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教学中巧用插图

历史教学中巧用插图

历史教学中巧用插图
历史教学中巧用插图

历史教学中巧用插图

摘要历史教材本身有许多插图,如果利用好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导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二、以图开路,突出重点;

三、以图引路,突破难点;四、以图铺路,铸就情感。由此可见,历史插图在教学中是不可缺的,处于重要的辅助地位。教学中适时、合理地使用历史插图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插图辅助

一、以图为路,转入正题

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让人回味无穷;就像一个神秘的故事,引人入胜;就像一处美景,让人留恋往返。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大睡。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历史教材本身有许多插图,如果利用好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导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如教学《内战烽火》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美军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图》:可以让学生想象美国的对华政策?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态度?人民的要求?共产党人的观点?共产

党人代表的利益?蒋介石和毛泽东是怎么对待内战的?在中国历

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学习本课,大家对这些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

浅谈历史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历史课本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09-04-13T11:02:10.32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09年第3期供稿作者:史媛明[导读] 历史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历史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深感课本插图这一直观教具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如在讲唐朝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一课时,教师可使用 “唐朝边疆各族分布图”,每讲一个民族,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帖在图上对应民族的位置,并注上该民族首领及其演化后的民族名称,同时用红笔标出唐都长安,这样,唐朝与周边各族的位置关系便一目了然。利用这张图进行师生互动,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形象记忆,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2. 陶冶情操,促进德育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并非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如在讲火药、火器发明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火箭”插图,并启发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火箭发射原理,实际上就来源于宋代的火器。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3. 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 1培养学习迁移能力。教育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这种迁移能力。以《彼得一世》这幅插图为例,教材内容虽已表明:他是俄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的强国,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但仅此还显得不够,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识图、解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不难看出,彼得一世刚毅、果断的气质跃然纸上,实际上他一生的历史活动是深受这种个性影响的。通过感知插图,学生加深了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3 2培养分析比较能力。许多历史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中被大量采用。而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如在《世界历史》第二册中,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本课中的两幅扇形图,会很自然地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两幅柱状图,又很容易地分析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 3培养历史想象能力。赵恒烈先生认为:“合理的想象在严肃的历史科学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运用插图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科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巧用课文插图,提高课堂效率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课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且,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中,图文并茂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习效果相对就好。究其原因,是因为插图比文字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较快领悟出相关文字的内涵。这也说明,充分地利用插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对辅助语文教学大有益处。而学生观察、利用插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射出学生对这课文的喜欢,给了学生多一个理解课文的机会,也

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在菜花丛中捉蝴蝶的欢乐情景。这节课上,我没有逐字逐句地学习诗意,而是在屏幕上出示了课文的插图问学生:“同学们,这幅图美不美?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兴趣盎然,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插图。在学生的感官得到满足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然后,我再一句一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意。这样,便亲切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描写的春天农村景色中,并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生动的语言。 二、巧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启发学生从前后两幅图的联系上,引导学生知道“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育学生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我还利用插图让学生理解“郁郁葱葱、湛蓝深远、裸露”等词语的意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插图虽小,但作用甚大。合理使用插图,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图画中发展思维,提高想象力。而且,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三、利用插图,培养观察力 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不仅是帮助学

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地图

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地图 五彩缤纷的地图不但给人以美感,而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在历史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好地图,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听课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一、地图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历史教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情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为此,历史课无疑要承担传播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这三者相辅相成,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中国现代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中,向学生介绍长征的艰苦历程这一重点时我就充分利用地图,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学生完全进入意境,深刻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使学生深深地被先辈们的英雄气概所感染,同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讲世界史《美国内战》,关于“美国的领土扩张”时我自制了一张《美国的领土扩张》简图,在简述的过程中,我让一位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把不同时间美国扩展的领土涂在这张地图上,这样,一张美国经过扩张后的版图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使学生很直观的看到:美国的成长和发展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是用残酷的暴力、卑劣的欺诈和血腥的掠夺方式实现的。假若不利用地图,教师只一味地照本宣科,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二、地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其实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认识发展过程,属于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他们独立思考和实践,了解、掌握学科知识,就是说,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知识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受学生的欢迎,单纯机械地传授知识不但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求,而且易使学生厌烦,不感兴趣,产生心理负作用,最终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用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我自制了一张较大的《新航路的开辟》图,挂在黑板上,并且用纸剪了四种不同色彩的纸条,表示四个船队的标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就像一位导游,领着全体学生做世界性的旅游活动,横渡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同时,让其中四位学生(分别代表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把纸条粘在地图上适当的位置,等课讲完后,四条航道就直观的显现在学生面前。这节课学生反映很好,学生不但感到轻松,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大幅度的提高。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哈尔滨市第一五六中学 孙枫

