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生考试 管理学知识总结

研究生考试 管理学知识总结

研究生考试 管理学知识总结
研究生考试 管理学知识总结

909《管理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各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为各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考查目标,是检验考生对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在管理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讲,通过考查要求考生达到能够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一般原理;能够较好地了解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掌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能够将理论用于实践,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能够根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有较熟练的案例分析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5%)、简答题(35%)、计算分析(10%)、综合分析(30%),总分150分。

2.内容结构

总论(15%)、决策与计划(30%)、组织(20%)、领导(20%)、控制(10%)、创新(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总论

(1)管理的概念

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目的性、协调性、有效性、多样性、有界性、科学性、艺术性。(2)管理工作的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2)管理具有科学性。(3)管理具有艺术性。

(单选)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单选)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单选)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单选)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

(简答)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3)管理人员的角色与技能

1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3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有效和成功管理者的基础)(4)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基本职能。

(5)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总结

(简答)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理论。

二、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单选)公元284年,古罗马帝国的戴克利先成为皇帝后,实行了一种把集权与分权很好地结合起来的连续授权制度。

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单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界初。

(简答)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单选)(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1)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2)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5)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6)实行职能工长制。

(7)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单选)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甘特。

二、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论述)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管理的十四原则。具体包括:○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

中化。○9等级链。○10秩序。○11公正。○12任用期稳定。○13首创精神。○14

集体精神。

(4)管理要素。法约尔提出,管理这一职能活动是由五个管理职能组成的,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马克斯·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简述)简述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它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一、霍桑试验的结论

(简答)(单选)梅奥等人对霍桑试验的材料总结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四点:(5)职工是“社会人”;

(6)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7)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8)存在着霍桑效应。

二、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单选)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属于行为管理理论。

(多选)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

(简答)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可分成三大类:○1激励内容理论,例如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2激励过程理论,例如

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3激励强化理论。

(2)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例如X理论——Y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以及人性的四种假设等。

(多选)团体行为介于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之间。主要包括团体动力、信息、交流、团体及成员的相互关系四个方面。

(多选)有关组织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有关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

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尊儒尚法。

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法先王”的思维模式。

2)家族伦理主义。

3)民本主义。

4)大一统的君主主义。

5)“中庸”的法律方法论。

6)德主刑辅。

7)重义轻利。

2.管理决策

(1)决策的定义、原则和依据

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决策: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种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决策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2)决策的类型

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3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6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多选)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越倾向于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科学的、非肯定型的决策

(名词解释)程序化决策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汉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名词解释)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是一种例外问题;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

(3)决策的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规范决策理论)P209

2行为决策理论(西蒙)

3回溯决策理论(索尔伯格)

(4)决策的过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与评估

(5)决策的方法

1集体决策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2名义小组技术3德尔菲技术

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2政策指导矩阵

3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2风险型决策方法3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3.计划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1)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名词解释)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多选)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讨论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单选)《孙子兵法》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这里的“算”主要是指计划。

(简答)(多选)二、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4)经济性。

(单选)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

(简答)三、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的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多选)计划工作是一个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又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

(2)战略性计划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略性计划特征:长期性与整体性。

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

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创造过程。

(3)计划的实施

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目标的性质:1层次性2网络性3多样性4可考核性5可实现性6富有挑战性7伴随信息反馈性

三、目标的作用

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

3凝聚作用;

4目标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滚动计划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名词解释)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单选)识别和确定企业使命是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职责。

(名词解释)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名词解释)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志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单选)项目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展开,当战略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项目的选择和有效实施。

(单选)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单选)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和标准方法。

(名词解释)规则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写行动的规定。

4.组织

组织:组织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管理幅度: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是管理幅度。

影响管理幅度因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

(1)组织结构:组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分工和协调的系统。

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2)组织设计的要素

组织设计:对一个组织的结构进行规划、构造、创新或在构造,以便从组织结构上确保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六个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管理幅度和层次化、职权配置、集权与分权。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环境性因素2战略性因素3技术性因素4发展阶段性因素5规模性

(3)组织设计决策

(4)常见的组织设计

1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工的基础上进行。

2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一、直线型组织结构

(单选)(07—4)直线型组织结构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这是最早使用的一种结构类型,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类型。

