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

行政法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注:前面加@的个人认为相对重要。此资料仅供参考,请包涵。

第一编绪论

一、行政法学概述

1、什么是“行政国家”现象?P5、P8 、P8

指政府行政职能和行政权的大扩张、大膨胀,政府大量直接介入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现象。

“行政国家”的标志:

第一,行政干预遍及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

第二,行政权功能从消极地维护安全和基本市场运作条件向积极、主动地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扩展;

第三,行政权集立法、执法和司法功能于一体,议会和法院地位相对弱化;

第四,行政机关及其官员拥有相当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1、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大量增加。2、行政职能大为扩张。3、行政权力大为膨胀。

4、行政自由裁量大为增加。)

2、简述行政法的定义、内容和实质。P18 P18-24、P18-24

定义:调整行政关系以及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内容: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

实质:行政法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

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什么?P18、 P19、 P19

(1)行政管理关系;(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3)行政救济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

4、为什么要对行政权加以控制和规范?P24、 P2

5、 P25

(1)、行政权同其他公权力一样,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加以控制和规范必然导致滥用;

(2)、行政权不完全同于其他国家公权力,它与公民个人、组织有着更经常、更广泛、更直接的联系,且行政权行使的程序相对不够严格、公开,从而最容易导致滥用和腐败;

(3)、行政权有膨胀和扩张的趋势,其不再是纯粹的执行管理权,而是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因此,必须要对其加以控制和规范。

@★ 5、简述新行政法之新调整范围。P29-30 P29-30

1、对经济规制进行规制;

2、有限度进入“私域”;

3、开始调整人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

4、有限度地进入“特别权力关系领域”;

5、为社会公权力设限;

6、对国家和政府的绝对权力加以限制;

7、有限度地进入执政党行为领域;

8、调整“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关系。★ 6、简述新行政法的调整方式(8项)。 P30 P30

(1)、行政行为从单方性到广泛公众参与的转变。

(2)、政府对行政相对人的管理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调控。

(3)、行政命令越来越多地为行政契约所取代。

(4)、行政强制越来越多地为行政指导所取代。

(5)、政府越来越多地与NGO、NPO(非营利组织)等社会自治组织合作,通过与社会自治组织互动而达成行政目标。

(6)、论证会、听证会、网上讨论、辩论和征询民意越来越成为行政决策、行政立法的必经前置程序。(注重征求民意)

(7)、公私互动、公私合作、公法私法化在行政管理中越来越成为发展的趋势。

(8)、公权力主体更多地综合运用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软法等手段解决公共治理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多元化调整方法。

@★ 7、论述行政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P42 P42

(1)、行政法是最基本的人权保障法;(2)、行政法是最直接的治官治权法;(3)、行政法是最实际的现代民主政治推进法;(4)、行政法是最基础的公平正义社会秩序维护法;(5)、行政法是最重要的科学发展促进法。

二、行政法的法源

1、什么是行政法法源?P40

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

@2、简述我国行政法的成文法源。P44(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四个、国务院、国际)宪法与法律;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立法;条约与协定。

@3、简述行政法的非制定法源。P55

法律解释、判例、习惯和惯例、法理

4、简述法律解释具备法律效力的前提条件。P59

1、法律解释没有超出法律本身的范围;

2、解释机关享有解释权;

3、解释应遵守法定程序。

5、请说明法律解释的效力位阶。P59

立法解释优于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司法解释优于行政解释。

重点法条记忆——《立法法》:第71、73、78、79、80、82、83、85、86条。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P62 65 65

指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规范。它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的具体价值理念。行政法基本原则是在行政法调控行政权的历史中形成的,由行政法学者高度概括出的调整行政关系的普遍性规范。

@2、行政法中主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64-79 67 67

实体性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尊重和保障人权;越权无效;信赖保护;比例原则。

程序性基本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公平原则

@3、请说明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含意和内容。P64 67 67

基本含义: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内容:(1)法律创制:指法律对行政权的运作、产生绝对有效的拘束力,行政权不可逾越法律而行为。

(2)法律优越:指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3)法律保留:指宪法关于人民基本权利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透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授权,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我国有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两种)

@4、论述信赖保护原则。P70 73 73

基本含义: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要求:第一,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即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和公定力。

第二,撤销的例外:因相对人过错(行贿或提供虚假资料、信息等)造成;如不撤销或改变此种违法行政行为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通过利益衡量,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废止或改变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

