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预防水稻恶苗病新型种子处理剂

预防水稻恶苗病新型种子处理剂

预防水稻恶苗病新型种子处理剂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意见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意见 水稻播种前选用对路药剂进行拌种、浸种,是控制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2020年局部地区南粳9108、金粳818等水稻恶苗病严重发生,部分南粳5718水稻干尖线虫病也发生严重。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今年的水稻种子处理工作,要加强技术指导,正确开展药剂拌种、浸种,为培育水稻壮苗打好基础,保障水稻丰产丰收。 一、精选稻种 要选用无病健壮的种子,在药剂拌种、浸种前晾晒2-3天,增加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 二、正确开展药剂处理,提升种子药剂处理质量 ㈠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可选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15克加25%氰烯菌酯悬浮剂3克对水6公斤浸稻种5公斤,要浸足48-60小时(气温15-20℃时需要浸60小时,如气温低于15℃时浸种时间还要延长到72小时),浸后不用淘洗,直接播种或催短芽播种,确保防治效果。单独预防水稻恶苗病,可选用①4.23%甲霜种菌唑(顶苗新微乳剂)10毫升(对恶苗病重发品种可用20毫升)加水75-150毫升搅拌包衣稻种6-7公斤或62.5克/升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毫升加水75-150毫升搅拌包衣稻种5公斤。先浸种后拌种效果更好。②25%氰烯菌酯悬浮剂3克对水6公斤浸稻种5公斤,浸种时间同上。③对南粳9108、糯稻等恶苗病重发品种,建议先使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3克对水6公斤浸稻种5公斤,浸种时间同上。然后再用4.23%甲霜种菌唑(顶苗新微乳剂)10毫升或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毫升加水75毫升,搅拌包衣稻种5-6公斤。 药剂浸、拌种后可不催芽直接播种或多浸少催,同时要适当降低塑盘育苗期间苗床的温度,以降低长芽阶段病菌的侵染。 注意:2019年我省苏南部分地区恶苗病菌已对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种群,对高感水稻恶苗病品种要尽量避免使用氰烯菌酯、乙蒜素等单一成分杀菌剂浸种,以确保种子处理的效果。 ㈡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示范应用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浸种,但浸种后要注意用清水洗净残留药液。 ㈢稻蓟马:可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0-30毫升加水100-125毫升稀释后搅拌包衣10公斤稻种,或水稻种子先浸种催芽到露白,再用35%丁硫克百威干粉种衣剂30克直接拌稻种3-4公斤(可兼防鸟雀)。 三、加强技术指导 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明白纸、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全面宣传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危害,要加强培训,深入基层,实地指导农户、尤其是集中育秧、机插育秧的大户,确保农户准确选择药种,科学浸(拌)种,切实控制住水稻恶苗病、水稻干尖线虫病上升的势头,以及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苗木种子播前处理

苗木种子播前处理 种子处理是育苗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种子播种前采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措施的总称。包括精选、消毒、拌种、催芽等。目的是促使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幼苗生长健壮、预防病虫害和促使某些作物早熟。 一、精选:在种子晒干扬净后,采用粒选、筛选、风选和液选等方法精选种子。种子精选目的是消除秕粒、小粒、破粒、有病虫害的种子和各种杂物。 二、消毒:种子消毒常用杀菌剂、杀虫剂、及杀菌与杀虫混剂处理等。其作用为:①防治系统性病害的传播流行;②预防烂种和秧苗枯萎病;③促进发芽;④防治土传性病害等等。其目的在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促苗生长,缩短育苗期限,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1、物理消毒法:种子消毒的方法有物理法如日光曝晒、紫外光照射、温汤浸种等。日光曝晒仅适于哪些在日光曝晒下不易丧失发芽率的种子。温汤浸种法防治园艺植物猝倒病,温汤浸种一般水温为40~45℃左右,浸种1天。该方法适于侩柏、侧柏等。 2、化学消毒法:为了防治种传病、虫害,化学消毒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用于苗木浸种处理的化学药剂有:氰胍甲汞、醋酸甲氧乙汞、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多菌灵、福美双、硫酸亚铁、硫酸铜、退菌特等。药剂浸种可以处理苗木的种子、球茎及根系等,对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和系统性病害有良好的效果。浸种后要把种子贮藏于密封的仓库或房间中24小时后才能播种,且浸种后需要干燥。 三、拌种:将药剂、肥料和种子混合搅拌后播种。其目的以防止病虫为害、促进发芽和幼苗健壮。 1、甲基托布津(别名为甲基硫菌灵):50%或70%的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防治苗期病害,如金盏菊、瓜叶菊、凤仙花、的白粉病;樱草灰霉病;兰花、万年青的炭疰病;鸡冠花褐斑病;百日草黑斑病等。注意:甲基托布津长期连续使用,病原菌会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可以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但不能与多菌灵轮换使用。 2、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可以用50%的乳油拌种,用种子量的0.1-0.15%。 3、五氯硝基苯混剂土壤施用或拌种:五氯硝基苯与敌克松按3:1的比例,在播种前施于土壤2~6g/m2,或敌克松用种子量的0.2~0.5%拌种,可防治立枯病(如松柏类,植物等)。 4、赛力散(过磷酸乙基汞)拌种:在播前20天进行,2g/kg种子,拌种后密封贮藏,20天后播种,有消毒和防护作用。适于针叶树种。 四、苗木种子播前处理 1、浸种法。有些树种的种子,播前用凉水、温水浸泡一下,使种子吸水膨胀,播后即可提早发芽。榆、桑、杨、柳等树种的种子,播前只要用温水喷洒,搅拌,使种子湿润均匀,阴干后即可播种;一般小粒种子,用凉水浸泡3天~5天后播种;种皮较厚的如松类、侧柏等树种的种子,需用45℃左右的 温水浸种3天~5天,然后播种。刺槐、桃、李、杏等树种的种子,则要用热水烫种。方法是先将种子放入缸中,倒入85℃左右的热水,用水量约为种子 体积的2倍~3倍,边倒水边用木棒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然后使水自然冷却。以后每天用45℃的温水冲1次~2次,待种子膨胀裂嘴后,进行播种。

