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A、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B、简单的商品经济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准备了物质条件,为雇佣劳动的出现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跳过商品经济。

2、如何理解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商品必须是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因素。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2)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又是互相矛盾的,任何人都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3、什么事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二重性:从一方面看,它是和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它有事和其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

枢纽:(1)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形式各不同,却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

(2)劳动二重性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并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3)劳动二重性学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4、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种商品从商品中脱颖而出,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则有了货币。

本质:货币具有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身是商品。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货币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形式?

实物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阶段——电子货币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后果?

当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时,它们所代表的价值或社会劳动就会变小。在货币贬值的条件下,同等价值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后果:会给广大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

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时,纸币面额所代表金额货币量就因此增加。后果:纸币升值,物价降低。

7、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的方式出售商品或劳务是,买卖双方相互提供的信用。其工具是商业票据。

特点:(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商品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状况。

银行信用:指银行或货币所有者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职能资本的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产生的。

特点:(1)银行能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银行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资本的限制。

(2)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银行属间接融资。

(3)银行信用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8、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作用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主要作用:(1)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分配社会劳动。

(2)自发推动创新,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第二章资本和资本运动

1、试述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资本是商品,货币的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资本最初表现为货币,但货币本身不是资本。

在商品流通中作为媒介的是货币,货币流通中作为媒介的是商品。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总公式具有价值增值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一方面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另一方面,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不会增值。

要实现增值,资本家就必须在G-W阶段劳动力,其价值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怎样理解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具体形态,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区,同时,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凝结成新价值,形成商品价值的另一组成部分。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是价值的形成过程。如果延长这一点,就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多出部分就是剩余价值,也就是价值增值过程。

4、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手段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价值生产时间。

5、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是什么关系?

个别或少数资本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追求超额价值是各单个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6、资本积累的动因是什么?决定与制约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是什么?

动因: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扩大再生产依靠资本积累实现。

最求剩余价值

竞争的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迫使他们不断积累,扩大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因素:(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条件下,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2)在积累率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的规模还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量。

7、如何理解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1)追加资本呢的有机构成提高,原有资本有机构成不变,使得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量有所减少,但绝对量有所增加。

(2)追加资本与原有资本有机构成都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不仅相对减少,而且绝对减少。

8、试述资本积累和积聚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资本积累越多,越能增强大资本的力量,促使其加速资本集中。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速度的加快又会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资本积聚是一个自然过程,积累是积聚的基础。

9、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增值有何作用?

资本周转越快表明其发挥作用次数越多,就越能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使资本增值。

10、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各部门利润率的差别必然引起资本家为追逐最大利润而展开竞争。最终导致各部门的利润平均化。

第三章

1、什么是资本原始积累及其是指?

资本原始积累指的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的初始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指的是用暴力掠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以及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过程。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断演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4、垄断是怎样形成的?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产生垄断。

5、什么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基本形式和本质是什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1)国有垄断企业。(2)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组建国有私营企业。(3)国有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4)国家调节经济。实质:国家政权日益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国家作为“总资本家”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更有力条件。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严重束缚,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全面依赖和广泛的社会交往。

(2)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和残酷竞争的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动力。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

第四章

1、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基本含义与客观依据是什么?

我国仍是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阶段。

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二、以发展水平看,我过正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们这样一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过那个阶段。

2、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其客观依据

(1)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依据: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坚持公有制基础的同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题的分配方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同样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4、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市场经济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种经济形式。

特点:(1)在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上,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框架:(1)简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3)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

第五章

1、市场的含义、构成和功能是什么?

从狭义上看,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或地点;从广义上看,市场则是指商品或劳务交换关系总和。市场运行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

构成: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竞争等

功能:信息传递

2、什么时市场需求?决定和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市场需求是指在某一时期内,购买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数量。决定和影响因素:(1)商品自身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其(6)消费示范和广告宣传

3、什么是市场供给?决定和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市场供给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影响因素:(1)商品自身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生产要素的价格(4)劳动生产率的高低(5)企业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4、私人品的价格和公共品价格在形成上有什么不同

私人品的价格主要靠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由价值形成。

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商品,公共品不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

5、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作用:(1)价格机制:信息传递功能,利益调节功能(2)供求机制:促使生产者努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引导着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竞争机制:促进稀缺资源在社会各经济部门中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特点:市场内各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6、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1)市场机制不能有效供给公共品。(2)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3)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克服垄断的弊病。(4)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5)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必然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6)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失

衡。

7、如何认识市场体系的含义、结构和特征?

