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校本课程诵读经典诗文奠基人生底色汇报材料

小学校本课程诵读经典诗文奠基人生底色汇报材料

小学校本课程诵读经典诗文奠基人生底色汇报材料
小学校本课程诵读经典诗文奠基人生底色汇报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诵读经典诗文,奠基人生底色》汇报材料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从全国范围来看,诵读经典已渐成风气,2002年4月,中华孔子学会成立了国学启蒙馆,召开了全国首届国学启蒙研讨会。全国少工委、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有关下属机构也加入了经典导读的系列推广行列。据相关统计,到目前为止,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深圳等二十多个城市已经成立了经典导读中心,全国加入经典诵读行列的儿童有120多万。

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孩子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孩子终生受益,我们觉得开展经典诵读工程势在必行。因此,2007年9月我校承接了山东省实验课题《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正式开始以经典诵读为校本内容的书香校园建设工程。近两年以来来,我们有效创设经典诵读校园氛围,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组织全校师生诵读经典,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实验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绩,现把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积极营造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

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并将文化建设的视角投向家庭与社区,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

1、精心建设校园文化。

两年以来,我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着力打造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文化内涵。景点体现书香雅致韵味。我们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展示了历朝历代的经典诗篇、经典名句。学校在校园西侧布置了《三字经》诵读墙,在教学楼的门厅里、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经典古诗词、教育格言,在教室里张贴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这些字画、名言成了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们有的揭示阅读的意义,有的阐述读书的方法……此外,我们精心布置学校、班级的每一快墙报,在各班墙报上开辟了"书苑飘香,经典诵读"的栏目,有"新书介绍""教你一招""优秀读后感"等,并及时更新。可以说"书苑飘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经典氛围之中,耳濡目染,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2、用心引导家庭文化。

学校以发告家长书、编印家校小报、开家长会、家访、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读书活动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书香文化,继而为创造家庭阅读文化打下基础。学校还定期举办家庭亲子阅读比赛、

家庭小书屋评比,倡导父母与孩子在诵读经典及阅读中共同成长,有效地引导家庭文化的建设及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二、精心确定经典诵读教材

文学经典浩如烟海,除《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的课题实验推荐用书外,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反复研讨,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理解能力,分别选取了不同的经典诵读内容。这些内容力求体现儿童经典诵读的特点,以适合儿童吟诵的韵语、韵文与诗词为主,辅以儒学《论语》及《增广贤文》;突出诵读的连贯性、连续性。以少讲多读、熟读成诵为原则。注意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区别,注意诗、词、曲、文的有机整合。

一年级选取了古诗40首和《百家姓》为内容,二年级选取了古诗40首和《三字经》为内容;3--6年级均安排了40首古诗、8首宋词、2首元曲(每学期一半),另外分别配有经典古文:三年级《弟子规》、四年级《千字文》、五年级《论语》和六年级《增广贤文》。这样一来,使各个年级都有基本固定的读本。在点上保证有书可读,在线上又遵循了发展性的规律,在面上又兼顾了多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博采众长。

为使经典诵读活动科学有序的开展,学校还组织编写了经典诵读校本培训用书《相约经典》,从诵读方案、诵读序列、经典美文、教师案例、学生感悟五个方面对经典诵读活动给予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另外,学校组织教师精心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分不同的层次向学生推荐,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名著、益智故事等。在分阶段实施校本教材《相约经典》规定的篇目的同时,推荐中国四大名著简读本,推荐杨红樱、曹文轩、秦文君等优秀儿童文学家的作品让孩子们阅读。

三、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新的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市已经全面铺开,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经典诵读工程也带来了契机。因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另外,对课程的管理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经典诵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内容,解决目前在这个方面存在的学习内容问题,是符合新课程的开放性的基本理念。“经典诵读”要想比较深入的研究与开发,它必须作为校本课程提出,纳入校本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经典诵读落到实处。因此我们从地方课程中每周设置一节经典诵读课,利用学校校本教材和地方教材(低年级《古诗文诵读》、中高年级《国学启蒙》)上好每一节经典阅读课。课型可以是诵读指导、感悟交流、新书推荐、名篇赏析,力求形式多样,活泼有趣。

