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多发性骨髓瘤由哪种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汇总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多发性骨髓瘤由哪种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汇总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多发性骨髓瘤由哪种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汇总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多发性骨髓瘤由哪种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汇总

1.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于下列哪种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 ( C )

A.红细胞

B.粒细胞

C.浆细胞

D.淋巴细胞

2.心尖在胸前壁的体表投影位于 ( A )

A.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B.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C.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

D.位于左侧第6肋间隙,距前正中线5~7cm处

E.位于左侧第7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

3.纤维结肠镜术前何时行清洁灌肠对检查效果最佳: ( D )

A.前1天晚餐后

B.术前8小时

C.术前4小时

D.术前1小时

4.关于体位引流,错误的是: ( A )

A.患侧卧位

B.餐前引流

C.每次15~20分钟

D.引流前辅以胸部叩击

5.疥疮皮损好发于 ( E )

A.头部,面部和颈部

B.胸背部及腰部

C.四肢的伸侧

D.臀部及双下肢,手掌及足背

E.指缝、腕部屈侧、下腹部、股内侧

6.烧伤休克补液治疗,第1个8小时输入24小时补液计划总量的 ( C ) A.1/4

B.1/3

C.1/2

D.2/3

E.2/5

7.牙拔除术后多长时间取出压迫棉球: ( B )

A.2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8.50kg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有 ( D )

A.2000~2500mL

B.2500~3000mL

C.3000~3500mL

D.3500~4000mL

E.4000~5000mL

9.联合瓣膜病多以何种病变为主: ( A )

A.二尖瓣病变

B.三尖瓣病变

C.主动脉瓣病变

D.肺动脉瓣病变

10.张力性气胸急救处理为 ( B )

A.立即输氧改善呼吸

B.立即穿刺排气降低胸膜腔内压

C.立即补液改善循环

D.立即应用抗生素减少感染

E.立即予以高压氧治疗

11.书写交班报告时,白班使用的记录笔是 ( B )

A.红钢笔

B.蓝钢笔

C.黑钢笔

D.圆珠笔

E.铅笔

12.决定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 ( B )

A.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

B.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C.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D.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E.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13.测量血压时导致测得的血压偏高的因素是 ( B )

A.袖带过宽

B.袖带过窄

C.手臂位置高于心脏

D.袖带缠得过紧

E.水银不足

14.平静呼吸时,每分钟进入肺泡参与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 ( B ) A.肺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肺活量

D.潮气量

E.肺总量

15.下列不作为慢性胆囊炎健康教育内容的是: ( C )

A.平时饮食清淡易消化

B.避免暴饮、暴食

C.戒烟

D.急性发作期禁食

16.甲状腺危象多发牛于术后 ( A )

A.12~36小时

B.1~4小时

C.4~6小时

D.8~12小时

E.24~36小时

17.机械通气期间,使用加热湿化器时,湿化器温度应调节在: ( B ) A.34~35℃

B.36~37℃

C.32~35℃

D.40~41℃

18.对职业性有害因素及职业病的错误描述是: ( D )

A.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B.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造成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C.患职业病后病人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

D.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就会患职业病

19.不适合昏迷患者口腔护理的用物是 ( D )

A.石蜡油

B.压舌板

C.弯血管钳

D.吸水管

E.治疗碗

20.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应选择的漱口液是 ( A )

A.2%~3%硼酸溶液

B.1%~3%过氧化氢溶液

C.0.1%醋酸溶液

D.1%~4%碳酸氢钠溶液

E.复方硼砂溶液

21.对女性尿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A.窄

B.短

C.直

D.后方紧临肛门,且易发生逆行性尿路感染

2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处于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形式是 ( A ) A.辐射

B.传导

C.蒸发

D.对流

E.运动

23.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大于 ( B )

A.4.5mmol/L

B.5.5mmol/L

C.6.5mmol/L

D.7.5mmol/L

E.8.5mmol/L

24.关于无意识心理护理,正确的是: ( D )

A.产生于护士护理病人的特定时候

B.护士有意识地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节、支持

C.提前干预病人的共性心理问题

D.护士的一切言谈举止和护理活动都可以产生心理护理的效果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多发性骨髓瘤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评估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既往有关的相关辅助检查、用药和其他治疗情况。 1. 2身体评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营养状况。 1.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是否正常。 2.护理问题 2. 1疼痛骨骼疼痛 2. 2躯体活动障碍 2. 3潜在并发症 3.护理措施 3. 1加强心理护理。 3.2平日应睡硬板床,保持身体的生理弯曲,减少体重对骨骼的压力。不做剧烈活动,防止骨骼横断。 3. 3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蛋白质、低钠饮食,同时增加摄水量。 3. 4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去除能引起出血的因素。 3. 5积极预防感染。 3. 6骨痛的护理 3. 6. 1观察疼痛部位、形式、强度、性质、持续时间等并做好记录。

