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斑尖塘鳢

云斑尖塘鳢

云斑尖塘鳢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诊治(一)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诊治(一) 摘要近年来,由于国内乌鳢高密度大规模养殖,导致乌鳢诺卡氏菌病的频繁发生,根据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总结了实际工作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供养殖者参考。 关键词乌鳢诺卡氏菌;病原;流行特点;诊断;治疗 乌鳢,俗称黑鱼、生鱼,隶属鲈形目鳢科,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肉食性淡水经济鱼类。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人工养殖已从少量混养发展到大规模集中饲养,人工养殖乌鳢饵料有冰鲜、活鱼和饲料等。随着苗种和饵料问题的解决,国内乌鳢高密度养殖病害增多,尤其是近年来乌鳢诺卡氏菌病高发。乌鳢诺卡氏菌病目前在全国多个养殖区域发病,已在安徽蚌埠、江西樟树发现该病。近两年,在浙江杭州及绍兴一带,频现一种养殖乌鳢大规模死亡的暴发性疾病1]。患病对象以2龄鱼为主,流行季节在6—8月。平均发病率35%,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经济损失严重,现已证实乌鳢大规模死亡系鲕鱼诺卡氏菌引起。因鱼病防治人员不认识该病、使用药物不当,导致诺卡氏菌病病害危险损失严重。 1诺卡氏菌病病原 诺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目,诺卡氏菌科,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活性污泥、水、动植物和人的组织中,以腐生为主,尤其在腐烂的冰鲜中多,因此投喂冰鲜的养殖品种多发2]。鱼类诺卡氏菌病病原体包括2种诺卡氏菌,即当初分离自淡水鱼类的星状诺卡氏菌和分离自海水鱼类的鰤诺卡氏菌。淡水乌鳢诺卡氏菌病病原是星状诺卡氏菌。

诺卡氏菌在海水中的含量不高。该病菌是人和动物的条件致病菌,当养殖动物在自然情况下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养殖区域水质恶化等环境胁迫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乌鳢经过多代人工繁育造成种质退化;加上流行季节水温适宜病原菌繁殖,致使诺卡氏菌可通过水体或者饵料侵入机体引起致病。该菌感染方式是从鱼体损伤部位、消化道或通过鳃进鱼体感染。在水产动物中,首例报道诺卡氏菌病的是虹彩脂鱼,以后陆续发生在虹鳟、五条鰤、斑鳢、红鲑鱼、太平洋牡蛎、大口鲈和海鲈等水产养殖动物中报道,诺卡氏菌曾是日本鲫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之一,也是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3]。 2流行特点 多见于投喂冰鲜的养殖品种,尤其是投喂海水冰鲜的养殖品种,如乌鳢、海鲈、小黄鱼等品种;流行区域为全国发生,浙江养殖的乌鳢大量发生,广东番禺地区养殖的乌鳢高发;诺卡氏菌生长较慢,造成病情不剧烈,在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因鱼病防治人员不认识该病,没有合理用药,导致发病鱼大量死亡;该病潜伏期长,从鱼类感染至发病死亡需要15~20d,要求在发病季节定期进行预防;水温在15~32℃时都可流行,以水温在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也较高;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安徽地区为5—9月;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潜伏时间长,发生死亡时,已感染多时;病情持续时间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投喂量很大、生长速度很快的养殖池,更容易出现该病。越是投喂饲料多的乌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29.5%。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 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鲥俗称鲥刺。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斑俗称油。体呈长椭圆形。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闽江最多。

6.香鱼俗称溪鳁。体窄长。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生活于水体中上层。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10.长江体长,侧扁。温水性鱼类。分布于闽江上游山区的冷水涧中,是该鱼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 图片暂缺 11.赤眼鳟俗称红目鲀。形态与草鱼相似。主要栖于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域,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食物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主。在福州地区,该鱼为池塘混养对象。

