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点分析及使用方法介绍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点分析及使用方法介绍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点分析及使用方法介绍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点分析及使用方法介绍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点分析及使用方法介绍微孔曝气增氧技术采用微孔管道在池塘底部充气增氧,溶氧分布均匀,增氧区域范围广。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一、原理

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管,微孔管将空气以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气泡在气体高氧分压作用下,氧气充分溶入水中,还可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水流的上下流动将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底层,同时水流的旋转流动将微孔管周围富含氧气的水向外扩散,实现池水的均匀增氧。

二、优点

1.节电。新型鼓风机压力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整机振动小。实践证明水下式曝气增氧效果好,与传统增氧方法相比,达到同样效果,可以节电60~80%。一台2.2千瓦的高性能增氧设备,有效增氧水面为30~40亩。

2.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

曝气增氧在水体底部产生的气泡流范围广,一般水深在2米时,雾化型气泡可扩散到3~4米;一个直径在1.2米的水下式增氧盘产生漩涡型气泡水流,有效增氧面积为35平方米。充足的气流与大面积的水面接触,能保证水体底部的溶解氧在6.5毫克/升,加速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并能把有害有毒气体带出水面,从而改善和稳定水质,为鱼虾蟹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3.有利于高密度养殖。曝气增氧为静态的水底部增氧,整个水体有效溶解氧充足,提高了水体各层空间养殖对象的活动能力,增加食欲,缩短养殖周期,为增加水体生物负载创造了条件。如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水下式曝气增氧法,亩放养密度可为8~10万尾,产量可达1000公斤左右。四大家鱼可以比传统放养提高2倍的量。由于该增氧法能改善和稳定水质环境,减少应激和其他疾病的产生,提高了成活率,增加食欲与生长速度。

4.使用方便。不同的水面面积可配置不同功率的风机,一台风机可以实行双塘增氧或多塘增氧,主管、支管连接和更换方便。

5.在水中不会漏电。与传统增氧机相比,微孔增氧是布管在水中,电机在岸上,不存在水中漏电的可能。

6.不会被水中垃圾缠绕而损坏电机和影响增氧。

三、结构与安装

微孔增氧设施主要有主机(电动机)、罗茨风机(转速1400转/分)、储气缓冲装置、主管(PVC塑料管)、支管(PVC塑料管或橡胶软管)、曝气管(微孔纳米曝气管)等组成。

主机(功率与罗茨鼓风机匹配)皮带带动罗茨鼓风机,罗茨鼓风机连接储气缓冲装置,储气缓冲装置连接主管,主管接支管,支管接曝气管。具体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

1.盘式安装法

每亩配备功率0.1~0.15千瓦鼓风机,盘可为4~6毫米直径的钢筋,曝气管固定在框上,盘的总长度15~20米,每亩装3~4只,盘总长度30米,装2~3只,并固定,离池底10~15厘米。

2.条式安装法

每亩配备功率0.1千瓦鼓风机,曝气管总长度在60米左右,管间距10米左右,高低相差不超过10厘米,并固定,离池底10~15厘米。

四、使用方法

根据水体溶解氧变化的规律,确定开机增氧的时间和时段。一般4~5月,阴雨天半夜开机;6~10月下午开机2~3小时,日出之前1小时开机2~3小时,连续阴雨或低压天气,夜间21点至22点开机,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养殖后期勤开机,促进水产养殖对象生长。有条件的进行溶氧检测,适时开机,以保证水体溶氧在6~8毫克/升为佳。