历史课堂插图的巧运用 认识插图是运用插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运用插图是认识插图的归宿和深化,掌握识图方法是学习并运用插图内容的关键。掌握了读图方法等于掌握了学习运用插图教学的钥匙和路径,以至我们少走弯路,少花费时间和精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应如何合理运用历史插图、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合理运用插图使之成为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途径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历史插图。下面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进行介绍。 一、以图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视野已经能够关注到周围社区、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历史和国际的视野,而且他们有关注外部世界、积极参与周围世界变革的强烈愿望”,[24]这种愿望也就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他们兴趣的所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开头就照本宣科,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课上的导入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应该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教学中运用好书本上的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导课方法。 案例1:八年级上册《全面内战的爆发》 师:请学生看书中第113页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等合影”一图,这是毛泽东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影,这两个的关系如何? 生:他们是阶级对立的人。 生:是敌人。 …… 师:大家说的都对,这两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原本是阶级对立,可以说是生死对头,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对立的人会在站在一起照相呢?这幅照片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通过本节课的介绍去了解这一切。 通过一看一问一导,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的注意力、兴趣被老师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作为初中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而最容易抓住学生兴趣关注点的莫过于游戏了。

《插入图片》教案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5课插入图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如何在文章中插入不同类型的图片,包括剪贴画和“来自文件”的图片;另外,在插入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对图片进行大小或位置上的调整,这也就是插入图片的美观性。本课还有更深一层的内容,就是如何针对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进行插入,即合理性。这两部分内容是电子小报制作中的重要方面。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他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等过程的帮助下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文章中插入剪贴画。 (2)学会调整图片的大小。 (3)学会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环绕方式。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信息加工处理实现自己的创意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在小组讨论和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文章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及位置等。 教学难点:调整图片的大小及调整文字环绕方向,图文混排的美观性和合理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老师示范、学生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两个Word文档(一个纯文字,一个图文并茂)。 学生练习用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

巧用插图深入解读文本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6291210.html, 巧用插图深入解读文本 作者:马小凤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10期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阅读了小说《祝福》,书中主人公祥林嫂以一种别样坎坷的命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她和我们一样,从童真的少年走来,从亮丽的青春走过,饱满的生命却在一个本该收获的年岁里戛然而止。鲁迅先生用自己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祥林嫂这个悲剧的形象,更用他的思想向我们揭示着深刻的思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板书课题:祝福。) 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插图,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大家先来看这幅插图,这是赵延年先生的为课文配的插图,这幅图形象地再现了祥林嫂沦为乞丐的形象。 【屏幕显示】 同学们,我们来观察插图(展示范曾《鲁迅小说插图集》中的祥林嫂图片),谈谈这幅图中哪一点给了你最深的触动? (师生静静地观察图片) 生:鲁迅先生在文中提到祥林嫂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头发已经全白,这让我觉得震撼。而这副图中更着力表现了她苍白的头发被寒风撩起,更让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凄苦。 生: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里面有一个空的破碗,显然她什么都没有讨到。 师:古元先生也画过一张祥林嫂沦为乞丐的肖像插图,其中祥林嫂是挎着竹篮,你觉得哪一种方式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生:“提”更能表现祥林嫂乞讨的艰难和无力。 师:说得对!另外,原文中说“内中一个破碗,空的”,表达效果有什么特点? 生:强调祥林嫂沦为乞丐之后已经乞讨无门,面临绝境。 生:我注意到那根竹竿,很长,支撑着祥林嫂的身体,已不堪重负而变得弯曲,从此处可以看出祥林嫂的悲惨处境。 师:鲁迅先生的文字是如何描述这个细节的呢?