杂交鳢杭鳢1号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133~135 A ct a A鲥cul t urae J i an gxi 杂交鳢杭鳢1号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 姚桂桂,刘新轶,谢楠,王宇希,冯晓宇,郭水荣 (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 摘要:通过尼康显微镜观察了杂交鳢杭鳢l号子一代的胚胎发育,并拍摄了其发育特征,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杭鳢1号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卵裂期、爱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尾芽出现期、肌肉效应期、心跳期、出膜期等几个主要阶段。在22~25℃的水温条件下,杭鳢1号鱼卵孵化约需50h才能破膜而出。 关键词:杂交鳢;杭鳢l号;胚胎发育;形态观察 中图分类号:$9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301—8581(2010)l l一0133—03 O bser vat i on on E m br yoni c D evel opm ent of H ybr i d Snakehe ad f r om C hanna m acul at us(早)×C hanna ar gus(6) Y A O G ui—gui,LI U X i n—yi。X I E N a n,W A N G Y u—xi,F E N G X i ao—yu.G U O S h ui—r on g (I n s t i t u t e of F i she r y,H a ngz hou A c ade m y of A gri cul t ural S c i en ces,H ang zho u310024,Chi na) A b st r ac t: B y t he m i c r osco pe N I K O N E400,t he em br yoni c de vel opm ent pr oces s of hybr i d snakehea d“H a ngl i1”pr oduc ed by C h a nn a m acul at u s(早)x C h a nn a ar gus(6)w as obse r ved a nd r ec or ded,and t he m or ph ol ogi ca l charact er is t i cs a nd de vel o pm e nt al pr ocess of t he em bryo a t dif f erent de vel o pm e nt al s ta ges w e r e des cr i bed.B as ed on t he t yp i cal charact er is t i cs,t he em br yoni c devel op-m e nt pr ocess of“H a ngl i1”w a s di vi de d i n t o8s t ages:cl eavage st age,b l ast ul a s t age,gas t r ul a s t age,n eur ul a s t age,t ai l bud st age,m u scul a r cont r act i on st age,hear t beat i ng s t age,hat chi ng st age.Fr o m f ert i l i z e d egg t o hat ching,i t t o ok ar o und50hour s at t he t em per—at ur ef r om22℃t o25oC. K e y w o r ds:H yb r i d s nakeh ead(C m acul at us×C ar gus);Hangl i 1;Em bryoni c dev el op m ent;M or phol ogi c al char act er i s ti c 胚胎学不仅涉及个体发育、细胞分化等各方面研究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也涉及很多具重大实践意义的应用科学方面的问题。如生殖工程中的诸多方法,可通过改变鱼类的遗传性来培育优良鱼种,像性别诱变、核的移植等手段的实现,都需以胚胎学的工作为基础¨l。 乌鳢C hanna ar gus C ant or,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俗称黑鱼,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经济鱼类,因其蛋白含量高、含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鱼中珍品”的美称悼1。乌鳢作为优质淡水鱼类,在浙江省已具有相当规模的养殖面积并形成了优势产业,尤其杭州余杭的黑鱼养殖在全国闻名。然而,随着乌鳢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种质退化、面源污染、疾病暴发等问题凸现,又尤以环境污染问题为甚。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经多年的选育,开发出乌鳢新品种——杂交鳢杭鳢1号,该品种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生长快,最主要的是经驯食后能摄食浮性饲料,从根本上减少了乌鳢养殖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影响,杂交鳢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均远高于传统的乌鳢养殖。 