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综述

生态旅游文献综述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模式而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可和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文从对生态旅游的概念,产生背景及其特性、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概念,背景,国内外,特征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源于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Claude Moulin)在其论文《有当地居民参与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规划》中提出的“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

1983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生态旅游顾问墨西哥人豪?谢贝洛斯·拉斯咯瑞(H. Ceballos-Lascuráin)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用以指“前往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Ceballos lascurain,1987)[1] 在这个概念中他强调生态旅游的区域是自然区域。他认为生态旅游是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权威的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则定义为“生态旅游是负责任的自然旅行,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护当地的环境,并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可持续福利”。1988年他又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岛的一种特殊形式,旅游者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研究野生动植物和享受旖旎的风光。”

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Boo)在1990和1992年分别提出下面两个定义:一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学习、欣赏、享受风光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为特定目的,在受干扰比较小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进行的旅游活动。二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之旅。[2]

生态旅游协会(Ecotourism soclietu)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了解当地的环境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的开展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然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是当地居民受益”

中国学者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也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如郭来喜、卢云亭、王兴斌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并对生态旅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卢云亭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以生态学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3]随后的几十年中,由于众多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为了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区域实践着各自认为“生态”

旅游模式,由于其注重生态旅游的原因和目的各不相同,于是对生态旅游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的界定也出现了层次、范围、观念、出发点、目标或陈述角度的差异,造成了生态旅游观念模糊和泛化。[4]虽然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的认识即:生态旅游主要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旅游方式。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

生态旅游从产生到发展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确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短期内占据了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因素。

(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工业文明的到来,为人们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全区性危机,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寻找一种优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运。在此背景下,注重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作为时代文明标志的旅游业也顺应时代的要求,逐渐转变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发展模式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说生态旅游是人类觉醒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5]

(二)人类需求的拉动。人来自于自然,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对自然的探索,是人的本性。由于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促使人们想要离开都市,前往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回归自然,放松心情,回避高压生活。

特别是充满好奇的青年一代,更喜欢与自然接触,生态旅游以它的形式灵活,种类丰富,目的多样而会成为旅游者最热衷的旅游方式。

(三)传统的旅游模式弊端开始显现:为了获得快速的经济效益,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走的是“先开发,后治理”,从而导致了对于一个旅游资源的盲目和过度开发、景区景点配套设施跟不上、旅游目的地环境污染严重、旅游产品质量低下、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旅游业的现代发展,促使旅游企业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正好能够满足旅游业的需要,因此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

三、生态旅游的特征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一方面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机构都对此进行了综合研究和探讨。以下是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的主要观点。

(一)世界旅游组织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中描述了生态旅

游的五大特点:①生态旅游活动一般规模比较小,不需要太高的资金投入;②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对生态旅游地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③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是开发不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和能为游客合理利用的项目;④生态旅游主要吸引那些对环境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参加;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配备高素质的导游[6]

(二)我国著名学者郭来喜曾概括了生态旅游的六个方面的特性:①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②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③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思想依据;④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⑤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⑥生态旅游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旅游。[7]

(三)卢云亭教授则认为生态旅游具有范域上的自燃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利用上的可持续性和内容上的专业性。[8]

四、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发展状况

(一)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在国外,发展生态旅游在国际上普遍被认为是一种保护生态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因此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倍加已广泛的推广。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鉴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影响和重要性联合国将2002年确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并在2002年5月,经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旅游组织发起,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世界生态旅游峰会,共来自132个国家的1169个产、官、学及非政府组织参加本次会议。并达成《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

非洲的肯尼亚和拉丁美洲的哥斯达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先驱。非洲肯尼亚被称为“自

然旅游的前辈”,是当代生态旅游开发较早,搞得好的国家之一。1977年肯尼亚人要求政府完全禁猎,1978年提出了“请用相机来拍肯尼亚"。他们以国内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系统,迷人的乡村风光等招揽游人,生态旅游在1989年旅游收入就达

3.5亿美元。

哥斯达黎加是1997年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生态旅游的发展主要依托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自1997年至今,其旅游收入已成为该国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而且生态旅游收入占旅游收入的95%。[9]