水稻播前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播前处理 一、晒种 在浸种前2—3天,把稻种摊在竹笪上翻晒3—4小时,注意不在中午阳光过猛的时候晒,也不能把稻种摊在水泥地面和灰沙地上晒,以防晒伤种胚,影响发芽。稻种翻晒的目的在于提高种子活力,促进发芽,生长齐一。因为经过晒种,种子吸水力强,酵素(酶)活动力强,加速了养分分解,因而出芽奇快。 二、选种 用比重法进行选种。即用50公斤清水放入15—20公斤黄泥或10公斤盐,充分搅拌,成为黄泥水或盐水后,用波美氏比重计,测其比重为1.08—1.1便合适。也可用筛选、风选、清水选。糯、粳稻及有芒的种谷,可用1.08的比重。用盐水、黄泥水选种后,要冲洗干净,以免有碍发芽。经过选种,目的是选取饱满充实无病虫、无杂质的优良种子。 三、浸种 浸种的方法有动水浸种和静水浸种两种。动水浸种是在流动的河涌、大排灌沟进行浸种,流动的水由于水温较低,浸种的时间较长,发芽较慢,但流动的水能将种子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随时排除,因此发芽率高,发芽势强。静水浸种可在室内或室外,用静止不流动的水进行浸种。如在山塘、水库、鱼塘浸种,由于水温较高,易于吸水萌发,但要注意水质要清洁,及经常换水或上下搅动种子,排除附在谷面的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发芽率及发芽势。若在室内采用温水浸种,则浸种时间短,发芽迅速,能选择晴天催芽,抢晴、暖播种。浸种时间的长短,要看天气冷暖及品种的皮壳厚薄而定。一般气温高,品种皮壳薄,浸种时间短。相反,浸种时间则较长,浸种时间太短,种子吸不到发芽所需的水分,萌发慢,萌芽不齐。浸种时间太长,会将种子的养分浸出,降低发芽率及幼苗的健壮程度。一般以浸1—2天为宜。 四、消毒

为了消灭附在谷种的病菌,要进行种子消毒,一般清水浸24小时,再用2%的福尔马林液浸种或闷种3小时。也可用冷水温汤的办法用冷水浸24小时,移入45—47℃温水中浸5分钟再放到52—54℃温水中浸10分钟,可以防稻热病、白叶枯等病害。凡是经过用药剂,温水处理过的种子用冷水冲净便可进行催芽 4.催芽 种子萌发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氧气。谷种催芽前,除了要做好选好种、消毒等工作外,还必须做好浸种工作,让种子充分饱和水分,然后才能进行催芽。催芽的方法有多种,但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谷芽出得快、齐、壮。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掌握好催芽的三个阶段: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常温炼芽。 (1)高温破胸(露白):种子露白是在酶的催化反应下进行的一列系生理变化。酶的活动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酶越活跃,胚乳贮藏的营养物质解快,种子露白就快。所以,这个阶段主要是掌握适宜的高温。一般以35~38℃为宜,最高不超过40℃。早春气温低,催芽开始时,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释放热量不多,只靠种子本身的热量升温,露白较慢,这时必须进行人工加温。在催芽开始时,把谷种装进箩筐,放在45~50℃的温水中洗种2~3分钟(根据气温高低,灵活掌握水温和洗种时间,使谷温不超过40℃,以免烫伤谷种),捞起后,用消毒过的稻草盖好,或用塑料薄膜覆盖(如种量少,可用纤维袋装谷种,以方便浸温水加温)放入密闭的室内。一般经过12小时以上就能破胸。 (2)适温催芽:当谷种露白90%以上时,进行翻动,将温度降到28~32℃。因为温度过高,消耗养分多,影响谷芽茁壮,而且容易发生烧芽。要掌握“干长根,湿长芽”的原理,每天翻动淋水两三次,特别是晚造催芽,时值高温,谷种发芽生长快,温度升得快,释放有害物质多,更要注意翻动淋水,降温除害。给根芽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谷芽发育生长齐一,促使达到根粗芽壮的要求。 (3)常温炼芽:当谷种的根有一两粒谷长、芽有大半粒谷长时,将谷种摊开,进行降温,在接近当时的气温下进行炼芽,提高对外界条件的适应能力。若遇寒潮不能播种,可在通风的室内,把谷种摊在竹垫上,3寸厚度左右,适当翻动,保持谷种不干白,干了喷些水。室内温度保持在14~16℃,可维持几天不烂种。等天气好转,及时播种 水稻种子处理意见 连续多年的实践证明,实行水稻药剂浸种,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恶苗病、小粒翘穗等种传病害的危害,延缓和减轻虫传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具有省工、节本、高效的特点。 一、浸种药剂 采用浸宝和吡虫啉两种药剂同时浸种。 二、浸种对象 所有水稻的种子。包括直播稻田种子 三、浸种方法 按照水稻种子3~4公斤,用25%施百克乳油2ml+4.2%浸丰乳油2ml+10%蚜虱清可湿性粉