2、指导经典诵读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经典,在自主学习上还是存在困难的,因此,低中年级我们运用了快乐诵读法,教师领读、配音朗读,让学生随时随处诵诗句,轻轻松松读经典。有些诗词以吟唱的方法,有些内容以欣赏图画的方法,也有的以欣赏卡通动画的方法,这些方法改变了经典刻板的面容,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有的班级采用"从头再来"法,每天先把学过的内容集体诵读一遍,再学新的内容,环环相扣,一天一得。也有的班级先听后读,既提高听力,提高诵读质量,也可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结合。高年级采用多形式诵读,将诵读活动与书法、绘画、表演融为一体。学校专门设计了古诗配画、经典改写、积累卡等用纸,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尽情抒发自己对经典的多元感悟,读在其中,乐在其中,使诵读活动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3、建立班级图书角,拓展阅读空间。

学校为各班统一配备书柜,并根据年级特点,配发了人手一本的精美图书,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并积极开展班级图书交流活动。现在各班人均图书达5册,图书角里的图书全天向学生开放,各班均安排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管理和借阅登记,真正做到图书环绕学生左右,学生随手可得想要图书,课间饭后,学生可以在教室、可以在阅览室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卷有益,一本本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知识之窗",也使学生真正和书交上了朋友。课间、午休的时候,这里便是孩子读书的乐园,他们有的端坐在书桌旁,有的干脆席地而坐,有的三五成群一起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这里由学生自己管理,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乐园和学校校园环境建设的亮点之一。

4、多时间段的诵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为了保证“经典诵读”活动扎实、高效的开展,学校开辟了专门的诵读时间。1)早晨到校及时读,早晨学生到校,即开始诵读。2)课前准备快乐读。各班语文课前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诵读古诗文1分钟,让学生坚持每周吟诵古诗不少于2首,鼓励多多益善。内容依据学校下发的古诗文诵读篇目。3) “经典午餐”抄录读。每个学生自备一个经典抄录本(由班级统一配备的硬皮本),每天中午抄录古诗一首或美文一段(注明时间),要求字迹工整,抄诵结合。鼓励书画结合,形式创新。4)“经典周五”充分读。周五下午,各班自行安排一定时间用于对经典诵读进行辅导和抽查。

5、加强经典诵读的研究。

做好一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观念的转变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在开展经典诵读工程这项工作时,我们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一方面,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课题进行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研究,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组织有关实验教师执教题研究课,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了听课、研讨的全过程。每人都撰写了经典阅读教学反思录,为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四、努力探索有效的评价办法

1、举办"读书节"、"班级文化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活动,如"古诗文朗读比赛"、"诵读报告会""小小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家庭星级小书屋评比""小博士故事会"等。而平时以班级为单位的系列活动,则基本上每周都要举行。以活动促学生诵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2、开展小小读书郎经典诵读考级活动。为了保障诵读效果,避免走过场,学校对诵读活动进行了质量监控,开设经典诵读个人考级平台,学生人手一本《经典诵读考级手册》,制定了考级的标准。低年级每学期诵读古诗文21首,中、高年级每学期诵读古诗文26首并达到相应的阅读量,就可以获得相应年级段的诵读章。学生诵读得越多,诵读奖章的级别越高(每年级各三级)。低年级重在背诵,中、高年级背诵和书面测试相结合,激励学生自我挑战。同时,我们要求各班级把"经典诵读考级"活动与期末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队员"结合起来,这样,经典诵读活动就不仅仅是读书的过程,也是立德的过程,也是精神成长的过程。

五、倡导"亲子共读",延伸诵读时空

学校注意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经典诵读的时空向家庭、向校外延伸。一段时间以来,家长成为我校书香行动有力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使经典诵读成为学生和家长的自觉行动。我们通过发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提出了"打造书香底蕴,构建和谐家庭"的建议,具体有以下几点:

1、父母和孩子共阅读。父母要成为读书的主体,成为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学友,成为孩子读书的引领者。每当夜晚来临或闲暇假日,和孩子共同读书,书籍的芳香弥漫着清秀的庭院,家庭弥漫着温馨的氛围。这随之而来的必将是知识的增长、精神的滋润,也是实实在在地引领孩子远离浮躁、奔向前程的实际行动。

2、开辟家庭"小书屋",让书籍成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外经典读物占领家庭的书柜。站在书柜前,一家人就站到了大师的身边,就站到了时代的前沿。父母和孩子的诵读,积淀着家庭的人文底蕴。

3、制作阅读档案袋。让读书成为家常的话题。把书中的所见、所得、所感搬到桌上来,形成家庭读书"沙龙",奏出一支美好的"书香交响曲"。家长引导孩子边读边写,并把日记、读书笔记、作文以及网络下载、报刊剪辑的资料等分类整合,家长与孩子一同制作"经典阅读档案袋",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

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实验,让我们深深感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确确实实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使他们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恬静;也使他们气质不凡、谈吐尔雅、出口成章。另外结合着说与写,深化了对经典美文意境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素养。

2008年6月11日,我校成功举办了滕州市小学经典诵读现场会,市局有关领导和全市1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会上,我们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师生素养展示,2000多名学生集体诵读了《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和《增广贤文》等,孩子们熟练地充

满感情地背诵,赢得现场代表的阵阵掌声;《歌伴舞——明月几时有》将苏东坡的超凡脱俗,超旷飘逸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诵读舞蹈——竹枝词》在优美、欢快的音乐背景之下,配以舞蹈,朗诵,使人加深了对词的理解,身临其境,如醉如痴;……会后,市教育局韩韩局长对我们经典诵读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滕州电视台连续播放了我们的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有的家长还吐露了这样的心声:"与其让电视广告词填满孩子的小脑袋,还不如让他吸纳传统文化经典。"

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1、要有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合适的诵读内容,作为校本课程,还必须有校本课程指导纲要和科学的评价标准。而这些,目前我们还不具备。

2、古诗文指导的形式如何切实有效?课堂教学怎样指导,跟各个学科如何有效结合与渗透?这些目前还是研究的薄弱地带。

今后,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探索,从而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形成体系,形成合力,收获实效。1、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育人应以德为本。把经典诵读与学校德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诵读经典可以修身养性,格言警句会激励学生成为有教养的人。学校少先队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与圣贤对话,领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激励。

2、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我们把经典诵读活动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校本教研之中,语文学科着重研究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使经典诵读有情、有韵、有味,追求量的积累和读的质量,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依托诵读经典,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积淀学生人文素养。音乐学科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利用唱的形式表现经典作品;美术学科也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组织学生用书画的形式再现经典,解读经典。

我校开展经典诵读的实验虽然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我们深深感到读书对于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如今,只要踏进书院小学大门,你就会被满面而来的浓浓书香所陶醉。书籍就是粮食,知识就是力量。每天清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会传出琅琅的读书声;每到课间,在悠扬清脆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沉浸在书中,那一本本书,就像那一条条清澈的小溪,在师生的心田里滋润流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书院人深知,是诵读滋润了我校师生的底气,是读书给予了我们灵气,是经典诵读让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正焕发着勃勃生机,无愧于“书院”这一殊荣。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在不断的尝试中积蓄着成功的经验,从稚嫩走向成熟,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以后我们一定认真总结得失,更加扎实的把这项工作开展下去,为学生奠基良好的人生底色。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 目录 1、咏鹅 2、春晓 3、梅花 4、小儿垂钓 5、登鹳雀楼 6、鹿柴 7、静夜思 8、古朗月行 9、望庐山瀑布 10、早发白帝城 11、绝句 12、春夜喜雨 13、绝句 14、枫桥夜泊 15、游子吟 16、江雪17、赋得古原草送别 18、池上 19、忆江南 20、悯农 21、悯农 22、寻隐者不遇 23、山行 24、清明 25、小池 26、夜宿山寺 27、江南春 28、村居 29、所见 30、江上渔者 31、梅花 32、惠崇春江晓景 33、晚春 34、望洞庭 35、浪淘沙 36、渔歌子 37、送元二使安西 38、39、别董大 40、蚕妇 41、陶者 42、乐游原 43、蜂 44、元日 45、泊船瓜州 46、泊船瓜州 47、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48、题西林壁 49、夏日绝句 50、示儿 5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3、凉州词 54、宿新市徐公店 55、出塞 56、芙蓉楼送辛渐 5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8、赠注伦 5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0、望天门山 6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2、春日 63、题临安邸 64、游园不值 65、乡村四月

