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七章复习题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B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2、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 )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3、“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是( D )

A、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4、“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这种观点是( A )

A、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B、历史唯心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怀疑论的观点

5、在展望未来社会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C )

A、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辛辣地批判

B、是否看到了资本主义旧制度灭亡的命运

C、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D、是否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

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里的“魔鬼”是指(B)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7、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是( C )

A、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B、消灭一切旧风俗、旧习惯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社会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

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 )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C、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B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1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的重大意义是( B )

A、第一次以人的劳动作为分配的标准

B、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C、第一次否定了特权作为分配的标准

D、第一次否定了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

11、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 C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 )

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

13、“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样的社会形式是指(B)

A、资本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4、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 D )

A、独立国家联合体

B、独立个人联合体

C、自由组织联合体

D、自由人的联合体

15、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是( B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劳动

C、按劳分配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6、“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7、“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B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8、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19、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21、“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C )

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

2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 )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2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构和谐社会

C、实现“天下为公”

D、实现“大同世界”

24、“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命题的本质内涵是( C )

A、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本质上融为一个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在利益上没有差别

C、工人阶级只有使整个社会彻底摆脱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D、工人阶级的解放分为两步:首先解放其他阶级,最后解放自己

2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C )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6、第一个把未来社会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家是( B )

A、马克思

B、列宁

C、恩格斯

D、斯大林

27、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B )A、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共产主义

C、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8、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

2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 )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30、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

A、马克思和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32、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B)

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

D、生产力决定论

33、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指(B)

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

C、《哥达纲领批判》

D、《国家与革命》

3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建设社会主义

D、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5马克思主义政党(C)

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人党

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人党

36、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A)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

37、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38、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C)

A、1917年11月

B、1918年春

C、1921年春

D、1936年12月

39、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首要任务是(B)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

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

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

4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人无阶级社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人民群众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D、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

42、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D)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43、马克思主义政党(C)

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人党

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人党

4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4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A、集体领导制度

B、个人负责制度

C、群众监督制度

D、民主集中制

4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

A、工人阶级

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马克思主义政党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4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B)

A、无产阶级先锋队

B、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民主

48、马克思主义政党是(B)

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

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

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 ABCD )

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

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C )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3、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AC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产品极大丰富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在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上的差别是( AB )

A、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存在多种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单一的社会公有制

B、社会主义社会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而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存在利益差别,而共产主义社会各经济单位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上的差别

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三大差别”,而共产主义社会已消灭“三大差别”

5、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 CD )

A、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B、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C、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获得绝对自由

6、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 CD )

A、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B、共产主义渺茫论

C、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D、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7、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BCD )

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

C、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

D、有其历史局限性

8、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BCD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D、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9、下属各项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ACD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1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BC )

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

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ABCD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B、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C、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

12、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CD )

A、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B、阶级消灭,国家消亡,战争不复存在

C、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D、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的终结

13、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ABCD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4、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 BCD )

A、人们不受任何制约的自由状态

B、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C、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

D、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为自己和社会的主人

15、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根据是( ABCD )

A、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B、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C、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16、向共产主义过渡( ABCD )

A、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B、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

C、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逐步创造条件

D、对经济落后国家需经更长期的实践过程

17、有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者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BCD )

A、二者具有内在联系,但本质不同

B、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D、二者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有重大区别

18、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ABCD )

A、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

B、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一个长期过程

C、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更长的实践过程

D、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的过程

1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ABCD )

A、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C、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20、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BCD )

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

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

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ABCD )

A、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C、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

D、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22、坚持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ABCD)

A、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B、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D、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3、19世纪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指(ACD)

A、英国的欧文

B、英国的斯密

C、法国的傅里叶

D、法国的圣西门

24、空想社会主义者(ABCD)

A、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B、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C、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D、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25、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它(ABCD)

A、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B、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D、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26、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CD)

A、只能是暴力革命C、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两种

B、要采取和平方式 D、暴力革命是迄今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主要的基本形式

27、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ABCD)

A、镇压一切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反抗与破坏,防止外敌侵略和颠覆

B、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C、巩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公有制,领导与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28、社会主义民主(CD)

A、只是一种目的

B、只是一种手段

C、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29、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

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C、人民当家作主

D、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

30、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AB)

A、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

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

C、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政体

D、民主共和国形式的国体

3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BCD)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

B、商品经济逐渐消亡,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

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D、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逐渐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3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包括(ABCD)

A、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C、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社会主义革命后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法建设社会主义

