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侵权责任法》知识点梳理

《侵权责任法》知识点梳理

《侵权责任法》知识点梳理
《侵权责任法》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导论

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与特征

狭义:仅指以“侵权责任法”或“侵权法”为名的某部法律。大陆法系不存在。

大陆法系的民法中,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皆属于概念债的发生原因。民法对侵权行为的规定分为两部分: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

构成要件规定在债编分则中,责任承担规定在债编总则中。

广义:实质意义上的侵权责任法,即所有规范侵权责任之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的规范的总称。在我国,除了《侵》,广义的还包括《民法通则》?《产品质量

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用航空法》等。

私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关系

特征

强行法:与合同法、物权法相比,具有更多的强行法色彩。对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和法律效果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范,不能任由当事人协商改变。

二、侵权责任基本法与侵权责任特别法

基本法:《侵权责任法》。第6条确立的过错责任。凡是《侵》或者其他单行立法没

概念有特别规定时,均适用该规则。第2、3章的基本规定同样。

特别法:《侵》第5条: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规定。不得随意

规定各类侵权行为。只有当某些侵权行为不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应适

用无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时,才有必要由特别法单独加以规范。

适用关系:《侵》第5条的关系。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其他法律”指的就是侵权责任特别法。即,优先适用特别法。

《侵》生效后,凡是明确修改了旧的立法规定的地方,一律应当适用《侵》。

对于某些侵权责任,原来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侵》对其

未置明文。对此,不可做出硬性规定:《侵》取消了原规定,或不方便作出。

三、侵权责任法在民法中的地位

独立成编:不同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将侵放入债法中,而是单独成编。

一是有利于侵权责任法的发展;二是我国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并不局限与损

害赔偿。八种之多。侵权行为并非单纯的债的发生方式。

与债法总:损害赔偿是最重要、最常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侵权损害赔偿之债与因

共同的规则。这些规则应当由债法总则规定。我国目前没有债法总则。

与人格权:我国《民法通则》主要以“对侵害人格权的侵权行为的规定”来规定人法的关系格权,仍未脱离侵权法的窠臼。是否单独制定人格权法,争论激烈。

的关系物权法中的规定补充了侵权责任法,例如:对占有的保护、相邻关系。

的关系

四、侵权责任法的体系

总则:第1至3章:总则,规定共通性、基本的问题。包括:立法目的、保护范围归责原则、多数人侵权责任、连带责任、侵权责任的承担、减责与免责。

分则:第4至12章:分则,规定对典型的、特殊的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和法律效果。

“典型”:归责原则上并不特殊,完全属于过错责任,但因发生的纠纷多、社会

关注度高,故而需要单独规定的侵权行为。“特殊”: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

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采取过错推定责任的侵权行为。

一般条款:用来规定过错责任原则的条文(《侵》第6条)。我国以及比较法来看,侵

权责任法中不可能规定可以作为所有侵权请求权基础的法律规范,即“大

的一般条款”,而只能是对过错责任原则作出一般规定。

《侵》第2条:并非“大的一般条款”,只是一个对合法民事权益进行保护的宣誓性

条款,其必须与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或者分则中的具体条款相互配

合。否则,会导致“向一般条款逃避”的现象。

类型化:侵权法不是刑法,无须也不可能逐一规定所有的侵权行为类型。这里的类型

化指的是对某些比较特殊的侵权行为逐一作出规定。两类:一类是特殊侵权

行为;一类是典型侵权行为。

五、侵权责任法的目标

目标:旨在协调自由与安全的关系,即界定人的行为规范。

的保护客体

六、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补偿功能:填补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害,主要通过侵权赔偿责任实现。侵权赔偿责任

仅与受害人的损害有关,即“损害多少、赔偿多少”。实现方法:损失的

转移,即将损失从受害人头上转移到侵权人头上;损失的分散,各种保险。

预防功能:预防侵权行为发生的作用。

惩罚功能:惩罚性赔偿

第二章侵权行为

侵害他人受保护的民事权益,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事实行为

一、概念侵“权”,包括侵害“权利”和侵害“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侵权“行为”不仅指直接的、人的行为,还包括“准行为”(物件、动物致害)