(论述)试述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

(1)特点有:1、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2、组织中每一个人只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即一个人、一个头,3、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

(2)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做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

(3)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单选)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那些没有必要按职能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或应用于现场作业管理。

二、职能型组织结构

(单选)职能型组织结构又称为多线性组织结构,它的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

(单选)在实际工作中,不存在纯粹的职能型组织结构。

三、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论述)试述直线——参谋取型组织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

(1)特点有:1按照组织职能来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以加强专业管理。组织实行统一指挥。

2.这种组织结构把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部门和人员,一类是参谋部门和人员。直线部人和人员在自己的范围内有一定决策权,对其所属下级实行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对自己的工作部门的工作负全部责任。职能部门及其人员,是直线的参谋,他对下级直线部门只能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没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

3.这种组织结构实行高度集权。

(2)优点是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此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绢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要求。

(3)缺点是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格性的发挥受到限制,部门之间互通情报少,不能集思广益地作出决策,各参谋部门和直线指挥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容易产生矛盾,使上层主管的协调工作量加大;难于从组织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员;整个组织系统的适合性较差,因循守旧,对新情况不能作出及时反应。

四、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

(多选)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结合了直线——参谋型组织及职能组织的特点。

五、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单选)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结构”

(单选)分权的事业部制的管理原则是“集中政策,分散经营”

(单选)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合大型的或跨国的企业公司。

六、矩阵结构

(单选)矩阵结构,是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

(单选)(08—4)某钢铁厂是一家拥有300多亿资料的巨型企业,在目前钢材多样化和高科技术化的市场需求同彰,最适定的组织结构开式是矩阵结构。

(简答)简述矩阵结构的优缺点

(1)优点是灵活性、适应性强。它是按照一定任务的要求,把具有多种专长的有关人员调集到一起,既便于沟通意见,又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同时,由于所有成员都了解整个小组的任力和问题,因而便于把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工作联起来,集思广益,推动项目方案的实现。它还有利于把组织垂直联系与横向联系更好地组合起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彰的协作。

(2)缺点是由于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的,所以稳定性较差。另外,由于小组成员要接受双重领导,当两个意见不致时,就会使他们的工作无所适从。

(名词解释)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5)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任务:一:从组织的需要的角度去考察:1要通过人员配备使组织系统开动运转。2为组织发展准备干部力量。二:从组织成员配备的角度去考察:1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公正的评价、承认和运用。2通过人员配备,使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发展,素质不断提高。

人员配备的原则:1因事择人2因材器使的原则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外部招聘: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1外聘干部不熟悉组织内部情况同时也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干部的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员工的打击。

内部提升: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使选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1引起同事的不满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管理人员的标准:

1管理的欲望2正直、诚信的品质3冒险的精神4决策的能力5沟通的技能。

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

1公开招聘2粗选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4民意测检5选定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1传递信息2改变态度3更新知识4发展能力

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1工作轮换2设置助理职务3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6)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的动因:外部因素:1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科技进步的影响3资源变化的影响4竞争观念的改变。内部环境因素:1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2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3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4快速决策的要求5提高组织整体性管理水平的要求。

组织变革的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组织变革的目标:1使组织更具有环境适应性2是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3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组织变革的内容:1对人员的变革2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3对结构的变革

组织变革的过程:1解冻阶段2变革阶段3再解冻阶段

组织变革的程序:1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组织变革的阻力:个人阻力:1利益上的影响2心理上的影响团队阻力:1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2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1客观分析改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2创新组织文化3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组织冲突的类型: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2直线与参谋之间的冲突3委员会成员之间的冲突

组织冲突的避免:P380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组织文化的特征:1超个体的独特性2相对稳定性3融合继承性4发展性

组织文化的结构: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三层。

组织文化的内容:1组织的价值观2组织精神3伦理规范

组织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适应功能3导向功能4发展功能5持续功能

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3提炼定格4巩固落实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5.领导

(1)领导与管理

(简答)三、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管理的一个职能,组织中的领导行为仍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在一般意义上,领导的范围相对小些,而管理的范围则较大。领导工作不等于管理工作,但它又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领导是为组织的活动指出方向、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的行为;管理则是为组织的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动的行为。

