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米用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米用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米用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米用米量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知识链接 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 准备一把米尺,或一米长的木棍。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年月日教学单元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总(4)课时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第(2)课时教材分析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工具进行测量。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及 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资源米尺、软尺、绳子 教学基本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 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 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 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 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 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 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 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案例

《认识米和用米量》练习课 下面的教学片段是针对新课之后的练习中反馈回来的问题而备的一节操作性教学的课,在教学中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成长,我认为较成功地完成了操作。这是我第三次带二年级的这一刻,对比去年讲的这一课,今年我对学生了解得更细,对教材挖的更深了,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更贴近实际情况。所以课堂教学的情景才依然历历在目,现在我把教学片段写出来让大家共享一下。 片段一:那是我第一次面对二年级这么小的学生讲课,而且第一单元就是《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面对只有9名学生的班级,我觉得手把手交一定没问题。结果大失所望。 一、1米有多长?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有什么? 生:厘米和米。 师:那一厘米有多长?一米有多长? 生1:一厘米这么长。(边说边用手比划出大约一指宽)一米这么长。(也是边说边用双臂打开约一米长) 生2:我和他一样。 生3:1米=100厘米。 学生们都很兴奋的互相比划着。 二、那些物体的长都要用米作单位? 师:我们已将知道量较长的物体要用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那些物体的长可以用米作单位? 生1:黑板、教室、操场、大树,好多呢! 师:好,还有什么? 生2:大楼的高,门的高,道路的长 师:很好。我们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说的更清楚准确。 师生:黑板的长和宽,教室的长和宽,操场的长和宽,大树的高,等等都要用米作单位。 三、量一量 师:我们就想办法来量一量黑板,教室,操场的长和宽吧。 生:我来量,让我量。 师:(我就选了三个不错的学生配合我开始量,其他学生观察。)生1拿着尺子的两刻度一端对准黑板的左下角,生2拉尺子的另一端,生3读数。 生2:尺子不够长. 师:那就拿粉笔做个标记接着量呀, 生2:哦,(做标记,写上3米)生1把你那头在对住这个点。 生3:现在是差一点就一米了, 生:那就是4米了。 后来我嫌他们量起来太慢就越俎代庖,为他们量了教室的长和宽,他们在一旁搭把手或观察。 片段二:这是我第三次面对二年级的学生讲课,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已经比较熟,基本了解学生的情况。面对又是相处一年的18名学生的班级,我觉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我意想不到问题。果然不出我所料: 一、1米有多长?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有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米》教学设计

《认识米》微课脚本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金慈实验小学沈丽萍微课名称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米》 知识点描述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设计思路复旧,引入长度单们米——认识米尺——认识米——感知生活中大约1米的物体——课堂总结 教学过程 内容画面 一、导入①课前导入(时量:1分钟) 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 黑板或操场的长,用什么工具测量合适呢?第 1张至3 张PPT 二、教学过程②讲授新知(时量:5分钟) 1、认识米 小朋友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如黑板的长, 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 “m”来表示。我们来认识“米尺”这个新朋友。 米尺有什么特点? ①米尺上有刻度。 ②米尺上有0,10,20……100这些数。 ③每两个数之间的间隔是一样大的。 米尺也是把“0”作为尺子的起点。 第4至第6张PPT

小朋友们,请你们再仔细想一想,米尺上的1小格是多长?1大格是多长?米尺上1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米尺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 2、用米量 1米到底有多长呢? ·比一比,请小朋友把两臂伸开,你会发现伸直的两臂长度大约是1米。 ·量一量,你的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矮? ·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课桌的高。 3、生活中的1米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来表示? 1根跳绳大约长2米一棵大树大约高15米第 7张PPT 第8-13张 ③随堂练习(时量:2分钟) 1.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米? 2.试一试,是cm还是m? (1)衣柜高约2( )。 (2)黄瓜长约20( )。 (3)房子高约3( ). ( 4 ) 一枝粉笔长8()。 ( 5 ) 大楼高约15()。 第 14张 三、教学总结④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尺,认识了米,还只知道了1米 到底有多长,同时也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当 的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时(比如手掌的长),可以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的 物体(例如黑板)时,要用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你们真是了不 起! 第 15 张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吗?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教师指出: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4页,《认识米用米量》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

