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docx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docx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docx
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docx

2018 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 6 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

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

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提出质能方程E MC 2,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

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安培定则 ),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

观点。

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

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

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

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的变化。

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

了基础。

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即量子理论

17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18、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德布罗意波,

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19、汤姆生(逊)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

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20、卢瑟福

(1)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 10-15m。

(2)卢瑟福: 1919 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

了质子。

22、查德威克(卢瑟福的学生): 1932 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23、胡克 :发现胡克定律 (F 弹 =kx)

24、布朗:“ 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

25、开尔文:把 -273 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26、密立(里)根:油滴实验,测得元电荷e电荷量。

27、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

28、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发明摆钟

29、托马斯 .杨:首先巧妙而简朴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

30、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和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

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 射线—伦琴射线。

31、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32、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

33、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射线是

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

学状态无关。

31.老居里夫妇镭的发现者: 1896 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 -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 Po)镭( Ra)。

32.小居里夫妇(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产生了正电子(但未被重视)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因放射研究获得诺贝尔)。

33、1939 年 12 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 1942 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等组成)。

34、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5、现代粒子物理成立: 1932 年利用云雾室来观测发现了正电子, 1964 年提出夸克模型;

36、1952 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

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

备注:

“四大核变”及应用

★1.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包括α衰变和β衰变);

α衰变:例如: 23892 U 23490Th

24

He

β衰变:例如: 23490Th

234

91 Pa

01

e ★2.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包括、中子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14

4 17

1 4

9 12 1

He

( 质子)

He+ Be → C+

n (中子)

2

4

6

★3.重核的裂变(以

235

U 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

92

235

U

1

n 141

Ba

92 Kr 3 1n

235

92 U +

90

136

1

n

92

0 56

2 36 3

1

0n → 38Sr +

54 Xe+10 0

★4.轻核的聚变(以 1 H 和 1 H 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

12 H 13 H 24 H 01n

补充:

1、自感和涡流 :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 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

由于自感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

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和万有引力之外的只作用在核子之间的力。 在约× 10-15m~2 ×10-15m 的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 大于 2×10-15m 就迅速减小到零;在小于× 10-15m

又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相互作用按强弱来排列,顺序是:强相互作用、电磁相

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弹力属于电磁相互作用)

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的因素决

定。跟外界因素无关。

4、平均结合能: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的能量 . 核子的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稳定。而最轻和最重的一些核(元素周期表上两端的原子核)平

均给合能较小。 5、光电效应:

内容:在光(包括不可见光) 的照射下从物体表面发射出光电子的现象叫 光电效应 ,光电子是物体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产生的, 光电效应是光具有粒子性的有力例证。

光电效应的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材料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人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9

(3)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

10 s 。

6、爱因斯坦光电方程: E k =h γ一 w ;其中γ为入射光子的频率, W 为逸出功, E k 表示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Mr wang

戊戌狗年 丁巳月 乙巳日

相关文档