第四,对相对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赔偿。

@5、论述比例原则。P71 74 74

基本含义: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内涵:比例原则包括三项子原则。1、适当性原则,又称妥当性原则,指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够实现目的或至少有助于目的的达成。2、必要性原则,又称为最少侵害原则,指当有其他同样有效且对基本权利侵害较少的措施可供选择时,应该尽可能采用损害最小的方法为之。3、均衡原则,又称法益相称原则或狭义比例原则,是指一个行政行为的行使,虽是达成行政目的所必要的,但是不可给予人民超过行政目的之价值的侵害。

比例原则是判断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的行为是否合法的主要标准。

6、论述正当法律程序原则。P72 75 75

基本含义: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循正当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对人、向相对人说明行为的根据、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

要求: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说明理由;听取陈述和申辩

7、论述行政公开原则。P73 77 77

基本含义:政府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一律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行政政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依法公布,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有关行政会议、会议决议、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应允许新闻媒体依法采访、报道和评论。

要求: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行政执法行为公开;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行政信息、情报公开。

8、论述行政公正原则。P75 79 79

基本精神: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而实现这种要求的重要保障则是公正的行政程序。

要求:依法办事,不偏私;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不单方接触;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情况下做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9、论述行政公平原则。P77 81 81

基本含义:行政机关应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要求: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第二编行政法主体

行政主体部分

1、简述行政法主体和行政主体的关系。P111 P85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中最重要的一方当事人。(这样是否可以)

2、简述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的区别。P112

(1)、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一方当事人的总称,行政机关只是行政法律关系具体当事人的称谓;(2)、行政主体只要是一种行政法学的概念,行政机关主要是一个具体法律概念;(3)、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具有包容关系,前者包容后者。

@3、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P118 92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3)、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4)、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5)、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4、行政组织法的主要内容。P88

5、简述被授权组织的含义。P138、114

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6、常见的被授权组织有哪些?P139、116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行业组织;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事业与企业组织;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

7、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P142 118

(1)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2)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3)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8、简述受委托组织的含义。P145 121

含义: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特征:(1)、受行政机关委托;(2)、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

(3)、行使一定的行政职能;(4)、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9、以行政处罚为例简述受委托组织的条件。P146 122

参照《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应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2)、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任务的工作人员。

(3)、履行受委托职能需要进行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具备相应条件。

10、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有何区别?见讲义

(1)、权力来源不同(法律、法规;行政机关)

(2)、获得授权的程序不同(立法程序;行政程序)

(3)、要求的条件不同(无规定;有部分规定)

(4)、法律地位不同(自己名义、责任自担;非自己名义、不自担责任)

@11、简述公务员的内涵和外延。P149 、125

(1)、经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的人员;(2)、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中工作的人员;(3)、在国家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12、简述公务员的法律地位。P151、127

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在不同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是不一样的。

(1)在外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代表行政机关,以所在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权,其行为的结果归属于相应行政机关。

(2)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作原告,也不能作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当然,国家公务员在非处于公务员地位时,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作为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一方主体与行政机关发生关系,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3)在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则可以以公务员的名义作为一方当事人与行政机关发生法律关系。

(4)在行政法制监督法律关系中,国家公务员可以作为监督对象与监督主体发生关系,

成为关系的一方当事人。

13、简述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内容。P157、133

(1)、任职亲缘关系回避: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亲关系及近姻亲关系,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的职务或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2)、任职的地域回避:担任乡级、县级机关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要实行地域回避。(3)、公务回避: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与本人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14、简述行政相对人的含义。P161、137

行政相对人是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也是行政主体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1)、指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组织。(2)、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组织。(3)、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组织。

?15、如何理解“权益受行政行为影响”的涵义?P162、138

指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有时影响可能是间接的,如批准甲在乙经营的土地上盖房等。作为个人、组织,无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是行政相对人。

16、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P165、141

(1)、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2)、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可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17、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有哪些?P165、142

权利:申请权;参与权;知情权;正当程序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

申请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补偿权;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等。

义务: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公务的义务;维护公益的义务;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

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等。

18、简述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区别和联系?P170、146

区别:(1)、对象不同;(2)、主体不同;(3)、内容不同;(4)、方式不同。

联系:(1)、总目标相同(实现民主、公正和提高效率);(2)、主体有部分交叉。

19、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有哪几类?P171、147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全国、地方人大等);(2)、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两院);(3)、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监督(监察、审计机关);(4)、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的监督。