美国的生态旅游可以说是国际生态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早在19世纪美国就规划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从而开始了最初意义上的生态旅游。1990年美国尤斯美蒂国家公园建立100周年之际,发表名为《爱,勿置于死地》的宣言,呗媒体称为“揭开生态旅游代替大众旅游的星纪元”。1991年美国成立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ES),1994年制定生态旅游规划,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角度对生态旅游加以规定。目前,美国92%以上的林地,都开展户外旅游,每年参加人数都在20亿人次几乎是美国人口的20倍,其中每年有1000万余人参加各种生态旅游。

在欧洲199年,欧洲自然和国家公园协会(FNNPE)年会在芬兰举行,会议上一致提出“通过自然演替保护生态系统”欧洲公园新思路,明确了欧洲自然和国家协会未来十年的任务。[4]

(二)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以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多类型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我国建立了一批国建风景名胜区44处,建立了国家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在我国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1996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中,在优先领域和自然资源和保护领域,列出可持续旅游,并以“承德市生态旅游”

等项目作为实施项目。为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环境保护总局、林业部和中国社科院1999年又联合推出了以“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的“1999年生态环境游”,并生物观赏旅游、自行车旅游、保护环境之旅等的十大生态旅游产品。

2002年8月在贵州省兴义市召开的中国西部生态旅游论坛会,2002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论坛会,这两次会议深入讨论了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广泛交流了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与生态旅游业建设的经验。

2006年9月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在连州举办了首届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2006年lO月,第三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西举行。于2006年12月5日在长沙市举办了由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生态旅游十年回顾”大型活动。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旅游生态年”使中国的生态旅游又走向一个顶点。在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原则生通过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意见》,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业”“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旅游需求呈快速上升态势,生态旅游将成为21世纪中国旅游的重要模式。[4]

参考文献

[1] H. Ceballos-Lascurain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J].Mexico Journal,1987,(2):13-14.

[2]Elizabeth Boo.the Potentials and pitfalls,WWF Washington Ecotourism.

[3]卢云亭.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294-300.

[4]邱云美.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1:8-9.

[5]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3-4.

[6]《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 53-55.

[7]郭来喜.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第16卷,2-3

[8]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75-76.

[9]程志湘.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道-浅谈开发生态旅游.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报,2002(3):61.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 朱清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41班 学号: 2224107 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 2007 年6 月30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清 指导教师崔峰 摘要:当前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目前我国湿地开发的个案研究,从而了解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的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Studies on eco-tourism of wetlands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Zhu Qing Tutor Cui Feng Abstract:Nowadays, the so called “Rising Sun Industry” tourism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Wetland is the highest ecosystem on productivity in the world, for it not only has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biodiversity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tremend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 peculiar natural and culture landscapes, wetlands provide many advantages on wetland tour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cholars researches on the concept about wetlands、the resources of wetlands tourism and the examples of wetlands tourism explo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we can see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domestic researches, and provide some advices on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wetlands; eco-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 它不仅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 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旅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湿地概述

人工湿地定义(概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源于对自然湿地的模拟,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污水流经床体的填料缝隙或床体表面时,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 人工湿地简介说明: 人工湿地是由水、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所组成的为处理污水而设计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这种湿地系统是在一定的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按一定坡度填充一定级别的填料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成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污水的净化过程,强化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去污能力。从自然调节作用看,人工湿地还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作用。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方法,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内植物根区的吸收、吸附,微生物的同化、异化及与基质的系统作用完成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根系的输氧,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等复合体系,从而有效保证了COD、SS、N、P的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具有投入少、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景观效应好等优点。但人工湿地的推广应用仍受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1)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因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和悬浮物长时间积累而堵塞,降低了湿地的使用寿命;(2)湿地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效率低,总氮去除效果不理想;(3)冬季低温运行处理效果差;(4)受植物根系输氧能力限制,湿地一般较浅,占地面积较大。 复式潜流湿地工艺说明: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主要是针对目前各类人工湿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而提出的新型湿地技术:主要解决北方高纬度地区低温下湿地处理效果低下、人工湿地短命、总氮难以达标以及湿地占地面积较大问题,实现人工湿地技术的升级和推广。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是将传统潜流湿地床体简单的分为上下两层,在保留潜流型湿地诸多优点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下层厌氧区来创造更加理想的生物反硝化环境,使湿地的总氮去除率得以提高;通过厌氧消化所堵塞的物质,有效延长湿地使用寿命;通过厌氧区的水解功能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为后段湿地提供微生物可利用碳源;床体深度增加和厌氧区的设置提高了湿地增温和保温功能,可实现低温环境下较高的处理效率;增加床体深度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 ①技术简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从结构上说,是在水平潜流湿地的基础上增加深度,湿地进水和收水位于同一端,在湿地中间设置隔水层,使水流形成折返流。原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湿地后,首先进入湿地下层区域,进行深度厌氧反应,为湿地系统TN的去除提供了有利的厌氧环境;当污水流至末端,折返流入湿地上层,由于上层植物根系输氧以及大气复氧,上层DO含量高于下层,使污水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污水经上层好氧环境后,进入砂滤层,进一步拦截污水中的SS,然后通过收水花墙,进入收水槽后经排水管排出。 ②特点: 一、有效解决了人工湿地堵塞问题,延长了湿地使用寿命。 人工湿地的堵塞主要是污水无机物及有机质在湿地前端的积累。在相同有机物总量和总需氧量情况下,拥有高水力负荷与低有机物浓度的床系统和低水力负荷与高有机物浓度的系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I摘要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 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 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 1引言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其丰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破坏减少、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

