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生个性倾向的特点

1、小学生需要的特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交往需要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社会需要。成就需要是交往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相结合的产物。小学生成就需要主要体现在学业范围内,其发展主要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抱负水平有所提高;二是对学业失败的焦虑增长。

2、小学生动机的特点。我国学者调查发现,儿童的学习动机有四种类型:(1)为了得到好分数,不想落在人后,或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欣赏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集体和组织——如学校班级及其各种组织交给的任务,或是为集体和组织的荣誉而学习。(3)为自己的前途、理想,为升学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为第一种。

3、小学生兴趣的特点: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的范围逐步扩大。

4、小学生价值观的特点表现为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

二、小学生个性特征的特点1、小学生气质的特点:由于气质的天赋性和稳定性,不同的小学生可明显表现出气质的差异。胆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急躁、果敢。多血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语言活动敏捷,亲切、浮躁、轻率。黏液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性格内向,坚忍、执拗、淡漠。抑郁质的小学生表现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观察细致,感受性高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忸怩、孤僻。典型的气质类型并不多见,多数人的气质是两种气质的混合型。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多血质类型,虽有朝气、灵活、易与人相处,但缺乏一贯性;而抑郁质类型,虽敏锐、细致、体验深刻,但又较冷漠、多疑。2、小学生性格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儿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态度特征,但还不够稳定,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如对学习的态度,低年级的儿童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到高年级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儿童对自我言行统一性要求增强,这种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并逐步成为稳定的性格特征。但仍有不少儿童的态度尚不够稳定统一,还不能形成明确的性格特征。小学生的性格发展的总趋势是:(1)性格发展水平随年级升高而逐渐提高。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5篇)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5篇) 大学生的特点(总结) 第1篇: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国学生联盟网讯: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不仅仅生理上发生着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与一般青年的相似性,又有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独特性。 1.认知功能成熟,思维表现出更多的逻辑和理性色彩 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想法或观点,表现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过程,包含对刺激物的解释、评价、预期等心理资料。认知功能成熟能够使个体正确认识自我,恰当评价他人,客观考察周围环境,进取适应社会生活。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大多数大学生已经进入形式思维阶段,甚至已不再满足于形式逻辑思维的水平,而是继续向更高一层──辩证思维水平发展。第一,大学生认知结构日益复杂,形式思维本事大大提高,这使得他们能够主要经过概念同化来获得概念,从而大大提高了概念获得的精确性和速度,为很多扩充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不限于寻求原因与结果的逻辑关系,而是把由经验决定的合理性确定也引入思考过程,并把它当做重要的标准。第三,部分大学生已到达辩证逻辑思维水平。辩证逻辑思维本事的发展取决于自我调节本事和目的感的发展。自我调节本事是指个体把现有的心理结构更系统地运用于新知识体系

和新的环境,而目的感是指把生活价值、奋斗目标和职业选择方向有机联系起来。这就是说,大学生的思维已开始转向对现实计划的思考,并使具有创见的洞察力与内心控制力和分析性评价结合起来。 2.自我意识开始成熟,意志力增强 大学时期个体自我意识逐步成熟,主要表此刻以下几方面。第一,独立意识增强。大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社会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期望能够摆脱对成人的依靠,向周围人表现自我的主张和本事,不喜欢旁人的过多干预。第二,自我认识和评价更加全面和准确。进入大学后,随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参照系和社会比较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他们开始了更深入和丰富的自我探索与发现,在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第三,自我体验丰富,自我控制水平提高。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他人的言行和态度极为敏感。涉及“我”和与“我”相关的很多事情,都会在大学生的内心引起轩然大波,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进取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蓬勃向上,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低沉、抑郁。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调控的自觉性、主动性、社会性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强,能有意识地对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实施控制。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等意志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情绪丰富多彩,交往需求强烈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当然,与一般个体心理现象一样,大学生的心理现象也可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以及心理构成物等形态。这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大学生仍然是少数,是令同龄人羡慕的对象,家庭的骄傲,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活环境、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特点、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发展等方面亦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中国心理学家网]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表现如下: 一、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位新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我终于步入了这神圣的殿堂,一个多星期的所见所闻,令我感慨万千。清晨,桂花树下、林阴道上的读书声,仿佛是呼唤太阳的晨曲;广告栏上色彩鲜艳的各种学术讲座海报,莫非就是大学的神秘面纱;图书馆里络绎不绝的借书人好像在寻找最心爱的朋友;灯火通明的教室里,沙沙的翻书声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这一切太美了!我一定要珍惜这四年的学习机会,成为一个真正拥有知识财富的巨人。”这篇日记以浪漫的笔调描绘了大学校园的书香氛围,烘托出当代大学生热爱学习,置身于知识海洋的情景。这位新生坦率地表达了要努力获得知识财富的愿望和决心,这无疑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心声。 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反映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就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因为,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无论是追求个人未来高质量的生活,还是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理想,都需要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二、强烈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二是指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希望工程”的捐款里有他们的真挚爱心;在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活动中有他们刚毅的面容;他们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他们为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区服务感到自豪……积极的参与意识来自当代大学生日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都标志着大学生心理的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多地表现在参加校园内的各项学习、社会工作、文化体育活动中,如果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那么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则多是成长动机和表现欲所驱使。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都希望能够担任一些社会工作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从事一些社会工作、参加社团活动,能学到更多的专业之外的东西,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扩大知识面,使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许,以满足个人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要。 三、强烈的情感和交友需要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般人都会有和他人交往和建立某种关系的倾向。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精选)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策略》心得

