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 绪论

01 绪论

01 绪论
01 绪论

绪论

第1、2节(泛素,蛋白酶体和人类疾病)什么是“泛素”

主要作用:作为定向底物蛋白的“标签”摘自Sam Griffiths-Jones. 经许可使用.

来源: "Peptide models for protein beta-sheets."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001.

泛素单体在蛋白底物上的附加泛素一种能作为“标签”结合到其

它蛋白上的,由76个氨基酸组

成的小分子蛋白质。蛋白质底

物赖氨酸残基侧链上有个氨基

基团。泛素的C -末端为甘氨

酸,此甘氨酸上的羧基与蛋白

底物赖氨酸残基上的氨基形成

异构肽键(如图所示)。

泛素还含有多个赖氨酸残基,

可作为内部受体,与其它泛素

分子C -末端的甘氨酸结合,形

成一条长链。

由MIT OCW 提供该图

摘自Goodsell, D.S. The Oncologist 8, 293-294.泛素

底物

蛋白

泛素在蛋白质降解中作用的发现

历史资料

摘自Sam Griffiths-Jones. 经许可使用.

来源: "Peptide models for protein beta-sheets."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001.

(1975)Gideon Goldstein 与他的同事第一次从胸腺中分离

出泛素(所以起初人们以为它是一种胸腺激素)。

但随后在所有的组织和真核生物中都发现存在这种物质。因此

得名“泛素”(“广泛存在”的蛋白质)。

(1977)Harris Goldknopf和Ira Bush 发现一种DNA结合蛋

白含有一个C-末端但却有两个N-末端!这种Y-字形特殊蛋白的短

臂通过其C-末端与组蛋白H2A分子内的赖氨酸ε-氨基结合。

Margaret Dayhoff很快鉴定出这种特殊蛋白是一种泛素(首

先由Goldstein 报道的一个新蛋白)。

(1969-1971)Avram Hershko研究了酪氨酸氨基转移酶降解

的调节:

→他发现此酶的降解过程能被细胞能量合成抑制物(氟化物,叠氮化合物)所抑制。这也第一次证明一定存在一个未知的

能量依赖的蛋白降解系统。

(1971-1980’s)Hershko决定通过经典的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定

这个负责蛋白质降解的能量依赖系统。他的目的是:

―建立一个不依赖细胞的依赖ATP的蛋白降解系统。

―分离此系统各种组分并阐明各组分的作用模式。

(1977)Etlinger和Goldberg 在网织红细胞(一种红细胞)中发现一个ATP-依赖的蛋白质降解系统。因此,Hershko在他的研究生Aron Ciechanover和Irwin Rose(费城Fox Chase 肿瘤中心)的帮助下,决定要从这些细胞中分离出这个ATP-依赖的蛋白降解系统。

y通过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将网织红细胞裂

解液初步分离成两部分:

→Fxn1(不被吸附),包含大部分的血红蛋白

→Fxn2,被树脂吸附,用高盐溶液洗脱的蛋白质

y Fxn2 失去了绝大部分的ATP-依赖的蛋白降解活性,只有

与Fxn1重新混合才能恢复活性。

y Fxn1 中的活性组分可根据其高热稳定性特性得到分离:

APF-1,也就是ATP-依赖的蛋白降解因子1。

…APF-1是否是此系统中其它组分的活性亚基或调节亚基??

y用放射物标记APF-1,发现它以ATP-依赖的方式与一个高

分子量蛋白质(用凝胶过滤层析确定)紧密结合。

y在可以破坏非共价作用力的环境中,它们之间的结合也非

常稳定,这说明:相互作用一定是共价结合(肽键或酰胺

键连接)。

…与APF-1结合的不是蛋白降解系统的活性组分,而是蛋白质底物??

y利用ATP-依赖的蛋白降解系统的一个较好底物?溶菌酶,他们

发现:

1) 当125I-标记的APF-1与非标记溶菌酶孵育时,可形成类似

的高分子量的衍生物,但用125I-标记的溶菌酶与非标记的APF-1孵

育时却不能产生此种产物。

2) 分析APF-1和溶菌酶中放射活性的比率,表明这些不同的

衍生物由一个溶菌酶分子和很多与之相结合的APF-1分子构成。

(HERSHKO, 等. 1980)

摘自A. Hershko.经作者许可使用.

来源: Figure 1 in Hershko et al. "Proposed

role of ATP in protein breakdown:

conjugation of protein with multiple chains

of the polypeptide of ATP-dependent

proteolysis." PNAS 1980 April; 77(4):

1783–1786.

(Hershko et al., 1980年提出

的作用模式)

摘自A. Hershko.经作者许可使用.

来源: Figure 6 in Hershko et al. "Proposed role of ATP in protein breakdown:

conjugation of protein with multiple chains of the polypeptide of ATP-dependent

proteolysis." PNAS 1980 April; 77(4): 1783–1786.