第三编行政行为

十一、行政行为概述

1. 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P179 153

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

二者的区分:行为对象是否特定;是否具有直接执行效力;是否具有溯及力或重复适用性。

2. 请说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P224-230 191

(1)、行政权能的存在;(2)、行政权的实际运用;

(3)、法律效果的存在;(4)、意思表示行为的存在。

?(5)、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教材观点P223)

@3、论述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P240 、205

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

(1)、公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管合法与否,若非无效行政行为,就产生一种拘束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的效力,在未经有权机关撤销或有其他理由影响其效力之前,都推定其为合法有效。

(2)、确定力:指具体行政行为一旦成就生效要件,即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产生了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其包括形式确定力和实质确定力。

(3)、拘束力:指具体行政行为一旦成就生效要件,即对行政相对人产生了要求行政相对人行为与行政行为保持一致的法律效力。

(4)、执行力:执行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旦成就生效要件,即具有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地人实现该行为内容的效力。

十二、行政规则(即抽象行政行为)

@1、论述行政立法的原则。五版P165~167(要借来看看)

(1)、民主立法原则: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公正性与正义性的保障

(2)、法制统一原则:与权力机关和上级机关的立法保持一致

(3)、可操作性原则:规则明确、内容完整、要求具体、适应性强、针对性强

@2、行政立法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哪些?P203、P169

(1)、职权合法:要求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内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要求制定主体不滥用职权;(2)、内容合法:指行政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各项内容要合法。(3)、程序合法:指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订应当遵循《立法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简述我国行政立法的一般程序。P210 、P 167

(1)、行政法规、规章的提议和起草;(2)、……草案的审查和审议;(3)……发布;(4)、……修改、废止。(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备案修改和废止)

4、什么是规范性文件?P212 、P176

指行政机关及被授权组织为实施法律和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决定、命令等普遍性行为规则的总称。

5、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与行政立法程序有何区别?P212 P 176

(1)、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由《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加以规定。行政法规和规章因为其内容的重要性,在制定程序上适用《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

(2)、在具体的程序设计上,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有着一系列比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更为严格和特殊的立法程序,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则比较简单、灵活,更注重效率。

6、行政规范性文件有哪些种类?P213-217 、P178

(1)、创制性文件:指行政机关为了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规定的固有职权而为不特定相对人设定权利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包括依职权和依授权的创制性文件。

(2)、解释性文件:指行政机关为了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统一各个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理解及执行活动,对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解释而形成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法定解释和自主解释性文件。

(3)、指导性文件:指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相对人事先实施书面行政指导时形成的一种行政规范性文件。

十四、依申请行政行为

1、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概念和内涵P255、P221

概念:称被动性行政行为、消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只有在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方能作出,没有相对人的申请,行政主体便不能主动作出的行政行为。

内涵:(1)、依申请行政行为是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的;(2)、……是授益性行政行为;(3)、……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抑制影响维持公共利益的因素;(4)、……必须依法作出;(5)、……是要式行政行为。

2、简述行政许可的概念及涵义。P258 P225

概念: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涵义:(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是行政主体对外实施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3)、……内容具有授益性。(4)、……是一种有限设禁和解禁的行政行为。(5)、……是要式行政行为。

3、简述行政许可的作用。(包括消极与积极作用两个方面)P265 P231

积极:(1)、有利于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3)、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4)、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

消极:(1)、行政许可不是万能的,容易导致腐败和行政效率的降低;(2)、行政许可是有成本的,影响竞争,制约社会经济活力,影响经济发展。

4、《行政许可法》是如何规定行政许可设定权的?(见《行政许可法》第14、1

5、1

6、17条)

(1)、法律:各种应设事项;

(2)、行政法规:尚未制定法律的应设事项;

(3)、国务院的决定:紧急性或临时性的应设事项;

(4)、地方性法规: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的应设事项;

(5)、省级政府规章:临时性的应设事项(最长期限1年)。

注意:下位法可对上位法设定的许可作出实施规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创设行政许可

重点法条:

《行政许可法》第8、12—16、21、26、29、32、34—36、42、47、48、58、69、70,79条

行政裁量(五版)

1、简述具体行政行为中行政裁量事项的范围。五版:P213

(1)、决定是否属实行政行为;(2)、决定实施何种行为;

