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身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翻身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翻身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翻身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翻身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通过床上转移提高患者的主动转移能力,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二、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的患肢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平衡能力。

2.评估患肢的配合程度及皮肤情况。

三、操作要点

1.评估患者,了解病人情况,按需给予便盆,病情观察,看此时是否可行床上翻身训练。2.注意周围环境:视季节、病情关好门窗,穿好衣服,揭去被子等。

3.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

4.核对手腕带信息:床号,姓名,住院号,解释取得合作。

5.床上翻身训练:伸肘摆动翻身法(患侧—健侧):先让患者学会掌对掌,十指交叉地握手,并上举上肢的运用,然后肘关节伸展90°位,向健侧翻身时,由双上肢连同躯干先翻向健侧,然后旋转骨盆,护士对患侧下肢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

6.给病人讲明要点:1)掌对掌,十指交叉地握手(患指在上),称Bobath握手。并上举上肢,然后肘关节伸展90度,放下,再上举,这样一日两次,每次做十个,对病人的手及上肢的恢复很有利。2)伸肘摆动时,如果是向健侧翻向则先向患侧摆动,再向健侧,利用惯性力量,带动躯干及下肢。训练完毕,护士应协助病人整理衣裤,盖好被子等。

7.整理用物,洗手。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Bobath握手及伸肘及摆动翻身法。

2.指导患者自觉运用及贯穿ADL训练中。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翻身技术和注意事项。

五、注意事项

1.翻身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肢良肢位状态。

2.避免损伤患肢。

康复评定技术 课程标准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康复评定技术》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康复评定技术为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康复机能评定理论与技术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求体现“三基”思想,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不仅实用、适用、够用并达到全国康复治疗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它要以《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疾病概要》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为中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康复机能评定的含义,掌握康复机能评定的具体方法,如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评定、平衡协调能力的评定、步态分析、ADL评定及疼痛和感觉功能的评定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和“教”,即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做中传授理论和培养学生技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而教师是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4学时,学分为4学分。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轴线翻身法操作流程

轴线翻身法操作流程 用物准备:软枕两个、必要时备小垫圈数个 操作流程操作步骤要点说明 用物准备准备用物(根据病人情况准备)→洗手→戴口罩 核对床号核对病人床号、姓名等 评估解释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状况及皮肤受压情况评估病人有无输液、引流管、石膏或夹板固定 告知病人及家属轴线翻身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安置体位病人取仰卧位→取出枕头立于床头→将病 人两侧手臂交叉放于腹部→将病人身上的 多种导管及输液安置妥当 必要时将盖被折叠至床尾或一侧 移动病人第一操作者站于病人头部,双手扶托并固定病人头颈部→其余两人站于病人同侧,第二操作者双手伸至对侧分别扶托病人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双手伸至对侧分别扶托病人臀部、腘窝处→三人同时用力将病人移至近侧 转向对侧使病人头、颈、肩、腰、髋保持同一水平线上→三人同时用力翻转至侧卧位,翻转角度不超过60° 放置软枕取一软枕放于病人背部支撑身体→绕至对侧→将病人下方手臂弯曲放于头侧→将病人上方手臂弯曲放于胸前→取另一软枕放于病人两膝之间→将病人下方膝部弯曲→将病人上方膝部伸直→根据病人情况将小垫圈垫于病人两侧足跟部 检查安置检查并妥善固定病人身上的多种导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检查肢体各关节处于功能位并安置好病人→拉好两侧床档 观察记录观察病人皮肤情况并进行护理→于床尾翻身卡上记录翻身时间、皮肤情况并签名,做好交接班 整理用物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 消毒液喷手→推治疗车回治疗室,收拾用物 (消毒液擦试治疗车,晾干备用)→洗手→ 取口罩 告知病人和家属,不要自行更换卧 位方式