多个APF-1分子在APF-1-蛋白酰胺合成酶催化下连接到蛋白底物的ε-氨基上(第1步)。连有这些APF-1的蛋白被一种能识别这些复合物的特异蛋白酶分解(第3步)。蛋白质被分解生成游离氨基酸和仍与APF-1通过异肽键连接的赖氨酸或小肽(APF-1-X)。最后,通过酰胺酶-异构肽酶释放出游离的APF-1供重复利用(第4步)。猜测可能有一种“校正“异构肽酶可将错误连接断开并释出游离APF-1和底物蛋白(校正活性,第2步)。

在Hershko提出的模型推出不久,Keith Wilkinson 和Arthur Haas (Irwin Rose实验室里的

博士后) 证实APF-1 实际上就是泛素。

A: 泛素与目标蛋白的结合

E1:泛素活化酶

E2:泛素-结合酶;Ubc ’s E3:泛素-连接酶

B: 泛素化的底物被26S 的蛋白

酶体复合物降解,泛素通过脱

泛素化酶(泛素C -末端水解

酶,DUBs 或UCH ’s )释出重复

利用。

摘自Annual Reviews.经许可使用.

来源: Figure 1A in Hershko A, Ciechanover A. The ubiquitin system.

Annu Rev Biochem. 1998;67:425-79.

泛素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

因版权原因,此处图片删除。

见Figure 1 in Ciechanover A, Orian A, Schwartz AL.

"Ubiquitin-mediated proteolysis: biological regulation

via destruction." Bioessays. 2000 May; 22 (5): 442-51.

(1980’s)Hershko 和Ciechanover用”共价“连接方式固定泛素的亲和层析柱纯化了第一部分反应(APF-1-蛋白酰胺合成酶)的组分:E1,E2和E3。

Martin Rechsteiner和他的同事(1986年)进一步阐明了“蛋白酶“作用的那一步机制,并提纯了26S蛋白酶体复合物。

起初人们以为多个泛素与底物上多个赖氨酸位点结合,但Hershko(1985),Alexander Varshavsky和他的同事们证明了通过底物上一个赖氨酸残基就能形成多聚泛素链。

后面的泛素通过C-末端的甘氨酸残基与前一个泛素上特定赖氨酸残基连接形成长链。多聚泛素链因结合赖氨酸残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

K48?被蛋白酶体识别

K63?转运入溶酶体或囊泡并进行降解的信号;亚基

选择性K29,K6,等等

第一次证明泛素是一种体内蛋白降解信号(Hershko实验室,1982):细胞内的泛素复合物的免疫化学法分析?加入抗泛素抗体,在氨基酸类似物存在的情况下培养细胞,发现异常蛋白寿命很短,在它们迅速被降解的同时,伴随有泛素复合物的短时增加。

但是Alexander Varshavsky的研究给出了最有力的证据。

Varshavsky 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表达调控并在1977年秋来到了波士顿,一个月后他成了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的职员。

在Hershko 和Wilkinson 实验(证明ATP -依赖的蛋白降解因子1就是泛素) 的启发下,他开始对基因表达和调控中蛋白质的降解机制很感兴趣。

鉴于他已经知道泛素能与组蛋白结合,1980年,当他读到一篇Yamada 及其同事发表的一篇论文时,他非常的激动,因为该论文描述了一个名为ts85的条件致死性的、温度敏感的小鼠细胞系。(他们发现这种细胞系在严格的温度条件下,一种核蛋消失了(被降解)。Varshavsky 证实它是UbH2A 。)

随后

随后Hurt 及其同事利用快速分裂的蛤受精卵,发现了周期素(cyclins ),1984年Varshavsky 提出周期素在退出有丝分裂期时是被泛素系统降解的。

体内蛋白降解需要泛素聚合

(第一个证据来自Alexander Varshavsky,Dan

Finley 和Aaron Ciechanover 的研究)

?在同实验室的Dan Finley 和A.Ciechanover 的帮助下,开始研究ts85,他们发现在非耐受高温度条件下,这些细胞被停止在S/G2期,并开始合成热休克蛋白。

他们发现ts85小鼠细胞含有一种温度敏感的泛素活化酶

(E1),在非耐受高温度条件下,这些细胞停止降解大量正常的短寿命蛋白。

因版权原因,此处图片删除.

来源: Figure 5 in Muratani M, W. P. Tansey.

"How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Controls

Transcription." Nat Rev Mol Cell Biol. 4, no. 3 (Mar 2003):192-201.

泛素化是发生在所有哺乳动物细胞

途径中并呈现多水平的一个重要调节过程

图片由MIT OCW 提供。摘自Yang and Xu, “Regulation of apoptosis:

the ubiquitous way.”FASEB J 17 (2003) 790-799.

选择性降解蛋白

调节转录、翻译和蛋白定位

例如:

…凋亡的调节…转录的调节

图片由

MIT OCW

提供

E3 是如何识别底物的呢?

因版权原因,此处图片删除.

参见Figure 2 in Ciechanover A. et al. "Ubiquitin-mediated proteolysis: biological regulation via destruction." Bioessays. 2000 May; 22(5): 442-51.