种子播前处理方法

种子播前常用处理方法 在蔬菜种植中常出现种子发芽不齐、病苗和缺苗等现象,本人在技术推广实践中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总结出蔬菜种子播前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仅供菜农和同行参考。 1.清洗 一般蔬菜种子表面都有一层粘液包裹,播前用1%的小苏打水溶液浸种12~24h,反复搓洗几遍,清洗干净即可去掉种子表面的粘液,以促进发芽快而整齐。 2.消毒 蔬菜种子表面或内部易感染病原菌或害虫卵,播种后会传染或潜伏于幼苗和成株上,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如瓜类炭疽病、番茄叶霉病、早疫病、病毒病等。因此,为了杀灭种子上可能携带的病原菌和虫卵,预防或减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催芽或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消毒。 2.1日光消毒 利用阳光紫外线杀菌,晒种消毒。 2.2干热处理 将干热的种子放在70℃的干燥箱中处理2~3d,可使种子上附着的病毒钝化,失去活力,并能增加种子活力,促进种子萌芽整齐一致。此法可防治西瓜、辣椒、番茄病毒病,也可防治虫害。 2.3药剂消毒 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4h,然后再臵入药剂中进行处理。 2.3.1药剂浸种。药剂浸种方法因防治病原物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如用1.5~2.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h,可杀灭种子表面的真菌性的斑点病;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5min,可防炭疽病和细菌性的斑点病;用10%的磷酸三钠或2%氢氧化钠水溶液浸种20min后取出,可防番茄、辣椒病毒病;用40%福尔马林的100倍液浸种20min后取出,用湿布盖好闷2~3h,可防蔬菜苗期猝倒病、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15min,可防甜椒、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用升汞1000倍液浸种15min,可防黄瓜炭疽病和角斑病;用50%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恶苗病是由真菌引起、由种子传播的种传病害,一般减产10%~20%,发病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以前农民在购买水稻种子时,农技推广部门免费赠送种子消毒处理的药剂,种子处理率超过90%,水稻恶苗病很少发生。农民产生了麻痹思想,放松了水稻种子消毒处理工作,致使2011年水稻恶苗病在台州市黄岩区的部分稻区严重发生。据对江口街道林家岙村调查,进行种子处理的甬优6号品种,秧苗恶苗病株发病率1.2%,而未进行种子处理的同一品种秧苗株发病率平均为13.7%,其中最严重田块秧苗几乎全部发病,所育334m2秧苗(可种0.4hm2大田)无法栽种,改种常规稻。水稻恶苗病在我国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此,普及水稻恶苗病有关知识,提高广大农民防治恶苗病的自觉性,不仅可以减少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作用。1水稻恶苗病田间症状 1.1苗期症状 水稻苗期最易感病,且发病程度与种子带菌率有关。重病稻谷不发芽,或发芽后不久即死亡。病轻的稻谷种子出苗后,当土温达到25℃~30℃时,就开始表现症状,秧苗全株淡黄绿色,植株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1/3~1/2,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和叶鞘窄长,部分病株移栽前死亡。湿度大时在枯死苗近地面部分有时产生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1.2本田期症状 在秧田期不表现症状的带菌秧苗,移栽后半月至一个月会出现病株,一般病株比健株高,但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下部几个茎节倒生许多白色或黄褐色的不定根。剥开叶鞘,有时可见节的上下组织呈暗色,茎上有暗褐色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株丝状菌丝体,以后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贺伯君1余继华2 (1.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黄岩318020; 2.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植物检疫站黄岩318020) 摘要:对水稻恶苗病的田间症状表现、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和影响发病因子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抓好种子消毒处理为关键性技术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发生;防治方法 作者简介:贺柏君(1962-),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的地上部分用镰刀全部采收,进行连株收获。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机械收获,机械采收时应注意行驶速度适中,以免造成燕麦漏采、倒伏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选晴朗无露水的天气进行,收获后及时脱粒、晾晒,籽粒达到贮藏要求(含水量在14%以下)时,立即装袋入库,贮藏库必须通风干燥。 参考文献 [1]李扬汉.禾本科作物的形态与解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79. [2]李成雄,王作柱.莜麦的栽培与育种[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 社,1984,123-134. [3]任嘉嘉,魏益民,张波.高温处理燕麦籽粒对制粉及其营养成 分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8(6):98-99. [4]杜燕萍,马均伊,常克勤.宁夏南部山区裸燕麦丰产栽培技术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03-104. [5]任生兰,刘彦明,边芳,燕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 (1):88. 178 --