杂交鳢杭鳢1号是斑鳢Channa m acul at us(辛)×乌鳢(6)种间杂交获得的F,代。笔者在杂交鳢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对其受精卵进行了连续观察,现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初步报道如下,以期为杂交鳢胚胎发育的相关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l材料与方法 1.1受精卵的采集杂交鳢父本来自杭州苕溪水域,为野生乌鳢经养殖而成的本地乌鳢,母本为从珠江水系引进的纯种斑鳢。于2009年5月,在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内,对成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斑鳢平均规格约0.5kg,乌鳢平均规格约1.25kg。选择父母亲本性腺发育良好的组别随机捞取部分受精卵,置于烧杯内孵化,水温控制在22~25℃,进行连续观察。1.2受精卵及胚胎的观察在尼康显微镜E400下对受精卵进行重复多批次连续观察,并根据形态特征的变化,以便于养殖工作的需要为依据,将胚胎发育进行大致分期,对典型阶段进行显微摄像。 2结果与分析 2.1受精卵杂交鳢的卵属浮性卵,成熟卵圆球形,卵质透明,内含一较大油球,产后借油球的浮力漂浮于水面上。入水后卵径为1.2—1.4nl m。在显微镜下看,卵质均匀。受精后,在受精膜与卵子质膜间形成围卵周隙,并在动物极一端形成胚盘(见图1—1)。 2.2胚胎发育第一次卵裂发生在排卵2h后,受精卵径裂为2个大小相等的分裂球(见图l一2)。之后通过不断地一分为二,在分别经历了四细胞、八细胞、十六细胞期后,细胞继续分裂,分裂球越来越小,到产后约4h 收稿日期:2010—08—29 基金项目:浙江省杭州市科技重大创新项目(20083212A04)。 作者简介:姚桂桂(1983~),女,硕士,主要从事水产动物繁殖生理学、繁殖营养学面的研究。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 一、车轮虫、斜管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重时成“跑马病”。虫体常成群地聚集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池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第二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病鱼的体表有许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异常,呼吸困难而死亡。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鱼危害最为严重。 (二)防治方法 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10ppm浸泡10—30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 (一)病原病症 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苍白,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20克洗浴10—30分钟。 2.用90%晶体敌百虫0.2~0.5ppm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许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二)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浸洗鱼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2.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五、锚头鳋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种锚头鳋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寄生在鲢、鳙鱼体表的多态锚头鳋,寄生在草鱼鳞片下的鲩锚头鳋,寄生在鲤、鲫、金鱼、乌鳢等鱼体的鲤锚头鳋。锚头鳋体大、细长,呈圆筒形,肉眼可见。锚头鳋把头钻人鱼体吸取营养,使鱼消瘦。被钻人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如遇低温往往有水霉菌侵入丛生。1条6~9 厘米长的鱼种,如有3~5条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 (二)防治方法 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六、鱼鲺病 (一)病原病症 由多种鱼鲺寄生而引起的鱼病。常见的有日本鲺、大鲺和中华鲺等。虫体椭圆形,透明,肉眼可见。鱼鲺寄生到鱼体后,用口刺刺破鱼的表皮,并用大颚撕破表皮,吸食鱼的血液,造成许多伤口,使组织溃烂,病鱼呈现极度不安。能造成病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 用氯氰菊脂溶液、精博混杀灵、虫菌强杀、敌百虫辛硫磷粉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什么鱼蛋白质高

