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

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

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
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

“产婆”名术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

在当时的雅典,人们普遍认为智慧是天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知识和美德是能通过受教育而得到的,唯一的困难是缺少既懂美德的概念又能将它教给别人的人。尽管他认为自己没有智慧,不足以施教于人,但却甘愿去尽一个社会道德教师应尽的义务。经常同青年交往接触,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回答问题必须非常简洁,明快干脆。回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提出别的问题,不许反对对方的问法。两个人可以相轮换提问,但须双方都同意。这种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艺术。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生产下婴儿一样。它分四个步骤。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5U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人需要不需要学习,学习时需要不需要请教师的问题。其中有一段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苏格拉底写下δ和α(分别是希腊文正义与非正义的第一个字母),然后问道:虚伪应放在那一边。尤:显然应放在非正义一边。苏,那么欺骗呢?尤:当然是非正义一边。苏:偷盗呢?尤:同上面一样。苏:奴役人呢?尤;也是如此。苏:看来这些都不能放在正义一边了。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一边,简直是怪事了。苏;那么,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率领部队去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能不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尤:当然不能。苏:那么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尤;是的。苏;倘若他为了作战而欺骗敌人呢?尤:也是正义的。苏: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正义的吗?

尤:不错。不过开始我以为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呢。

苏:那么,前面我们放在非正义方面的事,也都可以列入正义一边了? 尤:好象是这样。

苏:那么,我们是不是重新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事用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用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了。你同意吗?

尤:完全同意。

苏,那么当战争处于失利而又无援的时候,将领发觉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了士气。这种欺骗行为应当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看应敢在正义一边。

苏: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药,父亲哄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孩子因此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想这也是正义行为。

苏;又如,一个人想自杀,朋友们为了保护他而偷走了他的剑,这种行为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同上面一样。

苏;可你不是说对朋友任何时候都要坦率无欺吗?

尤:看来是我错了。如果您准许的话,我愿意把说过的话收回。(色诺芬;《回忆录》第4卷第2章)

“产婆术”这种方法,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苏格拉底“产婆术”(又称为“问答式教学法”)对后世的教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自它问世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学校广为采用.

产婆术教学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古希腊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有关他自己的任何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记录;现在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知识是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记录中得到的,这些记录绝大部分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角色写成对话形式,在这些对话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着深刻的影响; “产婆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1.“产婆术”教学方法的实质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他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通过暗示的语言引导学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得到苏格拉底认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概括地讲,“产婆术”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遵循了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其一是提出问题适时;当对话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欲知而未知时,思维处于困惑时,苏格拉底往往能在适当时候提出话题,使对话者不感到唐突,非常自然;或者在对话过程,苏格拉底根据对话者产生困惑的原因,在恰当的时候提出一定针对性的问题,及时解惑,使对话者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不偏离谈话的主题;其二是设问准确;苏格拉底在与谁进行谈话,谈论什么话题,都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有自己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他谈论的很多是当时年轻人所关心或困惑的话题;其三是教育内容层次性;苏格拉底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使学生接受它时,非常注重教育内容的“层递性”,往往是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推进,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逐步接触到问题核心和达到最后的答案;

2.“产婆术”有利于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师生双方处在平等地位上的辩论方法,这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地位;苏格拉底的对话是他生活中的基本内容,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他经常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讨论,他像许多雅典人一样,在街头;集市;餐桌旁或运动场边和每一个人交谈,特别是青少年;苏格拉底传中写道:“在市场上;钱币兑换商的桌旁或在连接运动场的大道上,他都是一个人们熟悉的人;”由此可看出,在苏格拉底看来,无论什么人,不管你出身地位如何,只要你愿意,他都可以和你交谈,都可以做他的学生;其二是对话过程中师生关系平等;苏格拉底总是将别人和自己置于人格平等的地位,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以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是通过无止境的追问使自己感到对真理的一无所知,这样促使学生认识真理,掌握真理,苏格拉底不喜欢实质上不平等的门徒制度,因此他常借自我嘲讽来掩饰他自身的优点;

