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知识讲解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知识讲解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知识讲解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知识讲解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分析与校正方法一般有时域法、复域法、频域法。时域响应法是一种直接法,它以传递函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直接可以求出变量的解析解。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分析时域性能十分有用,但是方法的应用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另外系统的阶次不能很高。

如果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未知,或者系统的阶次较高,就需采用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不仅是一种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研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性能的分析方法,而且当系统的数学模型未知时,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此外,大量丰富的图形方法使得频域分析法分析高阶系统时,分析的复杂性并不随阶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在进行控制系统分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数学模型选用最简洁、最合适的方法,从而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与频域性能指标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其内在联系在工程中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延迟时间t d

阶跃响应第一次达到终值h (∞)的50%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

t r

阶跃响应从终值的10%上升到终值的90%所需的时间;对有振荡的系

统,也可定义为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所需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阶跃响应越过终值h (∞)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调节时间

t

s

阶跃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h (∞)的±5%误差带内所需的最短时间

超调量%σ 峰值h(

t

p

)超出终值h (∞)的百分比,即

%σ=

()

()()

∞∞-h h h t p ?100%

二、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采用频域方法进行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时,时域内采用的诸如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描述系统性能的指标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在频域内定义频域性能指标。

1、零频振幅比M(0):即ω为0时闭环幅频特性值。它反映了系统 的稳态精度, M(0)越接近于1,系统的精度越高。M(0)≠1时,表明系统有稳态误差。

2、谐振峰值Mr :为幅频特性曲线的A(ω)的最大值。一般说来,Mr 的大小表明闭环控制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好坏。Mr 越大,表明系统对某个频率的正弦信号反映强烈,有共振倾向,系统的平稳性较差,相应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越大。对应的ωr

为谐振频率。

3、谐振频率ωr

:出现最大值Mmax 时对应的频率。

4、带宽

b

ω

幅频特性下降至零频幅比的70.7﹪,或下降3dB 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带宽(也成为闭环截止频率)。带宽用于衡量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带宽越宽,表明系统复现快速变化信号的能力越强,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就越短。带宽是控制系统及控制元件的重要性能指标。

三、闭环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关系

1、二阶系统的相互联系

对于二阶系统,其频域性能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之间有着严格的数学关系

(1)、谐振峰值Mr 和时域超调量δ之间的关系

幅频特性的谐振峰值Mr

在二阶系统Φ(s)=

ωωωξn

2n

2

2

2

s ++s n

中,

2(n

ωM

()

=0dM d ωω

,得谐振频率=

r ωω

求得幅频特性峰值

r M 二阶系统的超调量

-%=100%e ξπδ?

由此可看出,谐振峰值Mr 仅与阻尼比ξ有关,超调量%σ也仅取决于阻尼比ξ。

ξ越小,Mr 增加的越快,这时超调量%σ也很大,超过40%,一般这样的系统不符和瞬态

响应指标的要求。

当0.4< ξ<0.707时,Mr 与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此时谐振峰值Mr=1.2 ~ 1.5,超调量

%σ=20% ~30%,系统响应结果较满意。

当ξ>0.707时,无谐振峰值,Mr 与%σ的对应关系不再存在,通常设计时,ξ取在0.4至0.7之间

(2)、谐振频率

r

ω

与峰值时间p t

的关系

=r

ωω

t =

p πω

p t 与r

ω

之积为

p

r

t ω

由此可看出,当

ξ为常数时,谐振频率 r ω与峰值时间 p t 成反比, r ω值愈大,p

t 愈小,表示系统时间响应愈快

(3)、闭环谐振峰值Mr 和相角裕度γ的关系

()

()=M()j j e

αωφωω ()

()=()j G j A e

?ωωω

0()

(180-)

()=()=()=()(-cos -sin )

j c j c c c c G j A e

A e

A j ?ωγωωωωγγ0

=180+()c

γ?ω 0()=180-c ?ωγ

()()

M()=

=1+()1-()cos -()sin c c c c G j A G j A jA ωωωωωγωγ

一般Mr 极大值发生在c ω附近。

()11

=0()()sin sin dM A Mr dA ωωωγγ

?≈?≈

故1

sin Mr γ

在开环截止频率c ω附近,上述近似程度就越高。 (4)、γ和ξ的关系

2

()==1()(+2)n c c

c c n

G j G j j j ω

ωωωωξω∠

2

n

)

1/2

2

=c n

ωξ

ω

2=180+(-90-arctg

)=90-arctg =arctg 22c

c

n

n

n

c

ωωξω

γξωξωω

得出

1/2

=arctg 2γξ?????????

?

对于二阶系统,一般要求:

0030<<700.27<<0.8γξ?