今天认真观看学习了林雅芳博士讲授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策略》课程后有感而发,林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说起孩子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爱,当然,孩子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做父母的也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学习。下面来和大家谈谈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小小心得。 一·做人----“先做人,后做事”。特别是男孩子,首先要让你的孩子学会做人,让孩子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父母来说,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 要从小在孩子心里播下爱心和孝心的种子,让孩子学会关心人,同情人,懂得感恩和诚 实守信,培养孩子正直的性格和信守承诺的习惯。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做人品质。 二·习惯----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好的人生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 的阶段,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会让他受益一生。 三·独立----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 四·自信----塑造孩子的成功信念

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要想你的孩子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父母就要 引导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孩子的优点,进行表演和赞赏,让孩子树立起必胜的信念,让孩子满怀信心地去迎接自己创造的辉煌。 五·家庭和睦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父亲的陪伴,母亲的好情绪,这两者缺一不可。 六·阅读 世界上有无数的发明,但是只有一种发明是独特的,剩下所有的发明都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只有图书才是真正伟大的发明,因为它重新创造了一个世界。 白岩松说:“阅读就是在你的生命春天里头不断的去播种。然后让你的这棵大树,越长越郁郁葱葱,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一个个体,还是整个家庭,整个民族,都有气质。阅读不仅会让 个人变好,也能让一个国家制止曾经出现的悲剧,变得更好”。 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家庭弥漫书香 陈宝生部长在教师教育工作会上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 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环节。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新)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 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 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 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Vygotsky 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1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深思型 1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15.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数学B.历史学C.教育学D.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后习题答案01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简答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 么?P34 A 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B情绪协调,心境 良好。C 意志健全,热爱生活,乐于工作。D 人格完整,悦纳自我。E 人际关系和谐,适应力强。F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2、什么是学习动机,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P87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增强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二者相互关联。如奥苏伯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3、什么是情绪?情绪与情感有 什么异同?P131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主要指感情性反应的过程,它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面减弱或消失。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情感的基本内涵是感情性反应方面的“觉知”,它集中表达了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方面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与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又要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绪的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P282 (1)自卑与退缩是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最主要表现。(2)优越感的消失与自我迷失也是许多大学生常遇到的交往障碍问题。(3)性格发展不完善所致的“自我孤立”是人际交往障碍的另一种表现 。 论述题: 1、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当前大学 生的健全人格应具备哪些特点? P241 健全人格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 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其特点是 : (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 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 ,正确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 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 态度。(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 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 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也合 适的态度。(3)独立自尊。人格 分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 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 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 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 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 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5 )具有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 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 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正确追求;抵 制低级趣味的各种腐朽思想的侵 蚀。(6)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2、在大学生自我的完善过程中, 如何促进其“不断的自我成长”? P215 (1)正确的自我认知。“人贵有 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 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 。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 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 人的评价。(2)客观的自我评价 。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 进行正确的、全面的评价,就能 够取长补短,处理好自我与他人 、社会的关系,实现自我完善。 其方法:对镜评价、自省评价、 悦纳自我。(3)积极的自我提升 。这就是所谓的提高自我效能感 ,它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 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其 方法:调整自我期望、积极自我 暗示。(4)不断的自我成长。自 我的完善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 我监控,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 穿始终。