3. 6. 2减少疼痛刺激,取舒适卧位,防止因姿势不对造成肌肉、韧带或关节牵扯而引起疼痛。 3. 6. 3药物止痛:注意选择合适的止痛剂及给药途径。了解止痛剂的有效剂量及使用时间,正确预防其副作用。 3. 7贫血的护理 3. 7. 1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应避免劳累,重度贫血应绝对卧床休息。 3. 7. 2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3. 7. 3对于极度虚弱者,应协助完成生活护理。 4.健康指导 4.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4. 2加强营养,积极预防感染。 4. 3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5.护理评价 5.1病人能描述引起或加重出血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了出血。 5. 2出预防感染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未发生感染。 5. 3采取应对措施,主动配合治疗。 5. 4疾病,悲观情绪减轻并消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建议参照维也纳标准(表2)。MDS诊断需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和一个确定标准。 表2 MDS的诊断标准 条件 一、必要条件 1 持续(≥6月)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红细胞(Hb<110g/L);中性粒细胞(ANC<1.5×10^9/L);血小板(BPC<100×10^9/L) 2 排除其他可以导致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的造血及非造血系统疾患 二、确定标准 1 病态造血:骨髓涂片红细胞系、中性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中任一系至少达10%; 2环状铁粒幼细胞占有核红细胞比例≥15% 3 原始细胞:骨髓涂片中达5~19% 4 染色体异常(参考表6) 三、辅助标准 (用于符合必要标准,未达确定标准,临床呈典型MDS表现者) 1 流式细胞术显示骨髓细胞表型异常,提示红细胞系或/和髓系存在单克隆细胞群 2 单克隆细胞群存在明确的分子学标志:HUMARA(人类雄激素受体)分析,基因芯片谱型或点突变(如RAS突变) 3 骨髓或/和循环中祖细胞的CFU集落(±集簇)形成显著和持久减少 当患者未达到确定标准,如:不典型的染色体异常,病态造血<10%,原始细胞比例4%等,而临床表现高度疑似MDS,如输血依赖的大细胞性贫血,应进行MDS辅助诊断标准的检测(见表2),符合者基本为伴有骨髓功能衰竭的克隆性髓系疾病,此类患者诊断为高度疑似MDS。若辅助检测未能够进行,或结果呈阴性,则对患者进行随访,或暂时归为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定期检查以明确诊断。 MDS的形态学异常 原始细胞标准:Ⅰ型为无嗜天青颗粒的原始细胞,Ⅱ型为含有嗜天青颗粒但未出现核旁高尔基区的原始细胞。出现核旁高尔基区者则为早幼粒细胞。

(整理)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疼痛的特征及日常活动能力。 2、评估患者有无尿潴留。 【护理措施】 1、骨痛的护理: (1)卧床休息,对疼痛剧烈的病人,给予止痛剂。 (2)病理性骨折的病人,使用围腰夹板固定,不要弯腰及做剧烈运动,在卧床期间进行被动肢体运动。 2、感染的护理 (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进行保护性隔离。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3)做好口腔、会阴及肛门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发热现象、感染伴随症状及体征,鼓励病人多饮水,警惕感染中毒性休克。 (5)遵医嘱按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6)对病人及家属作好预防感染的卫生宣教工作。

3、出血的护理: (1)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 (2)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病人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症状。(3)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4)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避免手术,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 (5)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 4、高粘滞性综合征的护理: (1)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遵医嘱给予化学治疗。 5、合并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1)避免负荷过重,如不要手提或肩背重物,过度肥胖的病人,

瞩其减肥。 (2)遵医嘱使用围腰夹板。 (3)观察精神症状:有无麻木、感觉异常。 【健康指导】1、坚持用药,定期复诊。 2、避免剧烈活动,进行适当的轻微运动,如慢走、打太极拳。 3、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4、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血钙升高造成肾损害。

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题库1-1-8

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题库1-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骨髓增生性疾病属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A.造血障碍性疾病 B.无效造血性疾病 C.干细胞疾病 D.白血病 E.白细胞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指骨髓组织持续增殖而引起的一组疾病。疾病发生在多能干细胞(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例外)。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不是鉴别骨髓纤维化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要素() A.Ph染色体检查 B.NAP染色的积分 C.脾肿大程度 D.骨髓活检 E.泪滴状红细胞比例 NAP染色的积分慢粒降低或为零,骨髓纤维化正常、增多或减少;脾肿大程度慢粒更明显,骨髓纤维化明显;骨髓活检慢粒粒系增生,骨髓纤维化为纤维组织取代;泪滴状红细胞比例慢粒不明显,骨髓纤维化明显,见泪滴状红细胞。慢粒和骨纤都可出现巨脾症状。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项不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点() A.除慢粒外,其他NAP积分常增加 B.各症之间可相互转化 C.常发生髓外造血 D.常并发出血、血栓形成 E.常有脾肿大而肝常不肿大 骨髓增生性疾病常有脾肿大、肝肿大。 (山东11选5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6689771.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克隆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B.骨髓粒系增生正常 C.骨髓巨核系明显增生 D.纤维组织并非肿瘤性增生 E.外周血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和(或)幼稚红细胞 原发性骨纤是克隆性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缺陷在多能干细胞,主要病理表现为骨髓的纤维化。疾病早期,骨髓造血细胞仍可增生,特别是粒系和巨核系细胞。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多为中、晚幼红细胞,也可见中、晚幼粒细胞,偶见原始粒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的_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 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师考试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练习题