33、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AB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4、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ABC)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从本国国情出发

C、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D、以发达国家为样板

35、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ABC)

A、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3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BC)

A、社会主义革命中

B、社会主义建设中

C、改革开放事业中

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

判断题:

1、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人道主义+自然主义。(√)

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3、科学的社会主义源自空想社会主义,故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区别。(×)

4、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

5、三大差别自产生就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根本体现。(√)

7、“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之间没有关系。(×)

8、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起点。(√)

10、资本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不可超越的发展阶段。(×)

11、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1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14、实现共产主义可以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15、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也是一种社会理想。(√)

16、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的最低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将最终实现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

18、共产主义社会本身是一种没有任何社会矛盾的社会。(×)

19、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20、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名词解释:

1、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特定的社会经济轨制、经济构造即经济基本。

2、社会发展途径的统一性:社会发展途径的统一性是指不同国度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3、社会发展途径的多样性:社会发展途径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入程具有不同的特色,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具有的民族的特色,即各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表示其不同的差异性。

4、物质文明:物资文明是人类改造天然界的物资结果的总和,它包括出产力的情况、出产的范围、社会物资财富积聚的水平、人们日常物资生涯前提的情况等。(物资文明的不断发表,是社会提高的首要表示)

5、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人们在政治生涯中取得的结果的总和。它主要表示为社会政治轨制和生涯的提高水平、人民介入政治生涯的积极性和享有各种民主权力的水平等。(政治文明是权衡社会提高的主要方面)

6、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结果

的总和,是人类精神出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结果的体现。它包括智力、文化的方面和思惟、道德的方面。(精神文明是权衡社会提高的主要尺度)

7、人道:亦称人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或:人道:所谓人道,是指人所具有的属性,即把人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的划定性。

8、人的自然属性:人的天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性和生物特性,如人的食欲、性欲,求生本能等。

9、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特性,如人追求财富与社会位置、结成社会组织,怀抱幻想和信念等。

10、人的本质:人的实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1、人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知足社会的须要所做出的贡献,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12、人的个人价值:人的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在社会生涯和社会活动中为知足个人须要所作的给予,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知足。

13、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社会生涯中的价值或意义,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或: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知足的统一。

14、必然王国: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尚未认识和把握,而因人的活动和行为不得不受这种盲目力气的支配和奴役的情况。

15、自由王国:自由王国是指人们认识和把握了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使自己成了天然界和社会的主人,从天然界和社会范畴的盲目力气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自觉地发明自己的历史的情况。

16、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

(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科学的理论或思维体系,即共产主义理论。

(2)共产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社会轨制,即共产主义社会。

(3)以树立共产主义社会轨制为最终目的的社会活动,即共产主义实践。

17、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特性和属性。归纳起来,人的本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属性,因此,可以把人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8、自由:就人的活动而言,自由表现为人的一种自主力、判断力和选择力,这种自由是相对制约人类行为的必然性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19、“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20、“两个决不会”: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21、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

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22、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资本主义: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创造利润。

25.社会发展的前进性

答: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方式的矛盾作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的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26.社会发展的曲折性

答:是指社会发展的前进过程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过程,是伴随着暂时的停滞,曲折迂回的路线,甚至出现暂时的倒退

五、简述题: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消灭了国家、阶级和三大差别,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③每个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消灭了旧式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性,劳动成为第一需要,人类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2、简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

答:①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是有科学依据的;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客观要求,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私有制的灭亡;③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

3、简述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①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由不同的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目标、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②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就没有高级阶段的到来,试图超越阶段是有害的;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我们必须脚踏实地推进经济发

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4、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②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③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④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答:①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②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可以实现的证明。③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6、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向未来新世界演变的特点。

答:从历史上看,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感受和看法。正是由于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人们才想像和追求未来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现实中的苦难,既是诱发人们渴望未来新世界的动因,也是人们设想未来新世界的素材。但对现实苦难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而要揭示其实质和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7、简述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答: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也需要一个或一长或短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在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后,也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阶段,最后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不论发达到何种程度,当其实现根本性制度变革的时候,也只能是首先进入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可能直接达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因为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要消除这些旧社会

的痕迹,实现新社会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即社会主义时期。

8、简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答: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9、简述实现共产主义是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答: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在当代世界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放弃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放弃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背叛。

10、简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民族和国家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地进行的。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会有所不同,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和民族,应该以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逐步向共产主义方向迈进。

11、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答: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合规律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合目的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推进,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12、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答:(1)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它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2)这种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3)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已经用事实证明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六、论述题:

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答案一: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人类历史上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揭示这些规律便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及其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作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答案二:

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第二,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即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还应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形态特别是经济结构时,采用了典型分析和科学抽象的方法。

第三,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简单说就是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2、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答:追求原因:虽然说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又需要人们

去努力追求。一方面,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断进步的必然趋势,共产主义社会必定会成为现实。首先,社会进步的最深刻的根源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之中,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动力。其次,在阶级社会里,社会进步常常是在阶级斗争的直接推动下实现的。再次,社会进步也是历史主体即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结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进步的实现力量。

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也是这样。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活动的规律,它的实现和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离不开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说,在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就包含着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虽然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共产主义渺茫”论则是错误的。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社会理想,这个理想虽然远大,但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想并不神秘。我们虽然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的细节不能进行详尽的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考察;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的实践。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请用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关系来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答:这一观点割裂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联系,是错误的。

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和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统一的。

首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要经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每一项工作。

其次,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引;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精神支柱;实现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为其精神动力。

忽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紧密联系和相互统一,就会导致共产主义“渺茫论”和“空想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立足当前,把握未来,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实践中,进一步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怎样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把两者正确的结合起来?

答: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5、如何在大学生活中体现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及追求?个人理想如何才能与社会理想一致起来?

答: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真正有效地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党和人民对大学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个人理想必须同社会理想相一致。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践履笃行,奋发有为,甘于奉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祖国、为人民创造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6、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消费资料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答:(1)在人类社会的经济领域中,按需分配因素一直存在,如生产过程中,遵循按需生产,交换领域中,人们也是按需购买,在分配领域中,也有这种要求;(2)以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基础,这是实现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的物质基础;(3)必须以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为基础,人人平等的劳动,各尽所能;(4)共产主义的需要是指健康、正常的需求,发展的需要,不是变态、不正常的需要;(5)还须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上,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达,人类的进步。7、如何理解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问题?

答:(1)事物的发展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决定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并且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2)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3)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5)人们应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当前的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8、材料分析题:

请回答:(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

(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

[材料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

[材料2]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材料3]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

[材料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198页)

[材料5]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

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反对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从主观愿望出发,详而又详地预测未来社会,他们只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社会的特点。(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现在的美好愿望和具体计划都不能对未来社会有任何作用,我们现在的实践活动是通向未来世界的,但进入理想社会需要我们长期的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条件。

9、材料分析题:

请回答:(1)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

(2)社会主义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世界性挑战?

[材料1]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

[材料2]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基础,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来越便宜,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张和关心的。([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 [材料3]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的生产中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

[答案要点] (1)上述外国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过分注重物质生产和经济利益,而忽略对普通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弊病。(2)2l世纪,人类面临环境问题、贫富差距悬殊、普通人的权利等方面问题的挑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展开了竞争。为了迎接挑战,大多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应对21世纪世界性挑战的具体道路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尹定邦__设计学概论_考题与答案