因此,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每一位教师都应好好学习“产婆术”,不能把学生看作被管教的对象,不能认为听话;守纪律跟着老师亦步亦趋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朋友看待;这样,学生不会对老师又敬又怕以致于永远不会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更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对优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完全采取一种不平等的态度;在课堂提问;班干部的选拔;座位的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十分明显;这不仅容易使优生养成自负;虚荣的心理,而且容易使所谓的差生更加自卑,向不良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产婆术”中的这种师生平等关系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的;

3.“产婆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真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去发现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真理,帮助人们发挥自身的潜能;他的“产婆术”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注重培养从书本;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特殊才能,而应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寻求自我;发展

自我;教师不是学生的最大供求者,应让学生把注意力从老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来;师生之间只存在友好;平等的辩论和相互学习的关系,而没有任何屈从和依赖;任何成功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场遵守规则的游戏,而是学生参于其中的戏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潜能,演好这部戏剧;

二;“产婆术”的不足与对策

由于苏格拉底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古希腊社会特性和思想背景;教育目的的原因,他所提出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存在一定不足,在实践应用时值得我们注意;

1.“产婆术”的诡辩与学生的实际在提问;回答;暗示;再回答这一过程中,苏格拉底反复使用“反讽”和“诡辩”的技巧,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地步;当遇到难题或疑惑,不是用使人信服的理性推论,而是用苏格拉底式的方法推导出来的答案时,我们往往会被引入歧途;在反讽的多样性中,迷惑和真理相互交错,具有多种意义,容易使人陷入误解之中;同时,苏格拉底的方法,不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新事物;新的真理,而是去激发学生内心已存在的知识,这种不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际或阅读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话,是很难深化问题的讨论,不易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如果完全按照苏格拉底式的方法进行辩论,学生的思想不是更清晰而是更混乱;在实际的提问;讨论或辩论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清晰;有条理,提问的步骤逻辑性要强;要求学生事前阅读有关资料,掌握大量相关信息;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兼顾到学生现有水平,又高于现有水平,问题解决了,原有水平能力也提高了

2.“产婆术”的机械呆板与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产婆术”教学方法逐渐显示出了它的机械呆板性;苏格拉底不分对象;时间;地点,总是运用那一套问答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管这种方法对某人某时某地是否合适,只强调讨论的过程,不管其效果如何;

不同的人在年龄;水平;个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教学过程中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人的疑惑,认识到个别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境,这就决定了一个老师想说什么和能说什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才能;个性和领悟能力的不同,采取相异的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而这一切苏格拉底在当时是无法做到的;

3.被动回答与主动发问,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是苏格拉底提问;暗示,学生被动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很少有学生主动向苏格拉底提出问题,由他来回答,苏格拉底的这种“满堂问”,实际上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被苏格拉底事先设计好的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最后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提问是苏格拉底“产婆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样,课堂提问也是实际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往思想的重要形式;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倡老师在课堂上多向学生提问,反对“满堂灌”,同时积极培养学生向老师提问的能力,为学生主动提问创设情境和条件,对主动提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在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思维不完全受老师思维模式的制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生主动提问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和挑战,它对老师的知识;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300多年前,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教学方法,经过历代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实践有很多的启示;因此,每位教师应充分把握“产婆术”的实质,把它适当;正确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以培养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定开主编.中国教育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

〔3〕五天一等编.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1.

〔5〕泰勒Th.龚珀茨著.苏格拉底传.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

〔6〕王岚.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鄂州大学学报,2001(1).

〔7〕牛继华.“主问”探幽,微发深处.中小学管理,2000(11).(责任编辑孙海燕)

老师——请学会运用“产婆术”

利川市教学研究室徐光华 445400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善于运用问答的方法来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事物、寻求正确答案。苏氏曾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产婆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一样。由于他的“问答法”能够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中起到“助产”的作用,故被称之为“产婆术”或“助产术”。

苏格拉底在运用“问答法”进行教学时,对教师自己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直截了当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而是采取“迂回战术”,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包括正反两方面)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逐步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掌握知识本领,其方法无外乎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简单灌

输,教育家第斯多惠把这称为“奉送真理”;另一种则是启发引导,第斯多惠将此称之为“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还对上述两者下了一个泾渭分明的结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很明显,善于运用“产婆术”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的,是属于好的教师。

