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是江苏省南大门,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万,外来人口75万,辖2个省级开发区、8个镇、250个行政村,19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拥有60万亩耕地和38万亩水面。公元909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市,今年是吴江建城1100周年。

2008年,全市实现GDP73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每个镇超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新增注册外资19.2亿美元、民资85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63亿美元;实现农业总收入35.8亿元,工业总产值261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38元。吴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5年率先成为江苏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城市,连续多年居全国百强县第九位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二位。最近,吴江又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县级市第一名。

今年,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各地开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大竞赛”,在机关部门中开展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一赶超”活动,突出抓好转型升级工作,全力用好“战略机遇期”,精心构建“乐居吴江”。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4亿元,增长12.7%;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734.8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52.51亿元,增长14.5%;一般预算收入50.58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99.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仅此指标为负增长);累计完成注册外资13.75亿美元,实现到账外资7.1亿美元。截至9月末,全市累计注册私营企业达17980家,同比增长132%,累计民资注册资本达491亿元,同比增长25.8%。

一、抓规划布局,优化发展空间。以前,吴江小城镇发展遍地开花、全面结果,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看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

村,布局散乱,水平不高,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不相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先集聚后舒展的原则,专门成立规划局,面向全国招聘高级规划师,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亿元,对市域1176平方公里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置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管制建设区,提出片区组团发展的新思路,在建设“三大主战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片区发展理念,划定沿沪、沿浙、沿苏、沿湖四大片区,创造性探索“区镇合一”行政模式,锁定松陵、盛泽两个主城区和汾湖、震泽两个副中心建设,建成沿苏、沿沪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发展沿太湖温泉旅游度假区。2000年以来3次调整村镇布局,23个乡镇合并为“二区八镇”,557个村合并为250村,全部3338个自然村规划为375个农民集居点,预计全面建成可节约用地8万亩,逐步实现城市集聚、农村舒展的空间布局。当前的重点是,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准实施太湖综合整治机遇,积极实施国家东太湖综合整治项目,包括退垦还湖、生态修复、洪道疏浚等工程,加快推进11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城建设,争取东太湖温泉度假区、苏州轻轨2号线延伸尽快启动,全力推进东太湖大桥、230省道北段等重大项目,确保新城建设全年投入20亿元。

二、抓产业集群,打牢发展基础。吴江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苏南模式的代表,90年中期乡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推动民营经济裂变大发展,被称为江苏民营经济领头羊,主要特色是“一镇一业”的集群发展。目前,吴江产业集群基本框架是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装备制造、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有色金属、日用化工、服装制鞋等10大产业,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六个产业被列入江苏省20个重点培育产业名单,建成全国集聚度最高的IT产业制造基地,真丝绸电缆光缆、工业缝纫机产销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6、1/4、1/3,年产彩钢夹芯板2000万平方米、羊毛衫1亿件、各类服装3.1亿件套,吴江经济开发区是国家背光板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盛泽镇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中国丝绸纺织名镇、国家丝绸

星火技术密集区,七都镇是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中国光缆之都,横扇镇是中国缝纫机之乡、中国毛衫名镇,震泽镇是中国亚麻绢纺名镇、中国蚕丝被之乡,桃源镇是中国服装名镇,同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黎里是中国日化之乡,金家坝是中国彩钢板活动板房生产基地。近年来,以电梯制造、环保设备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2008年实现产值250亿元,跃升为第三大支柱产业,亚麻面料和服装出口占全国总量的20%,逐步成为吴江第七大产业,以太阳能产业“硅棒”和光缆产业“光棒”为代表的新材料项目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吴江开发区已建成电子联网监管区和出口加工区,汾湖开发区建成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盛泽镇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编制落实“4+4+1”产业规划,抓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缆电缆、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食品加工等四大新兴产业,抓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力争到2012年形成5000亿元产业规模。

三、抓配套改革,激活发展机制。吴江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场教学点,也是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早在1994年我市双浜村以农民承包土地入股建设村级集体农场,实现从“人人有田”到“人人持股”转变,为离土不离乡向离土离乡进城创造了条件,由此“三大合作”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目前,250个村共建有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37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建成土地股份合作社102家,入股土地面积11万亩,50万农民成为合作社股东,农民不种田比种田可以拿到更多钱,并以“三大合作”为基础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按工业开发区标准建设农业园区,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生产都达到了80%,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力推动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开辟第二收入渠道。在解放农民的同时,我们还在统筹使用城乡资源上进行积极探索,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大胆尝试置换手段,统筹城乡资源,在各镇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同时,普遍成立新农村建设市场化运作平台(农投公司),在耕地

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村庄治理、农房拆迁过程节余的土地置换进城,空间支持城镇建设,收益反哺“三农”发展,农民可选择以农村住房和宅基地置换取得城镇公寓房,以农村社会保障置换取得城镇社会保险,实行城镇居民户籍登记转换,既解决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问题,也解决了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问题。

四、抓公共服务,增强发展功能。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完成投入20亿元以上,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配套能力,重点抓好水、电、路、气、生态环保、信息化“六网”建设。目前,已建成日供水60万吨的区域供水工程,80万城乡居民一样喝上太湖水;实施区域天然气工程,已建成天然气管网400公里,有望近年内实现镇镇通;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城乡居民一样看上了高清晰电视节目。区域供水、区域供气、数字电视全面实现打表到户。交通建设建成七纵六横网络,各镇15分钟均可上高速、一小时内到达上海,公交建设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投资16亿元建成的21公里南北快速干线行车只需12分钟,成为沟通南北各镇的新亮点。生态环保建设狠抓区域集中治污,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157家,日处理能力达45万吨,每年投入绿化建设资金超过1.5亿元,每年确保新增绿化1.5万亩,目前所有镇已全部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市民出门350米以内就能步入绿化空间。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市民卡工程,城乡居民持卡可办理社保、医保、公交、游园、银联、缴费、消费等12项业务,共享“多卡整合、一卡多用”的现代生活。“村村接通公交车、家家喝上太湖水、人人手中一张卡”成为吴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抓和谐建设,展现发展魅力。1999年率先在全省将就业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2004年在全国率先一揽子对1982年以来所有失地农民纳入土地换保障制度,老年农民享受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部农民参加市民合作医疗,土保农民到龄享受每月260元保障收入,70岁以上农村老人和城镇无固定收入老人零缴费参保直接享受每月120元政府养老补贴,新吴江人居住满2年也可参加市民合作医疗保险,2006年起将原

七大镇镇级统筹企业人员纳入市级城镇社会保险。目前,已有14.1万农民参加土保,12万本市农民参加城镇社会保险,11.2万农民参加农保,49.7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全年保障补贴和支出超过5亿元。目前,我们抓紧实施农保土保向城保并轨工作,下个月将全面进入手续办理阶段,土保农民个人最多缴费8000元就享受城保,农保补交10000元即可转成城保并享受后三年缴费补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