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化学新教材课本内容梳理(第一章)

初三化学新教材课本内容梳理(第一章)

初三化学新教材课本内容梳理(第一章)
初三化学新教材课本内容梳理(第一章)

初三化学新教材课本内容梳理(第一章)

夏雪芳

9年级第一学期上半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期中考试前课时安排共31课时(10周)

第1章化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大理石与盐酸、镁带燃烧、澄清石灰水中通二氧化碳等实验:

(1)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概念;

(2)学会试管、烧杯等常用仪器的使用,以及加热、液体固体取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3)理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游离态、化合态等概念;

(4)学会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

(1)学会加热、液体固体取用、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2)初步学会粗盐的提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实验等:

(1)体验化学变化的奥秘和身边处处有化学,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2)感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大到太阳、地球、月球,小到尘埃、水雾,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

世界上物质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科学中的各个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等都各自描述与研究不同的运动。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请推测下列哪些运动属于物理学或生物学或化学研究的对象。

①汽车和摩托车行驶中的加速

②山羊和绵羊的DNA杂交,产生绵山羊

③把生铁炼成钢,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④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在二氧化碳中熄灭

⑤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属于物理学研究的是①⑤,属于生物学研究的是②,属于化学研究的是③④。

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宏观的运动,如天体行星的运转,汽车的行驶,风力发电等;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运动,如物种的改良,绵山羊的产生,杂交水稻培育,细菌的产生和杀灭等。化学研究的就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的运动,如生铁炼成钢,钢铁生锈,除去铁锈的方法,物质的燃烧与灭火等。甚至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如航天飞船的发射,飞船的构造、飞行轨道的确定等物理学研究的对象,飞行员的身体素质中的各项生理指标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社会科学的心理研究),制造飞机的材料是化学研究的对象,更多的则是综合的,如核反应,点火问题等。

㈠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水的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有没有变成其他的物质呢?

㈡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举例:点燃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时化学变化;点燃蜡烛时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两者关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有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物质受热有气体产生,可能是水加热

变为水蒸气,那就是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质加热生成了一种新的气体,那就是发生了化学。)

㈢下面让我们来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一、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认识滴管,并见识使用方法)。

取一支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逐滴滴入盐酸溶液或醋酸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看到大理石的表面产生很多气泡。

结论:这是大理石和盐酸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

文字(符号)表达式:

实验二、向石灰水吹气(认识试管)。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中吹气。

观察到的现象:看到试管里的液体变浑浊。

结论:这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了碳酸钙白色沉淀。

文字(符号)表达式:

实验三、镁带燃烧(认识坩埚钳)。

由教师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擦亮,再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看到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结论:这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文字(符号)表达式:

上述实验中,这些变化现象各异(有气体生成、有沉淀生成、发光发热变色),凭借这些现象可以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但只凭这些不足以判断是不是化学变化,由于这些变化中都是有新物质生成的,这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又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㈣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等。

㈤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想一想:“氢气在燃烧”与“氢气能燃烧”之间有何区别?

氢气在燃烧是化学变化,氢气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二、化学研究什么

①研究大洋深处“可燃冰”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②研究金刚石内部结构,探究其高硬度的原因

③研究用空气中的氮气来生产氮肥

④研究天然纤维的组成和结构,开发以石油、煤为原料制造合成纤维的途径

化学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原因,就需要探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还要运用化学变化的规律,把自然界的许多资源转变成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如从矿物中获得金属生产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性质优良的人造物质,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三、化学促进社会的发展

人类文明史中,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与化学有紧密的关系。据统计,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发明的新物质五十多万种,近一百年里,人类发现和合成的新物质有两千多万种之多。

㈠古代化学工艺(拓展视野):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发明造纸瓷器烧制

㈡现代:工业原材料动力能源农药化肥医疗药品

①19世纪,低成本钢铁冶炼方法的发明,使钢铁产量猛增,成为当今主要的结构材料,如地铁,钢铁结构的建筑物(为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鸟巢”)。