什么鱼蛋白质高 鱼肉其实就是营养学上经常说的白肉,与红肉比较起来,白肉中所含有的蛋白质更高,所以对一般人来说应该多吃白肉。众所周知的是,无论是哪一种鱼都对人体非常有好处,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多吃鱼肉有助于促进身体智力发育。这时候不少人又会有疑惑,哪一种种类的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黑鱼蛋白质含量高。 黑鱼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肉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都高。 据测定,100克黑鱼肉中含蛋白质19.8克,脂肪1.4克,灰分1.2克,钙57毫克,磷163毫克,铁0.5毫克,水分77.9克;含热量383.5千焦。 其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7.36%,必需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16%左右。因此,从营养学角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 黑鱼用于食用,其骨刺少,可食率为63%。月鳢可食率高达75.63%。在烹调上,黑鱼肉质爽滑,适于炒鱼片、炒鱼鳞、打边炉;而斑鳢则适合煲、炖,所煮鱼汤无腥味,味道香浓,鱼肉松化。用黑鱼烹调的“财鱼片”更是誉满天下的美味佳肴。 扩展资料:

用于医药方面,黑鱼具有去淤生新和滋补的功效。外科手术或创伤后食用黑鱼,有生肌补血、收敛、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体弱病人、产妇和儿童常食黑鱼有益健康。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在广东、广西和港澳地区,黑鱼一般被视为病人和老幼体虚者的滋补佳品。广东驰名的“生鱼葛菜汤”,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拔毒生肌等功效,甚为广大群众所喜食。 黑鱼历来畅销国外市场,且价格昂贵,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极负盛名,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国内市场也是一种紧俏价高的水产品。

鱼肉品质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鱼肉品质研究进展 刘云 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 摘要: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 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 鱼肉组织柔软, 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鱼体中营养成分含量非常丰富, 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而对鱼 肉品质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鱼肉的理化特性、组织学特性、风 味物质成分、影响鱼肉品质的因素、改善鱼肉品质的措施这几个方面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鱼肉;品质;指标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肉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对鱼肉品质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状,它包括一系列的评价指标。目前各国对肉质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差异,我国评价肉质的标准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评价。主观标准是指人的感官评定,对生肉主要的评定指标有肉的新鲜程度、肉色、光泽和弹性,对熟肉则主要是采用品尝的方法。客观标准是指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卫生检验指标。 那么如何获得优质的鱼肉呢?改善鱼肉品质的措施有很多种,本文则主要从运用绿色的保鲜技术方面,包括低温保鲜、气调保鲜、冰温气调保鲜、辐照保鲜、酶法保鲜以及化学保鲜等,对改善鱼肉品质提出了部分措施。当然,当今鱼肉品质研究进展和未来鱼肉品质研究的展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鱼肉的物理学指标 1.1 pH值 肌肉pH值是评价肌肉是呈现酸性还是碱性的一项指标。动物正常肌肉屠宰前是呈中性或偏弱碱,pH值在7.1~7.3。屠宰后,肌肉仍然进行着新陈代谢,以维持对它活动和作用都很重要的内环境。糖元在缺氧条件下酵解,生成乳酸,pH 值迅速降低。在肉的成熟过程中伴随着体内的蛋白质不断分解,形成游离状态的氨基酸、肽、蛋白胨,因此pH值又开始回升。肌肉成熟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进入自溶阶段,此时pH值在6.0左右,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含硫血红蛋白,肉呈现难闻的气味、颜色发绿。pH值升至6.9以上,肉开始腐败。任亚梅等[1]研究证明:给鱼体镀一层冰衣时,pH值在冻藏期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未镀冰衣的鱼体,则在降低后呈现回升状态使鱼开始腐败。Periage[2]实验发现:养殖鱼肌肉的pH值比野生的要低。因此,pH值对水产品可以作为鲜度

生鱼养殖技术讲解

生鱼养殖技术 日期:2006-03-20 来源:中国渔业网作者:不详阅读:次字体: 一,生鱼的经济价值和生物学特性 (一)生鱼的经济价值生鱼(Ophiocephalus argus)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产量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经济鱼类。生鱼又称黑鱼、团鱼、乌棒、斑鱼、蛇头鱼、孝鱼、墨头鱼等。生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其肉质细腻,肉味鲜美,刺少肉多,生长较快。据测定,每百克鱼肉含蛋白19.8克,脂肪1.4克,碳水化合物1.2克,营养价值很高。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在两广和港澳地区,生鱼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体虚者的滋补珍品。广东驰名的“生鱼葛菜汤”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生鱼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运输方便,近年来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和国外贸易的需要,生鱼渐成为产销两旺的特种养殖品种,生鱼的养殖技术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二)生鱼的生物学特性生鱼属硬骨纲、鲈形目、攀鲈亚目、鳢属。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乌鳢(两湖生鱼)、斑鳢(两广生鱼)及其杂交种。 1.形态特征 1.1乌鳢的形态特征身体前部呈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体色呈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顶各有两行黑色斑块。背鳍很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腹鳍短小,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尾鳍圆形,