五、维护与保养

1.发现微孔管破裂及时更换。

2.藻类附着过多而堵塞微孔,晒一天后轻拍,抖落附着物,或采用20%的洗衣粉浸泡1小时后清洗干净,晒干再用。

3.保证电源箱不漏电。

4.罗茨鼓风机定期润滑保养。

5.梅雨季节要防锈。

6.高温季节要防暴晒,可搭凉棚。7.发现接口松动,及时固定。

8.生产周期结束,拆后置仓库保存。

曝气式增氧机介绍

曝气式增氧机介绍 曝气增氧设备由罗茨风机(空压机、滑片泵等)、通气总管、支管、接头、软管和曝气管(盘)、支架等组成,是一种新型的立体曝气增氧技术。 曝气管一般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管,微孔直径一般在0.01~0.05 左右,在水下时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水不会渗入管中,工作时在0.2~ 0.3MPa压力下将洁净的空气(氧气)从微孔中挤出,在水中生成无数个直径为0.5~2mm的微型气泡,在水中形成雾状螺旋上升,扩散距离约1.5~3m。 该项技术的主要原理一是通过曝气,将水体中藻类产生的氧气通过交换,从水体表面带到池塘底部;二是通过上升气泡,提高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体溶氧;三是充入气体本身有部分溶解在水中,提高了水体的溶氧量,尤其是在特种养殖中或水深较深的情况下,对下层水体溶氧效果好,使得的溶氧和养分在整个水体中均匀分布,保证水生物健康生长。有效解决了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增氧难题。 曝气式增氧机具特点: 1、产量提高显著。曝气式增氧机具对水体增氧效果好,不会把水体搅浑和伤及鱼苗、虾苗、蟹苗,使鱼、虾、蟹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成活率高。同时,由于底层增氧机管道分布均匀,可适当提高鱼、虾、蟹的养殖密度。 2、发生气泡小,分布均匀溶解氧气量大,特别对水体底部增氧效果明显。曝气管在水底部产生“V”型雾化气泡流,在水深2米时,雾化气泡宽度可达3-4米。盘式曝气增氧设备在水底产生漩涡雾化气泡流,一个直径1.2米的盘式曝气增氧设备有效增氧面积可达350平方米。 3、曝气式增氧机具可以对水体底部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抑制,活化池塘底质,使水体能够保持了良好的水质,大幅度提高放养密度。 4、比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具节约电耗达1/3,减少鱼药的使用量,提高水产生长速度,增加水产品产量,提升水产品质量。 5、安全性好。曝气式增氧机具的主机设在陆地,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增氧管设在池塘底部,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增氧系统的袭击,确保了恶劣气候下养殖品种的正常生活。 6、有效降低水体温度。曝气管道增氧可有效减小养殖水体的上下水层温差,增强了水体的上下交换功能,有利于整个水体纵向上的能量、物质交换。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新技术试验小结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新技术试验小结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新技术试验小结 在2012年~2013年利用底层微孔曝气技术,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疾病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降低,死亡率下降6~12个百分点,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提高30%。 河蟹池塘微孔增氧技术是利用池塘微孔增氧养殖河蟹来提高池 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12年~2013年在城南镇汪家行生态园养殖塘口实现了亩产河蟹65~75千克,平均规格150克以上,回捕率达75%以上。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选择:在生态园内大小规格一致的河蟹养殖池塘3口,每口塘东西向200m,南北向400m,面积12亩,水源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平均水深1.5米左右,坡比1:3,保证一定的浅滩区,浅滩区的最高水位0.5~0.8米,进排水方便,外河水质良好,种植适量的水草和水葫芦。 2、清塘消毒:清塘消毒一般要求在春节前完成,首先清除过多的淤泥,清淤后暴晒15~30天,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然后进水20厘米,用生石灰150~200千克/亩全池泼洒,也可结合使用茶粕除野,使用前将茶粕浸泡24小时,加1%食盐水,效果更佳,泼洒浓度为20~30克/米。 3、设置增氧设备:微孔增氧设备由增氧机、主管道、支管和底管组成。本试验增氧机采用浙江森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增氧用三相异步电动机”,其型号为HG一1100(Y802-2),功率为1.1KW;主管道采用50mmPVC塑管,支管采用32mmPVC塑管,底管采用20mmPVC 塑管,底管用6分钻打孔25cm,每口塘放底管15排,每排长30cm,底管、支管、主管和增氧机之间密封焊接,增氧机固定放置在池塘埂上。 4、放养前准备

微孔增氧技术简介知识分享

微孔增氧技术简介

微孔增氧技术 “微管增氧技术”全称“池塘管道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是近几年继水车式、叶轮式、喷泉式传统增氧技术之后涌现出来的一项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已被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景观水治理领域广泛应用。微孔管道增氧克服了传统增氧机表面局部增氧、动态增氧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全池静态深层增氧,使增氧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上下水层的交换,使得上下水层的温度、盐度和溶氧都趋于一致,利于消除因气象条件改变时产生的不利于养殖的物理因素,利于养殖水体自净能力的恢复,散发有毒气体,有效活化水体,降低病害发生率,实现健康养殖。 一、微孔增氧原理 微孔增氧技术,采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将空气以大量的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与水体接触充分,使氧气充分溶解到水中,而且还增加了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底层,同时水流的上下流动同时水流的旋转流动将微孔管周围富含氧气的水向外扩散,实现养殖池水的均匀增氧。 二、微孔增氧机的结构

微孔管道增氧设施由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等部分组成。主机包括电动鼓风机、储气缓冲装置等,鼓风机连接储气缓冲装置、储气缓冲装置连接主管、主管连接支管、支管(橡胶软管)连接微孔曝气管。微孔增氧机主要设备见下图: 微孔增氧机主机与曝气管

主管 支管 曝气管盘片 微孔增氧机主管道、支管道与曝气管 鼓风机常用功率有7.5kw、5.5 kw、3.0 kw、2.2 kw、1.5 kw,选用功率大小依水面面积而定,如15~20亩(2~3个塘)可选3kw一台,30~40亩(5~6个塘)可选5.5kw一台。 主管道种类有PVC塑料管和镀锌管,由于罗茨鼓风机输出的是高压气流,所以温度很高,多数养殖户采用镀锌管与PVC管交替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降低了成本。 充气管道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PVC管、铝塑管和微气孔管(又称纳米管),其中以PVC管和微孔管为主。从实际应用情况看,PVC管和微孔管各有优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微孔管曝气效果好,PVC管经打孔后曝气均匀度较差;二是PVC管材料组织容易。 PVC管在各种管道材料店都有经销,质量从饮用水级到电工用管都可;三是PVC管相比微孔管成本低。 三、微孔增氧机的安装与曝气效果