(3)、决定何时实施相应行为;(4)、决定怎样实施相应行为。

@2、简述规范和控制裁量行为的途径。五版:P217

(1)、通过法律程序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

(2)、通过立法目的、立法精神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

(3)、通过法的基本原则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

(4)、通过行政惯例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

(5)、通过政策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

(6)、通过裁量基准规制行政裁量权的行使。

十五、行政确认

1、简述行政确认的概念与内容。P283-284 ;P249、251

概念: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者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内容:

(1)、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

(2)、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的认定(内容不具有创造性);

(3)、是要式行政行为;

(4)、是羁束性行政行为。

2、简述行政确认的作用。P287 ; P253

(1)、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并能为法院审判活动提供准确、客观的处理依据;(2)、有利于行政机关进行科学管理,有利于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预防和解决各种纠纷。

1、依职权行政行为相较于依申请行政行为有何特点?P293过简P258

(1)、法定性;(2)、强制性;(3)、主动性;(4)、及时、迅捷性;(5)、侵权救济性。

@2、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P310 P272

(1)、人身罚,包括行政拘留、劳动教养、驱逐出境、禁止进境等;

(2)、财产罚,包括罚款、没收;

(3)、行为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执照;

(4)、申诫罚,包括警告、通报批评。

@3、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什么?P314 P276

(1)、处罚法定原则,包括处罚设定权法定、处罚主体及职权法定、被处罚行为法定、

处罚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处罚设定权法定;(2)、公正、公开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权利保护原则;(5)、职能分离原则;(6)、一事不再罚原则。

@4、简述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P317 P279

(1)、违法事实确凿,案件比较简单,事实清楚,无需进一步调查取证。

(2)、处罚有法定依据。

(3)、案件社会影响小,处罚较轻。

5、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有哪些?P321 P283

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

6、什么是行政强制?行政强制的种类有哪些?P325、P329 ;P28

7、288

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对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给予强制而采取的措施。

行政强制包括两种:(1)、行政强制措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

(2)行政强制执行: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执行罚、罚锾);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代执行);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重点法条:《行政处罚法》第8-13、16、20、24、25、29、32、33、37、41、42、45-48、51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

十六、非权力型行政行为

1、简述行政指导的概念和特征P337、P308

概念: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公共行政目标,在其职权范围内,向个人或组织发布信息,以引导或诱导个人或组织自愿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非职权行为。

特征:行政性,行政指导的实施者是行政主体;自愿性,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行政相对人自愿听从;多样性,由行政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指导方法。

2、论述如何对行政指导进行救济?P349 、P317

(1)、行政指导行为本身不具有可诉性,但应完善相关的赔偿和补偿制度,可以考虑填补其中给私人造成的损害,或排除不利状态。

(2)、行政主体对错误的行政指导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形式可以是赔礼道歉、支付赔偿金等。

(3)、追究法律责任的程序一般应是行政程序先行,即先由行政相对人向行政主体提出要求其承担行政指导行为错误的法律责任,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程序对行政相对人申请进行审查后作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决定,如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依据行政程序作出的承担法律责任的决定不服的,可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简述公益优先原则在行政合同中的表现。P357、P323

(1)、行政主体认为行政合同的继续履行将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行政主体有权变更、解除行政合同。

(2)、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合同的履行有监督权,在必要时可对行政相对人采取强制或者制裁措施。

(3)、作为变更或者解除行政合同理由中的“公共利益”内涵的最终确定权不在行政主体,而在于法院,除非行政相对人没有异议。公益优先原则的法律价值在于在行政合同的争议过程中,为正确地处理公益与私益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基本准则。

注:红色字体表示有疑问的,辛苦了好几个小时才整理出来的,大家就给好评吧!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 案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行政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期末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4,12可能简答) 1,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对在实现公共行政职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立法:广义理解是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普通性规范的行为。狭义理解是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行政奖励: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那些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和起到模范作用的行政相对人以物质或精神上奖励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5,行政合同:又称为行政契约,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与其他行政主体之间或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达成的协议。 6,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 7,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活动。 8,行政给付:又称行政救助,是行政主体依据法定职责,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对已经陷入困境的公民,提供物质或精神层面上的救援与帮助的具体行政行为。 9,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试卷(真题+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试卷 (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02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 D.行政处罚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9.下列属于精神方面权益的行政奖励是( A ) A.授予荣誉称号 B.发给奖品 C.发给奖金 D.晋职 10.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甲因出售变质食品赔偿乙医疗费2000元。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行为是( C ) A.行政命令 B.行政指导 C.行政裁决 D.行政诉讼 11.下列不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C ) A.税务部门向某企业收取法定税额 B.某矿厂向国家缴纳资源费C.张某因交通违章向交警部门缴纳罚款 D.乘客向国家缴纳机场建设费12.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 B ) A.10以下 B.15日以下 C.30日以下 D.60日以一下