有效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方案_刘雪芹

《有效运用插图进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研究方案 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刘雪芹 一、课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各年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的清晰鲜明、生动有趣、便于记忆。” 插图能够使文本更具体、连贯、便于理解。教科书有些内容很难用文字说清楚,而用图画或照片和表格来呈现,则可一目了然。色彩鲜明的插图,既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又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了图文互补的作用。 课标指出:教学插图是一项重要的文本资源。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它们反应了客观事物,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但现在由于多媒体的普及,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挂图的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有百幅之多,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以绘画的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在低年级课文中出现的每一幅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习。但是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挂图的作用,不去使用它。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善于挖掘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会让插图“活起来”、“开口说话”。因此,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插图作为课文的一部分,理应发挥它特有的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教科书中的插图由来已久,17世纪中叶,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完成了他的《世界图解》。这部书是儿童看图识字的课本,被译成欧亚各国几十种文字,保持教科书地位二百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对插图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和解释插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成果也层出不穷。对于课文插图的重视、使用和研究,比我国更深更广。比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提供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素材,同时,该教材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近几年来,日本的漫画得到了中国青少年的疯狂迷恋。由此可见,学生对图画的喜爱程度。

《word插入图片》教学设计说明

《word插入图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技能:学会插入图片的方法,能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感受插入图片的过程,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图文并茂”的优点;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个性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审判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他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容的学习;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讲解、示操作等过程的帮助下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容。 四、教学策略和思路 活动引领、任务驱动,以“制作世界旅游指南”为活动主题,在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和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室、文字素材、图片素材。 六、教学过程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还不到位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以过程评价为主,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发展。与学生亲切的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为每节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过对这节课的总结和反思,我认为本节课在环节设置上应再合理,紧凑。每个环节要渗透的知识点自己把握还不准确,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顺着学生思维走,尊重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一定要分解到任务中去,任务设置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不能单调的学习技能,

巧用教学方法

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见识少,虽天真活泼,好奇心强,但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差,因此重视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多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用丰富、有趣、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进行愉快教学,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求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形象比较,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识字阶段的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小学生观察力差,字形的细节和字形间的差异部分,是学生识字过程中较弱的部分。如果只靠教师下命令,这个字就读这个音,叫学生死记硬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能讲清偏旁部首,音形义的联系,就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鸟”和“乌”两字写法相同,只是一“点”之分,学生如果不注意,往往把“鸟”写成“乌”,把“乌”当作“鸟”。虽一“点”之差,但音义全非。因此,我在教学这两个字时,先给学生讲清两个字是象形字,“鸟”少一点成了“乌”,“乌”表示黑色,因为乌鸦全身羽毛都是黑色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所以头上的一“点”就不写了。通过这样说明,加深了学生对“鸟”和“乌”这两个字的认识,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形象的比较也使学生更好地区别形近字,准确地记忆了新字,避免或减少了错别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兴趣盎然,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识字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插图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图多是低年级语文课本的一大特点,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学时我注意发挥图画的作用,通过演示讲解,让图画变得有声有色,富有动感,把学生一步一步引进图画,身临其境地展开联想,以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教看图读拼音识字《云、电、风、雨》一课,我是这样进行的:第一步,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知道图上画着云、雨、小鸭还有小鸡。下雨了,小鸭高兴极了,拍着翅膀嘎嘎叫;小鸡吓得捂着耳朵,在大石旁躲雨。第二步,结合图设疑引趣,启发思维。通过“下雨了,小鸭为什么高兴?小鸡为什么害怕?”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初步认识小鸭和小鸡不同的生活习性。第三步,指导朗读,识字写字。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以后,让学生看着图,我有声有色地朗读拼音句子,把学生完全带入画中,从中引出生字词的意思,最后再指导写字。又如在教学看图学词学句《小竹排在画中游》时,我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假想旅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结合朗读句子,使学生知道江南风光秀丽,盛产鱼米,是个富饶的地方,产生了要去江南看一看的念头,这样充分运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学生始终能被学习内容所吸引。 三、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利用这一特点,我在讲读课文时,尽量设置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理解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我注意抓住两只小狮子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让学生边看图边学文。当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深入的理解后,我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有的扮演勤快的小狮子,有的扮演懒狮子,有的

教学中巧用概念图

教学中巧用概念图

————————————————————————————————作者:————————————————————————————————日期:

教学中巧用概念图-教师教育论文 教学中巧用概念图 ◎沈敏芳 这几年的苏科版生物教材有了不小的改动,其中之一就是在每章的“本章学到了什么”中增加了“概念图”。与教材配套的《生物补充习题》中也增加了类似的“概念图”。有的和教材上一样,也有的要比教材上的更复杂,分类更多。教材上的概念图重在梳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分类也比较少。习题上的概念图重在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在构图上比较复杂,分类也比较多。一个大的知识点下面会分出很多小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通过对教材和习题中的概念图的比较和研究,发现概念图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通过概念图使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过程变得更自然、更主动、更快捷,知识巩固得更持久。 一、助力学生自学 初中生物由于不是中考科目,课时比较少。但是内容却不少,如果所有内容都要在课上讲是来不及的。好在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很多内容都是学生的生活常识,所以不用花很多时间学生就可以掌握。教师首先应该把这部分内容找出来制作成简单的概念图帮助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选定或依照概念图的学习路径建议进行学习,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自制概念图以培养信息的筛选和组织能力。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自制概念图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也可以利用习题中现成的概念图进行自学。如《生物补充习题》中的每一节都有类似上面提到的概念图。学生对照这样的概念图去预习,思路清晰,很容易就能掌握这节内容的基础知识。还可以把他们原有的常识系统化,比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上的插图和史料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上的插图和史料 发表时间:2019-02-18T16:01:03.0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作者:黎永刚 [导读] 黎永刚陕西省长武县亭口中学 7122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39-01 内容摘要:历史教材上插图和史料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历史插图和历史史料的基本知识,理解和运用插图和史料,努力挖掘隐性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能力。 历史插图和历史材料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上好一堂课,教材中的文字、史料、插图是关键。历史课中的插图和材料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从整体而言,不少教师对教材文字内容的开发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了教材插图和材料的作用,没有发挥插图和史料应有的功能,没有达到在教学运用中整合优化的要求。 尤其是部编版教材插图史料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时代的史料均有体现。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他们对历史插图和历史材料的重视。确实,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重大战役、人物史料等方面的内容时,历史插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古人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既然如此,如何搞好插图教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等,都有重要影响。此外利用图片和史料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的效率提高。 “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儿童通过视觉较容易认识和记忆所要学习的内容”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科书应当利用认知心理学的这一研究成果,全面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教科书最好采用一些彩色的图片,或者考虑多用图画、照片来表述难以用文字表述清楚的内容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但是,插图和材料处理无效化、低效化会严重影响历史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正常发挥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而且插图、史料处理也成为教师教学思想、理念的一块重要的试金石。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到底应该如何运用历史教材上的插图喝材料呢? 一、精选图片、精心设题 图片和史料是否精选直接关系到师生互动教学的成败。所选图片和史料一般应满足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等几个特点。图片、史料不真实,就不能传达正确的历史信息;图片、材料不典型,就不具有代表性;图片、材料缺乏启发性,就压缩了历史的弹性思维空间。因此在选用历史图片、材料时不能单纯为了生动、形象、有趣,而要服务于师生互动教学,设计的问题是否精巧决定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惟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动机;还应该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开放性,能触动不同程度学生的思维灵感,刺激他们的思维神经。 二、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由于历史课内容纷繁复杂,年代、人名、史实颇多,学生很难记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插图和史料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印象。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地图和图片,让学生认识长征的艰难和困苦。可用以下系列问题来引导认知。①“图题”是什么?②此事件发生于何时?③图上的人物在做什么?④他们正在干什么?⑥此图说明了什么?事实表明,运用这种观察提纲来指导学生认知插图,既能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由于插图和史料的着重点是课本的文字记述部分,所以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说明其有关内容为准,不能喧宾夺主和超越教材的主题。要按照“知觉、思维、语言统一规律”的要求,边引导学生看图和理解材料,边引导他们的思维,边用语言的描述说明。 三、深化知识,突破难点 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部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例如唐太宗的贞观新政,旧课本尽管用了大段文字来说明,但学生却不易消化,教学中费时费力。而部编课本用了唐朝三省六部简表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又如商鞅变法,变法内容多而杂,学生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课本利用三幅图使学生一看则明。再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部分,要想理解都江堰结构、领略其不俗之外光靠文字既费时又费力,但只要认真观察都江堰示意和都江堰外景图,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既易掌握、印象又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 四、不能喧宾夺主,超越教材 由于历史插图和历史材料的着重点是课本的文字记述部分,所以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说明其有关内容为准,不能喧宾夺主和超越教材的主题。要按照“知觉、思维、语言统一规律”的要求,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引导他们的思维,边做出语言的描述说明。 历史课本的许多插图和史料,仅从画面观察是无法达到课文记述要求的,这就需要扩展介绍一些相关知识,增强学生观察的深刻性、理解性。事实表明,指导学生认知插图和材料,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插图和课本史料的作用。我们相信,集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需要老师的开发。 我们教师只有充分的重视历史课本上的插图和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位。通过插图和史料的学习,就能培养学生读图知史的能力,识史绘图的能力。一句话,插图和史料教学会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尽情张扬!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设计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下册“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插入新幻灯片及插入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操作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期对Word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将在Word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PowerPoint中,进一步内化插入图片的有关知识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插入图片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实践性强,难度也不大。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对教师的一味讲解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精心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新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知识的建构。 另外,依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计算机水平不平衡等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讨论、协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图片修饰的必要性、多样性。 (2)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作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给幻灯片插入图片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发现别人长处,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4.行为与创新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和创新的意识。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 插入的图片合理,图片大小、位置适中。