②炼铝的出现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铝轻盈美观,不易生锈,铝合金有可与钢铁媲美的强度,使铝成为生活中金属制品的主角,如高层建筑的铝合金幕墙、铝质包装材料、生活中的水壶等铝制品。

③塑料非常坚固稳定,可以制成人造骨骼、人造关节、人造血管,植入体内不会有排异作用,已为数百万伤病人带来福音。

④化学工业为城市建筑提供了水泥、玻璃、钢材等材料,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

⑤化学合成的各种药物为治疗疾病作出贡献。

⑥电脑的产生促使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⑦由玻璃、石英、塑料等构成的光导纤维发明,被制成了医疗上的内窥镜。

⑧化学已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废弃塑料的“白色污染”将成为历史。

教学过程:(1.2 走进化学实验室)——5课时

一、参观化学实验室

实验准备室中各种玻璃仪器和药品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橱柜里,准备台,学生实验室。

进行化学实验时,加热时要防止烫伤,酒精灯使用不当会有着火的危险,玻璃器皿敲碎会划破皮肤……

为使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并确保实验安全,请同学们遵守如下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化学实验规则:

1、实验之前要认真学习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做实验以前,要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仪器是否干净,并将桌面上的实验用品放整齐。

3、做实验时要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注意操作规范。如要进行自己设想的实验,必须征得教师的同意,听从教师的指导。

4、注意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特别要谨慎地处理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防止意外事故。

5、保持实验室安静,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和仪器设备。注意节约药品,煤气和水电。

6、实验时,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随时作好记录,并分析得出结论。

7、实验完毕,把废液和废物倒在指定容器里,及时洗净器皿,放回原处,做好清洁整理工作。

8、实验后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安全要求:

1.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更不得品尝药品的味道,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绝对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用剩的药品应该交还实验室,未经教师允许,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等)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火容易发生爆炸,因此这些气体的发生装置要远离明火。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要检验气体的纯度。3.使用加热器时要小心,万一不小心而失火,一般的小火可用湿布或砂土覆盖着火的物体。火势大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4.实验室一般伤害事故处理

割伤:

伤口保持干净,用酒精棉球擦净,涂上红药水,必要时敷上消炎粉包扎。

烫伤(烧伤):

用75%酒精处理受伤处后,涂上玉树油或蓝油烃。如果损伤面大,达真皮,则应涂烫伤油膏,并用纱布包扎,并急送学校医务室。

化学灼伤:

使用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如不慎将稍多量的酸(或碱)液泼在实验台上,应立即用适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用抹布擦干。如只是少量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要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先后用水和碳酸氢钠溶液(3%—5%)冲洗。

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稀酸或稀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如果溅进了浓酸或浓碱溶液,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二、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操作

㈠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

试管、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导管、试管夹、圆底烧瓶、研钵、滴瓶、量筒、坩埚钳、试管架、试管刷、镊子、表面皿、酒精灯、蒸发皿、三角架、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药匙、滴管、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锥形瓶、水槽、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坩埚、研钵

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固体:粉末——用药匙取或纸槽(取粉末放入试管中)

块状——用镊子取(取颗粒放入试管中)

液体:向小容器口——倾倒(标签向着手心)

向大容器口——倾倒液体,沿容器内壁或用玻璃棒转移液体(引流作用)

少量液体的取用:滴管

2、滴管使用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演示)

强调: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滴管中有液体时,口应向下,不可翻转;滴管不可放在桌面上;用完后及时洗净(滴瓶中的滴管使用后可不用洗涤)。

3、液体的量取——量筒

介绍量筒的量程,最小刻度1/100,最低线的读数1/10。

使用量筒量取2ml水

强调:视线应与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思考:用量筒先仰视读数取15毫升水,倒出一部分后,剩下的水俯视读数为5毫升,倒出去的水的体积等于、大于还是小于10毫升?(大于10毫升)