2、带宽

b ω

与时域性能的关系

(1)、一阶系统

一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

()=1+s TS

φ 系统的闭环频率特性为1

()=

1+j Tj φωω

系统的闭环幅频特性为()=()M j ωφω可知,ω=0时幅值为1,即零频振幅比M(0)=1, 则L(0)= 20LgM(0) = 0 闭环截止频率b ω:

由b ω的定义知 L(b ω)=L (0)-

3=-3

20()=20b LgM Lg

ω

(b M ω 可解得:=1/b T ω

一阶系统中调节时间、上升时间与带宽的关系

=2.2tr T =3ts T → =2.2/b tr ω,=3/b ts ω

(2)、二阶系统 标准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s+2)

n

n G s s ω

ξω

大作业1(机电控制系统时域频域分析)

《机电系统控制基础》大作业一 基于MATLAB的机电控制系统响应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年11月4日

1 作业题目 1. 用MATLAB 绘制系统2 ()25()() 425 C s s R s s s Φ== ++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 2. 用MATLAB 求系统2 ()25 ()()425 C s s R s s s Φ==++的单位阶跃响应性能指标: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和超调量。 3. 数控直线运动工作平台位置控制示意图如下: X i 伺服电机原理图如下: L R (1)假定电动机转子轴上的转动惯量为J 1,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转动惯量为J 2,减速器减速比为i ,滚珠丝杠的螺距为P ,试计算折算到电机主轴上的总的转动惯量J ; (2)假定工作台质量m ,给定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a ,放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b ,包括检测装置在内的反馈环节传递函数为K c ,电动机的反电势常数为K d ,电动机的电磁力矩常数为K m ,试建立该数控直线工作平台的数学模型,画出其控制系统框图; (3)忽略电感L 时,令参数K a =K c =K d =R=J=1,K m =10,P/i =4π,利用MATLAB 分析kb 的取值对于系统的性能的影响。

2 题目1 单位脉冲响应曲线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源代码 t=[0:0.01:1.6]; %仿真时间区段和输入 nC=[25]; dR=[1,4,25]; fi=tf(nC,dR); %求系统模型 [y1,T]=impulse(fi,t); [y2,T]=step(fi,t); %系统响应 plot(T,y1); xlabel('t(sec)'),ylabel('x(t)'); grid on; plot(T,y2); xlabel('t(sec)'),ylabel('x(t)'); grid on; %生成图形 3 题目2 借助Matlab,可得: ans = 0.4330 0.6860 25.3826 1.0000 即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肇庆学院 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12 年级 电气一班 组员:王园园、李俊杰 实验日期 2014/6/9 姓名:李奕顺 学号:201224122130老师评定 ________________ 实验四: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实验原理 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见图4-1 将频率特性测试仪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 并施加于 被测系统的输人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 [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 值和 相位。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数据经相关运算器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4 — 3)和式(4 — 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 在半对数座标 纸上作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幅值和相角: G (j 3)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 3为参数的 G(j 3)= G(j 3)|/G(j 3) (4 — 1) 本实验应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牲。 图4-1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1(j 3)G 2(j 3) B(j 3) 」 B(j 3) E(j 3) E(j 3) E(j 3) (4—2) 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 20lgG1(j 3) G2(j 3)H(j 3)= 2 叫鵲 = 20lgB(j 3) -20lg E(j 3) (4— 3) G 1(j 3)G 2(j 3)H(j 3) 二 B(j 3)- . E(j 3) (4—4) 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 4— 2 )表示 为: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 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牲(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 (相 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90 ° (q —p)[式中p和q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 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2.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4-2 图4-2被测系统 二、实验内容 (1)将U21 DAC单元的OUT端接到对象的输入端。 ⑵将测量单元的CH1 (必须拨为乘I档)接至对象的输出端。 ⑶将Ul SG单元的ST和S端断开,用排线将ST端接至U26控制信号单元中的PB0。(由于在每次测量前,应对对象进行一次回零操作,ST即为对象锁零控制端,在这里,我们用8255的PB0 口对ST进行程序控制) ⑷在PC机上分别输入角频率为1, 10,100,300,并使用“ +”、“―”键选择合适的幅值,按ENTER键后,输入的角频率开始闪烁,直至测量完毕时停止,屏幕即显示所测对象的输出及信号源,移动游标,可得到相应的幅值和相位,得到的实验波形图如图4-3到图4-10所示: 图4-3输入频率为1的波形图1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掌握频率分析法的三种方法,即Bode 图、Nyquist 曲线、Nichols 图。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一)实验原理 1.Bode(波特)图 设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1 1211121)(+-+-+???+++???++=n n n m m m a s a s a b s b s b s H 则系统的频率响应可直接求出: 1 1211121)()()()()(+-+-+???+++???++=n n n m m m a j a j a b j b j b j H ωωωωω MATLAB 中,可利用bode 和dbode 绘制连续和离散系统的Bode 图。 2.Nyquist(奈奎斯特)曲线 Nyquist 曲线是根据开环频率特性在复平面上绘制幅相轨迹,根据开环的Nyquist 线,可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反馈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Nyquist 曲线按逆时针包围临界点(-1,j0)p 圈,为开环传递函数位于右半s 一平面的极点数。在MATLAB 中,可利用函数nyquist 和dnyquist 绘出连续和离散系统的乃氏曲线。 3.Nicho1s(尼柯尔斯)图 根据闭环频率特性的幅值和相位可作出Nichols 图,从而可直接得到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在 MATLAB 中,可利用函数nichols 和dnichols 绘出连续和离散系统的Nichols 图。 (二)实验内容 1.一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2)(5)(1(50)(-++=s s s s H 绘制系统的bode 图,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画出闭环系统的单位冲击响应。 2.一多环系统 ) 10625.0)(125.0)(185.0(7.16)(+++=s s s s s G 其结构如图所示 试绘制Nyquist 频率曲线和Nichols 图,并判断稳定性。 (三)实验要求

