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论文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论文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论文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论文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论文

摘要: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学科课程相衔接”。但长期以来,初高中物理的台阶太大,高一物理难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本人在实际物理教学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认识。

一、充分认识造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关键。

1.初、高中物理教学互相不了解实际情况

初高中分离后的教学,使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了解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广大高中物理教师不清楚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人为增加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困难。

2.学生不同时期的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但高一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

3.初、高中物理知识层次的变化特点

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

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整个内容较少,且在升入高中前有大量时间进行联系,成绩可以短期内提高,造成了学生们认为物理很简单,学习很容易的感觉。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电磁场。高中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复杂,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而且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往往牵涉到多变量的过程,状态,数字表达式较复杂,还经常要用图象来描述,而且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运算中和图象中,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运用,数学结合,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例如运动学四个基本公式,牵涉到s、t、a、v0、vt五个物理量,初中一个学期都学不到四个公式,而高中一节课就学完,他们的困难可想而知。还有S—T图象和V—T图象。虽然图象表述比较形象直观,但在初中却很少用到,学生对此一时很难适应。还有高中物理对实验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有瞬时量的记录、测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也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提高。

二、适当调整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1.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这不仅是学好物理课的手段,而且也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才能不断学习,不断上进。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学得会,学不会不可能有兴趣。首先,教学要求适度不可否认,在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中,许多人的理科基础不太好,因此,教学要求必须切实可行,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其次,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好“台阶”。许多学习中的困难是由于学习环节中的过分跳跃引起的。再次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一些学生物理学习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明白定律、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情景。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

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介绍弹力时,我们不要给弹力下定义,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和体育项目中实例(如:撑杆跳高等)说明什么叫弹力,并说明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弹簧和弯曲竹竿的弹力学生好懂,也容易演示,演示效果也很好。但物体对一些物体表面的压力也是弹力学生就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不易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的形变,做好微小形变的演示显得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如:用光学实验的激光演示仪放在水平桌面上,激光仪产生的光照在白墙上形成一个亮点。让一个学生压这个水平桌面,就发现光亮位置的改变,引导说明,让学生确信微小形变的存在。将本节课创设的简易实验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教师设计物理情景,才能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如高中学习电学的电阻定律时,可以利用初中所学的电阻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知识来同化。但学习欧姆定律,尤其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就需要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3.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过渡的难点,缩小台阶

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 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还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方法受力分析等等,这些是横在新生面前凸起的第一个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公务员之家

其次,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教学应使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

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有应用只是简单的触及;进入高一,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第二大台阶。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运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是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培养和提高的能力之一。

4.加强研究方法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作为学生来说通过学习物理,更为重要的是学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这是受益终生的;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会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实际的物理问题。因此,要想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在教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物理研究方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开始教学放慢进度,给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在对高一新课程第二章第二节《质点和位移》的教学,讲质点概念时,就要强调从形象中抽象出来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第四章《相互作用》的教学时,对于弹力,也不能因为初中已学过而轻描淡写。而应从弹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认真分析,为以后不同性质的力做示范,通过比较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弹力、摩擦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

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成良好习惯。复习小结,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方法,让学生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个性与共性,区别与联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考方法。

总之,对于走入物理课堂的高一新生来说,虽然台阶客观存在,但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 发表时间:2013-01-22T09:52:08.437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白春华[导读] 人们对某一事实、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这就是问题意识。 白春华河北省武邑县职教中心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具体表现在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设置的思维不超过两个层次。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更接近真实的物理过程。分析物理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的方法,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学习的建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人们在接纳新知的过程中总是有排它性的,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而总想用以前的知识来认识、解释新问题。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来更新认知结构。要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难的的问题,应把以下几方面作为突破点。 一、从教材内容入手 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了解学生已有的物理学习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等。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加速度等。 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学生来说,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帮助学生熟悉高中的教与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掌握新概念,排除他们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能够夯实基础,在教学中切忌有一步到位的思想。多做实验,多联系实际,通过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 二、从指导学法入手。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是“重教法”而“轻学法”,这种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尤其突出,在设计教法时忽视或不设计“学法”。教法是先导,学法是主体,教法应以学法为依据,应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阅读、课后巩固的方法指导,在高一教学中应使学生逐渐形成由接受学习到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并重的过渡。 三、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人们对某一事实、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这就是问题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问问题,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心理障碍是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培养方法是:当学生问“问题”时不能轻视,不能嘲笑,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都要想尽办法进行合理地表扬,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份,要充分肯定,对不合理的成份要用积极的态度进行指正。对问题指正时要尽量让学生相互讨论。 其次要给学生有足够的问“问题”的空间,不能对问题草草了场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间充分争论,尽量让学生有讨论问题的体验,使他们在讨论中不断修正对问题的看法,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事实上在争论中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因此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 再次,要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示范性地提问,再引导学生模仿创造性地提问,学生对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讨论更加激烈,而且兴趣始终不减。 四、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入手。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当学生的思维结果正确或有创新时,必须适时表扬与肯定,当学生的思维结果是错误的时候,要能容忍学生,并鼓励大胆再思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了土壤。