2018 第十六章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一、A1 1、下列哪一种现象暗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发生纤维化 A、巨核细胞减少 B、见泪滴状红细胞 C、有核红细胞无或少见 D、Ph染色体阳性 E、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2、关于骨髓纤维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脾大 B、早期WBC增多 C、末梢血可出现幼红/粒细胞 D、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也可Ph染色体阳性 E、骨髓穿刺常常干抽 3、关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克隆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B、骨髓粒系增生正常 C、骨髓巨核系明显增生 D、纤维组织并非肿瘤性增生 E、外周血可出现幼稚粒细胞和(或)幼稚红细胞 4、下列哪项不是鉴别骨髓纤维化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要素 A、Ph染色体检查 B、NAP染色的积分 C、脾肿大程度 D、骨髓活检 E、泪滴状红细胞比例 5、下列哪项不符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A、有的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 B、有的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加 C、有的病人血小板黏附功能下降 D、有的有获得性储存池病 E、血小板膜受体正常 6、下列哪项不符合骨髓纤维化病人血象特点 A、一般为中度贫血,晚期或伴溶血时可出现严重贫血 B、白细胞常增加 C、血小板增加或减少 D、出现幼粒、幼红细胞 E、常见原粒细胞

7、骨髓增生性疾病属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A、造血障碍性疾病 B、无效造血性疾病 C、干细胞疾病 D、白血病 E、白细胞疾病 8、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是 A、骨髓纤维化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多发性骨髓瘤 D、急性白血病 E、巨球蛋白血症 9、下列哪项不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点 A、除慢粒外,其他NAP积分常增加 B、各症之间可相互转化 C、常发生髓外造血 D、常并发出血、血栓形成 E、常有脾肿大而肝常不肿大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早期正常,随病情发展呈轻、中、重度降低。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伴有骨髓纤维化时可见泪滴形红细胞。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Ph染色体检查慢粒90%以上阳性,骨髓纤维化阴性。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穿刺不易取得骨髓液或增生减低,有时可有灶性增生。骨髓涂片早期可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中晚期出现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慢粒和骨髓纤维化都可出现巨脾症状。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血小板功能检测可见:①血小板聚集试验,有60%~80%病人血小板缺乏对ADP和肾上腺素的聚集反应,而对胶原的反应正常;然而,45%~72%的病人又有自发性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现象,原因不明。②获得性储存池病。③获得性vWF。④血小板膜受体异常。⑤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6、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作者: ————————————————————————————————日期: ?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为40岁以上,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常见症状:骨痛,骨骼变形,病理骨折,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症状,感染,肾功能损害,高粘滞综合征,淀粉样变。 1疾病病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EB病毒或卡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诱发C-MYC、N-RAS或K-RAS或H-RAS等癌基因高表达有关。也可能与一些细胞因子有关,IL-6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生长因子。 2临床表现 MM的临床表现除贫血、感染、出血血液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外,可有骨痛(重者骨折)、蛋白尿(甚至尿毒症)、高凝状态或静脉血栓等其它临床表现。 临床上MM的误诊率高达40-50%,引起误诊的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一、感染 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但无免疫活性;白细胞减少、贫血及放化疗等影响正常免疫功能,故易于反复感染。患者可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发生上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患者更易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在病程晚期,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反复发生感染,不应仅局限于抗感染治疗,应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积极寻找是否有原发病。若患者合并有骨痛、贫血、出血等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二、骨髓瘤骨病 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本病的突出临床表现。骨痛部位以腰背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 由于本病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常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即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可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造成截瘫。若截瘫时间过久即使经过有效治疗,患者也很难恢复行走,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局限于一个部位的孤立性浆细胞瘤较少见,最终可演变为多发性骨髓瘤。 X线检查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阳性病变部位主要在颅骨、骨盆、肋骨、脊椎骨,也可见于四肢骨。典型表现为以下三种:①穿凿样溶骨性病变,为多发性类圆形透亮区,为本病的特殊X线表现。以颅骨、骨盆最易发现。②弥漫性骨质疏松。③病理性骨折,最常见于下胸椎及上腰椎,也见于肋骨等处。对疑似病例可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溶骨性病变的部位。患者可因骨痛或腰腿痛不予重视,或就诊于骨科,被误诊扭伤、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而延误病情。 故对于中老年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或发生骨折的患者,在诊断时应考虑到本病。注意查血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电泳等以早期明确诊断。 常见影像学检查对MM患者的综合诊断价值依次为:PET-CT>MRI(核磁共振) >CT>X线检查。 三、骨髓瘤肾病 肾脏病变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病变。临床表现以蛋白尿最常见,其次为血尿。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研究发现,MM肾病患者在病理上肾小球病变较轻,而小管-间质病变严重,故患者临床上很少出现高血压。