2018年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17 年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

卷与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2、控制系统的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称为传递函数。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 或:频域分析 法)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和结构 A( )L( )lg) 或:,横坐标为( 、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5。20lg

,其中P 是指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Z是指闭环 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R 指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1, j0 )整圈数。 定义为调整时间。%是超调量。、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7t s K)A(22 (T)1K),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T8、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相12 s(Ts 1)(T s 1)21110) (T ) tg (Ttg 。频特性为()9021 9、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0.5t0.2 t,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 为、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10。5e g (t) 10e 510 0.2 sss 0.5s

11、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 为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闭环控制系 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12 、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13稳定。判断 页脚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自动调节系统频域分析 班级11081801 学号1108180135 姓名王佳炜 日期2014.1.5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各种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典型二阶系统 2 2 22)(n n n s s s G ωζωω++= 绘制出6=n ω,1.0=ζ,0.3,0.5,0.8,2的bode 图,记录并分析ζ对系统bode 图的影响。 解: 程序如下: num=[0 0 36];den1=[1 1.2 36];den2=[1 3.6 36]; den3=[1 6 36];den4=[1 9.6 36];den5=[1 24 36]; w=logspace(-2,3,100); bode(num,den1,w) grid hold bode(num,den2,w) bode(num,den3,w) bode(num,den4,w) bode(num,den5,w)

-100-80-60-40-200 2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2 10 -1 10 10 1 10 2 10 3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分析:随着.0=ζ的增大 ,伯德图在穿越频率处的尖峰越明显,此处用渐近线代替时误差越大. 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15(10 )(2 +-= s s s s G ) 106)(15() 1(8)(22++++= s s s s s s G ) 11.0)(105.0)(102.0() 13/(4)(++++= s s s s s s G 绘制系统的Nyquist 曲线、Bode 图,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绘制阶跃响应曲线验证。 解: 程序如下 奈氏曲线: (1) num1=[0,0,10];den1=conv([1,0],conv([1,0],conv([5,-1],[1,5]))); w=logspace(-1,1,100); nyquist(num1,den1,w)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报告

实验四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二.实验装置 (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1)基本概念 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输出稳态与输入信号关系如下: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 (2)实验方法 设有两个正弦信号: 若以) (y tω为纵轴,而以tω作为参变量,则随tω的变xω为横轴,以) (t 化,) (y tω?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xω和) (t 曲线(通常是一个椭圆)。这就是所谓“李沙育图形”。 由李沙育图形可求出Xm ,Ym,φ,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前面的实验步骤点击实验七、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菜单。(2)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 预先设置好参数

T1、T2、ξ、K (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仿真分析,首先做幅频测试,按所得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及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该多取几个点 五.数据处理 (一)第一种处理方法: (1)得表格如下: (2)作图如下: (二)第二种方法: 由实验模型即,由实验设置模型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绘制bode图,绘制Bode图。 (三)误差分析 两图形的大体趋势一直,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在拐点处有一定的差距,在某些点处也存在较大的误差。 分析: (1)在读取数据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使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 (2)在数值应选取上太合适,而使得所画出的bode图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在实验计算相角和幅值方面本来就存在着近似,从而使得误差存在,而使得两个图形之间有差异 六.思考讨论 (1)是否可以用“李沙育”图形同时测量幅频特性和想频特性

