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领导者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课程讲义

领导者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课程讲义

课前测试

1.处理“九五”和“九九”的关系时,要注意

? A :两者角色是变化的

? B :“九五”不能没有“九九”

? C :“九五”应学会“深潜”

?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2.对“九五”应学会“深潜”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强调领导者不能只单纯听取周边人的意见

? B :强调领导者要深入到基层获取更广泛的言论和看法? C :九九应该明确把握自己的位置

?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3.在团队中建立伦理的前提在于

? A :每个人的自我定位

? B :每个人的责任大小

? C :每个人的权力大小

? D :每个人的社会地位

4.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领导的过程中,要求对方唯命是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 A :是

? B :否

5.在一个组织中通常的情况是,“九九”往往扮演着相对强硬的基层领导角色,而“九五”则适时地出面协调由此而产生的内部纷争。

? A :是

? B :否

引言

个人领导力五个层次的修炼--尊重、宽容以及关爱等实际上都是很简

单的内容,但往往在具体做的过程中人们就感到困难了。例如,父母

和孩子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世界上的父母亲都是爱自己孩子的,

但之所以会有所谓"代沟"这种不和谐的情况产生,就是因为被视为很

简单的"尊重"并没有真正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之中。更多的时候,

父母对孩子的"爱"成了控制欲的借口,进而使得贪欲披上了仁爱的外

衣,这样使孩子自然很难接受。

因此,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领导的过程中,理解对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人们追随领导者的原因

(一)利益驱动并不绝对

很多人认为下属之所以会愿意服从领导者的领导和管理,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发挥作用。但实际上这个认识并不绝对正确,人们有可能会愿意为了金钱与领导者进行合作,但也有可能金钱根本不起作用。

(二)品德、梦想、能力

下属对领导者的追随,还有可能源于领导者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品德、梦想及能力魅力。换言之,下属相信领导者可以帮助自己实现梦想、愿望及目标,而不是自己帮助领导者实现梦想、目标及愿望。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领导者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 领导者本身应正直

要实现这种领导状态,最为关键的是领导和下属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一点。领导者要获取下属的信任,以下两个方面是需要很好地予以把握的:

◆做到真正的"正直"难度很大

中国人所一贯推崇的"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中,所谓的"信"对应的就是管理学中所涉及的正直。而正直的核心是诚实,"一个人说了99句真话,偶尔撒了一句谎"实际上就已经是不诚实的表现了。因此,任何一个人要做到真正的正直,难度是相当大的。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正因为做到正直如此之难,所以一旦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了这一点,那么由此所获得的下属的信任将是牢不可破的。

◆"信"与忠诚

"信"有"大信"与"小信"之分,个人只有始终秉持"大信"才能称之为忠诚。

【案例】

魏延的"忠诚"

三国时,尽管魏延一直为刘备效力,但是在三国时代的历史人物中他还是被视为典型的奸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延表现出来的忠诚是有条件的忠诚,即诸葛亮活着就忠诚,而一旦诸葛亮死了就不再忠诚了。

由此可见,所谓"大信"就是言行一致,表现为个人始终忠诚于自己最终的价值观和梦想,不是忠诚于某一个人。如果只是忠诚于某一个个人,对其不正确的指示也盲目服从,那么表现出的就不再是"信"而是"愚"了。在历史上之所以李世民相信魏征,齐桓公相信管仲,而诸葛孔明和刘备并不相信魏延都是同样的道理。

【案例】

李世民对守法与"失信于天下"的选择

在唐朝唐太宗执政时期,朝廷对隋朝的文凭是予以承认的,由于这样的政策,那时假造文凭的风气很盛。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对此非常愤怒,随即下发诏书,规定凡是假造文凭的要处以死刑,而如果自首则可免一死。随后,有人触犯了这个规定,假造文凭还不自首,就被交予了名为戴绉的官吏进行处理。然而,戴绉却并没有将此人处死,

而是按照既定的法律给予流放的惩处。

李世民听闻之后,认为戴绉让其失信于天下,但戴绉却认为法是天下的公理、是大信,而皇上的指令只是因一时喜怒而说的话、是小信,大信与小信之间,理应按照大信的标准来处理。

2 在领导过程中体现"爱"

世界上人,除了自己之外,最信任的就是父母了,这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深深的"爱"。但并不是所有爱自己的人都会获得信任,如果施予的爱是有条件的,那么必然是无法获取对方信任的。

因此,领导者在对下属进行领导的过程中,应该要真正发自内心地体现出对下属的爱,而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否则,只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 能够领导别人走向胜利