肖志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精确诊断(仅供参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精确诊断 肖志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mdrome, 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是血细胞减少,主要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dysplasia),无效造血,以及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增高。自1982年FAB协作组首次定义MDS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几经补充修改,日趋完善。近年,随着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骨髓单个核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和第2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等新的诊断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MDS的诊断已进入一个精细化时代。 一个高度怀疑MDS患者,在病史询问时以下几点应引起高度重视:①由于实体肿瘤患者的生存已有显著提高,远期并发症的治疗相关性MDS/AML也愈且多见,治疗药物及其累计量和放射治疗的累计量和剂量率等,都应有详尽的记录;②如果患者此前有血制品输注史,则应记录输血的频率和累计总量;③如果患者有长期血常规检查,其中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一个非常有助于MDS诊断的指标,MDS患者MCV有一个不断增大的变化过程,此过程伴随着血红蛋白的逐渐下降。 对于那些骨髓原始细胞<5%的MDS患者的诊断,需除外那些可有血细胞计数减少且伴有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其他血液和非血液系统疾病,以下几种疾病尤应引起注意:①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T-LGL可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血小板减少,与MDS的RCUD应进行鉴别诊断,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包括TCR Vβ分析)及TCR基因重排不难做出鉴别;②HIV感染,特别是艾滋病晚期患者,可有血细胞减少和血细胞发育异常形态学改变,HIV病毒检测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有助于HIV感染和艾滋病的诊断;③先天性红系发育异常性贫血(CDA),对儿童和青少年MDS的鉴别诊断更为重要。 “骨髓涂片中红细胞系、中性粒细胞系或巨核细胞系中细胞发育异常的比例≥10%”是MDS的确定诊断标准之一,WHO MDS诊断标准(2008)对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但已有研究证实由于不同的形态学分析者对原始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巨幼样变掌握的标准不同,诊断一致率不足80%。为了进一步规范粒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学,最近,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0295);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1106130005) 作者单位:300020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实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问题及措施.docx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及措施 疼痛措施: 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并正确引导病人对疼痛的性质定级,有利于制定适合病人的护理计划。 选用非药物性措施,使疼痛缓解,如:减少噪音和活动,室内光线柔和;可采用身体舒适的体位;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等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并告诉病人用药的剂量、方法和途径,以利于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 根据病人疼痛的规律和最佳药效时间给予止痛剂,以便起到良好的效果。 躯体移动障碍措施: 评估病人日常活动的能力和水平,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利于制定适合病人的护理计划。 在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和呼叫器放在床旁易取处,便于病人使用。 在病情平稳后协助并督促病人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活动要循序渐进,防止碰伤。 鼓励并帮助病人在可以活动的限度内进行活动,以防止骨骼进一步脱钙。 增进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并在活动时给予正面鼓励,但注意适当休息。 有感染的危险措施: 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血象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和空气落尘一次,紫外线消毒60 min,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 min ,注意保暖。 嘱病人注意口腔、鼻腔、会阴、肛周及皮肤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勤漱口和勤换内衣、裤的习惯,以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 教会病人每日自我观察口腔、鼻腔、皮肤有无破溃,肿胀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饮食营养,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和交叉感染。 告诉病人和家属尽量减少探视的次数,并避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潜在并发症——出血措施: 密切观察并记录病人的血小板变化及有无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并同时教会病人如何观察,如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渗血,大小便颜色,有无头痛,视力模糊等。 在病人血小板低于20 x109 / L 时,应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自发性出血。 各种穿刺时应尽量选用小号针头,注射后按压穿刺部位5~10min ,并应密切观察陈旧穿刺部位的情况 指导病人避免各种可引起出血的活动,告诉病人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不要用牙签,不要用力擤鼻涕,大便时不要用力过度,不要穿紧身衣裤。 遵医嘱予以新鲜血或血小板,并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恶心、呕吐、寒颤、高热、荨麻疹等,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种类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种类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一种因为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在普遍增生的基础上,有一个系列的细胞增生会比较突出,并且出现不断的增殖。比如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对于患者的健康危害比较大,另外还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等。 ★根据增生为主细胞系列的不同分为4种: ①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②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③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④以原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本组疾

