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化学选修4复习学案(全1-4章可直接打印)

高二化学选修4复习学案(全1-4章可直接打印)

高二化学选修4复习学案(全1-4章可直接打印)
高二化学选修4复习学案(全1-4章可直接打印)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课

一、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思考】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两大守恒、能量转化形式是什么?

(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 变化和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 守恒和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的变化。

2.焓变

【思考】焓变的定义、符号、单位是什么?

(1)定义:在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

(2)符号: 。 (3)单位: 或。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

(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回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

【跟踪练习1】某反应的Δ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100kJ·mol-1

【跟踪练习2】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 (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ΔH为。

【练后反思】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1)E1为正反应活化能,E2为逆反应活化能,ΔH=E1-E2;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熟记反应热ΔH的基本计算公式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和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和变化。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

表示: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 kJ的热量。

3.书写注意事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若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方程式右边必须写上ΔH,并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

(4)注意守恒关系。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

(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数值也要加倍。

【跟踪练习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跟踪练习4】在298K、101kPa时,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且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4H10(g)+13

O2(g)4CO2(g)+5H2O(l) ΔH=-16Q kJ·mol-1

2

B.C4H10(g)+13

O2(g)4CO2(g)+5H2O(l) ΔH=-8QkJ·mol-1

2

C.C4H10(g)+13

O2(g)4CO2(g)+5H2O(l) ΔH=-QkJ·mol-1

2

D.C4H10(g)+13

O2(g)4CO2(g)+5H2O(g) ΔH=-Q kJ·mol-1

2

【练后反思】“五看”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1)看热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 (2)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3)看ΔH的“+”“-”符号是否正确; (4)看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5)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三、两类重要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

1.燃烧热

【思考】燃烧热的概念、意义是什么?如何正确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以及进行燃烧热的相关计算?

(1)概念:在101kPa时,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kPa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可燃物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ΔH=-393.5kJ·mol-1,表示在101kPa时,1molC 燃烧393.5kJ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O2(g)8CO2(g)+9H2O(l) ΔH=-5518kJ·mol-1,即C8H18例如:C8H18(l)+25

2

的燃烧热ΔH= 。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放=n(可燃物)×ΔH(燃烧热),

式中:Q放为 ;n为;ΔH为。

2.中和热

【思考】中和热的概念,以及中和热的测定原理装置图是怎样的?

(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时的反应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①;②产物是;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

(3)中和热的测定:

①测定原理:ΔH= 。

式中:c=4.18J·(g·℃)-1=4.18×10-3kJ·(g·℃)-1;n为。

②实验装置如图:

【跟踪练习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以下ΔH的数值均正确)。

O2(g)SO3(g)ΔH=-315kJ·mol-1(燃烧热)( )

(1)S(s)+3

2

(2)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1(中和热)( )

(3)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

H=2×(-57.3)kJ·mol-1( )

2反应的反应热Δ

(4)已知CH3OH(g)+1

O2(g)CO2(g)+2H2(g) ΔH=-192.9kJ·mol-1,则CH

2

H=-192.9kJ·mol-1( )

3OH(g)的燃烧热Δ

(5)H2(g)的燃烧热ΔH=-285.8kJ·mol-1,则2H2O(g)2H2(g)+O2(g) ΔH=+571.6kJ·mol-1( )

(6)葡萄糖的燃烧热ΔH=-2800kJ·mol-1,则1

C6H12O6(s)+3O2(g)3CO2(g)+3H2O

2

(l) ΔH=-1400kJ·mol-1( )

(7)已知101kPa时,2C(s)+O2(g)2CO(g) ΔH=-221kJ·mol-1,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21kJ·mol-1( )

(8)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则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 )

(9)已知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98%的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 )

(10)CO(g)的燃烧热ΔH=-283.0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1( )

【练后反思】1.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

(1)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时,ΔH>0表示吸热,ΔH<0表示放热,因而,ΔH后所跟数值需要带“+”“-”号。

(2)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表示还是用“焓变”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需要带“+”“-”号。

2.正确理解中和热,注意实验操作与计算细节

(1)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

(2)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mol·L-1)。若溶液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就大,电离程度达不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会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误差。

(3)使用两只量筒分别量取酸和碱。

(4)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时,测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5)取多次实验所得t1、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而不是求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四、有关反应热的比较、计算

1.ΔH的比较方法

比较ΔH的大小时需考虑 ,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对于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

2.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

(2)根据求算。

【强调】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

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或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当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运算,即把ΔH 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的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3)根据物质的燃烧热进行计算:Q(放)=n(可燃物)×ΔH(燃烧热)

【跟踪练习6】若向三份等体积0.1000mol·L-1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则上述过程中的焓变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跟踪练习7】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在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时,放出热量为Q1kJ,而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uSO4·5H2O(s)CuSO4(s)+5H2O(l) ΔH=+Q2kJ·mol-1,则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五、能源

【思考】能源的概念、发展阶段、分类及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和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1.概念:能提供能量的资源。

2.发展阶段: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

3.分类:

(1)化石燃料:

①种类:、、。②特点:蕴藏量有限,且再生。

(2)新能源:

①种类: 、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等。

②特点:资源丰富, 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

4.能源问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可再生,最终将会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5.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①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②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一是保证燃烧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如鼓入空气、增大O2浓度等;二是保证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燃料粉碎成粉末,将液体燃料喷成雾状等。

(2)开发新的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随堂检测

1.某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A+BC

(反应物)[A…B…C]

(过渡态)

AB+C

(生成物)

B.E1为反应物的平均能量与过渡态的能量差,称为正反应的活化能

C.正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此图中逆反应的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2.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3.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供计算使用。

化学键Si—O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

460 360 436 431 176347 ol-1)

工业上的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2H2(g)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为。

4.已知2SO2(g)+O2(g)2SO3(g)ΔH=-196.64kJ·mol-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在同样条件下,向该容器中通入2molSO3,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2kJ,则Q1和Q2的关系为。

5.实验室用4molSO2与2mol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6.64kJ·mol-1,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

6.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

②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kJ·mol-1

③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kJ·mol-1

A.仅有② B.仅有②④ C.仅有②③④ D.全部符合要求

7.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氧化为1molSO3(g)的ΔH=-99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理由是。

(2)图中ΔH=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为V2O5。试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复习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3.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学会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4.学会利用复合判据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学习过程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

(3)单位: 或。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指。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等。

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外界条件(外因)有关。

【跟踪练习1】1.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

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5mol·L-1·min-1B.v(B)=1.2mol·L-1·s-1

C.v(D)=0.4mol·L-1·min-1

D.v(C)=0.1mol·L-1·s-1

2.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3O2(g)2N2(g)+6H2O(g)。

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3和3molO2,4min后,测得生成的H2O(g)

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A.v(N2)=0.125mol·L-1·min-1?B.v(H2O)=0.375mol·L-1·min-1

C.v(O2)=0.225mol·L-1·min-1

D.v(NH3)=0.250mol·L-1·min-

1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

念: 。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下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时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v正≠v逆,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 ;

当v正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

注意: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范围: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等。

3.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描述方法——转化率、产率

(1)反应物的转化率=

×100%

(2)产物的产率=产物的实际量

该产物的理论量

【跟踪练习2】1.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回

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

(2)恒容充入N2: ;

(3)恒容充入He: ;

(4)恒压充入He: 。

2.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可逆反应:(甲)2NO2(g)2NO(g)+O2(g),(乙)H2(g)+I2(g)2HI(g)。

现有下列状态:

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②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③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④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

⑤百分含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⑨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⑩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能表明(甲)(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3.在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存在可逆反应:(甲)2X(g)

Y(g)+Z(s),(乙)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反应容器中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③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三、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用符号表示。

2.表达式:对于反应m A(g)+nB(g)p C(g)+q D(g),

K=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

(2)K只受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跟踪练习3】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5010001200

K0.60.9 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c(CO2)=c(CO)

B.K不变?

C.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D.v正(H2)=v正(CO2)

E.c(H2)保持不变

(3)若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c(CO2)·c(H2)=c(CO)·c(H2O),此时的温度为;在此温度下,若该容器中含有1molCO2、1.2molH2、0.75molCO、1.5mo l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 (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

四、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的判断

1.自发反应

定义: 。

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根据体系存在着力图使自己的能量趋于“最低”和“有序”的自然规律,由和判据组合的适合于所有的过程。即:

ΔG=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ΔH-TΔS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ΔG=ΔH-TΔS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跟踪练习4】1.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熵变小于0,焓变大于0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都能自发进行

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ΔH与ΔS综合考虑

2.灰锡结构松散,不能用于制造器皿,而白锡结构坚固,可以用于制造器皿,现把白锡制成的器皿放在0℃、100kPa的室内存放,它会不会变成灰锡而不能再继续使用?

已知:在0℃、100kPa条件下白锡转化为灰锡的反应焓变和熵变分别为ΔH=-2180.9J·mol-1,ΔS=-6.61J·mol-1·K-1。

随堂检测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

A.等体积0.1mol·L-1盐酸和0.1mol·L-1硫酸分别与0.2mol·L-1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mol·L-1盐酸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盐酸和硝酸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mol·L-1盐酸和0.1mol·L-1硫酸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H2的平均速率:v(H2)=0.45mol·(L·s)-1,则2s末NH3的浓度为( )

A.0.50mol·L-1 B.0.60mol·L-1?

C.0.45mol·L-1 D.0.55mol·L-1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

A.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S2O3溶液和硫酸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S2O3溶液和硫酸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S2O3溶液和硫酸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30℃

D.浓度均为0.2mol·L-1的Na2S2O3溶液和硫酸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4.将氯酸钾加热分解,在0.5min内放出氧气5mL,加入二氧化锰后,在同样温度下0.2min内放出氧气50mL,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是未加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的多少倍?( )

A.10?B.25

C.50D.250

5.已知:C+CO22CO,ΔH1>0,反应速率v1;N2+3H22NH3,ΔH2<0,反应速率v2。如升温,v1和v2的变化是()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少?

C.v1增大,v2减少?