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圆鳞,头顶部覆. 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曲折,向下移2行鳞片,位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基。珠三角地区的渔民习惯上称为“两湖生鱼”,鱼肉腥味较浓。 1.2斑鳢的形态特征一般体长20厘米,体重500—1000克。体近圆筒状,尾柄粗短。头长、吻短、略平扁。背鳍、臀鳍基部甚长,无硬棘。胸鳍圆,腹鳍小,前位。尾鳍圆形。体黑灰色,腹部灰白,具有众多不规则大小黑斑;头顶部黑斑呈“一八八”状。习惯上称为“两广生鱼”,鱼肉煲汤无腥味。斑鳢和乌鳢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斑鳢体较乌鳢短;乌鳢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斑鳢头顶部斑纹则呈近似“一八八”三字;乌鳢的头比较尖,更似蛇状。 1.3杂交鱼以外地(山东、湖南等地)乌鳢为父本,广东斑鳢为母本杂交繁育出子一代杂交种,该杂交种生长速度快,3个月体重可达1公斤左右,具有抗逆性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在珠三角地区,斑鳢俗称为“港种”,乌鳢俗称为“湖南鱼”,两种生鱼杂交繁育出的子一代鱼为“杂交鱼”。 2.生活习性生鱼是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生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很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变化、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借助腮腔内的鳃上器直接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的养殖技术 黑鱼疾病的防治应坚持“以防为主”,在整个养殖期间,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鱼种下塘1月后消毒1次,以后每隔半月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生石灰、漂白*等,用量根据水 质情况及药物使用说明而定。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大蒜素、 三黄散等,有利于增强黑鱼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在养殖期间要多注 意观察,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人工繁殖 催产孵化设备 其设施是利用四大家鱼繁殖用的设备,产卵池为圆形,直径8m,深1.5m鱼苗孵化设备是抛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kg左右,滤 水缸罩为60目;鱼巢是棕片和蚌壳。 亲鱼的选择及培育 亲鱼选购于本场附近的河沟、湖泊中的天然捕获物,从3月1~ 10日选购运回亲鱼61kg,2冬龄以上,规格为80g/尾左右,体形正常,无病无伤。购回的亲鱼放在池塘中培育,水温15℃以上时,投 喂少量的小鱼虾、螺蚬肉、豆饼等,并经常巡塘观察,适当加注新水。 亲鱼的雌雄鉴别、配比及催产孵化 雌雄鉴别:雌鱼个体明显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图形的泌尿孔和杏 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只有 一个泄殖孔。雄雄配比及催产:亲鱼的雄雄比例为1:1.2配组。池 塘自然产卵没有注射催产药物,在4月上旬水温达18℃,发现沙塘 鳢在池边水体上层游转时,即在池边布设棕片和吊挂大的蚌壳若干,并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亲鱼发情,让其在棕片和蚌壳中自然产卵。在产卵池中催产的亲鱼,注射促排卵素2号(LRH—A)及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胸绍基部,每年4月6 日水温19℃时第一次注射LRH—A,间隔12小时第二次注射LRH—A 与HCG的混合药物,注射后放人产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亲鱼发情,并布设棕片和大的蚌壳,让其自然产卵。孵化:受精卵淡黄色,圆形.,卵膜透明,粘性较强。池塘及产卵池中的亲鱼产卵结束后,及 时取出带有受精卵的棕片和蚌壳,并轻洗去泥浆、污物,移送至孵 化缸,将棕片和蚌壳吊挂在水中。 苗种培育 鱼苗出膜后3天待腰点出现,鱼苗都能乎游时,即可出缸计数,放入清整并施过基肥的池塘,池水深70cm;鱼苗早期的开口饵料为 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幼体等(主要靠施基肥培养),辅助投喂鸡 蛋黄、鱼肉浆、豆浆等,每天投喂3~4次,并定期测定成活率、生 长速度。 养殖现状 中国的鳢科鱼类共有7个种,它们分别是乌鳢、斑鳢、月鳢、宽额鳢、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其中只有乌鳢是一个广布种,分布于 全国各大水系,产量也最大,斑鳢、月鳢和宽额鳢仅分布在华南地区,包括台湾省和海南省;而纹鳢、线鳢和长身鳢则相当少见,分布 区十分狭窄,仅见于云南省的怒江、澜沧江水系,经济价值小。人 们习惯于将鳢科鱼类通称为乌鱼、黑鱼(北方和华东地区)、财鱼(湖北、湖南)、生鱼(广东、香港地区)、乌棒(西南地区),此外还有斑鱼、孝鱼、蛇头鱼、文鱼等名称。 四川内江江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过大的吹嘘白乌鳢,无非是为了提升白乌鳢的价格,纯属炒作,希望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同时 希望各位养殖朋友能将这一消息告知亲朋好友,不要被它骗了!从这 个角度分析,白乌鳢的市场也快尽头了,希望养殖户在选择养殖品 种的时候,对它要小心下手。 乌鳢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湖泊、水库、河川、溪沟、塘堰还是水田、渠道,甚至连一般鱼类难以生存的沼泽、积水潭、洼凼等都能生长、繁衍。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黑鱼饲料配方工艺