“N-末端定律”的发现

Hershko和Ciechanover发现在纯化APF-1(泛素)时有一奇怪现象,即:样品干重很重,但蛋白含量比例却很小。

APF-1是不是核糖体蛋白呢?? 他们用RNase A处理样品后,发现由APF-1 介导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降解被抑制,而对溶菌酶的降解则不受影响。

后来发现重量差异实际上是由于蛋白检测方法(Lowry 法)导致的,此法基于检测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而泛素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很少)。

那么是什么导致RNase对泛素-依赖的BSA降解的抑制作用呢?

一些即将被降解的蛋白质,它们N-末端一定存在可被识别的特定不稳定氨基酸残基(‘N-末端定律’)。有时,这些不稳定氨基酸残基是在翻译后加工时由酰胺酶和转移酶加上的。

在BSA的这个特例中,RNase破坏了tRNA Arg,而它与精氨酰-tRNA蛋白转移酶是将BSA的N-末端酸性残基(天冬氨酸)转换成精氨酸所必需的。只有经过修饰后的BSA才能与E3

结合。

α

(溶菌酶在N-末端有一个赖氨酸,因此它不需要经过此种翻译后修饰就可被E3识别。)

Varshavsky,Finley和其他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N-末端定律的其它类型,找到了一系列N-末端降解信号,并将其统称为叫“N-末端降解子“。

N-末端不稳定残基

中间的赖氨酸(泛素结合位点)

啤酒酵母中的泛素系统

因版权原因,此处图片删除.

参见Figure 5 in Hershko, A. et al.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The ubiquitin system." Nature Medicine 2000 Oct; 6 (10): 1073-81.

图片由MIC OCW 提供

摘自Table 1 in Schwartz and Hochstrasser, TIBS 28 (2003) 321-328.

泛素并非细胞内唯一的标签蛋白:UBL

变异体功能已知底物泛素Mono

Poly(Lys29)

Poly(Lys48)

Poly(Lys63)

胞吞/溶酶体内蛋白降解,减数分裂,染色质重构26S 蛋白酶体降解?26S 蛋白酶体降解DNA 复制后的修复,翻译,胞吞作用组蛋白,离子通道,受体UFD 底物很多短寿命蛋白,错误折叠蛋白L28核蛋白体蛋白,TRAF6,PCNA ,膜蛋白ISG15(UCRP)

免疫应答Serpin 2a, Stat 1, ERK1, 其它AUT7(APG8)GATE16 (16 kDa 的高尔

基体相关ATP 酶增强因

子, LC3 (微管结合蛋白1

轻链3, GABARAP 自噬作用,胞浆到空泡的定向转移,囊泡转运磷酯酰乙醇胺(脑磷脂)

APG12

自噬作用,胞浆到空泡的定向转移APG5NEDD8(RUB 1)

植物生长素反应,减数分裂到有丝分裂的转变滞蛋白SUM01(SMT3)

SUMO2,3胞核转移,染色体分离,转录调节很多HUB1

细胞极性Sph1, Hbt1FAT10

凋亡未知URM1(泛素相

关修饰因子1)

高温下生长未知MNSF 活化T 细胞TCR α样蛋白

1)HECT -结构域蛋白(与E6-AP 羧基末端同源): 协助泛素向底物蛋白的转移(在泛素转移至底物蛋白之前,HECT -结构域蛋白首先通过硫酯键与泛素相连,然后再将泛素转移到底物分子上)。

2) 锌指蛋白:通过将E2-泛素复合物转移到底物来协助泛素向底物蛋白的转移。

y

共有序列: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和组氨酸与2个Zn 2+形成“十字交叉“形。y 有的单独起作用,如Ubr1/E3α;有的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如SCF 复合物(S kp1,酵母Cdc53或哺乳动物c ullin (滞蛋白)和F -box 蛋白)。

两种主要的E3泛素连接酶

-液相胞饮

作用

-蛋白质定位

-Fur4p,Gap1p

胞吞作用-液相胞饮作用-Ste2p 胞吞作用-肌动蛋白细

胞骨架动力

学-结合Rbp1p -Fur4p, Ste2p 胞吞作用-必需功能-液相胞饮作用-结合Rbp1p -Fur4p, Ste2p 胞吞作用

-必需功能-蛋白质定位例子: Rsp5P

由MIT OCW 制图

F-box 蛋白:结合底物。Fbws通过

WD-40 结构域结合底物;Fbls通过

亮氨酸富含重复区;Fbxs利用不同

的模序。

Skp1:维持滞蛋白和F-box蛋白结合

状态的支架。

滞蛋白:介导Nedd8,skp1和Roc1

的结合。

Roc1/Rbx1(酵母中的Hrt1):C-末端

的环指结构域;稳定E2与复合体中

其它成分的结合。

Nedd8(酵母中的Rub1):加强复合由MIT OCW 制图

体中泛素连接活性的泛素样蛋白。

泛素化参与的(进入分泌途径的)

蛋白质降解

‘ERAD’或称内

质网相关降解由MIT OCW制图

摘自Fang et al. "RING finger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s: implications for tumorigenesis,

metastasis and for molecular targets in cancer." Semin Cancer Biol. 2003 Feb; 13 (1): 5-14.