自考《行政法学》第1-14章 模拟练习题

《行政法学》第1-3章模拟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监督行政法律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关系 B.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 C.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B 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D.行政行为法与监督行政行为法 【正确答案】A 3.把公务员分为适用公务员法的公务员和不适用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正确答案】A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行政法学理论是()。 A.戴雪的学说 B.古德诺的学说 C.波特的学说 D.詹宁斯的学说 【正确答案】A 5.依据(),行政法可以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和监督行政行为法。 A.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B.行政法规范的性质 C.行政法的作用 D.行政法的内容 【正确答案】C 6.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大致可分为()。 A.政务类公务员、事务类公务员 B.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 C.一般职公务员、特别职公务员

D.职类公务员、非职类公务员 【正确答案】A 7.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不属于它们的区别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B.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 C.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D.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监督主体 【正确答案】C 8.行政法学比例原则的要求不包括()。 A.适当性要求 B.合法性要求 C.必要性要求 D.狭义的比例性要求 【正确答案】B 9.下列属于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是()。 A.宪法 B.自治条例 C.国际条约 D.单行条例 【正确答案】C 10.下列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C.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D.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正确答案】D 11.下列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中的监督机关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国务院各部委 C.国务院办事机构 D.审计署 【正确答案】D 12.行政制裁权主要是指()。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行政法: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法特点:A属于国内公法B内容庞大,没有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法典C程序法与实体法经常合在一起,程序法占有重要地位D行政法目的在于控制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利 3、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同点:A性质不同:社会关系与法律关系的不同B范围不同:行政法不能调整所有的行政关系C与行政法联系不同D时间先后不同:行政关系存在在先 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A在多数情况下,其变化(形成、变更、消灭)具有单方意志性,主要由行政主体决定B主体上的恒定性与不可自由选择性C内容具有法定性、不对等性、不可自由处分性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论述题):A含义: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B 意义:落实法治原则,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弥补现行行政法律规范的漏洞;方便学习研究行政法的本质属性C:特点:全过程、约束主体的多方性、特殊情况下司法适用的的可行性D原则:一、法律优先原则:行政活动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应受宪法的直接约束;行政应受一般法律原则(民主、效率、公正、公平)的约束;行政应受法律约束;违反的法律行为应当接受审查并承担不利后果;行政法原则具有层次性;遵守法律,在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有冲突时,法律优先二、法律保留原则行政权的启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必须有法律授权,无法律即无行政三、职权法定及不得越权原则四、比例原则对行政的裁量权的限制,是行政权行使的内在界限(1适当性原则:行政行为方式必须要符合行政及法律授权的目的2必要性原则:行政行为不超越实现目的之必要限度,采取对相对人影响最轻微的手段3衡量性原则:手段应按目的加以衡量,即任何干预措施所造成的损害应低于达成目的的所获得的利益才合算。即衡量成本与收益)五、诚信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指现代法治国家中,基于保护人民正当权益的考虑,行政主体对其在行政过程中形成的可预测的行为、承诺、规则、惯例、状态等因素,必须遵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因重大公共利益需要变更时也必须作出相应补救措施。 1、行政主体:指在具体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主要包括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主体分类:A内部、外部行政主体B职权性行政主体:凡事行政职权随组织的依法成立而自然取得,无法经专门法律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授权性行政主体:行政职权的取得并不伴随组织的成立而是来自于有权机关的授予(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行政公署B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区公所C市辖区、不得设区的市设立的的街道办事处 4、法律法规授权的形态:A行政机构一、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规定而直接设立的专门行政机构(专利复审委员会、商标委员会)二、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三、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B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群众性组织) 1、行政行为:A含义: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B特征:一、公共服务性即行政管理是服务,应当无偿提供,不得与民争利二、从属法律性即依据法律进行,不得违反宪法、法律的规定三、裁量性四、单方意志性即一般情况下,行政行为的作出不需要与行政相对人协商或者征得其同意五,效力先定性指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后,就事先假定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向对方以及其他国家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 学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湖北自考网7月8日整理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具体内容的是() A.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 B.行政行为必须基于正当考虑基础上作出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D.行政主体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2.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就是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企业可以对其员工进行奖惩,所以企业是行政主体 3?行政行为一经作岀,不论其实质是否合法,都要求予以 尊重,这是行政行为的() A.确定力 B.拘束力 C.执行力 D.公定力 4?行政立法依其立法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 A.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

