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小调式 平行关系大小调课后练习

大小调式 平行关系大小调课后练习

大小调式 平行关系大小调课后练习
大小调式 平行关系大小调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大小调式、平行大小调

1.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C三线中音谱表、四线中音谱表上,正确地写出一至七个升、降号各调的调号,并用全音符标明平行大小调主音音高,写出大调及平行小调的调名。2.以D、#F、bE为主音,写出旋律大、小调式音阶。

3.以 E、bB、G、A、bE为主音上构成和声大、小调式音阶。

4.标出下列各调式音级的级数和名称:

5.辨认下列旋律的调式调性,写出调名并用音名标出稳定音级。

(1)

(2)

(3)

(4)芬兰民歌

(5)(德)亨德尔《第十四钢琴组曲》片断

(6)(俄)格林卡《云雀》片断

(7)(苏)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片断

(8) (俄)柴可夫斯基歌剧《欧根·奥涅金》片断

(9)李焕之《把青春献给长征》片断

(10)

(11)

(12)

(13)

5.在下面曲调中记入必要的临时升降号,使其成为所要求的调。

(1)bB调

(2)bC调

(3)E调

(4)#C调

钢琴24个大小调音阶的规律表.

钢琴24个大小调音阶的规律表(上) 钢琴学习——24个大小调 很多琴童在学习完24条音阶之后,甚至考完多少级之后,对调的概念还是非常模糊,甚至是一无所知,对音阶琶音的练习全靠死记硬背,甚至靠运气,根本不懂得大小调之间的规律和记法.我查阅一些资料,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以下方法巧记24个大小调.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最笨的方法--数手指 (大调)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熟练掌握音名C、D、E、F、G、A、B的顺序(如果还不认识26个英文字母,那就强迫自己记住这七个吧!) 具体方法: " 1、升号调:在四个手指头上数音名。 伸出左手四个手指,手心向自己,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数音名:C (食指)、D(中指)、E(无名指)、F(小指),数到G,又回到了食指。这时记住:“数了一圈,一个升记号,G调。”然后接着数:A(中指)、B(无名指)C(小指)、数到D又回# 到了食指。于是记住:“数了两圈,两个升记号,D调。”就这样,在四个手指上反复数音名:C、D、E、F、G、A、B、C、D、E、F……从食指开始数,再数到食指算一圈,数几圈就3是几个升记号,数到食指上是什么音名,就是什么调。 2、降号调:在三个手指头上数音名。 伸出左手三个手指,手心向自己,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顺序数音名:C(食指)、D(中指)、E(无名指),数到F,又回到了食指,“数了一圈,一个降记号,F大调”然后接着数:G(中指)、A(无名指),数到B,又回到食指了。“数了两圈,两个降记号,降5B大调。”如此在三个手指上数音名,从食指开始数,再数到食指算一圈,数了几圈就是几个降记号,食指上的音名是什么,就是降什么调。 需要说明的是:从第二圈开始,数到的音名是什么,都要在这个音名前面加一个降字应该是它的降X调。 这种方法实在太笨,数手指的时候比较傻,而且一般很容易忘记已经数过几圈了,所以不推荐使用,只是作为"五度循环"原理的实践可以玩玩。 二、给出升降号后判断调性(大调) 1、如果谱上是升号,那么无论几个升号,最右边一个升号再高半音,就是这个调式的主音。 比如说,有四个升号,谱上从左到右依次标记升F、C、G、D,即最后一个升号标记#D,则#D的高半音为E,该调式为E大调。 2、如果谱上是降号,那么有两种情况: (1)只有一个降号的调:这是F大调,必须死记了,没窍门。 (2)有两个或以上降号的调:从右边数起倒数第二个降号所标记的音,就是该调式的主音。比如说,有五个降号,谱上从左到右依次标记降B、E、A、D、G,那么倒数第二个降号标记的是bD,则该调式为降D大调。 三、小调与大调的关系 1、每一条小调都是大调的下方小三度,即向左数三个半音。比如C大调,向下数三个半音就是a小调。值得注意的是,大调和小调一定是三度关系。比如A大调向下数三个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比大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地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地读法和 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地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地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地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地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 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地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 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地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地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地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钢琴24个大小调音阶的规律表

