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看待当下古典名著阅读的新思维、新角度现象,作文三篇

如何看待当下古典名著阅读的新思维、新角度现象,作文三篇

如何看待当下古典名著阅读的新思维、新角度现象,作文三篇

如何看待当下古典名著阅读的新思维、新角度现象,作文三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人们解读古典文学名著角度趋向多元,往往赋予其新思维、新角度:从《儒林外史》中发掘营销学;从《西游记》中学习管理学;从《红楼梦》中研究公关学服饰学;从《三国演义》中汲取策略学;从《老子》中探寻投资学养生学……

你如何看待当下古典名著阅读的新思维、新角度现象?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广西莫羽

文题解析

漫画中,四棵代表着古典文学经典名著的大树长出了营销学管理学公关学策略学等一些与众不同的枝叶。从整体上看,可立意为:对古典文学名著的个性化解读,解读不同收获也不同。从古典文学名著内涵的角度立意,可以谈古典文学名著的实用价值。用的眼光看,可以谈谈如何利用新思维、新角度解读古典文学名著现代价值。以批判的眼光看,可以谈谈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跨界解读的功利思想。

文1:多角度解读名著勿舍本逐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阅历的增长和价值观的变化,大众对传统事物的看法常会有改变。特别是对古典名著而言,人们往往对其赋予新思维、新角度:从《西游记》学习管理学、从《三国演义》学习策略学……对此,我认为,这样的解读对人有帮助,但读者绝不可以沉迷于此类解读中。

诚然,各种对古典名著新兴的解读确实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增加人生经验。名著的内容大都很丰富,往往会涵盖多个不同方面,自然也就提供给读者多角度阅读的空间。读者在进行这类解读的过程中,通常确也能得到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看起来这些多角度解读是挺好的,还契合了多元化的需要。

但细看这些解读,我们会发现,这些解读往往都来源于一些与作品主要内容和主旨关系不大的细枝末节。《西游记》主要讲西天取经的事迹,而管理学的戏份并不多;《三国演义》中出现了不少精彩的谋略,但其主要讲的是历史演进,在恢宏的历史画卷中,这些谋略也不过是一些小细节。更有一些人,在《老子》中探寻投资、养生,与主要思想甚至可以说是八杆子打不着。如此解读,一味地追求新,忽略了文章的主旨大义,实在可以说是舍本逐末。而舍本逐末,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日企的没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便是重要的原因,许多日企在崛起后,往往只是追求技术,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最后,日企的产品往往比同类产品在某一方面有细微的提升,但在整体使用感受方面远不如竞争对手的产品,因而被用户逐渐抛弃。就近讲到希拉里的竞选失利,也与她轻视了底层劳工这一重要力量,轻视了他们在全球化条件下美国经济状况的不满有关。可见,舍本逐末的做法固然可能有收获,如日企在某些技术上的领先,但这样的做法失去的远超收获。一个舍本逐末的人,实在难以成功。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抓住事物的主体,从整体进行分析,若能兼顾一些细枝末节,更是锦上添花。但舍本逐末,反抓细枝末节,是绝对不可取的。如读名著,过分注重管理学、养生学,就很难领悟名著的精髓所在了。读名著还是小事,若在大事上舍本逐末,后果要严重得多。

多角度,固然多元了,但若过分地抓住细节来读,只会十分有害。大事舍本逐末,更不

可取。

文2:革故,鼎新

成都玉垒中学袁瑜君

当古典名著遇上现代职场哲学,古典名著究竟是名著还是职场人员的红宝书?被过分解读的名著还有那股古典味儿和文艺范儿吗?文化需要革故鼎新,但这个新应该是鼎的吗?

《西游记》长出管理学的叶子,《红楼梦》长出公关学的叶片,《三国演义》长出策略学,《儒林外史》长出营销学……也许打着这样旗号的古典名著会更受职场人员的青睐,也扩大了古典名著的读者范围。但为何只有这样,古典名著才能为人所接受?这无疑是古典名著的悲哀,是当下文化发展的悲哀。

走进书店,古典名著总是摆在不显眼的地方,很少有人问津。打开网页,网络购书的销售排行榜上,古典名著也是名落孙山。这是为什么?