初高中物理衔接:电学知识点分类解析

初高中物理衔接:电学知识点分类解析 电源内阻、电表改装、导线电阻等初高中衔接电学知识点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同学们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这种类型的题目特点是先给一段初中物理没学到的信息,然后要求根据题意去解题。求解初高中衔接电学知识的思路 类型一 电源和电表的内阻例1干电池是我们实验时经常使用的电源,它除了有稳定的电压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电阻。可以把一个实际的电源看成一个理想的电源(即电阻为零)和一个电阻串联组成,如图甲所示。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出一个实际电源的电阻值。图中R =14Ω,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I =0.2A ,已知电源电压U =3.0V ,求电源的电阻r 。 [解析]根据题意,可构建如下等效电路图: 然后依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解电源的电阻r 。R 总=U I =3V 0.2A =15Ω,r =

R总-R=15Ω-14Ω=1Ω。 变式题实验室有一种小量程的电流表叫毫安表,用符号mA表示,在进行某些测量时,其电阻不可忽略。在电路中,我们可以把毫安表看成一个定值电阻,通过它的电流可以从表盘上读出。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毫安表的电阻,电源的电阻不计,R1=140Ω,R2=60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毫安表的读数为6mA;当S1、S2均闭合时,毫安表的读数为8mA。求毫安表的电阻R A和电源的电压U。 [解析]这是一个由开关的断开和闭合导致的变化电路,运用等效法可构建如下电路图: 抓住电源中的电源电压不变,依据欧姆定律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 当S1闭合、S2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U=I1(R1+R2+R A); 当S1、S2均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U=I2(R1+R A); 故I1(R1+R2+R A)=I2(R1+R A), 代入数据得:6×10-3×(140+60+R A)=8×10-3×(140+R A), 解得:R A=40Ω,U=1.44V。 类型二远距离输电问题中的导线电阻

教育论文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 1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中学生长期以来的普遍呼声,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颇大的“跨度”,甚至出现“断层”。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良好的教学不能只看到学生现有达到的水平,而应当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看到学生的明天。那么,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又如何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构建一座桥梁,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研究,以帮助中学生在物理学习整个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的衔接呢? 2 新课标对于衔接问题的启示 当前,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并领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更要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和态度。这样一种多维度的教育目标正是反映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对原先的物理教育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的同时,无疑对我们所面临的初高 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启示。因此,要消除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那样一种“跨度感”,还是应当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审美情操,从而使他们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近年来,笔者先后从事了高、初中的教学工作,深感初高中物理教学中确实存在着的“跨度”和“断层”,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也尝试着立足于初中物理教学这个角度对初高中衔接问题进行了一些教改实践和探索,现跟同行们作一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3 教学中对衔接问题的探索和实践 3.1实施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

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一些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初高中物理衔接是否顺利,直接影响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从造成初 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较大“跨度”的原因入手,对教师的教法以及学习方法提出了行 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物理;衔接;思考 作者简介:郝宏波,任教于广州暨南大学附中。 一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高中学生们反映:“高中物理难学”。其中原因,不 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初高中物理衔接不当。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 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度过物理学习的难关?成为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必 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初、高中跨年级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初高中物 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较大“跨度”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内容上看,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 到约90个。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 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物理概念、规律,特别要求学生能 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教学内容比初中更深奥、更抽象。同时,初中教材的文 字叙述通俗易懂,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 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相吻合,并且其中的规律不复杂,实验原理简单, 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每节课的内容多,篇幅较长,叙述方法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 其次,思维方法上的差异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 象思维,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在思维活动方面初中学生一般都能够跟得上。如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从力(力的三要素)的初步概念、常识去研究,摩擦 力只作为阻力形成来介绍而已。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刚 进入高一的学生必须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上的一大飞跃,由 此产生了思维上的困难。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 最后,便是数理“脱节”造成的困惑。数学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工具,初中物理 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基本的代数运算和少量的几何常识。而高一年级的物理学 习中,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 判断;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有关幂的运算、繁分式变形、简单的极限运算等。 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 而非,这里既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较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 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可以说学生的数学知识是跟 不上物理教学需要的。这种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失调,给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 理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加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教学中笔者甚至还要给部分 学生讲述什么是“斜率”的概念,由此可见一斑。 二、适当调整初三和高一教师的教法,缩小初三、高一的“跨度” 初中是物理学科的入门阶段,学生最早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概念规律的建立 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是在初中,所以要使初中成为高中物理的准备,就必需 做到以下几点: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摘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能够构建起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桥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去分析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初高中衔接;策略 不少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内容,一时难以进入学习状态,造成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磨灭了向科学进军的睿智,消退了向科学领域探索发现的热情。为此,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构建起学生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桥梁,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区别,找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高中教师需要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对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和问题层次结构,将初中升高中的难度和能力台阶适度降低,保护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热情。初中物理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学习较为容易,过程相对简单,很多都是静态物理过程的观察与分析,而高中物理则要对物理的概念深入理解,对物体运动的规律严谨地进行表述;同