注意事项: 1.护士翻身时,应注意节力原则,尽量让病人靠近护士,降 低重心; 2.移动病人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不可拖拉,以免擦伤皮 肤,应将病人身体先抬起,再移动。翻转病人时,应注意保 持脊柱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曲; 3.病人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旋转病人的头部,以免加重 损伤; 4.翻身时注意为病人保暖并防止坠床; 5.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部位情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如发 现皮肤发红,应增加翻身次数以防褥疮发生,并做好交接班; 6.为手术病人翻身时,翻身前先检查敷料是否脱落或潮湿, 如有脱落或潮湿,应先换药再翻身。 7.颅脑手术病人一般只能卧于健侧或平卧位;颈椎和颅骨牵 引的病人,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病 人,翻身后应将患处放于适当位置,防止受压。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修正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穿刺术 (2)人工呼吸术 (3)腹腔穿刺术 (4)骨髓穿刺术 (5)心包穿刺术 (6)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7)小针头肝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 (8)乙状结肠镜检查术 (9)腰椎穿刺术 (10)后囟门穿刺术 (11)后穹隆穿刺术 (12)羊膜囊穿刺术 三、外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腔闭式引流术 (2)胸腔减压术 (3)气管导管吸引术 (4)心脏按摩术 (5)脑室穿刺术 (6)脑室造影术 (7)颈总动脉造影术

(8)椎管造影术 (9)尿道探杆检查及尿道扩张术

(10)膀胱镜检查术 (11)泌尿系外科X线检查术 (12)排泄性尿路造影术(IVP) (13)逆行性肾盂造影术(RGP) (14)肾盂穿刺造影术 (15)膀胱及尿道造影术 (16)输精管及精囊造影术 (17)腹膜后充气造影术 (18)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1>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 <2>经腹小切口开放性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OTC) (19)血管造影术 <1>动脉造影 <2>静脉造影 <3>下腔静脉造影 四、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2)前置镜检查 (3)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4)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5)鼻窦交替疗法 (6)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7)下鼻甲注射法 (8)咽鼓管吹张法 (9)鼓膜穿刺术

(10)口腔修复检查与设计 (11)口腔准备 (12)活动部分义齿 (13)全口托牙 (14)固定修复 五、医技科室技术操作规程 (1)放射科技术操作常规暗室技术管理 (2)普通X线投照常规 (3)ST4000透视数字化激光成像系统操作常规 (4)岛津800mAX线机操作常规 (5)ELSCINT SELE 螺旋CT (6)ELSCINT 0.5TMR 操作规程 (7)ECT操作规程 (8)DSA机操作规程(移动式) (9)病理检查技术操作规程 (10)制片染色技术 (11)冰冻切片技术(恒冷箱式) (12)细胞学检查 (13)功能检查科操作常规特检室一般要求 (14)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常规 (15)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常规 (16)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 (17)纤维支气管内镜检查常规 (18)超声诊断检查常规 (19)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治常规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1、定义 PNF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和关节炎所致的功能障碍等。 (2)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未完全愈合的骨折,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以及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 3、设备和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 PNF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基本技术、特殊技术、常用技术分类、常用基本运动模式。 (1)基本技术: 1)皮肤刺激(手法接触):治疗师的手以蚓状肌抓握,摆放于患者运动相反的方向。

2)最大阻力:患者运动过程中,治疗师给予适宜的最大阻力。 3)扩散和强化:治疗师通过对较强肌肉的抗阻,把强化效应传送到较弱肌肉。 ` 4)牵伸:治疗师在每个动作的开始给予主动肌快速的牵伸至最长位置。 5)牵引和挤压:治疗师利用对躯干和四肢的拉长(拉长肌肉,分离关节面)以诱发牵张反射,利用对躯干和四肢关节负重(压缩)以激活关节感受器。 6)时序:运动的先后顺序,促进正常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 7)体位和身体力线:治疗师的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 8)言语和视觉刺激:有效地使用语言指导和视觉反馈以诱导运动。 (2)特殊技术: 1)节律性起始:先被动、缓慢、有节律地活动肢体数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 1 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 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 3 4 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 5(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 6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