传统的古典名著绵延的是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和血脉,是古人的智慧,是文学的瑰宝。然而遭遇市场的冷遇和世人的冷落,再是名著也无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市场机制运营下,书店和购书网站将古典名著挪位,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人们更加关心怎样赚更多的钱,而这些厚重的名著自然也因无人翻阅而积起了厚厚的灰尘。

将古典名著冠上现代职场的红宝书的美名后,似乎让古典名著焕发了生机。但如此下去,读古典名著的人莫不冲着名著被冠以各种现代职场学羊头去的,其实没有真正重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他们看到了《西游记》的管理学,却看不到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的艰辛和面对苦难的坚毅;看到了《红楼梦》的公关学,却看不到宝黛二人的木石前盟;看到了《三国演义》的策略学,却看不到各路能人的侠义忠魂与智慧较量;看到了《儒林外史》的营销学,却看不到科举制度下众学子的可怜可悲……这实质上是为利益驱使,是对古典名著的亵渎。

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创新。但我们对文化的创新应该是基于传承和社会效益的。过分迎合市场和经济利益,会导致文化的低俗化,是对高雅的文化艺术的毒害。

文化传承需要革故鼎新。像古典名著这类典籍,有些内容深晦难懂,正所谓曲高和寡,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比如互联网,让其传播与时俱进——电视栏目的专家讲坛、听书……只要是有心追求文化的人有心传承古典名著的人,何愁无法?墨子有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怕就怕我们的心在这个趋利的浮躁社会为利所动,难以宁静。

让古典名著成为职场红宝书,是过分的绑架文化,只怕到头来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古典名著的传承需要创新,但新的是文化的传播形式,不变的是其根——文化和美的内涵。

文3: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

《儒林外史》中有营销学的奥妙,《西游记》中有管理学的精华,《红楼梦》中有公关学的智慧,《三国演义》中有策略学的玄机……一本本看似死板古老的经典,却可以挖掘出如此多可服务于现代的宝藏。因此,我们应该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

(开头描述漫画,揭示漫画寓意,提出中心论点。)

传统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人类社会恒久不变的智慧与价值。经典不同于时下喧嚣的网络文学,只是昙花一现,它是一种可以穿越千百年岁月仍不褪本色的传奇。在这些经典身上,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与当代价值观相契合的某些精华,这便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我们仍可以从《论语》中学到以和为贵天人合一,我们仍可以从《墨子》中学到兼爱非攻,我们仍可以从《孙子兵法》中学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经典不单纯是一种只能被欣赏的文学作品,它应该被汲取精华,重新吸收。

(第二段采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从析原因论证角度展开论证,语言优美。)

用经典中的精华服务当下,不仅能使经典重新焕发出生机,更能使社会获得进步,人类获得发展。我们可以从经典中学习到营销学、管理学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利用,是极富创造意义的。而唯有将经典与现代相结合,赋予经典以现代的意义,方能使经典的生命延续下去而永不褪色。2016年春晚,谭维维与陕西华阴老腔艺人的跨界合作技惊四座,摇滚与经典戏剧的相结合使得鲜为人知的传统显得如此青春。而在传统中挖掘出可以被现代利用的知识财富,让传统服务于现代,社会也会在传统经典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段从提方法这一论证角度展开说理,提出经典要服务于当下的观点

重拾经典,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要求。重拾经典,不是重回当时的年代,也不是抱着经典死记硬背。而是从经典中找到适合当代发展的精华并加以应用,这才是对经典最好的致敬。正如乔布斯在禅学经典中找到可以净化心灵的良方,正如习近平在G20峰会上引用孔子的以和为贵四海一家而赢得国际交口称赞,对待经典,我们需要用现代的眼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第四段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分析如何重拾经典。)

取精华与经典,造福祉于当下,我想,这才是传承和发扬经典的正确打开方式。

(综观全文,说理层层拓展,论证逻辑分明,语言厚实优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