水稻恶苗病发生及防治技术

水稻恶苗病发生及防治技术 恶苗病又称为徒长病,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随着种子处理技术的推广,此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几年因各种原因,恶苗病在部分地区又有回升。 1 症状 从水稻秧苗期到抽穗均可发病。苗期发病与种子带菌有直接关系。重病种多不发芽或发芽后不久即死亡;轻病种发芽后,植株细长,叶狭根少,全株淡黄绿色,部分病苗移栽前后死亡。枯死苗上有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本田内病株表现为拔节早,节间长,茎秆细高,少分蘖,节部弯曲变褐,有不定根,剖开病茎,内有白色丝状菌丝。本田期非徒长型病株也常见到。病株下叶发黄,上部叶片张开角度大,地上部茎节长出倒根,病株不抽穗。枯死病株在潮湿条件下,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粉霉。轻病株可抽穗,穗短而小,籽粒不实。稻粒感病,严重者变褐不饱满,或在颖壳上产生红色霉层,轻病者仅谷粒基部或尖端变褐,外观正常,但带病菌。 2 病原 有性世代为Gibberella fujikuroi (Sawada) Wollenw,无性世代为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为真菌,属子囊菌亚门赤霉属。恶苗病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在25℃的水滴中,经5~6小时即可萌发,子囊壳形成最适温度为26℃,子囊孢子在25~26℃时,经5小时大多可萌发。病菌侵染寄主以35℃最适,在31℃时,诱发徒长最明显。

3 发病特点 该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主要在种子内外越冬,其次是带菌稻草。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而在潮湿的土面或土中存活极少。病谷所长出的幼苗均为感病株,重者枯死,轻者病菌在植株体内半系统扩展(不扩展到花器),刺激植株徒长。在田间病株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起再侵染。抽穗扬花期,分生孢子传播至花器上,导致种子带菌。 此病为高温病害。当土温在30~35℃时,适宜幼苗发病。土温在25℃以下,植株感病后,不表现症状。移栽时,高温或中午阳光猛烈,发病多。伤口是病菌侵染重要途径,种子受机械损伤或秧苗根部受伤,多易发病。一般旱秧比水秧发病重。中午移栽比早晚或雨天移栽发病多;增施氮肥有刺激病性发展趋势。此病无免疫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4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原因 4.1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品种的抗性有关。在对水稻恶苗病发生情况调查中发现,水稻的不同品种发病情况相关很大。如种植东农419品种的区域,恶苗病的发病率为9.89%,而通系112品种的种植区域恶苗病的发病率为2.95%。 4.2 恶苗病的发生与温度有关。水稻催芽和苗温度过高。温度超过30℃,有利于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4.3 恶苗病的发生与播量及秧苗的机械损伤有关。播量过大,秧伤根,导致水稻生长衰竭,降低抗病力,为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提供了

[恶苗病,防治措施,水稻]水稻恶苗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稻恶苗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 水稻恶苗病的主要症状 水稻恶苗病又名徒长病、白秆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显症高峰表现在秧苗期、本田期、抽穗期。其中以水稻苗期最易感病。 1.1 苗期症状 带菌秧苗节间明显伸长,表现徒长,比健株高,叶色淡黄绿色,分蘖少或不分蘖,下部茎节节间逆生出许多白色或黄褐色的不定须根,剥开叶鞘,可见茎秆上有暗褐色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生有白色的霉物,以后茎秆腐朽,植株逐渐枯死,发病轻的病株会提前抽穗,穗形短小或籽粒不实,有的变成白穗。发病重的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或抽穗后即枯死,枯死病株的表面长满淡红色或白色粉霉。近几年在本田期还有“正常型”、矮化型和早穗型等几种症状混合发生。 1.3 抽穗期症状 发病的植株一般抽穗较早,病轻的植株有的无明显症状,但内部有菌丝潜伏;有的仅在谷粒基部或尖端变为褐色,穗小,谷粒少,或为不实粒。病重的植株谷穗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变成瘪粒,有的病粒谷壳的内外颖合缝处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2 水稻恶苗病传播途径 水稻恶苗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是带菌种子,其次是病稻草。越冬后使用带菌的种子或稻草,种子萌发后,病菌就从秧苗的芽鞘、根和根冠或伤口侵入,植株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会引起秧苗发病徒长;带病的秧苗移栽后,引起稻苗发病;同时,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可进行再次侵染,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形成循环侵染,为害水稻。 3 病因分析 3.1 高温为水稻恶苗病发生创造条件 恶苗病属高温性病害,是喜高温病菌,高温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繁殖、侵染及发生极为有利。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侵染的最适温度为35℃,病轻的种子出苗后,在这种 温度下开始表现症状,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植株出现隐症现象。 3.2 水稻品种间感病差异较大 有些高产、质优适宜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相对于其他品种而言,属于易感恶苗病高感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种子带菌率极高,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粳稻发病明显重于籼稻,不同品种的平均病株率0.07%-2.8%之间。