66、墨梅 67、石灰吟 68、竹石 69、己亥杂诗 70、三衢道中 71、约客 72、兰溪棹歌 73、长歌行 74、七步诗 75、回乡偶书 76、过故人庄 77、鸟鸣涧 78、秋浦歌79、早春 80、晚春 81、劝学诗 82、画眉鸟 83、金缕衣 84、清平乐·村居 85、归田园居 86、登幽州台歌 87、山居秋暝 88、滁州西涧 89、观书有感 90、马诗 91、乌衣巷 92、登飞来峰 93、相思 9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5、过分水岭 96、鹿柴 97、冬景 98、冬夜读收示子聿 9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0、浪淘沙 101、西江月 102、寄扬韩绰判官 103、琵琶行 104、小儿垂钓 105、房兵曹胡马 106、送灵澈上人 107、从军行 108、江畔独步寻花 109、入京 110、华山 111、易水送别 112、鸟 113、秋夕 (试行) 咏鹅 唐代诗人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 唐代诗人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南 汉乐府诗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 唐代诗人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代诗人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凉州词 唐代诗人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登鹳雀楼 唐代诗人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小学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2017—2018学年度 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 1.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朝读课进行赏析品诵,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 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

逐一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诵读要求。 1、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3、做到情感诵读 4.每周一次集体诵读。 (二)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晨读的读书演讲交流时间,采取语文教师辅导、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解读和欣赏古诗。通过学校老师在小黑板上练粉笔字书写的古诗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忆。 2.班级举办诵诗会活动。 3.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三)诵读时间 1、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 2、周周背一首古诗: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年段背诵以外的古诗文。 3、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4、在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完整word版,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总结,推荐文档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本校课程《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王口镇中学 2016年7月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本校课程 《词园漫步》教学总结 宋词诵读是我校的一项特色。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连绵千里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学期我们开展每周一词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尝试运用的教学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有道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根据教材扩充学习法。在教一新课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宋词,课外补充让学生回家好好诵读,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三)是诵读想象法。就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经典诵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启迪了他们的心智。 (二)学生在经典的浸润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不足的地方

(一)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二)检测反馈需要改进。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用奖励措施,会背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任何帮助手段。致使部分学生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 (三)讲解方式需要改进。虽然我改进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力,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后的方法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注释,学生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帮助解决。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从升初中开始让学生直面古诗文,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大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将义无返顾地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铸人铸魂的功德事业坚持下去。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小学)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小学生组)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山居秋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明日歌(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 1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事件:节目《齐鲁青未了》获奖一事,具体阐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经典古诗文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境界动人,不仅蕴涵在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积着中华民族不灭的精魂。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也是是孩子们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当今社会,文化快餐盛行,社会普遍阅读力下降,网络文化充斥。很多家庭也忽视了对孩子优秀品质的教育;很多学校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更见复杂、紊乱,甚至负面的、恶劣的影响越来越多。 近年来,传统文化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教育者都感受到了普及传统经典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经典魅力无穷,能够在向上、向正、向深等方面影响人的心灵和思想,而且这种影响不但是良性的,而且是深刻的,是久远的,是根本性的。台湾国学经典大师王财贵教授也曾说道:“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讽咏、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据研究,十三岁以前的儿童是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对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健康的道德