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类市场的综合,是商品交换关系中由各类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市场所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特征:完整性、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

结构:(1)消费品市场(2)生产资料市场(3)金融市场(4)房地产市场(5)劳动力市场(6)技术市场

8、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商品市场:(1)消费者市场:广泛性、多样性、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基础性(2)生产资料市场:需求的专门性、交易场所的集中性、市场需求关系的稳定性

生产要素市场:(1)金融市场:是联系其他市场的纽带(木有找到)

(2)房地产市场:经营对象的垄断性、需求的双重性、交易时间的长期性、交易价格一般呈现上升的趋势

(3)劳动力市场:

9、你认为需要那些市场治理机制才能保证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

(1)个人信任(2)交易者社会规范(3)惠顾关系(4)俱乐部规范(5)自我实施合同(6)第三方的信息传播(7)第三方的强制实施。(8)国家的法制系统(9)自我道德准则(10)数字化实施

10、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职能:公共品供给职能、微观规制、宏观调控职能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弥补市场缺陷,克服市场失灵,由此产生了政府的微观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职能。

政府经济职能正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在不同领域中的不同表现而产生的。

11、市场规制的依据和分类是什么?

第六章

1、产权制度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是什么?

(1)产权的界定和明晰可以帮助人们形成确定的预期。

(2)产权的全能和利益边界可以激励、约束人们的行为。、

(3)产权的界定和明晰可以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

(4)产权的设置和变动直接影响人们的资源配置状况。

2、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财产、所有制、所有权与产权的关系是什么?

4、试比较不同企业制度的性质和特征

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按照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改革目标的要求,国有制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方针,按照行业的性质和企业规模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产权制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

(1)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

(2)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

(3)竞争性大型国有企业宜选择股份制改造。

(4)竞争性中小型企业宜完全放开。

7、怎样认识家庭承包制下农户的性质和特征?

性质:我国农村一种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

特征:(1)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是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统一。

(2)农户既是生产组织,又是消费组织,是生产组织和消费组织的统一。

(3)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现阶段的农户还具有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主体和商品经济主体的双重特征。

8、如何理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经营?

9、影响居民收入来源和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收入来源主要因素:(1)居民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2)国民收入的总量(3)国民收入的分配制度(此外:政府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原始收入的调整方向和力度,对居民最终的可支配收入也有很大的影响。)

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1)收入因素(2)价格因素(3)商品因素(4)社会因素(5)个人偏好因素

第七章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与产权制度

1、衡量宏观经济总量的指标是什么?

(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民生产总值GNP(3)国内生产净值NDP(4)国民收入NI(5)个人收入PI(6)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2、社会总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向社会提供的用于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品及劳务的总量。

影响因素:(1)现有的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增长速度(2)物价总水平及其价格的变动(3)产业结构(4)对外贸易(5)此外,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也会影响社会总供给的规模或水平。

3、社会总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愿意且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投资需求影响因素:(1)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2)预期利润率和市场利息率(3)此外,技术创新、物价水平、政府政策、经济体制

消费需求影响因素:(1)居民收入水平(2)物价变动及预期(3)存款利率变动(4)政府的税收政策

4、社会经济总量和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一是总需求严重大于总供给的失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需求过度引起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是需求过度引起供给不足或短缺。

二是总需求严重小于总供给的失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需求不足引起通货紧缩;另一方面是需求不足引起供给过剩。

5、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结构优化)

手段:经济手段、法治手段、行政手段、计划手段

6、如何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财政政策内容:(1)国家税收(2)发行国债(3)财政投资(4)转移支付

经济繁荣时期:(1)提高税率和增加税种(2)减少政府支出(3)出售政府债券(4)实行盈余财政

经济萧条时期:(1)降低税率和减少税种(2)扩大政府支出(3)回购政府债券(4)实行赤字财政

货币政策内容:(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

经济繁荣时期:直接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迫使商业银行限制贷款规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利用各种特殊货币政策引导、督促商业银行紧缩信用。

经济萧条时期: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促使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利用各种特殊货币政策引导、督促商业银行扩张其信贷活动。

7、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6.A 7.D 8.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

导论思考题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物质资料生产经济规律重商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古典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学研究主要理论贡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理论贡献?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方法? 第一章思考题 生产力生产关系所有制所有权产权产权制度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经济体制 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4.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第二章思考题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1.如何认识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关系? 第三章思考题 货币价格价值尺度外汇汇率纸币货币乘数 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3、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四章思考题 资本生产成本利润利润率资本积聚资本集中风险投资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折旧 1.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2.资本积累与资本集聚的联系与区别? 3.资本经营的特点及主要的资本经营方式? 4.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第五章思考题 单个资本社会资本两大部类三次产业卖方市场买方市场1.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对象及理论前提条件是什么?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及其研究的意义?第六章思考题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泡沫经济 股份有限公司虚拟资本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1、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的关系。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3、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区别和联系。 第七章思考题 垄断卡特尔自然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有效竞争 1、论竞争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2、论垄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原因和形式? 3、为什么说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出现不违背价值规律要求? 第八章 资本原始积累雇佣劳动制度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3、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生产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第九章 资本主义工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润率商业利润 资本有机构成借贷利息级差地租绝对地租 1.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意义? 2.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及其主要形式? 3.试述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有哪些途径? 第十章 企业企业制度虚拟企业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结构 1.为什么说“两权分离”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 2.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说职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 第十一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比率 1.资本主义垄断是如何形成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主要形式? 3.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第十二章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2010.1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导论、第1--12章)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的基础上,在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经济运动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联系中实现的。