水稻种子的处理

水稻种子的处理 作者:张丽华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6期 摘要:抓好种子处理、控制种传性病害发生。近些年来,少数农民对种子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种子消毒剂选择不当或技术不到位,水稻恶苗病等在种稻区有蔓延的迹象。据去年在有些地调查,少数早稻田恶苗病株发病率高达13.8%。 关键词:水稻种子处理 一、晒种 晒种能够促进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选择阳光充足的好天气晒种3天左右即可。晒种时种子摊铺要薄,定时翻动,做到均匀一致。翻动时防止弄破谷壳,防止几个品种同时翻动造成混杂。 通过晒种有很多好处:第一,增强种皮的透性,使种子内部获得较多的氧气,提高种温,以增进酶的活性,使淀粉降解为可溶性糖,提高发芽势;第二,使种子含水量一致,以使萌发较整齐;第三,降低种子内发芽抑制物质(如谷壳内酯A、谷壳内酯B、离层酸和香草酸等)的浓度,提高发芽率,加快发芽;第四,利用紫外光线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第五,排除种子贮藏期间因呼吸作用积累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晒种一般在即将播种前1~2天进行。 二、选种 用比重法进行选种。即用50公斤清水放入15~20公斤黄泥或10公斤盐,充分搅拌,成为黄泥水或盐水后,用波美氏比重计,测其比重为1.08~1.1便合适。也可用筛选、风选、清水选。糯、粳稻及有芒的种谷,可用1.08的比重。用盐水、黄泥水选种后,要冲洗干净,以免有碍发芽。经过选种,目的是选取饱满充实无病虫、无杂质的优良种子。 三、浸种消毒 浸种是使种子吸足水分,以便开始生理活动,通过吸水使种子膨胀软化,增强呼吸作用,使原生质从凝胶状态转变为可溶胶状态,在酶的作用下,把胚乳贮藏物质转化为可溶物质,并降低种子中抑制发芽物质的浓度,把可溶性物质运送到幼芽、幼根,使其生长。当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25%时才能发芽,但要发好芽,吸水量要达自身重的40%左右。因此,在种子消毒过程中未能吸收足够水分的都要用清水浸种补足。浸好种的标志是: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种胚膨大,米粒易捏断,手碾易碎。杂交稻种壳通常较薄,浸种时间应适当缩短。一般情况下,浸种时间为20~30小时即可。

浅谈水稻种子的处理技术

※农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123 浅谈水稻种子的处理技术 黄国东 (广西藤县种子管理站,广西梧州 543300) 摘 要:水稻种子经过处理之后可减轻水稻种传病害,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为日后水稻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深入探讨了水稻种子的处理技术,其中包括: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稻种子;处理技术;催芽;晒种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03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全球有超过50%以上的人口日常主食就是大米。水稻具有稳产、高产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植离不开水稻种子,水稻种子经过处理之后可减轻水稻种传病害,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为日后水稻的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水稻种子的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1晒种 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种子的活力,晒种时间通常要选择一个阳光明媚、光照充足的好天气,晒种时要做到定时翻动,且种子摊铺要薄,晒种时间控制在3d即可,晒种完毕之后1~2d再播种。 晒种的优点较多,病菌(附在种子表面)可通过太阳光线来杀死;晒种可让种子内部保持均匀的含水量,能够让日后种子整齐萌发;晒种可提高种温,增强种皮的透性,提高发芽势;晒种可将香草酸、谷壳内酯A、离层酸、谷壳内酯B等种子内发芽抑制物质浓度予以降低,明显加快发芽速度。 2选种 选种方法采用比重法,即:将10kg盐或15~20kg黄泥放入50kg清水内进行搅拌成盐水或黄泥水,用波美氏比重计进行选种。可采用清水选、风选、筛选等多种方法来选种。待选种完毕之后,为了避免日后影响发芽,务必要将种子冲洗干净,选出优良、无杂质、无病虫、充实的种子。 3浸种消毒 浸种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水稻种子吸足水分之后增强呼吸作用,在酶物质的作用下将种子上的胚乳贮藏物质转化为可溶物质,而后再将这些可溶物质运送到幼根、幼芽等处;浸种时间控制在20~30h。种子发芽时机为吸水量达到25%的种子重量,但若要让种子充分发芽,吸水量要达到40%的种子重量。浸好种的标志是:种胚膨大,稻谷的状态呈半透明,稻壳颜色变得较深。浸种消毒具有高效、节本、省工等明显特点,既可避免出现水稻条纹叶枯病、虫传病毒病,又可控制小粒翘穗、水稻恶苗病等病害。 值得注意的是,水稻种子浸种时要浸泡吡虫啉、浸宝等药剂。每3~4kg水稻种子施加8~10g吡虫啉(浓度为10%)+2mL浸宝+5kg水,或者6g蚜虱清可湿性粉剂(浓度为10%)+2mL浸丰乳油(浓度为4.2%)+2mL 施百克乳油(浓度为25%)+5kg水。药剂浸种时间控制在60~72h;浸种后可不对水稻种子清洗,可直接播种或者催芽。 注意事项是最适宜浸种的场所是在室内,若由于条件有限而不得不在室外浸种,则需遮光处理。水稻种子浸后不需淘洗,以免对种子发芽率造成影响。为了避免稻种的发芽势或发芽率受到影响,务必要对水稻种子量、水量和浸种药剂量的配比予以严格控制。先配好药液,再投入稻种。 4催芽 4.1 高温破胸 在酶物质的催化反应下,水稻种子会出现露白等现象。众所周知,环境温度高低与酶物质的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境温度越高,那么酶物质就越活跃,就越易出现种子露白的现象,最佳的环境温度是35~38℃,最高环境温度不可高于40℃,否则的话,对水稻种子催芽不利。 在开始催芽时,可在箩筐内装入谷种,并且在温水(温度控制在45~50℃中洗种3min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洗种时间与水温应该基于环境气温高低来适当调整,为了避免谷种被烫伤,谷温不高于40℃。待将谷种捞起后,可用塑料薄膜或稻草(已消毒)来覆盖,并且将其放入密闭的室内12h及以上,这样一来就可实现破胸。 4.2 适温催芽 谷种翻动的时机选择在种子露白程度达到90%以上时,谷种翻动时的温度要控制在28~32℃,若温度超过34℃,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烧芽的现象,也会对谷芽日后的茁壮成长造成较大的影响。催芽过程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干长根,湿长芽”的原理,翻动淋水的频率控制在2~3次/d。 4.3 常温炼芽 待谷种的芽长到大半粒谷长、谷种的根长到1~2粒谷长时,可摊开谷种来降温;待谷种的温度与周围的自然气温接近时再进行常温炼芽,以此来提高谷种对于外界条件的适应。如果当时的天气为寒潮不能在室外播种,那么可在室内的竹垫上摊开谷种(厚度控制在5cm)。保持谷种不干白,干了喷些水。等天气好转,及时播种。 参考文献 [1]魏明.水稻种子贮藏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 2011(8):160-164. [2]陈磊.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水稻种子试验总结[J].北方 水稻,2011(4):191-195. [3]杨蕾,李翠玲,吴丽娟.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试验效果分 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2):106-112.