空泡/溶酶体I

降解

由MIT OCW制图

摘自Fig. 5 in Horák, J. (2003). The role of ubiquitin in down-regulation and intracellular

sorting of membrane proteins: insights from yeast. Biochim. Biophys. Acta1614, 139-155.

与泛素化和蛋白降解

有关的

致感染物质细胞作用位点

例:HIV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跨膜转运机制以出芽方式释出细胞。

由MIT OCW 制图

摘自

Fig. 2 in Amara, A and Littman, DR. 2003. After Hrs with HIV. J. Cell Biol., 162: 371-375.

UPS(泛素蛋白降解系统)

的哪些异常会导致功能紊乱

和/或疾病呢?

由MIT OCW制图

摘自Fig 3 in Hershko, A. et al.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The ubiquitin system." Nature Medicine 2000 Oct; 6 (10): 1073-81.

例: 泛素蛋白降解系统与神经退行

性变的发病机理

因版权原因, 此处图片删除.

参见Figure 2 in Ciechanover, A. and Brundin, P. 2003. The 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ometimes the chicken, sometimes the egg. Neuron 40: 427-446.

第01讲 劳动经济学绪论

第一讲劳动经济学绪论 课程目录 一、作为一门学科的劳动经济学 1、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2、为什么劳动经济学要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 3、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三个因素 二、“新”、“旧”劳动经济学 1、新古典学派 2、制度学派 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选择理论分析法 2、实证分析法 3、规范分析法 四、劳动经济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剖析 一、作为一门学科的劳动经济学 1,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货币工资在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分配,就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因此,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枝,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未来和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 2,为什么劳动经济学要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 社会经济问题 国民收入中的绝大部分由劳动要素占有 劳动的唯一特性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对于砖的出售者而言,对于出售的砖是被用来建宫殿或是下水道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对于劳动的出售者而言,谁从事既定的困难任务是大有关系的。” 某个近期的观察者声称:“劳动市场是一个丰富而繁杂的场所,当一个劳动者接受一项工作时,他希望赚到钱,但也关心工资增长率、福利、风险水平、退休条例、退休金、升迁和解雇的规定、资历权和冤情申诉。接着劳动者必须放弃一些时间,但也要求他提高其技能,训练其他劳动者,提供劳动和主意。在如何支配其时间问题上顺从于授权监督者。” 3,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三个因素 西方学者的大体一致看法是,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是在三种力量(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它们决定了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最终结果。这三种因素分别是:市场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1)市场性因素指,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供求对比状况所决定的劳动资源配置及其价格。虽然有许多非经济性的因素影响劳动力的价格和配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以供求为核心的市场因素的交织作用是决定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最主要的因素。 (2)制度性因素指,工会、政府和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对工资和劳动力配置的影响。制度性因素对于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影响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第一,制度性因素可以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割成许多联系松散而大小不同的次级市场。这使得市场供求因素在决定工资和就业量方面的作用有所缩小。由于不同的市场可能具有不同的交易规则和调控手段,使得劳动力在各个市场之间的流动受到阻碍,因而缩小了市场供求因素起作用的范围。这些制度性因素所形成的交易规则和调控手段,分别体现在企业的人事管理政策、劳工合同以及政府的有关立法等方面。第二,制度性因素可以独立的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在买卖双方为数众多的古典型劳动力市场上,作为市场组成部分的雇主和劳动者,很难单方面影响现行的工资水平。但是,当大型股份公司、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以及政府诸多的调控法规出现后,劳动力市场上的情形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制度性因素都能独立影响工资水平,从而限制了以供求为核心的市场性因素的影响作用。 (3)社会性因素指,社会群体以及社会规范在工资确定和劳动力配置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作用。这些重要因素包括: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习俗。社会性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因素影响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选择范围和流动方向,从而影响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第二,社会性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工资率,从而影响收入的决定。这种影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对性。在有些条件下,社会性因素是独立于市场供求因素之外来决定工资水平,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它又通过市场性因素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 西方学者一般都认为市场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对于形成劳动力市场的结果都发挥了某种程度的作用。然而,对于哪一种因素起了主导性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引起特定的劳动力市场结果,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围绕这些分歧,在劳动经济学的思想史上形成了