控制系统仿真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1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 1.1设计题目 (1) 1.2要求 (1) 第2章校正前系统性能 (2) 2.1 时域性能 (2) 2.2 频域性能 (5) 第3章校正环节设计 (6) 3.1 校正方法选择 (6) 3.2 控制参数整定 (6) 第4章校正后系统性能 (7) 4.1 时域性能 (7) 4.2 频域性能 (9) 结论 (10) 心得体会 (11)

第1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1设计题目: 若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控制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40/(s(s+3)(s+6)),设计校正装置。 电动车控制系统:某电动车控制系统如图: 1.2要求: 系统在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小于5%,调节时间小于4s。

第2章校正前系统性能 2.1 时域性能 (1)、绘制未加入校正装置的系统开环阶跃响应曲线,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程序如下: function [Tp,Mp,Tr,Ts]=stepa(G) [Y,t] = step(G); cs=length(t); yss=Y(cs); [ctp,tp]=max(Y); Tp=t(tp); Mp=100*(ctp-yss)/yss k=cs+1; n=0; while n==0 k=k-1; if Y(k)<0.98*yss n=1; end end t1=t(k); k=cs+1; n=0; while n==0 k=k-1; if Y(k)>1.02*yss n=1; end end t2=t(k);

if t1>t2 Ts=t1; else Ts=t2; End clear all; clear all; num=2.2; den=conv([1,0],conv([0.3,1],[0.17,1])); sys1=tf(num,den); sys2=feedback(sys1,1); figure(1); margin(sys1) figure(2); step(sys2) [Tp,Mp,Tr,Ts]=stepa(sys2) Mp = 25.8043 Tp = 1.5355 Mp = 25.8043 Tr = 1.0631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频域性能分析方法。内容包括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及控制系统Bode图的绘制,用频域法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分析。 用时域分析法分析系统的性能比较直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但它必须直接或间接地求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这对高阶系统来说是相当复杂的。特别是当需要分析某个参数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时,需反复重新计算,而且还无法确切了解参数变化量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程度。而频率特性不但可以用图解的方法分析系统的各种性能, 而且还能分析有关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工程上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 第一节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一、频率特性的定义 频率特性是控制系统的又一种数学模型,它是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对线性系统,若输入信号为正弦量,则其稳态输出信号也将是同频率的正弦量,但是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一般不同于输入量,如图4-1。 若设输入量为r(t)=A「sin( 3 t+ u r) 其输出量为c(t)=A c sin@ t+ u c) 若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A r不变,改变输入信号的角频率3,则输出信号的角频率 也变化,并且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也随之变化。 图4-1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

我们定义系统(或环节)输出量与输入量幅值之比为幅值频率 特性,简称幅频 M( 3 )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相位差为相位频率特 3变化,常用U (3 )表示。其数学定义为 M "A U ( 3 )= U c - U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统称为频率特性,用 G(j 3 )表示。由此,幅频特性 M( 3 )又可 表示为|G(j ;i ),相频特性u (3 )又可表示为Z G(j ■),三者可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G(j a )=|G(j m )|Z G(j s ) M (co ) = G(jco) 「()二/G( j ?) 二、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的关系 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为 G(s), 则其频率特性为 G(j 3 )。这就是说,只要将传递函数中的复变量 s 用纯虚数j 3代替, 就可以 得到频率特性。即 G(s) > G(j ■) 三、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1 .数学式表示法 频率特性是一个复数,所以它和其他复数一 | 样,可以表示为极坐标式、直角坐标和指数坐标 三种形式。见图 4-2所示。 G(j ?)二 G(j J- G(j ) 二U (■) jVC ) -M ( )e j () 显然, M =|G( j ⑷)| 2 (co )+V 2?) w G(j "arcta 说 例4-1写出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频率特性。 特性,它随角频率 3变化,常用 性,简称相频特性,它也随角频率 其中 图4-2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四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专业电气自动化班号指导教师 姓名同组者无

M a g n i t u d e (d B ) 10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Frequency (rad/sec) 当3.0=ζ时,程序如下: num=[0 0 36];den=[1 3.6 36];w=logspace(-2,3,100);bode(num,den,w) grid M a g n i t u d e (d B ) 10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当5.0=ζ时,程序如下: num=[0 0 36];den=[1 6 36];w=logspace(-2,3,100);bode(num,den,w) grid

M a g n i t u d e (d B ) 10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Frequency (rad/sec) 当8.0=ζ时,程序如下: num=[0 0 36];den=[1 9.6 36];w=logspace(-2,3,100);bode(num,den,w) grid M a g n i t u d e (d B ) 10 1010101010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当2=ζ时,程序如下: num=[0 0 36];den=[1 24 36];w=logspace(-2,3,100);bode(num,den,w) grid

