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暑湿感冒

6.暑湿感冒

6、暑湿感冒,是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复感暑湿之邪而引起的以身热不扬、微恶风寒、微汗、头身困重、胸脘痞满、纳呆、苔腻、脉濡数等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病。暑湿感冒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夏日气候炎热,阴雨霖霖,天暑下逼,地湿上蒸,致暑湿肆疟。暑性大热,毛窍开泄,加之贪凉饮冷,以致暑湿为风寒所遏而发本病。由于暑湿感冒的病因是夏季感冒夹湿冒寒,所以又称为“寒伏暑”或是“夏日伤寒”。
61暑湿感冒的症状特点既有寒湿郁于肌表,卫气不和的表证表现;又有湿浊中阻、脾胃不和而致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症象;若暑热内郁,还可见内热之象。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主开泄升散;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暑湿合邪是夏天多雨季节外感时病的特点。暑湿之邪侵袭机体,既伤肺卫之表,又困脾胃之里。

62主症:①身热不扬,微恶风寒,汗出热不解;②头身困重,胸脘痞满,纳呆。
次症:口干不欲饮,心烦,倦怠,小便黄少,或大便泄泻。
舌脉:苔腻;脉濡数。
凡夏季外感时病,具备主症①、②及典型舌脉,或见主症①和次症及典型舌脉,或主症②和次症及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暑湿证。

63暑湿感冒应该与暑热感冒、风寒表湿感冒相鉴别。
(1)暑热证与暑湿证 暑热证和暑湿证都发生在夏季,均可见汗出热不退、心烦、口干苔腻等症,然病因病机病位有别,临床表现特点亦不同,故当鉴别之。暑热证为感受暑热之邪,病在肌表,发热较甚,口渴,苔黄,脉浮大而数。而暑湿证为暑与湿邪相兼致病,病在肌表与中焦脾胃,外则发热不扬、头身困重、内则胸脘痞闷,纳呆,脉濡数,口虽干而饮不多,苔虽腻而少黄。由于病因的夹湿与否,决定了两证的病位差异和症状的区别。
(2)风寒表湿证与暑湿证 由于风寒表湿证病在肌表,且亦有湿邪遏郁卫阳,故有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腻等症状,与暑湿证的肌表症状颇相似,故须鉴别之。风寒表湿证见于淫雨季节,以水边或井下作业者多见,由于风寒湿邪三气杂至侵袭肌表,故头疼身痛较为明显,且恶寒重,无中焦脾胃症状,与暑湿证特具脾胃运化失常症状并少见头身疼痛有明显不同。

64暑湿感冒宜治以清暑化湿,解表达邪。
(1)新加香薷饮 本方为治疗夏日感冒暑湿证之主方。方用辛而微温芳香之香薷为君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 ......
暑湿证,首先要认真地辨别暑与湿两方面的多少和轻重,而且还要辨别正气是否虚弱。因为暑重者耗伤气阴,湿重者困脾滞气;治暑宜辛凉,治湿宜温燥与

甘淡。若是正气不足感受暑湿者,还须顾及元气,不可一味清暑祛湿。暑湿证还有夹寒夹食的复杂性,夹寒者,切不可误用大剂辛温发汗剂,否则重劫气阴,反助暑热之火;夹食者,多因贪食而致,则须在方药中加些香燥健脾化食之品。总之暑为阳邪,湿为阴邪。两邪合病,遣方用药,较为棘手。若误用苦寒药清热攻下,必致湿浊内渍,中气下陷,洞泻不止;若过用温燥药物欲祛湿浊,则可化燥伤阴,促使暑热充斥三焦,严重者邪闭心包,导致神昏、耳聋等。故临证用药当据气候的变化,审时、审地、审人,轻灵活泼,不拘一方。