要不断整理自己的成长 轨迹,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 行清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 也要分享他人成长的硕果,以促 进自己的成长。其方法:以科学 精神设计自我、以社会实践展示 自我、以不断完善超越自我。所 以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在自己的 优点面前固步自封,更不能在自 己的缺点面前陷入泥潭,而要不 断追求新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 填空题: 1、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提供专 业咨询与治疗,这体现了高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补救性功能。 2.危机干预有三种基本模式:平 衡模式、认识模式、心理转变模 式。 3.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 为经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 4.条件反射的两大范型是:经典 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5.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 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 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通常可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 略、组织策略。 6.在学校教育领域,情绪教育方 式主要分为:发展性情绪教育、 矫正性情绪教育。 7.增强挫折承受力需要做到以下 几点: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调 整认识,改变归因;接受自我, 悦纳自我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 折。 8.人的一切交往活动都是因一定 的交往动机所引起的,并指向一 定的目标。 9.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密切及融洽 程度是以时空为主要参照系统的 。 10.大学生自我意识体现了特殊性 、矛盾性、复杂性和可评估性等 特点。 11.克朗伯兹认为四类因素将影响 到一个人的生涯决定,这就是遗 传和特殊能力、环境条件和事件 、学习经验以及任务取向技能。 简答题: 1、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与塑造 的途径是什么?P245 (1)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及特点 。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其最终目 的是改正缺点、吸收优点、不断 完善自我。(2)学会自我教育。 其内容:学会反省、培养自我调 控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3) 增强挫折承受力。需做到:确定 合适的抱负水平、调整认知、改 变归因、接受自我,悦纳自我、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4)积 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5)扩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6)在业余爱好中 培养健全的人格,求助于心理咨 询。 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需 要解决哪些矛盾?P211 (1)前瞻性的时间观与混淆的时 间观(2)自我肯定或自我怀疑( 3)预期职业成就与无所事事。( 4)性别角色认同与两性混淆。( 5)服从与领导的认同。(6)价 值观形成。 3、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大体经历 哪三个阶段?P294 第一阶段是异性疏远期。这一时 期主要发生在青春期早期。主要 表现为对性的差异极为敏感,引 起心理的不安,对异性的冷漠。 第二阶段是异性接近期。第三阶 段是两性恋爱期。 4、如何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开 展教育工作?P392 第一,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 想政治教育,促进其自信意识的 确立。第二,加强大学生特殊群 体自立精神的培养。第三,加强 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自强意识和敬 业精神的陶冶。第四,加强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加强大 学生特殊群体恋爱观及性道德观 教育。 论述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 哪些原则?P39 (1)教育性原则。教育者必须根 据学生的具体体情况,提出积极 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他他 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主体性原则。心理理教育 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育中要 遵循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 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要以大 学生为出发点,使其主体地位得 到实实在在的体现。(3)全体性 和整体性原则。(4)民主、平等 的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尽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同, 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在人格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化学与化工学院高红礼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时代,同时知识与信息也在迅猛增长,作为青年一代中思维较活跃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其心理发展产生了新的特点,这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采取新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当代大学生能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针对不同的特点所进行的教育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 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八九岁至二十二岁,心理发展已基本接近成熟,但如果更全面地仔细分析其心理发展,则可发现他们心理发展某些方面远未成熟。大学生由于他们已达到公民法定年龄,又进入了大学,因此他们便自以为已经***,说话和行事力求带有***味道。但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方面说,他们只能是"准***"。大学生不象中学时那样,受到老师及家长太多的约束,而是比较自由和开放的,在处于这样的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中,他们往往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准则以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总以为别人对一切都应该和自己设想的一样,因而在思想感情上往往容易与学校及社会的要求不一致。所以从心理发展说,大学生也只是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 2.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两面性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性日益提高,发散性思维有新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等。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未完全成熟特点,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 如滥用充沛的精力与蛮干;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时,易成为情感的奴隶;自我意识强,情绪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易陶醉于低级情绪;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需要的满足,导致失败;在缺乏正确理想指导时,求知欲与敏感性易导致迷信错误的、自以为是的"新知识"或"新思潮"。 3. 大学生的内心矛盾 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的冲突与矛盾。主要的内心矛盾有:锁闭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之间的矛盾等。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08初教赵潇潇028、李胜男018、安然027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 1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注意的广度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例如,老师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其一,被小朋友欺负。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其三: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由于家长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