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恶苗病别名徒长病、白秆病、标矛等,分布很广,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解放后,由于普遍采用种子处理或换种无病种子,已摹本控制其为害。但近十多年来,由于大批种子随意调运,又未坚持种子处理,致使此病在许多地方有回升之势,值得注意。 此病主要引致秧苗及成株徒长,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死亡,即使有的轻病株能生长到抽穗结实,但穗小粒少,产量极低。损失率为一般约5%一20%,在华南地区有的重病田损失达30%以上。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常受到恶苗病的危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导致水稻减产,针对水稻恶苗病,病菌,发病条件等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一、病原 水稻恶苗病菌无性态为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有性态为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 Wollenw)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 其形态,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以小型分生孢子占绝大多数。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椭圆形或纺锤形,五色,单胞,偶有双胞,最初

在孢子梗上呈链状或头状集生,后分散。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两端逐渐狭细,基部有脚胞,一般具3~5个少数具6~7个隔膜,无色,多着生在多次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 二、发病症状 此病在水稻秧田和本田期均可发生。在秧田期,2~4叶期即表现症状,病秧苗往往徒长,一般较健苗高1/3,植株细弱,叶片和叶鞘狭长,呈淡黄绿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少,重病苗多在移栽之前或移栽之后不久死去。在枯死病苗靠近地面的部分产生淡红色或白色霉层(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在本田期,,病株多在移栽后10天至1个月左右陆续出现。除具有与病秧苗相类似的症状外,其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基部常弯曲露出叶鞘。剥开叶鞘,可见茎上有褐色条斑,节部呈褐色。病株在地表上面的几个茎节上长出倒生的不定根。剖开病茎,可看到其内有蛛丝状的白色稀疏菌丝。以后叶片自上而下逐渐干枯。病株一般不能抽穗,多在孕穗期枯死。少数病株可存活到成熟期,但剑叶早出,提早抽穗,穗小粒少或不结实;有的稻穗不能全部抽出。病株临近死亡时,在基部以及叶鞘、茎秆上产生淡红色或白色霉层后期尚可散生或群生蓝黑色小粒(于囊壳)。

其他植物激素说课稿题库

第四次作业28111101024熊云艳 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说案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为授课主要依据。取自第3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3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除生长素之外的其他激素也是本节需要重点阐明的知识,教材没有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注重于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比较,并且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教学目标及制定依据: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激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他们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 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进行“赤霉素发现”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体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共同控制的复杂的系统。 3、由兴趣小组的同学来阐述他们对植物生长调节的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认同协作意识在科研中的作用,并进而能够学会欣赏别人; 2.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 (四)制定依据 依据:根据高中生物教材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五)教材特点 特点:属教学内容较松散、能力训练较难体现的章节 3.说重点和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 1、植物体内的五种激素。 2、植物体内所有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难点 1、植物体内的激素产生部位以及它们的生理功能。 2、植物体内所有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物教材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及对应的知识点或栏目 (一)提供事例,以趣激疑,展开联想,深入讨论 这就要求教师提前积累一些素材,供课堂使用。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可以评促学、以问导学、以辩促学。 (二)观图列表,理顺知识,助学生深入思考 教材在介绍其他植物激素时,用了一个图示的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图解中的事实,进行图表间转换,

水稻恶苗病概要

水稻恶苗病治理对策 水稻恶苗病是一种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引起的种传系统病害。 恶苗病菌在30~ 35 ℃繁殖最快, 20~ 25 ℃虽能繁殖, 但繁殖速度缓慢, 到40℃病菌显然受到抑制。恶苗病菌侵害寄主以35 ℃最适宜, 诱致徒长以31 ℃最为显著,在25 ℃下病苗大为减少。 水稻恶苗病菌( 赤霉菌)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赤霉素、镰刀菌酸、去氢镰刀菌酸、赤霉酸和脉镰刀菌素等物质, 主要是环状醇类结构的赤霉素GA3。GA3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物质( 植物激素) , 它在植物生长的许多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在恶苗病发病症状中, GA3 以及其它激素刺激了水稻的不正常生长, 从而导致稻苗的徒长甚至死亡。其唯一防治措施是种子处理,通过有效杀菌剂浸种杀灭种子中的越冬病原菌。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直播稻面积的缩小,机插秧面积逐年增加。由于育苗移栽条件下浸种催芽环节和高密度育秧等措施有利于水稻恶苗病菌繁殖和扩散和侵入,加剧了水稻恶苗病蔓延和抗药性的发展。在我省水稻生产中,有些品种即使采用咪鲜胺高剂量浸种,田间恶苗病仍然发生严重。如镇稻14,武运粳24号等。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抗性水平上升有密切的关系。 一、发生情况 (一)、发生面积 2012年全市水稻恶苗病发生危害的程度和普遍性要大大重于2011年。主要发生面积约8万多亩。2013年市2013年水稻主推品种确定“武运粳24号、镇稻11号、南粳44、南粳5055”。(二)、发生危害程度 8月上旬全市普查,部分集中代育秧机插大田恶苗病发生较重,发病田平均病株率为3.89%,最重的高达20—30%。10月中旬考察全市31块水稻田,武运粳24发病比其它品种略重,5055品种上也有发生。发病田块平均病株率为4.44%。