“产婆术”是对“灌输式”教学的一次革命。“灌输式”教学中,教师把自己奉为知识的“权威”,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而“产婆术”则既不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这种方法是体现教学民主的方法,是增强师生合作的方法,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方法。

“产婆术”也是符合辩证法原理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特别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思考解决问题。而且,教师只有这样去教育学生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认识事物本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思想方法和不断增长才干、发现真理的“金钥匙”。

要求教师学会运用“产婆术”,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推行素质教育、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象苏格拉底那样,在教学中为学生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增强能力起“助产”作用,真正做到“学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新,从而

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苏格拉底产婆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步骤: 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出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 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 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人需要不需要学习,学习时需要不需要请教师的问题。其中有一段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苏格拉底写下δ和α(分别是希腊文正义与非正义的第一个字母),然后问道:虚伪应放在那一边? 尤:显然应放在非正义一边。 苏:那么欺骗呢? 尤:当然是非正义一边。 苏:偷盗呢? 尤:同上面一样。 苏:奴役人呢? 尤;也是如此。 苏:看来这些都不能放在正义一边了。 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一边,简直是怪事了。 苏;那么,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率领部队去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能不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尤:当然不能。 苏:那么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尤:是的。 苏:倘若他为了作战而欺骗敌人呢? 尤:也是正义的。 苏: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正义的吗? 尤:不错。不过开始我以为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呢。 苏:那么,前面我们放在非正义方面的事,也都可以列入正义一边了? 尤:好象是这样。 苏:那么,我们是不是重新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事用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用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了。你同意吗? 尤:完全同意。 苏,那么当战争处于失利而又无援的时候,将领发觉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了士气。这种欺骗行为应当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看应敢在正义一边。 苏: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药,父亲哄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孩子因此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想这也是正义行为。 苏:又如,一个人想自杀,朋友们为了保护他而偷走了他的剑,这种行为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同上面一样。 苏:可你不是说对朋友任何时候都要坦率无欺吗? 尤:看来是我错了。如果您准许的话,我愿意把说过的话收回。(色诺芬《回忆录》第4卷第2章) “产婆术”这种方法,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儿童英语项目教学法PBL教学案例

儿童英语项目教学法PBL教学案例 当中国老师根据课本内容照本宣科时,美国老师在策划小项目选题,引导孩子们制定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当中国孩子在为考试分数发愁时,美国孩子在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资料,为自己的项目实施寻求素材,以上教学案例在瑞思学科英语课堂上时常出现,因为这展现了中美儿童英语教学方式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教学法,作为美式教育的率先垂范者,瑞思则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PBL来引导中国孩子学习儿童英语。 瑞思课堂实施的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强调以孩子为主体,老师为引导,依托设定项目主题和学习方式,让孩子自主观察、分析、探究、展示与分享,锻炼孩子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具体地来讲。对孩子们来说,项目,可以是一次家庭作业,制作一本英文小书等。就像玩跳皮筋,也可以看成一个小项目管理,这非常适合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英语学习的孩子们,在没有成人参与的情况下,孩子们有自己的规则,自主分组,分组中孩子也会考虑如何分配跳得好的和跳得不好的,以及好的怎么带着不好的等。管理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统筹能力、时间管理、自我管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更深层次的学理层面上,这一教学法的提出,是由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以一则实例介绍项目教学法:首先由学生或教师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一种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以上步骤,可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当这一教学法与瑞思结合后,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中国化,即孩子们通过讨论设计项目选题——制定项目计划书——进行项目分工、明确职责——调查、分析数据——总结项目成果,制作演讲PPT等步骤,进行项目管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中国“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而言,美国教育则更强调孩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科英语的项目教学法是美国

苏格拉底的故事

One day, Plato asked Socrates What love is. Socrates said: I ask you to go across this rice field, pick up and bring back the biggest and best ear of wheat, but remember one thing, you cannot go back, and you just have one chance. Then Plato did so, but he came back with nothing after a long time. Socrates asked him why? Plato answered: I once saw some very big and good wheat when i walked through the field, but i was always thinking that maybe there would some bigger and better ones, so i just passed by; but what i saw later is not better than before, so i had nothing at last. Socrates said this is love. Another day, Plato asked Socrates What marriage is. Socrates said: I ask you to go across this forest, cut down and bring back the thickest and solidest tree as the Christmas tree, but remember one thing, you cannot go back and you just have one chance. Then Plato did so, but he just brought back a not tall and solid but just good one. Socrates asked him why?