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其四:为上厕所而为难。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二年级 一、一般心理特点 1、逐渐稳定: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二年级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与动物学习相比,人类学习有哪些本质特征? 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如何从个性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师成长的三阶段?1、关注生存 阶段2、关注情境 阶段3、关注学生 阶段五、什么是 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是研 究教育与教学过 程中各种心理现 象及其发展规律 的一个心理学分 支。2、它研究的 对象:教育教学 情境中师生教与 学相互作用的心 理过程、教与学 过程中的心理现 象及其规律3、教 育心理学随着19 世纪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的形成和 普及教育的改革 而诞生的,其标 志是1903年美国 心理学家桑代克 出版的《教育心 理学》4、此后教 育心理学大大扩 充了自己的内容, 逐步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 到70年代末进入 成熟时期,出现 了结构主义、人 本主义等新的理 论和研究范式。 20世纪80年代 以后,各理论派 别之间分歧越来 越小,出现了相 互吸引,相互补 充的局面。5、教 育心理学不断得 到完善,目前, 该学科体现出纵 深化、多元化、 国际化、本土化、 综合化及跨学科 化的趋势。六、 学与教过程的基 本因素:学生、 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 环境七、教育心 理学发展概况:1、 1924年,廖世承 编写了我国第一 本《教育心理学》 教科书2、建国前, 某些学者结合我 国实际,对学科 心理尤其是汉语 教学心理,教育 与心理测验进行 了一定的研究, 但研究的方法和 观点,大都模仿 西方,没有自己 的理论体系3、建 国后,主要学习 和介绍前苏联的 教育心理学理论 和研究,做了一 些有关教学改革 和儿童入学年龄 的实验研究4、20 世纪60年代前期, 我国在学科方面 做了大量研究, 60年代后期到70 年代前期,由于 十年动乱的冲击, 教育心理学研究 一度中断,70年 代后期起,教育 心理学重新复苏 繁荣,自己编写 和翻译的教育心 理学教科书越来 越多。5、目前, 我国教育心理学 的工作者们正在 不断吸收国外先 进科研成果,结 合我国教育教学 实际,开展理论 和应用研究,对 教育教学实践的 影响越来越大。 八、学习策略训 练的原则:1、主 题性原则2、内化 性原则3、特定性 原则4、生成性原 则5、有效的监控 原则九、影响问 题解决的主观因 素:1、已有的知 识经验2、定势与 功能固着3、原型 启发与联想4、情 感与动机状态5、 个性因素十、如 何培养儿童记忆 力?1、增强儿童 识记的目的性、 积极性2、教会儿 童识记的方法3、 合理组织复习4、 掌握一些回忆的 策略十一、师生 冲突引起的原因: 就学生方面来说: 1、学生的个性特 点,如要面子, 心理素质不稳定, 自控力差2、学生 自我维权意识加 强3、有些学生行 为习惯差,缺乏 责任感,羞耻心, 当他们违纪违规 受到教师批评时, 随意顶撞。就教 师方面来说:1、 处理的方法,手 段不得体,好心 办坏事2、处理问 题失误或失当时, 顾及面子,未能 及时矫正3、不能 控制情绪,易将 个人工作,生活 中的烦恼,不满 迁移或发泄到学 生身上4、平时与 学生交流少,不 了解学生的特点, 缺乏情感交流5、 处理问题不公平, 厚此薄彼十二、 如何运用记忆规 律,促进知识保 持?1、深度加工 材料2、有效运用 记忆术3、进行组 块化编码4、适当 过度学习5、合理 进行复习(及时 复习、分散复习 由于集中复习、 反复阅读与尝试 背诵相结合、多 种感官参与学习 活动)十三、辨 析发现学习与接 受学习的理论关 系并思考如何用 其相互关系来指 导教学实践?区 别:侧重点不同、 呈现学习材料方 式不同、学习的 心理过程不同、 教师所起的作用 不同、联系:发 现学习需要以接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陈晓蕾单常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辽宁阜新 12300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人才宝库,其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从心理发展水平来说,大学生正处于半成熟与成熟之间,再加上现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于是,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就表现出一些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 社会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使人们在心理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大学生的心理又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其身心发展之路必定是坎坷不平、动荡不安的。 一、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 1.形体特点 低年级大学生已经经历了人生最后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体、体重、胸围、肩宽、头围、骨盆等外部形态已逐渐转入缓慢发展阶段。体格体型等已近似成年人,骨骼已基本骨化并坚固。 2.神经系统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脑细胞建立联系的上升期,经过教学训练,特别是专业学习,皮层细胞活动迅速增加,神经元联系扩大,大脑皮层活动的数量增加,大脑发育逐渐成熟。 3.性机能日趋成熟 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发展的第二次比较大的飞跃,个体的形体和神经系统高速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性器官和性机能的逐渐成熟和完善,这时,男、女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性别特征。在这一时期,无论男性、女性都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爱慕、关注和吸引的情感。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还不成熟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的末期,他们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和关注,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干涉指责,或者继续把他们当未成年人对待,这种表现是大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的反映。由于自身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等的不足,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阶段,在此期间,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已相当成熟,是学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应该说,中学生已经是“准成人”了,人生的中学时期,曾被人喻为多事的季节,心理学上谓之“心理断乳期”,其年龄范围大体为13至18岁,属于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俗称为青春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是:生活和社会体验开始占主导地位;急剧而又呈弥散性的身体和激素变化对他们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渴望自己能被他人像成人一样对待;自我形象在波动摇晃;心理社会思潮常常像“巨浪”般涌现;身体发展的不一致性,会因为希望自己被同龄伙伴、异性对象和家庭成员认为正常、为人吸引的欲望而变得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在14~16岁之间,中学生的身体会进人生长的高峰,第二性征开始出现。这对于心理准备不充分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影响不小。少女们为避免他人的注目,常常不惜以牺牲自我形象为代价,驼起背,畏缩着身体,穿上臃肿而又有些奇形怪状的衣服来掩饰自己的身躯,使自己的身高和胸部尽可能不为人所注意。对月经的来临,虽然有的少女会产生温暖的满足感,但也有些少女可能会感到肮脏和痛苦。少男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感觉或许不像少女们那么强烈,但有一件事是经常发生的,那就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发育会和同伴们大不一样。

