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石横中学王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1页和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

城市降水柱状图”,阅读教材第33页及图2——19“中国干湿

地区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上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干

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33页活动题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

为半湿润区,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

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

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 c:200mm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

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聚生淮北则为枳”试用地理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教师点拨:

从秦岭淮河两侧气温降水的不同来分析。

(3)探究结论:

秦岭淮河南侧为向阳坡,气温高,同时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而北侧则相反,因此由于两侧的气候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植被。

〈二〉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34页图2——21“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共有哪些气候类型它们是如何分布的

(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有何优越性

(3)、教材35页活动1、3、4。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我国没有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教师点拨:

主要从这两种气候的分布规律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来分析。

(3)探究结论: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生长有哪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对规律的总结从而形成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综合能力训练17、18、19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空间

成因

时间

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

三、我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教与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

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0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 教与学准备: 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和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第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 (2)教师点拨: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 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个性化修改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什么? 〈二〉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0页和31页图2——16“中国的温度带”,解决以下问题: (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我们肥城属于哪个温度带?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作物熟制怎样?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海南岛上农作物能一年三熟,而东北平原上只能一年一熟? (2)教师点拨: 海南岛属于热带,积温值在8000以上,农作物的生长期长,而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积温值介于1600和3400之间,农作物生长期短。 (3)结论: 海南岛和东北平原的纬度位置不同,积温值差异很大,所以农作物的熟制不同。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影响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是难点。学习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储备,结合我国的纬度位置、地形特点, 通过读图、小组交流的形式、概括总结出我国的气温分布规律;利用列表格的形式对比讲解,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原因;温度带的分布主要通过我国的地形图,反复读图,加深对温度带空 间分布的记忆。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填充图第10页。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教育资料】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学习专用

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科技进步、教师个性化的发展使地理教学方法日新月异, 在结束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的课程教学后,教师们有哪些反思呢?接下来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一)今年10 月份,我承担了一节校内的公开课,根据课程安排,我选定的课题是湘教版初二地理中国的气候特点之二: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在初中地理中是难度较大的一节课,其内容跨度达到3-4 个课时,要求掌握的内容囊括了中国气温及降水分布特点、中国温度带、干湿地区划分、特点及其对农业影响、中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显著的季风气候,并要求能阅读和分析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图和干湿地区图等众多图表,内容繁杂且抽象,要掌握这些知识,似乎非要把原理分析个透彻才能讲得清清楚楚。于是一不小心,不少教师就把本课上成了一节高中地理课(重视理论和原理的分析和理解)。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水平较低,仍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所以我认为在处理本节教材时,还是应与具体形象的事物和生活体验相结合,特别在目前城市学生普遍缺乏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关注的情况下,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所以本课的设计,我突出的是从日常生活体验出发,运用问题式教学,依托构建主义理论,把繁难的内容转变为可体验、可发现的知识和经验,并引导学生运用发现所得去解决问题,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学有所用。 本课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小组讨论热烈参与度高,学生在学习中很好的展现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本课的优点如下: 一、重新整合教材,设计问题有层次。 为了实现提高教材内容的易接受度,所以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处理,化繁为简,把问题设置为风和降水两个部分,突出了季风气候的两大特点,力求深入浅出把主干知识揭示出来,并且在风和降水两部分内容间还特意设置了关联性问题,引起过渡,使两部分内容能够很好的融合起来。此外,在设置问题时,我还注意使问题间有逐层递进的关系,并在最后设计了今年夏天发生的干旱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问题式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置,特别要求注意适当设置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一般没有特别固定的答案,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高级思维能了。另外问题间按照观察现象- 发现相互关系- 推理应用的关系设计,体现问题间逐层递进的关系,这种设计融合了支架式教学未来教育的理念,能够使学生从自己目前的知识经验出发,把理解逐步引至深入。 二、设置的问题注重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怎样的知识学生才有兴趣?这个问题在一次上课中我有深刻的体会。那是中国气候的引入内容,课上我提问一个女生你打算如何象他人描述海口的气候?,该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并且来了一句不知道有什么关系?又没有用! ,这个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明显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4)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生答两地气候不同)。要想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 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 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 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 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 结论: 1. 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北方地区首当其充,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在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查字典地理网提供了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 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 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大家仔 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考纲要求: 从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看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温度带,从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变率考察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综合分析我国各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分析气候成因和天气变化,认识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治。 预习内容 一、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工作原理: 作用: 判读方法: 2、天气符号:能够识别天气符号和读懂简易天气预报图。 二、我国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1、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冬①,成因:①② ③ 夏②,成因:①② 活动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约,一月0度等温线经过一线。冬季难以受到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有,原因。 冬季四川盆地较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的原因是。 活动2: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有,原因。夏季气温最高在,原因。 我国的三大“火炉”是,成因 2、温度带 (1)概念——生长期:,积温: 活动3:举例说明不同的温度带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三、降水的分布和干湿地区 1、降水的来源 (1)我国降水主要由(包括和)带来的。东南沿海夏秋季