矛盾日益突出。这些资源问题、环境?1?7?1?7题和生态问题等产生的一系列危机使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提高。为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开始思考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 色的生态旅游。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 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1?7?1?7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 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

北海发展海滨生态旅游的优劣势分析

北海发展海滨生态旅游的优劣势分析 [摘要]海滨生态旅游是实施海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因而得到了旅游界及有关部门的普遍重视。文章以北海为例,对其发展海滨生态旅游的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对北海海滨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探索,提出发展海滨生态旅游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海;海滨生态旅游;优劣势 北海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进程中正以崭新的面貌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北海旅游资源丰富,海滩、海岛、海珍、海底珊瑚等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发展海滨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前景。一、优势 (一)自然环境优势 1. 区位优势 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市区三面环海,辖区内有涠洲、斜阳两岛。北海市作为大西南的唯一出海通道,在中国西南和环北部湾经济带区域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中国大陆距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乃至欧洲最近的海港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北海已成为镶嵌在北部湾畔的一颗明珠。 2. 气候优势 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花木繁盛,

温暖如春,温、光、雨源充沛,年平均气温22.6℃,年均无霜期约350多天。北海市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清新。一年四季风光绮丽,是度假、疗养、避寒、观光旅游的理想胜地。 3. 得天独厚的地质地貌条件 经过地质时期多次的地壳运动、火山活动、海水进退,构造了北海市地质地貌分布大势:北部为丘陵台地区,南部为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区。涠洲岛、斜阳岛则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喷出岩堆积而成,海岛火山系列景观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海滩、海底珊瑚尤为珍贵。 4.生态环境基础 北海市地处南亚热带与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未曾受到冰川直接破坏,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于古老树种的保存和现代植被的生长。近几十年种植的台湾相思树、桉树、木麻黄、马尾松、湿地松等树种已成片、成林,形成诸多具有旅游价值的森林公园,如冠头岭森林已开辟为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北海市重要的风景区。斜阳岛台湾相思林更是绿树成荫,整个岛屿森林覆盖率达92%,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良好的滩涂条件为红树林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使得北海成为中国红树林重要产地之一。特别是北海市东部沙田半岛所处港湾拥有保存完整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在广西乃至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 199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Ξ 徐艳艳 徐艳东 (1.临沂市苍山县实验中学,山东苍山277700;2.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摘 要 主要分析了国内外湿地的概念和分类、形成和发育、湿地评价和健康评价、恢复和重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研究、人工湿地、全球变暖及湿地生态系统关系等方面研究进展,据此提出展望。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 恢复 湿地(wetland)通常包括灌丛沼泽(swam ps)、苔藓泥炭沼泽(bogs)、泥沼泽(marshes)以及其他类似区域[1]。湿地广泛分布于地球各气候带,从赤道到极地均有分布。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6×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6.4%,以亚热带比例最高占29.3%,寒温带占13.4%,寒带占11%,热带占10.9%[2]。 湿地是由喜水生物和过湿环境构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它位于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的交汇处,是各种能量和物质交换和作用的场所。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的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 “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摇篮”[3]。因而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但是湿地也是近代史上遭受人类活动破坏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它是继其他生态系统如农业、林业、沙漠等之后,人类重视最晚的一种资源[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湿地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领域。 1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 1.1 湿地的概念和分类 1.1.1 湿地的概念 由于湿地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相互之间差别极大,所以很难给湿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的研究者对湿地有不同的理解,已统计到的定义近60种[5]。总的看来,湿地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管理定义,通常采用的是最有代表性的国际湿地公约(Ramsar公约)中的湿地的定义:“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此定义比较具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具有法律约束力,在湿地管理工作中易于操作[5],但其未揭示出湿地的内涵实质,其内涵和外延不明确[6]。另一类是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的定义,从学科来看可以概括为水文学、动力地貌学、生态学、泥炭地质学、景观学、资源学[5-8]。杨永兴先生把湿地科学的定义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的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湿地应该具有3个突出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于过湿或积水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类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9]由于湿地是一个过渡带,因此范围界定比较困难,其中,1956年Circular39是美国最早的湿地定义之一;加拿大关于湿地的定义主要有:1979年Z oltai和T arnocai分别提出湿地的定义,1988年Z oltai对其前定义进行修正;[2]原苏联的沼泽概念比较全面,但语义不够确定[3]。 2.1.2 湿地的分类 同湿地概念一样,目前国际湿地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湿地分类标准、体 Ξ作者简介:徐艳艳(1979-),女,地理教师。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