由身体的迅速发育引起的心理变化之另一个方面,是中学生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应该从父母营造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自主地开辟新天地。如果父母要过问他们的一些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做,不要你管。要是父母对他们的事干涉得太多,他们对父母可能是以仇相报,或突然离家出走。在社会关系上,他们将从家庭、游戏伙伴转向同辈集体和友谊。通过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他们希望能够从中享受到与成人一样的待遇:自由地结交朋友并分享快乐;毫无拘束地发表意见并可能得到采纳;自主地拟订计划并加以实施。 然而,中学生的自我形象并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形成之中。一个中学生早晨起来面对镜子,可能自言自语说:“我应 该追求……”但到了晚上又可能改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追求……”他们卧室的墙上可能贴满自己所崇拜的某个( 些)明星的照片,但也许在某一天突然间会觉得毫无意义,而将墙上的明星照片撕下来扔进垃圾桶里。一个女中学生在根本不知道将来该嫁给什么样的人的情况下,就可能构想着与某个男生的情感生活,甚至莫名其妙地为之哭泣、担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对许多中学生来说,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不当,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事关前途命运的学业成绩却不得不时时挂在心上。他们对考试心存恐惧,却又必须面对。对付的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作者:张升祥文章来自网络 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中学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可以说,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在中学生身上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掌握中学生的过渡性心理 学生在中学以前处于真正的幼稚期,要更多的依靠成人的照顾、保护,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都较差。进入中学阶段后就进入了少年时期,而中学后期则处于青年初期,是个体逐步发展成熟的时期,它标志着个体真正开始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前一时期,还保留着一定的幼稚性;后一时期,却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刚刚达到成熟时期,他们的认识能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他们的个性倾向还不稳定,还需要教师、家长对其关怀和指导,以便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趋向成熟。 2. 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也必将引起情感上的变化。这些变化一般是不会轻易流露的。即使为此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由于这个时期相应的意志力的发展,他们也往往会控制住而不表现出来。这是闭锁性的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基础。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中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中学生的年龄越大,这个特点就越为明显,初二、三以后的中学生,自己放东西的抽屉总爱加锁,似乎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如果只根据他们一时一事或某个举动就做出判断,或做出研究的结论,那常常是容易发生错误的。 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此)。 3. 掌握中学生的自尊心理 中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自尊心强,爱面子。他们非常注重自己是否受人尊重,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则教师对其行为严正指明是很有必要的,有时甚至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