领导的作用:1指挥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

领导的素质:1思想素质2业务素质3身体素质

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专权型领导、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

(2)有关领导问题的理论探索

研究有关领导问题的理论可认归结为三大类:即领导的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在方格图上,布莱克和穆登提出四种基本的极端类型方式。

(1)1.1型管理(或称“贫乏型”)是管理者极少关心人或生产。他们放弃自己的职责耐无所作为,或者只扮演“信使”的角色,把上级的信息传达给下属。(2)9.9型管理(团队型)是管理者无论对人员还是生产都表现出最大可能的关心,他们把组织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是真正的“集体的主管者”

(3)1.9型管理(或称“乡村俱乐部型的管理”),是指管理者极少或根本不关心生产,他们是关心人。在他们促成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轻松,友好并且快乐,但谁也不关心做出协同努力去实现组织目标。

(4)9.1型管理(或称“任务型),这类领导仅仅关心促成一种高效率的经营活动,而对人则几科或根本不关心,他们的领导是极其专断的。

(5)5.5型管理(中庸之道型)

权变理论

(单选)(06-4)菲德勒提出了随机制宜理论。

(简答)简述领导权变理论的内容与结论。

(1)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有影响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之前的关系。

1、职位权力指的是与领导人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持程度。

2、任务结构指的是任务明确程序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3、菲德勒认为上下级关系从领导者的角度看是最重要的。

(2)菲德勒认为,按照这个三维结构模式,根据这三种因素的情况,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共分成为八种类型。其中三个条件齐备的是领导最有利的环境;三者都缺的是最不利的环境。领导者所采取的领导方式,应该与环境类型相适应,才能获得有效的领导。

(3)激励原理

激励:是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或及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4)激励理论

一激励内容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单选)曹雪芹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自我实现的需求。(2)双因素理论

(单选)美心理学家赫茨伯特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名词解释)保健因素:通过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的诱因。

(名词解释)激励因素:满足需要的各种诱因中,那些通过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的诱因。

(单选)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单选)赫次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

(3)激励需求理论

(单选)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提出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即成就、权力、社会需要;

(单选)麦克莱兰的研究表明,对管理者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4)期望理论(单选)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

(5)波特——劳勒模式

三、行为改造理论

(1)激励强化理论

(单选)激励强化理论是行为改造型理论之一,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

(多选)管理者可以采用四种强化类型来改变下属的行为:

积极强化;惩罚;消极强化成逃避性学习;消失。

(2)归因论

(单选)归因论是美国心理海陆空家凯利等人提出来的

(多选)目前归因理论研究着重两个方面:

把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

人们获得成功或遇到失败的归因倾向。

(多选)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还是遭受失败可以归因于四个要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

(多选)在影响人民和为能力的因素中,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任务难度和机遇属于外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和机遇属于不稳定因素;努力是控因素,能力在某种意义上的能力是可控的,任务难度和机遇是不可控的。

(6)激励实务:工作激励、成功激励、批评刺激激励以及培训教育激励。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6.控制

(1)控制的性质

一.一般控制论中控制的含义

(单选)控制工作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它有两个前提条件,即有控制标准和有控制机构。

(多选)控制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单选)控制论是由美国数学家、生物学家、通讯工程题维纳创立的。

(2)控制的类型

(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控制过程分四类:1程序控制2跟踪控制3自适应控制4最佳控制(二)目标控制:1预先控制2现场控制3成果控制

控制的要求:1适时控制2适度控制3客观控制4弹性控制

(3)控制的程序

控制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工作: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

(4)有效控制的特征

1适时控制2适度控制3客观控制4弹性控制

(5)控制的方法

一预算:是指企业或个人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计划。

预算形式

静态预算:指为特定的作业水平编制的预算。

弹性预算:指在成本按性质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内可能实现的各种业务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

增量预算:又称计算预算法,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零基预算:不受前一年度预算水平的影响。

预算的内容:1收入预算2支出预算3现金预算4资金支出预算5资产负债预算预算的作用:1使管理者调整企业活动并指明方向。2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3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与控制过程联系在一起4编制预算是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5大大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6容易测出实际活动对预期效果的偏离程度,从而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了基础。