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和问题(一)生态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趁势 (1)生态旅游兴起阶段(1960年—1980年)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国因经济快速发展.观光旅游人口大增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造访原始自然生态环境、体验原住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态旅游的快速成长。这正是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生态旅游活动基本处于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的调整时期,期间既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也有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的国家,这些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为后期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生态旅游在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展开,还未形成规模;各国对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旅游形式还不够了解,人们对生态旅游也存在误解,把生态旅游等同于自然旅游。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游、海底观赏;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滨海旅游、观鸟旅游等;肯尼亚的野生动物之旅、土著文化旅游等。 (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环保的旅游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都根据各自生态环境特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

这一时期生态旅游的总体特征是:政府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各国成立了生态旅游相关组织.旨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始注重生态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应;生态旅游地域范围越来越广,生态旅游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生态旅游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对规模的限制和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旅游热”产生矛盾;在生态旅游发达的国家已经出现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目的是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建立生态旅游基金,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态旅游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努力改善生态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关系,为社区发展谋福利。此时热门的生态旅游产品有美国的森林游憩、滑雪旅游;日本的环保之旅、观光农业、跨国生态公益旅游;澳大利亚的农场度假、滨海旅游、观鸟和动物巡游;新西兰的观鸟、海洋生物之旅、珊瑚礁之旅;法国的绿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 (3)生态旅游稳定成熟阶段(20世纪如年代中期。) 随着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进入了稳定成熟发展阶段。生态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生态旅游者不同的兴趣爱好的划分的,具体可分为观鸟、潜水、自然爱好者、考古学家、洞穴学者、徒步旅行者、登山者、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自我价值实现者。学者彼得森把生态旅游产品分为9类,分别是包价旅游、节庆、住宿、导游服务、观光胜地、非营利性协会、餐饮服务、零售、交通运输。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经典)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引文 人类的旅游活动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只是到了近代,旅游才真正地成为一个产业,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日益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生态旅游则出现得更晚。它是人们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人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尽管生态旅游的影响日益扩大,但给生态旅游下一个定义并非易事。自从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来,很多研究人员和国际组织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各自研究领域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卢云亭和王建军曾列举了73条中外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可见生态旅游作为新兴学科的定义之多。[3]一个概念的内涵往往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体现出来。对生态旅游的多种定义也可看出研究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通过多本相关书籍的阅读和纵观各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提出背景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实际,我个人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至少应体现下面几方面: (一)原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这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应包括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4]。旅游资源大体上可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如广阔的草原、神奇的冰川、寂静的山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等,它们对游人有着无穷的魅力,毫无疑问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但对人文旅游资源是否是生态旅游的游览对象目前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我个人认为,原生态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应包含在生态旅游的范畴之内,比如,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发掘遗址,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富有当地特色的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和民间节庆等都应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其原因有二:(1)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都是今天的