(完整版)苏格拉底的申辩

苏格拉底的申辩 [真理与修辞] 雅典的人们,我的控告者们是怎么影响你们的,我不知道。至于我,我自己也有点浑然自失了,他们说得可真是充满说服力。而他们说的话里,简直没有真话。他们信口雌黄,其中有一句尤其让我惊讶,就是所谓,你们必须小心被我欺骗,因为我说话很聪明。他们真不害羞,不怕会被我用事实马上驳倒,即,我无论如何不像说话聪明的——这在我看来是他们做的最可耻的事——除非是,他们把说真话叫做说话很聪明。而如果他们这么说,我会承认我是个演说者,但不是他们那种。而这些人,如我所说,说的话里,很少或根本没有真话,但你们听我说的都是真话。宙斯在上,雅典的人们,你们听到我说的并不像他们精心设计的词句那样,不是刻意修饰的辞令和名目,都是我临场口占的字句——我相信我说的是光明正大的——你们中谁也不要期待别的说话方式。当然,诸位,在我这个年纪,是不该像孩子一样到你们这里来胡扯。雅典的人们,我热切地求你们、恳请你们,如果你们听到我申辩的这些话,觉得和我在市场上的钱庄柜台边或别的地方常说的是一样的(你们中很少人在那里听到过),你们不要因此而惊讶或者喧哗。因为是这样的:现在我第一次到法庭上来,已经是七十高龄的老人。我整个是这里的言辞方式的门外汉。比如,要是我在这儿真的是一个外邦人,你们一定同意我用从小习惯了的口音和方式说话,那么,同样,我现在向你们提出这个正当请求——至少在我看来,它是正当的——你们不要管我的说话方式(这方式也许更糟,也许更好),只是看我用这个方式表达出的想法,看我说的是否正当。这是法官们的德性,而演说者的德性就是说真话。 [案情真相] 那么,雅典的人们,我认为正确的方式是,首先针对那些最初的虚假控告和那些最初的控告者做申辩;其次,针对后面的控告和后面的控告者申辩。而很久之前(有些年头了)你们面前就有了很多控告我的人,说的根本不是真话。比起阿努图斯等人,我更怕他们,虽然阿努图斯他们也可怕。诸位,那些人更可怕,你们中很多人从孩童时代就被他们说服了,听他们控告我,其中同样没有真话,他们说,有个苏格拉底,是个智慧的人,是关心天上的事的学究,还考察地下万物,把弱的说法变强。雅典的人们,他们散布这谣言,真是我可怕的

案例教学法教学实例

“FLASH中文字动画的制作”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实例 课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12计应X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时间:周五第二节 地点:机房 学情分析: 12计应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较系统地学习过Photoshop软件课程,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普遍希望能学习到实用的专业知识。FLASH作为主要的二维动画设计软件之一,学生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但是部分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系统思考、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不够强。 教材分析: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Flash8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flash8软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Flash8软件成为学生制作动画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本节教授的文字动画是二维动画中最常见的动画之一,常应用于广告设计,题头动画、MTV动画设计中,是FLASH动画设计重要的基本设计能力之一,文字动画形式多样,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的动画创作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字工具、路径工具、调色工具的使用。本次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法,展示多种文字动画案例,并进行分析,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对文字动画的形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自己动手设计一些文字动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本的输入与编辑,文本的打散与分离。 (2)掌握几个典型文字动画的制作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动画制作技巧,创作动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文字动画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文字工具属性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实践,去完成多种文字动画的制作,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多种文字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创造作品的乐趣; (2)体验flash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计算机技术的求知欲; (3)能辩证地认识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4)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习flash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文本工具,文本属性面板 (2)渐变颜色的设置 (3)渐变填充的调整。 (4)文本的打散与分离 教学难点: 文本属性面板文字的分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教学课件、学件。 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