预算的局限性:(1)容易导致控制过细。(2)容易导致本位主义。(3)容易导致掩盖效能低下的缺点;(4)预算的最大缺陷也许是它缺乏灵活性。

二比率分析

三审计控制:1外部审计2内部审计3管理审计

四损益控制:

五成本控制

基础:成本对象与成本分配

六标杆控制

七平衡积分卡

7.创新

(1)创新及其作用

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直基本职能。

创新的作用:系统不断改变或调整取得和组合资源的方式、方向和结果,向社会提供新的贡献,这正是创新的主要内涵和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1目标创新2技术创新3制度创新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5环境创新

(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2提出构想3迅速行动4坚持不懈

新活动的组织:1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2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3指定有弹性的计划4正确的对待失败5建立合理的奖酬制度。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管理学导论期末总结

管理:指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各种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作用:(一)管理是一种生产力。(二)管理是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三)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四)管理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有效管理者具备的特点:(一)善于利用和调配各种资源,重视资源组合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二)善于分析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资源、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三)善于处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四)善于不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像他人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管理者的技能:(一)技术技能(二)人事技能(三)概念技能 管理的一般伦理原则:(一)公正原则①权利与义务,②利益分配,③公益原则;(二)平等原则①基本权利平等,②自由权利平等,③机会平等,④分配平等,⑤互利平等;(三)人道原则①肯定人的价值,②坚持“为了人而管理”的管理目标,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四)效率原则(五)民主原则 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1)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2)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3)“经济人”的认识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4)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5)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内在的不一致性。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论:(1)神授权力,它是在崇拜、敬仰或迷信个人超凡能力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权力。(2)传统权力,它是在古老传统、惯例或世袭的基础上形成的权力。(3)法定权利,它是在依法任命基础上形成的权力。 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1)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者分离;(2)科学管理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3)强调物质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是人际关系理论对人的基本假设;(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逻辑为准则的;(3)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 X—Y—Z 理论:X理论是一组对人的传统假设,持有这种管理假设的传统者对工人的工作能力持消极的态度。Y理论提出一组乐观的假设,认为人们是负责任的、能够自我控制、具有创新的能力并且把工作视为像休息或者娱乐那样自然。Z理论的核心是争取既追求效率又尽可能减少当局与职工的对立,尽量取得行动上的统一。 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叫数量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正式作为一个管理学派,其特点是利用有关的数学工具,为企业寻找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重于定量研究。 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1)企业管理系统具有统一的生产经营目标;(2)企业管理系统的总体具有可分性;(3)企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具有层次性;(4)企业管理系统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本原理:即人本管理,就是管理要以人为本,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即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激励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决策: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程序性决策:亦称例行性决策,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规律准则步骤、方式做出常规性决定。 非程序性决策:亦称例外性决策,是指管理活动中无先例可鉴、无规律可循的非常规性决策。按决策条件划分:①确定型决策:之各种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②风险型决策:指决策

周三多管理学总结

管理 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 定义: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当今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变化。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大家能否分享组织的知识;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核心能力理论 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一项能力可以界定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不是单一的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不是物理性资产;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与竞争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价值;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计划 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区别:两项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

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联系:决策时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任务的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目标管理 定义:目标管理是一种过程和程序,它是组织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上级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然后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基本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分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特点:目标管理具有目标体系是一种系统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是一种民主管理;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觉管理;注重管理实践是一种成果管理

2016河南专升本管理学考点汇总

有梦就去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永远不会太迟。 ——明天、你好 河南专升本管理学重点知识汇总 在河南专升本考试中,管理学的备考重点就是那些常见考点,只要大家把握住了常见考点,备考管理学就会事半功倍。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 2、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的活动过程,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果。 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答: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成效。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能相信“管理象征论”。 5、管理活动与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区别是什么,认识这些区别的意义? 答:(1)管理活动是一种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由管理活动进行协调他人的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2)区别:①活动的主体不同: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者; 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主体是被管理者 ②活动的内容不同: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全局性; 而业务活动具有特殊性和局部性

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

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人们对来自这种活动家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了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我们可以从已有的文字记载中寻觅到中外思想家提出的丰富的管理思想。直到期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管理理论才有真正出现。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与概括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活动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并为了实现其目的而不断努力人类从数次的生产力革新、发展历经了数次工业革命依次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可以说人类是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不断发展生产力中逐步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类自身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不断的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不断的失败或成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技能。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完善各种生活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并使用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虽然管理

