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

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 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 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

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

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 2 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 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

(1)熟悉环境的改变;( 2 )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3) 后天经验所致。

3. 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

(1)焦虑-一回避型;( 2 )安全型;( 3 )焦虑一一反抗型。

四、论述题( 1 6分):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

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

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责任感,相互帮助克

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无详细阐述,酌情减分)

五、案例分析题( 2 0分)

材料:其其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

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

其其还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

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

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教育措施。

(1)他偏于胆汁质。(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

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

的放矢,取得实效。(4)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无展开酌情减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 2 0分)

1、个体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自传体记忆: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4、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5、社会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 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5、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

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

9、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环境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

的控制。

10、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 2 4分)

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2)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3、简述依恋的特征。

(1)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2) 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3) 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

四、论述题( 1 6分):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1)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

(2)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

及如何去做)(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五、案例分析题( 2 0分)

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 1 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

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如何根据此类气质进行教育。

答案要点:1、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4分)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

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 4分)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

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6分)4、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

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6分)(无展开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

量要高。

2、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3、直觉行动思维: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4、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5、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24分) 1。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6、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一回避型、安全型、焦虑一反抗型、紊乱型。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1)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

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4)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

个阶段的乐趣。

2、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1) 教养方式;(2)身体吸引力;(3) 行为特征;(4) 认知能力;(5 )教师的影响。

3、儿童自我评价有什么特点

(1)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2) 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

质的评价;(3)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四、论述题(共16分):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案要点:1、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2、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

的高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偷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4、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的、无拘无束的,规则来自游戏的内部,没有目标的压力。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儿童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适时的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6、人与人(物)的交流。象征性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需要协商和交流,也会有与

材料、玩具的交流等。7、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

与他人合作等各种能力。(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五、分析题(共16分)

小明在家里能说会道,想要干什么表达得一清二楚,还能把一家人指挥得团团转,甚至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但一出家门,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人时,就像霜打的茄

子—蔫了,不敢当众说话,见人直往爸妈身后躲,要是爸妈不在身旁,还会害怕得大哭…

分析小明的这种心理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案要点:小明的这种表现就是俗话说的“窝里横”,大多发生在2-6岁的孩子身上。

原因:(6分)1、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有关系。2、在外面感觉害怕,从心理学上说是典型

的自我力量不足,由于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在陌生环境就不知所措了。

措施:(10分,无展开酌情扣分)1、改变渝爱的教育方式、停止对孩子的过度保护;2、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宝宝进行比较;3、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4、有足够的耐心。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2、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3、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

了发展的普遍性。

2、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5、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6、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

7、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8、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9、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0、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11、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对规则的理解上认为规则是万能不变的;(2分)评定行为的态度上,抱极端态度,并认为别人也

这样看;(2分)判断行为时根据后果的大小;(2分)看待惩罚上,把惩罚看成天意,赞成严厉惩罚。(2分)

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直觉行动思维在先;(2分)具体形象思维随后;(2分)抽象逻辑思维最后;(2分)其发展顺序而言

是固定的、不可逆的。(2分)

3、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2分)认知因素;(2分)移情;(2分)强化。(2分)

四、论述题(共16分):试论述令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

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6分)2、育儿观念及其启示:(10分)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

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

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未详细阐述,酌情减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16分)

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

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

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6分)作为家长要

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对孩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6分)(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

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4、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这上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2、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4、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5、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三个发展阶段中。

6、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

7、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

顺序发展起来的。

8、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9、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间题与回答。

10、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一听觉、视学一触觉、视学一动觉之间的联合。

11、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全的使用

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分离的表现;(4分)痛苦情绪的负面作用。(4分)

2、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分)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2分)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2分)句子长度由短到长。(2分)

3、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感知者;(3分)表现者;(3分)欣赏者。(2分)

四、论述题(共16分):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答案要点:1、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

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2、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3、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16分)

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人睡。

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

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这是依恋的一种表现,是依恋情感的转移;2、小红毯成为安全的依托;儿童依恋