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岀丄。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髙,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冇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本田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泄须根,分藥少或不分藥。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线状菌幺幺,以后植株逐渐枯死。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而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霊,病轻不表现症状, 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种植前期常见病害之一,带病种子和上壤病害传播是危害其主要原因。防治方法 田间管理 (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栽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感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催芽不宜过长,拔秧要尽可能避免损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 隔夜秧,不插老龄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3)淸除病残体,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病稻草收获后作燃料或泯制堆肥。 中药治疗 防治方案: 在水稻秧苗1-2叶期时,使用《青枯立克》50ml+80%《乙蒜素》5g,兑水15公斤喷雾, 5—7天1次,连喷2次。 备注:为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建议喷雾时每15公斤水加《叶面肥一一沃丰素》25ml。 植保要领及注意事项:

1、床土要优化(肥料的使用、覆盖土的厚度等)。 2、调节上壤酸碱度(防治上应该以此为主)。 3、合理通风(一心一叶酌情通风),浇水时必须浇透,一早一晚浇最好。 在水稻秧苗1-2叶期时,使用卬霜恶霉灵30ml+80%《乙蒜素》5g,兑水15公斤喷雾, 5—7天1次,连喷2次。 发病期可以用30%甲霜恶蘇灵30ml+20%M硅卩坐咪鲜胺20ml或68%卩霜灵锚锌35ml+ 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均匀喷施,7-10天一次,连喷2次,效果好。 菌核病 病原菌均为兼寄生菌。一般只侵害成熟或衰退的植物器官,侵入后迅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物菌核病引起植物组织坏死。典型症状是茎、果实、花序等腐烂,有时叶部呈坏死斑点。病菌表现出严格的寄生专化性或对植物器官的选择性。这类真菌的子囊泡子有强大的放射能力,分生抱子容易分散,主要通过气流传播。菌核病分布主要限于温带,寄主范围很广。如核盘菌可为害32科160多种植物,中国已报道的有23科85种,常见的除十字花科植物外,还有萬苣、甜菜、向日葵、柑橘、桑、豆科作物等。禾本科植物则很少受害:又如立枯丝核菌可以引起棉花、洋麻、甜菜、松苗等近200种植物的立:枯病。 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可引起猝倒。成株受害多在近地面的茎部、叶柄和叶片上发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常引起叶球或茎基部腐烂。种株易在终花期发生菌核病,茎秆上病斑初为浅褐色,后变成白上色,稍凹陷,最终导致组织腐朽、表皮易剥、茎内中空、碎裂成

实验一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实验一水稻病害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认识和掌握主要水稻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形态特征。学会独立诊断鉴定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等病害,及掌握一些水稻病害的简易鉴别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水稻病害的新鲜实物标本,腊叶标本和病原菌玻片标本。病害特征挂图或多媒体幻灯片等。显微镜、放大镜、滤纸、镊子以及实验常规用具。 三、内容与方法 (一)、稻瘟病 1、症状观察 水稻稻瘟病可发生于水稻各生育期,危害水稻地上部位。症状呈现多种类型,进行症状观察时应注意这一特点。 1.1 叶瘟症状:观察叶瘟病部病斑是何形状?病斑中心及病斑周围是什么颜色?病斑上有无霉层?区别急性型和慢性型病害症状有何不同? 1.2 节瘟症状:被害节在颜色上有何改变?在形态上是否缢缩变细? 1.3 穗颈瘟症状:穗颈瘟发生的部位?病部的大小?病健交界处清晰否?病部是否有霉层?病穗颈部或枝梗以及病粒在颜色上有何改变? 1.4 谷粒瘟症状:观察有病谷粒上的病斑大小、颜色。谷粒饱满否?是否有霉层或其它病症? 2、病原菌形态观察 病原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梨抱属灰梨抱菌[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有性阶段[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为子囊菌亚门真菌。仅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自然界尚未发现。 取长有青灰色霉层的叶部病斑或穗颈病斑直接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抱子梗及分生抱子的着生形状,注意分生抱子梗是单生还是数根成丛?用玻片标本或挑取病部的霉层制片观察,注意分生抱子梗呈何形状,分枝否?分生抱子形状有何特点?是几个分隔?有无颜色?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水稻种子处理技术包括:晒种、盐水选种、种子消毒和增产菌拌种四个步骤,详细内容如下。

晒种 晒种能增强种子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发芽率,使种子发芽整齐,幼苗健壮,还有杀菌防病作用。特别是对成熟不良和贮藏中受潮的种子,晒种效果尤为明显。晒种方法:选高温晴天自上午9时至下午4时,晒2-3天。晒种时要摊薄,勤翻,晒透,使种子受光、受热均匀,防止搓伤种皮。