曝气增氧安装

曝气增氧安装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水产养殖池塘底层增氧设施的安装方法2015-02-10 22:15:00 中国水产养殖网出处:中国水产养殖网综合????????浏览量: 8905 次? 摘?要:?池塘底层增氧设施的安装是池塘增氧效果好坏的关键,只有科学的设施曝气软管的间距、排列方向、离地距离及曝气孔数量、曝气孔开口方向等,才能充分发挥增氧设施的最大效率。本文是这次试验中的经验总结,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一、主要设备设施 设备主要有:空压机、总管阀门、通气总管、支气管、支管阀门、接头、曝气软管等。 二、设施规格、位置、作用及要求 1、空压机 主要技术指标:功率:,转速:845r/min,产气量:min,额定排气压力: 机器特点: 空压机产生的气体可储存在空压机自身的储气瓶内,当储气瓶内气体数量达到额定高限时空压机可自动停机,同时储气瓶内气体数量降到额定低限时空压机可自动开机。 2、总管阀门 安装位置: 安装于空压机排气口,前端连接压缩机储气瓶,后端连接通气总管。 主要作用: 控制空气压缩泵出气量,调节池底曝气软管耗气量。该总阀可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养殖状况、池塘水体负荷量大小来调节池底曝气软管喷气量的大小,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3、通气总管 规格参数:材料:pvc,直径:内径25mm,外径30mm。 作用:它是连接通气总阀和各支气管的主要通道,把空压机生产的压缩气体分配到各通气支管内。 管径要求:管径应大于支气管减少管道阻力。

4、支管阀门 安装位置: 前端连接通气总管,后端连接曝气软管或支气管。 主要作用: 控制各曝气软管出气量,调节池底曝气软管耗气量大小。 主要目的: 曝气软管在池底运行一短时间后,池底泥沙及水中藻类在曝气软管上附着生长,可能会导致曝气软管出气孔阻塞,这时可关闭其他支气管阀门,提高阻塞软管管内气体压力,冲开阻塞出气孔的异物。 5、支气管 规格参数:材料:pvc;直径:内径15mm,外径20mm。 作用: 它是连接支管阀门和曝气软管的主要通道,把总管内的压缩气体输送给曝气软管。 要求: 管径要求应略小于曝气软管,便于曝气软管的安装。 本次试验,是把曝气软管直接安装在支管阀门上,没有使用支气管。 6、曝气软管 规格参数: 材料:普通塑料软管;直径:外径φ?15mm???内径φ?9mm。 作用:铺设在池塘底部,压缩空气通过曝气软管的曝气孔排放到水中,达到水体增氧的目的。 三、曝气软管的制作 ???? 曝气软管的制作比较简单,采用普通塑料软管密封一端不漏气,中间用直径为的缝衣针锥孔作为曝气孔即可。锥孔方法如下: ???? (1)冷锥法,也就是直接在塑料软管上锥孔。特点:锥孔费劲,锥孔速度慢,但所锥气孔直径小,气孔均匀。 ???? (2)热锥法,就是把缝衣针加热后再在塑料软管上锥孔。特点:锥孔省力,锥孔速度快,但所锥气孔直径大,气孔大小不均匀。 四、曝气软管、曝气孔的设置安装参数 1、曝气软管与池底距离 曝气软管安装在距池底10~375px左右。

微孔增氧技术简介

微孔增氧技术 “微管增氧技术”全称“池塘管道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就是近几年继水车式、叶轮式、喷泉式传统增氧技术之后涌现出来得一项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推广应用得新技术,已被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景观水治理领域广泛应用。微孔管道增氧克服了传统增氧机表面局部增氧、动态增氧效果差得缺陷,实现了全池静态深层增氧,使增氧效果明显提高;同时,上下水层得交换,使得上下水层得温度、盐度与溶氧都趋于一致,利于消除因气象条件改变时产生得不利于养殖得物理因素,利于养殖水体自净能力得恢复,散发有毒气体,有效活化水体,降低病害发生率,实现健康养殖。 一、微孔增氧原理 微孔增氧技术,采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曝气管,微孔曝气管将空气以大量得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与水体接触充分,使氧气充分溶解到水中,而且还增加了水流得旋转与上下流动,将上层富含氧气得水带入底层,同时水流得上下流动同时水流得旋转流动将微孔管周围富含氧气得水向外扩散,实现养殖池水得均匀增氧。 二、微孔增氧机得结构 微孔管道增氧设施由主机、主管道与充气管道等部分组成。主机包括电动鼓风机、储气缓冲装置等,鼓风机连接储气缓冲装置、储气缓冲装置连接主管、主管连接支管、支管(橡胶软管)连接微孔曝气管。微孔增氧机主要设备见下图:

微孔增氧机主机与曝气管 主管 支管 曝气管盘片 微孔增氧机主管道、支管道与曝气管 鼓风机常用功率有7、5kw、5、5 kw、3、0 kw、2、2 kw、1、5 kw,

选用功率大小依水面面积而定,如15~20亩(2~3个塘)可选3kw一台,30~40亩(5~6个塘)可选5、5kw一台。 主管道种类有PVC塑料管与镀锌管,由于罗茨鼓风机输出得就是高压气流,所以温度很高,多数养殖户采用镀锌管与PVC管交替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降低了成本。 充气管道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就是PVC管、铝塑管与微气孔管(又称纳米管),其中以PVC管与微孔管为主。从实际应用情况瞧,PVC管与微孔管各有优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就是微孔管曝气效果好,PVC管经打孔后曝气均匀度较差;二就是PVC管材料组织容易。PVC管在各种管道材料店都有经销,质量从饮用水级到电工用管都可;三就是PVC管相比微孔管成本低。 三、微孔增氧机得安装与曝气效果 微孔增氧机得安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就是条式安装法;二就是盘式安装法,其中又有浮动式盘片增氧模式。安装模式见如下图所示:

黑臭水体曝气增氧组合技术研究进展

黑臭水体曝气增氧组合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20T15:41:38.7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苏玉婷[导读] 针对水污染的现象,尤其是黑臭水体,不但影响人居的舒适度,而且影响人类的健康。 苏玉婷 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水污染的现象,尤其是黑臭水体,不但影响人居的舒适度,而且影响人类的健康。为了治理黑臭水体,本文阐述了黑臭水体曝气增氧组合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述了三种曝气增氧的组合技术,处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希望为后续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黑臭;曝气增氧;组合技术 1.前言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中,产生超过环境容量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已经成为不少国家的主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2500万人因水污染而死亡。[1]从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开始,政府以整治城市黑臭水体为责任,明确了要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截至2018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信息发布的黑臭水体有2100个,还有46.67%未完成治理,需要在2020年完成“水十条”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各地市都在加紧黑臭水体的治理。 在评估河流中的水质时,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溶解氧,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假定污染物主要是使用溶解氧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和生物降解过程。 PIMPUNCHAT B提出对于鱼类为了生存,要求溶解氧浓度至少保持在饱和值的30%。[1]可见溶解氧对水体的影响尤为显著。 2.曝气增氧技术的概述 根据增氧方式不同,增氧技术可分为物理增氧技术、化学增氧技术、生物增氧技术和机械增氧技术等。机械增氧技术使用较为广泛,机械增氧中最常见的方式是曝气增氧。曝气增氧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20世纪60年代,曝气增氧技术开始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曝气装置主要有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曝气增氧主要有三种作用:1)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促进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抑制厌氧微生物的厌氧分解,使水体中的溶解氧达到3 mg/L以上,即可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存,抑制藻类的生长。2)改善水体和底泥氧化还原环境:水中的Fe S等物质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成 Fe(OH)3等,在水底沉积物表面形成密实的保护层,减弱上层底泥的再悬浮,减少底泥中污染的扩散,抑制厌氧微生物的活动;Fe2+ 被氧化成Fe3+,Fe3+ 与底泥中的 PO43-形成不溶物,降低了总磷的含量。3)增加水体的扰动:增加水体的紊动,增强水体的复氧能力,抑制藻类的生长;促进底泥中氨氮向水体扩散,从而使底泥中氮含量明显降低,促进底泥微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为底泥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提供良好的基础[3]。汪建华等在示范工程中,原位曝气修复对NH+4-N的削减率为( 46. 3 ± 16. 7) %,对DTN的削减率为(50.5±8.0)%,去除效果显著。[4] 芮正琴的实验证明溶解氧与总氮、总磷间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曝气增氧可显著降低水体中总氮与总磷的浓度。曝气增氧也可显著改善水质表观。水体原为黄黑色有恶臭,底泥表层为黑色,第1天水体颜色均转为土黄色;第3天,底泥产生氧化层,透明度增加,臭味基本消失;第20天,底泥表面有密集的菌丝。曝气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分解有机污染物。在黑臭水体中,曝气增氧可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5]。 3.曝气增氧的组合技术 长期低溶解氧的水体会产生黑臭。水体产生黑臭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由过量的有机污染物,铁、锰等金属与含硫化合物,底泥污染以及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影响。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主要有截污控源,改造水流形态,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曝气增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等。谢飞等认为治理黑臭水体需要根据每个水体不同的污染体征,需要定制一套组合技术,从“供水-排水-污水利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统筹考虑,从外源阻断开始,进行内源控制、水动力改善、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6]曝气增氧组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如下: 3.1 微生物结合曝气技术 徐玉良等在昆山黑臭水体治理中,投加了促进生物膜形成的细菌、硝化及反硝化细菌等复合微生物药剂,调整黑臭水体中微生物的群落,促进污染物降解,配合生物膜自净设备使用,可以原位修复来自点源、面源进入黑臭水体的污染物[7]。为提高传统曝气复氧工艺对黑臭水体的处理效果,葛扬比较了不同曝气强度、不同微生物投加量等的影响,通过现场模拟河道等试验手段,验证了投加微生物与河道曝气工艺相结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微生物结合曝气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现有单纯曝气技术的处理效果,并能减少能耗。[8] 3.2 高效生物填料结合曝气技术 曹庆穗等采用高效生物填料+曝气技术进行黑臭水体修复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填料+曝气技术治理黑臭水体,成本低、见效快,能够迅速氧化分解致黑臭物质,有效和快速改善水体的黑臭状况,4-5个月氨氮基本去除,降磷超过20%,Ⅴ类以下的水体可恢复至Ⅳ类以上。在DO>8mg/L时,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具有高的脱氮去磷和除碳的能力;在DO>1mg/L时,可不用人工供氧,处理污染物的效率高。生物填料对黑臭水体高效脱氮除磷,从根本上治理重污染水体,而且活性生物菌富集在特殊构造的填料上,不随水流流失,极少产生污泥。该技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物菌不需要异地接种,可原地自培养。[9] 3.3 臭氧结合微米曝气技术 李永娜比较分析不同气体以及曝气方式对黑臭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臭氧结合微米曝气技术更能有效降低水中污染物。分别使用普通鼓风曝气和微米曝气,用空气和臭氧两种进气方式比较分析黑臭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四种曝气增氧方式均能降低水体污染物,臭氧结合微米曝气技术效果尤佳。微米气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增大氧传递的气液界面积;微米气泡上浮速度小,在水中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氧传递的时间,有效增大氧传递效率,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提高。臭氧结合微米曝气技术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值得在黑臭水体的治理中推广使用。[10]