二、类型

一般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侵》第6条)依据规则

归责原则

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的侵权行为。

有无强制责任保险不同。特殊侵权行为,法律规定强制保险区分

意义有无最高赔偿限额不同:特殊侵权行为多有最高限额的规定。当受害人的实际

损害超出了最高赔偿额,其仍可依据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侵权人赔偿。

自己责任的侵权行为(原则)

是否自行监护人责任32

承担责任替代责任的侵权行为(例外)用人者责任34、35

国家赔偿责任

归责原则不同:替代责任适用的都是无过错责任

区分

意义举证责任不同:还要证明责任人与加害人之间存在法律规定的特定关系(监护

关系、雇佣关系等)以及加害行为是执行职务的行为。

造成损害区分

的原因物件造成的损害意义责任主体不同:后者是物的管理人、使用人或

占有人

单独的侵权行为

侵权人数量共同加害行为8

共同侵权行为教唆帮助行为9

多数人的共同危险行为10

侵权行为

连带责任型11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按份责任型12

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的数量不同

区分

意义是否承担连带责任不同

从作为中可判断有无过错作为认定过错方法不同不作为,只有其负有作为义务,

行为方式区分意义而没有履行时才可认定其具有不作为认定因果方法不同

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违法的义务与侵害的权利不同

侵权行为违反了法定义务、绝对义务、不作为或者作为义务,侵害的是绝对权(利益)

违约行为违反了约定义务、相对义务、作为义务,侵害的是相对权

责任成立的不同

不因侵权人未获利而减轻责任,以过错责任为基本归责原则

合同为无偿合同时义务较轻,以无过错责任为基本归责原则

赔偿目的不同

侵权赔偿责任要使被侵权人重新处于尚无侵权行为时应处于的状态

违约赔偿责任要使非违约方处于合同得到良好履行时应处于的状态

精神损害赔偿不同

侵权赔偿的范围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

违约赔偿的范围仅限于财产损害

辅助人责任不同

合同法中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过错被视为债务人的过错。

第三章保护范围

特定利益:法律所确认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类型化利益民事权利:凡私法确

保护认之权利法律之力:法律为该利益之实现提供了终局的强制力的保

范围

民事利益:未被法律明文规定或未被司法实践认定为是权利,但也受到私法保护

的利益,包括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法律对这种利益进行保护时,往

往会附加主观和客观要件上的限制。

生命权:最高端的人格权

身体权:保证身体组织的完整性并支配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的权利。侵

方式体现为从外部破坏身体的完整性。并不持续地存在于已与身体相

分离的部分之上。如剪掉的头发、拔掉的牙齿等。但暂时的分离仍受

《侵》第55条)

健康权:保证人的内在生理的完整性不被破坏。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侵害生理健康:行为影响自然人生理机能的正常状态。

侵害心理健康:所谓“精神惊吓”,受害人因受到惊吓而导致心理健康

受到侵害的情形。包括直接侵害心理健康(直接侵害了被侵权人的心

理健康,始终处于恐惧、愤怒或忧虑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第三人

精神惊吓(受害人因耳闻或目睹了侵害他人的事故,遭受了精神惊吓)。

姓名权: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干涉或非法

使用的权利。侵害方式:干涉他人使用;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

作品(争议);盗用他人姓名

名称权:特定团体对其名称享有的排他性的支配权。侵害方式:盗用、假冒。

人格权肖像权:自然人享有的决定是否传播并公开展现其肖像的排他性权利。肖像

制作权(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制作);肖像使用权(以营利为目的的,

未经允许适用,构成侵权。人格权的商品化)。对肖像权的法律限制,

对与特定意义公共事件相结合的肖像: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而使用的

新闻人物的肖像;自然人的肖像仅仅构成某一风景或地点的附属物;