钢琴24个大小调音阶的规律表 钢琴学习——24个大小调 钢琴学习——24个大小调 很多琴童在学习完24条音阶之后,甚至考完多少级之后,对调的概念还是非常模糊,甚至是一无所知,对音阶琶音的练习全靠死记硬背,甚至靠运气,根本不懂得大小调之间的规律和记法.我查阅一些资料,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以下方法巧记24个大小调.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最笨的方法--数手指 (大调)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熟练掌握音名C、D、E、F、G、A、B的顺序(如果还不认识26个英文字母,那就强迫自己记住这七个吧!) 具体方法: " 1、升号调:在四个手指头上数音名。 伸出左手四个手指,手心向自己,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数音名:C(食指)、D(中指)、E(无名指)、F(小指),数到G,又回到了食指。这时记住:“数了一圈,一个升记号,G调。”然后接着数:A(中指)、B(无名指)C(小指)、数到D又回# 到了食指。于是记住:“数了两圈,两个升记号,D调。”就这样,在四个手指上反复数音名:C、D、E、F、G、A、B、C、D、E、F……从食指开始数,再数到食指算一圈,数几圈就3是几个升记号,数到食指上是什么音名,就是什么调。d5 k3 } 2、降号调:在三个手指头上数音名。 伸出左手三个手指,手心向自己,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顺序数音名:C(食指)、D(中指)、E(无名指),数到F,又回到了食指,“数了一圈,一个降记号,F大调”然后接着数:G(中指)、A(无名指),数到B,又回到食指了。“数了两圈,两个降记号,降5B大调。”如此在三个手指上数音名,从食指开始数,再数到食指算一圈,数了几圈就是几个降记号,食指上的音名是什么,就是降什么调。 需要说明的是:从第二圈开始,数到的音名是什么,都要在这个音名前面加一个降字应该是它的降X调。 这种方法实在太笨,数手指的时候比较傻,而且一般很容易忘记已经数过几圈了,所以不推荐使用,只是作为"五度循环"原理的实践可以玩玩。 二、给出升降号后判断调性(大调) 1、如果谱上是升号,那么无论几个升号,最右边一个升号再高半音,就是这个调式的主音。 比如说,有四个升号,谱上从左到右依次标记升F、C、G、D,即最后一个升号标记#D,则#D的高半音为E,该调式为E大调。 F. [2 j 2、如果谱上是降号,那么有两种情况: (1)只有一个降号的调:这是F大调,必须死记了,没窍门。 (2)有两个或以上降号的调:从右边数起倒数第二个降号所标记的音,就是该调式的主音。比如说,有五个降号,谱上从左到右依次标记降B、E、A、D、G,那么倒数第二个降号标记的是bD,则该调式为降D大调。 三、小调与大调的关系 1、每一条小调都是大调的下方小三度,即向左数三个半音。比如C大调,向下数三个半音就是a小调。值得注意的是,大调和小调一定是三度关系。比如A大调向下数三个半音是#f小调,我们就不能说是bg小调。因为f和A是三度关系,而g和A只是二度关系。 2、小调的升降号是在保留相对应的大调升降号的基础上,再升高第七级音。比如D大调有两个升号,#F和#C。那D大调所对应的b小调也应该有#f和#c,同时还要升高从b开始数的第七个音,即#a。于是我们得出,b小调的音阶应该是b、#c、d、e、#f、g、#a、b。 音阶一定要多练,各门乐器虽然演奏方法不同,但音阶都是相通的。我希望琴童不要忽略对音阶的练习。对调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比大小》、《几和第几》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农远课件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2只鹅、2个盆子、2个竹筐)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3盆花、3只蝴蝶)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4只小鸡、4棵葵花;5个南瓜、5个玉米)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钢琴24个大小调音阶的规律表