时,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和判断运动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需要较强的逻辑性,显得较为严密。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只需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样的判断就可以了;而高中则要分析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要分析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又比如,初中时关于路程和速度以及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速度的定义则是简单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高中物理不仅表述路程与速度的比值,还要强调物体运动的方向。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学选好切入点,实现由初中知识向高中知识的过渡,让学生既能够消除陌生感,又能够理解和应用。 二、有效填补知识空白,学会应用数学工具 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与高中数学没有做到合理的交叉与衔接,不少物理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处理需要运用高中数学的知识,而不少学生所掌握的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滞后于物理教学内容要求,造成学生学习和应用方面出现的空白,也就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这就要求高中物理老师一方面与数学老师做好配合,根据物理教学需要,由数学教师适当调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增强应用能力。或者物理教师直接向学生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更有针对性,在不增加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资料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

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一、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相衔接分析 1、教材方面 (1)初中课本重现象,要求学生知道的内容多,需要了解的知识少。认知特点为定性分析多,定性分析少。 高中内容也是力、热、光、电。重现象的本质,研究的现象较为复杂抽象。 (2)初中物理难度小,趣味性浓。通过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形象具体易于接受。 高中物理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数学工具的应用更加明显。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要运用函数图象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 (3)、中考试题避开偏、难、繁以应用为主。高考由于受选拔人才的客观因素制约,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降不下来,因而使高初中的衔接更困难。 2、教学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要求低,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知识的认知性。课堂密度小,进度慢。有时间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少变化少,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习惯大多为接受学习。 高中阶段教学进度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常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抽象概括、

想象假设、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高中物理题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同类问题的共性。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使问题简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 理现象模型。比如质点模型的建立,使学生逐渐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放法。多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能勾勒出具体的物理情景帮助解决问题。 3、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 初中物理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对抽象思维的能力要求不高。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物理知识有局限性和不严密性,这些知识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比如初中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下的情形,结果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式。对学生高中物理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高中物理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如质点、单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简谐振动等。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学生抽象的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后才能正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此外还要有 空间想象力,如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的教学策略

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的重点和主要的教学策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已成为高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认识。 1. 充分认识造成高中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 1.1 初、高中物理知识层次的变化特点。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初中对物理概念的引入一般比较直接形象,叙述简单,要求理解的程度低、思维能力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物理量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密。如在运动学中不提位移只讲路程,为了避免矢量的方向性,又把速率的定义作为速度的定义教给学生。初中的物理规律少而简单,对规律的适用条件基本上不作重点强调,数学表达式也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知道或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些自然社会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一般只要求对物理现象做定性说明,简单的计算,整体内容较少。学生们认为物理很简单。 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经常需要对物理现象是做模型抽象、定量说明、数学化描述等。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电磁场。高中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复杂,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高。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而且高中讲的物理规律往往牵涉到多变量的过程,状态,数字表达式较复杂,还经常要用图象来描述,而且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运算中和图象中,强调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因而对数学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突然提高了很多。而高中一节课就学完,他们的困难可想而知。还有高中物理对实验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有瞬时量的记录、测定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比初中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1.2 学生不同时期的思维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他们还能自觉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但高一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物理的难度高,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 2. 适当调整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发表时间:2010-12-24T11:43:28.8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霞燕 [导读]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感觉困难的原因,然后就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原因;衔接;兴趣;习惯;鼓励 作者简介:刘霞燕,任教于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跨度很大,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台阶,给初中毕业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严重分化。因此,如何消除台阶,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这是每一位初高中物理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的差别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感觉困难的原因是: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别。 1.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差别 初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多半是以直观现象为依据的形象思维,涉及计算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只要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结果。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习惯背公式、代公式。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分析问题常常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 同时,高中物理概念多,规律多,题目类型多,解题方法灵活,再加上科目多,如果再依靠初中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行。即使背熟定义、公式,不理解其意义,不注意适用条件,乱代公式,面对千变万化的题型,也是束手无策。 2.学习内容上的差别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比较直观浅显,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并且只要求定性地了解相关现象,并不要求定量地了解其本质。而高中物理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不但要从现象出发,更要建立物理模型,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例如动能、重力势能,实际上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接触,但仅仅只是要求知道它们的决定因素,而高中物理中则从定义、决定因素、它们的关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并要求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具体物理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让学生顺利跨越,这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 现行教材的知识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的。高中教师应明确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甚至是错误的,应该正确看待这些概念,高瞻远瞩,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照本宣科或讲解不当。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物体作变速运动,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这样一来,就为高中物理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在认识上会形成许多误区。例如:许多学生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并不一定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例如:人在走路时,就是依靠人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人才能前进,这时静摩擦力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同时,重视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衔接起来。例如:欧姆定律的内涵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外延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即全电路欧姆定律。 2.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事先找一空饮料瓶,在靠近底部的地方挖一洞,实验时先用手指将洞堵上,倒上适量的水,松开堵洞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从洞中喷出,然后再释放饮料瓶使其自由落下,可以发现水不再从洞中流出,教师由此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听课角色。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4.对学生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和抱怨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面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应注意多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某一次作业完成得好,某个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