水产养殖曝气、耕水增氧原理简介

水产养殖曝气、耕水增氧原理简介 曝气增氧设备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水体增氧设备,由罗茨风机(空压机、滑片泵等)、通气总管、支管、接头、软管和曝气管(盘)、支架等组成,是一种新型的立体曝气增氧技术。曝气管一般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管,微孔直径一般在0.01~0.05左右,在水下时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水不会渗入管中,工作时在0.2~0.3MPa压力下将洁净的空气(氧气)从微孔中挤出,在水中生成无数个直径为0.5~2mm的微型气泡,在水中形成雾状螺旋上升,扩散距离约1.5~3m。该项技术的主要原理一是通过曝气,将水体中藻类产生的氧气通过交换,从水体表面带到池塘底部;二是通过上升气泡,提高空气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体溶氧;三是充入气体本身有部分溶解在水中,提高了水体的溶氧量,尤其是在特种养殖中或水深较深的情况下,对下层水体溶氧效果好,使得的溶氧和养分在整个水体中均匀分布,保证水生物健康生长。有效解决了高密度、工厂化、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增氧难题。曝气设备及增氧工作状态见下2图。

耕水机是从日本引进的一项新型技术,是一种能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能耗小、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的新型水产养殖机械。目前在日本使用较多。通过促进水体循环,在提高水体溶氧量的同时,有效改善水质,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浮游生物总量和饵料的利用率。耕水机的原理是通过机器浆轮翼的旋转,生成扩展到水面的水流,在机器中心形成一种上升的循环水流,这样就可以将水体底部的水引导提升到水面,吸收了氧气和阳光后再潜入水底。这样可以使水体充分曝晒于紫外线下,增强了紫外线对水体的作用,消除了浮游

在水中的绿藻和大肠杆菌等多种菌类,能促进水体中的有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这些微生物和剩余饵料等聚集在一起,成长为无害的群体,变成鱼类的食物,形成一种完善的食物链,降低饵料投放量的同时也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同样通过水体的循环在水体中实现一种类似开窗换气的效果,使一些低分子化的物质从水体中散发出去,起到水体净化的作用,消除臭味和水泡,降低有害物的含量,使得水质清澈。 耕水机原理如下:

曝气增氧安装

水产养殖池塘底层增氧设施的安装方法 2015-02-10 22:15:00 中国水产养殖网出处:中国水产养殖网综合浏览量: 8905 次我要评论 摘要:池塘底层增氧设施的安装是池塘增氧效果好坏的关键,只有科学的设施曝气软管的间距、排列方向、离地距离及曝气孔数量、曝气孔开口方向等,才能充分发挥增氧设施的最大效率。本文是这次试验中的经验总结,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主要设备设施 设备主要有:空压机、总管阀门、通气总管、支气管、支管阀门、接头、曝气软管等。 二、设施规格、位置、作用及要求 1、空压机 主要技术指标:功率:4.0kw,转速:845r/min,产气量:0.6m3/min,额定排气压力:0.8MPa 机器特点: 空压机产生的气体可储存在空压机自身的储气瓶内,当储气瓶内气体数量达到额定高限时空压机可自动停机,同时储气瓶内气体数量降到额定低限时空压机可自动开机。 2、总管阀门 安装位置: 安装于空压机排气口,前端连接压缩机储气瓶,后端连接通气总管。 主要作用: 控制空气压缩泵出气量,调节池底曝气软管耗气量。该总阀可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养殖状况、池塘水体负荷量大小来调节池底曝气软管喷气量的大小,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 3、通气总管 规格参数:材料:pvc,直径:内径25mm,外径30mm。 作用:它是连接通气总阀和各支气管的主要通道,把空压机生产的压缩气体分配到各通气支管内。 管径要求:管径应大于支气管减少管道阻力。 4、支管阀门 安装位置: 前端连接通气总管,后端连接曝气软管或支气管。 主要作用: 控制各曝气软管出气量,调节池底曝气软管耗气量大小。 主要目的:

曝气软管在池底运行一短时间后,池底泥沙及水中藻类在曝气软管上附着生长,可能会导致曝气软管出气孔阻塞,这时可关闭其他支气管阀门,提高阻塞软管管内气体压力,冲开阻塞出气孔的异物。 5、支气管 规格参数:材料:pvc;直径:内径15mm,外径20mm。 作用: 它是连接支管阀门和曝气软管的主要通道,把总管内的压缩气体输送给曝气软管。 要求: 管径要求应略小于曝气软管,便于曝气软管的安装。 本次试验,是把曝气软管直接安装在支管阀门上,没有使用支气管。 6、曝气软管 规格参数: 材料:普通塑料软管;直径:外径φ15mm 内径φ9mm。 作用:铺设在池塘底部,压缩空气通过曝气软管的曝气孔排放到水中,达到水体增氧的目的。 三、曝气软管的制作 曝气软管的制作比较简单,采用普通塑料软管密封一端不漏气,中间用直径为0.6mm的缝衣针锥孔作为曝气孔即可。锥孔方法如下: (1)冷锥法,也就是直接在塑料软管上锥孔。特点:锥孔费劲,锥孔速度慢,但所锥气孔直径小,气孔均匀。 (2)热锥法,就是把缝衣针加热后再在塑料软管上锥孔。特点:锥孔省力,锥孔速度快,但所锥气孔直径大,气孔大小不均匀。 四、曝气软管、曝气孔的设置安装参数 1、曝气软管与池底距离 曝气软管安装在距池底10~375px左右。 2、曝气孔数量 本次试验,每亩池塘锥曝气孔250个。曝气孔设置原则:曝气孔数量少,曝气软管内气压加大,出气速度增快,氧气溶解效率低。曝气孔数量增多,曝气软管内气压减少,出速度缓慢,氧气溶解效率升高。 3、曝气孔间距 曝气孔间距可根据曝气软管总长和曝气孔数量计算确定:间距=池底曝气软管长度÷曝气孔数量。 4、曝气软管之间的距离

