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投资性支出【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投资性支出【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投资性支出【圣才出品】
陈共《财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财政投资性支出【圣才出品】

第五章财政投资性支出

5.1复习笔记

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1.投资与经济发展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力。在现代货币经济条件下,没有货币投资,任何其他投入都是不可能的。

(1)乘数作用

凯恩斯不仅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还论述了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作用。

投资的乘数作用:每增加1元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的倍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呈同方向变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化。

(2)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直接看到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①社会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部分组成,所以,投资可以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②投资需要建筑材料,需要添置生产设备,所以,增加投资就可以带动钢材、水泥、木材等生产资料或设备生产的增长。

③投资中的一部分,一般约40%,将转化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所以增加投资又可以刺激消费品生产的增长。

这是经济学一般原理,在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中都是一样的。投资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长,

同时又可以增加和改善供给;投资过程首先是刺激需求,投资完成后才能增加供给。凯恩斯乘数理论就是从刺激需求出发。

(3)加速原理

凯恩斯主义者又提出了加速原理。加速原理说的是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如果说乘数是表示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那么,加速数正好与之相反,它表示的是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4)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

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重投资效益。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缓。

2.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是相对而言的,政府投资有自身明显的特点:

①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

②非政府投资一般主要从事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③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完全依靠非政府投资,投资结构是很难优化的;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

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2)政府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影响政府投资比重的因素

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二:

a.经济体制的不同,一般地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非政府投资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或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b.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非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大。

②我国政府投资比重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是符合一般发展趋势的。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投资主体和投资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预算内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急剧下降,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的比重均有所上升,而自筹和其他投资的比重最大。

自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单位报告期收到的,由各地区、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筹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外资金,包括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的自筹资金。预算内投资比重的下降,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财政收支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③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需要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进行。

a.间接调控,就是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并通过税收、

财政补贴、折旧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投资条件以及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

b.直接调控,就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

④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功能

显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直接调节自身投资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使两者加总起来的总量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b.调节自身投资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3)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政府投资的特点,决定了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不同于私人部门投资,而是取决于政府在不同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有:

①资本一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这一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②资本一劳动比率最大化标准。这一标准化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③就业创造标准。这一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二、基础设施投资

1.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1)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基础设施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一国的基础设施越发达,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就越顺畅,越有效,人民的生活也越便利,生活质量相对来说也就越高。

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马克思曾把生产条件区分为共同生产条件和特殊生产条件,与此相对应,把固定资本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机器的形式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那种固定资本”;另一类是“具有铁路、建筑物、农业改良、排水设备等形式的固定资本”。

②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后形成生产能力和回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型基础设施很难由个别企业的独立投资来完成,尤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很难有效地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

(2)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当基础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时,一般要求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从价值构成上分析,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其他部门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价格变动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起整个产业成本的波动。

2.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基础设施提供方式的特点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

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2)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

a.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诸如长江三峡工程、青藏公路、南水北调之类的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当前和长远利益的重大项目,只能由政府采取多种渠道集资来提供;

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如宇航事业、核电站、战备公路等;

c.反垄断的需要,垄断排斥竞争,垄断利润可能是以损害社会福利为代价的,因此对垄断行业政府可以通过公共定价,严加管理,也可以由政府直接承担投资责任。

d.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诸如市区道路、上下水道、过街天桥等,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或很高的排他成本,单项投资不大,数量众多,也适于作为纯公共物品由政府投资提供。

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如政府可以采用投资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这种提供方式有几个优点:

a.政府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又可以使政府从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解脱出来;

b.法人团体拥有经营自主权,责任明确,可以提高成本效益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