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 操作要求 1 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 2(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 3 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 4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内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 5

6 1 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 2 3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

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来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为有效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体现文登整骨医院的“大康复”理念,根据卫生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目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从功能评定、中医特色治疗、临床治疗、现代技术治疗等技术为着手点,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流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以促进患者以最快、好、省的康复方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的康复需求。 一、康复医学科组成: 1、康复治疗大厅 2、康复病房 3、深入各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参与的病区康复 4、康复门诊、治未病预防保健 5、康复辅助器具安装室。 二、康复治疗分组 1、中医药治疗组(中药饮片、中药烫洗、熏蒸等) 2、理疗组(声、光、电、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 疗的方法等) 3、中医特色治疗组(针刺治疗、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导 引技术、五行音乐等)

4、康复技术治疗组[作业治疗组(OT)、物理治疗组(PT)、大型器 械组(机器人、减重、等速等各种仪器设备)、语言治疗组、吞咽认知训练组、心理治疗组] 6、治未病康复工程组(如假肢、矫形器、自助器等辅助器具) 具体康复流程如下: 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由一个团队(Team组)来完成,是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针炙师、推拿师、护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组长:根据患者科室不同,团队(Team)组长为科室医疗组长以上人员。 成员:团队的所有成员。 骨伤住院患者康复流程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检诊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的骨伤科病人和健康者进行康复干预,辩证使用中草药,下达治疗医嘱和康复会诊医嘱,康复医师在24小时内检诊患者并与主管医师沟通、协商,进行康复评定,确定近、远期康复目标,制定康复处方和治疗计划,并出具相关文书或医嘱、治疗单。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对评定治疗内容进行补充,并结合患者进行教学,体现新经验、新进展、新观点。对患者及亲属进行详细告知康复训练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签订康复治疗同意书。康复团队的成员分头实施康复治疗方案,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经过治疗康复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康复方案,继续分头实施。 在治疗康复中,要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操作种类、部位。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

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作业构成层次评定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作业构成层次评定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手功能 手功能评定包括手的感觉功能、粗大功能、精细功能和作业功能的评定。粗大功能评定包括了手的握力、捏力、关节活动度、肌耐力和肌张力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定部分见物理治疗评定相关内容。以下主要介绍手的精细功能和作业功能评定。 (一)精细功能 1、定义在患者没有感觉、知觉及认知障碍的情况下,评定手指相关运动功能的方法,包括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类手外伤,上肢和手关节、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瘫、中毒性脑病、脊髓损伤等导致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患者。 (2)禁忌证:外伤后手术早期、意识障碍、有严重的情 感障碍以及不愿配合评定的患者 3、设备与用具积木、硬纸板、绘图工具、可选Jebsen 手功能

评定系统、Purdue钉板试验、Minnesota操作评定系统、Crawford 手小件灵活性评定系统。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面谈,了解手损伤的总体情况。 (2 )向患者说明评定的目的、意义、方法。 (3)撕纸试验:准备一张白纸,检查者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让患者用双手将纸沿绘制的直线撕开,正常情况下可以完成。 (4)搭积木试验:准备3块长方形的积木,让患者用手将积木竖直堆起来。 (5 )画图试验:让患者用笔在白纸上按照模板画出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简单几何线形图。 (6)端球试验:让患者双手端起硬纸板,检查者在纸板上放一个乒乓球,让患者维持乒乓球在纸板上10秒钟。 (7 )根据受检者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专用评定工具: 1) Jebsen手功能评定系统;2) Purdue钉板试验;3) Minnesota 操作评定系统;4)Crawford手小件灵活性评定系统。