微孔增氧技术操作规程

微孔增氧技术操作规程 “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低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同时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虾类的生长,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在主机相同功率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的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为当前主要推广的增氧设施。 一、增氧原理 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输气管道,送入微孔管,以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升浮,促使氧气充分溶入水中,还可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使池塘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底层,实现池水的均匀增氧。 二、结构与安装 微孔纳米增氧设施主要有主机(电动机)、罗茨鼓风机(转速1400转/分)、储气缓冲装置、主管(PVC塑料管)、支管(PVC塑料或橡胶软管)、曝气管(微孔纳米曝气管)等组成。 主机(功率与罗茨鼓风机匹配)皮带带动罗茨鼓风机,罗茨鼓风机连接储气缓冲装置、储气缓冲装置连接主管、主管接支管、支管接曝气管。具体安装方式现介绍二种:

1.盘式安装法。用4-6毫米直径钢筋弯成盘框,曝气管固定在盘框上,盘框总长度15-20米,每亩装3-4只曝气盘,盘框需固定在池底,离池底10-15厘米。每亩配备鼓风机功率0.1-0.15千瓦。 2.条式安装法。曝气管总长度在60米左右,管间距10米左右,高低相差要不超过10厘米,并固定在池底,离池底10-15厘米。每亩配备鼓风机功率0.1千瓦。 三、使用方法: 根据水体溶氧变化的规律,确定开机增氧的时间和时段。 一般4月~5月,阴雨天半夜开机;6月~10月下午开机2-3小时,日出前后开机2-3小时,连续阴雨或低压天气,夜间21:00-22:00 时开机,持续到第2天中午;养殖后期,勤开机,促进水产养殖对象生长。有条件的进行溶氧检测,适时开机,以保证水体溶氧在6-8毫克/升为佳。 四、维护与保养 1、发现微孔管破裂及时更换。 2、藻类附着过多而堵塞微孔,晒一天后轻拍,抖落附着物,或采用20%的洗衣粉浸泡一个小时后清洗干净,晒干再用。 3、保证好电源箱不漏电。 4、罗茨鼓风机定期润滑保养,梅雨季节要防锈。 5、高温季节要防曝,可搭凉棚。 6、发现接口松动,及时固定。 7、生产周期结束,拆御后,仓库保管防盗。

水产养殖水底溶氧的作用及底层增氧技术

水产养殖水底溶氧的作用及底层增氧技术 养殖水体溶氧的作用和意义不可谓不大,可是,我们讲增氧,通常的措施是增加表层或中上层溶氧,而对底层增氧关注比较少,其实,底层溶氧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增氧方法上应当加以重视。 一、底层溶氧的作用 1.养殖水底生态需要足够的溶氧 水体底层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大,占养殖水体总耗氧量的40%,而正常生长条件下,鱼虾及其他水生生物耗氧只占12%。 2.水底溶氧高促进物质快循环 水体底层含有大量的死亡藻类、浮游动物尸体以及残饵、粪便等,有氧条件下,能加速它们的氧化分解,促进水体有机物质循环。同时,高溶氧还是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的催化剂。在养殖中后期,调节水质,使用微生态制剂如EM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等,理论上讲,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分解水体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为什么有时

候效果不好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有益菌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池底溶氧太低,不但活菌制剂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还会造成鱼虾缺氧,甚至死亡,所以,养殖水体充足的溶氧是推动和加速物质循环的前提。 3.水底高溶氧能使有害物质无害化 底质的变化是导致水质变化的条件,良好的底质条件是水质稳定的基础,所以稳水必先改底,而改良底质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增加底层溶氧。 底层丰富的溶氧加速有害物质无害化——使氨氮下降、硫化氢消除、酸碱度稳定、化学耗氧量下降。有资料显示,将1000g氨氧化成硝酸盐需要消耗4570g 氧,在水体溶氧低于3mg/L时,硝化反应受阻,而低溶氧常常处于水体中下层,同时,溶氧下降导致CO2量上升,结果使pH下降。 4.高溶氧的水底能抵御不良气候的影响 抵御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突袭,需要无害化的水底,就算遭遇自然灾害袭击,也不会因水底理化因子急剧变化而形成强烈的鱼虾应激反应,那是因为水底