集体肖像;公法对肖像权的限制。肖像权与肖像作品著作权的关系名誉权:维护自己名誉,并排除他人侵害的人格权。名誉感和名誉不同。前者

是自我内心的感受。后者是社会性评价。侵害方式:通过各种行为,

以文字或者口头的形式导致他人社会性评价降低。推定的方式可证明。

团体诽谤;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协调:新闻报道中事实部分与评

论部分;区分公众人物与普通人物。

荣誉权:自然人与法人享有的荣誉称号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主要内容在于排

除他人对权利人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的非法干预或剥夺。

隐私权: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

涉的一种人格权。侵害方式:以披露、宣扬等方式侵入他人隐私领域

、侵害私人活动的行为。

婚姻自助权:按照自己的意愿结婚和离婚的权利。侵害方式:买卖、包办和

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人身自由权:自然人非依法律规定以及法定程序,不受非法逮捕、拘禁等对身

体自由的非法限制或剥夺。

人格尊严权:属于一般人格权,具有补充功能、权利创设功能、宣示功能。

死者人以非法或背俗方式故意侵害死者:姓名、名誉、肖像和隐私给

格利益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痛苦的,其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

解释》第3条)

遗体遗骨以非法或背俗方式侵害死者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

人格人格利益造成精神痛苦的,其得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精神解释》第3条)

利益

特定物品被侵害的物品是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该物品因侵权行为

人格利益:而永久性灭失或毁损。

其他人格为防止不正当地扩大侵权责任的范围,只有当该人格权利益确实存在且

利益受到了特定方式的侵害时,才由侵权法规范。

监护权监护人对被监护人享有的监督、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权利。侵害方式

身份权儿童或未经监护人同意擅自带走被监护人;抱错婴儿。

(亲属权)

继承权本身并非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谢怀栻先生:继承开始之前,继承权

只是一种期待权,可以依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关系纳入给类亲属权

之下;已经开始继承,继承权要么属于债权,要么属于物权。并不存

在一类独立的民事权利。

社员权社团的成员基于其成员的地位而语社团发生一定的法律关系,在此关系中,社员

对社团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体即社员权。分为共益权和私益权,最典型的是股权

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

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害方式:《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10条第1款之规定

占有对于物具有事实上的管领力的状态。占有时一种事实而非权利。《物权法》

第245条第1款: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

受害人遭受了经济损失,但该损失却与人身或财产受到的侵害无关。

财产其既不是侵害人身、财产而造成的直接损失、也不是因人身、财产受

利益到侵害而引发的间接损失。

纯经济损失反射损失型:加害人的行为给某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实际的

损害,该损害进一步引发了其他人的经济损失。

类型转移型:加害人的行为给某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了实际损害,

而第三人因对受害人负有约定或法定义务,故此损失

被转移至第三人处。

因信赖错误信息:受害人因信赖与其没有合同关系的人提供的

错误信息、建议或专业服务,而遭受的损债权侵权法只规范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

物权

知识产权

梁慧星:侵权责任法保护客体的民事权利应以绝对权为限。民事权利之外的合法利益,应包括人格利益(如死者名誉)和财产利益(如纯经济损失)。

王利明:非封闭性尽可能地进行全面具体列举(虽然并非完全列举)+开放性兜底条款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一方面,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权利主要限于绝对权。侵权责任法在特殊情况下也保护合同债权。从侵权责任法第2条所规定的“民事权益”这一概念的文义上看,可以认为其中也包括了债权利益。纯粹经济损失并未被完全地排除在救济范围之外。从第2条所规定的民事权益的概念中,也可以将纯粹经济损失作为一种利益,而使其受到保护,但是对于纯粹经济损失的保护,法律又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限制。除了在保护对象上符合要求外,只有在客观上构成法律所承认的损害,且因果关系具有相当性或可预见性时,才能通过侵权责任法获得救济。

第四章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还是仅为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争议中。程啸赞成后一种。王利明认为是所有侵权责任类型的归责原则,这也正是第6条第1款为何不用“损害”而是用“侵害”的原因。为的使第6条规定的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侵权责任类型。