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诊疗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诊疗操作规则 一切诊疗操作,都要从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出发,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对有创性检查,应慎重考虑,由主治医师决定后方可进行。新开展的诊疗操作,应经过必要的试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报请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3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操作种类、部位。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必要时可用1%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口罩。 6清洁盘的准备:搪瓷盘一只,盛20%碘酊及75%乙醇各一小瓶(约10—20ml,敷料罐一只(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01%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0、5%亚硝酸钠溶液瓶)弯盘一只,胶布、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灯、火柴。 操作要求 1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2)用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切开)点为中心,由向外作环形涂擦,待完全干后,用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需局部麻醉时,用2—10ml注射器接5号或6号针头,根据手术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口)中心点皮注射02ml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深度为止,麻醉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按压1—2min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5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呼吸等,有不良反应时应停止操作,并予以相应处理。 6操作后常规敷裹:操作后于穿刺点或切口缝合处用无菌棉球或碘酊棉球压迫片刻,然后以无菌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 操作后处理 1操作后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体位及特殊处理,可根据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腰穿后宜免枕平卧或俯卧等。 2清理器械用品,整理患者病床或治疗室。 3操作后应做好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胸腔穿刺术 1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新版].doc

康复医院基本标准 (征求意见稿) 康复医院是指以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兼具其他相关疾病一般临床处理能力的医疗机构。 三级康复医院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50张以上,其中康复专业床位不低于75%。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 至少设骨科康复部、神经康复部、脊髓损伤康复部、儿童康复部、老年康复部、心肺康复部、疼痛康复部、听力/视力康复部、烧伤康复部等其中的6个部门以及普通内、外科、重症医学科等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专业设置。 (二)治疗部门: 至少设物理治疗部、作业治疗部、语言治疗部、康复工程部、传统康复部、心理咨询室、水疗室等。 (三)评定部门: 至少设运动/平衡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定、作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心理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心肺功能检查、听力/视力筛查、职业能力评定等其中的7个部门。 (四)医技/辅助部门:

至少设超声诊断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学部、营养科、门诊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 (五)职能部门: 至少设社区康复服务、医疗质量管理、科研教学、人力资源、护理部、信息科、设备科、病案(统计)室等部门。 三、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9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康复医师0.2名/床;康复治疗师0.4名/床;护士0.3名/床。 (二)康复医师具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医师系列的15%。康复病区主任应当具有本专业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每病区至少有3名以上具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背景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医师。 (三)康复治疗师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治疗师系列的25%。各部门(专业)部长/治疗师长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 (四)康复护士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不低于护士系列20%。医院护理部主任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病区护士长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并在本专业岗位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五)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结构比例原则为 1.0: 2.0:1.5,并能够满足三级医师责任制等医疗核心制度要求。 四、场地

轴线翻身法操作流程1

轴线翻身法 护理目标: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更换卧位,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和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患者舒适。 操作流程: 一.核对护嘱,患者 二.评估(1)病情、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及配合能力。 (2)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道情况(伤口敷料有渗液先更换敷料.颈椎损伤者需三人操作)三.告知轴线翻身的目的和方法 四.准备(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翻身枕3、圈垫、小沙袋2、薄枕颈托。 (3)环境:清洁 (4)患者:无骨折或脱位部位局部疼痛 五.实施三人翻身法平卧翻向侧卧位 (1)移去枕头、松开被尾。 (2)患者仰卧、两臂交叉于胸前。 (3)三位操作护士均站在患者同侧,将患者平移至操作者近侧床旁。 (4)第一操作者站在床头,用双手固定患者头部和颈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 (5)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 (6)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 (7)两人同时用力将患者翻转至侧卧位。 (8)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头部两侧放置沙袋,在肩颈下垫薄枕。 翻身过程中注意事项如下: (1)移动时,注意保护和控制受伤局部不得伸屈、旋转。 (2)防髋内收。 (3)防止垂足。 (4)注意颅骨牵引器不要碰撞床铺或栏杆而使牵引滑脱。 (5)三人动作要一致,保持头部和躯干成一条直线,不可扭转,屈伸颈部。 (6)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 (7)无论平卧或者侧卧,都要使头向后伸,并使颈椎与躯干成一直线,不向左右偏斜或扭转。 (8)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 六.观察与记录 (1)观察呼吸、全身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2)记录翻身卡。 七:好的方面:全体护士积极参加训练,翻身时动作一致、角度到位,能及时的记录。 八:不足之处:翻身前评估不准确,翻身后观察不到位。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PNF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1、定义PNF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中枢神经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科损伤性疾病、运动创伤和关节炎所致的功能障碍等。 (2)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不稳定,关节内未完全愈合的骨折,关节急性炎症或外伤所致的肿胀,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以及婴幼儿,意识障碍及听力障碍者。 3、设备和器具不需要设备。 4、操作方法与步骤PNF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基本技术、特殊技术、常用技术分类、常用基本运动模式。 (1)基本技术: 1)皮肤刺激(手法接触):治疗师的手以蚓状肌抓握,摆放于患者运动相反的方向。