苏格拉底产婆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 步骤: 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出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 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 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人需要不需要学习,学习时需要不需要请教师的问题。其中有一段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苏格拉底写下δ和α(分别是希腊文正义与非正义的第一个字母),然后问道:虚伪应放在那一边? 尤:显然应放在非正义一边。 苏:那么欺骗呢? 尤:当然是非正义一边。 苏:偷盗呢? 尤:同上面一样。 苏:奴役人呢? 尤;也是如此。 苏:看来这些都不能放在正义一边了。 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一边,简直是怪事了。 苏;那么,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率领部队去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能不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尤:当然不能。 苏:那么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尤:是的。 苏:倘若他为了作战而欺骗敌人呢? 尤:也是正义的。 苏: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正义的吗? 尤:不错。不过开始我以为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呢。 苏:那么,前面我们放在非正义方面的事,也都可以列入正义一边了? 尤:好象是这样。 苏:那么,我们是不是重新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事用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用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了。你同意吗? 尤:完全同意。 苏,那么当战争处于失利而又无援的时候,将领发觉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了士气。这种欺骗行为应当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看应敢在正义一边。 苏: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药,父亲哄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孩子因此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我想这也是正义行为。 苏:又如,一个人想自杀,朋友们为了保护他而偷走了他的剑,这种行为该放在那一边呢? 尤:同上面一样。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典型案例分析 (发表日期:2010-12-23 09:15)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我要分享 周明虎汪木兰封世新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摘要:总结了“项目教学法”基本程序和实施模式中“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5个阶段,分析了项目教学法和常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显著区别,然后以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实施系列化项目教学为背景,详细介绍了“CAD/CAM应用”和“数控机床电气设计安装”两个项目教学典型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推广应用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大工程观 1998年,南京工程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与德国政府合作共建“南京自动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简称BAN项目),旨在学习借鉴德国高等工程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应用型高等工程(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并采用了德国“3+1”的教学模式,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作为试点,进行了“小范围、大幅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经过十多年的改进与完善,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培养的专业人才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为此,本文主要对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执行全过程包括收集信息、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落实、成果展示与结果评价等。一般情况下,其基本程序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下5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充分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 2.制定工作计划 以学生为主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并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力保项目计划切实可行。 3.组织项目实施 确定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并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在

“论辩术”与希腊逻辑的传统

“论辩术”与希腊逻辑的传统 谷振诣 【专题名称】逻辑 【专题号】B3 【复印期号】2001年02期 【原文出处】《《求是学刊》》(哈尔滨)2000年06期第34~39页 【英文标题】Dialectic and the Tradition of Greek Logic Gu Zhen-y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China Youth Political Institute,Beijing 100089,China) 【作者简介】谷振诣(1962- ),男,内蒙古赤峰人,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从事逻辑学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北京100089 【内容提要】传统逻辑不仅面临来自现代逻辑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来自其自身的挑战。传统逻辑陷入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严重忽视甚至抛弃了它的应用研究传统。本 文试图通过对在逻辑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逻辑传统的反思,能够为发展 今天的传统逻辑提供更多有益的东西。 Traditional logic is facing challenges of both modern logic and itself.The main reason why traditional logic falls intotrouble is that it neglects,or even gives up its applied studies.The paper aims to shed some beneficial light to today'traditional logic study by reflection of logical trad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 【关键词】“论辩术”/亚里士多德的论辩术/传统逻辑/逻辑的传统dialectic/Aristotelian dialectic/traditional logic/logical tradition 中图分类号:B8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0)06-0034-06 现在我国普通高校开设和讲授的逻辑学,无论叫“普通逻辑”,还是叫“形式逻辑”,其实都是传统逻辑的内容。如何把逻辑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训练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把“素质教育”的口号落实到逻辑学的教学实际中?传统逻辑在这个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使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问题:传统逻辑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培养分析与概括能力、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需要提供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工具?……我们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能够找到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答案。 一、什么是“论辩术” 现在称为逻辑的这个研究领域是由《工具论》的内容决定了的。用来指称我们现在称之为逻辑学科的第一个专门术语是“论辩术”(dialectic)这个词,它一般是指在论辩中使用的能够战胜论敌的方法或技术的总称。有学者把“论辩术”译成“辩证法”,其实这个词在希腊逻辑中并没有今天“辩证法”一词所具有的那种含义。“论辩术”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指用于哲学论证中的归于不可能的(reductioadimpossibile)论证方法。亚里士多德认为,爱利亚学派的芝诺是这一方法的发明者,而芝诺本人提出这种方法可能是受到毕达哥拉斯学派使用这种方法证明正方形对角线和边不可公约的启发。在芝诺之后,出现了一批以传授“论辩术”和“修辞术”(rhetoric)为职业的阶层,他们被称为智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一般步骤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一般步骤 摘要: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安全技术培训,具体做法是把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实践性强。石化企业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员工安全培训重点应以提升安全操作技能为主。例如,对于危险化学品火灾的预防,我们通过结合教材中的理论阐述,通过对某厂曾发生的裂解碳四储罐冬季火灾事故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实现了如下教学目标:⑴碳四组份冬季脱水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⑵对于含有丁二烯的物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如何正确操作;⑶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都有哪些。这样的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2、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所选用的案例来源于生产工作实际,说服力较强。有些案例直接由学员讲述,然后通过分析讨论,大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员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学员是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便于学员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首先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案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前面提到的案例,教师除了对火灾的预防知识、裂解碳四冬季储存操作法有全面的认识之外,同时对于碳四生产储存条件、丁二烯的性质等也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组织协调好。最后,教师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二、案例教学法一般步骤 1、准备案例。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案例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生产实际。因此我们经常深入到生产一线收集素材,不断更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员,让学员了解案例内容,并要求学员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2、讲解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在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中,我们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仿真模拟事故发生的经过,使学员感到形象逼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案例。在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强调,使学员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员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做重点讲解。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提出,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学员应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