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发展的

影响;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依恋行为,充分满足孩子的

心理需求。(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

持量要高。

3、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4、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5、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

情。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2、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3、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4、儿童在音乐的世界里主要扮演着三种角色,它们是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

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6、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7、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9、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

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10、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11、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12、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教师角色对儿童的重要性;(4分)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4分)

2、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分)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2分)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2分)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

每一个阶段的乐趣。(2分)

3、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喜欢图画中所画的对象;(4分)喜欢图画中所有的颜色。(4分)

四、论述题(16分):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案要点: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

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

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2、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

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来自依恋缺

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3、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

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

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五、案例分析题(16分)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嗽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

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拿到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揭示毛毛的心理:(2分)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自我

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分析(10分)1、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3、那种想通过毫不吝音

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4、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

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5、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建议:(4分)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

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未展开的酌情减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3、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

统特点。

4、自我中心语言: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5、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4、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5、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6、柯尔柏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首先发展理论。

7、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8、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9、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10、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儿童3岁时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

11、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

12、安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一回避型、安全型、焦虑一反抗型、紊乱型。

13、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即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

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概念的由来;(4分)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

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4分)

2、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3分)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

的评价;(3分)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2分)

3、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消极强化是指厌恶刺激的去除从而增加反应行为;(2分)起着增加动机的作用;(2分)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分)起着降低动机的作用。(2分)

四、论述题(共16分):试论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答案要点:1、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2、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高

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4、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的、主动的、无拘无束的,规则来自游戏的内部,没有目标的压力。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儿童经常需要发挥想象力来充实游戏,适时的进行着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6、人与人(物)的交流象征性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需要协商和交流,也会有与材料、玩具的

交流等。8、各方面能力的延伸游戏发展了儿童的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与他人合作等各

种能力。(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16分)

琳琳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楚楚动人,但是个性内向,各方面能力都很弱。一次,班里开展“好

朋友”主题活动,琳琳的“朋友树”上挂着许多好朋友的名字,老师问琳琳,你的好朋友是谁琳

琳说是明明,可明明却说:“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又说嘟嘟是她的好朋友,嘟嘟又说:

“我不是琳琳的好朋友”…琳琳一连说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都否定了。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

响。2、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婴儿的生理发展可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0-1个月) 、乳儿期(1个月一1岁)、学步儿期(2-3岁)。

2、宽泛的研究方法是将研究对象置于宏观的环境中加以考察的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社会生态学

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3、婴儿对人的行为动作感知主要表现为模仿和共鸣动作。

4、要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最关键的因素是养育者要有敏感性。

5、脚本知识的获得是儿童想象性显着发展的标志之一。

6、在幼儿的思维中,有许多想象性成份,表现在万物有灵思维、万物有情思维、自我中心化思

维和视觉外观性思维。

7、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中,与物体无关的包括言语智能和音乐智能。

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鲍姆令德将父母的抚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

类。

9、父母影响儿童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父母与

孩子间情绪的谈话以及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情感智力:是理解他人情感、能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2、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

产品的能力。

3、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也称情感共鸣或情感移情。

4、性别分离:是指儿童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而将异性伙伴看作是圈外人的倾向。

5、观点采择:个体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加以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也称换位思考能力。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婴儿大脑发育的特点。

(1) 处于脑发育的敏感期;(2) 具有可塑性;(3) 已出现偏侧优势。

2、简述同伴相互作用的类型。

(1) 客体中心阶段;(2) 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 )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3、根据认知努力程度游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 功能性游戏;(2) 构造性游戏或称创造性游戏;(3) 假装游戏或称象征性游戏;(4)规则性游戏。

四、论述题(16分):结合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谈谈教育中如何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一)创造型儿童特征:(7分)坚强性、进取性、独立性、好胜性、完美性、创新性、专注性。

(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儿童的创造力:(9分)1、帮助儿童适应变化;2、帮助儿童认识到