第1章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 试述下列各组概念: ⑴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 ⑵数据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⑶数据类型、数据操作 ⑷算法、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参考答案: 略 2.试述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数据结构研究的3个方面分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操作)。 3.试述集合、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四种常用数据结构的特性。 参考答案: 集合结构: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特性外,数据元素之间无其它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松散性的。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且仅有一个开始结点和终端结点,开始结点没有前趋但有一个后继,终端结点没有后继但有一个前趋,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树形结构: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它有一个称为根的结点,此结点无前驱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所有结点都可以有多个后继。 图形结构:图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即若结构非空,则在这种数据结构中任何结点都可能有多个前驱和后继。 4.设有数据的逻辑结构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a1,a2,…,a n}, R={| i=1,2,…,n-1},请画出此逻辑结构对应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 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0 1 2 … n-2 n-1 链式存储结构示意图如下: … 5.设一个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请写出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 图第5题的逻辑结构图 参考答案: 它的二元组定义形式为B=(D,R),其中D={k1,k2,k3,k4,k5,k6,k7,k8,k9}, R=,,,,,,,,, }。 6.设有函数f (n)=3n2-n+4,请证明f (n)=O(n2)。 证明:因为存在c=6,N=1,对所有的n≥N ,0 ≤3n2-n+4≤6×n2都是恒成立的,所以由书P16的定义可得f (n)=O(n2)。 7.请比较下列函数的增长率,并按增长率递增的顺序排列下列函数: (1) 2100 (2) (3/2)n (3) (4/3)n (4) n n (5) n2/3 (6) n3/2 (7) n! (8)n (9) n (10) log2n (11) 1/log2n (12)log2(log2n) (13)nlog2n (14) n log2n 参考答案: 按增长率递增的排列顺序是: 1/log2n< 2100

第一讲绪论习题

选择 1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若额外空间相对于输入数据量来说是常数,则称该算法为原地工作 2.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4.计算机算法指的是(),它必须具备()这三个特性。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5.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 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7.以下属于逻辑结构的是()。 A.顺序表 B. 哈希表 C.有序表. D. 单链表8.数据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被称为( )

A 数据的存储结构 B 数据的基本操作 C 程序的算法 D 数据的逻辑结构. 9.计算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属于一种( ) A 事前统计的方法 B 事前分析估算的方法. C事后统计的方法D事后分析估算的方法 10.算法分析的目的是( ) A 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 研究算法中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 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 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01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人体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C.人体细胞的功能 D.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 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可兴奋细胞包括 A.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B.神经细胞、腺细胞、骨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软骨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E.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C.阈电位 D.阈强度 E.动作电位 4.组织兴奋性降低时,组织的 A.静息电位减小 B.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C.阈强度减小 D.阈强度增大 E.反应性增大 5.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低于正常 C.高于正常 D.等于正常 E.无法测出 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液 B.细胞内液 C.组织液 D.血浆 E.细胞外液 7.生物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不变 C.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兴奋 D.正反馈 E.负反馈 9.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反射弧 E.突触 10.关于反射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E.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11.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反射的是 A.风沙入眼引起眼泪 B.闻到食物香味引起唾液分泌 C.天气炎热引起出汗 D.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心跳加快 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 12.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 B.伤害性刺激引起肢体屈曲 C.疼痛引起心跳加快 D.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E.膀胱贮尿过多,引起排尿 1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强光照射引起瞳孔缩小 B.叩击股四头肌引起小腿伸直 C.情绪紧张引起心跳加快 D.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稳定E.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 14.维持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有赖于 A.条件反射 B.反射 C.自身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正反馈调节 15.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自身调节

0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习题与答案 1. 填空题 (1)计算智能是 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是受到 的启发而设计出的一类算法的 。 (2)计算智能中的优化算法是已知 ,依据一定的判 定规则,通常称为 ,或者称为 ,在某种搜索机制的引导下在解空间寻找 的过程。 解释: 本题考查计算智能的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1)人工智能,大自然智慧和人类智慧,统称 (2)所有解(解空间),适应度函数,目标函数,最优解 2. 如何理解最优化问题? 解释: 本题考查最优化问题的形式和实质。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最优化问题就是在一个给定的变量空间内,依据一定的判定条件,在多个已知解中选择最优解的问题。 最优化问题的一般数学形式为:12min ()[(),(),,()] ()0,0,1,,s.t.()0,0,1,,n m i j F f f f g i p h j q ∈==???==??X R X X X X X X ≤,其中 ()12......m f f f X ,是目标函数,()i g X 和()j h X 是不等式约束条件和等式约束条件。

T 12(,,,)n n x x x =∈X R 为已知解, 12,,......,n x x x 为设计变量。 例如:123 12123min ()x +x 20x ,x ,x 2f X x x x =++≤????≤≤??,1230x x x ===时,即X =(0,0,0),()f X =0为最小值。 X =(0,0,0)为最优解,()f X =0为最优函数值。 3. 简要叙述最优化问题的分类及依据。 解释: 本题考查最优化问题的分类。 具体内容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依据最优化问题要素的不同特点,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对最优化问题进行分类。(1)根据目标的数量,最优化问题可分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多目标优化问题又可分为二、三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和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2) 根据设计变量是否连续,最优化问题可分为连续变量优化问题和离散变量优化问题;(3)根据是否约束条件,最优化问题可分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和约束优化问题。 4. 简要介绍传统优化方法与计算智能方法的各自特点。 解释: 本题考查传统优化方法与计算智能方法的特点。 具体内容人工请参考课堂视频“第1章绪论”及其课件。 答案: 传统优化方法具有计算简单、优化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然而,传统优化方法通常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1)单点计算方式大大限制了计算效率的提升。传统优化算法是从一个初始解出发,每次迭代只对一个点进行计算,这种方式难以发挥现代计算机高速计算的性能。