B.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 C.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D.行政立法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5.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加处罚款的标准是() A.每日按罚款数额的1% B.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 C.每日按罚款数额的5% D.每日按罚款数额的20% 6.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有权设定临时许可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某省人民政府 C.某省人大常委会 D.公安部 7.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A.国有企业与其员工签订的聘任合同 B.行政机关为解决工作人员住房问题而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 C.行政机关与其机关内的清洁工签订的用工合同 D.国有土地的出让合同 &下列属于相对人参与原则保障制度的是() A.合议制 B.简易程序制度 C.说明理由制度 D.时效制度

行政法学第3阶段测试题3b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行政法学》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民事纠纷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但何项除外?( A ) A、干涉婚姻自主权 B、继承权纠纷 C、行政机关对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不服 D、房屋买卖行为 2、在赔偿诉讼中,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金最高额是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D )。 A、10倍 B、5倍 C、3倍 D、20倍 3、申请人向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由谁管辖?( C ) A、任何一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B、申请人自愿选择的行政机关 C、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D、最先收到复议申请书的行政机关 4、下列关于行政监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行政监督不同于行政法制监督 B、行政监督的目的防止和纠正相对方的违法行为 C、行政机关不能作为行政监督的对象 D、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可以作为行政监督的主体 5、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该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 B )。 A、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任何一个行政机关为被告 B、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C、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为被告 D、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被告 6、朱某在抗旱浇田时因使用机器问题与同村村民王某发生冲突,导致两人械斗。经鉴定,朱某被王某打成轻伤。对此,公安局应( D )。 A、以严肃的批评教育 B、先予王某以行政处罚,再移送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期末考试复习)行政法复习重点

1、行政法法源(制定法法源) 2、行政立法(论述题,我国行政法) P55 3、 行政法律程序性基本原则(简答) P75 4、行政机关概念(名词解释) P91 5、行政机关性质与特征(简答) P91 6、行政机关职能与职权(简答) P91 7、行政相对人概念(名词解释) P139 8、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方面)(简答) P139 9、行政立法监督机制----裁决 P169 10、行政规范性文件(名词解释)P176 11、行政解释性文件(名词解释)P183 12、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简答) 13、行政确认(名词解释)P249 14、行政裁决(名词解释)P254 15、行政处罚原则(论述)P271 16、行政法制监督设置的必要性(论述)P145 17、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论述) 18、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论述) 19、行政复议(名词解释) 20、行政复议的特征(简答) 21、行政复议管辖(名词解释)P387 22、行政诉讼一般地域管辖规则(简答)P442 23、行政诉讼特殊地域管辖规则(简答)P442 24、移送管辖(名词解释) 25、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简答) 26、行政诉讼判决(名词解释) 27、行政赔偿(名词解释) 28、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论述) 29、行政赔账的侵权损害范围(问答) 30、行政赔账义务机关(名词解释) 31、行政赔偿方式P559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法的法源:即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亦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 出处。 2. 行政机关:指依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 能的国家机关。 3.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 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4. 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 关以及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国家公务员、其他行政执法组织和执法人员行使行政职权和遵纪守法行为的监督。 5. 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 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6.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及被授权组织为实施法律和执行政策, 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决定、命令等普遍性行为规则的总称,俗称“红头文件”。 7.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规范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 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等形式,依法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与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政行为。 8.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 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者否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9.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10. 行政赔偿: 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置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A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D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 A 有效行政行为B .无效行政行为C .可撤销行政行为D .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 .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 厅进行消防检查 B .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 .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 D .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 .补充性立法B .执行性立法C .试验性立法D .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通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