有些问题不是能容易回答的,以避免在不能找到答案时的焦急情绪;3、帮助儿童认识许多问题

答案的多样性,并鼓励寻求多种答案,找出最适合情景的答案;4、帮助儿童学会认识自己的感

情;5、让儿童体会到通过努力解决问题会带来快乐;6、让儿童认识个体差异存在的客观性;7、帮助儿童发展毅力;8、充分重视和激发儿童天生的创造性。

五、分析题(20分)

2岁的红红很懂事,也很机灵。可是每次不管她多高兴只要看到妈妈抱别的小朋友就一个劲地哭

闹。红红妈妈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5岁的琪琪一次在早操时故意绊倒班里一个小朋友的脚,被发现了还满脸无所谓,甚至有点幸灾

乐祸。事后家长和教师仔细询问才知道,琪琪很不服老师表扬的那个小朋友做操好,故意让他当众出丑。

1、请分析红红和琪琪的心理。(12分)

2、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8分)

1、心理分析:

红红和琪琪的这种行为都是嫉妒情感的表现。一方面表明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认识到主我

与客我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上还不够强。这种早期情感的出现对儿童社会性发

展有重要影响。(4分)红红看到妈妈抱别人的孩子表现出哭闹,是告诉妈妈一个信息他需要妈妈

的爱抚,这是对母亲抚爱的独占性的要求,自我意识越强这种占有欲越强,包括对物的占有上也

是如此。(2分)琪琪的行为表明,他已经有强烈的自尊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由于自己做

操没有别人好,就施法拌倒别人使之当众出丑从而来缓释自己心中的不平。(2分)嫉妒心是每个

人正常的情绪,但嫉妒心强的宝宝在社会交往中会带来不利影响,阻碍人际智能的发展。(2分)

嫉妒心强的宝宝往往会过分自信,甚至自大,在实际生活中更易产生自卑,发展到用不正当手段去伤害别人。主要在于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过于偏激,在自我认知智能发展方面也会出现困难。

(2分)

2、为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8分)

(1)提高孩子自我认知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展宝宝的内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

途径之一。(2)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是宝宝心理成熟的重

要标志,只有心理成熟才能自我排解嫉妒心理。(3)将嫉妒转化为努力的动力。家长可以尝试将

宝宝的嫉妒心转化为竞争意识。(4) 让宝宝参加竞赛型游戏。鼓励宝宝参加一些竞赛游戏,可以

锻炼宝宝的心理调试机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填空题1、下列属于幼儿心理发展一般特点的是(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2、保育员道德品行素质首先表现为完善健全的 (人格) 3、婴幼儿(3-4 岁)时说谎为正常现象。 4、孩子在初入园时所表现出的不适应行为主要是由于(分离焦虑)造成的。 5、幼儿的需要主要有生理的需要、活动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 等。 6、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 化)、易受感 染和易外露。 7、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8、婴儿生理性流涎发生的原因是(唾液腺发育完善,唾液分泌旺盛)。