精神和积极的人生信念、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格,还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孩子的日后成长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战略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也指出了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并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1~6年级仅推荐75篇,其余的篇(段)可以由校本教材开发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认识到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开发校本教材。为了保证经典诵读的质量,让学生领略最优秀的文化,体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原则,我校专门组织一部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教育心态的骨干教师,开发了一套经典诵读的电子教材,每学期上下两册,六个年级共12册,每册平均50首(篇)。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经典诗歌,《诗经》《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适合儿童诵读的国学经典。形式上以幻灯片的方式演示,配以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作者简介、诗文注释或者诗文的音频、视频资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情境性强,非常实用。

小学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教材

主编 刘爱国 王维华 金字小学

目录 《终南望余雪》 (1) 《送灵澈》 (2) 《月夜》 (3) 《大林寺桃花》 (4) 《题金陵渡》 (5) 《杂诗》 (6) 《渡汉江》 (7) 《送崔九》 (8) 《泊秦淮》 (9) 《逢入京使》 (10) 《寄扬州韩绰判官》 (11) 《夜雨寄北》 (12) 《八阵图》 (13) 《赤壁》 (14) 《石头城》 (15) 《登幽州台歌》 (16) 《江南》 (17) 《敕勒歌》 (18) 《静夜思》 (19) 《乌衣巷》 (2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2) 《望岳》 (23) 《夏日绝句》 (24) 《相见欢》 (25) 《小池》 (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 《五柳先生》 (28)

终南①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②明霁色③, 城中增暮寒。 【作者介绍】 祖咏(669—746?),洛阳人。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他的诗以描写山水为主,辞意清新,文字洗炼。 【注释】 ①、终南:山名,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②、林表:树林外层与近空处均称林表。 ③、霁色:雨雪止歇。 【语译】 终南山的北岭啊分外地秀,峰顶的积雪啊在云端里浮。山林的上空啊天色已放明,长安城里的人家啊饮食感觉晚来天变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五首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 此诗写的是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清朝诗人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 【链接】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校本课程诵读的实践与反思

校本课程——诵读实践与反思 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本课程建设。 一、营造诵读氛围,创设诵读环境 首先,我们打造了“百米文化墙”和“经典走廊”,将古诗文中的经典诗文、书法作品、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图片等隽刻在墙上或挂在画框中,在绿树的掩映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警句琳琅满目,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每天大课间和中午诵读时间,全体师生在优美的古典音乐萦绕中大声整齐诵读,与经典对话,和圣贤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以宁静和舒畅。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包括“精彩每一天,诵读每一天”;“与经典同行”“我来读经典”等。学生在诗化环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 其次,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亲子诵读等展示师生诵读成果,交流师生感受,共享诵读带来的心灵愉悦,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 再则,号召家长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们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经典诗词背诵给家长听,家长评出等级(作为学生评“诵读之星”的条件之一),并教自己的家长读经典,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展“我与父母读经典”活动,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在学校举办的“童声诗韵,做阳光少年”经典诵读活动中,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演出的亲自诵读节目受到师生的好评,不仅展示了父母与孩子诵读的成果、收获,更在家长与孩子心与心的交融中体味生命本质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长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校诵读活动的开展和和谐家庭建设。 二、开展活动整体推进 学读栏目,时间在每周五晨会课准时播出。或请学生带领大家朗诵,或播放著名主持人的朗诵古诗磁带,或介绍著名诗人的奇闻逸事,让学生耳闻目睹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欣赏中得到情感陶冶。每学期评选一次“诵读之星”,人人参与,不限制名额,只要达到规定要求,均可以成为经典诵读之星,并根据

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古诗文诵读 课程意义: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6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

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课程方案的建设和实施,对于学校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程基础:学校自1998年开始,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的古诗文诵读活动,2004年后进一步拓展到以《论语》、《大学》、《老子》、《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学经典诵读。集九年实践与探索,业已形成以古诗文经典诵读促进育人为本的学校整体发展共识。在市区参加古诗文诵读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教师的支持、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社会声誉逐年提高。以诗激情、益智、明理、育人渐成特色。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综合性课程。 课程特点: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知识性、教育性的特点。在活动开展中具有整合性、渗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