想一想:如何用10毫升量程的量筒量取用0.8毫升的水。

4、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

将天平放平,调节平衡螺母至平衡;强调: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放在称量纸上,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玻璃容器里

介绍一般的天平:砝码有50、20、20、10、5克、游码5克。

称8克住食盐:取5克砝码放在右盘,游码放在3克处。

想一想:如果左右盘放反了,实际称得食盐多少克?(2克)

称一药匙食盐: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要用镊子夹取砝码,添加砝码时由大到小,直到天平的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间或左右摇摆一样的格数。

想一想:如果放反了,称得15.6克,实际食盐是多少克?(14.4克)

5、酒精灯的使用

观察酒精灯的构造:灯座、灯芯和灯帽三部分组成。

试验火焰温度:火焰结构:焰芯、内焰和外焰三层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检查酒精灯:酒精灯内酒精1/3—2/3。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可用嘴吹。

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用外焰加热;酒精灯内酒精1/3—2/3;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6、给物质加热

⑴用试管加热液体:

强调:①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②先均匀加热(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并不断上下移动;

③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④试管外壁没有水珠;

⑤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⑥试管与桌面成45°角;⑦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注意:如果是液体的量较多,需要用到烧杯时,需垫上石棉网。

⑵用试管加热固体:

强调:①试管口应微微向下倾斜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因冷热不均而破裂);

②铁夹夹在整个试管离口1/3处;③先均匀加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④试管外壁没有水珠;⑤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7、蒸发

强调:①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

作用: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局部过热而飞溅出来。

②蒸发皿内的液体不超过容器容量的2/3;

③加热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时要停止加热。

8、过滤

过滤:把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得操作。

一贴:;滤纸边缘紧贴漏斗内壁;(过滤器的制作)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边缘;加入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

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9、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①: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外壁,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方法②: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看到导管中的液面低于烧杯内的液面,说明气密性良好。

10、玻璃仪器的洗涤

一般用水冲洗,可用试管刷刷洗,试管中盛放少量水,再用试管刷旋转刷洗;

油脂用纯碱液或洗衣粉等洗;氧化物、不溶性碱用稀盐酸洗。

洗净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挂水珠。

三、怎样进行化学实验

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预习实验内容,估计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时:要以认真的科学态度,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地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应学会正确的操作,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学会发现问题(多想几个问什么),学会分析和得出结论。

实验后:①把废液等倒人废液缸,整理实验用品,洗净用过的玻璃仪器。

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拓展视野)

条件:有些变化在常温下就能发生,有些则需要提供一定的热量,或者通入直流电。

现象: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一般要求描述物质外观、性状变化。如颜色的变化,某些在水

溶液中的变化,如产生气体或不溶性物质,则描述为气泡或产生浑浊、沉淀。有些变化伴随有能量的释放,如焰火燃烧描述为剧烈的发光、发热等。

学生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实验一、颜色的变化

向一支盛有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逐滴滴加盐酸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操作要求:正确取用液体试剂,正确使用胶头滴管。

现象:溶液由无色先变为红色,再由红色变为无色。

文字表达式:

实验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毫升硫酸铜溶液,逐滴滴加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逐滴滴加稀硫酸,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现象:先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再蓝色沉淀消失,溶液又变回蓝色。

文字表达式:

实验三、气体的生成

在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用酒精灯缓缓加热,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发生的现象。

操作要求:正确使用药匙向试管中加入固体,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学会氧气的检验。现象:紫黑色的固体变为黑褐色,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文字表达式:

实验四、热量的变化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生石灰,滴加少量蒸馏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操作要求: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现象:试管内有水气,且用手触摸试管外壁发烫。

文字表达式:

四、怎样写实验报告

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报告起到交流、查询等作用,它可使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连续的、不断改进、不断进取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实验报告记录了自身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反省自己的实验得失,巩固所学知识。书写实验报告还有利于提高总结能力,并对以后从事研究工作,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有所帮助。