9、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指大肌肉和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10、幼儿情绪的一般特点是易冲动、(易变化)、易受感染和易外露。 1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情绪)。 12、幼儿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与同龄伙伴的关系和与成人的关系。 13、幼儿常见的社会行为主要有(反抗、竞争、模仿、学习)等。 14、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和后天的 影响、 (遗传和技能的影响)和性格的影响。 15 、记录(个别儿童的情况)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体弱儿童的身体和活动情况以及个别需要帮助的儿童的情况。 16、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 新)的基本要求。 17、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18、(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19、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上。 20、幼儿衔接工作主要是培养(入学的适应 性)而非小学化。 21、高级情感主要是指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22、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3、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知识,把教 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是(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基本要求。 24、造成幼儿(吃)的原因除了生理缺陷外,还常常是由于心理原因和幼儿模仿等引起的。 25、下列属于幼儿基本情绪的是(快乐)。 26、(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1)可 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2)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27、儿童入学的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能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 乳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 知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 仆;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 模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 看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7、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个性和社会性成熟的重要标志。 (√)8、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为了满足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是指某一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 易形成或习得,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 种行为的大好时期。 危机期: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 铜佛,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 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 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 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 维。 自我中心性: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认识事物,而不太能 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 角度认识事物。 内部言语: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 生的。 游戏言语: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 或惊奇。 依恋:是指婴幼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于婴幼儿与其主 要抚养者之问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 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 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包 括合作、谦让、帮助、抚慰、等等。 攻击性行为:消极社会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伤害的行 为和倾向。包括推人、打人、骂人等 一般能力:是指在各种活动中都经常表现出来的 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不可缺 少的心理条件,包括一般的运动、操 作能力和认识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 舞蹈能力等。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主体对自己的 反映过程,是对自我的反映,不仅是 认知问题,而且有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活动的参与。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 价和自我调节。生理成熟:是指身体在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也称生理发展。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 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 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牲,即天生的解剖生 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开关、感觉 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 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 结构和机能特征。 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 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儿童所 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状况、周围 的社会气氛等。 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交往。 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 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 影响。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 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 会关系。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 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 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不同 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征。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 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 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 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情绪情感: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 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 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 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 体验。 能力: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 某种活动的条件。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 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总结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重点提示: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阐明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 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每个观点的含义。 4.关于关键期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慎重使用。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6.实证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 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7.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8.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又把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类型。横向研 究和纵向研究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9.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每种方法的含义、分类和运用。 10.理论研究法的价值。 重要点提示: 1.遗传现象。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2.遗传的作用。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结构:大脑两半球的构造;大脑重量的增加,即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机能:新生儿不仅出现无条件反射,而且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条件反射;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4.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母亲的生育年龄、母亲的营养、药物、辐射、孕妇的健康状况、RH因子、母亲的情绪和态度。 一、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 1.感觉和知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40年来心理学对儿童知觉学习的研究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2.触觉的敏感性有助于推动婴儿对环境的反应。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味觉和嗅觉能力已经和成人的相应能力大体相当。 3.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4.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以后听觉敏感性不断提高。听觉偏好有助于婴儿发展 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性。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也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5.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 6.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好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研究发 现,婴儿对人脸图最感兴趣,这对他们的生命是有现实意义的。 7.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用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婴儿的深度知觉能 力与早期的运动经验有关,与婴儿爬行的经验有关。 8.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儿童左右概念 的发展是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相符合的。 9.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传统的记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的研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 2.婴儿的记忆主要是再认。 3.在态度上,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在不断发展。在方法上,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一旦运用意义识记,效果则好。

儿童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 8."9岁 B.0—3岁 C.0—6岁 D.0— 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 B.吮吸反射 C.转向反射 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 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 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 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卷 (答题卷) (编号1)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 1 分) 1.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中发展心理是基础,教育心理是根据, 而是本课程的目的。 2. 儿童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从“对 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 3.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 和生殖期。 4. 人的情感具有两大功能:功能和信号交际功能。著名教育家 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5. “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中的原 则。 6.男孩的兴趣多指向于,喜欢摆弄物体,拆散玩具,并探索其中的微妙,积极 参加小发明、小创造。而女孩的注意多指向,喜欢探索人生,对人际关系很注意,很敏感。 7. 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三个重要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强调 学习的。 1.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 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观察法 D. 故事法 2.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会将“我妈妈说的”“我们老师说的”挂在嘴边,表明其道德发展 阶段处于皮亚杰所说的()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 3. 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 4.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斯金纳

5. 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道德的() 的培养。 A.情感 B.判断 C.认知 D.意志 6. 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特点的表现。 A.主导性 B.双向性 C.民主性 D.互动性 7.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8. 后习俗水平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内容:() A 以人际和谐为准则 B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 C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D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 9. 动机的显著特征为()。 A、启动性 B、方向性 C、持久性 D.、强度 10. 教学的构成因素为()。 A教师 B.学生 C.课程内容 D.教室 1. 研究显示,10岁时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10岁以后,随 着年龄增长,儿童视力呈逐渐下降趋势。-----------------------------------------() 2.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 3. 道德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 4. 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进行等基本 功能。 -------------------------------------------------------------------------() 5.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和控制。-----------------------() 6. 追求成就动机比回避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难度较大的工作,这样的任务具有足 够的挑战性,满足个体的成就动机。---------------------------------------------() 7. 小学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给我们教育的启示是,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部分智能超常或者 低下的儿童身上,关注差异化教育。---------------------------------------------() 8. 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都是为着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都属于外部动机。---()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打印版