病原因未明,多见于中老年人。CML见白血病。下面介绍另3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不明原因的全身红细胞总量明显地 高于正常,俗称多血症,30%病人并发骨髓纤维化,最后引起骨髓衰竭,约10%病人演变成急性白血病。本病起病缓慢,由于循环中红细胞和血液粘稠度均增高,则引起头痛头晕,有的可发生出血和血栓。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较少见,其特征是血小板显著增多,伴有出血或血栓形成。男女发病率为2∶1。8%病人发生骨髓纤维化,10%病人演变成急性白血病。本病起病缓慢,脾脏可肿大。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是病因不明的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 增生症,伴有髓外造血(或称髓样化生),主要在脾脏,也可在肝和淋巴结。一般认为髓样化生不是骨髓纤维化的代偿作用,而是骨髓增殖的一种表现。

本症的特点是起病隐袭,病程可长达10年以上,有进行性明显肿大的脾脏,有时全腹均被脾脏占据;因髓外造血使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红细胞、幼稚粒细胞及泪滴样红细胞;骨髓因纤维化而穿刺困难,常取不出骨髓即“干抽”,骨髓活检可确定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措施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6689771.html,/ 多发性骨髓瘤(MM)为发生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浆细胞病。好发于中老年,但近年发病率有增高及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本病误诊率很高,患者可因发热、尿改变、腰腿痛被误诊为呼吸系统感染、肾炎、骨病而延误病情。在诊治中应予足够重视。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措施具体有: 1.持续性的无法解释的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背部或胸廓),肾功能衰竭。 2.反复发生细菌感染(特别是肺炎球菌性肺炎)。 3.病理性骨折和椎骨压缩,可能导致脊髓受压迫和截瘫。 4.有些病人以贫血,伴乏力和疲劳为主。 5.诊断标准:存在血清M蛋白的患者,并具有下列三项症象中的一项:骨髓浆细胞成片或成丛;溶骨性病损;蛋白尿>300mg/24h. 6.血液病检查为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血沉常明显加快。血尿素氮,血清肌酸和血清尿酸常增高。血钙增高。血清β2-微球蛋白常增高并与浆细胞瘤肿块相关。 2.专家介绍,骨髓瘤的发生与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故预防本病发生,增强病人的体质,积极治疗慢性疾患,避免射线及化学毒物的接触,对于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方法宜注意调理情志,防止七情太过,从而保持气血和畅,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患病之后,保持乐观情绪,性情勿大怒、勿大悲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战胜疾病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措施之一。 3.注意身体锻炼,顺四时而调形体,可采取气功、太极拳等方法,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或配合本病治疗。注意起居有常,劳逸有度,适寒温,避虚邪,尤宜节房事,以防肾精暗耗。宜禁烟酒,注意饮食调养,忌暴饮暴食,饮食偏嗜。避免辛辣肥甘厚味之品。既病之后,可对症选用补血、壮骨和减轻脾肿大的食品。 二、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有: 1、骨路损害:骨痛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症状.部位以腰、背部脊椎最多见,也见于胸骨、肋骨及四肢骨路,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2、感染:由于机体的免疫缺陷,病程中常反复发生感染。 3、贫血及出血倾向: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并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出血由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损害及凝血障碍所致,表现以皮肤紫瘦及粘膜渗血为主。晚期可有内脏出血、颅内出血是引起死亡的原因之一。 4、肾脏损害:常在发病时发生,约20%的病例发生肾功能衰竭,尿豫症也是本病常见的死亡原因。 文章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6689771.html,/ 北京蓝海中医医院血液科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一、概述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是一组累及外周血和骨髓的成熟B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自《中国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专家共识(2014年版)》[1]发布以来,B-CLPD一些亚型的诊断更加细化,WHO更新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已发表[2,3,4],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与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织国内相关的血液肿瘤学与血液病理学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对这一共识进行了更新修订,以符合临床实际需求。 (一)定义 本共识所指B-CLPD是临床上以外周血/骨髓成熟B细胞克隆性增殖为主要特征,并通过外周血/骨髓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诊断的一组成熟B淋巴增殖性疾病(表1)。 表1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二)B-CLPD共同特征 1.临床特征: 中老年发病;临床进展缓慢,多数呈惰性病程[大多套细胞淋巴瘤(MCL)及B-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B-PLL)除外];可向侵袭性淋巴瘤转化;治疗后可缓解,但难以治愈。 2.形态学: 以小到中等大小的成熟淋巴细胞为主,部分可见核仁。 3.免疫表型: 表达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和表面免疫球蛋白(sIg)单一轻链(κ或λ)。 