实验报告一般由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结论及实验小结等组成。

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的依据。本次实验是:“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实验目的在知识方面是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现象;在操作方面是学会取用液体和固体试剂及加热操作;情感方面是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内容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

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有关实验的结果。

实验小结可以写对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怎样设计实验(拓展视野)

化学实验的学习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书本指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做实验,达到认识物质,训练操作,提高动手能力等目的。另一种是根据要解决的某个化学问题,自己设计(或部分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再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到结论。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查阅有关资料,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某些假设(推测),按照假设来设计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对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实验设计实例

问题:为什么不能用铝锅长期盛放食醋?

收集资料:食醋是一种调味品,有酸味儿、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铝是一种金属材料,在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人过多摄入铝,有害健康。

提出假设:铝跟食醋能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步骤设计:在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注入少量食醋,投入一小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观察铝片的变化。

现象:铝片表面有少量气泡,铝片表面变得比打磨前更加粗糙。

分析和结论:铝片表面受到腐蚀,说明铝跟食醋能发生化学变化,如盛放较长时间,铝片明显受损,更易折断。证明推测正确。铝锅中不宜长期盛放食醋。

教学过程:(1.3物质的提纯)

请你先说:

1、自来水、矿泉水、江河水、蒸馏水等,哪一种是纯净的水?

2、无论是天然还是人造的物质,请举出1-2种你认为是纯净物的实例。

一、物质的纯度

混合物:两种物质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体系。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处在混合状态中:空气、海水等

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物质,雪水、24K金、硅晶体、精盐等

物质的纯度: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或某一成分)含量的高低。(95%的酒精)

该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表达式:

某一成分的质量

某一成分%=×100%

该混合物的总质量

二、物质提纯的方法

研究一种物质,常常要求这种物质有较高的纯度(不是最高纯度),以免含有的杂质影响它的性质。物质提纯的方法有很多,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结晶、洗气等。

㈠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

课堂实验:含泥沙的水的过滤

1、制作过滤器

2、过滤

3、讨论:⑴为使滤渣不混入滤液,过滤应注意哪些问题?(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处,以

免滤纸破损;加入的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⑵怎样使过滤速度快,滤液又不损失?(过滤前将液体静置一段时间,上层清液

先过滤,然后将底层部分一起转移到漏斗内)

㈡蒸发——用加热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溶剂(如水)汽化除去的操作。

蒸发可以使稀溶液变浓或者把溶液蒸干使溶质析出(蒸发结晶)。

课堂实验:蒸发食盐溶液,得到食盐晶体

1、操作

2、讨论:⑴蒸发操作时,怎样防止析出的晶体飞溅损失?(在加热到有较多的晶体析出时,

停止加热,用余温使蒸发皿内的固体蒸干。)

㈢结晶——把可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

当把溶液蒸发到一定程度使溶质析出(蒸发结晶)。

㈢蒸馏——把液体混合物加热到沸腾变为气态,再冷凝成液态,再收集起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怎样制得蒸馏水(拓展视野)

蒸馏装置:蒸发、冷凝和接受三部分组成。

有杂质的水放在烧瓶中(蒸馏头上插有一支温度计),加热至水沸腾,水汽化成的水蒸气流经冷凝管的内管,经冷凝管外管的水冷凝为液体,进入接收器。这就是蒸馏水。

蒸馏是物质提纯的重要方法,用于制得纯度较高的各种液体试剂。

学生实验:粗盐提纯

课题要求: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制成精盐。

讨论:⑴根据课题要求,粗盐提纯包含哪些提纯分离操作?