<目录>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4.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p55 5.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p62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86 7.儿童使用形容词的发展过程有何特点p132---新的内容(7.儿童话语发展特点p133) 8.简述“单词句”(含义+特点)p135 9.句子的理解策略有什么P138 10.语言获得相互作用论的主要观点(Piaget)p146 11.良好的情绪或健康的情绪的特征p173--新的内容 12.情绪发展的总趋势p182 13.影响怯生的因素(定义+影响因素)p183 14.玛西娅的同一性发展理论p221 15.性别恒常性(性别一致性)发展要经历的三阶段p225 16.什么是依恋(定义+类型)p243 17.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252 18.缪勒和白莱纳把婴儿同伴相互作用划分为三阶段(同伴的作用)p256 19.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p274 20.儿童观察力发展的大致趋势p75(老师补充的) 21.思维(认识)的起源发展p78 22.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p123(老师补充的) 【论述】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对教育的启发)p8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3.“视崖”实验(目的+结果+结论)p76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评价p93)p86 5.论述皮亚杰对人类思维的起源、结构和机制的看法,以及你对该理论的评价。(老师补充的) 6.语言获得理论(有什么+代表人物+观点)p144 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区别p196 8.论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p197 9.简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200 10.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p202 11.论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p274 12.柯尔伯格(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名称+特点)p277 【简答题】 1.关于遗传与环境之争(阶段+代表人物)p8 这场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的影响。 斯腾——遗传与环境的“辐合论”; 鲁克森伯格——遗传与环境的作用论; 格塞尔——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该理论主要来自于双生子研究。 3)相互作用论:在共同决定论的基础上,一些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的关系,提出了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有:皮亚杰、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和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 2.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p10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含义+优缺点)p30 1)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优点:时间短、取样大;取样大,材料更具代表性;时间短,不易受时代变迁而带来的影响。 --缺点:由于被试的取样是来自不同年龄点的不同个体,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能确切地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以探究某个心理特质随年龄变化的发展规律或特点。 --优点: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尤其可以弄清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 --缺点:被试的代表性问题。由于纵向研究历经的时间长、耗资多,选择的被试不可能像横向研究那样数量大;被试的流失影响取样的代表性;可能使被试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长期的纵向研究还可能受时代变迁和家庭环境变化的影响。 3)聚合交叉设计:结合横向和纵向的设计方法对不同组群进行多次观察或测量。 --优点:能够区分年龄效应,组群效应和测量时间效应,确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6.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7.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8.关键期:(见简答题) 9.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二、填空 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 )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

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汇总

《儿童发展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 C )的观点。 A.华生 B.高尔顿 C.皮亚杰 D.斯腾 2.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式中智力活动的三个维度是()。 A.过程 B.内容 C.结果 D.标准 3.关于效度的定义,正确的是()。 A.效度反映测验的一致性程度。 B.效度是指测验能够准确测量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C.效度是评价测验的可靠性的指标。 D.效度是反映测验的有效性的指标。 4.下面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 B.男孩在言语理解、言语推理方面比女孩好。 C.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而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女性在所有年龄阶段上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都优于男性。 D.男性偏于逻辑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5.儿童从很早开始就因为不同的行为而受到奖励与惩罚。他们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学会期待与性别角色相符的行为。这是()的观点。 A.社会学习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性别图式理论 D.心理人类学理论 6.由于照顾者总是与满足婴儿的食物需要相联结,减少了饿这个基本的内驱力,从而使照顾者获得了二级强化,成了满足婴儿需要的客体。这是()关于依恋的看法。 A.社会学习理论 B.习性学理论 C.心理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关键期 2.元认知 3.常模 4.对抗性条件作用 5.移情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思维特点。 2.简述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 3.简述卡特尔的液体和晶体智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5.依恋有哪些类型? 四、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论述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绪论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斯腾:心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 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 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 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多的资料,有助于描述心理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此外,样本也易选取与控制。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试的取样是几个年龄点,带有人为拼凑的性质,故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依据所描绘出的心理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2017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许昌学院 2017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7年春季-初等教育(高起专)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高起 专) 1. ( 单选题) 下列特征中,( )不是前运算思维的特征。(本题4.0分) A、思维不可逆性 B、思维缺乏同一性 C、思维缺乏互补性 D、思维的可逆性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4 2. ( 单选题) ()认为儿童是“高尚的野蛮人”,因为他们有许多与生俱来的高尚的观念和品性。(本题4.0分) A、霍尔 B、格塞尔 C、卢梭 D、洛克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3. ( 单选题) 皮亚杰主要从儿童的( )中来研究道德认知发展。(本题 4.0分)