4.基因重排: 存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或)轻链(IgL)基因重排。 二、各主要B-CLPD的临床特征 (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CLL/SLL为最常见的B-CLPD,以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中位发病年龄60~75岁,男女比例为2∶1。2016 WHO分型规定CLL诊断标准之一为外周血单克隆B淋巴细胞≥5×109/L,如果没有髓外病变,在B淋巴细胞<5×109/L时即使存在血细胞减少或疾病相关症状也不诊断CLL;2008年国际CLL工作组则明确规定,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如存在CLL细胞浸润骨髓所致的血细胞减少时诊断为CLL[4,5,6]。国内绝大多数专家也认为这种情况在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细胞减少后,其临床意义及治疗同CLL,因此应诊断为CLL。SLL指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第十三章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高春记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s)是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增殖性疾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骨髓内一系或多系的髓系细胞有效性增生,外周血表现为粒细胞、红细胞和(或)血小板的增多。另外,所有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都可能发展为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或转化为所谓的加速期(原始细胞10%~19%)、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20%)。根据2001年WHO分型标准,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和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及所谓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不能分类型均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由于覆盖的面较广,本章重点阐述慢性髓系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一些治疗进展,关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见第十二章。 第一节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发病机制 虽然目前大多数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并未发现有特征性的基因改变,从现有的资料也不能明确其发病机制,但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系统的激活被认为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BCR/ABL基因,可导致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增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RAS基因等通过多种形式可异常激活酪氨酸激酶依赖的信号传导途径等。另外,骨髓网硬蛋白增多被定为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纤维化期,在其他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被认为疾病进展。目前认为,纤维组织增多的机制不是纤维母细胞的恶性增殖,而是由巨核细胞和其他骨髓细胞异常的生成和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b等造成,这些因子可以刺激纤维母细胞增殖和网硬蛋白的生成。 一、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慢性髓系白血病是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女约1.4:1。Ph1染色体出现为其特征性的改变,在初诊的患者中,有90%~95%表现为阳性。t(9;22)(q34;q11)染色体的异位导致BCR/ABL基因的形成,该基因编码的BCR/ABL融合蛋白使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调节失控,从而导致慢粒白血病细胞的形成。 正常的ABL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q34,编码p145蛋白,具有较低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到目前为止尚不清楚其确切的功能。在CML中,ABL断裂点多个,但大多数发生在外显子2,断裂后移位到22号染色体上。BCR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q11,编码2种BCR蛋白在正常组织内广泛表达,同样正常情况下其功能并不清楚。BCR断点常见3处,分别位于M-bcr区的外显子b2与b3或b3与b4之间,m-bcr区的外显子e1和e2之间,和m-bcr区的外显子e19。根据ABL和BCR的断点不同,ABL、BCR连接后所形成的融合蛋白也不同,M-bcr、m-bcr和m-bcr断裂与ABL连接后形成的融合蛋白分别为p210、p190和p230。CML患者约40%为b2a2连接,40%为b3a2连接,其它占20%,所以融合蛋白主要为p210。p190蛋白主要见于Ph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但近日有报道在CML中,p210和低水平p190共同表达还是比较常见的,约占90%以上。另外,具有融合蛋白p230的患者常表现出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增多。体外实验多种证据表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可诱导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转化,并抑制其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基因可诱发CML样白血病。关于BCR/ABL融合蛋白诱使细胞恶变的机制,目前认为,它增强了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异常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细胞最终恶变。 119