第1课《论语》(节选)《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 (一) 【关于仁道的道德修养问题】 1.子曰:“里仁为美⑴,择不处仁⑵,焉得知⑶?”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⑷,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⑸,知者利仁。” 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子贡曰:“如有博施⑹于民而能济众⑺,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⑻其犹病诸⑼。夫⑽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⑾,可谓仁之方也已。” 阅读广角 释义:

⑴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⑵处:居住。 ⑶知:音zhì,同智。 ⑷约:穷困、困窘。 ⑸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⑹施:旧读shì,动词。 ⑺众:指众人。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⑼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⑽夫:句首发语词。 ⑾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译文: 1.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4.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 1.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2.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3.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注重国学教育,塑造校园文化,向来就是高霞小学的校本课程特色。为营造良好的国学氛围,我校将国学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从听觉上: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及欣赏经典诵读内容;从视觉上: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书法、国画作品布置于校园内走廊、教室等,使学生受耳濡目染的熏陶。 一走进高霞小学,你随处可以看到国学的身影,“孔子雕像”、“国学宣传栏”、“课前两分钟”“国学课本”等,让国学处处展现在我们身旁。我校还将国学与学校德育工作、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开展“感恩”征文比赛;“孝敬”小品比赛;编导“国学操”等活动。 为保证同学们真正理解国学内容,我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进课堂活动。首先,国学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在语文课上,老师为学生讲授《弟子规》,并利用每三周早会时间检测同学们的诵读情况。其次,我校也将国学内容与与每周的班队会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内容与今天的生活的关系;另外,我校还专门开展了“国学”兴趣小组课,让感兴趣的同学得到更多的国学知识拓展。通过系列活动,在国学的熏陶下,我校学生更规范了,更懂礼识仪了。 但在实施国学校本课程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文意的理解把握还不够深入具体。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3、部分班主任老师的熟悉程度还不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校还会继续坚持开展和完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国学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理开出“文明之花”。 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校园--国旗下讲话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首先带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今天我在国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思想: 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诗经》、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教育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 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各班语文教师 2、活动时间及方式:

(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 (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 (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诵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5月24日下午,我校五年级学生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来自各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三字经》、《论语》、《诗经》以及《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几十篇中华经典名篇。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抑扬顿挫,时而深沉,时而柔美,时而激越,他们用自己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性语言表达着自己对参赛作品的理解。 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同学们精神饱满,通过诵读很好地诠释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每一首作品的结束都有一个高潮,显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同学把经典诗文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并且还制作了经典诵读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每个班的同学各有风采,各有特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也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_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闫沟小学 2018.5.25

(完整)小学1-3年级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校长寄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国学经典,诵读不衰。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加厚和刷新人生底色,提升文化品位,为人生夯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经典同行,和圣贤对话,为民族增辉! 我们满怀憧憬创办这本教材,衷心希望能以此为媒,面向师生,服务教学,忠实记录我们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新的成绩加油鼓劲,成为学校架设的心桥、沟通的平台和求知的乐园。 我坚信这朵新绽的希望的教材必在未来的岁月里明艳无限,茁壮成长,从稚嫩、蹒跚走向稳重、成熟!