第01章绪论

多媒体原理与应用设计 黄东军著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03-01

第一章绪论 欢迎来到“多媒体原理与应用设计”课堂。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数字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多媒体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教程是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多媒体技术专业性教程。这一定位使得本教程重点强调技术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它以揭示技术内幕为基本出发点。同时,本教程也十分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程序设计和系统开发,引导读者深化对原理与技术的理解,并将它们付诸应用。本章首先介绍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描述其应用场景,分析多媒体技术的系统构成,从而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提供概念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媒体及其分类 (1)媒体 多媒体领域的第一个概念无疑是媒体。媒体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当今社会,强大的媒体系统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语义上看,媒体(Media)就是指信息的载体,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技术和手段。人们每天都在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获取各种时政消息、财经报道、娱乐新闻等等,因此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是非常典型的媒体。不过,这三类媒体已经伴随人类很长时间了,所以,人们常常把这三种媒体称为传统媒体(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 然而,随着计算机、通信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PC、移动终端等手段获取信息。基于互联网、PC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被称为新媒体,如图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智能手机App、移动电视、网络视频等等。

01第一章 绪论-习题与解答

1-1 什么是电力系统,电力网?电力系统运行有那些特点? 1-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 电能质量指标主要指哪三个?各自允许的波动范围是多少? 1-4 根据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一般将符合分成那三类?怎样保证供电? 1-5 变电所有那些类型?其作用是什么? 1-6 举例说明为什么在同一电压等级下,各种电器设备的额定电压不一样? 1-7 根据电压高低电力网分为哪几种类型?配电网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8 试标出图1-17中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1-9 为什么要采用高压输电?输电电压的确定要考虑那些因素? 1-10什么是接地保护,工作接地? 1-11电力系统中性点有哪集中运行方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 1-1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消护线圈对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有哪几种?一般采用哪一种?为什么? 1-1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是为什么能继续运行,能否长期运行?

1-1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机、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的电气装置连接而成的整体,它完成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任务。 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统一体,称为电力网。 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1. 电能生产、输送与使用的同时性; 2. 与生产及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3. 过渡过程的瞬时性。 1-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1. 满足用电需求; 2. 安全可靠地供电; 3. 保证电能质量; 4.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 电能的质量指标主要是电压、频率和波形。 电压容许变化范围为额定电压的%5±; 频率的允许偏差为Hz )5.0~2.0(50±; 波形应为正弦波,畸变率要十分小。 1-4 将负荷按重要程度分为三类:一类负荷、二类负荷、三类负荷。 一类负荷——要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电源供电,电源间应能自动切换,以便在任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对这类用户的供电不致中断。 二类负荷——需双回线路供电。但当双回线路供电有困难时,允许由一回专用线路供电。 三类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允许较长时间停电,可用单回线路供电,但也不能随意停电。 1-5 变电所类型及其作用: 一、按在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1. 升压变电所:将发电机电压变化成35KV 以上各级电压利用高压输电线路把电能送到需要地点,向用户供电。 2. 降压变电所:将输电线路的高电压降低,通过各级配电线路把电能分配给用户。 (1) 枢纽变电所 (2) 中间变电所 (3) 地区变电所 (4) 终端变电所 二、按电压高低划分: 1. 大型变电所 2. 中型变电所 3. 小型变电所 按变电所的结构型式划分: 1. 屋外式变电所 2. 屋内式变电所 3. 地下式变电所 4. 箱式(变电所) 1-6 如图所示,设发电机在而定电压下工作,给电力网AB 供电。由于线路电压损失,所

01习题第一讲 绪论——语言与语言学 (1) - 副本

第一讲绪论——语言与语言学 核心概念与参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语言学: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前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普通语言学:一般语言学又称普通语言学,它以人类的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重在探讨语言的共性、语言的本质和语言与社会等的关系,从而形成语言的普遍理论。 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的应用研究统称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研究的成果,阐明、解决其他领域中的语言问题,把语言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 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1906至1911年,他在日内瓦大学开设普通语言学课程,1913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和他遗留的手稿,整理出《普通语言学教程》,于1916年出版。(类似于《论语》的成书。)《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20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填空 1. 索绪尔被尊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2. 现代汉语属于共时语言学;汉语史属于历时语言学。 3.广义的语言包括语音系统、言语活动、言语作品。 4.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三)简答题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现代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 答:古代的语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古代书面语,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流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如印度的记载宗教典籍的梵语的研究和我国的“小学”。今天的语言研究对象是语言,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今天的语言学成了以描写各种语言的现状、追溯它们的历史、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为主要任务的独立的科学。 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 答:语言的交际过程借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如说话人要表达某一信息,首先就得在语言中寻找有关的词语,按照语法规则编排起来,进行编码;编码完成后,就会通过发送器(肺、声带、口腔等发音器官)输出;发音器官发送的信息通过空气传递,到达听话人一方;听话人的听觉器官运转接收信息并进行解码,将它还原为说话人的编码。