此外,领导者要能够给予被领导者不断获取成功和胜利的信心,只有这样,下属才能看到与领导者一起所能够实现的个人发展和提高目标。

"九五"与"九九"

"九五"与"九九"反映的是上下级关系的互动问题。

(一)"九五"与"九九"的含义

"九五"是一个名为"飞龙在天"的卦像,自古以来,中国人讲求"居中为正",称呼皇帝为"九五之尊"就是源于这个道理。

然而,尽管体现了对"九五"地位的极大推崇,但是"九五"并不是所有卦像中的顶卦,真正的顶卦实际上是名为"亢龙有悔"的"九九"卦像,如果与天子皇帝相对应,"九九"则指代的是辅佐皇帝的丞相和元帅。

(二)"九五"与"九九"各自关注和强调的内容

在卦像的相对位置确定了之后,"九五"和"九九"的工作内容以及职责也就非常明确了。由于"九九"位于卦像之顶,所以丞相和元帅负责处理各种具体的事务并为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尽管表面风光无限,但与之相伴的风险也相当大。

而皇帝所处"九五"的位置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主要负责指挥战略性的发展方向,其关注和强调的内容通常为梦想、使命等。

(三)"九五"与"九九"的关系

在处理"九五"和"九九"的关系时,以下五个内容是有必要突出强调的。

1 两者角色是变化的

将"九五"和"九九"的关系联系到现代组织的具体经营管理中,可以发现其实没有人单纯是处在"九五"的位置,也没有人单纯是处在"九九"的位置。个人在领导面前,自己是"九九"的身份;而在自己主管的

部门,自己又扮演"九五"的角色。由此可见,"九五"和"九九"这两个角色是存在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的领导者应该适应这种角色扮演方面的弹性变化,根据具体的角色来调试自己的工作方法、态度以及努力的重点。

2 "九五"不能没有"九九"

作为领导者的"九五"是无法脱离"九九"的支持与配合的。在现代社会中从事领导岗位,尽管无法做到振臂一挥,应者云集,但至少要能够得到"九九"的积极响应,再通过"九九"们的具体指挥来使得大部分人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前进。

在一个组织中通常的情况是,"九九"往往扮演着相对强硬的基层领导角色,而"九五"则适时地出面协调由此而产生的内部纷争。与毛主席曾提出的"先定战略,后带队伍"一样,柳传志在联想也强调所谓的"管理三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他认为进行组织管理,领导者首先需要围绕核心团队成员组建起领导班子,而后依靠领导班子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并予以具体实施。与此同时,他还强调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应该"听大家的意见,与少数人商量,最后一个人决定"。

3 "九五"应学会"深潜"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尽管"九五"不能没有"九九"的支持与配合,但是很多时候由于"九九"出于个性懦弱或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会完整反映出基层的真实情况,所以,"九五"在处理与"九九"关系的时候,还应该学会"深潜"。也就是说,领导者不能只单纯听取周边人的意见,而需要如同潜水一样深入到基层获取更广泛的言论和看法。

【案例】

韦尔奇和李东升对"深潜"的体会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很多领导人都过于依赖企业信息系统所收集和反映出的信息和问题,实际上信息系统所呈现的数据根本反映不出人的情感因素以及市场的敏感变化。基于此,韦尔奇和李东升都对"深潜"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韦尔奇在其自传中提到,他非常注意在平时到一线与员工进行交流,这种交流重点并不在于指挥员工的具体工作,而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获取源于生产第一线的最新信息。

而TCL的总裁李东升则在2006年6月份发表了一系列名为"鹰的重生"的文章,对自己以往的管理方式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决定放弃过去温和、放任授权的管理风格,重新变成强硬的、能直接获取一线信息的管理方式。

4 "九九"不能坐在"九五"的位置上

在处理"九五"和"九九"的关系中,"九九"还应该明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不能混淆上下级之间原本的领导关系。

【案例1】

刘邦与萧何的君臣博弈

在大一统的皇权国家体制下,皇帝与宰相的关系范式,是在汉朝初年确立的。总的来说,这一范式是由以下内容构成的:皇帝用人,以权、术、势掌控大局;宰相主事,从各方面为皇帝效力。若论起才

干,中国古代的皇帝大多属于二流甚至三流人才(刘邦只是一个无赖,他再精明,也顶多是一个二流人才),而宰相则多为一流人才(在这一点上,萧何是没有争议的)。作为皇帝,他的心思主要用在坐稳龙椅,防止大臣(特别是宰相)谋反,保证政局稳定上;而宰相的心思,主要是用来谋划国事,只有极少数宰相有僭越、谋反之意。