目录 寻隐者不遇 (1) 古原草 (2) 登乐游原 (3) 鹿柴 (4) 江雪 (5) 江南 (6) 敕勒歌 (7) 梅花 (8) 望天门山 (9) 早发白帝城 (10) 望庐山瀑布 (11) 咏柳 (1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 出塞 (14) 绝句 (15)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 【注词释义】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 【我会诵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传承经典文明、营造诗化校园 ——韩营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喜爱吟诵古代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厚学生的精神底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经典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做到了每一项活动从计划到实施方案,活动经过到项目总结,每一项都做到完善。实现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促进学生背经典的综合能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晨会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经典诵读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和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语文教研组负责活动方案的起草、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古诗词)

经典诵读:《三字经》 必背古诗词篇目: 1、江南…………………………………………………………………………汉乐府 2、敕勒歌……………………………………………………………………北朝民歌 3、咏鹅…………………………………………………………………(唐)骆宾王 4、风……………………………………………………………………(唐)李峤 5、咏柳…………………………………………………………………(唐)贺知章 6、凉州词………………………………………………………………(唐)王之涣 7、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8、春晓…………………………………………………………………(唐)孟浩然 9、凉州词………………………………………………………………(唐)王翰 10、一去二三里…………………………………………………………(唐)王昌龄 11、题画…………………………………………………………………(清)袁枚 12、七步诗………………………………………………………………(三国)曹植 13、画眉鸟………………………………………………………………(宋)欧阳修 14、蝉……………………………………………………………………(唐)虞世南 15、雨晴…………………………………………………………………(唐)王驾 16、早春…………………………………………………………………(唐)韩愈 17、苔……………………………………………………………………(清)袁枚 18、山中…………………………………………………………………(唐)王勃 19、遗爱寺………………………………………………………………(唐)白居易 20、咏华山………………………………………………………………(宋)寇准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方案1 一、活动意义及活动目的: 汉语独体单音的天然特色使有节律的吟诵成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学习方式,现代朗诵便成为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致敬和皈依。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信心,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更好推进母语教育,特在我校开展中华诗文经典朗诵大赛。 二、主办单位: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河北联合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文法学院文艺部文法学院团委学工办 三、参赛对象: __-2014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班学生及__级其他有兴趣的学生。 四、比赛要求: 1、课程班学生于2014年3月3日至3月21日到本班班长处报名。各班班长汇总于第五周(3月24~28日)上报本班任课老师。经过班级选拔,每班至少推选一组参加学校比赛。合诵人数不得超过10人。 其他学生同时到文法学院学工办报名,报名以班级为单位。联系教师:田晓宇,手机。 所有报名学生同时登陆教务处学科竞赛报名系统(网址:陆教务处学科竞赛报名系统(网址:)报名。 2 、朗诵篇目为中国文学经典诗歌、散文、小说及其节选。 3、朗诵时间6分钟以内。每篇作品配有ppt背景。可以使用配乐、伴舞、古典服装等辅助手段。 4、第七周(4月7~4月13日)周六对报名作品进行初选,确定参加决赛名单;地点:第五教学楼。 5、进入决赛的选手于2014年4月25日(第九周)前将参赛题目、参赛内容(包括ppt背景)、配乐材料及简短的介绍词等上交文法学院学工办。联系教师:田晓宇,手机。 6、决赛时间定于2014年5月10日(第十一周周六)下午2点30分,地点:以升讲堂。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把该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作为诵读的重点,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也是诵读的重要篇目。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

4、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 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

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 4 5 古诗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一直以来被语文教材选作范例。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已明确规定了各年级要求背诵的篇目。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将唐诗宋词作为诵读的首选,并确定了具体目标: (二)古代蒙学教学

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经》《弟子规》,读《三字经》以习见闻,三字一句,合辙押韵,便于低年段学生诵读,所以《三字经》被列为低年段学生诵读内容之列。 (三)成语故事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成语故事的学习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成语故事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青少年学习 1 的开发就是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 2、趣味性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一)唐诗宋词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教学总结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教学总结 二年级(1)班李琼 “国学经典诵读”早已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年级的学生学习已有四年了,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了初步了解,收到了启蒙教育,开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学期评选一次“国学小标兵”。让老师、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师生的口头禅,“李杜诗篇万口传”成了班级良好的学诗风气,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1、方法趣味化。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画法: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3、诵读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现在,每到开学初,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背哪些诗啊?什么时候学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感到异常欣慰。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语言快速积累。“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背诵上百首经典诗词。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说写能力不断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期以来,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一学期的时间转瞬即逝,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