D.v1减少,v2增大

6.四位同学同时进行反应A(g)+3B(g)2C(g)+2D(g)的速率测定实验,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①v(A)=0.15mol·(L·s)-1②v(B)=0.6mol·(L·s)-1③v(C)=0.4mol·(L·s)-1④v(D)=0.45mol·(L·s)-1。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7.(双选)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能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A.加热?B.加压

C.加催化剂?D.增大反应物浓度

8.(双选)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s)+O2(g)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课

学习目标

1.复习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

2.复习回顾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

3.复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

学习过程

专题1关于“酸的强弱的证明方法”的问题

【例1】常温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措施能使溶液pH=(a+1)的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当堂检测1】室温条件下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其中的观察要点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选项实验方案观察要点

A等浓度的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恰好反应时的体积比

B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的变化

C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和等量镁条反应产生H2的起始速率

D将pH=4的醋酸稀释成pH=6的溶液加H2O的量

专题2 离子共存问题

【例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Ba2+、Cl-、N O3- B.Pb2+、Hg2+、S2-、S O42-

C.N H4+、H+、S2O32-、P O43-

D.C a2+、Al3+、Br-、C O32-

【当堂检测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Al3+、Cl-、CO32-B.H+、Na+、Fe2+、Mn O4-

C.K+、Ca2+、Cl-、NO3-

D.K+、N H4+、OH-、SO42-

专题3 溶液pH的计算

【例3】在T℃时,Ba(OH)2的稀溶液中c(H+)=10-a mol·L-1,c(OH-)=10-bmol·L-1,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4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序号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mL盐酸的体积/mL溶液的pH

①22.000.008

②22.0018.00c

③22.0022.00d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8?B.b=4 C.c=9?D.d=6

【当堂检测3】25℃时,KW=1.0×10-14;100℃时,K W=1.0×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2的H2SO4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B.25℃时,0.2mol·L-1Ba(OH)2溶液和0.2mol·L-1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C.25℃时,0.2mol·L-1NaOH溶液与0.2mol·L-1CH3COOH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D.25℃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专题4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例4】醋酸钡[(CH3COO)2Ba·H2O]是一种媒染剂,下列有关0.1mol·L-1醋酸钡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

A.c(Ba2+)>c(CH3COO-)>c(OH-)>c(H+)

B.c(H+)+2c(Ba2+)=c(CH3COO-)+c(OH-)

C.c(H+)=c(OH-)-c(CH3COOH) D.2c(Ba2+)=c(CH3COO-)+c(CH3COOH)

【当堂检测4】标准状况下将2.24LCO2缓慢通入100mL1.5mol·L-1的NaOH溶液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C O32-)>c(HC O3-)

B.c(C O32-)+c(HC O3-)=1mol·L-1

C.c(H+)>c(OH-) D.c(Na+)+c(H+)=2c(C O32-)+c(HCO3-)+c(OH-)

专题5 盐类水解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例5】已知NaHSO 3溶液和Na 2CO 3溶液混合加热煮沸能产生C O2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H SO 3溶液因水解而呈碱性

B.两溶液混合后产生CO 2的原因是二者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

C.向NaHSO 3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溶液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生成

D.0.1mol·L-1Na HS O3溶液中:c(HSO 3-)+2c (S O 32-)+c (O H-)-c(H +)=0.1m o

l·L -1

【当堂检测5】25℃时0.1mol·L -1的醋酸溶液的pH 约为3,当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

等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 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

呈碱性,c(OH -)增大了,因而溶液的pH 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

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 +)减小,因此溶液的pH 增大。

(1)上述两种解释中 (填“甲”或“乙”)正确。

(2)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mol·L -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

少量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然后测定溶液的pH 。

A.固体CH 3COO K?B.固体C H3C OONH 4

C.气体N H3 D.固体NaHCO 3

(3)若 (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 H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时,CH 3COONH 4溶液呈中性)

随堂检测

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 H=7的溶液?

B.c (H +)=c (OH -)=10-6mol·L-1的溶液

C.使酚酞呈无色的溶液 D.由强酸与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2.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 =1的溶液中:F e2+、NO 3-、S O 42-、Na +

B.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14m ol·L -1的溶液中:Ca 2+、Cl -、HC O 3-、K +

C.c (H +)c (OH -)=1×10

12的溶液中:NH 4+、C l-、NO 3-、Al 3+ D.c (F e3+)=0.1mo l·L -1的溶液中:K +、ClO -、S O 42-、SC N-

3.对于室温下pH =3的乙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 +)=c(CH 3COO -)+c (OH -)

B.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 变为4

C.加入少量乙酸钠固体,溶液pH 减小

D.与等体积pH =11的NaOH 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 (Na +)=c (CH 3C OO-)

4.现有室温下的四种溶液,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pH 11 11 3 3

溶液 氨水 氧氧化钠溶液 醋酸溶液 盐酸

A.相同体积的③④溶液分别与N aO H完全反应,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③>④

B .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C .①④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Cl -)>c (NH 4+)>c (OH -)>c(H +)

D.V a L④溶液与V bL②溶液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V a+V b )L],若混合后溶液的p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