水环境治理中增氧曝气技术的对比分析

水环境治理中增氧曝气技术的对比分析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治理技术主要包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以及综合技术的应用等。其中,曝气增氧技术是物理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虽然曝气在污水治理中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与产品,但河道、景观水体、水库等城市地表水体具有面积大、形状各异、通电困难等问题,造成污水处理中常规的曝气技术与产品很难应用到地表水环境治理中。 据调查,我国的水环境治理公司通过技术引进、研发等开发了多种适用于地表水环境的曝气增氧产品,并已成功地运用到多个项目中去。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水体污染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和治理难题。城市河流、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水体,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加上外源污染,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以及黑臭现象。通过曝气增氧技术提高水体溶解氧来恢复水体环境并处理水中污染物是水环境治理中常见的手段。 增氧曝气技术的类别 根据气泡大小、作用原理及能源的不同,目前应用到工程中的曝气技术及产品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微纳米曝气机,其通过气相和液相的高度分散,产生直径小于3μm的微米级气泡和纳米级气泡。微纳气泡具有存活时间长、比表面积大、高界面活性、带能带电等特殊的理化特性。一种是清洁能源曝气机,如太阳能曝气机、风能曝气机,及风光两用曝气机。这种曝气机一般采用清洁能源带动电机,以机械部件实现大气富氧或者鼓风、氧的传送等。

一种是推流曝气机,可根据需要在一定区域内形成造流作用,增强水循环,同时兼具曝气功能。从富氧效果来看,微纳米气泡曝气机效果最好,但受制于作用面积小、耗电量大等问题。 增氧曝气技术的两种理论及产品 目前在学术界,对水环境中富氧、曝气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活水”理论,即活水不死,只要水是流动的,水体通过自净能力就能保持相对好的水质。这种理论在美国的曝气技术产品中得到了好的应用。如美国的曝气机solarbee,在河流、水库及污水厂的曝气池、自来水的大型储蓄罐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该产品已被南京领先环保引进并消化吸收,研发出系列的艾溥IPOCH太阳能曝气机。 另一种是尊重自然,不改变水体的生态环境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自然水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如根据氧的不同,在水体中有不同的藻类、微生物、鱼类等,不能因为治理水环境而破坏自然环境。这种理论在日本的曝气技术产品中得到了应用。如日本NANOMAIZU 超微气泡技术,松江土建株式会社及日本土木研究所的深层曝气技术等,仅是通过物理技术对底层富氧,而不改变水体中层及上层的状态。 日本的这两种产品,目前也已经被国内的公司引进吸收。如南京金禾水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以及江苏中宜水体修复公司的WEP曝气机。国内也研发了一些曝气技术,这两种理论都有应用。比较典型的是由于水环境治理中用电的不便,一些科研院所、水环境治理公司等研发了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曝气机,部分产品在国家的科技计划,如水专项中得到了应用,但尚未产业化。 增氧曝气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无论是微纳米曝气技术、还是太阳能、风能曝气技术以及常规的推流曝气技术,在我国的水环境治理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大型的水库及饮用水源地,如南京溧水方便水库,东莞松木山水库、北京官厅水库、宜兴龙珠水库等,采用了太阳能曝气机、WEP生态水环境修复系统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并改善水质。在一些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如太湖、云南滇池、无锡五里湖等,温州蒲州横河、南京里圩河等黑臭水体,以及上海豫园、北京北海公园等城市景观水体均采用了增氧曝气技术。 增氧曝气技术产品的参数对比 在水环境治理中,笔者认为衡量增氧曝气技术产品性能的参数主要为:氧气输送量、耗电量及扩散范围。据笔者所知我们不妨以均具有专利技术并已得到应用的MBO微纳气泡发生器、IPOCH太阳能曝气机、OBAO扬水式太阳能曝气机、WEP生态水环境修复系统、风光互补曝气系统来进行对比。

微孔底部增氧技术

微孔底部增氧技术 (一)增氧的主要方式 1、机械增氧:叶轮式、水车式、喷泉式、射流式等增氧机械,增氧的机械效率以水车式为好,同时可推动水体流动;池塘底部难以达到要求的溶氧水平,约水深1米以上效果较好; 2、纯氧增氧:液氧增氧,主要用于工厂化养殖场合; 3、充气增氧:空气压缩机、鼓风机增氧等,主要用于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底部充气增氧; 4、生物增氧:通过移植植物或施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光合作用增氧; 5、化学剂增氧:过氧化碳、过气化物增氧,主要是救急用,时间长了会有负面反应,体色变白,活力下降等。 (二)增氧的主要作用 1、提供养殖动物呼吸所需溶氧,保证养殖动物正常代谢、生活和生长发育; 2、氧化有机质,降低有机质的含量,防止其在缺氧的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硫化氢等; 3、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的大量繁殖,从而引发养殖动物疾病; 4、解毒作用;氧化有毒有害物质,使其转化为无毒无害 物质或低毒低害物质; 5、抵消COD和BOD,防止一些水生生物和化学物质与水产养殖动物争夺溶氧而引起养殖动物需氧不足。