过错责任原则:第6条第1款

归责事由是:过错

过错推定原则:第6条第2款危险

无过错责任原则:第7条归责适用是

基于特定关系的控制力

公平原则:第24条非归责原则,而是一种特殊的归责事由

责任成立不考虑侵权人的过错

无过错责责任范围可能因侵权人有无过错而不同,如47条惩罚性赔偿

任之特点受害人对损害发生之过错程度是侵权人的免责或者减轻责任事由

侵权人的免责或者减责事由比过错责任要严格

存在最高赔偿限额的规定

见义勇为中,受益人对被侵权人的补偿(23条)

公平责任自然原因引起危险时,紧急避险人对受害人的补偿(31条)

适用范围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没有意识或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且无过错时,对受

害人的补偿(33条)

高空抛物或坠落物造成损害时,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对受害人的补偿

(87条)

第五章一般侵权责任

现行《侵》对一般条款之规定,学者与实务者有不同观点

王利明、张新宝认为:侵权责任的一般条款就是规定过错责任的条款。第6条第1款规定的是过错责任,是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过错责任提供了请求权基础。此外,侵权责任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采取了类型化具体列举的方式规定了特殊侵权责任,包括适用严格责任、过错推定责任的侵权类型和某些过错责任类型。

杨立新认为:第2条是大的一般条款,第6条第1款是小的一般条款。再加上第四章至第十一章的不完全列举。

1、第6条第1款中用的是“侵害”,而没有用“损害”;用的是“侵害他人民事权益”。

解读:用“侵害”而非“损害”,是为了让第15条所规定8种侵权责任方式都可以适用第6条第1款之规定。因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责任方式均不要求造成损害。但这一解释无法说明:这三种责任方式也同时不需要过错要件,但第6条第1款规定的是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这一解释还无法说明:第7条使用的是“损害”,而非“侵害”,那这三种是否可以适用第7条呢?

2、保护范围:民事权益。通说认为,权利仅限于绝对权。利益限于法律予以明确保护的

经济利益虽然也在保护范围之内(从制度层面上说),但对其的保护也是有严格限制的,目前司法实务中,法院仅在有单行法、司法解释的明文规定时才对纯粹经济损失予以救济。而不会贸然引用第6条第1款之规定,直接对没用明文规定的纯粹经济利益进行保护。

3、一般条款规定的是一般侵权责任(即过错责任,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要件或四要件:过错(违法性)、损害、因果关系。

第六章 加害行为、民事权益被侵害与损害

加害行为

作为 亲属关系,例如夫妻间的扶养义务

受到意思 契约义务,例如《合》第301条规定的承运人救

支配、侵 基于法律规定 助患有急病旅客的义务。(与约定的合

害他人民 同义务相区别。

事权益的 不作为 非契约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信赖与被信赖的关系 人的行为 义务来源 合同约定的作为义务

在先行为产生的,即行为的在先行为诱发或开启了某种危险状态,

从而使其负有消除该危险状态或救助因此而受 害之人的义务 基于职务或业务而产生的作为义务

就权利而言,被侵权人首先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存在这些权利,并且自己是权利人

民事权益

被侵害 就利益而言,受害人应当首先证明自己享有该利益,然后证明被侵害的利益是否

属于法律保护之范围。

权益被侵害与损害的关系示意图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权益被侵害不等于损害,权益被侵害,可能产生损害,也可能不产生损害。 产生损害的,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未产生损害的,则要适用其他责任。 权益被侵害

未造成损害

造成了损害

其他侵权责任

损害赔偿责任

概述:损害是所有民事赔偿责任的必备构成要件。没有损害,就没有赔偿。并非所有客观上的损害都能获得法律上的救济。只有在法律上被认为具有补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时,才产生民事赔偿责任。具有可赔偿性的损害应当符合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可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能够通过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得到补偿,而非通过其他方式得到补偿。其次,基于法律价值上的考量,该损害应当由侵权人承担。