65暑湿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祛暑丸 本方系由香薷散与二陈汤加减衍化而成,功能解表祛暑,燥湿健脾。主治暑湿夹寒,湿重于热的证候。方中用香薷、藿香、苏叶、荷叶解表祛暑为君药;苍术、厚朴、陈皮、木瓜、白扁豆、茯苓化湿醒脾为臣药;檀香芳香辟秽解暑为佐药;甘草调和药力并能益气为使药。全方配伍共奏解表祛暑、芳香和胃、燥湿健脾之功。
(2)暑湿感冒冲剂 本方适宜于感受暑湿兼夹风寒的感冒病证。方中藿香、佩兰芳香化浊、清暑祛湿为君药;苏叶、白芷、防风发散寒湿而不伤卫气为臣药;半夏、陈皮、草果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茯苓、大腹皮化湿理脾,共为佐使药。全方配伍体现芳香化湿与醒脾燥湿并用的特点,具有清暑化湿、辛散风寒、健脾理气的作用。
(3)金衣祛暑丸 本方常用于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者。方取藿香、香薷、紫苏叶为君药,发散风寒,芳香化湿;取木瓜、茯苓为臣药,以除内伤湿滞;取丁香、檀香为佐药,温中行气醒脾;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诸味。全方共奏祛暑化湿、解表散寒的功效。
(4)藿香正气丸(水) 藿香正气丸是藿香正气散的新型制剂。本方乃是祛暑化湿的常用方药,尤其对夏月湿阻较重的暑湿证,治疗功效尤为突出。对于非暑天感冒而见脾胃湿阻证者,亦有较佳治疗作用。(方义见“风寒表湿证”。)
(5)清暑益气丸 为清暑益气汤的蜜丸制剂。方中以益气固表的黄芪为君药;辅人参、白术益气健脾,资助黄芪补脾祛湿为臣;佐以当归养血,麦冬、五味子生津,葛根升阳鼓舞胃气,泽泻利湿,黄柏清热燥湿,青皮、陈皮、苍术、神曲燥湿健脾化滞;使以甘草和中。全方诸药相伍,有益气清暑、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气虚体弱感受暑湿的感冒,投用本方,既清补又燥湿,效如桴鼓。
(6)小儿暑感宁糖浆 本方为黄连香薷饮加味而制成的糖浆。方用香薷、佩兰、扁豆花芳香化湿,厚朴化湿和中;黄连、黄芩、芦根、青蒿

清热;杏仁宣肺,薄荷透表,芥穗清头目;滑石、甘草(即六一散)利湿,使湿浊从下走泄。诸药配伍,清暑祛湿作用较强。用于小儿夏季感受暑湿者为宜。

66暑湿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清暑祛湿茶 鲜扁豆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克。
先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内,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2)荷叶菊花苡米汤 鲜荷叶一张(或干荷叶12克),菊花12克,苡米30克,加水煮汤,去渣服食。
此汤清暑利湿作用俱佳,用于暑湿伤及上中二焦者为宜。
(3)藿香叶粥 鲜藿香叶20克,煎汤加白糖,每天服3~4次。或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藿香汁煮沸,即成藿香粥,适量服用。 藿香为治疗暑湿证要药,辛散发表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既能解表邪,又可化内湿;鲜品芳香化湿作用更强。于夏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者适宜。
(4)酿冬瓜 冬瓜一个约500克重,海米10克,猪肉末10克,香菇20克,麻油、味精、精盐、淀粉适量。
先将海米用温开水发好,香菇切成细丁,与肉末等搅拌均匀备用。把冬瓜洗净,切顶取瓤,将海米、香菇等倒入瓜内,将瓜顶复盖,蒸15分钟,蒸熟后放冷即可食用。冬瓜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是清暑除烦的良品;海米有补气作用,暑多伤气故用之;香菇、猪肉亦有补中益气的功效。本方适宜于气虚感受暑湿者。

67暑湿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
手法:均用泻法。发热严重加大椎;湿重加阳陵泉;腹胀便溏加天枢。
(2)耳针疗法
取穴:肺、气管、内鼻、耳尖、脾、胃、三焦。每次取2~3个穴位,双侧。
手法: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
(3)按摩疗法
取穴:印堂、头维、太阳、鱼腰、百会、风池、大椎、曲池、合谷。
手法: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遍,配合按印堂、鱼腰、太阳、百会等穴。后用五指拿法,从头顶至风池,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4~5次。然后按、揉大椎、曲池,配合拿肩井、合谷。连续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若腹胀泄泻,可揉神阙、气海,以腹内有温热感为度,并按揉足三里、内关,每次约一分钟。
(4)贴敷疗法
①仁丹15克,或痧药3克(中药店有售),研粉填放脐上,外贴纱布敷料。用于暑湿证热势重,伴见头昏心烦者。
②蓖麻仁30克,捣烂,敷两足心,外用胶布固定。用于暑湿证呕吐频繁者。

大蒜适量,捣烂,敷于涌泉穴(双)及肚脐。用于暑湿证腹痛泄泻明显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