苏格拉底产婆术在当代教学的意义 “产婆”名术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个接生婆。他从小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这一段生活经历在苏格拉底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从助产中得到了启迪,创立了一种教育方法。他称其为“产婆术”。 在当时的雅典,人们普遍认为智慧是天生的。苏格拉底则认为,知识和美德是能通过受教育而得到的,唯一的困难是缺少既懂美德的概念又能将它教给别人的人。尽管他认为自己没有智慧,不足以施教于人,但却甘愿去尽一个社会道德教师应尽的义务。经常同青年交往接触,教育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一种很独特的教育方法,其基本原则是; 回答问题必须非常简洁,明快干脆。回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提出别的问题,不许反对对方的问法。两个人可以相轮换提问,但须双方都同意。这种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艺术。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生产下婴儿一样。它分四个步骤。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5U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 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四是定义,就是把单一的概念归纳到一般的东西中去。有一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非常自负的、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人需要不需要学习,学习时需要不需要请教师的问题。其中有一段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苏格拉底写下δ 和α(分别是希腊文正义与非正义的第一个字母),然后问道: 虚伪应放在那一边。尤: 显然应放在非正义一边。苏,那么欺骗呢?尤: 当然是非正义一边。苏:偷盗呢?尤:同上面一样。苏:奴役人呢?尤;也是如此。苏:看来这些都不能放在正义一边了。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一边,简直是怪事了。苏; 那么,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率领部队去奴役一个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 职业教育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因此其教学法研究必然带有鲜明的职业特征,即职业教育教学法的研究必须是针对某一职业群的。国内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本文主要针对职教中项目教学法为主,展开介绍讨论。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制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盛行的一种教学法。 二、项目教学法特点 1.模块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所选项目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可裁剪设计,通过模块分割,不仅缩短了学习、培训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实践技能。 2.目标指向多重性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多元化的组织教学形式,使教学课程体系得到完善。 3.可控性好 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项目全程,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遇到学习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教师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从课程知识的原理入手,结合控制要求,自行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完善知识结构,通过边实践边学习,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达到理论与技能双赢的效果。 三、项目实施和总结评价

苏格拉底哲理故事寓意

苏格拉底哲理故事寓意 导读:苏格拉底哲理故事寓意 怪题 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罗!”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请提吧。” “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 选择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

上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 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苏格拉底的哲学小故事