损害的类型

财产性损害,也称有形损害或经济损失。指具有财产价值,能够以金钱计算的损害非财产性损害,也称无形损害或精神损害,指没有财产价值,无法以金钱计算。

区分可赔偿性不同。前者原则上均能补偿。后者只有法律有规定时才可得到赔偿。

意义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同。

直接损害,也称具体损害,指对受害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本身所造成的损害。

可以从客观形体上的变化中得以反映或加以观察。

间接损害,也称后续损害,指由于权益被侵害而延伸发展出来的损害。包括收入的减少、

失去的利润以及丧失的使用等。例如经营收入丧失、误工费等。

因果联系的远近程度不同。前者紧密、后者遥远。

区分是否考虑假设因果关系不同。乙房屋被甲损坏,一天后突然爆发泥石流,将乙房屋

意义彻底冲毁。乙房屋被损坏而遭受的营业利润属于间接

损害,在这里就无法得到赔偿。

过错认定的不同。过失的认定,是以加害行为人应否、能否预见直接损害为标准的。

积极损害,也称所受损害,指因加害行为的发生,导致受害人既存财产的减少。

消极损害,也称所失利益,指因加害行为的发生,导致受害人应增加的财产未增加。

区分意义在于积极损害,按照市场价格标准来计算

损害赔偿的计

算标准不同消极损害,一般按照抽象的、统一的标准来计算。

第七章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维护自己责任(确定不法行为人)

的意义控制责任范围

因果关系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加害行为与权益被侵害的因果关系

两个层次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权益被侵害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

前者是侵权责任之构成要件,后者不是

区分意义与过错之联系不同:过错只要求预见前者中所导致的结果

证明责任不同:前者主要依靠法官之自由心证;后者则要达到法律规定之标准

必要条件说:剔除法和替代法

因果关系相当性理论:所考察事件是否通常会增加损害后果的出现的客观可能性

判断理论法规目的说:进一步限制责任范围

通说认为:先判断有无相当性因果关系,而后通过法规目的说考察是否要承担、在多大程度上承担赔偿责任。

聚合因果关系,也称累积因果关系。多人分别实施的行为造成了同一损害,其中

(连带)任何一个行为都足以导致损害的发生,但无法查明到底是哪个人。

修补因果关系,称超越因果关系。对同一受害人造成的损害结果的多个原因依

(按份)次发生,在先原因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被在后原因加以改变的情形。

复数因任何一个加害行为均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

果关系结合因果关系,多个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一个损害的发生,这些行为并非是在同

(连带/按份)一时间发生的,而是共同促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任何一个行为

均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

择一因果关系,也称不确定因果关系。损害由多个行为人中的某一或某些人的行

(连带)为所致,但不能确定具体的侵权人。构成共同危险行为。

假设因果关系,损害已因某一加害人之行为而发生,即便该加害行为不存在,损

(是否减轻)害的全部或一部也会因为另外一个与加害人无关的原因而发生。

第八章过错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体育老师说课及面试题

说课的内容和基本步骤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一般可以分为备课以后、上课以后和评课以后的说课三种形式。 此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主要采取“备课以后的说课”形式,即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把自己怎样进行备课,备课时进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安排设想以及估计学生的达标程度和盘托出或进行演示,供专家们评说。说课的内容和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材阐说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说明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说明老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样学”。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用到哪些教具。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和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教学过程说明和演示 主要说明和演示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层衔接和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明设计的依据。 四、板书说明和演示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或进行展示。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测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4、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潘绍伟第三版学校体育学(体育课教学)考研知识点