骨髓增生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 锁定 目录 .1名词释义 .2病理分类 .3疾病特点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名词释义 骨髓增生性疾病(my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统称。临床见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脾肿大、出血倾向以及血栓形成。 病理分类 ①以红细胞增生为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②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等; ⑧以原纤维细胞及造骨细胞增生为主: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primary myelofibrosis)、 骨硬化症等。 疾病特点

①病变发生在多能干细胞,但原纤维细胞的来源尚未阐明,可能是骨髓干细胞异常增殖的一种继发性反应; ②各症常伴有一种和两种其他细胞的增生,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伴有粒细胞和血小板增生; ③各症之间可以转化,有时还可见到过渡型,例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转变为骨髓纤维化症; ④细胞增生也可发生于脾、肝、淋巴结等髓外组织。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本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90%~95%患者都可发现JAK2V617F基因突变。中老年发病,男性多见。起病隐匿,偶然查血时发现。血液黏滞度增高可致血流缓慢和组织缺氧,表现为头痛、眩晕、多汗、疲乏、健忘、耳鸣、眼花、视力障碍、肢端麻木与刺痛等症状。伴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常见于四肢、肠系膜、脑及冠状血管,严重时瘫痪。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其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腺壁细胞,可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可致出血倾向。高尿酸血症可产生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患者皮肤和黏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颈部和四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合膜显著充血。患者后期可合并肝硬化,称为Mosse综合征。患者多有脾大,可发生脾梗死,引起脾周围炎。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Gaisbock综合征指本症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 病程分为: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期:可持续数年;②骨髓纤维化期:通常在诊断后5~13年发生;③贫血期:有巨脾、髓外化生和全血细胞减少。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原因未明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导致以难治性贫血及其他血细胞减少,并伴有病态和无效造血为特征的疾病。因与急性白血病发生密切相关,曾有难治性贫血、白血病前期等名称。1976年由法、美、英(FAB)协作组命名为MDS,并于1982年提出细胞形态学特点和亚型分类的建议,为世界各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MDS 为骨髓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特征,明确将其定位骨髓肿瘤性疾病。理由是患者骨髓呈现异常增生,并伴有原始细胞增多,生物学行为与急性白血病无明显区别。 常见病因 1.原发性:原发性MDS找不出发病原因。 2.继发性:继发性MDS常发生于长期化疗及放疗之后。即治疗相关性MDS。以原发于造血组织肿瘤发病率高,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也见于卵巢癌、肺癌、乳腺癌、睾丸癌、消化道癌及脑肿瘤等。此外,肾脏病、炎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也可继发MDS。能够引起继发性MDS药物有氮芥、卡氮芥、瘤可宁、环磷酰胺、马法兰、马利兰、乙双吗琳、氯霉素等。也与接触苯、杀虫齐、石油产品等可能有关。 可能发病机理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干细胞功能异常:在各种致病因子诱发MDS过程中,与AML类似之处,受累之靶细胞是骨髓干细胞。已知电离辐射和烷化剂(有拟放射作用)等诱至广泛的染色体改变,在体内于干细胞有丝分裂的静止期,与DNA螺旋进行交叉连合,从而使于细胞损伤,引起染色体畸变与细胞转形,导致异常细胞克隆形成。加上原已处于抑制状态的兔疫系统进一步受到抑制,引起免疫监护系统的严重障碍,从而容许异常克隆的生长与增殖。但此种MDS细胞与AML时的白血病细胞不同,它在保持自我复制力的同时,尚保留有一定程度分化潜力,残存的“正常”造血干细胞也遭至部分抑制,该病程中原始细胞进行性堆

骨髓增生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MPD)指分化相对成熟的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不断地克隆性增殖所致的一组肿瘤性疾病。临床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增生,伴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包括: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rnia vera,PV);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rnia);④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primary myelofibrosis)等,系造血干细胞的疾患,故各病间可以转化。 第一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本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90%~95%患者都可发现JAK2V617F基因突变。中老年发病,男性多见。起病隐匿,偶然查血时发现。血液黏滞度增高可致血流缓慢和组织缺氧,表现为头痛、眩晕、多汗、疲乏、健忘、耳鸣、眼花、视力障碍、肢端麻木与刺痛等症状。伴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常见于四肢、肠系膜、脑及冠状血管,严重时瘫痪。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其嗜碱颗粒富有组胺,大量释放刺激胃腺壁细胞,可致消化性溃疡;刺激皮肤有明显瘙痒症。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第3因子减少、血块回缩不良等,可致出血倾向。高尿酸血症可产生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 患者皮肤和黏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尖、颈部和四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鱼际)为甚。眼结合膜显著充血。患者后期可合并肝硬化,称为Mosse综合征。患者多有脾大,可发生脾梗死,引起脾周围炎。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Gaisbock综合征指本症合并高血压而脾不大。 病程分为: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期:可持续数年;②骨髓纤维化期:通常在诊断后5~13年发生;③贫血期:有巨脾、髓外化生和全血细胞减少。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 红细胞容量增加,血浆容量正常。红细胞计数(6~10)×1012/L,血红蛋白170~240g/L。由于缺铁,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可有少数幼红细胞。白细胞增多,(10~30)×109/L,可见中幼及晚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可有血小板增多,(300~1000)×109/L。血液黏滞性约为正常的5~8倍。放射性核素测定血容量增多。 (二)骨髓 各系造血细胞都显著增生,脂肪组织减少。粒红比例常下降。铁染色显示贮存铁减少。巨核细胞增生常较明显。 (三)血液生化 多数患者血尿酸增加。可有高组胺血症和高组胺尿症。血清维生素B12及维生素B12结合力增加。血清铁降低。血液和尿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 【诊断】 主要诊断指标:①红细胞量大于正常平均值的25%,或血红蛋白量男>185g/L,女>165g/L;②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存在,动脉血pO2≥92%;③脾大;④骨髓细胞有非ph染色体或非BCR-ABL融合基因的克隆性遗传异常;⑤有内源性CFU-E,即不加EPO,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MDS-RAEB(ICD:D46.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之南、悌主编,科学,2008年,第三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V.2.2010)。 诊断标准: 1.RAEB-Ⅰ: (1)外周血: ①血细胞减少; ②原始细胞<5%; ③无Auer小体; ④单核细胞