立足生态优势 发展特色旅游业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内容摘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县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六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县生态旅游的主要策略: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旅游热点;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优势特色旅游 目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4 二、阳山县生态旅游业的现状——————————————————4 (一)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生态旅游条件良好———————4 (二)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发展生态旅游初见成效————————4 三、阳山县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四、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5 (一)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5 (二)统一规化有序开发,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5 (三)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6 (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旅游热点—————————————6 (五)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生态环境————————————6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7 (七)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生态旅游持续发展———————————7 参考文献——————————————————————————8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生态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的新时尚,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必然的选择。近年来,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方向。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出现于八十年代后期,最先明确使用这一名词的是塞勃罗斯·斯柯里(Ceballos-Lacurain)。他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考察、观赏、欣赏风景、野生动植物以及能在此地发现的所有现存的文化现象的特点的目的,到较为偏僻或未被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姓名: 朱清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41班 学号: 2224107 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 2007 年 6 月30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朱清 指导教师崔峰 摘要:当前被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条件。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于湿地相关概念的研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及目前我国湿地开发的个案研究,从而了解我国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与不足,为更好的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Studies on eco-tourismof wetlands Student majoring intourismmanagementZhu Qing Tutor Cui Feng Abstract:Nowadays, the so called “Rising SunIndustry” tourism has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Wetland is thehighest ecosystem on productivity inthe world,for it not only has abundant waterresources, land resources,biodiversity resourcesand mineral resources, but also has tremendous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peculiarnatural andculture landscapes, wetlandsprovide many advantages onwetland tour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cholar sresearchesonthe concept aboutwetlands、theresources of wetlands to urism andthe examples of wetlandstourism exploitation.Onthe basis of that, we

生态旅游影响居民环保意识的机制与对策_付向阳

统计与决策2016年第23期·总第467 期 生态旅游影响居民环保意识的机制与对策 付向阳1a,2,黄涛珍1b (1.河海大学a.商学院;b.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8;2.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呼和浩特010070) 摘要:文章系统分析了生态旅游促进居民环保意识提高的机制和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生态旅游的经济 收益是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经济收益达到一定门槛之后,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才有可能实现,但是由于惩罚缺失机制、囚徒困境机制和分配不均机制的存在,经济收益的提高并不必然带来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旅游收益的提高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和景区保护两种机制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而且这两种机制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旅游收益的分配不均并不会恶化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关键词:生态旅游;居民环保意识;社会资本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6)23-0062-03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Y16414) 作者简介:付向阳(1980—),男,山西右玉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黄涛珍(1964—),女,江西丰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技术经济及管理。0 引言 生态旅游得以存续的核心就是生态资源,当一个地区的生态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保护,那么生态旅游就是可持续的,反之则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生态旅游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就成为决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态旅游对居民环保意识的影响上面来。Langholz(1999)的研究就发现居民从生态旅游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能够激励居民减少树木砍伐、植被破坏和动物猎杀等,从而建立起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但是Ogutu (2002)的研究却指出居民从生态旅游中获得的经济收益不仅不能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可能促使居民将增加的收益投向工业和商业等对环境具有破坏作用的活动中,这就提示我们生态旅游对居民环保意识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我们需要全面考察生态旅游对于居民环保意识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1 生态旅游对居民环保意识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生态旅游的经济收益是一个地区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首要目标和基本目标,如果生态旅游不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保留收益,那么其发展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当生态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收益达到保留收益之上,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可能实现的命题。但是生态旅游较高的经济收益却并不一定带来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这可能是由以下三种机制造成的: 第一,惩罚缺失机制,投资其他项目带来的收益大于 生态旅游收益,但是却得不到相应的惩罚和阻止。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居民的收入逐渐提高,投资理财成为居民的必然选择,当居民发现从事其他项目或者对于生态资源的破坏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收益时,就会激励从事该类活动,而如果这些活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和阻止,则基于这些生态资源的生态旅游就会遭到破坏,从而无法得到可持续发展。 第二,囚徒困境机制,居民的集体意识较差,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导致了“公地悲剧”的产生。即使不存在其他具有更高收益的项目,居民集体意识和相互信任的缺乏也会导致“囚徒困境”的产生,即使“均不破坏生态资源”的策略组合能够给居民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自私的想法和信任的缺失却使得破坏生态资源成为一种集体不理性的均衡,从而产生经典的“囚徒困境”和“公用地悲剧”,这也将导致生态旅游发展的不可持续。 第三,分配不均机制,生态旅游的收益分配不均,获得较少受益的一方产生被剥夺的心理,进而通过破坏生态资源的方式来寻求补偿,导致生态旅游的不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生态受益的分配不均会导致一种金字塔式的分配结构,即收益的大部分被少数人获得,而大部分人仅获得少量收益,这就使得居民产生了被剥夺的心理,从而通过破坏生态资源的方式来获得补偿,这也会导致生态旅游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发现,生态旅游收益对居民的环保意识具有门槛效应,只有生态旅游收益达到门槛值以上,居民的环保意识才可能得到提高。但是生态旅游收益的提高仅仅是必要条件,较高的生态旅游收益仍然可能因为惩罚缺失机制、囚徒困境机制和分配 62