体育课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指通过理论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或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3、新授课:是指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 4、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动作、练习、技战术等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 5、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综合课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如篮球)的新授与复习的组合,也可以是 不同教学内容(如篮球复习与武术新授)的结合。 , 6、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阶段学习或学期学习成果,并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考核的一种课,主要是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 与健康知识的全面考核。 7、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与实践的分配等。 8、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 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9、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各项练习之和)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一节课中学生实际进行身 体练习的时间。 10、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以及机体反应的程度。 11、生理测定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血成分、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来确定和测出学生生理负荷的手段或方式。运动负荷的测定一般采用手测脉搏或遥测心率方式进行。 12、心率测定法:是在一节体育课中按时间间隔或活动前后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掌握与分析学生在课中心率变化情况的方式或手段,以此推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13、心率指数的计算公式:心率指数=课中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 14、备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5、集体备课:是指体育教研室(组)或同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学年、学期或单元教学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的备课形式。 16、个人备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对课的思考、设计和实际准备的过程。 17、体育课的分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对体育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8、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9、健康教育:是指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2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这一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1)体育知识包括体育文化知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运动项目的价值、功能、特点、规则、技术与战术、比赛的 组织与观赏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的形式。 2)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选择安排课程教学。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三个学 年专门安排健康教育的学时与内容,另外应根据学生所选学的运动项目,讲授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 2、简要说明确定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 ^ (1)学生生理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是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即集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准备部分; 二是机体工作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称为基本部分;三是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在进行比较长时间 的身体活动,承担比较大的运动负荷后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这一阶段称为结束部分。 (2)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变化的规律。在体育课准备部分,学生体力比较 充沛,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随着学生承担运动负荷时间的加长、集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其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下降。 (3)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对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合理地确定与安排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的机体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适宜的工作水平,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职业教育学考试全部重点

第一章 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 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第二章 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 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 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 第三章 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 (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 (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3)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职业动机: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职业效应感:指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职业道德观:主要指个体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职业理想与追求: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四章 1.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p47 考解答题) (1)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

《侵权责任法》全文解读 一、《侵权责任法》总体分析 (一)基本构架 《侵权责任法》基本构架就是一般侵权行为加上特殊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有一般的责任条款,一主要体现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剩下的除了第一章和附则以外,都是特殊侵权行为。 (二)一般侵权责任 1、概念:行为人以自己的行为致人损害,依照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承担民事责任。 2、形式:直接侵害人身,侵权人格、身份,侵权财产(有形、无形)。 3、法条规定:《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构成要件: (1)损害事实 一定的行为或者事实而造成人身或者财产上对法律而言的权利利益的不利(不良后果、不良状态)。 判定标准:第一,“损害”必须具有客观的、真实性、可确定性,不真实的损害不构成应该得到补偿的法律上的损害。所以不能据以要求赔偿。第二,还必须是具体的民事权利,第三,损害必须具有不利益性,受害人所承受的后果,在性质上讲与其合法权益是相冲突的,而且是不利于其合法权利的,并且在社会上是被认为不可接受的,第四,必须具有法律上的可补救性,说明损害达到一定程度需要法律进行补救。如果受到过分琐碎的损害法律可以不去计较。 (2)致害行为 民事主体实施的加害别人的作为或者不作为。致害行为是构成侵权损害赔偿的第二条件,如果没有加害行为,即使有损失也不能以与此没有关系人主张赔偿,必须要证明被告人有行为而且这种行为会导致损失。 (3)因果关系 根据损害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形式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直接造成原因的行为,间接原因是间接关系的事件。 判定方法:两分法,首先确定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事实上的原因,不作主观判决。第二步判断是否构成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法律上是否构成对损害负责的原因。 (4)过错 行为人通过其侵权行为所表现出的在法律上应受非难的心理状态。 判定方法:一般采用客观判断方法,即一个人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应该注意而没有注意。在现代民法上就是理智之人的标准:任何不致人损害故意的人,当他作为一个一般智力应该合理预见其行为可能给他人利益损害不合理损害危险情况下,实施该行为或者未采取应有的防范行为即为有过失。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会使他人遭受不合理损失的时候,这个人被要求对周围情况给予一般智力之人所应该有的重视,并在一般智力认识在相同情况下应该采取行为。如换成另外一个理智之人来确定是否应该承担责任,这个理智之人是一个基本的预期水平。 5、判断步骤: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1.在英国,1963 2. 3. 4.高等教育学:((2(3)研究对象——高等教育这一特 殊教育活动。 5. 6.(记忆:大学的3大职能——教学、 7. 8. 4。 9. 10.)身心发展趋于成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新性(3)情绪情感内容丰富(大学生情绪体验往往表现两极性的特征 ——非好即坏)(4 11. 1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了高等教育研究从非制度 14. 15. 16.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17.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确定研究问题的一般要坚持3原则:(1(2(3 18.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0个)——分析法与综合法、归纳法与演绎法、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19. 20.为什么学习高等教育学:(1)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自解:包括教师、管理人员)要懂得教育活动的规律(2)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 3)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学习高等教育学。 21.3条标准:(1)需要长时间学习(2)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不可替代和垄断(3)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22.:(1)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2)具备评价学生和帮助学生的能力(3)对学生需求市 场做出反应(4)具备学者的敬业精神(5)掌握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6)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章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上)(外国部分) 1.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京师大学 堂。 2.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 3.)学园”,后来Academy成为“学院”或“研究院”的通称。 4.1088。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目一览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 书目一览 本文系统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五、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333教育综合参考书: ①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王晨副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比较多,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四、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教育硕士,您直接问一句,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参考书有哪些,大多数机构瞬间就傻眼了,或者推脱说我们有专门的专业课老师给学生推荐参考书,为什么当场答不上来,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辅导过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更谈不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研辅导资料,有考上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学生了。在业内,凯程的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考研非常权威,基本上考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的同学们都了解凯程,2015年共有166人考取目标院校。凯程有系统的《333教育综合讲义》《333教育综合应试题库》《333教育综合应试解析》《333教育综合掌中宝》,也有系统的考研辅导班,及对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深入的理解和及时的考研信息。不妨同学们实地考察一下。并且,在凯程网站有成功学员的经验视频,其他机构一个都没有。三、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介绍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总额为2万,学制2年 湖南科技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如下: 教育管理,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④843教育管理学 学科教学(思政),招生人数1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18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了解现代体育教师具备的条件与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⒈考试内容 ⑴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化。 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⑶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对我国学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掌握基本概念:体质、个性、社会健康。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了解学校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⑵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4种取向与依据要求。 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⑷掌握基本概念: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与社会健康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⒉考试要求 ⑴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目标了解,掌握学校体育内容的构成及种层次目标的定义。 ⑵理解与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0574《学校体育学》答案