巧妙利用课本插图 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巧妙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摘要】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无疑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有着画龙点睛、辅助衬托等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潜质”。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引导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去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课文语言,及时进行语言训练,让课文中静止的画面有灵动的生命,让语文教学焕发艺术的光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学生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以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作为语文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插图能帮助学生轻松地识字、释字、学文,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把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插图,激发兴趣 与文本内容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往往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兴致勃勃。教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燃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还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灵感,激活他们的思维。例如《揠苗助长》中的插图,图中农夫在田里弯着腰忙碌着,脸上满是喜悦的神情。学生们提出质疑:禾苗已经长在了地里,农夫究竟还在忙些什么呢?他为什么那么高兴呢?……学生在质疑中迅速缩短与文本的距离,对文本产生了学习热情。读完文章,学生通过再次观察插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了,体会到农夫的高兴其实为时过早,我们做事情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拼音、字、词、乃至句的意思。 1.结合插图,初步感知。学生对文字往往不感兴趣,而对具体可感的彩图却兴致勃勃。如果老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利用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

巧用思维导图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教学 摘要】数学这一学科的紧密性、抽象性是非常强的,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导致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初中生在学习中经常性的出现困难,要想达到理想中的学 习成效是非常难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基于初中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教师 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一方式引入进来,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保障学生数学学 习的最终成效。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思维导图的实践运用进行研究, 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 023-01 前言: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本身的逻辑思 维要求非常高,假如没有系统性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话,是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成效的。 因此,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突破学习障碍,初中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应注重思 维导图的引入,将知识点清晰、富有逻辑的罗列出来,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健全,达到 理想中的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在记笔记中的应用 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当中,记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的方法下,大部分的学生都 采取直线式的记笔记方法,很难将知识间的关系展现出来,难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虽然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是也因为忙于记录,而分散了想象力和专 注力,使得最终的学习成效得到减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发挥好思维导图在 这一方面的效用,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好笔记,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得到增强[1]。 例如,在传统方法的记笔记当中,会埋没一些关键词,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并且会 占用较多的时间,又很难对大脑产生刺激;而思维导图在记笔记当中的应用,就可以解决这 一不足和弊端,比如具有着较强的优越性,具有着关系明晰、知识简洁等特点,这样既节省 了时间,也使得知识的呈现更加色彩多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等,使得学生实现 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的更加完善。 二、思维导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在数学学科当中,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都是由运算信息、目标 信息、条件信息等构建成的,可以采用“树状”这一结构将知识间的递进关系展现出来,便于 学生的问题解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可以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来帮 助学生理清题目要求、找寻条件关系等,保障学生的解题得到开展,使得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解出不等式——5X-12≦2(4X-3),并将其在数轴当中表示解集。在出示完这道题目之后,教师就可 以让学生尝试着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得到正确答案,将解题思路展现出来。比如,一元 一次不等式——有分母或者无分母——有括号无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在这样的模式下,就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明晰,并使得学生对解法更好的进行复习等,使得学生找寻到最终的答案,得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三、思维导图在示范引导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示范引导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进行知识讲述,或者 采用课件的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获 取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引入,来改善 这一现象,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的增强[2]。 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的相似”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结合 这部分的知识点,来绘制成思维导图,实现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在这其中,教师也应发挥 好自身的作用,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好各个要素,将思维导图上的各个知识点 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在这其中抱有着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

研究论文:巧用教材插图推动品德教学简约有效

88735 学科教育论文 巧用教材插图推动品德教学简约有效 每次参加品德教研活动,我们都为精彩的课堂展示所吸引。生动交互的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课外教育资源不仅极大地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否也能将常态课如此“精彩”地呈现呢?据了解,目前品德教师多为兼课教师,很难把每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做得如此细致到位。那么如何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上好品德课,让学生学有所获呢?纵观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几乎每页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明白易懂、生动形象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赋予童趣,具有特殊的教育感染作用,与文字共同建构了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范例与话题。教学中,灵活巧妙地利用好这些精美的插图,让学生从图中悟出道理,受到教育,就会给我们的品德教学带来意外的惊喜。 一、入情入境多用“图”,借图创境