01绪论练习答案

绪论 围生医学: 针对妊娠26周(或28周)到产后1个月(或1周)的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医学; 生物医学模式:在立足于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也能够在器官、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和/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能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的医学模式:。 医学工程技术: 从广义上讲,泛指医学领域中使用的一切仪器设备、人工脏器等的开发、研制技术;狭义上指有关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应用研究的工程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 是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探索生命奥秘,并用于疾病诊治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成为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1、临床医学的学科按治疗手段分为:内科学、外科学、理疗学、放射治疗学、核医学、营养治疗学和心理治疗学等。 2、按治疗对象分为: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病学、围生医学、危重病医学、职业病学、男性病学等。 3、按人体的系统或解剖部位分为:口腔科学、皮肤病学、眼科学、神经病学、耳鼻喉科学、内分泌学等。 4、按病种分为:结核病学、肿瘤学、精神病学等。 5、按诊断手段分为:临床病理学、医学检验学、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目前已提出将影像诊断技术(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等)统一成立医 学影像学,有利于各种诊断技术革新间的协调、补充、融合,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1、生物医学模式的主要论点? 答:这一模式在立足于生物科学的基础上,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也能够在器官、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和/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应能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医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带头学科,已形成一个有五十多个门类数百个分支的庞大学科体系,在阐明疾病机制和创新治疗技术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大大地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1),它必须具备(2)这三个特性。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4.一个算法应该是()。 A.程序 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 D.A和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 (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 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 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 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 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 10.以下属于逻辑结构的是()。 A.顺序表 B. 哈希表 C.有序表 D. 单链表 11.在下面的程序段中,对x的赋值语句的时间复杂度为() for(i=1;i<=n;i++) for(j=1;j<=n;j++) x=x+1; A. O(2n) B.O(n) C.O(n2) D.O(log2n) 12.程序段 for(i=n-1;i>=1 ;i--) for(j=1;j<=i;j++) if (a[j]>a[j+1]) A[j]与A[j+1]对换; 其中 n为正整数,则最后一行的语句的时间复杂度在最坏情况下是() A. O(n) B. O(nlogn) C. O(n3) D. O(n2) 13.连续存储设计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A.一定连续 B.一定不连续 C.不一定连续 D.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 14.以下数据结构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树 B.字符串 C.队 D.栈 15. 下列数据中,()是非线性数据结构。 A.栈 B. 队列 C. 完全二叉树 D. 堆 16.数据在计算机存储器内表示时,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相同并且是连续的,称之为()。 A.存储结构B.逻辑结构C.顺序存储结构D.链式存储结构17.非线性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 A.一对一关系B.一对多关系C.多对多关系D.B或C 18.除了考虑存储数据结构本身所占用的空间外,实现算法所用的辅助空间的多少称 为算法的()。 A.时间效率B.空间效率C.硬件效率D.软件效率

翻译第一讲 翻译绪论(1)

翻译绪论 一、翻译的性质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一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一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由此可见,视角的不同可以导致对翻译性质认识的差异。下面是部分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定义,由此可见人们在翻译性质认识上的差别: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The replacement of textur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TL). (Catford)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 parole of one language is transferred into the parole of another with the content i.e. meaning unchanged. (Barhudarov)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郭沫若) ……translation is first a science, which entails the knowledge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facts and the language that describes them-here, what is wrong, mistakes of truth, can be identified; secondly, it is a skill, which calls for appropriate language and acceptable usage; thirdly, an art, which distinguishes good from undistinguished writing and is the creative, the intuitive, sometimes the inspired, level of the translation; lastly, a matter of taste, where argument ceases, preferences are expressed, and the variety of meritorious translation is the reflec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Newmark)

第一讲绪论

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分子生物学则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 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 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 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1,生物体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种有机分子以及C、H、O、N、P、S等一些无机元素组成 2,各种生物都是以ATP(三磷酸腺苷)为贮能分子 3,核酸:由8种核苷酸组成 4,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 5,各种生物的遗传密码三联子是统一的

三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1,核酸分子生物学 2,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3,细胞信号转导 进化论: 19世纪初期,西方人信基督教,上帝创造一切,亚当、夏娃。 1859年,伟大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确立了进化论的概念。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达尔文学说

2、细胞学说(1847) 细胞是一切多细胞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将植物学和动物学联系在一起,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向微观领域的发展。 德国 Schleiden(施莱登) 细胞学说的始人之一 德国 Schwann 施旺 动物学家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分离定律 3.现代分子生物学史中的主要里程碑当两种不同植物杂交时,它们 的下一代可能与亲本之一完全 相同,他把这一现象称为统一 律。 孟德尔Gregor Mendel (1822-1884),奥地利科 学家,经典遗传学的奠 基人。将不同植物品种杂交后的F1代种子再进行杂交或自交时,下一代就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发生分离,因而具有不同的形式,他把这一现象称为分离规律。

01--第一章 绪论(多)

第一章绪论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这里的“教师”是标志表现 2、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3、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 4、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 A、规模 B、工作总量 C、强度 D、水平 E、密度 5、对某市工业企业状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统计指标是()。 A、该市职工人数为400000人 B、某企业职工人数4000人

