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除颤仪的使用

除颤仪的使用

除颤仪的使用

根据除颤波形的不同,现代除颤仪分为两种类型,即单向型和双向型。单向波是指半个正玄波,双向波是指完整的正玄波。双向波的优点是单向波结束心脏干扰杂波后再给出一个方向的引导性电波,该引导性电波接近心脏正常电信号,因此能更有效激发起心脏的正常工作。

单相波除颤仪一般最高放电能量是360J-370J,双相波除颤仪一般最高能力270J。

现已明确,使用双向方形去极波形时应选择150J到200J(<200J的双向波形除颤是安全的,),但首次电击时使用直线双向波形除颤则应选择120J。而第二次以及以后的双向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单向波能量递增(200J,300J,360J)除颤,除颤器均应配有电极板,大多有大小两对,大的适用于成人,小的适用于儿童。

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臵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为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不能翘起。安放电极处的皮肤

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消瘦而肋间隙明显凹陷而致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者宜用盐水纱布,并可多用几层,可改善皮肤与电极的接触。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路。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及操作者。

电复律所用电能用J表示。电复律时电能的选择很重要。能量大复律效果好,但易造成心脏损害;能量小则疗效欠佳,而且还可能诱发室颤。故电复律电能量的选择应以有效低限为原则。电复律电能选择的有关因素包括心律失常类型,病人的年龄、体重和体质,心脏大小,心功能状态,病程长短,心脏病的种类和心肌状态。

房扑能量50-100J,房颤能量100-200J,室上速100-150J,室速100-200J.

室颤一般主张用较大能量,以争取一次电击复律成功,若第一次电击选用能量太小而需作两次甚至多次电击时,反而延误抢救时机。体外除颤时主张用200~360j,瘦小者用较小能量,体重重者宜用较大能量。如果首次电击复律未奏效,可加大能量再行电击。

适应征

(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禁忌证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重点)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操作步骤

1、作好术前准备,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

2、病人平卧于木板床上,开放静脉通道,充分暴露胸壁。

3、术前常规作心电图。完成心电记录后把导联线从心电图机上解除,以免电击损坏心电图机。

4、连接除颤器导线,接通电源,检查同步性能,选择R波较高导联进行示波观察。

5、按要求麻醉。

6、按要求放臵电极板。

7、选择电能剂量,充电。所有人员不得接触病人、病床以及与病人相连接的仪器设备以免触电。

8、放电。

9、电击后即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一般需持续ld。

10、室颤时,不作术前准备,不需麻醉,尽快实施非同步电击除颤。

.推车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释,测血压、心率、律并做好心电图记录。

2.打开除颤仪开关,选择方式:非同步电除颤(机器开机自动默认)或同步电除颤(按压SyNc钮),将电极板上涂导电糊,调瓦秒达所需的电功率(同步一般70-100J,非同步一般200-360J,小儿为1-2J/kg,成人为3-5J/kg)。将ETERNVM放于右锁骨上(心底部),将APEX放于左腋前线与第五肋间交点处(心尖部),电极与皮肤接触紧密。

3.充电:操作者自己按压除颤仪APEX电极板上的黄钮或机器左上角的charge。

4.充电至所需的电功率,除颤仪机器发出“嗡嗡”的长音,表明充电结束,电极板上梯形绿灯全部亮起,表明与皮肤接触紧密,可以开始除颤,这时两手同时按压电极板上顶端的桔黄色钮,此时放电要注意操作者离开病人床,其他操作均停止。

5.除颤仪监测心电图并记录,继续行心肺复苏,如果一次不成功,还可以再除颤一次(在生命体征允许的情况下)。

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心律失常

电击后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早搏)最常见,大多在数分钟后消失,不需特殊处理。若为严重的室性期前收缩并持续不消退者,应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若产生室速、室颤,可再行电击复律。

电击后也可能发生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轻症能自行恢复者可不作特殊处理,必要时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个别病人可能需要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二)低血压、急性肺水肿、栓塞

血压下降多见于高能量电击后,若仅为低血压倾向,大多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恢复;若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者,应及时使用升压药。

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不高,老年人和心功能差者容易发生。一旦发生,应按急性肺水肿抢救。

栓塞的发生率国外报道较高,而国内报道不到1%。可为体循环栓塞,如脑栓塞等,也可为肺栓塞。抗凝和溶栓治疗的评价仍在研究中。

(三)心肌损伤

电击,尤其是高能量电击可引起心肌损伤,心电图上出现ST-T波改变,血心肌酶升高,约持续数小时到数天。

个别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电图,持续时间也较长。

(四)其他

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连续电击、高能量电击有可能引起皮肤灼伤。麻醉剂可能引起呼吸抑制,一旦发生应气管插管作人工辅助呼吸。

5、护理:

1 继续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面色、肢体情况及有无栓塞表现,随时做好记录。病情稳定后返回病房。术前抗凝治疗者。术后仍需给药,并做抗凝血监护。

2.卧床休息1天-2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房颤复律后,继续服用药物维持,并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4.保健指导,向病人说明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防止复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