第5章_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第5章 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一、基于MATLAB 的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基本知识 (1)频率特性函数)(ωj G 。 设线性系统传递函数为: n n n n m m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G ++???++++???++=---1101110)( 则频率特性函数为: n n n n m m m m a j a j a j a b j b j b j b jw G ++???++++???++=---)()()()()()()(1101110ωωωωωω 由下面的MATLAB 语句可直接求出G(jw)。 i=sqrt(-1) % 求取-1的平方根 GW=polyval(num ,i*w)./polyval(den ,i*w) 其中(num ,den )为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而w 为频率点构成的向量,点右除(./)运算符表示操作元素点对点的运算。从数值运算的角度来看,上述算法在系统的极点附近精度不会很理想,甚至出现无穷大值,运算结果是一系列复数返回到变量GW 中。 (2)用MATLAB 作奈魁斯特图。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提供了一个MATLAB 函数nyquist( ),该函数可以用来直接求解Nyquist 阵列或绘制奈氏图。当命令中不包含左端返回变量时,nyquist ()函数仅在屏幕上产生奈氏图,命令调用格式为: nyquist(num,den) nyquist(num,den,w) 或者 nyquist(G) nyquist(G,w) 该命令将画出下列开环系统传递函数的奈氏曲线: ) () ()(s den s num s G = 如果用户给出频率向量w,则w 包含了要分析的以弧度/秒表示的诸频率点。在这些频率点上,将对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计算,若没有指定的w 向量,则该函数自动选择频率向量进行计算。 w 包含了用户要分析的以弧度/秒表示的诸频率点,MATLAB 会自动计算这些点的频率响应。 当命令中包含了左端的返回变量时,即: [re,im,w]=nyquist(G) 或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利用计算机作出开环系统的波特图 2. 观察记录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3. 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分析 二预习要点 1.预习Bode图和Nyquist图的画法; 2.Nyquist稳定性判据内容。 三实验方法 1、奈奎斯特图(幅相频率特性图) 对于频率特性函数G(jw),给出w从负无穷到正无穷的一系列数值,分别求出Im(G(jw))和Re(G(jw))。以Re(G(jw)) 为横坐标, Im(G(jw)) 为纵坐标绘制成为极坐标频率特性图。 MATLAB提供了函数nyquist()来绘制系统的极坐标图,其用法如下: nyquist(a,b,c,d):绘制出系统的一组Nyquist曲线,每条曲线相应于连续状态空间系统[a,b,c,d]的输入/输出组合对。其中频率范围由函数自动选取,而且在响应快速变化的位置会自动采用更多取样点。 nyquist(a,b,c,d,iu):可得到从系统第iu个输入到所有输出的极坐标图。 nyquist(num,den):可绘制出以连续时间多项式传递函数表示的系统的极坐标图。 nyquist(a,b,c,d,iu,w)或nyquist(num,den,w):可利用指定的角频率矢量绘制出系统的极坐标图。 当不带返回参数时,直接在屏幕上绘制出系统的极坐标图(图上用箭头表示w的变化方向,负无穷到正无穷)。当带输出变量[re,im,w]引用函数时,可得到系统频率特性函数的实部re和虚部im及角频率点w矢量(为正的部分)。可以用plot(re,im)绘制出对应w从负无穷到零变化的部分。 2、对数频率特性图(波特图) 对数频率特性图包括了对数幅频特性图和对数相频特性图。横坐标为频率w,采用对数分度,单位为弧度/秒;纵坐标均匀分度,分别为幅值函数20lgA(w),以dB表示;相角,以度表示。 MATLAB提供了函数bode()来绘制系统的波特图,其用法如下: bode(a,b,c,d,iu):可得到从系统第iu个输入到所有输出的波特图。 bode(a,求取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图(波特图):bode() 求取系统奈奎斯特图(幅相曲线图或极坐标图):nyquist() b,c,d):自动绘制出系统的一组Bode图,它们是针对连续状态空间系统[a,b,c,d]的每个输入的Bode图。其中频率范围由函数自动选取,而且在响应快速变化的位置会自动采用更多取样点。 