(2)骨髓: ①1系或多系发育异常; ②原始细胞5%–9%; ③无Auer小体。 2.RAEB-Ⅱ (1)外周血: ①血细胞减少; ②原始细胞5%–19%; ③有或无Auer小体; ④单核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电子教案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 规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疼痛的特征及日常活动能力。 2、评估患者有无尿潴留。 【护理措施】 1、骨痛的护理: (1 )卧床休息,对疼痛剧烈的病人,给予止痛剂。 (2 )病理性骨折的病人,使用围腰夹板固定,不要弯腰及做剧烈运动,在卧床期间进行被动肢体运动。 2、感染的护理 (1 )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进行保护性隔离。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3 )做好口腔、会阴及肛门的护理。 (4 )观察病人有无发热现象、感染伴随症状及体征,鼓励病人多饮水,警惕感染中毒性休克。 (5 )遵医嘱按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6)对病人及家属作好预防感染的卫生宣教工作。 3、出血的护理:

(1)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 (2)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病人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症 状。 (3)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4 )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避免手术,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 扎。 (5)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 4、高粘滞性综合征的护理: (1 )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遵医嘱给予化学治疗。 5、合并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1 )避免负荷过重,如不要手提或肩背重物,过度肥胖的病人,瞩其减肥。 (2 )遵医嘱使用围腰夹板。 (3)观察精神症状:有无麻木、感觉异常。

【健康指导】 1、坚持用药,定期复诊。 2、避免剧烈活动,进行适当的轻微运动,如慢走、打太极拳 3、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4、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血钙升高造成肾损害。

个案护理查房多发性骨髓瘤副本

一月份危重护理查房 时间:2016-01-22 科室:肿瘤科 主查人:主查人职务:护士长 责任护士:记录者: 查房内容: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的护理 参加人员: 未参加者阅后签名: 病人,男,70岁,因“确诊多发性骨髓瘤2年余伴乏力,加重1周”于2015-12-26由门诊拟“多发性骨髓瘤”收住入院,轮椅入室,入院T37.1℃,P86次/分,R18次/分,BP117/66mmHg。刻下:神志清,精神稍萎,乏力,有牙龈出血,时有头昏头晕,胃纳欠佳,二便调,夜寐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证属:脾虚血亏。病人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2年,“前列腺增生”史2年,有“胸腺肽”过敏史。入院后予入院宣教,完善各项常规检查。二级护理,流质饮食。 12月30日查急诊血常规示:白细胞 2.74*10^9/L,中性 1.49*10^9/L,红细胞1.9*10^12/L,血红蛋白57g/L,血小板6*10^9/L。遵医嘱予白介素-11升血小板,促红素造血,卡络磺钠、氨甲苯酸、酚磺乙胺止血,莫西沙星抗感染,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缓释片控制血糖,输注A+血小板一个治疗单位,A+红细胞3.0u。嘱病人卧床休息,留陪一人,告知“跌倒十知”及注意事项,放置警示标示,中药口服以益气健脾、养血补血,一级护理。 1、12-26 09:30 护理诊断:生命体征的改变:血小板功能的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及大小便的颜色等,遵医嘱监测病人心率、血压、氧饱和情况。 (2)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出冷汗、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失语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症状及体征

(3)定期监测血常规情况,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情况。 护理评价:01-22 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2、护理诊断:出血:血小板减少、M蛋白包裹血小板表面,血管壁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观察病人皮肤、粘膜有无损伤,有无内脏或颅内出血的症状及体征。 (2)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 (3)保持床单位整洁平整,勤剪指甲。刷牙用软毛刷,勿挖鼻剔牙,避免碰撞。保持口腔清洁,牙龈少量出血可压迫止血。鼻出血 可用棉球和明胶海绵填塞 (4)嘱病人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避免进食过硬、粗糙的食物。 (5)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大便不可努责,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灌肠等措施。 (6)保持环境温湿度适宜,防止干燥。 (7)尽量避免侵入性的操作,如需抽血或注射,一定要注意延长局部按压的时间。 (8)用药护理:遵医嘱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白介素-11升血小板,予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观察用药后反应。 护理评价:12-31 10:00病人精神好转。 3、12-26 09:30 护理诊断:乏力:与久病体虚,气血生化乏源有关 护理措施:(1)病情监测,观察病人的贫血症状、体征,活动耐受力,监测血常规。 (2) 经常巡视病房,提供病人所需。 (3)用药护理:遵医嘱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白介素-11升血小板,予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观察用药后反应,指导病人进食 赤小豆、猪肝、红枣、菠菜等食物。 (4)嘱卧床休息,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鼓励病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会自测脉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