的制度不断改革推进但是再完善的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无论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或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人类的各种特征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至此管理学应运而生。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物、财、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后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正在并将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 提到企业管理我们首先要讲什么是企业企业的法律形式企业的类型等等。 企业是以市场为主导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自主经营自盈盈亏独立核算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具体可分为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和外资企业等等。

管理学总结-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 德鲁克:管理就是谋取剩余。强调管理作用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作用 穆尼:管理就是领导。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 孔茨: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强调管理工作内容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组成的过程; 管理者组织他人工作的一项活动; 管理是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优答案的一项工作。 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各个组织中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在哪种组织哪一层面上从事何种工作,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所为协调,就是将表面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者进行决策、计划、分配、监督、检查等工作,实际上是在对目标、资源、任务、行为、活动等进行协调。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目标(抉择),资源(计划),任务(分工),思想(沟通),行为(沟通和奖惩),活动

(计划、检查、监督)。 结论1:由于管理对象的多样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3.管理产生的原因 共同劳动并不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协调这一矛盾,产生了协调的六种方法: 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 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 战争:通过掠夺; 贸易:通过自己剩余的资源交换稀缺的资源; 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改变人的欲望;(费时费力) 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只能缓解不能最终解决) 结论2: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多更高的目标。 4.管理的实质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人类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目的性: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追求。管理

管理学罗宾斯考研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三版本章小节,为考试做准备! 解释为什么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 管理者对组织很重要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 第二,管理者是组织完成任务的关键。 第三,管理者对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有贡献;员工被管理的方式可以影响到组织的财务绩效,事实表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很重要。 阐释谁是管理者,他们在何处工作。 管理者协调和监管别人的工作,这样组织目标才能实现。非管理雇员直接处理工作或任务,没有人向他们汇报。在传统结构的组织中,管理者包括基层、中层和高层三类。在其他架构较为松散的组织中,管理者可能不容易被识别出来,尽管有人必须担任该角色。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这是人为的刻意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 组织有三个特点: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现在很多组织的结构变得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变化。

描述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从宽泛的意义上说,管理是管理者做的事,涉及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效率意味着“正确地做事”;成效意味着“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的四种职能包括:计划(设定目标、制定战略和开发计划)组织(安排和建构工作) 领导(与人工作以及通过人工作)和控制(监管、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 名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涉及人与人的关系和其他礼仪性/象征性职责(名义领袖、领导者和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收和传播信息(监管人、宣传人和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涉及作出决策(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卡茨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与他人及团队良好合作的能力)、概念技能(对抽象复杂情况的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

管理学考点总结

管理学考点总结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3页) 指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合理地分配、协调以人为中心的各种资源,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特点(5页) 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3管理性质(6页) 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4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细节ppt71页开始) 角色: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技能:专业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5效益原理(15页) 第二章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ppt32页) ①科学管理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手段:用科学的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科学管理的实质:劳资双方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pt35页,书42页) 1工作定额 2人员配备 3标准化原理 4薪酬体制—差别计件工资制 5组织管理3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书44页,ppt45页) 法约尔是一般管理学之父

