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高三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学目的: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教学时数:共计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判断句、省略句

教学目标:

1、了解判断句、省略句的特点

2、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判断句,并能加以翻译

3、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省略句,并能加以翻译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下列高考文言翻译题,并指出句式特点:

江苏20XX年(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被动句)

等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江苏20XX年(2)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江苏20XX年(3)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判断句)

译文: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江苏20XX年(4)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家者七十余家。(定语后置句)

译文:(陈公弼)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堂,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

江苏20XX年(5)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状语后置句)

译文: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

二、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三、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归纳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2)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归纳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3)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归纳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4)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归纳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看例句,指出句式特点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归纳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四、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

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而送之。(《淆之战》)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的省略

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3、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狼》)

4、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5、分句的省略。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五、课堂小结

六、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语句,并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2)本长安倡女。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刘备,天下枭雄。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9)车柔(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动词宾语“之”)

(11)吾从(之)而师之(省介词宾语“之”)

(1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

(13)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略谓语“有”)

(14)几世几年,摽掠(于)其人(省略介词“于”)

(15)扼腕(于)墓道(省略介词“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被动句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被动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内容讲解: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归纳: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归纳: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归纳: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4、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归纳:用介词“被”表被动

5、注意下列例句,指出被动的方式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归纳: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四、课堂小结: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

温馨提示: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请不要讥笑我。

四、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XX年广东高考)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5、阅读下列语句,并指出其被动方式(必修1—必修5)

(1)不拘于时,学于余(“于”表被动)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4)洎牧以谗诛(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被宠幸)

(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为土!(被攻克)

(7)为巡船所物色(被动句,“为……所……”式)

(8)为巡徼所陵迫死(被动句,“为……所……”式)

(9)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被”表被动)

(10)公之逮所由使也(“逮”其实是“被逮”)

(1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于”表被动)

(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表被动,被大方之家耻笑)(13)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为……所,表被动)

(14)怀帝阍而不见(隐性被动句,不见,不被召见)

(15)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16)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

(17)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18)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19)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20)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21)流俗之所轻也(省去“为”,“为”与“所”,表被动)

(22)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3)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24)自令放为(“放”,被流放之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宾语前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内容讲解:宾语前置句

1、阅读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指出其前置的方式

①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②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③客何为者?“何为”“为何”

句子的特点:

A、都是疑问句,

B、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

C、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文言中的疑问代词

指人的:“谁”“孰”

指物的:“何”“胡”“曷”“奚”

指处所的:“安”“恶”“焉”

小试身手: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C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2、阅读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指出其前置的方式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未之闻”“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A、都是否定句,

B、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C、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朕”

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第三人称代词:“其”、“厥”、“之”、“诸”

二是必须是否定句

否定词:“不”、“未”、“毋”、“莫”、“非”、“亡”(同“无”)、“微”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

3、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宾语前置的方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利是图。

规律三:

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B )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4、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宾语前置的方式

(1)何以战?“何以”“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与谁”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向”“向东”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5、阅读下列句子,指出宾语前置的方式

(1)秦人不暇自哀

(2)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4)请勿见笑。

(5)儿童相见不相识

规律五、“自”“见”“相”解释为“自己”“我”时,常常置于谓语动词前

三、课堂小结: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四、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五、“自”“见”“相”解释为“自己”“我”时,常常置于谓语动词前。

四、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2、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3、翻译句子:(06全国卷一)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过的事。

4、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译文: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附:(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顒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

5、阅读下列语句,指出其前置的方式(必修1—必修5)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2)何为其然也(为何其然也,宾语前置)

(3)而今安在哉(而今在安哉,宾语前置)

(4)而又何羡乎(而又羡何乎,宾语前置)

(5)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6)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

(7)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遍于天下之钩党,宾语前置)

(8)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9)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10)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

(11)客何为者(为何,宾语前置)

(12)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莫己若者”即比得上自己)

(13)我之谓也(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即“谓我也”)

(14)以亏人自利也(宾语前置,以亏人利自也)

(15)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

(16)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7)胡为而来哉(为胡,宾语前置)

(18)自令放为(令自,宾语前置)

(19)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0)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21)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归纳: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2)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归纳: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3)阅读下列语句,并归纳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归纳: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小试身手: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3、指出下面这个句子有哪些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资治通鉴》)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三、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快哉此风!(宋玉《风赋》)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魏公子列传》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语句,并指出其是如何后置的(必修一至必修五)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2)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即“有异态之山水”)

(4)苟以天下之大(大之天下,定语后置)

(5)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能不易其志者之缙绅,定语后置)

(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之四海,定语后置)

(7)将崇极天之峻(峻之极天,定语后置)

(8)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9)怨愤所积(所积怨愤,定语后置)

(10)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读兹编之国人,定语后置)

(11)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12)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倒装句----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状语后置句,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二、内容讲解: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

(1)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有:“以”、“于”、“乎”等。

(2)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覆之以掌”《促织》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柳毅传》李朝威

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2、3、5、7)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否)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公幸教晞以道。

4、于其身,则耻师焉。(否)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语句,指出其是如何后置的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词宾语后置)

(4)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词宾语后置)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语后置)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9)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

(10)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

(1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12)后秦击赵者再(“后秦再击赵”状语后置)

(13)将请罪于君(介宾后置句,于君请罪)

(14)请罪于先人之墓(介宾后置句,于先人之墓请罪)

(15)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介宾后置句,于前构恶)

(1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于当道请,介词结构后置)

(17)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于其墓之门立石,介词结构后置)

(18)匹夫之有利于社稷也(于社稷有利,介词结构后置)

(19)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

(20)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21)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

(22)虽董之以严刑(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

(23)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于境上与燕王会,状语后置)

(24)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状语后置)

(25)因击沛公于坐(于坐击沛公,状语后置)

(26)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不义又(于)入人园圃窃桃李(者)甚)

(27)有要于时也(状语后置,“于时有要也”)

(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

(29)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于柙出,介词宾语后置;于椟中毁,介词宾语后置)

(30)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于邦内谋动干戈,介词宾语后置)

(3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3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3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负戴,介词宾语后置)

(3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桂林督师,状语后置)

(35)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于予丐序,状语后置)

(36)尤倍重于三十年前(于三十年前尤倍重,状语后置)

(37)而徒感慨于其遗事(于其遗事感慨,状语后置)

(38)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于上路俨骖马非、于崇阿访风景,状语后置)(39)有动于中(于中有动,状语后置)

(40)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41)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4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于此居,介宾后置)

(43)其制稍异于前(于前稍异,介宾后置)

(44)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

(45)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4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47)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48)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49)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