具体来说,如汉朝的宰相萧何既精通法律,又很有经济头脑,善于调配钱粮,是宰相的最佳人选。但是,在传统的皇位争夺战中,萧何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只有选择了一位好的主子,他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刘邦与萧何,一个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心,一个是行政部门的最高首脑,只有通力配合,才能使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政治清明,百姓乐业。在实践中,虽然刘邦和萧何是多年的"老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但刘邦对萧何也难免猜忌,不太放心。

当时,就发生了这么一件怪事:汉高祖12年(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刘邦命萧何留守京师,自己御驾亲征,去讨伐英布。可是,就在出征期间,刘邦不放心,几次派人打探萧何正在做什么。然而,并没发现这位萧宰相有什么"劣迹",只听说他正在变卖家财,努力支援前线。本来,萧宰相做的是好事,但刘邦一听,却是脸色大变。这件事被萧何的一位门客知道了,赶忙告诉萧何:"萧大人,您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现在,您功高盖世,又位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民心归附;而皇上又远征在外,他能不起疑心吗?眼下,皇上多次派人打探您的情况,就是怕您功高震主啊!您为什么不做一些坏事情,比如广置田园、放高利贷,来让皇上放心呢?"于是,萧何便依计而行。果然,当刘邦得知一向清廉自守的萧何竟然也贪起"小便宜"来,才长出了一口气,原来他心中早就有一把"算盘":只要萧何贪图小利,他就不会有什么政治野心。其实,在专制帝王的眼里,贪污腐败虽然可恶,但还不至于危及"国本"--专制皇权,有政治野心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应该说,萧何很好地把握了君主的这种心理,在处理"九九"和"九五"的关系上做了一个典范。

【案例2】

范蠡处理与越王勾践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做人质。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二人都是吴王阶下的亡国奴,但是范蠡却始终坚持自己与勾践之间"九九"与"九五"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以臣子的身份对勾践毕恭毕敬,行君臣之礼。

5 "九五"与"九九"可以亲近,但不能够亲密

在处理"九五"和"九九"的关系中,需要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亲疏进行审慎地把握。无论二者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他们之间的差别是始终存在的。因此,"九五"和"九九"可以亲近,但不能亲密,双方都应该注意保持恰当的距离。过于亲密,二者必然容易出现摩擦,而适当的距离则可以给双方都留下弹性空间。

解决工作团队内部的混乱问题

现在很多组织尤其是企业中,内部工作团队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要处理这个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作为领导人的政治素质

与爱党爱国的素质要求不同,"领导人的政治素质"是指领导者对组织内部人际关系潜规则的把握和掌控能力。具体而言,领导者应该把握以下要点:

◆不要与下属议论上级;

◆不要盲目对流言蜚语表态;

◆领导人之间应把握人际关系的敏感度,对不同场合、面向不同人所做出的言论要审慎把握。

(二)团队中的伦理关系与执行力

团队中出现混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内部的伦理关系与执行力出现了问题。要改善这种状况,领导者应该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伦理(礼)的关键在于定位

"伦理(礼)",实际上是某个人群中所存在的层级关系。在组织或者企业中,伦理关系的建立首先是人们之间进行归"群",接下来按照长幼尊卑、男女有别以及具体的职位责任来进行"分",最后运用形成规范和制度的"理(礼)"来进行巩固。

而在团队中建立伦理的前提在于每个人的自我定位,在准确的定位基础上才能确保行为的合理。例如,"父母永远是对的"这样的论断来自于孩子是可以的,但如果是父母亲自己来标榜和认定则有违伦理的要求。同理,老板也不能自诩为"凡事总是正确的",这样的评价应该来自于员工才是合理的。

2 在工作场所对上级绝对要谦恭

基于组织内部伦理的要求,任何一个人在工作场所中应该都要保持对上级的绝对谦恭,否则,只会破坏了既定的伦理关系,导致团队因失去力量而产生混乱。

3 不要表现出自己比上级更高明

团队内部的混乱很多时候还来自于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果不经意间表现出自己比上级更为高明,只会招致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与上级的相处过程中,即便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是正确的,也应该讲究表达的场合和方式。

4 要能够欣赏和赞美上级

要解决团队内部的混乱问题,还要达到下级对上级由衷的欣赏和赞美,如果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那么构筑团队内部的和谐将不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