2)最大阻力:患者运动过程中,治疗师给予适宜的最大阻力。 3)扩散和强化:治疗师通过对较强肌肉的抗阻,把强化效应传送到较弱肌肉。 4)牵伸:治疗师在每个动作的开始给予主动肌快速的牵伸至最长位置。 5)牵引和挤压:治疗师利用对躯干和四肢的拉长(拉长肌肉,分离关节面)以诱发牵张反射,利用对躯干和四肢关节负重(压缩)以激活关节感受器。 6)时序:运动的先后顺序,促进正常顺序及通过“强调顺序”增加肌肉收缩。 7)体位和身体力线:治疗师的身体和手的力线引导和控制运动或稳定。 8)言语和视觉刺激:有效地使用语言指导和视觉反馈以诱导运动。 (2)特殊技术: 1)节律性起始:先被动、缓慢、有节律地活动肢体数

次,并让患者感受运动的感觉,再让患者参与运动。 2)等张组合:治疗师令患者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做主动抗阻运动(向心性收缩),在关节活动末端,令患者停留并保持在这一位置(稳定性等长收缩),当达到稳定后令患者缓慢地向起始位运动(离心性收缩)。 3)动态反转:治疗师在患者运动的一个方向施加阻力,至理想活动范围的末端时,远端手迅速转换方向,诱导患者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且不伴有患者动作的停顿或放松。 4)节律性稳定:令患者肢体保持某一位置不动,治疗师交替的给予患者主动肌与拮抗肌产生等长收缩的阻力。 5)反复牵伸:治疗师在患者肢体运动的起始位或全范围给予主动肌反复、快速地牵伸,在牵伸的同时,发出活动指令,诱导牵张反射。 6)收缩-放松:先对制约关节活动的拮抗肌给予等张抗阻,随后放松,并将受限的肢体运动至新增加的关节活动范围。 7)保持-放松:治疗师先被动或令患者主动地把受限的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017最新版)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 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 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 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 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1.1收集 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别。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放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1.2 分检、毁形 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1.2.3 传送 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第二步:清洗消毒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要成排、直立、有空档,并充分固定;车针放在密闭小盒内,牙钳、挺子、口腔器械直立码放,戴关节的器械要打开。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实施细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实施细则为了更好地为伤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医疗行为,依法依规执业,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目前我院康复科执业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设置 1、按我院科室设置,因利于资源整合和充分有效利 用,康复科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实施康复治疗技术 操作的科室。 2、康复科依据《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对神 经伤病、骨关节伤病术后及疼痛患者提供康复服 务。 二、人力资源配置 1、康复医师4-6名,康复治疗师8-12名。 2、高级职称3-5名,中级职称4-8名,初级职称6-10 名。 三、教培及继教 1、确保师资,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保证医学生、 实习生和进修生的理论以及实践教学。 2、在职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如外派短 期培训、上级医学院校进修学习、院科定期组织理 论与技能操作学习与演示交流。 四、实施保障