A、道德判断 B、道德体验 C、法律观念 D、道德行为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4 4. ( 单选题) 在_(1)_,儿童的再现记忆开始发展起来(本题4.0分)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前幼儿期 D、幼儿期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5. ( 单选题) 在产前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最敏感的阶段是_(1)_。(本题4.0分) A、合子阶段 B、胎儿阶段 C、胚胎阶段 D、围产期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4

6. ( 单选题) 在( )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4.0分) A、1-2岁 B、2-4月 C、7-9月 D、5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4 7. ( 单选题) 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的潜伏阶段的儿童的年龄为( )。(本题4.0分) A、1-3岁 B、6-12岁 C、3-6岁 D、2-12岁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4 8. ( 单选题) 在()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本题4.0分) A、1—2岁 B、2—4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卷

秘密★启用前 期末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本试卷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总成绩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专业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左密封内的相应位置上.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胎儿期注意发展的一种注意表现形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长期性注意 2.下列不属于空间知觉的选项是(). A.方位知觉 B.时间知觉 C.深度知觉 D. 大小知觉 3.()是指在头脑中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 A.表象 B.记忆 C.感觉 D.知觉 4. ( )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 程.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 幻想 D.无意想象 5.下列不属于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的特征的是(). A.变通性 B.流畅性 C.独特性 D.灵活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格,每个空格1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6.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无关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 活动组织不合理. 7.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桑代克的三因素说,认为人类可能有三种智力,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 面. 期末统一考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题纸 姓名:___________总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空格,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6. 、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 18. 、__________、__________ 19. 、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 注意 21.思维 22.气质 24.自我意识 25.依恋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卷

秘密★启用前 上期期末考试试卷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总成绩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专业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左密封内的相应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请将答案写 1、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对心理发展起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2、儿童的年龄越(),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3.“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 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视觉定位 D、形状知觉 4、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5、1-3岁属于哪个年龄阶段()。 A、新生儿 B、乳儿 C、婴儿 D、幼儿 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主动到被动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成体系到零乱 7、陈鹤琴采用什么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 A、日记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8、对于婴儿眼手协调动作发展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眼手配合 B、有意摆弄 C、出现无关动作 D、两手分别同时抓 9、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10.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 B、适应噪声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 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及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D、以上表述都正确。 11、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是()。 A、行为 B、思维 C、想象 D、感知觉 12、“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 )。 A、指向性 B、集中性 C、清晰性 D、鲜明性 13、幼儿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被抓到的幼儿吓哭了,以为自己真的要被吃掉了,这是因为幼儿()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B、想象容易同现实相混淆 C、想象易受情绪的影响 D、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14、幼儿指的是()。 A、 3—6岁 B、0—1岁 C、1—3岁 D、7岁 15、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是 ()。 A、思维 B、想象 C、记忆 D、情绪情感 16、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对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理论是() A、成熟学说 B、精神分析学说 C、行为主义学说 D、认知发展学说 17、刺激-—反应的条件发射理论属于哪一研究流派() A、精神分析学说 B、认知发展学说 C、成熟学说 D、行为主义学说 18 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家庭 C、幼儿园 D、社会 19 各种胎教方式的首选措施是() A、音乐胎教 B、抚摸胎教 C、语言胎教 D、光照胎教