内容 1区别了经营与管理 2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 3提出了管理的一般原则 优点:一般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弥补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 缺陷:职能与原则不够精炼、也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4霍桑实验的内容(书47页ppt56页开始) 1工作场所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 3大规模调查 4接线实验 5霍桑实验的结论(即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48页)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及其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企业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第三章 管理环境分析方法主要是swort分析和波特模型(73页) 第四章 1为什么在决策标准上,要令人满意的准则替代最优化准则 书96页最后一段 2管理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决策重要性ppt59页,书101页) 4决策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生存与发展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 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企业活动顺畅 进行。 (3)领导职能:指挥、影响和激励下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 作。 (4)控制职能:确保企业活动朝着规定的企业目标运行而进行的 监察及修正活动。 5.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 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 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高层管理者,计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显得更为重要) ②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③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 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基层管理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 (2)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综合管理者 B.专业管理者 ` 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管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无处不在,在我们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任何行业,都有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因为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遍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质。 在人类社会五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活动,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并为了实现其目的而不断努力,人类从数次的生产力革新、发展,历经了数次工业革命,依次走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可以说人类是经过不断的劳动、思考、合作,不断发展生产力中逐步发展的;人类的生存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类自身必须与周边的环境相互依存,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不断的试图改变周边的环境,在不断的失败或成功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生活和改造社会的技能。 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完善,各种生活,工作的组织,机构,方式,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一定形态的管理机构,逐步发展为管理系统,并使用于当今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虽然管理的制度不断改革推进,但是再完善的系统也离不开人类的相互协作,无论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或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人类的各种特征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至此,管理学应运而生。管理学分为七章,主要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部分组成,这四大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它们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计划”这个词。大到美国政府的火星探测计划,小到我们身边的一次周末旅游计划。由此可见,计划几乎无处不在。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一个组织适应未来技术或竞争方面变化能力的大小与它的计划息息相关。 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物、财、时间、信息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后有效的利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的工程。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人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仔细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再者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所以说管理充溢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如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总结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总结 一.战略管理介绍(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Managment) 1.企业战略(Strategic): (1).定义(definition):企业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及其实施过程。(An integrated and coordinated set of commitments and actions designed to exploit core competencies and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2).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Strategy): 1).全局性和长远性(Overall and of long-term importance) 2).重大性(重大资源承诺)(Involve a significant commitment of resources) 3).难以逆转性(Not easily reversible) 4).相对稳定性(S tability) 2.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企业实施的战略使得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模仿所形成的优势。他意味着企业可以凭借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 A firm h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en it implements a strategy competitors are unable to duplicate or find to costly to imitate. An indicator of firm’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the firm’s capability to achieve above-average returns) 3.战略管理三层次(Three leve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1).公司层战略(Corporate Strategy)公司战略是指公司针对要进入哪些新业务领域、以及管理多样化业务而做出的决策和行动,以获得竞争优势 (Specifies actions a firm takes to select new businesses and manage a group of different businesses in order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2).竞争战略(Business Strategy)设计如何在所选定的领域与对手展开有效的竞争(Business-level strategie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a firms core competences and indicate how an organization chooses to compete in a particular market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competitors ) 3).职能战略(Functional Strategy)涉及如何使企业的不同职能协调运作,更好地为各级战略服务 4.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 (1).定义(definition):企业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行动。(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 is the full set of commitments, decisions, and actions required for a firm to achieve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and earn above-average returns.) (2).过程(Process) 1).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Internal and external analysis) 2).制定企业的愿景与使命(To develop a strategic vision and mission) 3).拟定战略目标(Set objects) 4).制定战略(To formulate a strategy to achieve objects) 5).事实和执行战略(To implement and execute strategy) 6).监控评估并采取纠偏措施(To monitor,evaluate,and take corrective action)

【心得体会】管理学心得体会2000字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9298668.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管理学心得体会2000字〕 管理在现代社会作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以下小编为你带来管理学心得体会20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管理学心得体会2000字篇1 管理学这一门学科对于我们土木专业的学生无疑是陌生而向往学习的,因为大家都知道自从人类有了共同劳动,就有了管理,管理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它广泛的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管理是一切有组织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织部分。也就意识到了管理学这一门学科对于我们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和对管理学的好奇与向往,我们完成了为期8周的学习。 第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陈老师就要求我们要保持空杯心态,认真的学习这门学科。陈老师以她独特的见解和亲身的工作经历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对管理学的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什么是管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西蒙:管理就是决策。课本上的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我个人认为管理就是让别人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务。然而陈老师简单的将管理定义为:我说你做。是我对管理的定义有了更好的记忆和了解。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历史的经验和实践,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主要包括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法治、利器、求实等。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事不明问周瑜,国事不明问鲁肃,家事不明问老母,从孙权的话中,我们并不难看出管理者并不一定要有超越平凡人的能力和过人的见解,只要管理好手下的人,也能将国家统治好,实现自己的大业。从小我就喜欢看一部电视剧《楚汉争霸》,电视剧中项羽的英雄气概、雄心壮志深得我们观众的喜欢,而不喜欢平庸、地位低下的刘邦。就算最后取得天下的是刘邦而不是项羽,我喜欢的仍旧还是西楚霸王项羽,以为刘邦能取得天下完全就是运气好。学了管理学之后,我的见解也有了大转变,刘邦之所以得天下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的能力远不及这三个人,但他却能让他们为他所用,替他打天下,然而项羽妒贤嫉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不善用人之道。可见刘邦得天下并不只是运气而已。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篇

