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特结课论文

中特结课论文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各种问题也不断大量出现,恶劣的天气也越来越频繁,这些现象都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取得辉煌的经济成就的同时,我们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生态文明可以协调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七大与十八大均强调要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但是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得会议精神作为指导思想,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再到十六大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生态文明是超越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业文明被称为黑色文明,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明。生态文明区别于工业文明的四个主要特征是:首先是生态文明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人并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其次,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 使人类劳动具有净化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能源资源的新机制。第三,生态文明倡导生活的质量而不是需求的简单满足,反对过度消费,建立合理的社会消费结构,使绿色消费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目标、新时尚。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体,贯穿在社会经济、民主政治、法

制观念、伦理道德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前提。同时,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生态文明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和重要标志,是生态建设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人类文明必须超越工业文明,改变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凸显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基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良好的自然环境,破坏自然环境会延缓经济发展的进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此将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未来发展的资本,生态优势即是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黄土高原由于生态植被人为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然而除此之外,我国的“生态成本”也增加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使我国的生态现状不容乐观,生态环境保护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大物博,但是可利用的能源却越来越少。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却较为贫乏,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还要依赖于进口;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数量在急剧减少,甚至于达到我国规定的红线;工业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不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不断增大。近几年来,我国冬季频繁的雾霾天气,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影响,同时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形成了极大的危害。滥砍滥伐,导致森林覆盖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近几年来沙尘暴的频率也在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威胁,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大量的捕捞,导致部分物种减少,濒临灭绝,打破了原有的生物链,温室效应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由于废水废气不达标排放而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特别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来,土地、生物、矿产、森林、能源等资源日趋衰竭;大气、水质、土壤

等人类生产生活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并日益恶化,许多地下水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人口过度增长,都市过度膨胀,生活环境质量低劣,人类整体生活素质不断下降;气候恶化、灾害频繁;地球五大圈(大气、土壤岩石、生物、水和冰雪圈)失去稳定;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剧增,生态灾难的威胁越来越大。

三、产生现状的原因

(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主要目标,结果为了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方式,盲目的建工厂,不关注于环境的保护,不达标排放废气,废水等等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为了养活众多的人口,我们不得不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获得更多的能源,许多的耕地被占用,动物被捕杀,在发展的过程中舍弃了生态环境和公众的健康。

(二)资源环境保护的机制不全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在该阶段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好实施。例如,为了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采用的是“先污染再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发展模式,长此以往,生态环境成了制约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还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对于环境保护还没有很好的法律机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以及环境破坏的问题,还有很多的问题,由于制度的不健全而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居民的私家车日益普及,道路拥堵现象在一、二线城市十分的普遍,拥堵路段不断增加,拥堵的时间不断增长,车辆尾气的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甚至于在APEC会议期间,为了使空气质量达标,获得蓝天白云,不得不采取限行政策。《穹顶之下》的火热引发了我们的深思,视频中显现的各种现象的存在并不仅仅只是个例,粉尘、固体颗粒等污染物的产生,PM2.5的超标,各个城市都广泛存在着这些现象,这一切都意味

着我们的生态环境在遭受着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破坏。

(四)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

当前人们的生态意识淡薄,只顾自身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利益,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追求也在逐渐的膨胀,但是人们的物质世界在不断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没有得到充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环境保护意识却很淡薄,例如:垃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不远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水资源浪费严重,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消费攀比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次性的用品也越来越多,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废弃的产品瞬间就成了垃圾,这些都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甚至有一些人认为,污染是自己的事儿,治理是国家的事儿,甚至在某些企业家看来,污染之后交些罚款甚至要比治理污染的成本更低,这些不合理的消费生产的存在,使得自然的承受能力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被破坏啦,导致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人类的生态环境遭到危害。

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是建立在我国当前环境现状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路径是复杂的、丰富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面对我国目前的生态现状,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在长期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的资源被过度消费,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弃“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重视节约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控制污染的源头,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大力回收废旧物资,对其进行再利用,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技术上不断进行改革,抛弃落后的生产技术,低碳技术要得到发展。对于小水泥厂,小钢材厂,小电镀厂要令其进行限期改革.