(三)底部充气增氧的好处 1、真正实现立体增氧,增氧效率更高,尤其是池塘底部的溶氧水平提高,整个池水的溶氧分布更加均匀 2、通过池塘底部溶氧水平的提高,可以氧化底质及下层水体中的氨氮和硫化氢、有机质等,提高防病能力 3、由于整个池塘水体的溶氧均匀分布,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养殖,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养殖设施利用率 4、推动池塘养殖模式的进步 (缺点是捕捞问题) (四)底部充气增氧设施的配备 萝次鼓风机 动力设备 主通气管(镀锌管、钢管PVC管,直径75毫米左右,) 微孔管(散气用,聚氯乙烯管或纳米复合橡胶管——直线管或盘管,直径10毫米左右),管壁气孔密度2000—4000个/米,孔径0.4—0.6毫米,气泡直径0.01—2毫米(孔径、分布密度、朝向致关重要,停机反冲水问题) 阀门 定时开关 自动水质监测系统(在线水质监视器测系统) 鼓风机出口处安装分气装置或在鼓风机主管道上安装排气阀门;充气管为单池布置或多池关联;主管道与充气管间有阀门控制,便于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点分析及使用方法介绍

微孔曝气增氧技术优点分析及使用方法介绍微孔曝气增氧技术采用微孔管道在池塘底部充气增氧,溶氧分布均匀,增氧区域范围广。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一、原理 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管,微孔管将空气以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池底向上浮,气泡在气体高氧分压作用下,氧气充分溶入水中,还可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水流的上下流动将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底层,同时水流的旋转流动将微孔管周围富含氧气的水向外扩散,实现池水的均匀增氧。 二、优点 1.节电。新型鼓风机压力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整机振动小。实践证明水下式曝气增氧效果好,与传统增氧方法相比,达到同样效果,可以节电60~80%。一台2.2千瓦的高性能增氧设备,有效增氧水面为30~40亩。 2.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 曝气增氧在水体底部产生的气泡流范围广,一般水深在2米时,雾化型气泡可扩散到3~4米;一个直径在1.2米的水下式增氧盘产生漩涡型气泡水流,有效增氧面积为35平方米。充足的气流与大面积的水面接触,能保证水体底部的溶解氧在6.5毫克/升,加速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氧化分解,并能把有害有毒气体带出水面,从而改善和稳定水质,为鱼虾蟹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可减少病害的发生。 3.有利于高密度养殖。曝气增氧为静态的水底部增氧,整个水体有效溶解氧充足,提高了水体各层空间养殖对象的活动能力,增加食欲,缩短养殖周期,为增加水体生物负载创造了条件。如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水下式曝气增氧法,亩放养密度可为8~10万尾,产量可达1000公斤左右。四大家鱼可以比传统放养提高2倍的量。由于该增氧法能改善和稳定水质环境,减少应激和其他疾病的产生,提高了成活率,增加食欲与生长速度。 4.使用方便。不同的水面面积可配置不同功率的风机,一台风机可以实行双塘增氧或多塘增氧,主管、支管连接和更换方便。

微孔管道增氧养鳅技术

微孔管道增氧养鳅技术 微孔管道增氧,可发展高效规模化养殖特种水产品,如青虾、鳜鱼、泥鳅、黄鳝、河蟹等,在养殖过程中特种水产品耐低氧的能力很差,通过微孔管道增氧后,可人为调控池水溶氧,采用单养、混养及网箱养殖,均可收到多倍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江苏兴化市水产养殖户张建楼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新技术,在西效镇利用一口0.67公顷池塘,发展网箱集约化养殖泥鳅,箱外养殖青虾,2007年该塘生产泥鳅2625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63千克;网箱外收获青虾270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7千克。实践证明:应用微孔管道增氧,改传统的局部增氧为全池增氧,改动态增氧为静态增氧,改表面增氧为底层增氧,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底层水体溶氧,还能提高水体活性,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大大提高鱼池综合生产能力。现将该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便养殖户借鉴,推广应用。 1.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周围5公里内无污染的精养鱼塘,面积0.67~ 2.0公顷为宜;注排水方便,淤泥较少,平均水深1.2米左右,池坡比1∶1.5,土质为硬质壤土的。冬季鱼塘捕捞结束后,抽干池水,让其充分冻晒;在放养苗种前半个月,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0千克化水

后立即全池泼洒,清除野杂鱼类并杀灭病原微生物。 2.微孔管道增氧设施安置选择配置罗茨风机(涡轮风机、空气压缩机)的增氧机,配置200米硬质耐压塑料供气管道,以及600米微孔管道,管目为800目,一端接供气管,另一端则延伸至离池边1米处。总管道设置为“工”字形,微孔管道是20根,每间隔8米安装一根微孔管道,然后接通在 总管道上,并用竹桩将管固定在离池底10~15厘米处即可,启动后整个池塘均匀曝气为好。 3.栽种水草冬季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即可种植水草, 以伊乐藻为主,按行株距3米×2米,切10厘米长的株束,插入底泥中,并搭配少量水韭菜或黄丝草,长成后全池覆盖率达30%左右。 4.培肥水质清塘一星期至10天后,667平方米施发酵鸡粪150~250千克或“速效肥水王”700克,使水体肥、活、嫩、爽,培育红虫、水蚯蚓、小螺蛳等,为泥鳅、青虾提供优质天然饵料,并促进水草生长。 5.网箱设置和种苗放养网箱规格一般为5米×2米×2米,网目为0.5毫米,网箱设置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40%,每0.67公顷精养塘可安置网箱120只,每只网箱投放鳅鱼苗种10~20千克;元旦前后667平方米投放规格1000~1500 只/千克幼虾2.5~3.75千克。端午节捕捞后,再投放虾苗2 万~3万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