节的 雨也占较大比重。 (2)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规律: 正常情况:五月位于地区,六月位于地区,七、八月位于地区,九月,十月。 反常情况:、。 (3)解释概念梅雨:出现时间范围成因 伏旱:出现时间范围成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地区分布特点:,成因 (2)时间(季节)分布特点:,成因 活动4: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和一月度等温线重合。 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地区: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原因。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原因。 3、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取决于,根据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 活动5:举例说明不同的干湿区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四、气候特征 1、归纳气候特征: (1),表现 成因 (2),成因 活动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是 2、归纳我国气候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的: 不利的: 活动7: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发生时间、影响地区、危害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课堂训练: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第四节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使学生懂得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植被变化图”、“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全国气候类型图”、“气候叠加示意图”,计算机软件: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显著性,气候对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通过前面学习可知:气温和降水将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发生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每一天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是不同的。但是气温和降水在较长的时期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因此,我们只要找到并了解气温和降水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化规律,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就可以掌握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气候的特征”这一节课来研究一下怎样分析和研究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第四节气候的特征 【活动】我们在座的同学天天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气候有切身体会,通过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请你来描述一下北京的气候有哪些特点(也就是说北京的气候是什么样的)?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可以知道我们一般从天气的冷暖、降水的多少、风力的大小和多少等几个方面来描述气候呢。气候的要素主要包含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虽然我们每天看天气预报时发现今天和昨天的天气可能有些方面不同,但我们会发现北京今年整个冬季的气候和去年的、前年的冬季气候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气候是一个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板书】一、气候要素 降水、气温 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投影】“中国自东向西的植被变化图” 【提问】(1)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中的植被发生了那些变比?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投影】“中国自南向北冬季自然景观图” 【讨论】(1)看图说出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投影】“气候叠加示意图”。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同的,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差异显著,同时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形成了多种温度带和多样的干湿地区。因此,我国各地的气候千差万别,复杂多样。 【板书】l.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地理区域、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2018地理八年级上册湘教版22中国的气候同步测试及答案

第 1 页中国的气候 一、基础达标 1.(2019?北碚区)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梅雨 2. (2019?黑龙江)我国半干旱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荒漠 B.草原 C.森林草原 D.森林 3. (2019?滨州)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 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是世界第一大河 4.(2019?随州)穿数是指为了使人的体温度保持恒定或使人体保持舒适状态所需的衣服的厚度,是振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如图是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读图。 这一天,下列地区适合穿大衣的是() 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第 2 页A.四川盆地 5.下列地形区位于季风区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7.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8. 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影响 D.地势影响 9.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0.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 C.地形复杂多样 D.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 11.海南岛的主要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雨季景象() A.南部沿海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3. 世界上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显著 D.雨热同期 14.影响我国最频繁的灾害性天气是() A.旱涝灾害 B.寒潮 C.梅雨 D.台风 15.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 3 页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八年级中国气候特征