六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对策

六年级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对策 了解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心理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目标。对家长和教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帮助。对解决教师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会有帮助,同时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四年级孩子的成长任务,有利于开展教育活动。 六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开始有了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在心理学上,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分析问题就是独立认识问题的过程。相对比较,女孩子比男孩子稍早一步。这是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决定的。 一、一般心理特点 1、难以引导时期。 六年级学生非常难以引导,有些专家认为在学习期间的十多年里,五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别最大。一方面身体发育表现出明显的高矮、胖瘦差别,发育快的已接近中学生的指标,发育最慢的还像二三年级的小孩子。心理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环境和其它条件的差异,孩子对事物的体验差距很大。心理发育较快的孩子,小时侯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一些事情,现在很快就可以搞明白,视野开阔、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去的地方多、见识多的孩子甚至表现出老成的样子。而条件不好,每天仅限于家庭、学校活动的孩子显得孤陋寡闻。有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由此,个人知识面也迅速拉

开差距,可以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更深的要求。有的老师感叹:这些孩子不得了,知道的事比我还多呢! 六年级学生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他们不只是寻找热闹的漫画或故事书,而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书籍,对理科感兴趣的孩子开始注意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类读物。意志行为中体现出比较完善的选择性。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爱好还不稳定,无论是学习科目还是游戏项目。说明六年级学生总体上没有达到成年人所具有的稳定的自主能力。 2、开始意识到“自己”。 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四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如,这样不合适,那样又有妨碍。在反复比较、衡量的过程中开始认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关系,并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等同于他人。这个“自己”常常站在主观愿望的对立面。在处理事物时,能够说服自己,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日常生活之外,文具的准备,与他人的交往,整理内务等,应完全独立完成。过去由家长打扮,现在则愿意自己打扮;过去买东西要跟随妈妈一起去,现在则自己独自去,或者和同学一起去,不受大人意见的左右。三四年级以前,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和大人讲,大人不听还不高兴,但是六年级学生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

第三讲大学生身心健康

第三讲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特点,明确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适应环境,调适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 学习重点: 1、什么是健康 2、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3、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4、如何维持心理健康 学习难点:1、如何调适心理矛盾,保持健康状态 2、学会分析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易感人群的原因 一、什么是健康 (一)、传统或人们习惯的健康概念 1、生物学界所认为的健康 医学界过去习惯于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的问题,认为生物学的指标是判断健康和疾病的最终标准。所谓健康: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方法找不到身体哪一部分有病态的证据,也就是无病即健康。 2、生物学界所认为的疾病: 所谓疾病:就是生物学统计常模(Norm)可观察到的偏离,身体内出现高于正常值的化学物理变化,如体温、血压、血中白细胞数等,就有疾病。 (二)健康新概念:现代社会人们是从全方位角度来理解健康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虚弱,而且是个体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如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之初在其宪章中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又调整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体质虚弱,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标准具体化以下几条:(1)精力充沛,对所承担的繁重工作和日常生活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2)乐观、积极、勇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良好;(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等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洁,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等等。既包括了身体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包含了心理和社会适应,甚至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等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 (三)心理健康一般意义而言,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心理因素在良好态势下运作的综合体现。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状态。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提出的,两者均从属于“健康”这一上层概念,而健康即是指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为此,心理健康及其矛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