苏格拉底的哲学小故事 【篇一:苏格拉底的哲学小故事】 为你推荐的名人故事: | | | 苏格拉底是伟大的哲学家,许多哲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故事是 哲理最好的出处。苏格拉底身上有许多小故事值得我们学习。作文 栏目为您准备了一篇《苏格拉底的故事》,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篇一: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至少应该用三个筛子 过滤一遍! 第一个筛子叫做真实,你要告诉我的事是真实的吗? 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就应该用你的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应该是 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 不,正好相反。 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不厌烦地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 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是重要的吗? 并不是很重要 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 困扰罢了。 【篇二: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 其师徒间有几个比较著名的故事 柏拉图的启示(恐为后人假借希腊贤哲之名杜撰)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 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 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 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 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 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高效课堂七步教学法

高效课堂教学七步法及最新解读 一、检测导入。 1、预习检测。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课题导入。 操作:可以是复习旧知,揭示新课;可以递进导入,引入新课;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也可以是用视频、材料、漫画、动画、活动、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揭示目标。 1、制定目标。 操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选择制定学习目标的方式,如:教师直接出示目标;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学生讨论制定目标。 目标要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目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2、明确目标。 操作:师生总结归纳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具体,高度概括,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表达简练、准确、直观,如:问题式、概括式、习题式。学习目标的表述最好不要用模糊性动词,如:了解…,理解…等,可多用具体性动词,如:记忆…,背诵…等进行直观表述。 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3、出示目标。 操作:可用投影、张贴、板书等方式完成,但务求学生能够牢记于心;可用学生齐读或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强化感知,加深印象。 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步出示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明

确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独学)。 要求: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自学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须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自学后应做的自学效果检测题等。 操作: 1、在一节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次或多次学生自学,每次自学指导必须有相应的自学指导题,自学指导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批注式阅读后独立完成(用书的要求合上书本)导学案或课件等上面的自学指导题,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释疑打下基础。 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达成部分简单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四、合作交流(对学、群学)。 要求:个人自主学习操作无法完成任务时,学生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单元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时等情况可以对子组研讨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要进行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要清楚;合作时间要充分;教师指导要及时;评价方式要优化,既关注对个人的评价,还要关注对小组的评价。 操作: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难点学习目标探究学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学习小组交流前,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 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五、展示汇报(班组展示)。

苏格拉底 产婆术

浅析苏格拉底“产婆术” 夏蝉鸣 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夸美纽斯有言曰:“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国家的万年根本大计,在人的一生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要发展教育,就要借鉴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时期的教育经验,汲取其中丰富的教育思想,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开创了西方教育学的传统,对后来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过深渊的影响。我最感兴趣的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它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教育者只能如助产士帮助产妇生子那样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与获得知识,绝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和思考。 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教学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这一方法包括四个步骤: 1.反讽,即从所讨论的论题出发,针对学生的回答不断地提出反问,即使学生答错也不立刻纠正,而是接着提出补充问题加以引导,使之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否定自己所肯定过的错误意见和观点; 2.助产,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在这一环节的任务是充当智慧的“产婆”,以暗示性的语言和作相关示例的方式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新知识并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进而得出结论和获得知; 3.归纳,通过对讨论所涉及的具体现象、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本质,即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4.定义,将所讨论的具体现象、具体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它们的普遍性认识并清晰地表达出来。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我象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教室只能起引导作用,学海无涯,路漫漫其修远兮,大楼再高,大师再多,环境再好,最终还要靠我们自己。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在新一轮的职业专业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突出。行动导向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其中倍受推崇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时很难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区分开,因为这两种教学法都是实践性教学方法,需要设置教学情境(任务、项目),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具体很强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学活动结束时,由学生、教师共同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但两种教学法之间又有差异。本文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初步探索。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当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也就建构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目标具体,内容实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清楚明确,能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

(3)做学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4)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5)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项目教学法”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上:不再用以前的以“知识点”为线索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老师可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适当地给予点评和鼓励,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4)在就业指向上,因采取的项目全都来

苏格拉底幽默小故事

苏格拉底幽默小故事 一、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 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 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 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 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 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 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 雨的。” 二、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 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三、教择偶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 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 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很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 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 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准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美 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苏格拉底美德理念的缺陷