⑵大体设想操作步骤。

⑶列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

(所需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

实验内容和步骤操作:

操作Ⅰ:称量粗盐(约5克)

操作Ⅱ:量取水(约15毫升)

操作Ⅲ:溶解

操作Ⅳ:过滤

操作Ⅴ:(将滤液)蒸发

操作Ⅵ:冷却后称量精盐

教学过程:(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化学也有自己的语言,它是一套国际通用的符号。

元素符号是最基本的化学语言。

一、地球万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天然物质及合成的物质,已探明其组成的大约有三千多万种(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研究表明,仅仅有100多种元素,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多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多种。

举例:①铁钉中有铁,钢材、不锈钢中有铁,人体血液中有铁,菠菜中有铁,这些铁是同一种的元素铁元素。②煤中有碳,木炭中有碳,淀粉、葡萄糖、蔗糖都会烧焦,说明都含有碳,这些碳是同一种的碳元素。

思考:为数不多的元素为什么可以构成这么多物质呢?

举例:C、H、O三种元素可以组成物质:氧气、臭氧、氢气、金刚石、石墨、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醋酸、葡萄糖、酒精……(给出化学符号)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游离态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态

思考:单质和化合物为什么一定要强调纯净物?

以氧元素为例,可以组成氧气、臭氧,由此可见,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即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所以单质必须首先是纯净物。

二、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表1-1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氢、氦、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锰、铁、铜、锌、银、钡、汞

地壳中的元素(资料库):

整个宇宙含量最丰富的是:氢元素和氦元素(太阳几乎全是)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

(碳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元素,奇妙的是,地壳中碳元素含量仅为0.027%。)

人体中元素含量:氧、碳、氢、氮、钙

元素符号的由来(拓展视眼)

元素符号采用该种元素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来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有了元素符号,再加上一定的数字,可以方便的表示物质的组成。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单质或化合物)的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的含义:①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种类;②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

物质的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客观反映,它是通过实验测得的,不能随意书写。

三、用化学语言交流

举例: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用中文表示:

用英文表示:

用化学用语表示:

(用化学语言表示前面学过的一些化学变化)

化学用语交流的优点:①简单;②发现化学变化的规律;③便于交流。

练习:

1.写出已经熟悉的含有氧元素的物质。

单质:氧气、臭氧、O4

化合物:水、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碳、

2.区别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汽水、二氧化碳、冰水、澄清石灰水、牛奶、洁净的空气、碳酸钙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上册)

上册知识点总汇(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主要是由和组成。空气的成分得出按_________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氮气占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可分为两类,有害气体如、、等和粉尘。污染源有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________,汽车的等。NO2、 SO2进入大气后,易形成_________。防治污染的方法:、、 注意:空气质量日报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害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_。二氧化碳虽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质量日报所报告的。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是,该物质燃烧时有大量的______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以上实验测定氧气的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③;④ 该实验不能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的物质(如碳、硫等)代替红磷,也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因为。 考点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的气体,具有________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反应则生成__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燃烧的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危害:氧气对人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一般可燃性气体和熔沸点较低易汽化的固体、液体,燃烧时有火焰,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汽化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____等,燃烧时没有火焰。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属于变化)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P10 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上册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习题解析(全册)