钢琴24个大小调音阶的规律表 2012-01-29 12:37:30| 分类:宝宝学钢琴|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钢琴学习——24个大小调 钢琴学习——24个大小调 很多琴童在学习完24条音阶之后,甚至考完多少级之后,对调的概念还是非常模糊,甚至是一无所知,对音阶琶音的练习全靠死记硬背,甚至靠运气,根本不懂得大小调之间的规律和记法.我查阅一些资料,根据自己的体会,总结出以下方法巧记24个大小调.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最笨的方法--数手指 (大调)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熟练掌握音名C、D、E、F、G、A、B的顺序(如果还不认识26个英文 字母,那就强迫自己记住这七个吧!) 具体方法: " 1、升号调:在四个手指头上数音名。 伸出左手四个手指,手心向自己,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顺序数音名:C(食指)、D (中指)、E(无名指)、F(小指),数到G,又回到了食指。这时记住:“数了一圈,一个升记号,G调。”然后接着数:A(中指)、B(无名指)C(小指)、数到D又回# 到了食指。于是记住:“数了两圈,两个升记号,D调。”就这样,在四个手指上反复数音名:C、D、E、F、G、A、B、C、D、E、F……从食指开始数,再数到食指算一圈,数几圈就3是几个升记号,数到食指上是什么音名,就是什么调。d5 k3 } 2、降号调:在三个手指头上数音名。 伸出左手三个手指,手心向自己,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顺序数音名:C(食指)、D(中指)、E(无名指),数到F,又回到了食指,“数了一圈,一个降记号,F大调”然后接着数:G(中指)、A(无名指),数到B,又回到食指了。“数了两圈,两个降记号,降5B大调。”如此在三个手指上数音名,从食指开始数,再数到食指算一圈,数了几圈就是几个降记号,食指上的音名是什么,就是降什么调。 需要说明的是:从第二圈开始,数到的音名是什么,都要在这个音名前面加一个降字应该是它的降 X调。 这种方法实在太笨,数手指的时候比较傻,而且一般很容易忘记已经数过几圈了,所以不推荐使用, 只是作为"五度循环"原理的实践可以玩玩。 二、给出升降号后判断调性(大调) 1、如果谱上是升号,那么无论几个升号,最右边一个升号再高半音,就是这个调式的主音。 比如说,有四个升号,谱上从左到右依次标记升F、C、G、D,即最后一个升号标记#D,则#D的高半 音为E,该调式为E大调。 F. [2 j 2、如果谱上是降号,那么有两种情况: (1)只有一个降号的调:这是F大调,必须死记了,没窍门。

大小调

在音乐中,要表现音乐思想、塑造音乐形象仅仅依靠一个孤立的音、和弦或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是难以实现的。 在音乐中,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调式中音的分类] 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 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不稳定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 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我们常见的某一个音(或和弦)在某一调式体系中是稳定的,但在另一调式体系中可能变得不稳定,即便在同一调式体系中,因为和声处理的不同,某些稳定音也可能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调式的分类] 调式分为大调式和小调式。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叫大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小调式也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在大小调体系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Ⅰ、Ⅲ、Ⅴ级。这三个稳定音级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第Ⅰ级最稳定,而第Ⅲ级和第Ⅴ级的稳定性较差。三个稳定音和它们的稳定性只有和主音三和弦共响时才能表现出来,假使用其他非主音三和弦时,则不具有稳定性。第Ⅱ级、第Ⅳ级、第Ⅵ级、第Ⅶ级是不稳定音级,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显露出二度关系进行稳定音的倾向。 (1)大调 依照十二平均律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半音(DO、#DO、RE、#RE、MI、FA、#FA、SOL、#SOL、LA、#LA、SI)开始,依照大调的音程排列次序来做出一个全新的大调,以C大调为例: I II III IV V VI VII I 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 A:主音、导音: 每个大调都有七个音,您看到的罗马数字就是我们为这七个音排列的级数,第一个音为I 级音做为整个大调最主要的音常常被称为"主音",而第七个音为VII级音作为引导整个音阶再度回到主音的VII级音常常被称为"导音"。 B:大调的组成规则: 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大小,依序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这就是大调的组成规则,我们将整个音阶分成两部分:『DO、RE、MI、FA』+ 『SOL、LA、SI、DO』,称之为"音型",每个音型含四个音,其间的音程距离都是『全、全、半』,所以一个大调就是由两个『全、全、半』音型,中间以一个全音连接而成。整个大调音阶组成的口决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C:升级大调 例1:

比多少(比大小)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比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6—8页 教学目标: 1、探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 的含义。 2、经历观察、操作、体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 题。 3、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 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探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兔、砖、小猪、木头、苹果、萝卜等实物图片和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动物盖房子的故事,大家一定要仔细听,边听故事边看图片:(课件播放图片,老师讲故事)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小猪正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砖,有的扛木头,忙得可欢乐了!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跳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水果招待客人。 师:好,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们观察大屏幕,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生可能回答:小猪扛木头、小兔搬砖、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 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大家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将实物图片无序地贴在黑板上。) (学情预设:前面学生已经掌握按一定的顺序数物品的数量,所以这个问题对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比大小几和第几教案

word整理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 根小棒,实物投影仪、农远课件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学习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2只鹅、2个盆子、2个竹筐)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3盆花、3只蝴蝶)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4只小鸡、4棵葵花;5个南瓜、5个玉米)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学习参考资料 word整理版 2.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 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18页的第1~4题,第19页的第5题,学生做在书上(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五、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比大小