苏格拉底美德理念的缺陷 作为一个哲学的圣徒与痴迷者,苏格拉底饮毒服刑,被后世者看做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殉道之死。使其自认的践行着其美德的理想,他的法庭申辩,虽是失败,却酣畅淋漓的表达了对美德的向往。可是他仅仅勾画出美德的轮廓,呈现到人们的面前时,却不为大多数雅典人接受与认可。 很多时候,苏格拉底寄希望于在诱导与诘问产生一些关于美德的知识,但又很多时候,在结束时他的探究都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在任何时候,他始终认为自己对一切毫无所知,并认为这是神赋予其智慧的结果。抛开政治原因,也正是这些才加速了他的死亡。苏格拉底的伟大在于其孜孜不倦地思考,以广阔的胸怀,可是他内心向往的理想的美德却不为他爱着的雅典人接受,却值得我们深思。美德理念的缺陷。 自己一直这样认为,凡美好的事物不为人接受,很大程度上是自身的不完善以及试图让人接受的方式的错误。因而,我所认为的美德理念的缺陷并不是指美德自身的错误,而是它的自身欠缺,推及者与推及方式等方面的欠缺。“美德分为五种:勇敢、节制、虔敬、智慧、正义。苏格拉底的使命,就是劝说人们通过努力去理解和获取这些品质来照看好他们自己的灵魂。”然而苏格拉底选择接受死刑的审判体现的又是这五种的哪一方面呢?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虔敬,对法律的虔敬。但未必见得。我想这是一种尊重。尊重和虔敬有什么不同?虔敬的对象都有其崇敬的一面,虔敬是一种善行,其本身就有美好的影子。而尊重,却并不显得那那么崇高,而是更中性一些。就此事来看,苏格拉底的审判使不公正的,法是不善良的。“临刑前,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同来看他,告诉他,朋友们决定帮助他越狱,而且一切已安排妥当,可是苏格拉底却坦然自若,表示不越狱,克里同告诉他,雅典的法律是不公正的,遵守这样的法律简直是迂腐,但仍然无效。苏格拉底还反问:越狱就正当吗?对一个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他确信对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的制裁难道就正当了?有没有一种服从任何法律的义务?”②苏格拉底的接受,体现着一点,他支持“恶法亦法”,我不认同这是对法律的虔敬,而只能看做是一种尊重吧。关于恶法的性质,也涉及到法的理论,即法的应然与实然,主观与客观。所以我们思考一下,哲学上的知与行,言与行的问题遭遇法的应然与实然,主观与客观,当人们不能将其二者完美的处理,实现一个两全的结局,偏向一种都有其选择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说,苏格拉底不改其言,不改其行,接受应然的公正,实然的不公,接受主观错误的判定,客观的正义,是出于一种虔敬还是对内心美德的一种尊重呢。显然是一种尊重。诚然,对美德的这种尊重恰恰也应该算作美德的一种。所以说,美德的涵义不应该只局限于勇敢、节制、虔敬、智慧、正义这五种,也不应该把接受不公的事物全部概括的理解为一种虔敬。 苏格拉底的喜好是交谈与辩论,一位认识他的将军曾说: 无论是谁接近苏格拉底,并和他一起交谈,都会被苏格拉底有意地引向一个论题。随便以任何主题开始,苏格拉底都会引着他在这主题周围不停地绕来绕去,随后他发现自己将不得不对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做一番说明才可。一旦他陷入了困惑,苏格拉底就会对他进行一番完全彻底的思想审查。④ 苏格拉底总是在试图做这样一份事情,试图发现美德的内容,在发现的过程中告诉人们“真正的智慧是神的财产,而我们这些人的智慧是很少的或是没有价值的。”我想,这两点也是其在雅典人推及其美德理念却不为人接受的原因。苏格拉底追求美德,雅典人也在追求美德,但两者的追求方式也不尽相同。苏格拉底认为去理解美德是拥有他们的必要的前提条件。除非他知道美德是什么,否则一个人不可能是真正有德行的。③苏格拉底一直主张对美德需要有正确的思考,而这也应该是最主要的内容,但他忽视了实践,真正实际地实行。难道和苏格拉底交谈没有获得对美德正确思考的人就一定是一个腐化堕落,阴险恶毒,在道德上从不履行义务的人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苏格拉底把美德始终上升的一个哲学的高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