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3篇 篇一:管理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管理学》专题是我参加自学考试的最后一门课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下面我把自己认为比较有效的读书方法与大家分享,供各位考友参考。 1.浏览纲目,理清框架。我一般在学习教材之前首先浏览一下目录,透过目录你能较快地大致了解全书的结构,让教材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个整体的粗线条的网络图。比如《管理学》专题这门课程,包括了:总论管理过程(管理过程、组织的环境、组织文化)管理结构(组织的结构、组织结构的演化理论、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管理者与管理行为(管理行为、管理者与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战略与创新的管理(管理的目标与计划管理、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变革与创新管理)比较管理未来管理。初看目录后对照自学考试大纲把目录再浏览一遍,目的是弄清楚教材目录中哪些章节应该是重点掌握,哪些章节是理解掌握,哪些章节是属于一般了解,自己分别做上不同的符号,这样便于后面通读、精读时更加快捷,更加到位,少走弯路。 比如:《管理学》专题考试大纲最后注明,第十四章管理学的比较与国际化、第十五章管理学发展展望均作了解,这样考生就可把这两个章节的内容作为略读。再如,第一章中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管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第二章中的管理信息联

系过程;第三章中的公司治理;第四章中的流程导向型结构;第五章中的组织范式的演化;第六章中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应用;第十章中的企业计划管理系统典型案例剖析等等,这些内容在大纲中也均作为了解,因此,考生阅读教材时对这些内容同样可采取略读的方式,这样一来,原本厚厚的教材一下子变薄了很多,增强了很多的信心。 2.通读教材,留下印记。在浏览纲目,理清框架后就要制定一个通读教材的计划,这是我参加自学考试一个很深的体会,我觉得通读一遍教材很重要,因为试卷中选择题面广量大,有时出的题目也比较细微,而这些内容往往就是在通读过程中留下印记的。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在阅读教材时特别喜欢动笔做做记号,比如重点词语上加加框,关键词语下加加点,重要标题下划划线等等,这样的批注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材的内容,收到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还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积累,便于今后查找、复习、运用。另外我在做记号时也有所区分,一般在通读教材时我用铅笔做记号,自认为重要的地方就圈圈画画,相对而言做记号的地方比较广一些。等到第二遍精读时,我就改用黑色水笔做记号,做记号的内容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更精当一些。到重点复习记忆的时候就用红笔做记号。因此,翻开我曾阅读过的自考教材,常常会发现有些重点、关键之

战略管理学习总结

个人学习总结 我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李华,在此对本学期的战略管理课程学习做出总结,在高老师的带领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课程的学习,从中收获了很多,不仅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在做人方面也学到了很多道理,对我将来到社会上工作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专业学习上,刚开始对于战略管理这门课,感觉它是一门大而空的课程,没有什么好学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觉得这门课不简单,它之中蕴含着大学问。战略管理,顾名思义,对个人、企业、公司乃至国家战略进行把握,控制和管理,战略是一个方向,它关乎整体的前进方向,一个没有任何战略的企业也就没有了灵魂犹如行尸走肉般。但是制订了战略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环境以及竞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时刻都在改变,因此没有绝对的战略,任何的战略都是一时的,它要根据环境的改变不断地调整,最终使整个企业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在调整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人事、部门以及竞争对手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全面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制定一个合适的战略。 另外在做人方面,高老师也传授了很多道理,对于我们为人处事有着很大的益处,其中讲到要服从组织,并且一定要敬业,这是人最基本的素质,而且还告诫我们对待上司要服从还要学会尊重;对待同事要包容,做人低调;对待下属关爱,呵护。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干起工作来也很有精神。对于自己来说,贵在坚持,明确目标之后就不要动摇,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事后不忘总结,有助于提高自我。除此之外,人际关系一定要处理好,这样对我们自己才更加有利,不会变成孤家寡人的局面。总之,在做人方面,与人交往方面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有助于我自身能力的提高。 如果战略管理是片大海,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看到的东西很多,但是没看到的远在天边的东西更多,就像牛顿谈到自己对于物理研究的见解时说道的那样,我研究物理就像一个小孩子在海边捡贝壳,捡到一个却发现前面还有一个,捡到最后发觉面前的大海中有无数只贝壳永远也捡不完,我想战略管理也是如此吧!虽然,本学期的战略管理课程就要结束了,但是我学习战略管理的知识远远没有结束,我会寻找下个贝壳,在知识的大海中扬帆起航!