第几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几一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关于几个和第几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5各数,并会比大小的基础上,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并能通过已知经验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知道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难点:区分几和第几的意义,能正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幻灯片,方片4个,圆片1个。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从前,有一个小朋友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汉堡店吃汉堡,他先吃了一个,没有饱,又吃了一个还是没有饱,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呢?为什么?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4个汉堡与第4个汉堡表示的意思不同。 小结: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说明他一共吃了4个汉堡;如果直接吃第4个,实际上他只吃了1个,能饱吗?看来第4个和4个不一样,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第几》。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几和第几之间的差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感知序数含义。 教师: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让学生详细描述画面上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如果你个小法官,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认识到准确描述位置时,不光要说第几,还要说清数的方向。 小结:就是像你们说的这样,从前面数,小朋友排在第2位;从后面数,小朋友排在第4位。看来我们在描述小朋友排在第几时,不仅要说清他是第几,更重要的是说清你是从哪往哪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朋友在队中的位置,那么其他人都排在第几位呢?试着说一说。 2.深入探究,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师:看来这两个问题难不倒聪明的你,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穿军装的阿姨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教师:前面有3人,这里的3人与刚才我们说过的第3位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运用让学生明确3人指的是3个人,而第3位指的是1个人。 小结:看来这个3指的是3个人,而另一个3指的是1个人,虽然都是3,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完全不相同。 3.巩固方法,灵活应用几个和第几。 教师:小动物正在排队准备比赛了,可是小兔子找不到自己应该站在哪儿。小裁判员只告诉小兔子它在队中是第3位,它应该站在谁和谁之间呢?你能帮帮它吗? 借助环节一、二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充分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理解小兔子的位置可能是从左往右数的第3位,也可能是

钢琴大小调远关系调式调性转调

钢琴大小调远关系调式调性转调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钢琴大小调远关系调式调性转调》的内容,具体内容:大家在钢琴的学习中也许会疑惑钢琴大小调远关系等问题,下面我就为您整理一份钢琴学习中的经验。相差两个以上调号的调式调性,调式主音之间有多种音程关系。远关系调式调性较近关系调式调性... 大家在钢琴的学习中也许会疑惑钢琴大小调远关系等问题,下面我就为您整理一份钢琴学习中的经验。 相差两个以上调号的调式调性,调式主音之间有多种音程关系。远关系调式调性较近关系调式调性涉及范围广,变化幅度大。 远关系调式调性皆按照主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加以分类。 同主音调式调性 第8小节第二拍之前为e小调。第8小节第三拍之后为E大调。第8小节中两调式共同的主音E为转调中介环节。 第4小节强拍处E音之前为E大调。高八度E音之后为e和声小调。该例将同主音大调的III级音降低变化半音而引入e小调。 三度调式调性 前7小节为A自然大调,#D调式变音。第8小节之后为C自然大调。第7小节中两调式共同的E音为转调中介环节。 前4小节为F自然大调。第5小节出现F大调小下属和弦,该和弦为bD大调之VI级三和弦,从而引入bD大调。 调式调性之转换无过度环节,皆由旋律严格移位构成,具有换掉特征,属

于典型的色彩性写法。 调式变音有多种构成方式,常见的有助音式、经过音式、跳邻音式、邻跳音式及自有音式等。 位于同一调式音级的下方或上方的调式变音,为助音式。位于两个不同调式音级之间的因级进而形成的调式变音。为经过音式。两个不同的调式音级之间因跳出级进而形成的调式音变,为跳邻音式。两个不同的调式音级之间因级进跳出而形成的调式变音,为邻跳音式。与两个调式自然音级之间构成跳进的调式变音,为自由音式。 调式变音多以半音关系倾向于调式自然音。调式变音多数具有离调功能。#C出游向d小调交替之倾向。#G处有进入a小调之倾向。bE处进入bB大调之倾向。bA处则有进入bA大调或f小调之倾向。 调式变音类型在我们分析谱子,找到曲目的调式关系运用有重要意义。大家可以详细多记忆哈。 不同调式调性连续转调 由b大调转入上方大二度#C大调。#C大调转入下方大三度A大调。A大调转入上方纯五度E大调。E大调转入同主音e小调。含二度、三度与同主音远关系及四五度关系调式调性转调。调框架变换相当频繁。 主题头部的基本节奏型x _xx_ X X,辅以级进上行的旋律进行,成为调性展开的统一因素,该例具有主题变奏写法特征。 本章第四、第五节从旋律角度介绍了大小调近关系调式调性与远关系调式调性转调的常见方式。就调式调性之间在转调方面的总体状况而言,着眼于旋律方面的转调分析知识一个方面,而大量的、种类繁多的调式调性转调类别则要靠多声思维。在不同的体系的和声逻辑制约下,在旋律中未出现新调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 本教学设计由提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让我们先来念“手指歌”。 (学生活动。) 2、观察数量。 (媒体出示书第14~15页的主题图。) %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 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3、2。教师同时板书。) [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1 "