最新行政法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行政法学练习题库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的核心是( A ) A行政权B 行政组织c行政机关c行政人 2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的总和称之为( B ) A行政法规B行政法C 行政规章D行政法律 3我国行政法渊源中具有最高效力等级的是( D )。 A.法律 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C.中共中央发布的政策性文件 D.宪法 4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B ) A行政法律关系B行政关系C行政管理法律关系D 行政救济关系 5行政法以规范国家的(C )为其内容。 A立法活动B审判活动C行政管理活动D检察活动 6 2003年5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属于(D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规章 7 按隶属关系对内部相对人实施管理的行政主体称为( A ) A内部行政主体B外部行政主体C本行政主体D派出行政主体 8行政职权随组织的成立而自然形成,无须经其他组织授予的管理主体是( B ) A授权行政主体B职权行政主体C单独行政主体D共同行政主体 9《中国银行章程》规定,“根据国家授权,发行外币债券”。据此,中国银行从事上述活动时是( C ) A职权行政主体B内部行政主体C授权行政主体D派出行政主体 10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 A国务院B全国人大C全国人大常委D省级政府

11《国务院组织法》是(A )。 A.法律B.部委规章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 12根据我国宪法,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的主体是(B )。 A. 全国人大常委会 B. 国务院部委 C. 国务院 D. 全国人大 13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主体是( C ) A.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B.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 C. 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 D.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 14行使立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B ) 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 15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须出于正当动机,符合正当目的,这一要求体现了行政行为的哪种特性(A) A 正当性 B 强制性 C 情理性 D 平衡性 16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行政职权由法设定B行政行为违法无效C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情理D 行政行为必须受到监督 17关于行政主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行政主体主要是组织,也包括个人B 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 C、任何情况下行政主体也就是行为主体 D、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 18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 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 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 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D. 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理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D.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厅进行消防检查 B.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D.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补充性立法B.执行性立法C.试验性立法D.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经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是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项作出规定,可能创设新的法律规则或新的权利义务规范,因此,它必须有特定法律、法规或决议的授权,没有具体法律文件的特别授权,行政机关任意进行的创制性立法是无效的。一般而言,补充性立法所制定的法规、规章一般以“补充规定”、“补充办法”的形式表现出来。(3)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

10月全国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关于行政权的理解错误 ..的是( ) A.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 B.行政权由国家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 C.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D.行政权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 2.行政法上的行政是( ) A.私人行政 B.公共行政 C.企业行政 D.事业单位行政 3.下列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是( ) A.行政组织法 B.公务员法 C.教育行政法 D.行政处罚法 4.下列行政法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法律解释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 A.民主原则 B.行政法治原则 C.科学原则 D.意思自治原则 6.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的是( ) A.行政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单行条例 7.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 1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D.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8.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法规范划分为实体行政法和( ) A.专门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 D.程序行政法 9.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 ) A.国家权力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民主党派 D.国家司法机关 10.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中共中央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立法只具有行政性质 B.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 C.行政立法既具有行政性质,同时也具有立法的性质 D.行政立法完全等同于权力机关的立法 12.为了补充已经发布的法律、法规而制定规范性文件,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 A.补充性立法 B.执行性立法 C.试验性立法 D.地方性立法 13.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14.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物业公司对本小区组织卫生检查 B.某超市对偷商品的小偷进行罚款 C.税务局减免某企业的增值税 D.教育局为本单位职工购买体育用品 15.下列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 A.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某公民颁发营业执照 B.某市政府制定关于进出该市的车辆的收费标准 C.某区政府作出关于向本区所有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的决定 2

行政法学章节练习题

行政法学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课后自测 一、填空 1、法律包括()指定的一般法律和()指定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规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规章是根据()和()所制定的规性文件的总称。 4、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不得与()、()、()相抵触。 5、()和()是行政组织法的核心容。 6、行政法主体包括法律关系主体和()。 7、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 8、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9、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只有在()的过程中,才属于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10、()是引起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要原因。 11、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具体可以分解为()、()、()三个原则。 12、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的存在。 二、选择(包括单选和多选) 1、下列属于行政法领域行政的是() A、私人行政; B、国家行政; C、公共事务行政; D、单位行政