1、 * 西方美术史之父是谁?设计的概念是什么? 瓦萨里。设计是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关系,局部与局部对整体的关系。由于明确了这种关系,才产生了这么一个判断:事物在人的心灵中所有的形式通过人的双手制作而成形。 2、**设计史家和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设计史家的关注点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家的关注点却是当代的设计作品。 3、* 设计批评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在这种情形中,设计批评追求的是价值判断。 4、*设计批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设计批评中,历史的批评与设计史的任务大致相似,二者都是将设计作品放在某个历史的框架中进行阐释,其区别只在于按今天的学科范围的划分:距当代20年以前的设计作品为设计史的研究对象,而当代20年里的作品则是设计批评的研究对象。所以,任何研究当代20年里的设计作品的学者,都会按学科规范被称作设计批评家而不是设计史家,这是因为作品与评价文章之间的历史距离太短,使得学者的批评比设计史家带有更强烈的流行语调。 5、什么是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 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却不同于设计史。再创造性设计批评是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并将其特质与消费者的价值观与需要相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种文学表现,评论文章本身便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在事实上,它是将一种设计作品转换成了另一种设计作品,即文字的作品。它有文字的精巧和感染力,其文学色彩完全可以独立于所阐述的设计作品之外为人们欣赏。6、*什么是批判性设计批评? 批判性设计批评是将设计作品与其他人文价值判断和消费文化需要相联系对作品作出评价,并对作品的评价制定出一套标准,将这些标准运用到对其他设计作品的评价中去,它的重要在于作品价值判断。这些标准包括: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及艺术性意义。这些标准都是对设计的理想要求,在批评运用中基本上不考虑其合适与否,而是作为设计批评的理想标准。 7、**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一词等同19世纪的艺术批评吗? 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安排的基本原则。这些视觉元素包括:线条、形体、色调、色彩、肌理、光线和空间;而合理安排就是指构图或布局。 8、*当代的“设计”一词的含义与19世纪前有什么不同? 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艺术批评家们在使用“设计”这一批评术语时,多少还强调它与艺术家视觉经验和情感经验的联系,而19世纪之后“设计”这一词已完成了个人视觉经验和情感经验的积淀,进而成为一个纯形式主义的艺术批评术语而广为传播。 9、什么是设计批评中的形式主义? 对现代设计来说,20世纪初的形式主义艺术批评家毫无例外地成了现代设计批评的先声。正如沃尔夫林在美术史研究上提出“无名的风格史”从而开了形式主义研究的先河,艺术批评家弗赖伊(1866~1934年)和贝尔(1881~1964年)在艺术批评中也倡导形式主义研究,他们所举的也是纯设计的旗臶。弗赖伊在《视觉与设计》(1920)一书中便提出艺术品的形式是艺术中最本质的特点,他着重于视觉艺术中“纯形式”的逻辑性、相关性与和谐性。而贝尔在1914年出版的《艺术》(1914)里引进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将形式与个人视觉经验及情感经验的联系程式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概念。贝尔用这一概念来描述艺术品的色彩、线条和形体,并暗示“有意味的形式”才是作品的内在价值。但是贝尔并没有能够规定出什么样的形式才是有意味的,他因此而给后世理论家的批评留下了伏笔。 10、形式主义批评的来源? 20世纪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克利夫?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以及美国罗斯(1853~1935年)的《纯设计理论》(1909)。罗斯的设计理论又是从森珀、里格尔和琼斯那里发展出来的。罗斯将谐调、平衡和节奏作为分析作品的三大形式因素,并致力于研究自然形态转换为抽象母题的理论问题,其对抽象形式关系的思考暗合了毕加索和康定斯基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设计学概论-练习题以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一、选择题 1.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 ,科学的考虑了人的舒适性和工作的效率。 1设计文化学2人机工程学3设计美学4设计史学 2.( )是近现代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设计运动。 1波普运动2新艺术运动 3 绿色设计运动 4 装饰艺术运动 3.按照( )的说法:“普通符号科学——它有各种名称: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y) 或语义学(semasiology) ,这些术语来自希腊语的sema( 符号) 。” 1 毕加索 2 贡布里希3索特萨斯4莫里斯 4.( )理论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 1解构主义 2 抽象主义 3 立体主义4符号学 5.( )试图通过所领导的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来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1格罗佩斯2贡布里希 3 米斯4莫里斯 二、简答题 窗体底端 1.简述设计的目标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简述设计学的划分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通过学科方向的确定,以及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我们便能理解研究设计史必然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简述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种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它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机械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4.简述设计学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 曾任英国美术史协会主席的佩夫斯纳爵士,在其《社会美术史》研究中,就已经孕育了对现代设计的倡导;他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运动的先锋》更是现代设计的宣言而为西方的所有设计专业学生所必读。德国建筑家、理论家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他在1860年至1863年期间出版了极富思辨性的三卷本巨著《工艺美术与建筑的风格》,着重探讨装饰与功能之间的适当联系。奥地利美术史学家阿洛伊斯?里格尔,于1893年出版了被认为是有关装饰艺术历史的最重要的著作——《风格问题》5.简述当代西方设计思潮 1.符号学理论。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简言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2.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3.解构方法。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Decoding)。 4.混沌理论。混沌理论是要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 5.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存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1)识记: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个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做以下几点说明: ①马克思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 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

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 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 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把人类社会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 并且不能把发展的观点坚持到底,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20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完整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 C、注意分寸 D、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 B、中级 C、高级 D、中高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 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 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路?费尔巴哈 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3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 第一章第一节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1 什么是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哲学是专门的学问,它是对世界观的各种问题,用一系列特有的概念和范畴按照逻辑组织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研究存在、真实、知识、 善等的意义和本性的一门学问。 2 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都能把它理论化和系统化。 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分为哪两个方面?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又分为两个方面: A: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 B: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认识论) 相对于B问题来说,A问题是最根本的方面,它是一切哲学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如何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二者如何划分? 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5 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二者如何划分? 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内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正文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