bode(num,den):可绘制出以连续时间多项式传递函数表示的系统的波特图。 bode(a,b,c,d,iu,w)或bode(num,den,w):可利用指定的角频率矢量绘制出系统的波特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六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六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MA TLAB 命令绘制控制系统Nyquist 图的方法; (2)能够分析控制系统Nyquist 图的基本规律; (3)加深理解控制系统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的实际应用; (4)学会利用奈氏图设计控制系统; (5)熟练掌握运用MA TLAB 命令绘制控制系统伯德图的方法; (6)了解系统伯德图的一般规律及其频域指标的获取方法; (7)熟练掌握运用伯德图分析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8)设计超前校正环节并绘制Bode 图; (9)设计滞后校正环节并绘制Bode 图。 二. 实验原理及内容 1、频率特性函数)(ωj G 。 频率特性函数为: n n n n m m m m a j a j a j a b j b j b j b jw G ++???++++???++= ---)()()()()()()(1101110ωωωωωω 由下面的MATLAB 语句可直接求出G(jw)。 i=sqrt(-1) % 求取-1的平方根 GW=polyval(num ,i*w)./polyval(den ,i*w) 2、用MATLAB 作奈魁斯特图。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提供了一个MA TLAB 函数nyquist( ),该函数可以用来直接求解Nyquist 阵列或绘制奈氏图。当命令中不包含左端返回变量时,nyquist ()函数仅在屏幕上产生奈氏图,命令调用格式为: nyquist(num,den) ; 作Nyquist 图, nyquist(num,den,w); 作开环系统的奈氏曲线, 3、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又称奈氏判据) 反馈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当ω从-∞变到∞时,开环系统的奈氏曲线不穿过点(-1,j0)且逆时针包围临界点(-1,j0)点的圈数R 等于开环传递函数的正实部极点数。 4、用MATLAB 作伯德图 控制系统工具箱里提供的bode()函数可以直接求取、绘制给定线性系统的伯德图。 命令的调用格式为: [mag,phase,w]=bode(num,den) [mag,phase,w]=bode(num,den,w) 由于伯德图是半对数坐标图且幅频图和相频图要同时在一个绘图窗口中绘制,因此,要用到半对数坐标绘图函数和子图命令。 (1) 对数坐标绘图函数 利用工作空间中的向量x ,y 绘图,要调用plot 函数,若要绘制对数或半对数坐标图,只需要用相应函数名取代plot 即可,其余参数应用与plot 完全一致。 (2) 子图命令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自动控制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各种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典型二阶系统 2 22 ()2n n n G s s s ωζωω=++ 绘制出6n ω=,0.1ζ =,0.3,0.5,0.8,2的bode 图,记录并分析ζ对系统bode 图的影响。 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10 ()(51)(5)G s s s s =-+ 228(1) ()(15)(610) s G s s s s s += +++ 4(/31) ()(0.021)(0.051)(0.11) s G s s s s s += +++ 绘制系统的Nyquist 曲线、Bode 图和Nichols 图,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绘制阶跃响应曲线验证。 3.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0.11) s G s s s += +。求系统的开环截止频率 穿越频率、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应用频率稳定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三、实验内容及分析 1. 系统1:2 22 ()2n n n G s s s ωζωω=++中6n ω=,(1)0.1ζ=时 Matlab 文本如下: num=[36 0 0]; den=[1 1.2 36]; w=logspace(-2,3,100); bode(num,den,w) Grid 得到图像:

同理,得到其他值情况下的波特图:ξ=0.3时 ξ=0.5时 ξ=0.8时

ξ=2时 从上面的图像中可以看出:随着ξ的不断增大,波特图中震荡的部分变得越来越平滑。而且,对幅频特性曲线来说,其上升的斜率越来越慢;对相频特性曲线来说,下降的幅度也在变缓。 2. 开环传递函数1:210 ()(51)(5) G s s s s = -+ 奈奎斯特图函数及图像如下: num=[0 10]; den=[conv([5,-1],[1,5]),0,0]; [z,p,k]=tf2zp(num,den); p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控制系统时域与频域性能指标的联系 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分析与校正方法一般有时域法、复域法、频域法。时域响应法是一种直接法,它以传递函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直接可以求出变量的解析解。这种方法虽然直观,分析时域性能十分有用,但是方法的应用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必须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另外系统的阶次不能很高。 如果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未知,或者系统的阶次较高,就需采用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不仅是一种通过开环传递函数研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性能的分析方法,而且当系统的数学模型未知时,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此外,大量丰富的图形方法使得频域分析法分析高阶系统时,分析的复杂性并不随阶次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在进行控制系统分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数学模型选用最简洁、最合适的方法,从而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与频域性能指标有着很大的关系,研究其内在联系在工程中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延迟时间t d 阶跃响应第一次达到终值h (∞)的50%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 t r 阶跃响应从终值的10%上升到终值的90%所需的时间;对有振荡的系 统,也可定义为从0到第一次达到终值所需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阶跃响应越过终值h (∞)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调节时间 t s 阶跃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h (∞)的±5%误差带内所需的最短时间 超调量%σ 峰值h( t p )超出终值h (∞)的百分比,即 %σ= () ()() ∞∞-h h h t p ?100% 二、系统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采用频域方法进行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时,时域内采用的诸如超调量,调整时间等描述系统性能的指标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在频域内定义频域性能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1、实验目的 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2、实验装置 (1)PC586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3、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G (S ),根据具体情况,先自拟三阶 系统的传递函数, )12)(1()(22221+++= s T s T s T K s G ξ,设置好参数K T T ,,,21ξ。 要求:1T 和2T 之间相差10倍左右,1T <2T 或2T <1T 均可,数值可在0.01秒 和10秒之间选择,ξ取0.5左右,K ≤10。 设置T1=0.1,T2=1,ξ =0.5,K=5。 (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作仿真分析,首先作幅频特性测试。 ①根据所设置的1T ,2T 的大小,确定出所需频率范围(低端低于转折频率小者10倍左右,高端高于转折频率高者10倍左右)。 所需频率范围是:0.1rad/s 到100rad/s 。 ②参考实验模型窗口图,设置输入信号模块正弦信号的参数,首先设置正弦信号幅度Amplitude,例如设置Amplitude=1,然后设置正弦频率Frequency ,单位为rads/sec 。再设置好X 偏移模块的参数,调节Y 示波器上Y 轴增益,使在所取信号幅度下,使图象达到满刻度。 ③利用Y 示波器上的刻度(最好用XY 示波器上的刻度更清楚地观察),测试输入信号的幅值(用2m X 表示),也可以参考输入模块中设置的幅度,记录于表7--2中。此后,应不再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 ④依次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按所得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即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多测试几点,注意:每次改变频率后要重新启动Simulation|Start 选项,观察“李沙育图形” 读出数据),利用Y 示波器上的刻度(也可以用XY 示波器上的刻度更清楚地观察,把示波器窗口最大化,此时格数增多更加便于观察),测试输出信号的幅值(用2m Y 表示),并记录于表7--2 (本表格不够,可以增加)。注意:在转折频率,特别是11T 和21T 附近应多测几点。 由题意知传递函数的两个转折频率为1rad/s 和10rad/s,所以选取的频率为0.5rad/s 、0.7rad/s 、0.98rad/s 、0.99rad/s 、1rad/s 、1.2rad/s 、4rad/s 、7rad/s 、9rad/s 、9.8rad/s 、9.9rad/s 、10rad/s 、10.1rad/s 、10.2rad/s 、14rad/s 、20rad/s 、40rad/s 、80rad/s 、100rad/s 以下是在不同频率下李沙育图及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分析情况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 专业 自动化 班号 03班 指导教师 陈艳飞 姓名 胡波 实验名称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日期 第 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各种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典型二阶系统 2 2 22)(n n n s s s G ωζωω++= 绘制出6=n ω,1.0=ζ,0.3,0.5,0.8,2的bode 图,记录并分析ζ对系统bode 图的影响。 解: 程序如下: num=[0 0 36];den1=[1 1.2 36];den2=[1 3.6 36]; den3=[1 6 36];den4=[1 9.6 36];den5=[1 24 36]; w=logspace(-2,3,100); bode(num,den1,w) grid hold bode(num,den2,w) bode(num,den3,w) bode(num,den4,w) bode(num,den5,w)

-100-80-60-40-200 2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2 10 -1 10 10 1 10 2 10 3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分析:随着.0=ζ的增大 ,伯德图在穿越频率处的尖峰越明显,此处用渐近线代替时误差越大. 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15(10 )(2+-= s s s s G ) 106)(15() 1(8)(22++++= s s s s s s G ) 11.0)(105.0)(102.0() 13/(4)(++++= s s s s s s G 绘制系统的Nyquist 曲线、Bode 图和Nichols 图,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绘制阶跃响应曲线验证。 解: 程序如下 奈氏曲线: (1) num1=[0,0,10];den1=conv([1,0],conv([1,0],conv([5,-1],[1,5]))); w=logspace(-1,1,100); nyquist(num1,den1,w)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讲述