1、完善相关仪器设施的配置,以确保《常用康复治疗 技术操作规范》在康复诊疗中的实施。 2、进行康复诊疗的科室所有员工,必须深刻学习和掌 握《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临诊时熟练操 作。 3、上级医师和康复医师监督、指导下级医师和康复治 疗师执行《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情况, 不良情况逐级上报。 五、效果评价 1、康复诊疗技术应早期应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治过程, 客观地与相关科室和患者或其家属(或相关人)沟 通:康复技术的宜忌、康复治疗过程出现意外及其 处置对策、康复治疗效果的相对性与影响因素等, 并做详细、认真的记录。 2、分阶段、定期以《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中 相关评价指标,对康复治疗前和经康复治疗后患者 的康复效果、生活能力、社会认知等进行评价,并 做详细、认真的记录。

最新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口腔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目录 28 29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1) 30 第二节口腔科体检操作规范 (6) 31 第三节口腔科门诊病人的护理操作规范 (7) 32 第四节口腔科四手操作范 (17) 33 第五节口腔修复操作规程--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 (20)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7 第一节诊疗工作卫生操作流程规范 68 69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70 1.1收集 71 1.1.1 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72 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科73 别。 74 1.1.2 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75 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76 1.1.3 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77 收取、发放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致无误。 78 1.2 分检、毁形 79 1.2.1 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检,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80 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81 1.2.2 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 82 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机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83 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 84 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85 1.2.3 传送 86 a、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 87 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指消毒、清洗、干燥、检验、88 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89 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90 b、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91 第二步:清洗消毒 92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93 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前,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94 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 95 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96 2.1去污: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97 高度重视。 98 2.1.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99 竖刀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100 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101 2.1.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102 再用竖刷将血迹冲洗刷掉。 103 2.1.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104 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洗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105 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106 2.2摆放: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放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107 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108 2.2.1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

知觉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知觉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知觉功能评定包括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评定。失认症是指在没有感觉障碍、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一种临床症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身体部位的认识能力缺失;失用症是指在无运动或感觉障碍时,在做有目的或精细动作时表现出行为异常的一种临床症状,有时也表现为不能在全身动作的配合下,正确地运用一部分肢体完成动作的临床症状。 (一)视觉失认 1、定义视觉失认是指在无视觉障碍、视野缺损、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情况下,却不能通过视觉认识原来熟悉物品的质、形和名称,最常见的是视觉物体失认症、色彩失认和视空间失认症等。视觉失认评定是指对视觉失认进行评定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各类脑血管意外、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外伤、痴呆、脑瘫、中毒性脑病等各种脑部损伤的患者。 (2)禁忌证:意识障碍、有严重的情感障碍及不愿配合评定的患者。 3、设备与用具患者家庭照片、专用评定图片、评定色卡、笔、毛巾、牙刷、镜子、铅笔等实物、患者熟悉人员及 书写工具。 4、操作步骤

(1)向患者说明评定的目的、意义、方法。 (2)视觉、视野、语言、智力检查,排除相关疾患。 (3)事物命名及说明:让患者命名常用物品,如笔、毛 巾、牙刷、镜子、铅笔等实物,并说明其用途。 (4)图片评定:使用专用评定图片。 1)图片配对:请患者看一张图片,移开图片后让患者在多张图片中选择与出示完全相同的一张图片; 2)辨别命名:看几张图片,说出图片中物体的名字; 3)图形摹写:出示常用物品的图片,要求患者进行临 摹; 4)图形分类:出示几张常用物品的图片,要求患者按照交通工具、日程器具、建筑物等特性进行分类; 5)特性描述:出示常用物品图片(笔、毛巾、牙刷、镜子、铅笔等),让患者描述物品的用途和特性。 (5)触觉命名:嘱患者闭眼,让患者触摸并命名常用物 品,如笔、毛巾、牙刷、镜子、铅笔等实物。 (6)面孔识别: 1)面孔识别:使用患者家属照片,让患者对照片中熟悉人员面部识别和命名; 2)特征描述:对照片中人员面部特征进行描述; 3)面孔匹配:要求患者通过照片与真实人员匹配,或从若干照片中挑选出同一人的照片;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1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 2 (一) (二) 1) 2) 3) (三) 3 (一)对精神紧张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0 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转动。 (二)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 (三)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肋间隙。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 (四)以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