品德教材的插图,有儿童集体生活的快乐,有生动故事情节的缩影,有自然世界的美妙,真可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插图,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为成功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四年级上册《失败怕什么》这课,第一页插图画的是孩子在学走路时,不小心跌倒。妈妈在一旁微笑着鼓励孩子:“勇敢些,自己爬起来。”上课时,我以这幅插图为先导,同时辅以精练的语言加以描述,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当我们还是婴儿时,不会说话、走路,是家人一个音一个音地教我们学话,一步一步地教我们学步。学步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可我们没有因为害怕跌倒而不再学步,而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就这样,我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还学会了跑和跳。”经我这么一描述,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这幅插图上。还没等我提问,就有学生举手有话要说。“妈妈告诉我,我学步的时候头撞在了椅背上,肿起来了呢!”“我妈妈说,我学步的时候,她让我自己爬台阶。”几位学生发言后,我马上话题一转:“生活中很多事就像幼儿学步,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做到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总结经验,我们就能走向成功。”这样一来,就自然地引入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插入图片》教学设计

201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优质课 参评教案 课题:《插入图片》 单位:太康县老冢镇第三初级中学 姓名:李书敏

插入图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将剪贴画及文件中的图片插入到Word文档中方法。 2.图文并茂地修饰文章,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3.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并调整剪贴画的位置。 2.难点:文字与图片环绕方式的设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模仿学习、自主探究、任务驱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具备OFFICE WORD 2003软件(剪贴画),学生机上有相同的两篇文章和优美图片的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 今天有一位小朋友想设计一个小记者证,但他有一丝遗憾,为什么遗憾呢?因为他感觉自己设计的证件太单调了,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证件上没有一张图片,我们学习过,有了图片,作品效果怎么样?在一篇文章中插入图片,能够辅助说明文章主题,而且更加形

象生动。他不会插入图片,有谁愿意帮他吗?那仔细看老师演示! 三、授新课 (一)插入图片演示 1.打开原来保存的[小记者]文件。 2.将光标移到要插入图片的地方,然后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图片]。 3.在[图片]对话框中选择合适的文件,再点击[插入]按钮。 步骤:定位—[插入图片]—选择—插入图片 4.对图片进行缩放、移动或者把图片设置成背景图片。 移动:将鼠标指针指向图片,单击鼠标选中图片,当指针变成十字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就可以移动图片。 缩放:当鼠标指针移到图片周围的八个小方点上,指针会变成双向箭头,这时按住左键拖动,就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了。 5.设置图片的格式。

巧用语文课本插图

巧用语文课本插图 发表时间:2009-03-18T14:52:23.85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8年第6期供稿作者:罗翠英[导读]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巧用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益处,启发学生预习课文,检查学生阅读锻练学生选句拟题的能力。摘要: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巧用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益处,启发学生预习课文,检查学生阅读锻练学生选句拟题的能力。关键词插图;能力;阅读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仅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课本中的插图就有15幅,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作课堂教学的直观便捷的辅助工具。如能巧用这些插图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课本内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是这样使用课本插图的。 1.用以启发学生预习课文 我在上雨果的《给巴特勒的信》时,先让学生从该文插图去观察雨果的肖像,说说这位作家的神情,特别是眼神,经过一番审视后,同学们陆续说出,画面上这个人的眼神刚毅、正直,我于是启发学生,这位刚毅、正直的法国作家给巴特勒写了一封怎样的信。这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便高了起来。教《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我也是这么做的。 3.用来检查学生阅读 上鲁迅《孔乙己》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要他们对照插图复术课文有关的情节,并要求指出画中的人物极其身份、神态和性格,不少学生能借出助图画准确的复述,而那些一目十行,心不在焉的学生则不能完成这一口头作业,对《愚公移山》一文的插图我也采用同样的处理方法,效果很好。 2.用以训练学生选句拟题的能力 课本里,很多诗词都有插图,但一律无题,我针对学生作文不善拟题的情况,在上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要求学生在原句中选出两句来标注画面,学生兴趣盎然,争论激烈,最后终于定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两句,苏轼的《水调歌头》,王维的《使至塞上》。学生都能从诗中选出“把酒问青天”、征蓬出汉塞“作为画题。 4.用作看图写说明文 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的插图,画面人物较多,很繁杂,如果不提要求,学生可能没有仔细看的耐心,我在这一课教学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图画的文章,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