[0574]《学校体育学》 1、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论文就是 ( ) 1. A、《体育之研究》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它就是以 ( )为主要学习手段 1. A、体育锻炼 2. B、身体练习 3、2014年开始,下列哪项为学生体质测试必测项目( )。 1. A、台阶试验 2. B、立定跳远 3. C、引体向上 4. D、长跑 4、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混合班应该保持( )的班额比较合适。 1. A、20人左右 2. B、40人左右 5、对体育教学活动某一个方面进行的评价属于( )。 1. A、综合评价 2. B、主观评价 3. C、单项评价 6、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的作者就是( ) 1. A、毛泽东 7、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与( )。 1. A、驾车 2. B、跳远 3. C、投标枪

8、在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作为奴隶主贵族子弟的专门学习场所就是( )。 1. A、祭祀学校 2. B、神庙学校 9、 中国管理学校体育的最高政府部门就是() 1. A、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2. B、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3. C、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10、 中小学每周上的3次体育课属于() 1. A、活动课程 2. B、学科课程 11、 ) 1. A、开放的教学环境 2. B、强调“健康第一” 3. C、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前常规的就是( ) 1. A、教学反思 2. B、宣布教学内容 3. C、备课 13、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 ) 1. A、比赛形式 2. B、游戏形式 14、

《学校体育学》题目

简述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1)只抓学校代表队的尖子运动员 (2)忽视学生个人兴趣 (3)以达标技评为目的 (4)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简述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2)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需要 (3)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简述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1)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理论基础 (2)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 (3)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简述我国古代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礼指礼节,主要是道德教育 (2)乐指指音乐、诗歌、舞蹈的教育 (3)射指射箭技术的学习。 (4)御指驾车技术的学习。 (5)书指书法的学习。 (6)数指算数知识的学习。 请简要回答什么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一个学科知识点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及通过相关知识的教学能给学生发展带来的贡献决定了它是否为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4)“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指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 简述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1)教育功能,即促进智力发展;形成优良品德;培养审美情趣