1、一种鉴定乌鳢、斑鳢及其杂交F1代斑乌鳢、乌斑鳢的标记引物及方法 2、一种防治乌鳢畸形的饲料添加剂预混料 3、一种区分乌鳢和斑鳢的引物对、试剂盒以及PCR-RFLP检测方法 4、一种乌鳢腹水病疫苗的制备方法 5、乌鳢免疫促长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6、一种大豆乌鳢饲料 7、乌鳢配合饲料 8、乌鳢苗种膨化配合饲料及综合饲养方法 9、一种雌性斑鳢和雄性乌鳢杂交人工繁殖方法 10、一种乌鳢用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11、一种快速准确鉴定乌鳢、斑鳢及杂交鳢的方法 12、太阳能制冷冻水应用在向乌鳢养殖塘中抛冰块的降温装置 13、一种人工授精的乌鳢繁殖方法 14、一种诱捕乌鳢的装置 15、一种用福尔马林溶液治疗乌鳢苗种车轮虫病的方法 16、一种杂交乌鳢的越冬饲料及其应用 17、一种加州鲈和乌鳢用膨化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 18、一种池塘浮床种菜养殖乌鳢的方法 19、一种能改善养殖乌鳢肉质的半咸水暂养方法 20、一种乌鳢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21、保健型乌鳢生态饲料 22、一种乌鳢免疫促生长剂 23、乌鳢养殖方法 24、用于黄颡鱼及乌鳢超雄鱼及全雄鱼开发的后裔测定方法 25、一种利水消肿乌鳢汤 26、用于治疗乌鳢苗种车轮虫病的组合物 27、一种高效简便大批量的乌鳢成鱼与苗种长途运输方法 28、一种中华乌鳢的幼鱼颗粒饲料及制备方法 29、一种中华乌鳢的仔稚鱼微颗粒饲料及制备方法 30、一种中华乌鳢快速养成饲料及制备方法 31、一种乌鳢饲料的微量元素预混料 32、一种乌鳢幼鱼用颗粒饲料 33、一种预防乌鳢体表溃烂症的中草药复合饲料添加剂 34、一种黑鱼食品的加工方法 35、防止鱼变褐或变黑的方法以及处理变褐或变黑鱼的方法 36、一种黑鱼膨化配合颗粒饲料及添加的中草药预混剂 37、即食休闲型黑鱼烤鱼片及制备方法 38、一种专捕黑鱼的诱饵 39、一种即食黑鱼软罐头的制造方法 40、一种用于黑鱼养殖水的微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41、网箱养殖黑鱼的方法 42、一种新型捕黑鱼装置 43、一种野生黑鱼营养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44、黑鱼专用钓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