精品文档 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本问题答案参考(全册) 讨论。区分: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复燃,则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将澄清的石灰水通入,并晃动,若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不变就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若火焰燃烧的更旺,则是氧气,若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P10 习题:1、(1)(4)(6)(7)(8)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2)(3)(5)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2、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因为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3、(1)(2)(5)(8)是物质的物理性质;(3)(4)(6)(7)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P1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进行观察和描述的参考资料: 点燃前:蜡烛呈圆柱状,直径约2 cm,由半透明的白色固体制成,具有轻微气味,质地较柔软,能用小刀切割,指甲也能划出刻痕。蜡烛的中心有一根烛芯,从底部一直伸延到顶部,并约有1 cm露出顶部。烛芯由多股细线拧合而成。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它不溶于水,并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 点燃时:当燃烧着的火柴接近烛芯时,约2 s~3 s即可点燃蜡烛。点燃的蜡烛能够持续燃烧,燃烧时没有声音,并在燃烧的过程中缓慢地变短。蜡烛火焰由于气流而闪烁摇晃,并有黑烟产生,在无空气流动的情况下,火焰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轻微的闪烁。在距离蜡烛火焰约2 cm的地方,蜡烛是温热的,并很柔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其余部分的蜡烛仍然是冷的。燃烧着的蜡烛因其顶部受热熔化而形成一个凹槽,熔化后的无色液体贮于凹槽中,并浸润烛芯直至火焰的底部。如果吹动蜡烛火焰或蜡烛燃烧时受热不均匀,贮于蜡烛凹槽中的无色液体会从凹槽中沿烛体流下。在流下的过程中,无色液体遇冷变为半透明体,并逐渐凝固附着在烛体上。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第二层的火焰是暗淡的,这一暗淡的区域略呈圆锥形;围绕着这一区域的最外层火焰呈黄色,其火焰明亮但不耀眼。三层火焰既有明显的边缘,又有不确定的顶部。当一根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2 s后取出时,可以看到,处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最里层温度最低。因此,应用外层火焰进行加热。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初三化学课本实验总结答案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 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并把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等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5)结论:空气是是混合物; O 2 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 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2P2O5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实验2-2】(O 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生成无色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实验2-3】⑵硫燃烧,S + O2点燃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5-2】⑷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点燃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核心教材图片

附录本册核心教材图片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教材图1-1水的沸腾(P6) 现象:试管口有水雾生成,玻璃片上慢慢有水珠生成。 结论: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教材图1-3石灰石与盐酸反应(P7) 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试管和烧杯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CO2+Ca(OH)2===CaCO3↓+H2O。 3.教材图1-4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P8) 现象:三支试管中依次出现产生红褐色沉淀;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现象;火柴燃烧发光放热。 注意: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教材图1-5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P9) 操作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注意: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5.教材图1-10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P13) 现象: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先变黑。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6.教材图1-11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P13) 现象:烧杯内壁蘸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7.教材图1-12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P13) 现象: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聚集物。 8.教材图1-15收集呼出的气体(P15) 操作方法: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槽中。将塑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注意:装满水的集气瓶内不要留有气泡。 9.教材图1-17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气体(P15) 现象:燃着的木条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在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10.教材图1-18用澄清石灰水检验(P15)

九年级化学上册书本(沪教版PDF)前言

写给同学们的话 亲爱的同学,转眼间你已经成为九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几年里,你已经初步认识了关于自然界中生命现象和物体运动的一些规律,多年来使你感到疑惑的某些问题可能有了答案。但是,自然界的难题实在多,我们学习和探索的步伐不能停息……今天,当你打开这本崭新的化学课本时,你可能会被书中五颜六色的图片所吸引;当你耐心地学下去,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你将会获得更多的惊喜:物质的神秘面纱逐渐被人类揭开,物质的变化规律跃然纸上。 只要你细心地观察周围的物质世界,你会发现万物都在变化之中:铁制品生锈、木材燃烧……这一切都与化学有关。学习化学,首先一定要学会观察:观察物质原来有何特性?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现象?反应后又生成了什么样的新物质?其次是要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物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用什么条件去控制这些变化?当然,通过动手做实验,最直接地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你能体验到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 为使你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在编写教材时我们反复思考,精心编排: 一是广泛收集你熟悉的生活素材,结合你已有的经验和疑问展开讨论。你会发现: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有趣易学。 二是书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情景交融,帮助你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使你的学习多些生动,少些枯燥。 三是设计的化学实验多。希望你勤动手,在“活动与探究”实验和“基础实验”中学习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分析能力,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在“玩”的同时,你会发现更多的新知识。 四是期待你解决的问题多。“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练习与实践”、“本章作业”等栏目向你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希望你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书的正文中不但有引导语帮助你正确地理解教材,而且通过“方法提示”栏目阐述操作要点;在章末设立“整理与归纳”,通过问题线索使你逐渐养成复习整理、回顾反思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最后,希望同学们经常交流学习方法,努力学好化学,在探索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 祝你成功! 编者 2012年1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核心教材图片