(2)健身功能,即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能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3)娱乐功能,即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缓解神经紧张和疲劳;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简述体育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的要素。 (1)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3)行为情景或条件 (4)表现程度 简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3)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4)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简述体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2、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提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 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本理论课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程。 4、体育课程设计: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 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 5、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 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 6、体育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 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运动行为的过程。 7、体育学习策略: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 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些列程序、方法、技能。 8、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 9、隐形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精神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教学活 动施加影响的体育课程资源。 10、显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物质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运 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11、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12、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 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13、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 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4、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集合,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次或一组内 容分解成有机联系的几个部分,逐次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15、领会教学法: 二、基本知识点 1、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两个传统是什么?p5 答:人本主义、科学主义 2、是什么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的?

职业教育管理知识点整理复习进程

职业教育管理 第一章:职业教育管理导论 第一节管理、教育管理与职业教育管理 一、管理 管:管辖、主管。理:治理、处理、调理 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以有效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就是为了达到目标,进行计划、组织、只会、执行、协调以及控制的过程。 功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教育管理 组成: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 教育行政管理:实施教育法令、制定教育规章、编制教育计划、教育轧站和改革规划、审核教育经费、任用教育行政人员、指导和检查所属单位的工作、协调教育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 学校管理: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管理学校其他工作、协调学校与社区、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的关系。 三、职业教育管理 职业教育管理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系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过程。 特点:以人为本、管理手段多样化、教学管理和实习管理紧密结合、管理的网络化、管理主体趋向多元化、管理重心下移。 第二节职业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演进 一、职业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 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集职前与职后教育于议题,具有多专业、多层次、多培养目标和培训形式的综合性特征。 校企结合管理模式:有利于实行产教结合、提高在竞争能力。 公司联合管理模式: 调控管理模式: 二、职业教育管理的演进 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

第三节职业教育管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职业教育管理的研究对象 职业教育管理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 二、职业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第四节职业教育管理与现代科学 一、控制论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明确的控制目标=》有效的控制方式=》通过反馈实现=》有完善的组织系统 二、信息论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把职业教育管理过程看作是信息的输入、传递、存储、变化、使用输出的过程。 三、系统方法在职业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关联性原则、最优化原则。 第二章:职业教育管理的职能和原则 第一节职业教育管理的职能 职业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职业教育管理本身的职责和功能,既指职业教育管理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为执行任务、实现国家教育使命而进行的职务活动。 一、职业教育管理职能的内涵 统筹学校改革发展全局=》指导学校改革方向=》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 二、职业教育管理的主要职能 计划职能(做什么,怎么做):确定目标=》科学预测=》预算=》方案抉择 组织职能(计划的落实):组织=》指挥=》协调=》沟通 控制职能(监督+纠正):确立控制标准=》收集偏差信息=》采取调节措施=》实行有效监督 第二节职业教育管理的原则 一、职业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高效性原则 二、职业教育管理活动的实践原则 整分合原则:整体上把握目标和任务、结构和功能,然后进行科学分解和合理的分工。 开放封闭原则:一方面,保持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保持资源、能量、信息等的交流;另一方面,内部的管理相对封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来提高自身的调控功能。职业教育要形成有效的循环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体育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学校体育学 1.重点了解我国近现代与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对一些重要的发展时间节点以及制度规定知道即可。例如1903年颁布实施的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内容、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 纲要》内容等。 2.知道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或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个人锻炼活动。 课余体育训练:训练内容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和品德作风训练。组织形式包括学校运动队、基层训练点、体育特长班、体育俱乐部、体育强项项目学校、竞技体校、业余体校。 早操:早操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内容应选择广播操、慢跑、拉韧带、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等一些运动负荷不大的运动项目。 课间操:时间为15~20分钟,内容有广播操、素质操、器械操、游戏、武术、跑步、舞蹈等多种项目,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以达到积极休息为目的。 大课间:活动内容比课间操丰富,活动时间较长,活动量较大。 3.了解体育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其次多注意体育教师的其他基本职责。 4.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文件这一块知识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考点熟练掌握,以下节选一些常考要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节选) (二)基本原则。保证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四)完善体育课程。各地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好体育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开好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