C、该市设备台数75000台 D、全市产值40亿元 E、某企业产值20万元 6、统计基本概念中的标志()。 A、都只能用数值表示 B、有一部分可用数值表现 C、都只能用文字表现 D、有一部分可用文字表现 E、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 7、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8、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A、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是每个国有企业 B、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C、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是每一吨农产品 D、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是每元货币 E、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9、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数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10、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机床台数 B、学生人数 C、耕地面积 D、粮食产量 E、汽车产量 11、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数据结构》习题汇编01第一章绪论试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习题册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①以及它们之间的②和运 算等的学科。 ①A. 数据元素 B. 计算方法 C. 逻辑存储 D. 数据映象 ②A. 结构 B. 关系 C. 运算 D. 算法 2.数据结构被形式地定义为(K,R),其中K是①的有限集,R是K上的②有限集。 ①A. 算法 B. 数据元素 C. 逻辑结构 D. 数据操作 ②A. 操作 B. 存储 C. 映象 D. 关系 3.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A. 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 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 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4.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内存中的表示是指。 A. 数据的存储结构 B. 数据结构 C. 数据的逻辑结构 D.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5.在数据结构中,与所使用的计算机无关的是数据的结构。 A. 逻辑 B. 存储 C. 逻辑和存储 D. 物理 6.算法分析的目的是①,算法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是②。 ①A. 找出数据结构的合理性 B. 研究算法中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C. 分析算法的效率以求改进 D. 分析算法的易懂性和文档性 ②A. 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 B. 正确性和简明性 C. 可读性和文档性 D. 数据复杂性和程序复杂性 7.计算机算法指的是①,它必须具备输入、输出和②等5个特性。 ①A. 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 D. 调度方法 ②A. 可行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B. 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和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8.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线性表的线性存储结构优于链表存储结构 B. 二维数组是其数据元素为线性表的线性表 C. 栈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先出 D. 队列的操作方式是先进后出 9.在决定选取何种存储结构时,一般不考虑。 A. 各结点的值如何 B. 结点个数的多少 C. 对数据有哪些运算 D. 所用编程语言实现这种结构是否方便 10.在存储数据时,通常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而且还要存储。

01绪论

01绪论 第一節、研究动机及意义时至今日,西藏佛教信仰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LJ趋重要,特别是上世纪六时十年代以后,不少僧侣旅居海外,传播藏传佛教教理,信徒LJ多。美国 的佛教学者小罗培兹(Donald S丄opez,Jr)的专著《香格里拉的闪徒:藏传佛教与西方》(/Wsowers 阶对),第7^章就详述了美国藏学研究的情况^他们不单成立佛学中心,还与 各大学合作,培养了不少藏传佛教专家,如美国的就有 J.Hopkins,R/Thurman等人,他们除了薪火相传外,还发表了不少具份量的研究专著,如上举的Hopkins,其博士论文〇? 出版后,几乎是研究生的必读教材[ Donald S丄opez,Jr 办/奶呢^ 价/cWtow a故阶sf Chicago:The 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 1998,p. 156-180.] [ Prisoners of Shangri-La p. 165.]。相对于美国的欧洲,早在200 年前就有传教士从西藏、拉达克等地将藏密的研究带到欧洲,如早的乔玛(Alexander Csoma Korosi),上世纪的图齐(Giuseppe Tucci)、内贝斯基(R^ne de Nebesky-Wojkowitz)、托玛斯(F.W.Thomas)等人,均出版了相当的专书,成为欧洲藏学界的重要力量。千禧以后,欧美藏学研究的发展己非常成熟,既有系统的派系教理研究,也有专门讨论;既有文献学研究,也有图像学专著;既有结合社会心理学研究,也有联

系人类学田野考察成果,北京大学李四龙的《欧美佛教学术史》可说是目前国内对欧美佛学研究情况最全面的著作[李四龙,《欧美佛教学术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资料极详细完备,其中第四章藏学传统,涵盖了国外古今藏学研究的脉络,既有详尽的藏学家资料,又有相关机构及出版品[《欧美佛教学术史》,页307-381。]。由此可知国外的藏学研究,可谓活跃纷繁、众声喧哗。至于日本的藏学研究,更是自成体系,著作丰富。由此可见,藏学仍是众多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反观我国藏学研究,起步就较国外为慢,自民国初年,吕澄、法尊法师、孙景风、多杰觉拔等大德译出不少藏密宝典开始,才逐渐开启了研习藏学的风气。五十年代以后,中央民族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等藏学研究基地相继出现,藏学研究慢慢进入轨道。时至今日,国内己有不少藏学专家,他们孜孜不倦,如王尧、陈庆英、黄明信、柳升祺、胡坦等学人,均写了不少掷地有声的著作,启蒙了国内藏学研究的发展。此外,固定的藏学研究期刊如《中国藏学》、《西藏研究》及各大学学报等,使最新的成果有发表的固定平台。然而,相对于国外丰硕的成果,国内的藏学研究,仍是刻不容缓的。就本研究课题而言,大黑天(梵:MahSkSla,藏文mGon-po)是古今藏传佛教各派重视的护法,他被佛教徒看成是众生的怙主,即保护、护法。他与众多藏传佛教万神殿的本尊护法,甚至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