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 师讲述: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黑板的长很麻烦。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长,想不想知道这个宝贝是什么? 二、实践操作,认识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这个宝贝就叫做米尺,它的长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提问:在米尺上你还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师再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3)学生动手操作 ⑴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1 长度单位(2)认识米和用米量

爽爽文库汇编之 认识米和用米量

情景 ,激 趣生 疑。 景。 师:你看后有什么想法,请跟大 家交流一下。 量结果很不准,感觉很麻烦。厘米作单位。 (2)食指宽大约1厘米。 (3)下图中的蜡笔长(4)厘 米。 2.填一填。 (1)从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1 是1厘米。 (2)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5 是3厘米。 (3)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6米=(600)厘米 500厘米=(5)米 4米=(400)厘米 300厘米=(3)米 二、自 主探 究,理 解释 疑。 1.动手测量,释疑。 (1)用课前准备的长约12cm的 三角尺测量黑板的长,把测量结 果告诉大家。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 通常用比“厘米”高级一些的单 位——“米”作单位。补充:米 可以用字母“m”表示。 1.(1)小组代表测量黑板的 长度,并汇报。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生1:这把尺子太短,量黑板 太麻烦。 生2: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吗?我想用尺子量。(老师纠 正:应该是高级一些的单位) 2.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 表示。 三、实 物体 验,感 受新 知。 1.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 系。 (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学生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 点。 (2)用尺量一量,看看米尺上一个 小格有多长。 (3)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数一数,你 发现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米=100厘米) 1.(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 汇报:米尺上的刻度是10、20、 30……。 (2)比较、测量。发现:米尺 上一个小格是1厘米。 (3)小组分工,测量、数出1 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 得出:1米=100厘米 2.(1)同桌合作,动手测量臂 展长度,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4.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师宽约6(米)。 (2)黑板长约3(米)。 (3)小明身高126(厘米)。 (4)课桌高70(厘米)。 (5)教室门高2(米)。 5.估一估,填一填。 狗熊高约(1)米。 小狗高约(20)厘米。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 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2. 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 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 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授 1. 认识米 (1)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儿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2)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3)[学生提出问题: A: 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 B: 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 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 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5)板书:1米=100厘米 (6)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第3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教案

第3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练习一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自主测量,知道1米=100厘米。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和学生卷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上一节课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测量?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和宽约是多少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瞧!这样用尺子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这把尺子(用更长的尺子量)试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如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大树的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例4)。 (1)请同学们猜一猜1米有多长,并用手势比画。 (2)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卷尺,比一比,看1米和米尺上的是不是一样长,刻度是不是一样。 (3)体验。 ①用米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②用米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③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④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例5)。 (1)课件演示米尺与长10厘米的尺子,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0厘米。(2)每个小组先量出1米长的绳子,再量一量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组讨论1米有多少厘米。 (4)汇报归纳:1米 = 100厘米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通过自主观察米尺,比、画、量帮助学生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通过探究,让学生更深刻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米尺,卷尺,绳子。 【复习导入】 (1)复习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一量? ①用刻度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②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找两名同学测量)

(2)导入课题 刚才,这两名同学测量了黑板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这样量太麻烦了)对!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出示课题),如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桌子的高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米的知识。 【进行新课】认识米 (1)谈话:我们通常用“米尺”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出示米尺或米尺图(下面是米尺的缩小图),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提问: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出其它的10厘米吗? (3)交流: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看看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4)学生活动: 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找出1米的长度。 ②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身高。看1米到哪儿。 ③两臂伸平,同桌互相用米尺测量。看1米到什么地方。 ④闭上双眼,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眼再看一看,手势是否正确。 (5)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手掌宽7()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小红身高1()25厘米 2、填空.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3)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4)小明身高120米。() (5)这是一条线段。() (6)一条直线长7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50厘米○5米(6)33厘米○3米