武汉工程大学实验报告 专业 自动化 班号 组别 指导教师 姓名 同组者 实验名称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日期 2016/4/4 第 5 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MATLAB 语句绘制各种频域曲线。 2.掌握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典型二阶系统 2 2 22)(n n n s s s G ωζωω++= 绘制出6=n ω,1.0=ζ,0.3,0.5,0.8,2的bode 图,记录并分析ζ对系统bode 图的影响。 解: 程序如下: num=[0 0 36];den1=[1 1.2 36];den2=[1 3.6 36]; den3=[1 6 36];den4=[1 9.6 36];den5=[1 24 36]; w=logspace(-2,3,100); bode(num,den1,w) grid hold bode(num,den2,w)

bode(num,den3,w) bode(num,den4,w) bode(num,den5,w) -100-80-60-40-200 20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0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分析:随着.0=ζ的增大 ,伯德图在穿越频率处的尖峰越明显,此处用渐近线代替时误差越大. 2.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5)(15(10 )(2+-= s s s s G ) 106)(15() 1(8)(2 2++++= s s s s s s G ) 11.0)(105.0)(102.0() 13/(4)(++++= s s s s s s G 绘制系统的Nyquist 曲线、Bode 图,说明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绘制阶跃响应曲线验证。 解: 程序如下 奈氏曲线: (1) num1=[0,0,10];den1=conv([1,0],conv([1,0],conv([5,-1],[1,5]))); w=logspace(-1,1,100);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一、频率特性四、稳定裕度 二、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分解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三、频率域稳定判据 本章主要容: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2 系统带宽的选择 3 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4 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1 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 1 频带宽度 当闭环幅频特性下降到频率为零时的分贝值以下3分贝时,对应的频率称为带宽频率,记为ωb。即当ω>ωb 而频率围(0,ωb)称为系统带宽。 根据带宽定义,对高于带宽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系统输出将呈现较大的衰减,因此选取适当的带宽,可以抑制高频噪声的影响。但带宽过窄又会影响系统正弦输入信号的能力,降低瞬态响应的速度。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对于频率宽度的确定必须兼顾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高频干扰的要求。 2、I型和II型系统的带宽 2、系统带宽的选择 由于系统会受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端不可避免的存在确定性扰动和随机噪声,因此控制系统的带宽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各种输入信号的频率围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应使系统对输入信号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对扰动信号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总而言之,系统的分析应区分输入信号的性质、位置,根据其频谱或谱密度以及相应的传递函数选择合适带宽,而系统设计主要是围绕带宽来进行的。 3、确定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

1、尼科尔斯图线 设开环和闭环频率特性为 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 工程中常用根据相角裕度γ和截止频率ω估算时域指标的两种方法。 相角裕度γ表明系统的稳定程度,而系统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时域指标σ%、ts。 1、系统闭环和开环频域指标的关系 系统开环指标截止频率ωc与闭环带宽ωb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个稳定程度相仿的系统,ωc大的系统,ωb也大;ωc小的系统,ωb也小。 因此ωc和系统响应速度存在正比关系,ωc可用来衡量系统的响应速度。又由于闭环振荡性指标谐振Mr和开环指标相角裕度γ都能表征系统的稳定程度。 系统开环相频特性可表示为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频域分析报告

摘要......................................................................... I 第一早绪论 (1) 1.1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1) 1.2Matlab 简介............................. 2 第二早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 2 2.1概述 (2) 2.2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3) 2.3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4) 2.4高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动态性能及近似 (11) AVV ------- * 第二早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13) 3.1概述 ................................ . (13) 3.2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 (14) 3.3频率特性的性能指标.................. .. (15) 3.4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 (17) 第四章结论 (23) 课程设计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自动控制理论是在人类征服自然地生产实践活动中孕育、产生,并随 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 早在古代,劳动人民就凭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对反馈概念的直观认识,发明了许多闪烁控制理论智慧火花的杰作。我国北宋时代苏 颂和韩公廉利用天衡装置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就是一个按负反馈原理构成 的闭环非线性自动控制理论;1681年Dennis Papin发明了用做安全调节 装置的锅炉压力调节器;1765年俄国人普尔佐诺夫发明了蒸汽锅炉水位调节器。 1788年,英国人瓦特在他发明的蒸汽机上使用了离心调速器,解决了蒸汽机的速度控制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控制技术的重视。之后,人们曾经试图改善调速器的准确性,却常常导致系统产生振荡。 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通过对调速系统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建立与分析,解释了瓦特速度控制系统中出现的不稳定问题,开辟了用数 学方法研究控制系统的途径。此后,英国数学家劳斯和德国数学家古尔维茨独立的建立了直接根据代数方程的系数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准则。这些方 法奠定了经典控制理论中时域分析法的基础。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乃奎斯特研究了长距离电话信号传输中出现的失真问题,运用了复变函数理论建立了以频率特性为基础的稳定性判据,奠定了频率响应法的基础。随后伯德和尼克尔斯进一步将频率响应法加以发展,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频域分析法。 之后,以传递函数作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为主要分析设计工具,构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框架。到20世纪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方程作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最优控制和卡尔曼滤波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新原理和方法基本确定,现代控 制理论应运而生。控制理论目前还在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在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