八年级-中国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特征: ①季风气候显著; ②气候复杂多样。(略) 在初一地理中,曾讲过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中国是东亚五国之一,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显著。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与此有关的几个概念。什么是季风?季风是随着季节变化有规律改变风向的风。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来的方向还是风去的风向?在不少同学心中还是不确定的。假如风是从东边吹来的,自然就是东风,从西边吹来,自然就是西风。所以,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不会乱流动,就好像水不会乱流动,它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空气也要向低处流,不过是从高压向低压流。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词——气压。气压对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来说,没有切身感受,我们就尽可能说得简单一点。我们知道,空气有重量,空气的这个重量对地表形成压力,这就形成了气压。严格地说,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的重量。那么气压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轻重。那么,气温热空气更重还是冷空气更重呢?不少同学不知道。那我这样说,热空气中,空气膨胀,密度更小,对地表形成的压力就更小。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热气球,将空气烧热,空气就膨胀变轻了,热气球就飞上天了。所以,热空气更轻,热

空气形成的气压就更小,反之,冷空气收缩,密度更大,对地表形成的压力就更大。简单地说,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现在,我们来看处在亚洲东部的我国,冬夏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夏季,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陆地和海洋都在升温,陆地和海洋谁升温快呢?我听到了两种意见,有的说陆地升温快,有的说海洋升温快。我打个比方,夏天我们在池塘边玩,池塘边的一堆沙代表陆地,池塘里的水代表海洋。你们印象中,夏天,都在升温的时候,沙升温快,还是水升温快?对了,意见比较统一,是沙升温快,水升温慢。当沙很热的时候,水还很凉,所以我们在炎热的时候都喜欢在水里去泡一泡来凉快凉快,而不会到地上打个滚来凉快。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夏天都在升温的时候,是陆地升温快,还是陆地升温快?对了,现在没有分歧了,是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成了高温,海洋相对来说是低温,陆地变成低压,海洋变成了高压,风就会从海洋吹向陆地。如果从太平洋吹来就是东南风,即东南季风,如果从印度洋吹来就是西南风,即西南季风。总体来讲,是从赤道附近的偏南方吹来。从赤道附近的低纬吹来,便温和,从海洋吹来,便湿润。这就是夏季风的特点,温和湿润。因为温和,所以给我国带来热量,因为湿润,所以给我国带来降水。

初中地理-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1 最新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特点。 2.知道我国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及对我国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______的国家之一,我国_____有大部分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温带______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_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_______气候。 2.受_______的影响,我国降水自_______向_______ 逐渐减少,且 全年降水集中在____ _季。 3.夏季风的进退也影响到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我国南方雨季比北方____,比北方长。夏季风强,则______;夏季风弱,则_________。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线. (口诀:兴安、阴山、贺兰山、巴颜冈底季风圈。) 5.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在季风区内夏季盛于来自_______洋、______洋的偏南风,冬季盛行来自亚洲大陆内部(西伯利亚、蒙古)的________风。 6.读我国气候图: (1)图中A、B、C、D、E从气候 类型来分: A B C D E 其中A、 B、C都 为气候,说明了我国 气候二 个特征分别 为、。 (2)从季风区、非季风区来划分: 大致A、B、C位于区。 大致D、E位于区。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8.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势影响 C.纬度位置 D.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练习题.doc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案 石横中学王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每类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教与学重点: 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我国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与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与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与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气候的两大要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上节我们学习了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候的第二大要素降 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31 页和图 2—— 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和“四城 市降水柱状图” ,阅读教材第33 页及图2——19“中国干湿地区 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 (1)、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是否均匀,有何分布规律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在季节分布 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共分为哪几类 干湿地区找出它们的分布地区并说出各自的天然植被。 (4)、教材 33 页活动题 1、2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教师点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降水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年等降水量线,它 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此线以北 为半湿润区, 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 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 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 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4、合作探究: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吧!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