“新课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开题报告 集美中学吴志青 2006/9/30 一、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是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台阶;其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其三,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虽然初、高中物理课程都在改变,但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助学生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仍是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基础与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应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1960年,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教材比较浅显,很多内容适合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而高中教材深度变大,该怎样传承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不同学段教法、学法衔接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杜威的现代教学论的认识。 实践意义:目前我国中考竞争激烈,因而初中应试教育气氛也相当浓厚。厦门的初中课程改革实施后,由于物理不记入总分,学生和部分家长对物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高一物理教与学历来都是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难点,可现在的高一新生物理学习遇到的困难比以往更大,老师也普遍感觉教学更加吃力。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必然使高中物理教学出现新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难度,有利于消除以往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全套)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 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 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浮力 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 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 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二)高中:1、加深理解: Example1: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Example2:初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 (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 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高一新生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高一新生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一、立志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时代的脉博,面向未来,立振兴祖国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还要逐步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跨越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 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认识高、初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做好思想准备,并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尽快适应各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三、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阶段一般较为适合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 中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学科学习来说,也要全面发展。语文、英语作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数学作为运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须学好;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也要努力学好;政治课的学习,能使我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地理知识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对于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养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鉴别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也要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自己准备选考的X科目,既要培养对它的兴趣,又要努力把这个X科目学得较好。第二个含义是要有自己特别热爱的领域或技能,如电脑技术、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力争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摆脱那种千人一面的传统轨道,让自己的个性、创新精神和潜在才华得到发展。你有哪一项特长,你就在那一项活动及其相关的竞赛或考试中一显身手,展示你的才华。 2.学会读书 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地读书的特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中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课本,然后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1)正确使用课本 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要学习好各个学科,必须重视并学会阅读课本。有些同学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课本,往往只是在课后从书本中找出解题的公式,把习题做出来,就以为是读了课本了。这种用书的方法,在高中是决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阅读课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谈

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浅谈 摘要:初高中物理知识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这个衔接,避免脱节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利用生成性教学引导知识的迁移:从学生方面着手,改变降低学习台阶的高度。利用生成性教学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迁移:关注教学内容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预设和生成的配合。利用生成性教学促进初高中知识衔接的优势:符合新旧知识的发展规律,可防止初中知识的干扰,培养勇于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物理知识的学习从初二开始,一直到高中。虽然是连续的两个学习阶段,但是学生进入高一,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有很大的差别,普遍感到初、高中两个阶段之间的物理教学中出现了脱节现象,不少在初中物理成绩很好的同学,进入高中后物理成绩不再突出,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出现脱节的原因有多种,如计算要求的提高、思维要求的提高以及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改变等。如何克服这种脱节现象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利用生成性教学引导知识的迁移 高一第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在整个物理学习中是重要

的基石,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影响巨大。面对初高中学习要求的改变及的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如何使学生进入高一后尽快的进行思维及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呢?我觉得应付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从学生方面着手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从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随着能力的提过,自然可以适应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但是这个过程会影响高中学习。 2.通过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降低学习台阶的高度 为了降低适应过程对高中学习的影响,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时期,更好的进行高一物理学习。认知心里学认为知识和技能都存在着迁移现象,充分利用知识迁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利用生成性教学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迁移 1.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联系――迁移的可能 知识的迁移需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的。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就存在这种相互的联系 (1)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和重点上是一致的。 (2)无论是初中物理学习,还是高中物理学习都是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的学习方法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的学习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高中物理衔接的学习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新课程的初中教学改革已开展多年,而现行的高中教学难于适应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学生的教学,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学生们的普遍呼声,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 新课程的初中教学改革已开展多年,而现行的高中教学难于适应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学生的教学,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学生们的普遍呼声,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在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跨度",甚至出现"断层"。如何消除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的"跨度感",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针对这个问题,我为大家准备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 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支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

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最后在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绪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后再说"绪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绪言" 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绪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公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 掌握学习方法,用功到具体方可见成效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左钩右连、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术巧的掌握。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分郭理解、共同进步。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重视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