2、行政职权的构成要素包括() A、权利主体; B、权利客体; C、权利容; D、权利围 3、属于行政AA权容的有() A、行政立法权; B、行政执行权; C、检查监督权; D、自由裁量权 4、相对于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权利而言,行政权具有下列特点() A、广泛性; B、单方性; C、优益性; D、主动性 5、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A、行政关系; B行政法律关系;C、监督行政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6、属于行政法渊源的形式有() A、规章; B、纪律; C、单行条例; D、司法解释 7、属于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有() A、立法解释; B、国际条约; C、地方解释; D、地方性法规 8、有权制定行政法一般渊源形式的部门有() A、国家立法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国家检察机关 9、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有() A、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10、有权制定地方规章的机关有() A、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B、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11、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行政法》模拟题1-3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学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A) A、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B、行政应急性权力的存在 C、行政优益权的存在 D、效力先定特权的存在 2 、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B) A、职权法定 B、依法行政 C、程序法定 D、责任法定 3、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和消防器材,必要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免费优先载运。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B) A、行政特权 B、获得社会协助权 C、行政受益权 D、先行处置权 4、下列行政制裁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 A、记过 B、罚款 C、降职 D、吊扣许可证 5、行政裁决行为属于。(A) A、行政司法行为 B、行政执法行为 C、民间裁断行为 D、居间调解行为 6、公安机关对醉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约束,该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是。()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即时生效 D、受领生效 7、《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8、收取水资源费属于。(D) A、行政征用 B、行政处罚 C、行政合同 D、行政征收 9、行政处罚适用的一般时效条件是。(C) A、一年 B、六个月 C、二年 D、三个月 10、下列合同是行政合同的是。(C) A、行政机关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B、工商局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供水合同 C、市公安局委托某银行代收罚金的委托合同 D、税务局与某百货公司签订的购买办公用品的订货合同 11、第一次确立了我国的听证制度。(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12、规定的行政程序是内部行政程序。(D) A、《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B、《税收征收管理法》 C、《土地管理法》 D、《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3、原告在司法审查中的义务有。(D) A、举证 B、收集证据 C、监督审判活动 D、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 15、显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变更。(B) A、行政裁决 B、行政处罚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16、下列行为中不是行政行为的有。( A ) A、购买办公用品 B、扫“黄” C、证明张某死亡 D、清理“三无”人员 二、名词解释题 1、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2、一事不再罚原则P225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反行政法规范的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法的原则之一,尤其是在《中华人民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颁布以后,它在国家行政处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3、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A.有效的B.无效的C.部分有效的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立法必须以()为依据。 A.党的政策B.客观事实C.宪法D.领导人的讲话 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与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5.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A.国内法和国际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A.法律适用B,法律制定C,法律遵守D.法律实施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A.法律草案B.议案C.法律草稿D.法律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0,法律关系是由()保证的社会关系。 A.国家法律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D.国家司法机关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C.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枪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主体 13.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D.法律制裁 l5.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D.法律制裁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权力机关的干涉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A.权利和义务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律关系的主体。 A.不能成为B.可以成为C.部分可以成为D.必然成为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行政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 ( 权利 ) 和( 义务 ) 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物 ) 、( 行为 ) 和 ( 精神财富 ) 3.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标准,对行政法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4.行政许可的行使,应当以(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5.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6.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7.国务院各部、委和行、署在行政法上的职权主要有(制定规章权)和(本部门所辖事物的 管理权)。 8.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 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9.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

(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10.行政行为通常具有的法律效力是(公定力)、(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11.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12.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13.以许可的书面形式及其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分为(独立的许可)和(附文件的许可)。 14.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15. (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是指各种主要法律渊源形式在设定行政许可上的权力配置。 16.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7.根据行政许可法第60条和第61条的规定,行政许可监督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和(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两种。 18.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财务)和(人身自由)。 19.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财产)、(行为) (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20.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主观题复习要点

15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主观题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度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2.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指行政调整的各种行政关系的参加人---组织和个人。作为行政法主体的组织首先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除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也包括作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其他国家机关、可与行政机关一道作为行政主体的社会公权力组织(如行业协会、社团。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其实也组织和其他组织。作为行政法主体的个人包括在行政机关和其他公权力组织中行使政职权的国家公务员、其他行使国家公权力和社会公权力的人员以及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3.代履行 代履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一般委托第三人)代替履行法律规范直接规定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立的相对人的作为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 4.行政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是以法律规定,或由法院指定,或受当事人委托,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为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但其诉讼法律后果由当事人承受的人。 5.执行罚 执行罚,亦称强制金、滞纳金,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者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体,课以新的金钱给付义务,以迫使其履行的强制执行。 6.行政信息公开 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规章、政策,作出的行政决议、决定,发布的行政命令、指示,实施的行政执法、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为,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予保密的以外,均应允许新闻媒体和网络予以发布。 7.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由法律预先规定,在行政案件的真实情况难以确定的情况下,由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其提供不出证明相应实施情况的证据则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 8.行政指导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 答: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组织。 受委托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 (一)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二)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