盐水选种 盐水选种是简便易行的选种方法,能淘汰空秕粒、草籽和其它夹杂物,保证种子饱满,为齐苗全苗壮苗打好基础。具体做法是:先用锅将食盐煮化成浓盐水,然后在其它容器内与清水配成比重为1.10-1.13的盐水(如果没有比重计测定比重,可用新鲜鸡蛋一个,放入盐水中,鸡蛋漂浮水面能露出伍分硬币大小的蛋壳盐水比重即约为 1.10-1.13),将种子放入盐水中,充分搅拌,捞去漂浮在水面的空秕粒、草籽和其它夹杂物,然后取出下沉的种子,用清水洗两遍即可。每选二、三次,要用鸡蛋再测一次比重,及时调整盐水浓度。

种子消毒 由种子传染的水稻病害,主要是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治这两种病害的简便有效的办法是进行严格的种子消毒。常用的种子消毒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浸种灵一支(2毫升),兑水10公斤,浸种6-8公斤,遮光浸种120小时。此法对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效均在95%以上。 2、用98%巴丹原粉兑水6000倍,加上3%多菌灵溶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浸种72小时,对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有良好效果。 种子消毒时应注意:在浸种过程中,每隔6小时左右要搅拌一次,使上下种子着药均匀,用药水浸种后,将种子捞出须放清水内浸泡半小时,反复两次,以防药害。

植物病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病害症状观察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症状的观察,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在田间,观察田间作物病害的病状和病征;一部分在室内,观察室内所提供的植物病害标本的病状和病征。通过实验,使同学们认识植物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特点,初步掌握正确地描述病害症状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了解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按照症状在植物体显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与外部症状两类。在外部症状中,按照有无病原物子实体显露可分为病状与病征两种。本实验主要进行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 (一)病状类型 病状就是在植物病部所看到的不正常的状态。通常分为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后,常导致色泽的改变,如褪色、条点、白化、色泽变深或变浅等,统称为变色。主要表现有: (1)褪绿或黄化: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叶片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如小麦黄矮病、植物的缺铁、缺氮等。 (2)花叶与班驳:如烟草花叶病、菜豆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等。 (3)变红色或紫色:如玉米或谷子红叶病、植物缺铁等。 2.坏死是由于感病植物组织和细胞的死亡而引起的。 (1)斑点:根、茎、叶、花、果实的病部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产生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不同的斑点,如玉米大、小斑病、烟草赤星病、白菜黑斑病等。 (2)枯死:芽、叶、枝、花局部或大部分组织发生变色、焦枯、死亡。如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白叶枯病。 (3)穿孔、落叶和落果:在病斑外围的组织形成离层,是病斑从健康组织中脱落下来,形成穿孔,

如桃细菌性穿孔病等;有些植物的花、叶、果等感病后,在叶柄或果梗附近产生离层而引起过早的落叶、落果等。 (4)疮痂:果实、嫩茎、块茎等的受病组织局部木栓化,表面粗糙,病部较浅,如柑桔疮痂病、马铃薯疮痂病等。 (5)溃疡:病部深入到皮层,组织坏死或腐烂,病部面积大,稍凹陷,周围的寄主细胞有时增生和木栓化,多见与木本植物的枝干上的溃疡症状。如杨树溃疡病、柑桔溃疡病、番茄溃疡病等。 (6)猝倒和立枯:大多发生在各种植物的苗期,幼苗的茎基或根冠组织坏死,地上部萎蔫以致死亡,如番茄立枯病、瓜苗猝倒病等。 3.萎蔫植物整株或部分枝叶萎垂死亡,病株茎、根常见维管束组织变黑、变褐;如植株迅速萎蔫死亡,而叶片仍保持绿色的成为青枯。引起植物萎蔫的原因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两种。如瓜类枯萎病、棉花黄萎病、茄科植物青枯病等。 4.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的分解和破坏的表现,根据症状及失水快慢有分为干腐和湿腐。如玉米干腐病、苹果腐烂病、甘薯茎线虫病都是干腐的症状;湿腐如大白菜软腐病、柑桔贮藏期青霉病、甘薯根霉软腐病。 5.畸形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的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植物病害的畸形症状很多,常见的有: (1)徒长:如水稻恶苗病。 (2)矮化、矮缩和丛生:矮化湿植株各个器官的长度成比例变短或缩小,病株比健株矮小得多,如玉米矮化病。矮缩则主要是节间缩短茎叶簇生在一起,如水稻矮缩病、小麦黄矮病等。丛生是枝条或根异常地增多,导致丛枝或丛根,如枣疯病、泡桐从枝病和小麦丛矮病。 (3)瘤肿:病部的细胞或组织因受病原物的刺激而增生或增大,呈现出瘤肿,如桃树根癌病、烟草根结线虫病等。 (4)卷叶:叶片卷曲与皱缩,有时病叶变厚、变硬,严重时呈卷筒状,如马铃薯卷叶病和蚕豆黄化卷叶病。 (5)蕨叶:叶片发育不良,叶片变成丝状、线状或蕨叶状,如番茄蕨叶病。双子叶植物受2,4-D 的药害也常变成蕨叶状。 (6)花器叶片化:正常的花器变成叶片状结构,使植物不能正常开花结实,如玉米霜霉病。 (二)病征类型病征是指在植物病部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的结构。识别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征,对诊断病害很有帮助。病征显著的病害有: 1、绵腐病:受病部位长出放射状的白色丝状物的病征。病害有瓜类绵腐病、水稻绵腐病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