(二)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应该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扩大生态文明在前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培育我们形成科学的生态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可以讲生态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中去,强化学校的作用,传授生态环境教育的基本知识,可以组织一些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学生对理知识的学习成果,例如植树造林的活动,举办环境保护公益短片或者演讲比赛等等,引导人们形成生态意识。现阶段我国公民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还处于朦胧阶段,了解的不够深入,除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外,还要加强对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网络宣传、电视公益广告和邀请明星作为形象大使宣传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等方式,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也可以对父母起监督作用,形成健康的消费,不浪费,例如习总书记的21元庆丰包子铺套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低碳消费,选择低碳的方式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随手关灯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让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生态保护意识,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在整个社会上形成健康文明的风气,使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美好。

(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完善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在这一指导原则下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之所以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因。夏光认为。生态文明制度是通过“硬”、“软”两个途径对人们在生态文明方面的行为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的。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就要在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落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上,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目前,我国生态文明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基本的生态文明制度,生态经济制度、生态政治制度、生态文化制度、生态社会制度、生态管

理制度、生态教育制度、生态科技制度等不健全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重要原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就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相应安排。一是建立与健全生态文明政治制度。二是建立与完善生态文明经济制度。三是建立与健全生态文明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管理制度缺失,要加快“建立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更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监督体制,加大人民群众在我国法制化进程的监督作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部门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污染企业和污染的个人给与最大的法律打击,同时对于发现和提供有效信息的群体和个人给与物质奖励。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意义深远。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走出困境,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显示需要。(一)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环境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酸雨污染,耕地退化,空气状况,森林覆盖率减少等等,我们位于穹顶之下,生态环境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都在谈“APEC 蓝”,可是正常的蓝天白云不应该是常态吗?正如习总书记说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例如:1998年以前的陕西省吴起县,漫山遍野是广种薄收的坡耕地和散放的山羊,四季的颜色都是黄土地的黄色。“人口”缺粮到处垦荒,“灶口”缺柴到处乱伐树木,“牲口”缺草到处滥牧,这“三口”使吴起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放越荒、越荒越放”的怪圈,同年,吴起县委、县政府大胆实施了“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首开全国封山禁牧的先河。实践证明,封山禁牧不但没有限制畜牧业发展,反而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的更大发展,并让发展经济的过程同时成为生态修复的过程。1999年,全县一次性将占全县耕地84%的坡度超过25度的155.5万亩坡耕地退耕到位。在享受到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后,吴起人还在荒山上造起了林,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

自2003年开始,吴起县以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退耕还林

工程,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全县近两年来,累计栽植各类苗木近两亿株。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2007年的62.9%,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235平方公里,治理率达到62.7%以上,基本实现了“泥土不下山,洪水不出沟”的治理目标。退耕还林后的吴起,不再是黄土高原上的“溃疡”,春天这里漫山遍野一片绿色;秋冬季节,漫山遍野都有植被护卫着黄土,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一片清翠欲滴的绿色清晰地勾勒出了吴起的地貌轮廓,与毗邻的省区地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以前先污染再治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有利于建设小康社会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海南考察时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望和追求。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现状令人堪忧,恶劣天气频发。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我们要达到全面的小康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必经之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生态文明是其余文明的基础,因此,若没有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便无从谈起。

六总结

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提高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娟,汪宗田.美丽中国梦及其实现——兼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统一[J] 理论月刊.2014年,(2).

[2]谭超.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6月.

[3]周璇,戴春勤.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口问题[J].科教文化。

[4]赵应.论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经济观察.2016,(10).

[5]金亚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5.

[6]刘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意义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