1-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密云社区教育中心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几个主要理论流派,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节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一)发展阶段 ?参照我国的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该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出生前的发展、婴儿阶段和幼儿阶段。 ?出生前的发展: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胚胎前9个月是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有一个受精卵转变为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婴儿。 婴儿阶段:身体和大脑都出现巨大的变化:能够独立行走;有较成熟的感知运动能力;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口语表达系统;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亲密关系。本书将婴儿期定义为0-3岁。 幼儿阶段:幼儿的身体变长、变瘦,运动技巧更精细,更具自我控制性和自信。游戏促进和支持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思维和语言得到惊人的发展,道德感开始发展并开始与同伴建立关系。本书将该阶段定义为3-6岁。 ?(二)发展的领域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身体的发展、脑的发展、感知觉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那里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对他人的认知、同伴关系、以及品德心理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是:遗传和环境那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儿童是主动地还是被动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一)遗传与环境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阶段组或几个年龄阶段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测,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测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客体永久性:儿童脱离对物体的感知,仍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习惯化、去习惯化:如果多次让婴儿接受一种刺激,由于对原有刺激形成“习惯化”,婴儿会减少对它的注视时间。这时再呈现一种新的刺激,婴儿会对新刺激“去习惯化”,注视时间延长。 自传体记忆: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自我中心主义: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 社会性参照作用:当婴儿处于陌生,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会从成人的脸上寻找表情信息,然后做出相应行动和反应。促进与成人对环境认识、经验、情感体验的分享;促使亲子心理过程的共发共振共鸣,有助于儿童自我知觉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个性: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气质:一个人做特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同伴: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 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 安慰、捐赠等。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 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是个 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化的结果。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他人不 愿接受、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的伤害性行 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语言伤害和 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 理的器官//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 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 发展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 展规律的学科。 朱智贤儿童左右概念发展阶段:(5-7) 比较固定认识自己的左右方位//(7-9) 初步具体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9-11)比较概括灵活掌握左右概念, 完全掌握左右的相对性。 婴儿记忆方法:客体永久性法,习惯化、 去习惯化,传统的条件反射,延迟模仿 法 影响无意识记因素:材料性质,直观、 形象、具体、鲜明的材料易引起无意识 记//幼儿的兴趣、情绪和态度//活动方 式//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对材料的理解 性 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 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性策 略 儿童思维发展趋势:直觉行动思维(依 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思维和行动分不开)//具体形象思维(利 用头脑中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 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 事物的属性)//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语 言符号形成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具体性在自觉或不 自觉的消长) 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0-2)感知运 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7-11)具体 运算阶段(11、12)形式运算阶段 科尔伯格儿童的性别守恒发展:性别标 志,性别固定,性别一致性 鲍尔比依恋的形成阶段:(0-3月)无分 化阶段,(3-6月)地分化阶段,(6-2.5 岁)依恋形成阶段,(2.5岁后)修正目 标的合作阶段 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照看者,照看 态度和环境,儿童特点,家庭因素 社会行为影响因素:换位思考,移情作 用,父母的抚养方式,文化//教养环境, 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交流及文化 论述同伴交往影响因素:1.儿童自身特 点,行为特征(积极快乐的性情,愿意 分享,没有攻击性,往往是受欢迎的儿 童;有破坏性,不愿分享,少合作往往 是被拒斥的儿童;而害羞,不敢自我表 现,单独行动,则是被忽视的儿童)// 认知能力(不同的社会认知能力决定了 不同的社交地位,支配了不同的社交技 能)//身体的吸引力(“漂亮的就是好的” 偏差认识)2.外部环境的作用,父母的 鼓励(为幼儿彼此的接触提供条件;通 过建议和指导影响幼儿交往;自身的风 格影响儿童社会化)//教师的影响(教 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对儿童的影响)//玩具及电视(一定程 度上阻碍了思维行动,形成刻板、模式 化的行为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