生态园的优缺点

在“绿色”与“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与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得今天,走观光农业发展得道路已经成为“绿色经济”大背景下得一种自然选择。观光农业就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得产物,就是具有休闲、娱乐与求知功能得生态、文化旅游[1]。进入21世纪,观光农业将就是重要得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得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得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园就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得布局与生产,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统一[2]。但就是在一些地区特别就是经济发达地区,许多项目由于盲目开发或规划不当而惨淡经营。本文就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得观光农业生态园进行规划与设计方面得探讨,以期对观光农业生态园得设计与建设提供方法上得参考。 1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及发展存在问题 1、1 缺乏科学得规划设计与经营管理 观光农业生态园建园主要目标就是进行生态示范,进一步拓展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得功能。但一些生态园得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科学得规划设计,充分发掘现代生态园丰富得资源内涵,因而造成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资源。另外,以旅游度假为主题得观光农业生态园受本身规划设计影响,客源渠道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到较远城市得外地游客。再者,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得管理模式,但园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低,生态知识贫乏,致使服务质量较差,管理比较混乱。 1、2 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不强 生态园开发既以观光农业为核心,就需要整体定位与科学思考,需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得投资力度,使农业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现在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只就是凭籍温暖得气候及特色风情,大建别墅与娱乐场所,开发大规模度假村而偏离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如一些观光农业生态园中农业生产与布局单一,没有突出兼具多种功能得“生态农业旅游”特色与“绿色产业”优势,导致观光性不强;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没有“培植精品”得观念,缺乏拳头产品与特色产品。所以整个生态园形象不明显,品牌不突出,没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终导致旅游项目单调,缺乏吸引力,难以深度开发。因此,在制定规划与投入资金时应突出主题、把握方向,避免偏离“农业旅游”得主题,失去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得特色与优势。 1、3 生态示范作用不强 观光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园内农业得布局与生产,以生态农业作为农业观光得基础,体现“整体、循环、协调、再生”原则与“生态文化”内涵。有些生态园开发只以观光农业为幌子,单纯追求营利,没有采用生态农业得模式来设计与生产,生产得无公害产品也就是以高投入换来高产出,没有完全遵循有机农业得生产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内涵得生态园经济,其投资价值与发展潜力将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难起到相应得生态农业示范作用,同时也不具备通过有机农业来进行绿色食品生产得能力,很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三者得统一。 1、4 科普教育与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 生态旅游,不仅仅就是一种自然观光旅游,它更就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得高层次旅游活动与教育活动。观光农业作为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得产物,其实质就是具有休闲、娱乐与求知功能得生态、文化科普旅游[3]。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普存在很大得市场空白,这一空白与我们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观光农业形成了完美得互补,旅游科普就理所当然成了观光农业与农业科普发展得新方向。大多数生态园都没有设立专门得科普教育中心与环保教育宣传基地,无法为当地大中专院校提供课外实习基地与小学环保教育基地。再加上导游素质较低,所以生态园很难发挥相应得教育功能,对周边地区推广与示范现代农业技术得效用性不强,无法为我国农业与科普事业得发展营造良好得环境。 2 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原则与总体思路 2、1 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2、1、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得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与度假村得进一步建设等[4]。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得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