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这篇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归纳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练习题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2.2中国的气候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 A. 大陆性强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季风气候显著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因素 B. 地形因素 C. 纬度因素 D. 季风因素 3.今年5月中下旬,我国南方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形成“南涝北旱”现象,影响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B. 南方地形复杂多样 C. 夏季风强弱不稳定 D. 冬季风的势力强大 4.2019年1月,小强去黑龙江省漠河滑雪,小东则去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起伏大 B. 东西跨经度广 C. 南北跨纬度广 D. 地形复杂多样 5.广东出现的“回南天”现象,是指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室内墙壁、瓷砖遇到暖湿空气“冒出”水珠。请问“回南天”最容易出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我国四大高原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 黄土高原 D. 青藏高原 7.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 季风区广大 D. 雨热同期 8.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影响 B. 经度影响 C. 地形影响 D. 季风影响 9.关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由东北向西南减少 B.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C. 降水冬季多夏季少 D. 南方雨季短北方雨季长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 ,农业以________ 为主。 (2)右图中B高原夏季气温较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 。 (3)右图中C是________ 盆地,该盆地年降水量________ (大于或小于)800毫米。 (4)右图中D地区夏季盛行风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是________ 季风(方向)。 (5)左图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右图B、E、G三地中的________ ,该气候年降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 。 11.我国的季风线是________ . 1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 沿海向________ 内陆递减,根据________ 量与________ 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________ 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和________ 地区。 13.连线题。 A.塔里木盆地________ ①热带 B.海南岛________ ②亚热带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节气温与降水 1.(2011福建安溪)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 B. . D. (2011福建福州)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2~3题。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沙尘暴 B.寒潮 .台风 D.霜冻 3.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西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4、(2011黑龙江哈尔滨)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D )5.(2011江苏无锡)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 A.绿色B.白色.蓝色D.黄色 6.(2011福建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7、(2011安徽巢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 D.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8、(2011吉林长春)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24时、20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 44℃ B 16℃ 11℃ D 12℃ 9、(2011安徽巢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七月的陆地 B.七月的海洋.一月的陆地 D.七月的海洋 10、(2011山东济宁)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D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11.(2011福建泉州)如图3沿箭头所示方向,符合我国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 B.降水量减少 .夏季风增强 D.台风影响增多 (2011福建晋江)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14小题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第一节气温与降水 1.(2011福建安溪)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 B. C. D. (2011福建福州)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2~3题。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沙尘暴 B.寒潮 C.台风 D.霜冻 3.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西北地区D.东部沿海地区 4、(2011黑龙江哈尔滨)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D) 5.(2011江苏无锡)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 A.绿色B.白色C.蓝色D.黄色 6.(2011福建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C.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7、(2011安徽巢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D.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8、(2011吉林长春)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24时、20时测得气温 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 44℃ B 16℃ C 11℃ D 12℃ 9、(2011安徽巢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七月的陆地 B.七月的海洋C.一月的陆地 D.七月的海洋 10、(2011山东济宁)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 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D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11.(2011福建泉州)如图3沿箭头所示方向,符合我国自然环境要素 变化规律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B.降水量减少 C.夏季风增强 D.台风影响增多 (2011福建晋江)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14小题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汇总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和温度带划分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一、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对!应该多出去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出门之前,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国的气候》。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气候复杂多样—— 1、回顾知识:气候和天气 说到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23——29度,中雨,明天是22——27度,大雨。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情况,而气候是

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稳定性。比如说我们广西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 问—— 2.气候的特征 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答:。。。。。。(板书) 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首先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气温。(板书) 讲授——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看第一幅图—— 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用红色线条划分的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 师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 小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 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40度以上。我们还发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