四、解决问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根绳子,原来长53米,我第一次剪去19米,第二次剪去23米。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动手题。 1.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度。 2、画一画。 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②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 ()条()条()条()条

(完整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的认识 一、判断。 别针长5米 ( ) 铅笔长50厘米 ( ) 小明高2厘米 ( ) 二、填空。 (1) 32厘米-9厘米=( )厘米 (2) ( )厘米+8厘米=38厘米 (3) ( )厘米-7厘米=40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84厘米○48厘米 44厘米○50厘米 四、填空。 40厘米+60厘米=( )厘米 15厘米+5厘米=( )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曲别针长3()一张儿童床长2()七、判断正误。 (1)人的大拇指指甲盖大约是1厘米。()(2)300厘米=100厘米+200厘米。() (3)一条线段长8厘米。()

参考答案 一、×;×;× 二、 23;30;47 三、>;< 四、 100;20 五、略 六、分析:学习长度单位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则用米作单位。1米大约有两臂伸开的长度;1厘米约只有图钉的长度。由此可以判断:铅笔和曲别针的长度可以选择“厘米”作单位;大树和儿童床则应该选择“米”作单位。 答案: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0(米) 曲别针长3(厘米)一张儿童床长2(米) 七、分析:“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因此不但要掌握它们各自的实际长度,还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即1米=100厘米。 第(1)题的错误是没有记清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题正确的应为2米=200厘米。 第(2)题也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300厘米里应有3个100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300厘米里有3个100厘米,这题应为300厘米=3米。第(3)题是正确的。因为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教学例4:一名用学生厘米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米尺)“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米尺)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尺。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把用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用米尺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2.观察刻度。 教学例5: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实物:跳绳,小猫玩具,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

认识米用米量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联系生活实际,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1米”长度单位认识的体验。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测量时也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1米”长度认识的体验。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平台”,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达到了三位一体的参与,使体验成为学习新知识有效的基石。 教学一开始,我充分利用上节课的知识“厘米”为切入点,在复习旧知巩固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创设了“测量黑板”的具体情境。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米。介绍米尺后,在米尺与熟悉的学生尺进行比较中,找到1厘米,在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二个层次,在活动中体验1米的长度。直观量出1米的绸带进行展示,想一想,记一记,两臂伸开比一比,结合身高估计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在生活中找一找。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 第三个层次,知道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以绸带为例)。在估测、验证1米长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绸带。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 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填空练习等训练,牢固掌握米的概念、米与厘米的进率,使学生对用米与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更加熟练。结课时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后小结,整理出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米 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1米=100厘米

认识米 用米量

《理解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理解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1、理解米和米尺,建立米的长度观点,学会用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联系生活实际,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动手操作的水平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点,会用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1米”长度单位理解的体验。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理解长度单位“米”是在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的机会少,测量时也比较困难,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1米”长度理解的体验。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本节课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水平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平台”,学生将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达到了三位一体的参与,使体验成为学习新知识有效的基石。 教学一开始,我充分利用上节课的知识“厘米”为切入点,在复习旧知巩固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创设了“测量黑板”的具体情境。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理解米。介绍米尺后,在米尺与熟悉的学生尺实行比较中,找到1厘米,在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二个层次,在活动中体验1米的长度。直观量出1米的绸带实行展示,想一想,记一记,两臂伸开比一比,结合身高估计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在生活中找一找。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其目的是协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点。 第三个层次,知道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以绸带为例)。在估测、验证1米长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绸带。因为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协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 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填空练习等训练,牢固掌握米的概念、米与厘米的进率,使学生对用米与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更加熟练。结课时由学生自己实行课后小结,整理出所学的知识与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