管理学心得体会的文章

管理学心得体会的文章 学好治理学相关知识,更好的掌握治理学的技巧。治理学是你治理好一具部门要知道的。下面是xxx范文带来的治理学心得体味的文章,希翼对大伙儿有帮助。 治理学心得体味的文章篇一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咨询者,必经三种境地,后人归之为:知、行、得,用它来描述项目治理应是,在治理中突出项目治理的重要性,在学习中猎取智慧,在日子和工作中把握客观的规律,明确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做事多靠能,做人多靠德。而做事容易做人难,职位越高,做人越比做事重要,因为他大多是经过做人来做事的。所以一具治理者,特别是一具领导者,德比能更重要。以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来领导,重视思想工作和人文关心,如此才干服众,下属才干心甘愿意、自觉主动地做事。以此认识,我们清晰在项目中要相信团队合作才可能把项目做到最好。 从整个项目的过程来看,团队合作中需要沟通、分工、协作和监督。 沟通的目的算是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因为每个人思考咨询题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偏差,我们惟独经过很好的沟通来综合所有人的好的想法,才干减少走弯路,才干让情况进行的更顺利。而分工则是使各组按照每人的工作量来评估绩效,均匀地分配任务得以实现的关键。 在项目组中各成员都明确了任务后,需要大伙儿单独工作并且去配合其他人。组员相互之间互相协作,别仅能够提高各个任务进行的速度,也利于对项目中别的模块的了解。如此既节约了大量的时刻,也能经过讨论和帮助,减少错误的可能性。项目治理的人员,处理和调配资源的能力是必须拥有的,怎么经过沟通与协调为项目组赢得组织的支持和理解,有时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别同的项目接踵而至,孰重孰轻,孰急孰缓,风险怎么,所需多少,项目治理者必须心中有数,手中有账,惟独对项目的基本事情了熟于心,治理者才干妥善处理过程中的咨询题,做出适宜的决策,使项目实施下去。 项目经理的监督是必别可少的。一具团队中,难免有人会偷懒或迟延,或者完成任务的质量别理想,项目经理就要对这些人进行催促和提出合理的建议。经过监督了解项目的发展、质量、咨询题等并及时的调整资源利用事情,以保证项目的成功。治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它考验的是治理者综合的素养和能力,看他是否能够在困境中处变别惊,灵便应对,能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制定策略和打算,又是否意志坚决,使打算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而别因他人诟病,半途而废。项目经理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别可能事必躬亲,所以知道得借势和用人的领导才干更出色的完成工作。要学会制造一种氛围为项目推进减少阻碍,争取他人的认可和支持,用人用在关键处,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知识或精力上的别脚,以便抽出时刻做更有价值的情况。 团队的合作虽有助于项目的成功,但项目的真正实施必须依赖详细制定的打算,和严格的执行。 定义项目活动、任务、活动排序、每项活动的合理工期估算、制定项目完整的进度打算、资源共享分配、监控项目进度,打算对项目的成功是分外重要的,惟独进行详细的打算,才干做到合理地安排项目时刻,保证按时完成项目、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组员才会有紧迫感,主动要求自己抓紧时刻完成当天的任务。同样的道理,拥有详细而完整的打算,才干确保项目成本别超过已批准的预算,甚至有所节省。这样来看,打算关于项目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握工作的优先级,另一方面实现高效而节省的完成项目。 治理学心得体味的文章篇二 读史能够明鉴,知古能够鉴今。谢谢集团公司组织了这次企业治理课程的培训,谢谢郭毅老师激情生动的说解。经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有关企业治理、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方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