(板书:《比大小》) 二、新授 探究一: 1、知道相等。 ;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教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P17及练习三第3、6、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

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比大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引出课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情景故事“小猴分水果”:今天,小猴皮皮过生日,听说他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同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师提问:1.图上有 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 1个桃、 1根香蕉,够不够?学生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师:小猴子也有这样的烦恼。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像什么,用手势比“<”。 3.教学“<”(猴和香蕉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整理、比较等活动,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从事简单初步的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9只猴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请学生认读1—5各数。 (二)提问:4前面的数是几?3后面的数是几? (三)提问:与3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二、探究新知 (一)师讲故事:有一天,有几只猴子到山上去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饿,于是他们就跑到山上去摘了很多水果,来到草地上来吃。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摘了哪些水果呢?(师播放课件,出示主题图)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呢?分别是多少呢? 2.图上有几只猴子呀? (师播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

(二)引导学生学习“>”“<”“=”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将3只猴子和3个桃子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这里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同样多) (3)师说明: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板书“=”) (4)提问:这是什么号呢?(板书“等号”) (5)提问: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板书“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将3只猴子和2根香蕉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呢?(猴子多些) (3)师说明:3只猴子多些,2根香蕉少些,也就是说3要大些,2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师指出“>”的名称是大于号并板书。 (5)师教读3大于2并板书。 (6)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大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 3、教学“<”(猴和梨比) (1)师将3只猴子和4个梨的图片粘在黑板上。 (2)提问:现在是什么多些呀?(梨) (3)师说明:4个梨多些,3只猴子少些,那么也就是说4要大些,3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提问:这个符号它的名字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板书“小于号”) (5)提问: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指名读并让学生教读两遍,师板书

小学数学教案:《比大小》

小学数学教案:《比大小》 分析教材: 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 号感”,同时,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 计的教学打下基础。要求学生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 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分析学生: 《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早就接触到了,只是在脑海有一个初 步的表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这节课只要教师利用各种形式,把数学 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相信学生很快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而且初步建立符号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唤 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谁和谁比较 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 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什么和什么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运用了新知解 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页,第8页“做一做”的第 1题,练习二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 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 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大小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比大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引出课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情景故事“小猴分水果”:今天,小猴皮皮过生日,听说他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同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师提 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 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学生有的说够,有的 说不够。)师:小猴子也有这样的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 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板书课题: 比大小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2.教学“>”(猴和香蕉比)。(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2)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像什么,用手势比“<”。 3.教学“<”(猴和香蕉比)方法同2。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大小)

基本信息 课题认识等于(=)、大于(>)、小于(<) 作者及工作单位 XXX 江西省赣州市XXXXX中心小学数学二班 教材分析 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比较扎实,但个别同学存在学习态度及方法问题,有待指导与提高。另外,需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学目标 1、让一年级学生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并且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能在5分钟内完成10题练习,准确率达90%。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意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为学习新知作准备,借助直观教具,使学生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实践应用 拓展深化1、出示两个文具盒,说 明里面装的都是铅笔。 问:你知道哪个里的铅 笔多吗? 说明:要知道哪个 多,就要数一数各有多 少,再比一比。(揭示课 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主题图。 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参加 了比赛?每队中各有多 少成员?根据生答,出 示各种动物的头像图。 2、教学“=” 指小兔队和小猴队的图 像。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明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说明题意 4、小熊队比松鼠队 少,3比5少。读读、 写写。 1、比一比、填一填。 2、填一填、读一读。 3、填一填、说一 说。 认识>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江池小学李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