1% (五)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去钳子,抽吸胸腔内积液,盛 (六) 4 (一)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 (二) (三)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1 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急救措施。此时以借助外力来推动隔肌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 2

(一) (二) (三) (四)呼吸肌麻痹,如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严重的周 (五)颅内压增高,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或晚期颞叶钩回疝有呼吸停止 (六)麻醉期中麻醉过深,抑制呼吸中枢,或手术刺激强烈,发生反射 3 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但以口对口呼吸及人工加压呼吸效果最好。故 术前措施:施术前应迅速检查,消除患者口腔内之异物、粘液及呕吐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此法简单、易行、有效。它不仅能迅速提高肺泡内气压,提供较多的潮气量(每次约500—1000ml),而且还可以根据术者的感觉,识别通气情况及呼吸道有无阻塞。同时,该法还便 1) (1) (2) (3)于病人嘴上盖一纱布或手绢(或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

第一篇物理治疗 (8) 第一章功能评定 (8) 第一节身体形态评定 (8) 一、姿势 (8) 二、身高与体重 (9) 三、肢体长度和围度 (9) 第二节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0) 一、四肢关节 (10) 二、脊柱关节 (11) 第三节肌力评定 (12) 一、徒手肌力评定 (12) 二、等速肌力评定 (14) 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 (15) 四、肌肉耐力评定 (16) 第四节肌张力评定 (16) 一、手法评定 (16) 二、仪器评定 (18) 第五节感觉评定 (19) 一、浅感觉 (19) 二、深感觉 (20) 三、复合感觉 (20) 第六节平衡评定 (21) 一、临床观察 (21) 二、量表评定 (22) 三、仪器评定 (24) 第七节协调评定 (24) 一、上肢 (24) 二、下肢 (25) 第八节步行评定 (26) 一、步行能力 (26) 二、步态分析 (26) 第九节心血管评定 (28) 一、心率 (28) 二、血压 (29) 三、心电分级运动试验 (30) 四、简易运动试验技术 (31) 第十节呼吸评定 (32) 一、通气功能 (32) 二、代谢当量 (34) 三、心肺联合运动试验 (34) 第十一节疼痛评定 (35) 一、压力测痛法 (36)

三、疼痛问卷 (37) 附录 (38) 附表 1-2-1 上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 1-2-2 下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8) 附表 1-2-3 脊柱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39) 附表 1-3-1 上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40) 附表 1-3-2 下肢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2) 附表 1-3-3 躯干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59) 第二章运动治疗 (63) 第一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 一、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63) 二、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64) 三、主动运动 (65) 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66) 一、上肢 (66) 二、下肢 (68) 三、脊柱 (68) 第三节牵伸技术 (69) 一、上肢 (69) 二、下肢 (70) 三、躯干 (70) 第四节肌力训练 (71) 一、徒手肌力训练 (71) 二、等长肌力训练 (72) 三、等张肌力训练 (72) 四、等速肌力训练 (73) 第五节步行训练 (74) 一、步行前训练 (74) 二、步行训练 (75) 第六节呼吸训练 (76) 一、腹式呼吸训练 (76) 二、抗阻呼气训练 (77) 三、深呼吸训练 (78) 四、局部呼吸训练 (78) 五、排痰训练 (79) 六、呼吸肌训练 (79) 第七节平衡与协调训练 (80) 一、无器械平衡训练 (80) 二、简易设备平衡训练 (81) 三、仪器平衡训练 (82) 四、协调训练 (82) 第八节有氧训练 (8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