附录本册核心教材图片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教材图1-1水的沸腾(P6) 现象:试管口有水雾生成,玻璃片上慢慢有水珠生成。 结论: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教材图1-3石灰石与盐酸反应(P7) 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试管和烧杯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CO2+Ca(OH)2===CaCO3↓+H2O。 3.教材图1-4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P8) 现象:三支试管中依次出现产生红褐色沉淀;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现象;火柴燃烧发光放热。 注意: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教材图1-5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P9)

操作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注意: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5.教材图1-10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P13) 现象: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先变黑。 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6.教材图1-11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P13) 现象:烧杯内壁蘸有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7.教材图1-12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P13) 现象: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 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小颗粒聚集物。 8.教材图1-15收集呼出的气体(P15)

操作方法: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槽中。将塑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注意:装满水的集气瓶内不要留有气泡。 9.教材图1-17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气体(P15) 现象:燃着的木条在充满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在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熄灭。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10.教材图1-18用澄清石灰水检验(P15) 现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澄清石灰水没变浑浊,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11.教材图1-19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P15) 现象:哈气后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特点 1. 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 知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而且包含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方法。掌握事实性知识是基础,而掌握方法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对能力而言,知识同样也是基础,无知者必无能,这是一般的道理。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掌握基础知识是不矛盾的。 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事实和概念化学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 化学的发展化学与实际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 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 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 . 知识经济显现优势。 . 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将科学探究作为教科书内容的一部分 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据此,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也将科学探究的内容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见下图科学探究的不同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以各种形式体现,主要有探究活动和实验、讨论、家庭小实验、制作设计、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查阅收集资料,小组学习竞赛。 3 .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初三化学课本上册教案

初三化学课本上册教案

初三化学课本上册教案 【篇一: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知识点1: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课本P11-12页) 知识点2:红磷燃烧实验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课本P13页笔记) 第二章 知识点1:氧气的性质(课本P3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2:氧气的制法(看课本P35-36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3:催化剂(课本P36页笔记) 知识点4、二氧化碳性质(课本p41-42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5:二氧化碳制取(课本P43页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6: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课本P42页课本笔记) 知识点7:水的组成实验(P48页电解水实验笔记●方程式需记忆) 知识点8:水的净化方法(课本P49页笔记) 知识点9:硬水和软水检验的方法、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本49页笔记) 第三章 知识点1:微粒的性质(课本63-64页笔记) 知识点2:原子的构成(课本68-69页笔记) 知识点3:离子(课本71页笔记—阴离子、阳离子、离子与化合价的关系等) 知识点4:化合价的计算(依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总和为0) 知识点5:符号的含义(课本81页笔记—写在不同位置上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元素符号的含义、化学式的含义) 知识点6:结合元素周期表考察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等知识点) 知识点7:关于化学式的计算(课本P85-86页: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中原子总数、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等) 知识点8:化学式的读写(课本第一页笔记) 知识点9:物质的分类(课本P76页笔记) 知识点10:原子结构中的计算(公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四章: 知识点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发光、放热、剧烈的化学反应) 知识点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课本93页笔记) 知识点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课本P94页笔记) 知识点4:质量守恒定律(书本102页笔记)(常考题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物质组成元素、物质化学式、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气体质量、根据物质质量增加或减少判断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等) 知识点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知识点6:与化学方程式有关的计算(试卷最后一题计算、物质质量比、各物质分子个数比等)第五章: 知识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反应)(课本第114-116笔记)单质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反应生成+2价亚铁;氧化铁与稀硫、盐酸反应生成+3价铁)知识点2:合金 知识点3:铁的冶炼(课本124页笔记) 知识点4:工业炼铁设备及原理(课本124页笔记)

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图文

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图文(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 1 -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四、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拓展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