时掌握包装设计与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生产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教给学生。 (3)完成学业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要求学生参与与之相关专业的考试,如:平面设计师、装饰美工技能鉴定等专业考试,装潢专业和广告专业学生100%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本课程前导课程是包装形式和设计制作流程的学习、后续课程是把平面设计原理运用到设计中。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2)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包装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包装设计》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职业能力主干课,适用对象为全日制专科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包装设计》课程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从事平面包装设计所必备的市场调研、包装设计流程、创意表现和应用的能力,同时也是本专业其它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基础,其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在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岗位均有应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包装设计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工作;教会学生包装整体设计方案的工作;教会学生做设计的综合表现工作;教会学生做包装设计的效果图、三视图工作。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其后续课程为《VI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包装设计工作领域的包装投标、项目实践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知识的教学思路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调研分析、创意设计、综合表现、标准制作和应用的设计流程工作任务,提交合格的包装设计稿。《包装设计》课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1。 表1-1 课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二)课程目标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两个系统设计”来组织课程内容,即“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两个系统互为依托、相互递进,交叉融合。两个系统设计以“以德为先”思想为基础,强化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 该课程教学内容除知识和技能学习外,还包括:市场环境调研分析训练;教学活动中与人交流能力训练;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根据《包装设计》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①能依据设计题目完成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 ②能在调研基础上进行创意开发和设计定位。 ③能完成设计题材和设计形象的选择。 ④能选择合适的设计形式和设计技法完成设计。 ⑤能完成设计的正稿制作与视觉修正。 ⑥能利用相关绘图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2)技能目标 ①具有市场调研和创意开发的能力。 ②具有运用不同设计形式和技法进行设计表达的能力。 ③具有包装精致化制作的能力。 (3)态度目标 ①刻苦学习精神——听课专注,思维积极,作业独立完成并具有创造性。 ②良好职业行为——诚实守信、遵守纪律、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③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④规范应用习惯——正确应用和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作风严谨。 三、教学组织 根据本课程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会干包装设计工作,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知识的教学思路整合课程内容,本课程设计了7个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