一、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二者的关系如何? 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因此说,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二、为什么说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因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是自然物质和劳动两种要素的结合,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而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四、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是指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商品生产者怎样进行生产,由他们自己决定,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属于私人劳动。 (2)社会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进行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属于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A.它是商品经济一切矛盾的根源;B.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C.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这一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课本思考题

重点题我们老师让记在每一章的课后题那里 第一章P38 概念:商品、交换价值、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 问答:1、商品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2、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4、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 5、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什 么? 第二章P55 概念: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超额剩余价值问答: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2、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4、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5、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工资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三章P69 概念: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问答:1、资本积累的实质、必然性、影响因素 2、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 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4、怎样理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四章P83 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问答: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 2、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5、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五章P96 概念: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 问答:1、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暨南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830数据结构

暨南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830数据结构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任何一棵二叉树T, 如果度为1的结点数为2,度为0结点数为11,其分支数为( ) 。 A. 23 B. 22 C. 24 D. 21 2.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 ) 个结点(k>=1); A. 2k B. 2k-1 C. 2k+1 D.2k-1 3. 已知一棵二叉树结点的中序序列为BDCEAFHG, 后序序列为DECBHGFA, 则结点的先序序列为( ) 。 A. ABCDEFGH B. DGBFHCA C. DECBGFAH D. CAFHGDB 4. 在有向图的逆邻接表存储结构中,顶点v在表结点中出现的次数是()。 A. 顶点V的度 B. 顶点V的出度 C. 顶点V的入度 D. 依附于顶点V的边数 5. 顺序栈s的GetTop(s, e)操作是用e返回s的栈顶元素,则下列( )是正确的操作。 A. e=*(s.top) B. e=*(s.top-1) C. e=*(--s.top) D. e=s.top-1

A. 32 B. 33 C. 34 D. 40 11. 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队列,其队头指针指向头结点,队尾指针指向队尾结点,则在进行出队时()。 A. 仅修改队头指针 B. 仅修改队尾指针 C. 对头、尾指针都要修改 D. 对头、尾指针都可能要修改 12. 由权为7,2,4,5的四个叶子结点构造一个哈夫曼树,该树的带权路径长度为()。 A. 33 B. 36 C. 35 D. 34 13. 现有一"遗传"关系:设x是y的父亲,则x可以把它的属性遗传给y。表示该遗传关系最适合的数据结构为( ) 。 A.向量 B.图 C.树 D.二叉树 14. 线性表是具有n个 ( )的有限序列。 A. 表元素 B. 字符 C. 数据元素 D. 数据项 15. 在所有排序方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列无关的是()。 A. 希尔排序 B. 冒泡排序 C. 直接插入排序 D. 直接选择排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单链表中设置头结点的作用是。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研究对象: 首先,生产时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更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的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原因是反映自然属性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生产的社会属性。显然,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不是研究生产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生产的社会方面。 其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任何生产都是连续不断地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最后,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社会生产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 研究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3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其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 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有用性,或者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作为商品必须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对于他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管你在生产中花费了多少劳动,不能成为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必须具有的一个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 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 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 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 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 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 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 (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 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 促进社会发展; 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 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整理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商品 1、名词解释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 1、名词解释: 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制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2、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由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向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向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变化的过程。货币是交换价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2015年4月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 000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体制 D.经济运行机制 2.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按劳分配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 3.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方式 B.经济体制 C.社会经济制度 D.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 A.排他性作用 B.辅助性作用 C.决定性作用 D.替代性作用 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体力劳动 D.脑力劳动 7.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纸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足值的金属货 8.随着经济繁荣期生产的发展,商业信用规模 A.扩大 B.萎缩 C,不变 D.不确定 9.按照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发生在 阶段的货币上阶段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阶段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阶段上 10.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工人日工资3元,每天生产皮鞋两双,每双社会价值12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新创造价值3元,则资本家获剩余价值 元元 元元

政治经济学习题三 - 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三答案 一、单选题(48分)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 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